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19年薩國主要出口市場依序為美國、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墨西哥、巴拿馬、多明尼加、加拿大 ;其中薩國對美國出口總額達24億8,877萬美元,占總出口額之41.8%;而對中美洲及巴拿馬出口總額達26億8,035萬美元,占薩國總出口額之45.1%。 2019年薩國主要進口來源依序為美國、中國、瓜地馬拉及墨西哥;其中自美國進口總額達36億4,912萬美元,占總進口額之30.4%;自中國進口總額則達17億2,377萬美元,占總進口額之14.3%;自瓜地馬拉進口總額則達12億7,309萬美元,占總進口額之10.6%;自墨西哥進口總額則達9億5,237萬美元,占總進口額之7.9%。
A:依據薩國央行統計資料,2019年出口額為59億4,332萬美元,較2018年成長0.7%,主要出口產品依序為成衣、塑膠容器、蔗糖、衛生紙、紡織品、飲料、藥品。同年進口金額為120億1,756萬美元,較2018年成長1.6%。;主要進口產品依序為石油、合成纖維、藥品、電話、汽車、電力、玉米等。
A:薩國現任政府經貿政策主軸以促進國內經濟成長、增加就業機會、擴大出口、吸引外人投資、輔導微中小企業發展及穩定財政與金融政策為施政重點;惟因政策制定透明度不足、政治紛爭頻傳、且治安惡化、暴力犯罪層出不窮,致外人對薩投資裹足不前。依據薩國中央銀行報告,2019年人均所得為4,467美元,失業率4.3%,經濟成長率為2.3%。 2019年薩國經濟成長2.38%,第1、2季平均僅成長1.8%,第3、4季經濟表現較佳,平均成長3.0%,景氣回升主要藉由建築業、金融保險業、電業及瓦斯業、商業、汽車修理業、製造業、不動產業、農林漁牧業、運輸業及倉儲業帶動。 2019年薩國建築業因有多個住宅及商業大樓建案而蓬勃發展,進而帶動製造業、礦業及採石業需求。銀行金融業因家庭消費、民眾購屋貸款需求及建築業資金需求亦有良好表現。製造業成長係藉由非金屬礦產品、化學產品、成衣業及一般金屬業帶動。商業則因數個購物中心啟用及店面需求而成長。民間投資因進口資本財如發電設備而增加。
A:瓜地馬拉能源產業報告 一、瓜地馬拉能源業發展現況 瓜地馬拉於1996年通過電業法(Decreto No. 93-96),推動電力市場自由化,民營和國營電力公司在發電、輸電、配及售電部分共同競爭。瓜國發電自由,不須事先獲得政府許可,倘使用公共資源發電,則必須事先向能源部提出申請。 瓜國1996年成立國家能源委員會(CNEE, Comisión Nacional de Energía Eléctrica ),其主要功能為制訂市場規則、電價及監督市場。另依據電業法施行細則(No.256-97)第44條成立能源市場管理局(AMM, Administrador del Mercado Mayorista),該機構係非營利民營單位,負責協調及管理電廠、國際連網及傳輸線路等,發電廠、輸電廠、配電廠、售電商及用電大戶皆可在瓜國電力市場管理中心登記為用戶1,進行相關交易。截至2018年,瓜國計有1,353個用電大戶、90個電廠、14個輸電廠、4個配電廠、50個售電商。 二、瓜地馬拉發電及電價 (一)瓜地馬拉發電 瓜地馬拉為中美洲電力輸出國,利用中美洲電網(SIEPAC,Sistema de Interconexión Eléctrica de los Países de América Central )2為區域內的國家提供彈性,在區域電力市場(MER, Mercado Eléctrico Regional)使其能夠輸出過剩的電力,或在電力不足時輸入。依據瓜國能源市場管理局市場報告,2019年7月區域電力市場發電交易量為225.93GWh,瓜地馬拉為主要電力出口國,占總交易量的50.2%,其次為薩爾瓦多(21.9%)、哥斯大黎加(17.7%)、巴拿馬(10.2%)。 瓜國用電普及率88.07%,預計2027年達到95%、2032年達到99.9%。