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據《抵押貸款新聞日報》報導,30年期固定房屋貸款利率達到4.72%。因近期房貸利率飆升,經濟學家降低對今年房屋銷售預測。 2021年年底,大多數經濟學家估計30年期抵押貸款平均利率在2022年結束時將達到4.5%,但烏克蘭戰爭、油價上漲和通貨膨脹使利率飆升。2022年3月利率比2021年同期高出1.27%,2021年3月利率約為3.45%。 美聯儲升息前景顯示加息幅度會遠遠超過預期,這一趨勢正在推高債券收益率。30年期固定貸款往往跟隨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目前國債收益率處於2019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準。 利率現在快速移動,美國已進入自1980年代以來首次需要關注通貨膨脹的時刻。根據CoreLogic最新數據,1月份房價較上年同期成長19%。如果在此背景下提高利率,將對房價以及房屋成交量施加壓力。 目前,因需求強勁,而供應仍處於歷史低位,房市已經變得很熱。賣屋者可能也受影響,根據Realtor.com數據,儘管市場競爭激烈,房價還是略有下滑。隨著貸款利率攀升,賣家注意到買家緊縮的預算,自1月以來,房屋要價成長首次放緩。
A:據美國勞工部公布,勞動市場持續復甦,最新數據顯示,截至3月19日當週,有18.7萬人初次申請失業給付,創52年來新低,持續領取失業給付者也減少,就業市場吃緊可能帶動工資不斷上升。 俄軍入侵烏克蘭,促使國際油價大漲、全球供應鏈亂局加劇,原處於數十年高點的通貨膨脹恐更難降溫。就目前態勢觀察,美國勞動市場復甦尚未受到這場戰事影響。 美國在疫情期間掀起「大辭職潮」,員工跳槽風氣興盛,企業留才與求才不易,被迫提高薪酬,帶動工資大幅成長。最新數據顯示,全美1月職缺數達1,130萬個,近歷史高點;2月民間部門平均時薪經季節調整年增5.1%,5個月來第4度漲幅超過5%。 民眾薪資成長一定程度上有助抵銷物價高漲衝擊,但業者也因此更敢漲價,形成薪資物價螺旋式上漲局面。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7.9%,創40年來新高。為壓制通膨,聯邦準備理事會(Fed)近期調高基準利率1碼(0.25個百分點),3年多來首度升息。
A: 綜合美媒報導,近幾個月來,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到高通膨,再到揮之不去的供應鏈挑戰,種種經濟利空對2022年的預期造成影響,美國大型企業執行長的樂觀度有所下降。 由全美數百家企業執行長組成的商業圓桌會議(Business Roundtable)公布《2022年第1季CEO經濟展望》,總體前景下降9點至115點。不過仍遠高於調查的長期平均水平,且僅次於2020年第4季創下的歷史新高。 商業圓桌會議每季都對其成員進行調查,以評估CEO們對未來6個月預期。這項調查期間在2月22日至3月11日之間進行。 上季整體經濟前景升至20年來最高水準。2021年11月進行的當季調查中,CEO們提及更多新冠變種病毒、供應鏈問題及勞動力短缺等不利因素。但雖有這些令人擔憂的問題,但CEO們的樂觀情緒繼續由2020年初歷史低點向上攀升。 最新數字雖呈下降,但只是重回2021年第2及第3季的水準,仍遠高於新冠疫情初期的低點。
A:依據奧媒「維也納日報」(Wiener Zeitung)引述奧地利2大智庫「奧地利經濟研究所」(Wifo)及「奧地利高等研究所」(IHS)於2022年3月25日公布之最新奧國2022年經濟預測,重點如后: 一、 經濟成長: (一) 兩智庫咸認,歐盟對俄羅斯經濟制裁之反作用力,以及能源價格大漲對奧國經濟衝擊最大;爰調降2022年經濟成長預估值。惟倘進一步停止自俄國進口天然氣,則奧國經濟恐陷入衰退。 (二) 兩智庫下調奧國經濟成長預測如后: 1. 2022年成長率:Wifo及IHS分別將預測值自2022年12月所估之5.2%及4.2%調降至3.9%及3.6%。 2. 2023年成長率:Wifo及IHS分別將原先預測之2.5%及3.4%調降至2.0%及2.3%。 (三) Wifo呼籲奧、德二國總理要在歐盟堅持立場,拒絕對俄國實施石油及天然氣禁運。未來若歐盟討論加碼制裁俄國,天然氣禁運必須是最後一個選項。 (四) 另一可能影響奧國2022年經濟之潛在因素為秋季是否出現變異病毒,進而導致新冠疫情死灰復燃。 (五) 2022年奧國經濟動力來自觀光業(受俄烏戰爭影響復甦力道減緩)、貿易,以及休閒娛樂(包括:文化活動、體育賽事、餐飲)等行業。至於2021年奧國經濟成長火車頭–工業/製造業則因受到能源、原物料漲價影響,已失去帶動經濟之動能。 二、 通貨膨脹:Wifo預測2022年通膨最高點可能攀升至7%,全年平均通膨率為5.8%。IHS預測6.5%為通膨之最高點,全年平均通膨率為5.5%。另,除能源價格外,糧食價格高漲恐為推動下一波通膨主要因素。Wifo表示,2022年因高通膨之故,奧國受薪階級實質薪資所得將平均下降2.3%,係二戰後實質所得降幅最大之年度。 三、 失業率:Wifo認為,自2021年下半年起,奧國就業市場活絡情形恐在2022年第2季發生變化。製造業事求人現象可能減少,甚至某些產業恐再度出現「縮短工時」。Wifo預測2022年及2023年奧國失業率分別為6.7%及6.5%,IHS則預測6.5%及6.3%。
A:依據奧媒「標準報」(Der Standard)2022年3月24日報導,奧地利2022年第1季企業破產案逾1,100件,較2021年同期增加1倍以上。另,破產企業負債總額2.23億歐元,較上年同期增加56%。 2022年第1季奧國因企業破產而失業人數約3,000名,較2021年約增加1倍。最大破產案係位於下奧地利邦之生質燃料系統供應商Polytechnik,負債金額6,960萬歐元,受波及員工逾100名。 奧地利信用保護協會(KSV 1870)表示,新冠疫情期間奧國政府實施之企業紓困措施如:暫停破產申請義務、稅收延期等,使2020年7月起至2021年9月約1年半時間企業破產率呈現非常低水平,惟自2021年10月起各種紓困措施陸續到期,企業破產件數逐漸增加,至2021年第1季破產家數大約已恢復至2019年疫情前水準。
A:土耳其每日晨報(Daily Sabah News)報導,根據德國艾德諾基金會(Konrad Adenauer Foundation)報告,在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之際,土耳其正轉變成為歐洲的戰略能源中樞,建議德國政府與土國加強戰略和安全夥伴合作關係,以解決能源問題及安全挑戰。 報告指出,歐洲可以土耳其作為戰略能源中樞,從裏海盆地、中亞、中東、東地中海盆地引進天然氣。若恢復伊朗核協議談判成功,伊朗天然氣及石油亦可通過土國輸往歐洲;另分析指出,倘談判失敗,恐加劇中東緊張局勢,並進一步推高油價。另土耳其與以色列重新接觸,可能落實能源方面實質合作,將使土耳其朝能源中樞的角色邁進。 除烏克蘭戰爭外,還有包含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脆弱局勢、南高加索及阿富汗的發展情勢、俄羅斯在非洲的影響力,以及中亞國家的未來走向等地區危機,均顯示德國需與土耳其建立更緊密之合作。 報告強調,土耳其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南高加索、黑海及中東等區域扮演關鍵角色,對歐洲更具重要地緣戰略意義,未來土耳其將繼續在西方集團中,並將是東南側最重要的北約盟友,德國不能忽視。建議德國決策者更加關注土耳其的安全需求及對其歐洲夥伴之期望。 烏克蘭危機後,德國試圖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德國經濟部長Robert Habeck表示,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德自俄進口石油占比自35%降至25%,天然氣自55%降至40%,煤礦自50%降至25%;預計2022年夏天,俄天然氣進口占比可降至 24%,但恐須至2024年夏天才能降至0%。 此份報告於德國總理Olaf Scholz本(3)月14日訪問土耳其後撰擬,Scholz訪土期間曾表示將盡最大努力擴大與土國雙邊關係,並呼籲歐盟和土耳其進行更密切對話與合作。
