A:柬埔寨在2022年世界幸福報告中排名第114位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2年3月21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2022年第10屆世界幸福報告顯示,柬埔寨在接受調查的146個國家中僅排名第114位。柬埔寨不僅在幸福指數中排名較低,而且在接受調查的8個東南亞國家中排名倒數第2。   從東協地區觀察,新加坡排名第27 位,菲律賓(#60)、泰國(#61)、馬來西亞(#70)、越南 (#77)、印尼(#87)、寮國(#95) 均高於柬埔寨,只有緬甸(#126)的排名低於柬埔寨。從全球觀察,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成為最幸福的國家,芬蘭(#1)、丹麥(#2)和冰島(#3)位列前3。阿富汗被評為最不幸福的國家,其次是黎巴嫩。   該報告根據3個主要的幸福指數對主觀幸福感進行衡量,包括生活評價、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幸福排名基於生活評價,是衡量人們生活品質更穩定的衡量標準。在2022年世界幸福報告中,與2021年世界幸福報告一樣,特別關注特定的日常情緒(正面和負面影響的組成部分),並追踪COVID-19疫情造成的改變。每個國家每年通常都會蒐集大約1,000份回復問卷。

A:第28屆東協經濟部長會議(AEM)達成共識將加快區域經濟復甦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2年3月17、18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第28屆東協經濟部長會議(AEM)於本(3)月16日以視訊會議方式完成召開,與會部長同意制定2022年東協區域工作計畫,並確定加速區域經濟復甦之優先事項,本次會議由柬埔寨商務部長潘索拉(Pan Sorasak)主持,東協各國經濟部長出席。   上述會議中東協成員國(ASEAN Member States, AMS)達成共識如下: 1.同意進一步加強東協地區之供應鏈,恢復遭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而中斷之供應鏈。 2.啟動東協貨物貿易協定(ATIGA)升級談判,以全力發揮東協內部貿易潛力並深化經濟整合。ATIGA 升級談判旨在消除非關稅障礙、提高透明度,以及促進東協成員國參與全球與區域供應鏈。 3.加強數位化與綠色經濟等新興領域合作,以促進貿易。   柬埔寨作為2022年東協輪值主席國,為振興疫後經濟,期盼所有東協成員國共同努力,開始啟動ATIGA升級談判、加速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及現有自由貿易協定如東協-澳-紐自由貿易協定。目前東協成員國中,尚有印尼、緬甸及菲律賓尚未向東協秘書處提交其RCEP 批准書。

A:越南工商部本(2022)年2月18日頃頒布第05/2022/TT-BCT號公告規定有關RCEP協定中之貨物產地標準。 第05/2022/TT-BCT號公告包括4章,32條及4個附錄,規定貨物被確認為具有產地、合計、微量(De Minimis)、簡單加工、製造製程、直接運輸、查驗及認證等產地標準。 RCEP協定中之貨物產地標準與ATIGA協定及若干東協+1協定( ASEAN+1)中之標準大致相同。 越南工商部同時已於第05/2022/TT-BCT號公告將稅收差異條款國內法化,因RCEP中若干國家如中國、韓國、日本、印尼、菲律賓、泰國及越南對同個產品卻對不同合作夥伴實施不同之稅率。 第05/2022/TT-BCT號公告自本年4月4日起生效。

A:越南工商部稱,去(2021)年越南貨物出口至亞非市場雙向貿易金額達4,440億美元,成長22.38%,佔越南去年進出口總額之67.3%。其中越南出口金額達1,659億美元,成長14.62%,佔越南出口總額之50.2%。 出口金額較大之貨品為各種電話及其零件(約達322.9億美元),電子產品及其零件(約達273.2億美元)、其他機械設備及用具(約達130億美元),紡織品(約達106億美元)。 越南主要出口市場如中國、韓國、日本及東協均維持成長趨勢。出口至上述市場之金額分別為560億美元,成長14.51%;217億美元,成長13.61%;198億美元,成長3% 及286億美元,成長23.6%。 去年越南自亞非地區進口總額為2,783.5億美元,成長27.52%,佔越南進口總額之84.3%。 越南工商部稱,自亞非地區之進口,能為確保維持供應鏈、生產原料及民生用品之需求。 進口金額較大之貨品包括電腦、電子產品及其零件(約達647億美元),機械設備、用具及其配件(約達407億美元),各種電話及其零件(約達207億美元),各種布料(約達137億美元),各種鋼鐵(約達107億美元)及塑膠原料(約達103.9億美元)。

