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報,2020年4月20日   據越南工商部表示,繼歐盟議會與歐盟執委員會先後於2020年2月12日及3月30日完成投票通過歐盟與越南自由貿易協定(EVFTA)後,工商部已完成該協定生效前所需之執行文書作業,並由總理提交國會進行審閱,預計該協定將於2020年7月份正式生效。   越南工商部表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實施至今,已大幅度提升越南企業出口競爭力,預估EVFTA正式生效後,CPTPP與EVFTA兩項協定帶來之正面效益,將為越南勞工帶來新就業機會。越南每年平均將增加14.6萬個工作機會,其中仍將以鞋業及成衣為最主要吸納勞工之行業。預計至2025年以及2030年,越南鞋類製造業就業機會將分別較2018年增加4.3%及3.8%,而成衣製造業創造就業機會亦將分別較2018年增加2.3%及2.4%。   另一方面,工商部亦呼籲越南企業應做好充足準備,迎接EVFTA帶來的新機會與挑戰,主動蒐集優惠關稅之資訊,提升產品競爭力,達到產品輸歐盟之原產地及技術性之要求。

A:根據丹麥貝林時報於4月20日報導,  憂鬱症協會指出, 儘管丹麥的部分地區已經重新開放,但教堂仍然空無一人,邊界仍是封閉的,許多人變得很孤獨。   據憂鬱症協會的秘書長Morten Ronnenberg Møller說。估計丹麥約有15萬至25萬的憂鬱症患者。該協會創建了一個網站danmarklytter.dk在此可以相互幫助。   在這網站上,遇到遇到困難的人, 可以與志工聯繫,聆聽他們的聲音,與他們分享大小經驗,網站內有相關資訊, 線上講座和文章等。   Morten Ronnenberg Møller說: 在成千上萬的丹麥人在孤獨,孤立和精神脆弱的環境中掙扎時,聆聽是至關重要。到目前為止,社交媒體在很多方面還不是很社交,大多是講述自己。此時為避免病毒擴散而我們必須保持社交距離,這場危機也可能是轉機, 使丹麥人同心協力彼此互助。因此,在目前的特殊時期,聆聽精神病患所需而建立此管道是非常重要的。”

A:根據丹麥媒體於4月20日報導, 丹麥體育協會(DIF)的新聞稿中指出,該協會已獲得國家衛生委員會的新解封指導。如果體育活動在當局的建議範圍內無需身體接觸則可以開放。   對於網球,高爾夫等體育運動來說,這是個好消息,這些運動都可以一次幾個人地進行,分為小組,也可以不與身體接觸。該準則意味著,首先,重新開放將包含DIF下大約一半的運動項目。   DIF主席尼爾斯·尼加德(Niels Nygaard)說,諸如足球和手球之類的重要體育運動將不會重新開放。團隊運動此時無法開放。   DGI總裁夏洛特·巴赫·托馬森(Charlotte Bach Thomassen)指出:我們非常高興國家衛生委員會為我們提供了指導方針,以便某些活動可以再次在體育協會中首次啟動。  

A:綜合丹麥財政部於4月18 日之公告與丹麥媒體報導, 於3月19日,政府與各黨派簽署了一項針對丹麥僱員和公司的全面紓困補償方案的協議。雙方現在同意調整一系列紓困振興補助計劃並增加新的補助項目,使此紓困振興計劃可以讓他們協助更多的公司,自由業者和勞工。 特別是延長固定利率補償的時間一個月直至7月8日, 將對許多企業有很大幫助,並增加獲得補償的機會。   目前,許多公司都在努力支付房租和各種賬單,4月18 日所更新的補償條件,使公司使營業額下降由前次協議的40%至80%調降至35%至60%,能補償其固定成本的25%。 此外,在2020年3月9日至7月8日期間,賠償的上限從6000萬丹麥克朗提高到1.1億丹麥克朗。     以下為締約方已達成紓困振興補助協議更新重點:   1.將固定成本補償計劃延長一個月,直至7月8日,包括7月8日,並延長了獲得補償的機會。   2. 新擴增補償為收入超過6000萬丹麥克朗的公司能在2020年的固定成本補償計劃中進行補償申請. 前提條件為,申請人必須通法律聲明:公司將不會在2020年和2021年財政年度支付股息或回購股票。   3. 制定了一系列出口和投資計劃,其中包括國家對公司貿易和出口的擔保, 以加強丹麥的出口公司運作和維持丹麥雇員職位 。   4. 增加自僱,獨資業者的補償率及延長補償計劃一個月,直至7月8日(含)。並建立A和B混合收入的自由業者的新薪酬計劃。   5. 向中小型公司支付已付增值稅作為無息貸款,並向某些企業支付已付薪資稅,包括:物理治療師,牙醫和出租車司機。   6. 推延某些專業的第二和第三季度支付薪資稅的截止日期,包括:物理治療師,牙醫和出租車司機等   7. 在成長基金中建立臨時匹配機制。   8. 加強協助丹麥的出口公司並維持丹麥的就業機會。   9. 建立國家平台與私人群眾募資平台合作。   10.於2020年推動創新基金的Innobooster計劃。   締約雙方同意,在更新紓困振興補助協議計劃後尋求賠償的公司必須支付根據國際協議和國家法規應承擔的稅款。這意味著,根據歐盟準則,位於避稅天堂的公司將無法獲得補償。