A:法國回聲報(Les Echos)本(3)月25日報導,為緩解俄烏情勢造成之經濟衝擊,法國政府甫向國會提交一項預支法令(decret d'avance),重新分配2022年國家預算中用於因應俄烏戰爭影響之59.5億歐元經費。其中約 4 億歐元用於支應收容烏克蘭難民之住宿與臨時保護津貼等費用,其餘將用於韌性計畫(plan de resilience)。 重新分配之計畫經費主要包括30億歐元補貼能源支出,以符合總理Jean Castex日前宣布之補貼範圍擴及海外領地(DOM-TOM)且增加適用燃料種類,如車用天然氣(Gaz Naturel pour Vehicule, GNV)等。至於企業部分,將分配農業5.5億歐元、漁業3,000萬歐元、交通運輸業4 億歐元及公共工程8,000萬歐元。針對高耗電企業之能源補貼則暫削減為15億歐元。 法國財經部表示,本次為爭取時效釋放新預算額度,不得不動用前開緊急預算程序,而未循須經冗長國會辯論之一般預算修正案(PLFR)程序。經費來源係透過削減部分疫情紓困相關經費,以及動用20億歐元之政府部會儲備金,俾支應此項預算調度。報導指出,目前國際勢波動不定加上總統大選等變數,預期政府今夏勢再另提預算修正案。另據估計,法國自去(2021)年秋季以來,因應能源危機措施之總成本將低於預期,由300億歐元降至260億歐元。
A:出處:NL Times, 2022/03/28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烏克蘭戰爭導致本年3月份荷蘭投資者信心急劇下降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根據荷蘭ING銀行最新公佈的報告指出, 俄國入侵烏克蘭後,荷蘭私人投資者的信心急劇下降。 本年3月份ING投資者信心指數從 2 月份的 107 降至 68 點,創自兩年前新冠病毒大流行開始以來的新低。指數高於100表示樂觀,低於100則表示悲觀。 四分之三的投資者認為烏克蘭戰爭將對荷蘭經濟產生重大影響,投資者對未來持悲觀態度。三分之二的投資者預計荷蘭的經濟形勢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惡化,並認為其個人財務狀況也會惡化。 ING 的研究報告指出,對許多人而言,近幾個月的投資結果令人失望。3 月份的投資組合價值下降的投資人佔十分之六,高於 2 月份之十分之四。
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2022/03/28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與阿聯酋、阿曼開展氫能合作 荷蘭新聞簡報NIS News Bulletin報導,荷蘭將與阿拉伯聯合酋長國(UAE)和阿曼(Oman)在清潔氫能領域展開更密切的合作。 荷蘭外貿暨發展合作部長 Liesje Schreinemacher表示,合作的重點是建立通往荷蘭的氫氣運輸路線,作為通往歐洲的門戶,並開發技術和標準。伊已與阿聯酋能源部長 Al Mazrouei 在杜拜簽署相關交易聲明,並已在阿曼討論了類似的協議。 Schreinemacher表示,將研究如何建立通往荷蘭的清潔氫氣運輸路線,目前正討論對荷蘭基礎設施的可能投資,例如鹿特丹港,此為實現荷蘭氣候目標所必需,並可為荷蘭公司創造商機。 Schreinemacher 亦提出增加石油和天然氣供應的議題,伊表示,長遠來看,荷蘭需要擺脫石油和天然氣,但烏克蘭的戰爭表明供應安全在短期內的重要性。會談已邁出第一步,並取得成果,未來將會繼續進行對話。
A:據沙烏地產業暨礦產資源部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Mineral Resources )統計,沙烏地本(2022)年2月共核發72件製造業許可,投資金額共11億里雅(約2億9,300萬美元),且新僱2,339名勞工。 上述數據亦顯示,沙烏地生產中及興建中工廠數累計達1萬397座,另2月新增72件許可中,以食品業佔12件最多,其次為塑橡膠業9件、非金屬礦產業7件,此外,以地理分布來看,以首都利雅德地區佔25件最多,其次為東部省17件、麥加地區10件。
A:依據希臘每日報(Kathimerini)2022年3月26日報導,歐洲央行於3月24日延長對希臘債券之特別豁免,允許希臘受評等為垃圾之債券(junk-status),仍可於歐元區作為擔保品。該豁免始於2020年4月,並將至少延長至2024年底。 受惠於該特別豁免,希臘貸方可以債券作為擔保取得流動性,並以-0.5% 至 -1% 的利率借貸,從而增加其現金流和收入。本次延長豁免也為希臘債券持有人帶來保障,因為他們可隨時以與其他國家債券相同的成本,在歐洲央行進行兌換。 儘管有此利多,然而市場已將特別豁免帶來之效益列入考量,因此對希臘債券價格影響不大。另一方面,歐洲央行為期兩年的債券購買計畫(extraordinary bond-buying program,PEPP)即將屆期,德國DZ銀行預測在PEPP結束、通膨、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下,希臘債券利差(spread)將因此在未來幾個月內擴大,希臘10年期公債殖利率目前已上升至2.78%,係2019年5月以來最高點,與德國10年期公債利差已從90個基本點擴大至230個基本點,DZ銀行預測未來將升至280個基本點。 鑒於希臘公債評等目前仍低於投資等級,且希臘政府債務與國內生產毛額比例為歐元區最高、希臘公債利差浮動大等因素,DZ銀行持續評價希臘債市具有上升風險(increased riskes)。