A:一、菲國杜特地總統本(3)月21日簽署共和國第11659號法案(RA 11659),亦為公共服務法修正案。杜特地總統簽署法案後表示,感謝菲國國會及時批准,且預期該法案可刺激疫後經濟復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吸引全球投資人並使菲國公共服務更現代化。 二、該法係修正已有85年歷史之共和國第146號法(RA 146,即公共服務法),將電信、國內航運、鐵路和地鐵、航空公司、高速公路和收費公路以及機場等行業不再列為公共事業,准許外資100%持有,不受1987年憲法規定外資所有權不得超過40%之限制。根據此修正案,公共事業將限於電力(配電及輸電)、石油及其產品管路輸配系統、供水及廢水處理、海港及大眾運輸等行業,以上行業仍受外資所有權不得超過40%之限制。 三、菲國貿工部Ramon Lopez部長表示,本法放寬外國投資人投資菲國之限制,將吸引更多全球投資人並促使電信等行業現代化,藉由鼓勵競爭提供更好的產品及服務品質與價格競爭力,亦有利創造就業機會及增加收入。眾議員Joey Salceda表示,渠估計在本法公布五年內外國投資將增加2,990億披索(約60億美元)。 四、菲國美國商會(AmCham)對法案簽署表示贊同,並認為連同先前已公布之企業復甦及稅務獎勵法(CREATE)等經濟自由化等法案,顯示菲國政府及國會對企業經商持友善態度,有助菲國與區域鄰國競爭並吸引投資。菲律賓外國商會聯合會(JFC)將本法形容為改變遊戲規則之法律,有利與新加坡、泰國、越南及印尼之外國投資政策並駕齊驅。

A:根據國庫局本(111)年3月1日資料,2021年全年度政府預算赤字達1.7兆披索(約333.33億美元),較2020年之赤字高出2,987億披索,亦即高出21.8%,主要為疫情期間支出大幅成長10.6%所致。2021年政府規劃性的赤字佔GDP之9.3%,但實際數據佔8.6%。 在政府收入方面,2021年達3兆披索(約合588.2億美元),較2020年增加5.4%,即1,496億披索。超過原先規劃的2.9兆披索,多出1,240億披索,主要為經濟逐漸開放所致。91%收入來自稅收,非稅收來源佔9%。稅務局2021年稅收達2.1兆披索,亦較2020年增加6.5%,為較其全年度目標短少0.15%。 至於支出方面,全年支出達4.7兆披索(約921.6億美元),由於基礎建設和其他資本支出,以及疫情相關的費用,增加10.6%。但支出較全年規劃的低615億披索,約1.3%。主要原因為低於規劃的利息支付。利息支付為4,294億披索,低於規劃之5,315億披索,節省1,021億披索。