A:根據丹麥貝林時報於4月21日報導, 國家衛生委員會的提出新檢測指南,該指南旨在測試具有自我緩解症狀的人和沒有症狀但以某種方式被感染而且傳染的風險。國家衛生委員會中心主任Helene Bilsted Probst說 : 我們致力於透過新指南,避免在社區感染。我們透過測試有症狀的人來做到這一點,但是除此之外,我們將開始測試沒有症狀的人。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在養老院和醫院等有特殊風險的人受到感染。   根據指南,所有患有輕度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曾在其家醫問診或連繫1813專線之後曾與急診人員接觸過,都將應將接受covid-19測試,預計每天可提供6,000次測試活動。   此外,下列要點也將適用於沒有症狀的人近期內將應接受感染預防檢測   •傳染風險高之機構前台人員或相關員工和居民/囚犯感染。   •預期在24小時內住院的患者。   •患者必須在專門的醫療院所,牙科診所和醫院的門診中進行特殊檢查。     國家衛生委員會還希望對確診的患者有近距離接觸,進行多次測試,每天最多可進行15,000次測試。 最後,於醫療保健機關服務之無症狀的醫護人員,老年人,住房,監獄和緩刑服務機構,封閉式社會服務機構中工作,或是在日常工作中與特殊風險群體的人接觸,也被提議將於近期內進行“例行測試”  

A:於4月20 日由衛生部長Magnus Heunicke, 國家衛生委員會主任SørenBrostrøm 及國家血清研究所所長KåreMølbak 召開記者會 以下為記者會摘要:   衛生部長 Magnus Heunicke 說: 任何有症狀的人即使是輕微的都應與家醫進行電話問診由家醫判定使否應該接受檢測。 在全國各地出現的白色帳篷是新的檢測中心。        無法為生活回歸正常化設定確切日期。檢測的主要目標也是讓大眾可以出門探望年長的家庭成員。   國家衛生委員會主任 SørenBrostrøm 說: 檢測存在一些不確定性, 檢測若不到位, 將會出現誤差, 因此症狀更明顯的人將會又有更明確的檢測正確性。   國家血清研究所所長 KåreMølbak 說: 現在丹麥有足夠的鼻咽喉檢測試劑, 除此之外。也同時進行抽血抗體測試,血液檢測的質量將比迄今進行過的類似抗體測試更好。  

