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德國商報(Handelsblatt) 文號:1114030102號 依據德國知名智庫Fraunhofer研究所數據,截至2021年底,德國已安裝超過200萬座太陽能光電系統,輸出功率為59 GW,於2021年共提供電力51太瓦時(terawatt hours),占德國總用電量9.1%。 至今太陽能系統多無法提供家戶單位自給自足電力,仍需仰賴電力公司電網補充。德國創新獎得主Home Power Solutions(HPS)新近開發一款結合電解製氫、熱泵之太陽能系統「Picea」。該系統日間產生的多餘電量,可儲存於小型電池(20 kWh),當此電池充飽後,系統自動啟動電解槽將多餘電力轉換為綠氫,並儲存於鋼瓶中。倘太陽能產生電力不足以滿足日常能源需求,系統將啟動燃料電池並將氫氣轉換為電能。 此系統由太陽能發電系統及儲能系統(包含製氫電解槽、燃料電池、容量為20 kWh的電池,安裝於室內)兩部分組成,儲氫鋼瓶則置於室外。 「Picea」系統所產生之廢熱,夏季可用於加熱熱水供日常生活所需,冬季則透過通風系統提高室內溫度或通過銅製管路連接至現有供暖系統。然而,此系統將電能轉化為氫氣時,將有30%能源損失,逆向轉換時則將再損失約20%。柏林應用科技大學(Hochschule für Technik und Wirtschaft Berlin, HTW)再生能源系統教授Friedrich Sick表示,該系統實際上存在能量轉換效率不彰問題,但廢熱回收再利用稍可彌補能量損失。 然而,此系統否能足以獨立提供家戶單位充足電力,並於溫度低於零時為供熱系統提供足夠電力,取決於多項因素。一個居住於面積不超過150平方米之4口家庭,平均每年日常電力需求介於3,500至4,000千瓦時(kWh),加上供暖系統對電力需求為2000 kWh情況下,此家戶單位可由此太陽能系統獨立供電,並減少3噸碳足跡。 價格方面,此太陽能系統依規格不同,價格約介於9萬至11.5萬歐元之間,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雖提供15,000歐元補助及稅賦減免,惟安裝成本仍高。但若在符合KfW 40建築標準之節能建築安裝時,由於某些電子零件已內建於建築中,故價格可以減半。儘管價格不低,自2019年以來,德國已安裝約200個Picea系統。且近來因能源價格爆漲,詢問度大增,訂單滿手。 德國太陽能工業協會常務董事 Carsten König表示,此項儲能技術對於能源轉型相當重要,未來勢必將持續發展改進。Sick教授則認為該系統雖尚有改進空間,但目前是唯一可透過季節性儲能實現單戶住宅近乎電力自給自足之太陽能系統。
A:資料來源:德國明鏡周刊電子報(Der Spiegel) 文號:1114030101號 根據德國慕尼黑Ifo經濟研究所新近完成之企業經理人調查,受到俄國入侵烏克蘭戰局以及居高不下之通膨指數兩大因素影響,3月份德國商業環境晴雨表指數(Barometer für das Geschäftsklima)由98.5點進一步下跌至90.8點,顯示企業對於未來前景展現憂慮。 德國Ifo經濟信心指數,固定每月針對德國約9,000位各主要產業,包括製造業、建築業、零售業等企業經理人進行調查,以獲知渠等對於經濟信心及未來展望。Ifo報告可視為德國市場上景氣信心之重要指數,也可作為未來德國經濟成長的參考,調查結果以100作為榮枯分水嶺:100以上代表德國整體景氣較為看好,反之則看壞。 Ifo德國商業環境晴雨表指數2022年前2個月已連續上升,代表新冠疫情之後,景氣逐漸回升,不過一場俄國入侵戰爭造成德國能源價格飆升,加上供應鏈不順造成之原物料漲價,又使正要復燃的火苗突然熄火。 Ifo研究所所長Clemens Fuest表示,德國企業正要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艱難時期,企業經理人依照各自的業務特性判斷,對於未來6個月的前景普遍看壞。 受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局影響,使德國能源、食品、原料價格推升通貨膨脹,短期的經濟景氣預測也被迫修正,Ifo甫於上周對原本預估的2022年度經濟成長,由+3.7%向下修正為+2.2%至+3.1%。