A:資料來源:曼谷郵報 2022/03/22   泰國稅務局(The Excise Department)局長 Lavaron Sangsnit 表示,享受補貼及稅收優惠等優惠獎勵措施之電池電動汽車(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BEV)價格將每輛降低至少 15萬至20萬泰銖(1泰銖約等於0.85元新臺幣)。從現在起到 2026年,政府已將 BEV 的消費稅從 8% 降至 2%,並向買主提供每輛車 7萬至15萬泰銖的補貼。   相關優惠獎勵措施尚包括將自未簽有自由貿易協定地區進口之BEV進口關稅從 80% 降至不超過 40%,另下調日本 BEV 的進口關稅至 20%,韓國降至40%,歐洲降至40%,而根據泰中雙邊協議,從中國進口的BEV 可享有 0% 的關稅。   稅務局另於3月21日表示該局已與中國公司長城汽車(Great Wall Motor Manufacturing)及名爵銷售(MG Sales)簽署協議,前揭公司承諾將降低BEV之銷售價格,以呼應泰國政府為促進電動車普及而推出之優惠獎勵措施。   L局長表示未來將有更多汽車製造商與該局簽署類似之協議,旨在確保消費者可間接享受到政府提供給汽車製造商之諸多優惠獎勵措施,而獲得政府優惠獎勵措施之汽車製造商則必須遵守相關條件,其中一項條件即要求業者每進口一輛獲得稅收優惠之BEV需在泰國生產一輛BEV,汽車製造商須在措施生效第3年開始遵循1:1之進口-生產比例,並於第4年將比例提高至1:1.5。   稅務局消費稅控制系統開發首席顧問Nutthakorn Utensute說明,政府在第1年撥出30億泰銖資助BEV優惠獎勵措施,並將在未來3年內尋求借入400億泰銖以資助此項措施。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e.vnexpress.net,2022年3月17日 由於對全球原油供應之依賴,導致越南石油製品短缺及價格上漲,越南正計畫興建第3座煉油廠,現正進行行政程序中。 越南副總理黎文青於2022年3月16日(周三)向立法委員們說明,新煉油廠將設在巴地頭頓省,年產能1,000萬公噸。 目前越南共有2家煉油廠包括清化省Nghi Sơn 煉油廠及廣義省Bình Sơn煉油廠(亦可稱Dung Quất),該2家煉油廠年產能1,300萬公噸,只能滿足越南國內石油製品供應量之70%,其餘需求係依賴進口原油。 倘第3家煉油廠興建設完成,越南石油製品將達年產2,300萬公噸,預估可滿足越南國內需求量。由於越南原油供應量僅滿足生產需求之50%,未來將加強開採原油。 越南汽油價格受全球原油價格攀升影響,上週汽油價格達歷史新高之每公升29,820越盾(約每公升1.3美元),價格上漲主因係Nghi Sơn煉油廠因財務困難而減少生產。 近期越南部分地區出現加油站短缺及暫停營業問題,惟目前已確認供應量充足。 越南工商部部長阮鴻延(Nguyễn Hồng Diên)表示,越南汽油將繼續自國外進口,直至Nghi Sơn 煉油廠正常營運為止。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vietnamnews.vn,2022年3月18日 越南國際航線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關閉一年多後,已於本(2022)年3月15日重新開放國際航線,俾達該國經濟復甦之目標,並有助於吸引外人直接投資金額成長。 本年1至2月越南外資企業投資承諾金額近50億美元,相當於去(2021)年同期之91.5%,顯示疫後復甦頗為樂觀。 越南計畫投資部前外商投資局潘友勝局長表示,外資企業由於韌性良好並成功度過疫情困境,且維持在越南投資趨向。 此外,越南政府加強疫情管控之政策足以讓該國外資企業安心投資,並有助吸引更多外資企業進駐越南。 渠表示本年1至2月越南吸引外資企業投資落實金額達26億8,000萬美元,年增7.2%,足以證明國外投資者對越南之投資環境深具信心。 歐洲商會副主席阮海明表示,許多外國投資者將越南視為投資理想目的地,雖受疫情影響惟該國仍充滿吸引力。 去年12月丹麥玩具製造商樂高公司決定前往越南平陽省設廠,投資金額高達10億美元。許多外國投資者亦將俟越南重開國際航線後前往該國考察投資機會。 越南外商投資企業協會阮文全副會長表示,吸引外資企業前往越南投資主要優勢包括健全之防疫措施、尤其疫苗接種率甚高、以及簽署越南與歐盟自由貿易協定(EVFTA)及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多國FTA。 阮文全副會長表示,本年越南設定吸引外資企業投資金額400億美元,係可達到之目標。許多專家認為,第128號決議有關安全適應新冠肺炎疫情促進企業及越南經濟復甦決議將安定國外投資者之投資情緒,盼未來幾個月可大量吸引外資企業投資。 越南商工聯合會(VCCI)阮映洋表示,疫情後經濟復甦展望帶給越南吸引外資企業機會,惟加強外國投資者對行政管理措施、履行國際化承諾,包括解決勞工問題及行政作業不一致等問題將為越南之重要改善項目。 越南河內市Savills公司Matthew Powell總經理表示,部分知名投資者選擇進駐越南為促進FDI成長之重要助力。目前,許多企業加強擴大及多元化市場,以免依賴單一市場。鑑於越南政治穩定將成為較有吸引力之投資目的國,惟存在部分限制包括行政作業,並建議改善該缺點, 根據越南計畫投資部部長阮志勇表示,外國直接投資繼續為該國經濟成長及融入國際挹注動能。渠表示各國吸引外人直接投資日益競爭,從而減低疫情後經濟負擔。主要工作為考量外國投資政策確保符合全球經濟發展,對比其他國家吸引外資之政策,創造良好經營環境。加強經濟社會活動早日恢復正常運作,解決貨品供應及勞工短缺問題將成為穩定投資者心態。 阮志勇部長表示,越南政府需訂定有關外國投資者新標準及規定,篩選有新科技能力之企業,注重培養發展高科技人才以滿足外國投資所需之技術勞工問題。累計,去年越南吸引外資企業投資金額達311億5,000萬美元,年增9.2%。