A:綜合丹麥財政部於4月18 日之公告與丹麥媒體報導, 於3月19日,政府與各黨派簽署了一項針對丹麥僱員和公司的全面紓困補償方案的協議。雙方現在同意調整一系列紓困振興補助計劃並增加新的補助項目,使此紓困振興計劃可以讓他們協助更多的公司,自由業者和勞工。 特別是延長固定利率補償的時間一個月直至7月8日, 將對許多企業有很大幫助,並增加獲得補償的機會。   目前,許多公司都在努力支付房租和各種賬單,4月18 日所更新的補償條件,使公司使營業額下降由前次協議的40%至80%調降至35%至60%,能補償其固定成本的25%。 此外,在2020年3月9日至7月8日期間,賠償的上限從6000萬丹麥克朗提高到1.1億丹麥克朗。     以下為締約方已達成紓困振興補助協議更新重點:   1.將固定成本補償計劃延長一個月,直至7月8日,包括7月8日,並延長了獲得補償的機會。   2. 新擴增補償為收入超過6000萬丹麥克朗的公司能在2020年的固定成本補償計劃中進行補償申請. 前提條件為,申請人必須通法律聲明:公司將不會在2020年和2021年財政年度支付股息或回購股票。   3. 制定了一系列出口和投資計劃,其中包括國家對公司貿易和出口的擔保, 以加強丹麥的出口公司運作和維持丹麥雇員職位 。   4. 增加自營業者的補償率及延長補償計劃一個月,直至7月8日(含)。並建立A和B混合收入的自由業者的新薪酬計劃。   5. 向中小型公司支付已付增值稅作為無息貸款,並向某些企業支付已付薪資稅,包括:物理治療師,牙醫和出租車司機。   6. 推延某些專業的第二和第三季度支付薪資稅的截止日期,包括:物理治療師,牙醫和出租車司機等   7. 在成長基金中建立臨時匹配機制。   8. 加強協助丹麥的出口公司並維持丹麥的就業機會。   9. 建立國家平台與私人群眾募資平台合作。   10.於2020年推動創新基金的Innobooster計劃。   締約雙方同意,在更新紓困振興補助協議計劃後尋求賠償的公司必須支付根據國際協議和國家法規應承擔的稅款。這意味著,根據歐盟準則,位於避稅天堂的公司將無法獲得補償。

A: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本(2020)年4月21日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阻斷措施」延長至本年6月1日,該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杰出席防疫跨部門工作小組記者會時表示,延長「阻斷措施」將對企業和員工帶來很大壓力,星國政府將延長並擴大先前給予企業和員工的補助。 在現行「雇傭補貼計劃(Jobs Support Scheme)」下,超過190萬名在職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本年4月薪資可獲政府75%補貼,補貼薪資上限為4,600星元,最高補貼額相當於3,450星元。隨著「阻斷措施」延長,該計劃亦將延長1個月。 新加坡財政部將直接發放上述薪資補貼給雇主,由於補貼旨在保障工作,凡強制要求新加坡員工請無薪假或裁員的雇主,將不符資格。 另上述計劃範圍亦將擴大,對於身為公司董事且擁有公司股權的員工,只要去(2019)年的應稅收益(assessable income)不超過10萬星元,亦可享有薪資補貼。 過去3個月,王瑞杰副總理已先後發表3個預算案,撥款總額近600億星元。上述各種延長版計劃,是第3個「同舟共濟」預算案的延伸,預計將增撥38億星元。

A:新加坡石油貿易巨擘興隆貿易(Hin Leong Trading)正遭警方調查,該公司負債近40億美元(約57億星元),並在上週五(17日)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它提呈給法院的檔案顯示,公司財務報表隱瞞了8億美元的期貨交易損失。 興隆貿易由林恩強於1963年創立,是全球燃油最大交易商之一,擁有130艘油輪,業務涉及石油貿易、碼頭和倉儲等。 因新冠疫情引起的油價暴跌和燃料需求驟降,該公司財務狀況迅速惡化,對23家銀行的累積欠款約38.5億美元。其中星展集團、華僑銀行和大華銀行等三家新加坡銀行總共有超過6億美元的曝險。據瞭解,警方是在興隆的債權銀行報案後開始進行調查。 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和新加坡企業發展局20日宣布,它們已發出燃料供應商執照給Minerva Bunkers和TFG Marine。該等公司分別由摩科瑞集團和托克持有股權,摩科瑞和托克是全球最大的綜合能源和大宗商品集團之一,並在新加坡擁有可觀業務。 這兩家公司指出,儘管面對新冠疫情,燃料添加服務和石油交易業營運狀況仍佳,第一季燃料銷售額同期比上揚5.4%至1,272萬噸。該等公司的加入有助於鞏固新加坡作為全球燃料和石油貿易樞紐的地位,新加坡海事局批准的燃料供應商總數因此達到45家。