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The Guardian 日期:111年3月24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234/P200號(商情文號:第234號) 商情本文: 英國財政部長Rishi Sunak昨(23)日發表春季聲明,為面臨生活成本飆升的家庭提供短期支持,包括從昨日晚間6點起實行為期一年每litre削減0.05英鎊燃油稅,以及從7月起針對3000萬勞工減少總額60億英鎊的國家保險金;並且提前宣布將在2024年將基本所得稅率降低1%,為16年來首次下調基本所得稅率。 財政監管機構預算責任辦公室(OBR)分析,稅收占國民收入百分比將在2025年到2026年間上升至36.3%,為二戰後最高,且超過去年10月份預測;到2022年底,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可能達9%左右,將是四十多年來最嚴重,使2022年到2023年間家庭可用收入下降2.2%。OBR並推算,通貨膨脹飆升將為政府一年增加約350億英鎊稅收,其中應只有部分用於償還政府債務和支付社會福利增加成本,而除了2022年到2023年,財政部每年從更高稅收收益減去公債與社福支出後有約150億英鎊餘款。智庫財政研究所(IFS)所長Paul Johnson指出,儘管本日有減稅措施,但幾乎所有勞工都將在2025年支付更高的稅額。而上述減稅措施已可由延長畢業生償還學生貸款期限的措施抵銷。 影子內閣財政部長Rachel Reeves認為,財政部長不應提高國家保險金,而是應該針對石油天然氣業者徵收可達30億英鎊的暴利稅。智庫Bright Blue執行長Ryan Shorthouse指責財政部長拒絕提高統一福利救濟金(Universal Credit)或溫暖住宅折扣(warm homes discount)等福利,且最貧窮的20%家庭中有超過一半沒有汽車,因此削減燃油稅實際上沒有真正幫助到社會上最需要幫助的人。智庫社會市場基金會(Social Market Foundation)首席經濟學家Aveek Bhattacharya也表示,春季聲明未能減少最貧窮家庭所面臨的困難,除非政府採取進一步行動,否則這些族群仍將面臨嚴重衝擊。
A:資料來源:潔淨能源網路(Clean Energy Wire)、法蘭克福廣訊報(FAZ) 文號:1114030099號 歐盟領袖於2022年3月24日至25日召開高峰會,就如何因應高能源價格進行討論,值此歐洲及全球關鍵時刻,美國總統拜登亦應邀出席。德國政府及產業界均提出警示,倘斷然對俄羅斯實施全面貿易禁運,致中斷能源進口,歐盟民生經濟將陷於危殆。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日前在聯邦議會回應質詢時表示,數十年來,德國對俄羅斯石油、煤炭及天然氣進口依賴增加,德國固須儘快結束依賴,但立即停止自俄羅斯進口石化燃料,將嚴重危及經濟,眾多產業與數以萬計之就業機會將面臨風險。蕭茲總理表示,迄今為止對俄羅斯之制裁已影響許多民眾,未來增加之制裁必須考量不能再對歐洲國家造成更多打擊,致違背整體利益。針對能源價格持續上漲,蕭茲總理反對破壞自由市場機制或採行補貼政策,渠認為從財政觀點而言,一味補貼難以持續;面對能源依賴與價格上漲的解方,在於加速拓展再生能源與增進能源效率。 德國產業界亦發聲提醒,不宜對進一步制裁俄羅斯倉促作出決定。德國工業總會(BDI)指出,歐盟尚未對短期、全面的能源禁運作好準備,能源供應不足將面臨產業停滯風險,對供應鏈、就業及政府未來的政治能量、民意基礎,均可能造成無法估計的損失。德國鋼鐵業也警告,倘缺乏俄羅斯天然氣,將無法生產鋼鐵。由於鋼鐵為基礎材料,也是眾多產業價值鏈與供應鏈之起點,倘鋼鐵業受創,將導致德國及歐盟工業生產下滑。德國需要時間,透過拓展再生能源、建立替代供應、擴大氫經濟等方式,減少對俄羅斯能源進口之依賴,但立即禁止進口天然氣,可能會導致永久性失業與嚴重經濟損失。 