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04.24 Publish News Bulletin Economic Review   由於COVID-19疫情,歐盟碳排許可(CO2 Emission Certificate)價格大幅下跌。可讓波蘭企業每年減少數百萬波幣之成本支出。歐盟碳排交易制度(EU Emission Trading System, EU ETS)是歐盟氣候政策重要工具之一,它適用於歐盟的航空客機及境內11,000家CO2排放量最大的廠商,部分許可免費核發給企業,其餘則開放市場交易或由那些有額外許可(surplus certificates)的企業對外銷售。   碳排許可長期以來價格太低,歐盟介入後價格才回升至每噸25-27歐元,2020年3月10日起,價格又開始下跌,4月15日已跌為19歐元,未來幾個月該價格可望維持或跌至更低水準。高盛(Goldman Sachs)預期因COVID-19疫情,產業產出減少,能源及碳排需求減少,故價格可能跌到15歐元。   由於波蘭能源產業之二氧化碳排放量高,因此波蘭將因碳排許可價格降低而受惠;碳排量高的產業亦將受惠。波蘭前能源部長Grzegorz Tobiszowski指出,波蘭四大能源業者(Enea, Energa, Tauron, PGE)2019年之碳排許可支出達29億波幣(折約5.47億美元)。暖氣產業則支出20億波幣(折約5.21億美元)。   碳排許可價格降低可減輕波蘭業者之經營壓力,但前提是歐洲議會及歐盟執委會不會進場干預。歐盟執委會主委Ursula von der Leyen已宣布,去碳排(decarbonisation)是歐盟2021-2027年預算計畫的優先要務。為達L主委所宣示之徹底(radical)減排目標,碳排許可之價格勢必會提高。   由於歐盟實施ETS,使得歐盟企業較非歐盟企業處於不利位置,因為後者不用負擔碳排許可之額外成本。故在歐盟已有以課徵碳稅(carbon tax)取代碳排許可之提案。所有產品及服務之生產有二氣化碳排放者,均須繳交carbon tax。波蘭過去也一直要求改革或廢除ETS制度。甚至有人建議,因COVID-19大流行之衝擊,歐盟氣候政策有必要暫停實施。

A:截至本(2020)年3月20日總支付手段(total means of payment)較去(2019)年底增加1.55%,各信貸機構存款成長0.51%(按:去年同期成長1.72%),越南授信成長0.68%(按:去年同期成長1.9%)。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趨於惡化並對全球經濟產生負面影響,為因應整體經濟、國際金融市場等情勢,以及協助遭受疫情影響之廠商恢復生產經營,越南央行於本年3月16日決定調降各項利率。依此,融資利率由6%降至5%、貼現率由4%降至3.5%、銀行間市場隔夜拆借利率由7%降至6%、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由4%降至3.5%。目前活期與1個月以下之存款年利率介於0.2% ~ 0.8%;1個月至6個月期之存款年利率為4.3%~5.0%;6個月至12個月期之存款年利率為5.3%~7%;12個月以上為6.6%~7.5%。貸款利率部分,短期貸款年利率為6~9%,中、長期貸款年利率為9%~11%。 保險部分,本年第一季越南保險市場維持高成長。保費總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16%,其中壽險保費收入成長21%,產險保費收入成長8%。

A:據越南統計總局之資料顯示,本(2020)年3月份越南進口金額約190億美元,較上(2)月份增加2.3%,但較去年同期減少10.1%。累計本年第一季越南進口金額約562.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9%;其中越資企業之進口金額約230.8億美元,減少3.4%,外資企業之進口金額約331.8億美元,減少0.8%。本年第一季計有14項進口產品之金額逾10億美元,占進口總額之72.9%,包括:電子產品、電腦及其零件之進口金額為132億美元,增加11.8%;機械設備及其零件78億美元,減少8.6%;各種電話機及其零件32億美元,增加14.1%;布料24億美元,減少17.7%;塑料20億美元,減少6.1%;鋼鐵19億美元,減少16%;塑膠製品16億美元,增加8.1%;原油15億美元,增加67.9%;汽車14億美元,減少24.4%;一般金屬14億美元,減少7.9%;化學製品13億美元,增加11.7%;化學原料12億美元,減少0.9%;紡織成衣、鞋類等原配料11億美元,減少14.5%;油品10.2億美元,減少17.6%。 有關進口來源部份,中國大陸仍為越南最大之進口來源,進口金額為13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8%;其次為韓國117億美元,增加2.4%;自東協進口72億美元,減少8.3%;自日本進口49億美元,增加15.8%;自歐盟進口34億美元,增加5.2%;自美國進口34億美元,增加13%。 本年第一季貿易順差約28億美元,其中越資企業逆差44億美元,而外資企業(含原油)則順差72億美元。