A:資料來源:德國綜合新聞報導 作者:駐德國代表處經濟組(e-mail:Germany@moea.gov.tw) 文號:1094040043號   德國聯政府今(2020)年4月15日宣布,為控制新冠病毒疫情將延長禁足令至本年5月3日,計劃逐步恢復商家營運,自4月20日起部分商家得以恢復營業,餐廳、酒吧及電影院等仍持續關閉,並建議民眾於公眾場所配戴口罩。 目前各邦對民眾外出配戴口罩之要求不一,截至4月21日16時,德國的16個邦中已有10個邦政府提出於公共場所遮掩口鼻之要求,相關規定如下: 薩克森邦率先發布口罩義務令,自4月20日起,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及進入商家須配戴口罩。 梅克倫堡-西波莫尼亞邦自4月27日起,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及計程車須配戴口罩或以圍巾等遮住口鼻。 巴伐利亞邦自4月27日起,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及進入商家須遮住口鼻。 圖林根邦自4月24日起,購物及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及進入商家須遮住口鼻。 巴登-符騰堡邦自4月27日起,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及進入商家須配戴口罩。 漢堡邦自4月27日起,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前往市集及進入商家須配戴口罩。 柏林邦議會頃決議,自4月27日起,搭乘地鐵及公車須遮住口鼻,另強烈建議商家遮住口鼻,但非強制。 黑森邦頃宣布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及進入商家應配戴口罩,確切實施日期未知。 薩克森-安哈特邦自4月23日起,購物及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應遮掩口鼻。 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邦總理Daniel Günther亦宣布,4月22日將與內閣決議,自4月29日起,購物及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須配戴口罩。 布蘭登堡邦雖未有規定人民於公共場合配戴口罩或遮住口鼻之計畫,但該邦首府波茨坦已宣布自4月27日起實行配戴口罩義務。

A:緬甸時報報導,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響,韓國駐緬甸大使Lee Sang-hwa日前向緬甸媒體表示,韓國國際協力團(Kore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及韓國企業對緬甸投資計畫可能暫緩或延後。渠續稱在新冠肺炎疫情結束後,韓國將計劃提供緬甸商業經營訓練之合作計畫。截至目前緬甸受疫情衝擊程度不大,倘緬甸疫情時間大幅持續,將會重創緬甸經濟發展,渠觀察目前韓國對緬甸投資已明顯放緩,雙邊貿易未來亦較去年同期下滑。 依據緬甸投資委員會統計,截至2020年3月底止,韓國在緬甸投資達40.42億美元,居緬甸外來直接投資第6大來源國。本年4月9日緬甸中央銀行核發7張外商銀行營業執照,其中韓國中小企業銀行(Industrial Bank of Korea)及國民銀行(KB Koomin Bank)獲設立子行,另韓國產業銀行 (Korea Development Bank)獲設立分行,須於2021年1月期間完成相關申設籌備工作。2019-20財年第1季雙邊貿易額達3億3,700萬美元,韓國對緬甸出口1.78億美元,進口1.58億美元。

A:緬甸時報報導,依據緬甸計劃、財政暨工業部日前公佈消息,自2020年4月起自國外進口酒類,包括特定高級紅酒、威士忌及伏特加酒等,加徵10%關稅至50%,低酒精含量的啤酒及必需品的酒類除外,上調進口關稅後,一般認為可能導致非法進口更加猖獗,也可能假酒充斥市場,有礙國民健康。

A:緬甸時報報導,依據緬甸投資暨公司管理局(DICA)統計顯示,2019-20財年上半年(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4月3日),外人投資委員會累計核准154件外人投資案,其中製造業121件、服務業12件及能源產業6件。另上年同期外人投資案累計共有150件,其中製造業115件、服務業13件及養殖業7件。緬甸投資暨公司管理局表示,雖然新冠肺炎在緬甸蔓延,惟本財年向投資委員申請之投資項目卻沒有下降。另方面為對抗新冠肺炎疫情,目前緬甸投資委員會優先批准以勞力為主之製造業,尤以衛生設備、醫藥製造和健康醫療項目將獲優先審查及批准。