儘管德國反對現階段中斷自俄羅斯進口能源,主管能源管線基礎設施的聯邦網絡局(BNetzA),已會同聯邦經濟及氣候保護部(BMWK)、德國工業總會(BDI)、德國能源與水力產業協會 (BDEW)等單位,著手研擬天然氣供應倘因俄烏戰事或國際情勢變遷,不可避免必須削減時,德國因應措施與減少供應天然氣之順序(一般家庭、中小企業及區域供暖系統,因攸關民生需求,優先受保護。但包含產業在內剩餘對象之減供順序,則係研商重點)。 此外,針對俄羅斯總統普丁宣布,俄羅斯要求「不友好國家」須以盧布支付天然氣款項一事,德國經濟部長Dr. Robert Habeck表示,此舉有違契約條款,德國將與歐洲夥伴國討論共同因應措施。
A:資料來源: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於2022年3月25日 史國主流媒體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於本(3)月25日以「史國投資促進局展示400億史鍰貿易機會」(EIPA Presents E40BN Trade Opportunities)為題,報導史國投資促進局(EIPA)與史國商業聯合會(FESBC)聯合舉辦史國本(111)年度首場重大商展Vusumnotfo博覽會,並在會中呼籲史國企業運用400億史鍰貿易商機,發展進口替代產業並利用史國已簽署之貿易優惠協定拓展出口至臺灣、歐盟、南部非洲及東部非洲等市場。 該報導指出,EIPA貿易資深經理(Head of Trade)Bongani Ntshangase代表EIPA出席Vusumnotfo博覽會,並在會中指出倘史國進口品中10%改由國內生產,將可為史國企業產生極大收益,呼籲史國企業爭取進口替代商機。N資深貿易經理表示,史國2021年自南非進口222億史鍰,並分別自中國與印度進口27億與8億史鍰。就品項而言,史國110年進口石油及燃料27億史鍰;ICT及電子零組件26億史鍰;藥品與醫療器材15億史鍰;汽車及其零件13億史鍰。鑒於進口替代商機龐大,EIPA相信即便史國企業僅爭取到其中10%,也能帶來極大收益。 該報導續指出,EIPA在Vusumnotfo博覽會中介紹臺史經濟合作協定,臺灣對153項史國產品免除關稅,呼籲史國企業善加利用,並提到臺灣有意願每月向史國進口1,000頭牛,惟過去3個月史國供應面無法滿足臺灣需求量,盼史國勿錯過這商機。EIPA亦介紹史國參與之「南非關稅同盟」(SACU)、「東南部非洲共同市場」(COMESA)及「歐盟–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經濟夥伴協定」,鼓勵史國企業利用該等貿易協定擴展出口至臺灣、歐盟、SADC、SACU及COMESA等合計逾10億人口市場。 該報導最後提到,隨著南非總統Cryil Ramaphosa近來宣布放寬南非武漢疫情管制,EIPA亦盼史國能放寬疫情管制措施以促進史國貿易發展。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24小時太陽報(Il Sole 24 Ore)2022年3月24日報導,俄烏戰爭影響許多產業,包括牛奶生產,依據義大利農業研究暨農業經濟分析委員會(Crea)統計,養殖乳牛之酪農業為目前遭受俄烏戰爭影響最大之第二大業別,成本漲幅較俄烏戰爭前增加57%。 由於義大利生乳利潤迅速減少,為平衡成本,預計2022年6月份前倫巴底省(Lombardia)之產乳量將可能減少30%;義大利總計有20個省,僅倫巴底省之牛奶供應量可確保義大利全國半數之乳製品產量。據義大利農業生產者聯合會倫巴底省分會(Copagri Lombardia)理事長Roberto Cavaliere表示,酪農場停產,即表示牛奶產量將減少1,200-1,500萬公擔(quintal),約占全國產量之10%,此將對義國產業生產結構造成無法彌補之重大損害。 據義大利農業生產者聯合會(Copagri)理事長Franco Verrascina預估,過去30年,歐洲酪農之每公斤生乳(稍較1公升為低)淨利率(net profit margin)自1990年代末期之0.1236 歐元降為目前之0.0417歐元;此淨利率包括折舊、薪資、租金、利息及稅賦等費用,惟應再加上此期間上漲之生產成本及能源費用,倘考慮前述上漲成本及費用,利潤將為負數。