A:越南副總理鄭廷勇與工商、農業、財政部等部會於昨(20)日下午開會討論、處理目前稻米出口所面對的一些不及之處。會中財政部建議政府准予先抵扣5月份部分稻米出口配額,來處理3月24日前已運至港口而無法申報取得4月份出口配額之稻米數量(約14萬3,453公噸);另依外國進口商要求(如外國合夥提供品種、技術、物資等)生產之稻米出口訂單亦不列入出口配額。另據越南農業部副部長黎國營稱,2020年稻穀產量約4,350萬公噸,冬春季節產量稻穀產量逾2千萬公噸,預計於6月底完成收穫;越南國內需求量近3千萬公噸,所需儲備量380萬公噸;2020年扣除國內食用與儲備需求量後之稻米出口量約650萬至670萬公噸,冬春季出口量可達300萬公噸。鄭副總理表示,政府准予糯米可繼續外銷;至於4月份出口部分,先利用5月份稻米出口配額之10萬公噸來處理已運至港口而未能取得4月份配額之稻米存量。 另面對廠商反映稻米出口出現利用政策謀取私利等現象,越南總理阮春福於同(20)日下午要求越南政府檢察機構進行非定期檢查,並於6月份回報總理,在檢查期間稻米仍正常出口。越南財政部於20日以第4764/BTC-VP號函要求海關總局查證媒體所報導有關稻米出口海關申報事宜,另為保證調查之客觀性與透明性,該部亦以第4763/BTC-VP 號函請公安部參與調查、釐清,並嚴格處置任何違規行為。

A:據越南工商部稱,越南總理府已將越歐自由貿易協定簽呈文件呈送國家主席研議,並呈報國會於本(2020)年5月份召開之會期討論與批准通過。依此進度,EVFTA應能於7月份正式生效實施。另越南工商部副部長兼任國際經貿談判總談判代表陳國慶於昨(16)日進行之國會社會委員會審查會議中呈報有關擬請國會批准EVFTA之若干主要內容。 為提供EVFTA生效實施齊全之法律依據,工商部於2月14日已函請總理指示各部會立即擬訂或修正相關法律法規,目標為相關法規於EVFTA生效時同時頒布生效。該部另於4月3日致函所有部會,提供最新相關進展,包括:EVFTA批准作業進度、預計正式生效日期、須立即頒布之法規清單、承諾清單等。另工商部亦擬定政府行動計畫草案,其中有5項主要工作:EVFTA與歐盟市場等資訊宣導、法律體制制定、提高競爭能力與人力資源開發、企業工會與勞工之組織相關政策,以及社會福利政策、環保與永續發展。為利於民眾、企業掌握EVFTA相關資訊,工商部已設置http://evfta.moit.gov.vn 專網,提供資訊與說明該協定相關承諾。

A:據俄羅斯「分析信用評級機構(Analytical Credit Rating Agency,簡稱ACRA)」分析,基本情況下,俄羅斯本(2020)年實際GDP將衰退4至4.5%,於2021年恢復為2至3%;悲觀情況下,2020年實際GDP下降7至7.5%,直至2022年才復甦。   全球經濟部分,ACRA預測,在基本情況下2020年GDP下降2.6%, 於2021年進一步成長3.6%;在悲觀情況下,2020年將下降3.8%,到2021年恢復為成長8%。   基本情況基於的假設為隔離限制措施將被反覆採取,且隔離限制措施將於出現有效藥物,或因大部分人口已染病或接種疫苗而產生抗體時,完全解除。   同時,ACRA認為,俄國經濟復甦時間很大程度取決於銀行體系如何彌合受影響的勞動密集部門的流動性缺口,以及國家會否增加對消費需求的支持。現實情形與2014-2015年不同,當時金融體系出現流動性和信心危機,並出現對金融體系穩定性之質疑,而當前的流動性危機主要發生於客運部門、服務部門,以及各行業之中小企業。然而,以佔GDP0.6-0.7%稅費優惠支持經濟,僅能滿足小部分中小企業之實際流動性需求。   此外,ACRA分析,本年俄國公民實質所得將下降6.4%;悲觀情況則該下降9.9。此外,在基本情況下,本年失業率將為從事經濟活動人口6.7%;悲觀情況下則為8.9%。   在基本和悲觀的情況下,本年的通貨膨脹率將分別為5.2%和7.7%,其後於2021年分別降至2.2%和1.3%。至於關鍵利率,將在本年底降至5.5%,而在悲觀情況下則將降至8%。   參考資料: 俄媒《塔斯社》2020年4月21日報導 https://tass.ru/ekonomika/8290643?utm_source=yxnews&utm_medium=desktop&utm_referrer=https%3A%2F%2Fyandex.ru%2Fnews ACRA網站2020年4月21日發表「Questions and Lessons from the 2020 Economic Crisis」報告 https://www.acra-ratings.ru/research/1769 (Y)  