A:IISD本年4月14日針對印度近年在燃煤、石油暨天然氣、電力配送、再生能源及電動車等能源補貼政策的變化提出建議及報告,重點內容如下: 印度在能源補貼政策觀察5項重點: 1.石油暨天然氣補貼上升逾65%:受油價幾年來一再上漲,以及國內對於政府所補貼的液化天然氣(LPG)需求增加的影響,使政府補貼金額自2016-17財政年度的4,076.2億盧比(約61億美元)增加至2018-19財政年度的6,767.9億盧比。 2.再生能源補貼減少35%,未來可望回升:政府補貼金額自高峰期的1,531.3億盧比減少至2018-19財政年度的993億盧比,已反映出再生能源生產成本降低,亦可能與印度政府對進口太陽能產品實施防衛措施稅及對競標產品訂定價格上限等政策存在相關性。惟政府在2018-19年度已有更新的重大政策,預期2019-20年度的補貼金額可望回升。 3.對消費者使用能源補貼可望增加:政府擴大能源配送的範圍,供更多人民便利使用能源。在需求及使用量上升之情況下,使給予消費者補貼金額隨著上升,這在地方各州對於個人用電的補貼最為明顯,由於訂價過低,且無法區分實際需要補貼的消費者,造成補貼金額高達6,377.8億盧比。 4.燃煤補貼變動不大,對空污控制具挑戰性:從印度政府在燃煤相關稅費的收入、補貼成本、空汙及溫室氣體排放量等因素平均來看,政府在燃煤補貼的淨成本相當高,2018-19年度補貼金額為1,545.6億盧比,在政府未訂定強制空汙控制技術落實的期限下,預期2019-20年度的金額仍會增加。 5.對電動車的補貼逐年攀升:由於印度政府近年積極推動電動車發展,補貼金額自2016-17年度迄今已增加逾11倍,預期未來會持續增加。 IISD對印度政府的政策建議: 1.加速能源轉型:印度政府自2013-14年度透過改革補貼政策及發展綠能等政策推動能源轉型,惟成效尚未顯著,建議應針對公眾使用的日常能源,持續推動以綠能取代石化燃料。 2.適時否決給予國內加碼對石油暨天然氣補貼之建議:由於全球油價浮動,印度政府在2017至2019年間不得不應國內要求對汽車燃料採取減稅等價格干預措施,且在提出新的振興經濟政策時,燃料生產業者即促請政府給予更多補貼,建議政府應適時予以拒絕,並務實加強對社會救濟及公共服務的投資,方可有效降低對消費者帶來的衝擊。 3.平衡再生能源的新興技術及輸配電之補貼措施:綠能是能源轉型的基本,運輸及家事炊煮若需使用綠能也需將能源電力化,雖然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的價格已明顯下降,為推動能源轉型,政府應加強跨州配電及儲電,因此需針對再生能源的新興技術及配電平衡等方面予以補貼。 4.對消費者補貼重點在於擴大能源使用普及:為減輕政府補貼負擔,同時擴大能源使用普及,印度石油暨天然氣部及印度電力部應與社會救濟單位共同合作,透過液態天然氣貧戶優惠計畫(Ujjwala)的升級,或是仿照救濟金直接撥付機制(DBT)建立電力直接撥送機制(Direct Benefits Transfer for Power),區分出真正需要補貼的使用者並給予協助。 5.妥為處理燃煤所有相關成本:由於政府在燃煤相關稅費的收入與其淨支出成本不成比例,應在符合社會公益的原則下調整燃煤價格及稅費,並維持課徵捐稅(cess),同時改善綠能暨環保基金(National Clea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Fund)的運作。 6.電動車補貼政策應與時俱進:印度政府盼能在2030年前達成電動車轉型目標,但補貼政策應兼顧電動2輪車及大眾運輸、電動車廢棄物處理及電池回收等方面,才有助達標。 7.針對補貼建立正式紀錄與呈報機制:為有效監控補貼流向、評估補貼效益及制定更適當的補貼政策,政府應建立正式紀錄與呈報機制,該機制可與印度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作業方針及印度與G20夥伴國從事的石化燃料檢視報告搭配進行,互為輔助。