因此,F理事長表示應考量生產成本來訂定牛奶價格,並建議義大利政府參考倫巴底省市場情形,且同意酪農場之生乳價格至少增加為每公升(litro)0.5歐元。 此外,義大利食品加工業也面臨日漸擴大之生產困難。義大利乳製品協會(Assolatte)與義大利外交部次長Manlio Di Stefano會晤時即提出畜牧業飼料不足之警訊,並建議義國政府應干預原物料之可能投機行為,擴大供應多元化,並開放自其他國家進口。在出口方面,義大利乳製品協會表示目前是促進出口市場多元化之最佳時機,並請政府對因烏克蘭衝突造成營運危機之公司提供協助及應加強協助出口。另據該協會理事長Paolo Zanetti表示,對義大利有出口潛力之市場除包括自川普政府時代已調降關稅之美國外,德國、法國、西班牙、波蘭、羅馬尼亞、瑞典及丹麥皆為潛在市場。
A:瑞士swissinfo.ch本(111)年3月25日報導指出,依據安永顧問公司(EY)調查報告,中國於2020年於瑞士投資案約8件(含併購案件),金額約7百萬美元。隨著疫情逐漸解封,2021年投資案9件,金額約9千6百萬美元;其中3件為醫療部門(製藥、生技及醫療器材),2件為消費產品部門。該顧問公司指出瑞士醫療保健部門持續受到中國投資者青睞,尤其是研發部門;此趨勢也顯現在歐洲其他國家,中國持續併購及投資歐洲醫療保健公司,從2020年的16件增為2021年的26件。依據EY的統計,2021年中國對歐洲投資以案件數來看最多的國家是英國(36件)、其次為德國(35件),義大利、西班牙及瑞士。 EY認為長期來看中國於歐洲投資仍呈現衰退趨勢,2021年在歐洲的投資與併購案共155件,僅為2016年件數的一半。 資料來源:swissinfo.ch 日期:2022年3月25日
A:依據奧媒「新聞報」(Die Presse)2022年3月25日報導,奧地利老牌錫箔紙製造商Alufix近3年頻傳財務危機,雖經各種改革仍不敵大環境變化, 2022年3月24日宣布破產。 奧媒分析Alufix破產遠因,已在係該公司經營不善瀕臨倒閉。2019年由3組投資者收購接管後,雖經企業重組,惟改革不到1年則因新冠疫情導致餐飲業業務大幅萎縮,影響所及錫箔紙需求大減,造成該公司營收銳減。另,近因為國際能源及原料價格高漲,甚至出現短缺情形,該公司生產線已無法正常生產供貨。 Alufix成立於1967年,總部位於Winer Neudorf,目前員工112名,係奧國唯一錫箔紙製造商。該公司宣布破產迄今,尚未有財團或投資者表示有意接手。
A:依據奧媒「新聞報」(Die Presse)2022年3月25日引述奧地利統計局資料,奧國2021年住宅房地產價格平均較2020年上漲12.3%,係該局自2010年建立房地產價格指數統計資料以來,漲幅最高之年度。近2年漲幅分別為:2020年+7.7%,2019年+5.8%。另,2021年奧國房地產漲幅遠高於當年消費物價指數之+2.8%(僅指消費品,不包括房屋及公寓) 2021年奧國9個邦房價漲幅最大者係維也納邦(+18.6%),其次為:提洛邦(+14.5%)、布爾根蘭邦(+13.7%)、克恩騰邦(+11.7%)、下奧地利邦(+11.2%)、上奧地利邦(+9.6%)、薩爾斯堡(+9.2%)、福拉爾貝格邦(+8.7%)和史泰爾邦(+8.1%)。在省會城市中,房價漲幅最大前2名為林茲(+14.0%)及茵斯布魯克(+12.8%)。漲幅最少者為:薩爾斯堡市(+8.1%)及格拉茲(+6.0%)。 歐盟多數國家2021年房價指數目前僅公布至2021年第3季(估計至2022年4月方能公布全年數據)。惟就2021年前3季統計分析,奧國房價漲幅+11.5%,高於歐元區平均水準(+7.2%)及歐盟平均水準(+7.6%)。相較於奧國6個歐盟鄰國(其他2個鄰國瑞士及列支敦斯坦非歐盟國家),僅捷克(+17.4%)及匈牙利(+11.6%)房價漲幅高於奧國。另外4國漲幅分別為:德國(+10.6%)、斯洛維尼亞(+10.1%)、斯洛伐克(+4.9%)、義大利(+2.1%%)。