A:俄羅斯駐菲律賓大使Marat Ignatyevich Pavlov本(111)年3月21日一場論壇中表示,在全球持續增加的制裁中,渠期盼與菲律賓在許多領域的雙邊合作持續進行,此為雙方友誼的一種行動表現。 菲律賓總統杜特地上週表示,俄國總統普丁為其個人朋友,宣示在俄烏戰爭中將保持中立,且不會派任何一個軍人前往戰場,因其不是菲國的戰場。但菲律賓駐美大使日前也曾表示,倘俄烏戰爭蔓延至亞洲,杜特地將開放菲國設施給美國使用,並指出菲國與美國有”特殊關係”。 Pavlov大使稱杜特地保持中立為一聰明立場,因俄菲兩國在許多領域有雙方互利的合作與互動,經濟合作方面穩定成長,雙邊貿易從2010年的4.86億美元成長至2019年之12億美元,俄國已準備滿足菲律賓在能源及食物供給之需求,包括豬肉和魚類。

A:韓國現代汽車集團在印尼所設立之電動車組裝廠(PT Hyundai Motor Manufacturing Indonesia)於本(2022)年3月16日舉行竣工典禮,未來將生產印尼首批由本地組裝之電動汽車,供應國內及國際市場需求。該典禮並由印尼總統佐科威偕印尼海事暨投資協調部部長Luhut、投資部部長Bahlil Lahadalia、能源暨礦產資源部部長Arifin Tasrif、交通部部長Budi Karya Sumadi及西爪哇省長Ridwan Kamil出席見證。 印尼總統佐科威於典禮上致詞表示,印尼鎳礦及鈷礦產量豐富,適合製造電動車電池,且有大量鋁土礦及銅礦,可用於生產電動車其他部件,此外印尼政府提供投資獎勵措施、減少法規障礙並簡化行政手續,盼促進印尼電動汽車產業發展,並成為全球電動汽車供應鏈中重要參與者。 綜整此間媒體報導,近期幾項重要電動汽車投資合作案如次: 印尼商PT Vektr Mobiliti Indonesia (VKTR)本年2月宣布與當地汽車製造商Tri Sakti 及中國電動汽車業者比亞迪(BYD)合作生產電動巴士。 韓國LG 能源解決方案(LGES)與韓國現代集團合資11 億美元,於去(2021)年起開始建造電動汽車電池廠。 印尼能源業者Indika Energy 去年成立PT Electra Mobilitas Indonesia (EMI)公司,以開發電動摩托車及其生態系統,例如儲能係統(ESS)、電池交換站及電動汽車研發設施等。另據報載,Indika Energy並與鴻海及Gogoro等臺灣公司簽署投資合作備忘錄,簽約方刻正評估開發印尼電動汽車生態系統之可行性。 印尼Salim Group 透過其汽車業子公司 PT Indomobil Sukses International (IMAS)持有日產汽車印尼子公司PT Nissan Motor Distributor 之多數股權,自去年8月起持續銷售Nissan Leaf電動汽車。