A:印度政府為對抗新冠病毒疫情,於上(3)月25日起實施21天全國性封城,續於本(4)月14日宣布延長實施至下(5)月3日。鑒於前述措施影響人民生計並造成大部分經濟活動停擺,麥肯錫管理諮詢公司研析印度國內600位企業領袖、經濟學家、金融分析師及決策者意見,於本月初提出旨揭報告,重點如下: 情境分析:由於疫情發展具滾動式變化,印度政府可能採取短中長期不同的封城措施,對經濟的影響程度也不同: 1.情境A:4月15日後放寬封城措施:經濟影響層面,2021財政年度第1季的經濟活動約萎縮10%,全年度GDP成長率僅在1%至2%之間,約有800萬勞工的食衣住行生計受到影響,其中包括從事地下經濟活動者,中小企業破產且金融市場的不良貸款(NPL)案件上升3%至4%,政府對於家戶、企業、信貸業者所需提供的紓困金額上看6兆盧比(約790億美元),約占印度GDP的3%。 2.情境B:封城措施延長至5月中旬:經濟影響層面,2021財政年度第1季的經濟活動約萎縮20%,全年度GDP成長率在負2%至負3%之間,約有3,200萬家戶生計受影響,NPL案件上升9%,政府對於家戶、企業、信貸業者所需提供的紓困金額上看10兆盧比(約1,300億美元),約占印度GDP的5%。 3.情境C:因疫情反覆爆發而持續封城:2021財政年度全年度經濟活動約萎縮8%至10%,在廣大的移工不願重回工作崗位復工的情形下,影響更勝前者。 4.目前印度政府已決定實施「情境A」之決定,恢復部分產業生產或服務。 政府應針對家戶、企業及金融市場提供健全的措施:印度政府已宣布延長封城至5月初,目前看來衝擊最大者為航空及旅宿業,最小者為使用IT技術的服務業及製藥業;國內對於服飾及家具的消費支出減少逾30%,糧食及公共設施等必要消費則減少10%;旅宿、運輸、物流、紡織、電力及娛樂等產業的償債保障比率(DSCR)呈負面走勢;25%的中小企業、6%的大型企業及3%的零售業有破產風險而出現償貸違約,提高金融市場壓力;供應鏈發薪困難,雇主恐被迫裁員。政府應針對前述各項研擬全面性財政及貨幣紓困及振興措施。 政府應加強財政、貨幣及結構性措施:印度政府已於4月上旬宣布總計1.7兆盧比,約占GDP 0.8%的企業紓困及民生救濟措施,但鑒於目前已延長封城,政府應考慮提供10兆盧比,約占GDP 5%的紓困計畫,預期有助於擴大需求面。政府可針對國內企業總計6,000萬的正式及非正式員工與1.35億體制外的勞工提供收入補助,Aadhaar(身分登記系統)、PMJDY(金融包容計畫)、PMKISAN(農民收入補助計畫)及MGNREGA(鄉村就業保障計畫)等都是印度政府可運用並提升的現成政策工具。此外,印度央行RBI可協助銀行貸款給中小企業,大型企業則可允許進行債務重組,並針對前述被衝擊的產業成立困難資產紓困計畫(TARP),為市場注入資金,避免金流中斷。在各項措施穩定實施後,政府也應落實結構性改革以提升投資、基礎建設及生產力、創造就業及確保財政健全。 政府應編列防疫紓困預算,專款專用並增加透明度:考量財政壓力,並為使前述各項措施更佳落實,以挽救總體經濟,印度政府應先與各界溝通再編列專門預算,以便透明管理資金流向。由於封城造成民間消費及需求大幅降低,政府的紓困資金雖然可被視為彌補消費,並不會造成嚴重的通膨,但糧食等民生必需項目的物價恐因缺乏人力收成及物流配送而上揚,應予以妥善監控。 在封城措施下應兼顧人民生計及生命:政府在落實前述各項經濟措施以挽救國內經濟及人民生計的同時,也應確保防疫措施能保障人民生命,包括運用數據及科技追縱案例接觸史、增加病床及人力等醫療軟硬體設備,同時針對不同產業、不同疫情程度地區、不同城鄉地區制訂不同封城措施及防疫作業依循準則。另由於各產業關係密切,例如紡織出口工廠需要上游商提供紗線、化學品產業提供加工原料,造紙及塑膠業提供包材、機械業提供紡織機及零組件等,因此政府在考慮允許某項產業復工時應予以通盤考量。

A:在以色列政府逐步放寬商業活動限制後,以國經濟產業部中小企業局(Small and Medium Business Agency)推出線上數位課程,協助中小企業發展業務及適應新的行銷模式,課程包括企業諮詢、線上募資、數位行銷、數位平台及Instagram品牌管理等,10小時的課程共100以幣(28.2美元),也可以以每小時10以幣(含稅)註冊單一課程,所有課程都是因應新冠肺炎可能帶來的衝擊所量身打造的。   經濟產業部長Eli Cohen表示,冠狀病毒爆發後,數位行銷課程顯得更為重要,它是中小企業用來創造另一個銷售平台的的專業工具,價值數千塊以幣的課程,經濟產業部將象徵性的僅向業者收取100以幣報名費用。   中小企業局局長Ran Kaviti表示,新冠肺炎影響了所有企業,政府有必要協助企業適應新的環境,這需要創新的準備和思維來適應此危機時期,該局鼓勵企業主從本次數位課程中獲得業務上的建議,使用各種數位工具找到符合自身業務的行銷方法,讓中小企業能在危機時期下正常運作。  