A:依據「奧地利國家廣電公司」(ORF)2022年3月25日報導,奧地利總理Karl Nehammer於當日歐盟高峰會表示,目前全歐洲皆在努力擺脫對俄羅斯天然氣之依賴,並在能源安全政策方面重新定位;惟過程需循序漸進,反對立即對俄國實施能源禁運。K總理強調,奧國暫時還需仰賴俄國天然氣,盼歐盟團結一致,會員國在此議題勿互相指責。德國、比利時等國亦持反對禁運立場。 奧國工業聯合會主席Georg Knill警告,短期內奧國除俄國天然氣之外別無選擇,如斷然禁運將對奧國民眾日常生活及國家經濟產生災難性影響,奧國產業恐遭大規模摧毀進而產生大量失業。按,奧國天然氣消費80%自俄國進口。 另,有關俄國總統Wladimir Putin日前宣布,向歐盟會員國等「不友好」國家及地區供應天然氣將改用盧布結算事,奧地利國家石油天然氣集團(OMV)董事長Alfred Stern表示,盼繼續以歐元而非盧布支付俄國天然氣費用。S氏稱:OMV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之運送天然氣合同標明奧方以歐元付款,並無以其他貨幣支付之可能性。且迄今俄方並未就此事與奧方接觸。 奧地利經濟研究所所長Gabriel Felbermayr表示,目前即使歐盟國家想用盧布購買俄國能源,實務上亦相當困難。因為俄國央行已受西方等國制裁,要獲得盧布並不容易。且盧布並非多數國家央行或商業銀行持有之儲備貨幣,歐盟國家沒有足夠盧布可購買俄國能源。
A:歐亞經濟委員會(Eurasian Economic Commission;EEC) 本(3)月17日通過之決議,針對個別種類貨品採行系列關稅稅率調整之補充措施,將自正式發布日起10個日曆日後生效,主要略以: (一)用於食品及各種生產用之貨品將於本年9月30日前免徵進口關稅,包括用於生產和銷售食品;用於生產醫藥、冶金和電子產品;用於開發數位科技;用於生產輕工業產品;用於建築及運輸業之相關貨品。 (二)2023年4月30日前對40公斤以上包裝之杏、梨、桃等果泥實行零稅率;2025年4月30日前對苯胺及多種生產上衣用之布料實行零稅率。 經本組初步比對,依據俄羅斯海關統計數據,2021年俄自我進口涉及旨揭措施之貨品(HS CODE前6碼)達104項,進口金額約1億2,475萬美元。
A:
A:綜合美媒及美國勞工部3月24日報告,美國最新每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18.7萬,較前一週21.5萬減少2.8萬,為1969年9月以來最低水準;另截至3月12日當週,連續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為135萬,相當投保就業保險勞工的失業率為1%,較前一週141.7萬減少6.7萬,係1970年1月以來最低水準。 美媒指出,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持續下滑已完全逆轉先前Omicron疫情造成申請人數遽增,呼應美國聯準會主席Jerome Powell上週稱勞動市場極度緊張,反映企業員工需求強勁,雇主避免裁員,以及尋找、培訓與吸引具技能勞工的困境。另部分經濟學者表示,倘聯準會快速升息,恐導致經濟陷入衰退、傷害勞動市場。
A:綜合美媒及美國商務部3月24日報告,美國本年2月耐久財訂單為2,715億美元,較前一個月下降-2.2%,為5個月來首次下滑,主要反映商用飛機訂單(-30.4%)減少,美國波因公司本年2月僅37 架訂單,低於1月 77 架。民間商業投資相關的核心耐久財訂單(扣除國防及飛機)下降-0.3%為800億美元,係2021年2月來首度下滑。 美媒指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及中國新冠疫情升溫,恐加劇供應鏈瓶頸,美國聯準會升息抑制高通膨,亦可能提高企業成本影響投資意願,經濟學者雖普遍預期美國本年經濟增長將放緩,然仍維持穩健成長趨勢,另核心耐久財訂單過去一年增長11%,本次雖下降0.3%,惟尚無跡象顯示企業大幅削減投資支出。