A:資料來源:越南經濟時報網站2022年03月16日 https://vietnamnews.vn/economy/1165199/viet-nam-seeks-us-investment-in-renewable-energy.html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工商聯合會(VCCI)主席 范晉功(Phạm Tấn Công)表示,越南總理范明正宣布越南將優先發展永續能源,以確保能源供應安全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能源產業係越南與美國企業合作之巨大潛力領域。 據此,在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支持下,VCCI 主席提出《綠色指數》倡議,旨在推動關於環保體制改革與永續投資活動;推動永續發展、為人民與整個經濟體之利益服務. 主席強調越南與美國各家在電氣及液化天然氣(LNG)、清潔能源、再生能源等領域之合作將會有許多典型成功案例,為發展雙方和諧貿易與實現能源安全作出貢獻。 越南工商部電力與再生能源局局長黃進勇(Hoàng Tiến Dũng)表示,越南具有風力、太陽能等再生能源之發展潛力。越南政府致力發展再生能源與完善動輸送系統。越南提出至2030年,再生能源電力比率占越南總電力系統之45%。 預計建設再生能源發電源與電力輸送網絡經費約為140億美元,因此需要企業,尤其美國企業參與,並提供財力與移轉高科技。 亞馬遜雲端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 – AWS)亞太地區與日本能源政策經理Ken Haig表示,越南再生能源領域能吸引投資著首先應提出長遠策略。 渠支持增加太陽能與海上風能使用,亦盼美國對越南再生能源加强投資能夠為越南永續發展做出貢獻。 在越南平順省合作發展再生能源之美國Gen X Energy公司執行長Kris Karafa表示,Gen X Energy公司願在越南發展風電、尤其投資離岸風電領域。

A:資料來源:The Nation,2022年3月21日 泰國駐莫斯科國際貿易促進辦公室主任Kittinan Yingcharoen表示,由於國際對俄羅斯的制裁及飛往該國的航班減少,嚴重影響泰國對俄羅斯出口新鮮蔬菜及水果。 自3月8日以來,俄羅斯國際航空公司與包括S7航空公司、Ural航空公司及其他貨機航空公司等在內的其他俄羅斯航空公司停止服務,導致從泰國進口蔬菜及水果受到國際制裁的影響。  對俄羅斯的制裁促使西方國家的飛機租賃公司取消與俄羅斯航空公司的合約,而俄羅斯航空公司的大多數飛機均是向相關公司租用。此外,波音與空中巴士已停止對俄羅斯航空公司飛機的技術支持並停止出售零部件,該等措施迫使俄羅斯航空公司因無法購買所需的備件而停止服務。 上述措施嚴重影響泰國對俄羅斯出口新鮮蔬菜與水果,因該等產品極易腐爛,必須從泰國直飛俄羅斯以節省運輸時間。目前僅有少數國家的航空公司仍有班機飛往俄羅斯,包括Emirates航空公司、Qatar航空公司及Ethihad航空公司,但該等航空公司不得不飛往其國家轉機,而當地氣溫很高,新鮮的蔬菜及水果將因高溫而損壞。 Kittinan主任指出,經由對俄羅斯的泰國蔬菜與水果進口商進行調查後發現導致其暫停業務的若干負面因素,包括盧布兌美元貶值50%、通貨膨脹率達10%及匯款困難等。部分進口商現正測試使用Middle East航空公司的服務,儘管運輸成本更高且大約15%的產品可能會腐爛。 據泰國商業部統計,2021年俄羅斯自泰國進口水果的總值為590萬美元,新鮮及冷凍蔬菜的進口值為283萬美元。Kittinan主任建議泰國出口商拒絕俄羅斯的水果及蔬菜訂單,直到泰國與俄羅斯之間的直航恢復。