A:依據瑞士新蘇黎世報(NZZ)本(2020)年4月24日報導指出,瑞士聯邦政府自4月27日起每日提供100萬個一般醫用口罩給Migros、 Coop、Landi及Volg等大型瑞士超商代為銷售口罩給民眾。政府提供之口罩將以進口成本價格出售,即一盒20片裝口罩價格約為20瑞士法郎,每人限購一盒。   瑞士聯邦政府表示,提供口罩代售的主要原因是為因應4月27日起實施的第一階段漸進式開放美容院、物理治療師、五金店、園藝花店等營業場所,因此選擇Migros、Coop、Landi及Volg超商為代售。上述各家超商連鎖店覆蓋瑞士全國,能夠迅速將口罩提供給瑞士民眾。   資料來源: 瑞士新蘇黎世報(NZZ) 日期: 2020年4月24日

A:提升俄羅斯經濟發展永續性委員會本(2020)年4月17日會議中批准「俄羅斯經濟骨幹企業」清單,清單中包括俄羅斯工業和貿易部主管的246個企業,包括下述15個行業別: 汽車工業 航空業 電子工業 機械(床)製造業 石油和天然氣工程 造船業 電力工程、電力和電纜業 重型機械製造業 木材工業綜合體。 輕工業 化學工業 鐵路機械製造工程 具有社會意義商品 常規武器工業 彈藥和特殊化學品 以上業別清單將續新增符合既定標準之企業 另本週亦將批准以下業別清單: 製藥業 醫療 冶金 農業機械 專業機械 食品加工 建材產品和建造 國民工藝品生產 批發和零售 家具業 已以「國家工業訊息系統」為基礎,實施監管機制,監測表列企業之狀況,該機制將有助查明新出現之緊急情況並及時做出回應。   參考資料: 俄羅斯工業貿易部2020年4月20日網站消息 http://minpromtorg.gov.ru/press-centre/news/#!utverzhden_perechen_sistemoobrazuyushhih_organizaciy 「俄羅斯經濟骨幹企業」清單內容 http://minpromtorg.gov.ru/activities/sistema/  

A: 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0)年4月27日報導,新加坡建築業由於移工確診人數不斷上升,加上星國政府宣布將「阻斷措施」延長至本年6月1日,大部分工程項目因而停工,使得建築業面對嚴峻挑戰。即使疫情結束,未來建築業仍將面對包括改善移工居住環境所增加之成本,以及星國政府可能進一步緊縮外勞政策等因素,迫使建築業必須加速轉型。 自疫情蔓延以來,新加坡建築業不斷面對挑戰,從本年2月大批中國移工因疫情無法入境,3月馬來西亞實施行動限制令造成建築材料供應短缺,至4月7日新加坡實施「阻斷措施」及移工宿舍群聚感染暴發,建築業營運和資金成本日益加劇。另自4月20日起,約18萬建築業工作准證(work permit)和S准證(S Pass)持有者需居家隔離2周,更加重建築業者負擔。 建築業者表示,疫情結束後,新加坡建築業必須加快轉型步伐,利用科技提升生產力,以因應長遠發展,因此籲請星國政府採取循序漸進方式,而非急速緊縮外勞政策,不然已陷入困境的建築業將雪上加霜。經濟發展和依賴移工須取得平衡,若大幅減少外來移工,國家建設發展或將放緩10至20年。 建築業占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GDP)4%至5%,去(2019)年成長2.8%,係2016年以來首次成長。本年第1季因私人建築活動減少萎縮4.3%,隨著疫情延燒,多數建築業停工2個月,大華銀行分析師顏聖充認為,建築業將面臨巨大下行壓力,因此預估第2季將萎縮15%,全年萎縮6%。華僑銀行分析師林秀心亦對建築業本年前景表示悲觀,預估至本年底或明(2021)年初才會逐步復甦。