近年瓜國用電需求量每年平均成長3.35%,截至2018年,瓜國發電總裝置容量約4,095.2MW,下表為2012至2018年各項能源發電情形: 單位:GWh 年份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水力 4,434.83 4,630.73 4,825.15 3,851.79 3,951.29 5,765.33 5,190.98 煤 1,237.92 1,633.91 1,854.73 2,361.78 2,856.75 3,059.52 3,902.72 生質燃料 995.52 1,294.59 1,467.29 1,602.36 1,769.36 1,577.67 1,735.90 重油(bunker) 1,788.32 1,497.96 1,380.22 1,971.57 1,595.57 395.47 379.22 地熱 245.63 212.35 246.60 251.53 289.14 253.05 249.75 太陽能 7.10 149.26 191.80 198.20 208.31 風力 107.29 215.07 218.06 319.50 沼氣 5.15 8.62 17.56 26.33 石油焦 507.75 柴油 1.26 0.94 1.18 1.13 0.31 5.05 1.93 總計 8,703.48 9,270.48 9,782.27 10,301.87 10,877.91 11,489.90 12,522.39 資料來源:瓜國能源部 (二)瓜地馬拉電價 瓜國用電量以一般住宅用量為主占59.34%,其次交通業26.73%、工業8.08%、商業3.79%。 為改善對窮人的電力服務、穩定電價及鼓勵電力公司進行資本投資,瓜國於2001年頒布電力供應社會費率法(Ley de la Tarifa Social para el Suministro de Energía Eléctrica)。因此,瓜國國家能源委員會將電費分為「社會費率」及「一般費率」,社會費率針對每月低於300度的用電戶給予補貼,一般費率則依發電公司成本訂定。該委員會每季依據購買能源成本、輸電及配電成本、匯率以及電力即期價格(spot price)調整電價。以2020年2月至4月電價為例,瓜京的社會費率為0.167美元/度,一般費率為0.179美元/度。瓜國全國約有280萬家庭適用社會費率,約占總用電戶的94%。 三、瓜地馬拉再生能源 瓜國2013-2027能源政策(Política Energética2013-2027)設定2027年以前達成再生能源3發電占比須達80%。瓜國近年積極發展水力、風力及太陽能等綠能產業,估計水力及地熱分別有6,000MW及1,000MW發電潛力,而目前該等資源僅分別利用24.1%及3.5%。有關太陽能及生質能源,瓜國平均一天之日照輻射能量達每平方公尺5.3千瓦小時,目前瓜國共有8座太陽能電廠,總裝置容量為91.5MW,發電量占總發電量之1.8%,另瓜國為產糖大國,蔗渣成為主要生質能源發電來源。 瓜國為推動綠能產業發展,頒布第52-2003法案(再生能源發展計畫獎勵法),針對再生能源之投資,免除相關機械設備之進口關稅及附加價值稅,並於正式商轉起10年內免除營業稅。 瓜國2019年再生能源及非再生能源占比分別為77.1%及22.9%,其中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及裝置容量如下: 發電項目 水力 生質能 風力 地熱 太陽能 占比 38.8% 29.8% 4.7% 2.0% 1.8% 裝置容量 1,444.27MW N/A 106.5MW 35.23MW 91.5MW 瓜國2012至2019年再生能源及非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單位:% ) 年份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再生能源 65.22 66.21 66.92 57.93 59.07 69.89 61.74 77.1 非再生能源 34.78 33.79 33.08 42.07 40.93 30.11 38.26 22.9 資料來源:瓜國能源部 1登記為用戶資格請參閱https://www.amm.org.gt/que_amm.htm 2為舒緩電力短缺、建立有競爭力的能源市場及吸引外資,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哥斯大黎加及巴拿馬等6個中美洲國家於90年代討論興建連接該區的電力輸送系統,中美洲電網總長為1,800公里的230kV 傳輸線路,瓜地馬拉和巴拿馬之間的容量為300MW,已於 2013 年 4 月完成,第二階段容量將增加到 600MW(連接墨西哥及貝里斯)。 3 瓜國再生能源包括水力、生質能源、風力、地熱及太陽能。
A:奧克拉荷馬州州長Kevin Stitt於4/25致函美國川普總統籲請宣布新冠病毒大流行是“上帝的作為(Act of God)”,以協助該州的石油公司減產或停產,直到需求恢復。 根據美國油汙責任賠償法(Oil Pollution Act of 1990)之定義,“Act of God”是指無法預知的嚴重自然災害或具有特殊、不可避免、不可抗拒性質的自然現象,其所產生的結果非正常防範或預測得以防止或避免的。聯邦政府宣布疫情為“上帝的作為(Act of God)”,可保護因不可抗拒力量而遭受影響的生產商,免於因停產或減產而遭取消租約,以鼓勵生產商選擇停產。 奧州石油監管機構-奧克拉荷馬州公司委員會(Oklahoma Corporation Commission)上週通過了一項緊急命令,允許石油生產商在油價非常低、需求萎縮和庫存容量不足的情況下停止生產,以保留其租約。