A:亞索菲亞新聞社(Novinite)報導,保加利亞中小企業促進局(BSMEPA)執行長Mr.Boyko Takov於本(2022)年3月21至23日代表保國出席在匈牙斯舉行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工商諮詢委員會議(BIAC),與各國公私部門就跨國公司負責任的商業行為(Responsible Business Conduct)等議題進行廣泛討論及交流。 OECD於本(2022)年1月25日宣布,該組織已批准與保加利亞、阿根廷、巴西、祕魯、羅馬尼亞及克羅埃西亞等6國展開入會談判。報導指出,T執行長表示,此行與匈牙利等國之國家聯絡點人員會晤,學習其他國家建立聯絡點之經驗及作法,對正在進行加入OECD談判的保國而言非常重要。 今年BIAC會議主題側重於中小企業及企業家精神,並介紹OECD對中小企業政策制定、執行範例及未來發展等,包含OECD副秘書長竹內義樹、BIAC秘書長Milena Angelova等均與會。保加利亞除T執行長外,亦有保國工業資本協會(BICA)董事會成員及雇主協會(AOBE)代表出席。 BIAC秘書長於論壇中表示,中小企業為歐洲經濟核心,亦為推動數位化及氣候中和目標不可或缺的參與者,惟受到目前國境情勢,以及持續上揚的通貨膨脹、電力及能源價格衝擊,呼籲各國以更簡便直接的方式提供中小企業融資,並建議透過歐盟基金來協助中小企業。
A:資料來源: 駐史瓦帝尼大使館經濟參事處2022年3月25日撰擬之分析報告 鑒於包括AfCFTA、SACU、SADC、COMESA等各非洲區域經濟組織在武漢肺炎疫情後更加體認非洲工業化發展之重要性,因此,我商在非洲區域經濟整合趨勢下,宜針對可改善人民生活水準之產業暨產品項目,評估以史國為生產據點之可行性,期以及早布局南部非洲市場。 史瓦帝尼係我國在非洲之唯一邦交國,政治穩定及治安情形均優於多數非洲國家,尤其在治安環境更是南部非洲投資目的地之最佳地點,實值我商適時來史國考察相關利基產業,布局非洲市場。本館擬自史國投資環境概況、競爭優勢、獎勵措施、潛在利基產業等節分析,供我國潛在投資業者評估參考。 檢附「布局南部非洲市場之利基產業」報告如附件,敬請卓參。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3月22日報導,丹麥WPU與挪威Quantafuel公司將廢塑膠藉由化學回收技術重回化工原料。 兩家公司為確保更大程度地利用廢塑膠,將使用熱解技術將廢塑膠轉化為油,這些油可以再次用於生產過程。 挪威 Q公司已在丹麥西北部城市Skive 設有一家工廠,此工廠每年可回收2萬噸塑料,目前已獲得在埃斯比約的一塊土地建蓋分煉工廠許可, 一來將可以用於對自家生產的廢塑膠進行回收,亦可將回收丹麥及國外的廢塑膠進行回收重回石化原料,製成石油。 Q公司的執行長Lars Rosenlø 表示, 該公司準備在丹麥開啟一個廢塑膠市場, 並指出長期計劃是在 Esbjerg 建立一個將塑膠轉化為石油的工廠。 新的分煉廠將在明年下半年投產主要用於回收丹麥及國外的塑膠碎片。 預計將能在第一階段每年處理8萬噸塑膠垃圾,長期可達16萬噸,相當於丹麥三分之一以上廢塑膠。 WPU (Waste Plastic Upcycling)目前在丹麥已有2間個工廠分別位於 Fårevejle和 Nakskov。該公司初估預計將投資 2.5 億丹麥克朗在 Esbjerg港口建立第3間工廠,並將雇用 140 名員工負責將塑膠轉化為石油。 為確保能有對等技能的人力,該公司已與 Guldborgsund技術學校進行建教合作 , 並為學生保證結業後即將可在 Nakskov 新建的工廠上班 另已與一間人力公司簽署聘用所需之人力協議。
A:根據媒體報導,德國石油及天然氣公司Wintershall Dea宣布,未來4年將在阿根廷投資高達3.5億歐元,以提高天然氣產量。該公司董事會成員Thilo Wieland表示,就碳氫化合物生產而言,阿根廷是該公司在全球投資的第3大國,並將盡所能維持現狀。 Wintershall Dea之天然氣生產紮根於阿根廷,為第5大天然氣生產商,日產量為1,000萬立方米(m3/d),提供阿國夏季天然氣總需求量的10%。 目前該公司正在分析處於勘探階段的Fenix投資計畫是否進行大規模開發,以利提高天然氣產量。Wintershall Dea總經理Manfred Boeckmann指出,阿國投資需改善條件之一為外匯管制,對於一家國際能源公司而言,能以不同貨幣進行交易為重要關鍵,因此盼新能源法能將此納入考量,藉此再創造商機。