A: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本年4月24日發表數據顯示,在生物醫藥業表現強勁帶動下,本年3月製造業產值較去年同期上升16.5%,不含生物醫藥業則持平;若經季節性調整,較2月上升21.7%,不含生物醫藥業則上升2.5%。 新加坡本年3月主要產業產值與去年同期相比表現分別如下: 生物醫藥業成長91.4%,其中製藥業和醫療科技業分別成長126.6%和 6.3%。截至目前為止,本年生物醫藥業總產值成長49.2%; 精密工程業成長21.2%,主要係機械暨系統業成長28.7%。整體而言,本年首個月精密工程業總產值成長20.6%; 交通工程業上升7.6%,其中陸路交通業和航空業分別成長15.2%和11.9%,海事暨離岸工程業則下跌0.7%。整體而言,本年首3個月交通工程業總產值成長3.2%; 化學業上升0.8%,其中石油精煉業、特殊化學業、和其他化學業分別成長30.9%、8.8%和5.9%,石油化學業則下跌7.2%。本年首3個月化學業總產值下跌0.1%; 一般製造業下跌7.9%,其中雜項、印刷業和食品飲料暨菸草業分別下跌5.2%、7.7%和9.8%。截至目前為止,本年一般製造業總產值下跌2.4%; 電子業下跌9.2%,所有電子相關產業產值皆萎縮。累計而言,本年首3個月電子業總產值下跌10.5%。 儘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並未在新加坡本年3月製造業產值顯現,但EDB表示,由於星國係自4月7日起實施病毒「阻斷措施」,因此預估疫情對製造業衝擊可能在4月浮現。 新加坡市場分析師普遍對本年3月製造業產值表現感到意外,惟由於生物醫藥業產值波動性大,因此仍不看好製造業前景。華僑銀行和大華銀行分別預估製造業全年跌幅為3%和3.8%。惟鑒於3月製造業產值出乎意料成長,分析師認為新加坡第1季國內生產總值(GDP)表現可能比預期好。

A:為協助企業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帶來之衝擊,法國政府已建立遠距工作方案及數位工具服務提供者資料庫網站(mobilisation-numerique.gouv.fr),法國財經部長轄下主管數位事務之國務秘書Cederic O亦多次呼籲業界團結起來對抗疫情。  為協助企業因應疫情,法國雲端運算公司OVHcloud免費提供企業雲端運算的基礎設備及服務,使企業得以繼續提供客戶相關服務,目前受惠廠商已有36家包含泰雷茲集團(Thales,經營領域涵括航空、國防、地面交通運輸、製造電氣系統的電子集團)、專營健康領域資訊科技設備保護的Tehtris、提供遠距工作所需電腦程式、遠端資訊存取安全保障措施 的Systancia、加密視訊會議平台Visio4you及視訊會議平台Livestorm等。  除此之外,達梭系統軟體公司(Dassault Systemes)推出的3D Experience Lab亦致力於企業開放式創新(open innovation)發展,目前已與印度新創企業Inali共同開發智慧型呼吸器產品,產品於印度已開始銷售,目標為推廣至非洲市場。新創公司Doctolib在疫情爆發初期即迅速回應,免費提供線上診斷平台。智慧型商品公司Withings亦無償提供各大醫院該公司智慧型手錶ScanWatch,以協助醫護人員遠距監測病患,並與巴斯德研究院(Institut Pasteur)分享匿名化之生理監測資訊,以協助其辨識新冠肺炎發病前兆及徵兆。另一新創公司Opendatasoft則無償提供日常資訊如藥局、醫療院所及食品超市地址及營業時間等資訊平台,目前約有15個市鎮使用該項服務。        法國電信產業在對抗疫情方面亦不惶多讓,如Orange針對新冠肺炎預防及照護工作投入8百萬歐元資金,Bouygues Telecom提供電           話、路由器及SIM卡予醫院及養老院,SFR則免費提供資安保護系統予衛生醫療機構包括醫院、急診中心及消防隊等單位。小型新創電         信公司OnOff亦推出無償之備用電話號碼予公益機構及醫療從業人員。  