A:資料來源:史瓦帝尼中央銀行 一、史瓦帝尼中央銀行(Central Bank of Eswatini)於本(3)月25日發布本(111)年3月份貨幣政策聲明報告,宣布該行在考量國內外經濟情勢,尤其是史國當前通貨膨脹率尚不高等因素後,認為進一步升息之必要性已降低,爰決定將重貼現率維持在現行之4.0%。 二、史國央行分析指出,因武漢肺炎變種病毒出現、地緣政治衝突上升、供應鏈中斷、能源價格及其他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使全球經濟挑戰加劇且通膨風險提高。另外,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遭全球嚴厲制裁,致俄國被排除在全球金融體系外,將持續衝擊歐洲與俄國重要貿易夥伴國之經濟。 三、史國央行續引述IHS Markit與JP Morgan於本月2日所公布調查指出,全球工業指數從本年1月之53.6微降至2月之53.2;全球採購經理人指數則從本年1月之51.3微升至2月之51.9,兩指數近乎平盤表現,一方面展現全球經濟對武漢疫情愈具韌性,另方面也顯示供應鏈延遲與勞動力短缺等因素,使經濟復甦情況不如預期。 四、在區域經濟情勢方面,南非儲備銀行(SARB)考量糧食與油價上漲,頃上修本年度對南非通貨膨脹預期,從原先預測之4.9%上調至5.8%。此外,南非儲備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SARB Monetary Policy Committee)亦採升息政策,於本月宣布將南非重貼現率自原先之4.0%調高至4.25%,以因應通膨風險。 五、在史國物價方面,史國每月通貨膨脹率從本年1月之3.6%降至2月之3.3%,史國央行分析下降因素主因「娛樂文藝」、「服飾與鞋類」及「交通運輸」等項目物價指數明顯下降所致。惟史國央行考量俄烏戰爭對油價上漲影響,爰仍上修2022年史國年度通貨膨脹率,從原先預測之4.03%調高至4.20%,顯示史國央行認為俄烏戰爭影響雖未立即反映在2月份物價,仍將影響日後物價。 六、在史國信貸方面,本年1月底史國民間信貸規模為158億史鍰,較上(110)年12月底縮減2%,主因「其他經濟部門」信貸規模明顯下滑所致,企業信貸則略減0.5%。信貸規模下降較明顯之產業為「運輸與旅遊業」、「營建業」及「房地產業」,分別下降2.8%、1.8%及1.7%。 七、謹查,史國與南非同屬「共同貨幣區」(Common Monetary Area)成員,史鍰匯率與南非幣掛勾。為使史鍰與南非幣固定1比1匯率,史國央行常跟進南非儲備銀行升(降)息決策,使兩國利率出現高度連動現象。本年1月南非儲備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決定將南非貼現率從3.75%升息至4.0%後,史國央行隨即將史國貼現率自3.75%調升至4.0%。現南非3月再將重貼現率調高至4.25%,史國央行後續是否會跟進有待觀察。
A:柬韓FTA及RCEP促進雙邊貿易與投資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2年3月24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總理洪森日前在韓國政府提供6,100萬美元優惠貸款所建造之第21號國道落成典禮上表示,柬埔寨-韓國自由貿易協定(CKFTA)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將促進柬埔寨和韓國間的貿易及投資關係,雙邊貿易與投資協定將有益雙邊貿易。 洪森總理表示,2022年1至2月柬埔寨出口總額成長30%,其中對韓國出口增長33%。為促進柬國產品在韓國市場成長,雖然RCEP協定(包括柬埔寨和韓國在內)已於2022年1月1日生效,洪森總理仍呼籲韓方加快CKFTA內部批准程序,使其儘早生效,讓兩國從中受益。 韓國駐柬埔寨大使樸興京對此表示贊同,渠表示一旦CKFTA生效,預計柬埔寨與韓國間的商業部門及投資將進一步發展。此外,今年是柬埔寨與韓國建交25週年,有助2國在重點領域開展良好合作。 根據韓國國際貿易協會統計顯示,2021年柬埔寨與韓國雙邊貿易額突破9.65億美元,年增9%。柬埔寨去年向韓國出口3.41億美元,年增7.4%。柬埔寨向韓國出口主要產品為鞋類與其他服裝、旅行用品、飲料、電器、電子設備、橡膠、藥品及農產品。柬國政府預期雙邊貿易顯著增加,能突破達到每年10億美元。目前逾300多家韓國企業在柬埔寨投資,跨足服裝、建築、農業及金融等領域,對柬埔寨的經濟發展貢獻良多。