A:宏國政府為協助低收入家庭購屋並消弭貧窮問題,將興建社會住宅列為重要優先施政項目,期對建築業注入活力,改善建築業之商業投資環境,刺激房地產發展,並增加就業機會,同時提供居民良好之生活環境。 宏國葉南德茲總統於第二任期推動社會住宅法(La Ley de Vivienda y Asentamientos Humanos)於2020年2月通過,規範中央政府須納編固定預算,每年增加8,000至10,000戶社會住宅。 宏國政府於2019年建造2萬戶社會住宅,提供超過8萬名直、間接工作機會。據統計顯示,2015年至2019年間已推動200餘個計畫,共興建超過4萬戶社會住宅。宏國政府2020年預計興建超過2.5萬戶社會住宅。 除政府及民間建築業者共同合作執行計畫外,政府並規劃募集住宅信託基金,提供較優惠融資利率及放寬攤還期限,嘉惠中產階級民眾。每年並提供約3,400萬美元的房屋優惠,預期將有23,000個宏國家庭受惠。相關方案由宏國國家住宅委員會負責執行,除歡迎外資企業參與外,並提供符合資格之民眾6至12萬宏幣購屋補助。宏國國家住宅委員會近年建購之社會住宅中,中型社會住宅販售價格約在3萬至10萬美元間,盼能引進民間企業投資2,000萬美元,以提高社會住宅政策之綜效。 宏都拉斯建築業頗具商機,值得考察。 資料來源:駐宏都拉斯大使館經濟參事處綜合整理
A:宏都拉斯農牧部(SAG)為因應新冠病毒疫情衝擊,確保國內糧食供應無虞,已擬定短中長期生產計畫鼓勵農民種植,刻正投入5億宏幣資金購入特定配方肥料,有利提升作物產量。 其中3億宏幣購置之咖啡肥料將免費提供給於IHCAFE咖啡協會登記之中小型咖啡農,計有91,462位咖啡農受惠;2億宏幣購置之肥料,8成將提供給紅豆農,2成則提供給玉米農,共計15.2萬戶農夫受惠。 資料來源:宏國論壇報(La Tribuna)/駐宏都拉斯大使館經參處綜合整理
A:宏國政府為協助低收入家庭購屋並消弭貧窮問題,將興建社會住宅列為重要優先施政項目,期對建築業注入活力,改善建築業之商業投資環境,刺激房地產發展,並增加就業機會,同時提供居民良好之生活環境。 宏國葉南德茲總統於第二任期推動社會住宅法(La Ley de Vivienda y Asentamientos Humanos)於2020年2月通過,規範中央政府須納編固定預算,每年增加8,000至10,000戶社會住宅。 宏國政府於2019年建造2萬戶社會住宅,提供超過8萬名直、間接工作機會。據統計顯示,2015年至2019年間已推動200餘個計畫,共興建超過4萬戶社會住宅。宏國政府2020年預計興建超過2.5萬戶社會住宅。 除政府及民間建築業者共同合作執行計畫外,政府並規劃募集住宅信託基金,提供較優惠融資利率及放寬攤還期限,嘉惠中產階級民眾。每年並提供約3,400萬美元的房屋優惠,預期將有23,000個宏國家庭受惠。相關方案由宏國國家住宅委員會負責執行,除歡迎外資企業參與外,並提供符合資格之民眾6至12萬宏幣購屋補助。宏國國家住宅委員會近年建購之社會住宅中,中型社會住宅販售價格約在3萬至10萬美元間,盼能引進民間企業投資2,000萬美元,以提高社會住宅政策之綜效。 宏都拉斯建築業頗具商機,值得考察。 資料來源:駐宏都拉斯大使館經濟參事處綜合整理
A:宏國政府將活化農業列為其重要經濟發展策略之一,期促進鄉村地區民眾就業。 宏國政府投入15億宏幣,提供中小型農業生產者貸款,另增加1,631公頃灌溉農地,以利農牧業之長期發展。 同時投入資金協助農民進行產銷整合規畫,以增加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減少中間商不當利潤剝削。 且為擴大農業發展成效,宏國政府2020年推動「AgroCredito8.7」計畫,提供1億美元低利貸款,協助中小型農業經營。 宏國咖啡、甜瓜、香蕉、白蝦等農漁產品亦外銷各國,農企相關產品需求增加,頗具商機。 資料來源:宏國論壇報(La Tribuna)/駐宏都拉斯大使館經濟參事處綜合整理
A:宏都拉斯農牧部(SAG)為因應新冠病毒疫情衝擊,確保國內糧食供應無虞,已擬定短中長期生產計畫鼓勵農民種植,刻正投入5億宏幣資金購入特定配方肥料,有利提升作物產量。 其中3億宏幣購置之咖啡肥料將免費提供給於IHCAFE咖啡協會登記之中小型咖啡農,計有91,462位咖啡農受惠;2億宏幣購置之肥料,8成將提供給紅豆農,2成則提供給玉米農,共計15.2萬戶農夫受惠。 資料來源:宏國論壇報(La Tribuna)/駐宏都拉斯大使館經參處綜合整理