A:OECD於本(109)年4月16日發布有關運用應用程式及生物辨識控管新冠肺炎疫情之隱私權及資料保護報告,該報告重點摘要如次: (一) 為追蹤潛在感染路徑,各國政府與電信業者合作,以定位資訊掌握人民活動範圍,透過手機通話紀錄資料(Call Data Records,CDRs )幾乎可同步於時間及空間的座標上取得數百萬人口之活動範圍,藉以警示高風險族群,並瞭解維持相關防疫措施(社交距離、封城)之影響。例如,德國德意志電信(Deutsche Telekom)提供匿名性的活動範圍資訊予衛生部轄下疾病控管機構、英國Vodafone電信集團提出Five Point計畫提供匿名性資訊(如倫巴底地區熱點圖)予義大利政府,及歐盟執委會與8家電信合作取得定位資訊以控管疫情等。 (二) 各國已研發防疫相關手機應用程式包括: 1.    Trace Together:由新加坡科技局(GovTech)推出,運用藍芽技術追蹤確診病患活動軌跡,進而警示可能與之接觸的民眾,倘民眾確診或疑似感染,可允許政府、醫院及第三方取得相關接觸史;新加坡政府刻草擬有關資料交換隱私權保護之協議。 2.    泛歐地區接觸者追蹤(contact-tracing)應用程式:歐盟8個會員國共同開發接觸者追蹤應用程式,運用藍芽訊號偵測人與人的近距離接觸;前述資料目前係於當地加密儲存,倘民眾確診,將對曾與之接觸的相關人員進行警示。 3.    自我隔離安全應用程式:由南韓政府支持開發,運用GPS定位防止民眾違反相關隔離規定,且隔離者能將健康狀況上傳至主管機關;相關資料不會提供予第三方。 4.    新冠肺炎症狀追蹤器(C19 COVID Symptom Tracker):由英國產學界建立的應用程式,協助專家瞭解不同地區新冠病毒的擴散速度、高風險區域、高風險族群及病程演變等相關資訊。 5.    蘋果電腦及Google進行合作讓應用程式介面(API)具相容性,並聯手開發藍芽追蹤平臺,使更多人選擇加入並參與,實現更廣泛的應用程式生態系統,並與政府衛生機構進行互動。 (三) 追蹤應用程式可實現隱私權保護:OECD舉例,新加坡Trace Together的定位資訊及相關資料係加密儲存,泛歐地區應用程式亦加密且將個人資訊匿名處理,另南韓政府為回應隱私權保護相關爭議,已針對2010年傳染病控管及預防法所授與有關揭露個人活動範圍權限進行限制。 (四) 波蘭、中國及俄羅斯等國已透過臉部辨識技術,監控確診病患並確保民眾未違反強制隔離規定,然而生物辨識技術之運用亦引發隱私權保護及安全方面隱憂,尤其在沒有確切法令規範及獲得民眾知情(informed)、明確(explicit)同意之前提下,民眾於取得、刪除其個人資訊,以及資料處理、分享時受到通知等相關權益,可能遭受侵害。 (五) OECD強調「設計階段納入隱私權考量」(Privacy-by-design)概念,包括運用總合(aggregated)、匿名性(anonymised)、匿名化(pseudonymous)等技術或於目的達成後刪除資料等方式保護隱私權。例如,挪威公共衛生機構研發的應用程式儲存資料效期僅30天,及使用加密技術及數據沙盒(data sandbox)等安全機制,限制高機敏性個人資料之取得等。 (六) 最後,OECD提醒,運用接觸者追蹤應用程式應留意透明度,並與相關利害關係人進行溝通,倘情況允許,亦應開放該運用程式讓使用者自由修改(open source)。政府應考量隱私權及資料保護的重點包括法律依據(依個人資料、機敏程度等不同有所差異)、運用技術是否符合使用目的及比例原則、資料儲存、處理、分享、傳輸對象等,以及運用具侵略性相關技術時資料保存期間等。

A:2020年4月26日沙烏地國家統一採購公司(National Unified Procurement Co., NUPCO)與中國大陸北京華大基因公司(BGI group),在沙烏地談判暨採購委員會(Negotiating and Purchasing Committee)主席Dr. Abdullah Al-Rabeeah以及中國駐沙烏地大使陳偉慶見證下,簽署沙幣9.95億里雅(折合2.65億美元)商業契約對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   根據該契約,BGI公司將提供沙烏地900萬份病毒試劑(coronavirus test kit)、派遣500名醫療專家以及建造6個實驗室,其中包括1個移動式實驗室(inflatable mobile laboratory),可使沙烏地檢測數量達6萬人次/日;另中國專家將提供沙烏地為期8個月訓練、分析沙國境內病例基因地圖以及1百萬人次的社群免疫地圖(community’s immunity mapping),有助防止COVID-19疫情擴散。   沙烏地並向美國、瑞士以及韓國購買試劑以及化學試藥(chemical reagent),可望使沙烏地普測人數上看1,450萬,超過總人口40%。