A:RCEP 有助柬埔寨於2027年從低度發展國家(LDC)畢業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2年3月24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隨著貿易投資便捷化與國內深化改革,RCEP對柬埔寨在後疫情時代之經濟復甦及產業轉型產生重要影響。2021年聯合國首次確認柬埔寨具資格脫離低度開發國家(LDC)行列後,聯合國發展政策委員會(CDP)即建議在2024年、2027年再次評估柬埔寨,只要達到相同標準,柬國即可於2027年畢業。 聯合國決定柬埔寨是否有資格從LDC國家地位畢業的3個標準,包括人均所得、人力資源指數(HAI),以及經濟與環境脆弱指數,以上3項指數柬國人均國民所得1,377 美元,HAI比值74.3,以及經濟與環境脆弱指數30.6,均已超過LDC國家指標。然而,在柬埔寨為LDC畢業做準備的研討會上,聯合國派駐柬埔寨協調員Pauline Tamesis 指出,上述正面的統計數據尚未能抵銷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 Tamesis協調員強調,由於缺乏可用數據的緣故,2021年的3年期審查沒有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該疫情嚴重阻礙柬國的正常發展,柬國如要在2024年、2027年未來2次3年期審查再次達到畢業標準,需要從疫情中恢復以往的經濟繁榮,降低經濟脆弱性與不平等。對柬埔寨而言,2022年初生效的RCEP協定可能是對抗疫情破壞性影響的有效手段。 柬埔寨商務部長潘索拉曾在RCEP研討會上表示,RCEP協定可以幫助柬埔寨擺脫LDC國家地位,並預期於2027年實現。該協定也是柬埔寨爭取擺脫低度開發國家的努力,以及該國分別在2030年與2050年實現中高收入及高收入地位的驅動力。
A:以國鼓勵創新及新創公司,發展利基型產業,扶植自駕車、人工智慧、數位醫療、量子科學等新興產業研究,以吸引國際企業至以國投資。我國主要出口項目為積體電路及電話機,自以色列進口光學精密計量儀器、積體電路及電機設備、機器及機械用具等。
A:世界銀行表示,儘管與其餘東協國家相比,馬來西亞的生產力已相對好,但與全球先進國家相較,馬國整體生產力仍落後近三倍。此外,馬國國內企業的生產力水準亦存在顯著差異。馬國生產力最佳的前25%企業,比起最差的25%,相差近12倍。新冠疫情亦進一步加劇這些差異。 近年來,馬來西亞研發活動的投資在先前穩健增長,直到2016年後則有所下降。公共研發支出比例,已自2016年占國內生產毛額 (GDP)的1.4%下降至2018年的1%。馬國的研發支出未達到占馬國GDP 2%的預期目標,以及遠低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平均預測值的2.6%。世銀亦發現,與區域國家相較,馬國企業一般很少有研發支出。 世銀根據「中小企業計劃檢討」中的調查顯示,馬國可考慮重新規劃對中小企業的支持,不僅使民營部門能從新冠疫情中復甦,且需支持企業的創新。 世銀另一項題為「馬來西亞新創企業融資體系」的研究顯示,基於經濟發展水準較低,馬國的創投活動明顯較區域國家為低。另外,對公共研究機構效能評估發現,雖然學術界和產業界間的聯繫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但整體上仍很薄弱,從而影響了研究成果的商業化。為響應報告的建議,馬國政府成立了一個研究管理單位,以重新推動技術轉移和商業化計畫,盼能滿足業界需求。 世銀建議馬國透過加強對政府計畫的監督和評估以及各機構間的協調,重新調整中小企業計畫,以支援數位化和技能升級的需求,並透過吸引私人投資計畫重新平衡政策組合。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羅德島州政府公告,州長Dan McKee公布約600MW離岸風電新採購案,且將於本年8月15日前公布採購案細節。