A:依據瑞士聯邦委員會111年3月24日新聞稿,瑞士聯邦委員兼環境、能源與運輸部長Simonetta Sommaruga於本年3月24日於巴黎參加國際能源署(IEA)部長級會議。鑒於烏克蘭危機,本次會議重點為能源安全、減碳、降低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烏克蘭戰爭及地緣政治改變為會議舉行背景,部長們討論因戰爭對能源供給帶來的影響、如何協助烏克蘭及降低對俄羅斯進口的依賴。會中IEA說明如何在未來4個月內對俄羅斯石油依賴減少三分之一,及如何緩衝石油價格持續上漲,例如增加遠距辦公亦為減低能源依賴的方式之一。IEA並計畫在年底前減少三分之二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為達程目標本年3月初並通過10點計畫例如購買更多的液態天然氣、經由建築物整修與更新暖氣設備以節約能源、加速發展風力發電及太陽能發電等。 另本年3月初IEA並要求成員原油儲備釋出6千萬桶石油,瑞士亦參與此計畫。透過歐洲電力系統運營的網絡,瑞士亦與其他國家參與支持烏克蘭和摩爾多瓦與歐洲大陸電力網絡的連接,此有助烏克蘭供電穩定,該項運作自本年3月16日開始進行。IEA為因應石油危機及確保能源供應成立於1974年,目前亦為全球減碳及能源轉型提供方向。 資料來源:瑞士聯邦委員會 日期: 2022年3月25日
A:柬埔寨採用品質標章促進漁產品的品質安全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2年3月25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農林漁業部採用品質標章(CQS),促進漁產品品質安全認證,目的在保護漁民、加工廠、政策制定者與消費者之利益,因此凡印有CQS安全標章之漁產品,客戶均可放心購買。該部預計CQS計畫將於2022年4月正式批准實施。 柬埔寨漁業管理局在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中,與歐盟共同執行漁業捕撈計畫(CAPFish),並在近日舉辦研討會,針對柬埔寨品質標章(CQS)認證計畫草案進行討論,以協助柬國推廣優質與安全漁產品。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CAPFish專案之技術顧問Shetty Thombathu 博士表示,CQS 計畫除確保品質安全合乎法規外,還可為柬埔寨漁產品樹立品牌形象,並提高漁產加工企業之競爭力。 柬埔寨農林漁業部稱,CQS計畫是自願性認證計畫,在達到官方控制系統之前,促進食品安全系統的措施。該計畫以最低良好衛生規範 (GHP) / 良好生產規範(GMP) 指南,以及參考柬埔寨、東協、中國、韓國及日本現有食品安全法為基準,建立強而有力的監管架構與食品安全標準,並確保漁產收穫後價值鏈中的食品安全及品質符合每個人的利益,包括漁民、漁產加工者、政策制定者及消費者。 CQS計畫不僅保護消費者健康,提高柬國漁業在國內外市場競爭力,透過監管制度,促進漁業撈捕、水產養殖以及漁產加工等供應鏈的發展及創新。CQS標章不僅協助柬國漁產加工業者生產符合CQS認證的漁產品,確保產品衛生及品質安全,還將成為漁民、養殖戶、加工廠等供應端與消費端之間建立信心的重要依據。 CQS 計畫主要用於各式漁產與魚類加工,對象包括魚類加工廠、超市、市集、小超市(綠色商店),以及具備加工設施的批發商、貿易商、出口商等合格分銷商,可對魚類進行加工、分裝、儲存、運輸、出口或零售漁產品等交易商。 漁業與水產養殖業是柬埔寨創收和創造就業的主要產業之一,從業人員約300 萬人(占總人口20%)直接依賴漁業維持生計,捕撈後活動約3萬3,000人,其中大多數是女性。漁業和水產養殖業對柬國生產總值(GDP)的貢獻約為10%。然而,該行業面臨著生產、營銷與出口相關的挑戰,這些挑戰降低消費者對產品的信心,也降低其獲利能力。柬國政府期望透過CQS計畫改善漁業目前面臨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