A:2020年4月26日沙烏地內政部(Ministry of Interior)宣佈4月26日至5月13日期間,解除部分宵禁限制(麥加除外),相關規定摘要如下: 上午9時至下午5時解除宵禁管制,惟不同城市或區域間移動仍被禁止。 購物中心或商場在符合社交距離情況等規定可營業,包括: 每24小時須全面消毒1次。 顧客禁止支付現金,一律以電子系統支付,且貨物售出後無法退貨。 消費者須隨時保持社交距離。 15歲以下幼童禁止進入購物中心,且長廊板凳、椅子及休息區禁止使用。 購物中心娛樂場所,包括電影院、遊戲區、電子遊樂場、禮拜室以及更衣室禁止使用。 除未設置手扶梯或樓梯之購物中心外,禁止使用密閉式電梯(每次使用人數以2人為限)。 顧客及員工須全程穿戴口罩,所有購物中心入口須配置醫療檢測、消毒器具、手套及口罩,進入購物中心須戴口罩與測量體溫,超過38度者禁止進入。 任何疑似病例將被置於隔離室(isolation room)且應立即通報健康主管機關。 購物中心須配置足夠安全人力(security personnel)確保所有規定落實執行。 理髮店、健身房、電影院、餐廳以及咖啡廳等無法保持身體距離場所,仍禁止營業。 建築公司(construction company)及工廠視實際運作需要,得豁免宵禁時間限制。 超過5人的社交活動禁止進行。 國際、國內航班以及公共運輸工具無限期停駛。   沙烏地就解除部分宵禁限制相關輿論分析,摘要如下: Al-Rajhi資本集團(Al-Rajhi Capital)研究部主任Mazen Alsudairi: (1)放寬宵禁限制可帶動消費,刺激零售業成長。 (2)齋戒月(4月23日開始)通常係營建業淡季,解除限制對該產業影響有限。 (3)政府可利用這段時間評估宵禁效用,未來進一步放寬限制。 2.經濟學家Jamal Banoon:相關解禁措施可加速經濟復甦,並有助逐步重返正常生活方式。

A:為配合國際包裹逃避關稅情事,印尼自本(2020)年1月30日開始,進口貨品金額倘超過3美元,均須繳交關稅後才能領取(依據印尼財政部2019年12月31日公告第199/PMK010/2019號部長條例)。 因疫情衝擊,本年3月20日開始,包括寄送印尼之口罩等防疫物品,無論數量,無論報關或郵寄,均須另外先上印尼防災應變中心(BNPB)指定網頁申請電子版進口許可(依據印尼總統2020年3月20日第9/2020號令)。 ​近日代表處接獲臺商反應,臺灣親友寄來印尼的口罩,被快遞公司通知必須補辦進口許可,經查應是指前述網路許可需要補辦;包括金額達3美元以上,也還要補繳關稅以後才能領取。 ​唯查,印尼財政部在4月17日再公告:未滿500美元、以郵寄或包裹來印尼的防疫物品,包括口罩等,均可免除網路申請許可、也可免繳關稅(依據印尼財政部4月17日公告第34/PMK.04/2020號部長條例)。 ​本案經再洽詢印尼郵局,獲吿:目前主要是看郵寄包裹的數量跟大小,口罩包裹如果太大或太重,將要求提供稅籍編號(NPWP);如果量小則會放行讓收件人領取。 謹建議旅印尼國人在遇有臺灣親友寄來口罩時,可根據寄運號碼查詢郵寄進度,並依據寄運號碼的進度表與說明,辦理相關領取程序。未來若再遇困難,也歡迎隨時告知本處以利協處。