擴大離岸風電可穩固羅德島州為北美工業活動中心的地位,並於綠色經濟中吸引新投資及就業機會。該採購案亦要求開發商提供潛在環境影響資訊、當地經濟評估、勞工協議及多元性計畫。 羅德島州Block Island離岸風電廠為北美第一個離岸風電營運地,發電量約30MW,另於2019年核准400MW 革命性離岸風電計畫 (Revolution Wind Offshore project),預期新增600MW採購案可提供羅德島州2030年30%電力需求量,提供約34萬戶家庭用電。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部長阿茲敏(Mohamed Azmin)頃表示,馬國與新加坡全面恢復跨境旅遊,有助促進受到新冠疫情嚴重影響的旅遊商業活動,亦將為後疫情的經濟復甦提供強大動力。有助雙邊貿易及就業,進而促使馬國達成2022年國內生產毛額(GDP)5.5%至6.5% 成長目標。 由馬國貿工部與新加坡相關部門共同主持的聯合指導委員會成立,旨在以漸進、安全、系統性和持續方式恢復陸地邊境旅遊,以加速重新開放邊境。 2021年11月29日馬國與新加坡政府啟動的陸路疫苗接種者旅遊走廊(VTL-Land)計畫,透過整合衛生協議、安全和出入境檢查,促進了近 12萬5,000 名旅客的免檢疫、無縫跨境流動,協助兩國逐步恢復雙邊和經濟關係,並對推動經濟復甦的努力扮演至關重要角色。 馬國首相依斯邁沙比里(Ismail Sabri)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頃發布聯合聲明稱,兩國同意進一步開放馬新兩國的陸路與航空邊境。自4月1日起,放寬防疫旅遊政策,包括所有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種的旅客,和未接種疫苗的12歲及以下兒童,都可自由進出馬新兩國,無須接受隔離或檢測。旅客可透過陸路交通來往兩國,且不再受到相關配額的限制。 陸路疫苗接種者旅遊走廊計畫將是促進馬新兩國貿易與投資以及經濟復甦的基礎。它亦透過繼續或重建生計,以及讓因新冠疫情與親人失散者重新聯繫回家並與家人團聚,從而實現社會復甦。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投資吉隆坡」機構(InvestKL)執行長莫哈末阿茲米(Muhammad Azmi Zulkifli)頃表示,該機構盼本(2022)年可吸引10家跨國企業(MNC)及高效益公司至吉隆坡投資數位科技、全球服務及創新產品,並創造20億馬幣(約4.74億美元)投資額。 該機構上(2021)年吸引了13 家全球服務中心之設立,投資額為24.6億馬幣(約5.83億美元),創造2,281 個區域行政職位,為過去10年來表現最好的一年。 由於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波動性和地緣政治風險,該機構對吸引跨國企業投資抱持謹慎態度。 此外,自2011年成立以來,該機構已累積吸引116家各產業的高成長公司,總投資額為183億馬幣(約43.4億美元),創造1萬6,392個區域行政職位。至2030年,該機構盼累計投資可達350億馬幣(約83億美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據媒體報導,創投及天使基金持續增加對沙烏地投資,新創企業成長快速,為加速此發展,沙烏地於本(2022)年3月27日至30日舉辦國際企業代表大會(Global Entrepreneurship Congress, GEC),邀請包括蘋果公司(Apple)共同創辦人Steve Wozniak、網飛公司(Netflix)執行長Marc Randolph等國際企業領袖出席,沙烏地能源部長Prince Abdulaziz bin Salman、中小企業局(Monsha’at)局長Saleh Al-Rasheed亦在座,共同分享經驗及發展機會。 沙烏地能源部長表示,沙烏地積極推動能源轉型,盼可在地研發技術而非單獨仰賴外國資金及科技,例如政府正培訓本國籍人士參與核能研發計畫。中小企業局局長則表示,政府積極推動非石油產業發展及經濟多元化,中小企業為關鍵,政府目前總計已提供800億美元發展資金,另亦針對創新技術研發企業提供9億美元發展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