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 日期: 2020年4月22日   2019年斯洛伐克國營健保公司VšZP利潤達730萬歐元,該公司認為2020年需要大筆特殊國家補貼。   失業提高消耗健保費收入,另斯洛伐克公司受疫情影響未付4月份保費徵費。  

A:依據新蘇黎世報週末版(NZZ am Sonntag)新聞報導,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以及瑞士聯邦政府頒布之緊急狀態措施已改變瑞士人的消費習慣。該報導引用瑞士郵局銀行(Post Finance)的研究調查指出(該銀行以2020年3月16日至4月14日與2019年同期相比較),自從實施緊急狀態措施後,瑞士消費者消費支出增加最多的前5項為: 新聞傳播媒體成長71.2%、超市購物成長36.7%、餐飲外送成長27.5%、多媒體(音樂/電影等)成長26.2%及慈善捐款成長21.1%。消費支出減少最多則為:登山火車費用減少94.3%、旅館過夜費用減少85.2%、旅遊及機票費用減少84.5%、鞋類支出減少81.4%及理髮費用減少80.8%。   資料來源: 瑞士新蘇黎世報週末版(NZZ am Sonntag) 日期: 2020年4月22日

A: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 BBC News, City A.M. 日期:109年4月 22 日 文號:駐英經(109)經字第178/P200號(商情文號:第 178號)   商情本文:     英國國家統計局(ONS)表示,3月份英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通脹率降至1.5%。ONS的官員Mike Hardie表示,“ 3月份的通貨膨脹率再次放緩,主要是由於服裝和汽車燃料的價格下降。隨著年初折扣的結束,服裝價格通常在2月至3月之間上漲。不過,今年的服裝價格由於部分零售商在「封城」開始之前商店的客流量已有減少的現象,因此今年的服裝價格有所下降。另由於全球原油價格下跌,製造業者的原材料成本在今年有顯著下降,這是自2016年初以來全球原油價格處於最低水平。” ONS表示,截至2020年3月,服裝和鞋子的平均價格下降了1.2%。ONS還表示,本月汽油平均價格為每升119.4便士,是自2019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而柴油為123.8便士。由於經濟活動放緩,英國石油基準價格已跌至每桶約16美元(13英鎊)。自年初以來,下降了約75%。 經濟學家警告,隨著經濟萎縮,通貨膨脹率可能在2020年下滑至0.5%。

A:參考資料:The Financial Times, The Guardian 日期:109年4月22日 文號:駐英經(109)經字第177/P200號(商情文號:第 177號)   商情本文:   英國政府就業和退休金福利部(Department for Work and Pensions  - DWP)本週二(4月21日)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危機已開始影響到英國勞動力市場,自3月初至4月12日的六個星期間,已有超過180萬人通過福利救濟金制度提出新的救濟金要求,申領人數幾乎是2019年同期的五倍。DWP統計顯示,每天的申請率在3月16日之後躍升,並在3月下旬的某些日子達到10萬以上的峰值。 根據英國慈善機構Citizens Advice進行的調查顯示,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英國有五分之一的人已經獲得或已經申請福利救濟金, 15%的受訪者表示,在等待福利救濟金下一筆付款的五週時期內,仍須借錢度日。DWP表示,在截至4月12日的四個星期內,該部已向迫切需要錢的民眾提供超過513,000筆撥款。 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NS)統計,截至2020年2月的三個月期間,英國的就業率估計達到了創紀錄的76.6%,比去年同期高0.4個百分點,比上一季度高0.2個百分點。在勞動力市場方面,截至2月的三個月期間內,薪資增長放緩,3月初的職缺同比減少了52,000個。自3月初以來,政府的Find a Job網站和其他求職網站顯示的職缺數量減少了一半以上。英國顧問公司KPMG首席經濟學家Yael Selfin表示,在經濟開始重新開放之前,失業率可能上升近9%。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