A:根據丹麥金融媒體Børsen於4月23 日報導, 儘管政府提供一系列的紓困振興計劃,除了現金外,公司還需要幫助使其能長期穩健發展。丹麥工總和商總作為合作夥伴推出了“立刻重新啟動”提議,該提議將幫助公司在新冠狀肺炎危機中找到自己的出路。工總之常務董事托馬斯·霍夫曼·邦(Thomas Hofman-Bang)說: 我們認為疫情危機時期,能迅速準備公司下一步持續發展計是至關重要。畢竟,每一個好的危機都會帶來轉機,擺脫危機後, 將能使企業蛻變得更加堅強, 我們努力幫助公司從危機模式轉變為:我如何籌備下一步?我如何利用這些機會?”。   丹麥財經媒體Børsen在這裡問了一些有關立刻重新啟動的關鍵問題,因此您可以評估是否適合您。   目標群是誰? 目標群是從事硬軟體生產的在中小型企業製造業,其員工人數為10-500。具有一些複雜性和技術含量之吸引核心公司。目前,並未訂定向立即重新啟動中求助的標準。另一方面,企業必須具有發展和增長的潛力,將能獲得諮詢的回報。儘管丹麥工總和商總是該項目的合作夥伴, 任何人都可以打電話非會員均可尋求協助。。   立即重啟由什麼組成? 這項工作主要專注於兩個方面:諮詢專線和“好主意”的集合。此外,認為自己可以為這項工作做出貢獻的顧問也可以申請成為諮詢機構的一部分。他們必須透過www.genstartNU.dk的申請表進行申請   諮詢專線是什麼? 諮詢專是線上客服中心, 中小企業可電洽諮詢專線, 由丹麥工總和商總的員工進行簡短的篩選,以識別企業需要的諮詢類型。然後,將再轉接給諮詢機構Valcon或與Implement Consulting Group顧問基金會進行合作   那麼,顧問能夠為公司提供協助之先決條件是什麼? Hofman-Bang氏說,沒有人能預測我們的未來。但是,只有資深顧問才具有豐富的經驗和知識。 每家公司會有不同的營運問題,顧問的專業領域很廣泛, 例如他們可以協助如何幫助公司構建有助於公司持續發展的流程,與研究新產品開發和創新相關建議。如何開拓創立新市場或如何與電子商務合作, 協助如何生產和供應鏈的轉型等 。   其他公司受到什麼幫助? 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諮詢都是針對營業額損失嚴重的公司。我們會就以下問題給予建議:如何加速銷售?如何開拓新市場?如何以新的方式進入市場?對其財務模型進行協助,解決有些管理難題,有些則為其解決數位化問題。 Hofman-Bang氏說:“ 新冠狀肺炎危機給予許多公司警示,渠等過於依賴太少的供應商。因此,有一些公司已獲得必須如何更敏捷與其他供應鏈合作建議。   企業可向諮詢顧諮詢問多少次? 最初,每個人可獲得一天的諮詢, 但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更改,最多可以獲得50個小時的諮詢建議。   它要收費嗎? 工業基金已支付諮詢費用,因此,這將是為公司提供免費服務。   什麼是“好主意”集合? 知識庫組織,例如大學,GTS(經批准的技術服務機構),集群等,可以向工業基金申請資金,以實現收集和傳播有助於公司度過危機的知識的項目。   Hofman-Bang氏說:“因此,我們不僅要學習如何應對危機並將從中受益。”其中可能是還需要再發展的新想法轉為一種概念,並在某些領域創造一些新知識且將使許多公司受益。“   從長遠來看,在genstartNU網站上將提供有用的知識和良好經驗之計劃,也將使其成為知識的聚集地。