A:路透社報導,挪威電信公司Telenor於3月18日表示,緬甸政府最終批准將其在緬甸的業務出售給一家當地公司及一家黎巴嫩投資公司。Telenor執行長Sigve Brekke在聲明中表示,由於緬甸的當地法律與歐洲法律相衝突,為堅持在人權及負責任企業的價值觀,該公司不得不離開緬甸。緬甸形勢極端且惡化,該公司將確保其撤離不會增加員工的安全風險。據3月15日發出的核准信,Telenor緬甸子公司必須在5天內移轉給新營運商。   Brekke稱,去年是Telenor面臨的最具挑戰性且極其困難的一年,對於生活在當地的民眾而言更是如此。作為緬甸最大的外國投資者之一,Telenor在2021年的軍方接管政權後曾尋求離開緬甸,並在去年9月透露,緬甸政府持續施壓要求啟動攔截監視技術,出售緬甸業務是為避免歐盟的制裁。緬甸市場在2020年占Telenor公司收益的7%,撤離案使公司陷入困境。據路透社報導,去年年底,緬甸政府拒絕Telenor以1.05億美元將其當地業務出售給黎巴嫩M1集團的計畫,而是希望由M1與當地公司Shwe Byain Phyu合作。Shwe Byain Phyu的董事長與緬甸軍方有業務往來,本案交易後將占80%的股份,M1則將擁有其餘股份。Telenor在聲明中表示,該公司原先僅與M1達成緬甸業務的交易協議,但監管機關批准時要求M1確保在Telenor的交易完成後,須由一家當地企業持有多數股權,M1已於3月18日通知Telenor,其當地合作夥伴Shwe Byain Phyu將在交易後擁有80%的股份。   外部審查顧問向Telenor保證,Shwe Byain Phyu及其所有者未受到任何國際制裁。Brekke稱,確認Shwe集團不在制裁名單上對Telenor來說很重要。M1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已與Shwe Byain Phyu集團合作,成立名為Investcom PTE的合資企業,接管Telenor緬甸電信的所有權。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2022年3月9日公告,為保障糧食安全及國家安全,衡量環境影響,自2022年4月1日起,增列包括玉米、高粱、玉蜀黍種子、含玉米粉在內的玉米加工產品等12項貨品(稅則號10碼),無論使用何種貿易路線(海運、邊境或航空),貿易商都必須申請出口許可證。曼德勒市場的貿易商表示,由於玉米須取得出口許可證,使目前貿易變得低迷。先前商務部已於2020年公布第51/2020號公告,宣布稅則號列10碼之1,224項貨品須申請出口許可證。   目前,玉米的價格約為每緬斤1,000緬幣(1緬斤相當於1.6公斤),每袋4.85萬至4.9萬緬幣。仰光市場的統計顯示,與2022年3月初相比,目前的價格下跌100-150緬幣。市場觀察人士表示,接下來玉米價格可能因泰國課徵關稅下跌,如果政府推出更多的政策來控制玉米價格及出口,價格勢必會再下降。根據Bayintnaung批發市場的統計,玉米的FOB價格為每噸320-340美元。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在當前小預算年度(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截至3月11日,緬甸邊境貿易總額已達到31.3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同期的54.68億美元減少23.4億美元。在此期間,緬甸邊境貿易出口額為22.9億美元,而進口額為8.296億美元的進口。與去年同期相比,出口收入減少14.3億美元,進口額減少9.14億美元。   緬甸與中國、泰國、孟加拉及印度等鄰國的邊境貿易中,以苗瓦迪(Myawaddy)邊境的邊境貿易值最高,總額為11.6億美元,其次是提基(Hteekhee)逾9.126億美元及木姐(Muse)為6.166億美元。緬甸主要出口農產品、動物產品、水產品、礦產、林產品、製造業產品等,而資本貨物、中間產品及消費品則進口到緬甸。