A:根據丹麥Finans 財經媒體於 4 月21 日報導, 經濟學家估計新冠狀肺炎危機將改變住房,消費和生產市場, 不僅使全球經濟崩潰,這可能也將會永久改變經濟格局。 這場危機即將推動在疫情前以出現之趨勢,並將引燃在疫情後之另一種新趨勢。 以下為丹麥經濟學者及專家之解析:   根據奧爾胡斯大學經濟學教授,Torben M. Andersen 之說法: 沒有任何危機不會帶來結構性影響。雖然這不是典型的經濟危機,而是健康危機,但確實會產生後果。新冠狀肺炎危機進一步推動已在社會和經濟中存在的趨勢 比如:電子商務。因國家封鎖, 網購趨勢因此而加速成長, 各式各樣的網路商店因禍得福業績上漲。   丹麥大型銀行Nordea全球首席策略師Andreas Steno Larsen說經濟學家也有同樣的信念:顯然,因新冠狀肺炎我們已經看到不同的消費模式,由一般得實體商店消費轉移到網購, 如果疫情結束後能回歸的正常消費型態, 我將會感到非常驚訝。   A氏說: 在防疫期間,許多丹麥人開始居家工作。當抗疫告一個段落後,居家工作將會更普及化。居家工作將會大量增加且成為新的工作模式趨勢,人們在防疫時期已獲得了豐富的居家工作經驗,並清楚了居家工作時該如何安排組織上班。因此, 不難想像居家工作之發展將加速擴展及普遍。”如果丹麥人不必每天都以常規上班,這將為他們提供更多居住地點的選擇機會。這也代表著另一個趨勢的衍生,進而可能會對房地產市場產生影響。長遠看來更多人將選擇移居於城市外郊, 購買房貸壓力可能較小的房屋,這將意謂著城市都市化需求下降,但這可能並不意味著城市化本身將會逆轉。”   對此 , 丹麥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拉斯·奧爾森(Las Olsen),也表示:由於政府執行居家工作之要求, 很多人關在公寓裡開始思考,與其居住於離工作近的公寓,也許居住在外郊的房子裡會更快樂,此次危機最終可能對城市化產生影響。有趣的是,在過去的四個星期中,房地產市場之公寓交易數量有所減少,渡假別墅則不然,這將可能是新趨勢的開始。 另估計,新冠狀肺炎對經濟的影響可能遠遠超出了該國的邊界。這可能意謂著全球化不會像過去那樣遇到不利因素。O 氏表示: 在疫情爆發之前,貿易戰已對供應鏈和全球化造成巨大破壞和壓力,此次危機更加劇趨勢。對於消費者而言,物價將會更昂貴。然而, 這將也是個轉機, 公司可以利用它並將生產轉移到更接近客戶而使其丹麥或歐洲的產量增加。   如果新冠狀肺炎危機真的最終使經濟倒轉,丹麥將如何做好準備?   L氏表示:丹麥與全球重大變化相比,因丹麥網路商務遙遙領先, 看起來丹麥整體狀況也不錯。因為丹麥擁有龐大的製藥業和綠能技術,因此相對於應對即將發生的變化是幸運的。反之,高度依賴全球貿易的國家可能將面臨問題。   O 氏說:我們將經歷一段經濟危機,儘管丹麥在應變方面處於有利地位,但我們將無法毫髮無傷地渡過這場危機。諸如:面臨失業率上升和小幅的薪資調漲等。

A:根據丹麥金融媒體Finans 於4月21 日報導,丹麥工總執行長Lars Sandahl Sørensen強調下一階段的解封計劃應針對為丹麥福利社會提供很大一部分資金的大型丹麥出口公司,丹麥的解封不應將重點放在某些行業必須何時解封上,而應放在能確保丹麥的全球競爭力上。   我們必須考慮更廣範與社會經濟有關的 ,看得更深層些而不是純粹解封丹麥。這個世界是殘酷的,在國際經貿市場上, 還有許多其他國家的公司準備收購丹麥已擁有的領導地位和強大市場競爭力之企業, S執行長告訴Berlingske Business。他擔心政府最終會朝著目前的方向走錯,從長遠來看,丹麥公司會付出很大代價。    S氏說,這就是為什麼丹麥工總在疫情時期將關注丹麥政府未來如何處理疫情列為優先事項。

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 日期: 2020年4月27日   2019年斯洛伐克擔保及開發銀行淨利較2018年大幅減少99.9%,由2018年的688萬歐元減少為62萬6,000歐元。   2019年斯洛伐克擔保及開發銀行總營收達1,930萬歐元,成本微幅減少8.3%,達1,247萬歐元,準備金大幅增加對該該銀行財務業績影響很大。    

A:瑞士政府決定將自‪4月27日起採取3階段漸進方式放鬆疫情管制,逐漸恢復全國商業活動。第一階段為從‪4月27日開始允許美容院、物理治療師、園藝師、五金店、花店、園藝商場等恢復營業,但是營業場所必須繼續遵守保持社交距離和相關衛生規定(例如無法互相保持適當距離之營業場所必須配戴口罩)。第二階段從‪5月11日開始義務學校和全國商店可重新開放(但餐廳及酒吧為例外,允許開放之日期將另行通知)。第三階段:從‪6月8日開始,中學、職業學校和大學可以再次舉辦多人面對面的活動。博物館、動物園和圖書館亦可重新開放。然而舉辦大型集會的禁令(如音樂會、足球賽等)仍未開放,瑞士政府將再視疫情發展情況做適度鬆綁調整。 資料來源:瑞士聯邦委員會。 日期: 2020年4月27日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