A:一、菲律賓統計局(Philippine Statistics Authority, PSA)公布貿易統計:       (一)菲律賓出口貿易:去(110)年1至12月菲國出口貿易金額為 746.4億美元,較前(109)年同期之652.1億美元增加 14.5%。菲國前10大出口產品為電子產品、其他製成 品、其他礦產品、機械及運輸設備、飛機船舶使用之點 火線組、精銅之陰極及陰極截面、化學品、椰子油、金 屬零件,以及新鮮香蕉。出口成長產品主要為通訊電子 產品、椰子油及化學品。前10大出口市場為美國、中 國、日本、香港、新加坡、泰國、德國、韓國、我國及荷蘭。       (二)菲律賓進口貿易:去年1至12月菲國進口金額為1,177.8 億美元,較前年同期之898.1億美元增加31.1%。菲國 前10大進口產品為電子產品、礦物燃料、潤滑劑與相關 材料、運輸設備、工業機械與設備、鋼鐵、其他食品與 牲畜、醫藥產品、雜項製品、穀物及穀物製品,以及通 訊設備與電機。進口成長產品主要為電子控制設備、礦物燃料、潤滑劑與相關材料及醫藥產品。前10大進口來源國為中國、日本、韓國、印尼、美國、泰國、新加 坡、我國、馬來西亞及沙烏地阿拉伯。 二、我國與菲律賓貿易統計:       (一)菲律賓對我國出口貿易:去年1至12月菲國出口至我國 總額25.3億美元,較前年同期之21.1億美元增加 19.1%,我國為菲國第9大出口市場。同一期間菲國出口 成長14.5%,與對我出口成長19.1%相比,我國進口仍維持競爭力。       (二)菲律賓自我國進口貿易:去年1至12月菲國自我國進口 總額57.6億美元,較前年同期之46.8億美元增加23%, 我國居菲國第8大進口來源國。同一期間菲國進口成長 31.1%,與自我國進口成長23%相比,我國出口競爭力仍有成長空間。    三、菲國去年1至12月進出口貿易總額1,924.2億美元,超過 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之進出口貿易總額1,825.2億 美元。同時,貿易逆差達431.3億美元,為近3年新高。主 要係因疫情趨緩,經濟逐漸復甦,使菲國進口大幅增加。 菲國去年進口成長31.1%,符合菲國發展預算協調委員會 (DBCC)設定之30%目標值,惟出口成長14.5%,略低於原設 定之16%目標值。

A:2021年汶萊為我第78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總額為1.73億美元,占我總貿易額 0.02%;我對汶萊出口為0.24億美元,占我總出口0.005%,為我第100大出口國;我自汶萊進口為1.47億美元,占我總進口0.04%,為我第64大進口國。 我出口汶萊以高溫蒸餾煤焦油、水、紙容器等為主;自汶萊進口石油氣及其他氣態碳氫化合物等。

A:美媒報導,紐約市經濟逐漸自新冠疫情恢復,惟該市失業率7.6%且失業人數為全美平均2倍,紐約市主要依賴辦公及娛樂產業,因多數企業員工仍選擇遠端辦公,地鐵載客量僅為新冠疫情前60%,另因國際旅客尚未回流,紐約市服務業、旅館業及娛樂業等產業恢復緩慢。 美國各地就業情形自新冠疫情減弱後復甦,物價快速上漲,勞動力市場強勁出現離職潮。紐約曼哈頓引領全市經濟,就業人數佔全市57%且薪資高於其他地區,另Yardi數據顯示曼哈頓租金為全美平均租金3倍約4,172美元,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數據顯示,曼哈頓人口於2020年疫情後下降1%,然失業率仍為全市最低。 紐約市長亞當斯於本年1月上任後積極呼籲企業讓員工重返辦公室,稱其首要任務為降低紐約市犯罪率及擴大行銷活動吸引觀光客,欲於紐約市舉辦大型活動吸引人潮,以及幫助劇院、俱樂部及書店恢復過去榮景,另盼透過開發遊戲及休閒大麻等新興產業實現城市經濟的多元化。

A:綜合美媒報導,台灣最大加密貨幣交易平台MaiCoin集團近期完成C輪融資,市值達4億美元,資金將用於擴張東南亞市場,且欲於2年內於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上市。 MaiCoin加密貨幣交易平台成立於2014年,客戶可透過應用程式或於超商處理交易訂單,目前80%收入來自台灣,預期2025年交易收入增長超過70%。台灣目前僅要求加密貨幣交易產業遵守反洗錢法規,相較中國及新加坡等國未加強監管交易。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