A:根據馬來西亞棕油局(MPOB)公佈資料顯示,本(2020)年3月份,馬國棕油出口量為118萬1,422公噸,較本年2月增加9.15%;產量為139萬7,313公噸,增加8.44%;庫存量為172萬8,581,增加1.67%,創近4個來新高水準。 馬國2020年3月份,棕油主要出口市場為中國大陸(14萬8,017公噸)、荷蘭(11萬5,459公噸)、土耳其(5萬9,137公噸)、菲律賓(5萬4,782公噸)及奈及利亞(5萬4,178公噸)。 馬國市場分析師認為,市場憂慮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加上國際原油價格崩跌,自本年1月棕油期貨交易迄今下跌約25%至每公噸2,313馬幣(約合535美元)。本年3月馬國棕油出口對印度之棕油出口劇挫50%至1萬806公噸;對中國大陸則下跌4.6%至14萬8,017公噸。印度為全球最大棕油進口國,棕油占印度食用油總進口量近三分之二。印度每年購買逾900萬公噸棕油,主要來自印尼與馬國。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Department of Statistics)數據顯示,馬國本(2020)年1月失業率為3.2%;失業人數51萬1,700人,較上(2019)年同期減少0.8%,亦較上(12)月減少1%。 馬國本年1月就業人數為1,531萬7,600人,較上年同期增加2.2%,較上月微增0.2%;同期,國內勞動市場可就業人口為1,582萬9,300人,較上年同期增加2.1%,亦較上月微增0.2%。 馬國本年1月勞動參與率為68.9%,較上年同期微增0.3%,與上月持平。同期,家庭主婦、學生、殘障人士及退休人士,達712萬8,900人,較上年同期微增0.5%,與上月持平。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衛生部(Ministry of Health)總監諾希山(Dr. Noor Hisham)頃指出,該部轄下國家藥品管理局(National Pharmaceutical Regulatory Agency,簡稱 NPRA)近期做產品化驗分析,發現馬國3項化妝品,包括Sifu kunyit day cream, Sifu kunyit night 及JJ Skincare Glowhite Night Cream cream,因含有苯二酚(Hydroquinone)、維甲酸(Tretinoin)、倍他米松戊酸酯(Betamethasone Valerate)及水銀等毒性物質而遭該機構勒令撤銷註冊及禁止銷售。 依馬國國家藥品管理局規定,含有苯二酚、維甲酸及倍他米松戊酸酯的化妝品須在藥物管理局註冊的藥物,且只能在專業醫療人員的建議下使用。未經專業醫療人員監督使用含有以上物質的產品,可能會引起副作用;其中包括皮膚變薄、發炎、過敏、疼痛、脫皮、降低皮膚對有害紫外線的防護能力,並可能增加皮膚癌的風險。馬國也規定化妝品禁止使用水銀,因可能危害健康,被人體吸收並損害腎臟和神經系統,且干擾年幼或未出生兒童的大腦發育。 馬國國家藥品管理局要求相關經銷商立即停止出售前述產品,以免抵觸1984年馬國化妝品及毒品管制條例。首次違反條例者之個人,將可判罰鍰2萬5,000馬幣(約合5,727美元)或監禁3年,或兩者兼施;若再觸犯條例,將可判罰鍰5萬馬幣(約合1萬1,455美元)或監禁5年,或兩者兼施。抵觸條例的企業,初犯者將可判罰鍰5萬馬幣,重犯者則可判罰鍰高達10萬馬幣(約合2萬2,910美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經濟學者表示,國際原油價格崩盤將對馬國出口和財政收入帶來巨大風險,預期政府在振興經濟配套措施、政府債務和財政赤字上將面對更沉重的負擔。國際油價每下調5美元,將使馬國政府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提高約0.1%。根據官方估計原油價格每下跌1美元,將導致財政收入減少3億馬幣。 目前全球油價下跌至每桶19.8美元,相比2019年底為66美元。石油庫存量接近最大容量,這顯示主要經濟體需求放緩的嚴重性以及OPEC 減產不足。這對馬國出口和財政收入帶來巨大風險,並可能限制政府推動經濟復甦的能力。 2019年原油出口占馬國總出口額之2.7%,成長率較2018年下降28.1%(2018年為成長31%)。同時,2019年石油收入占政府財政總收入之30.9%。原油價格持續下跌,將對馬國政府的債務負擔以及為融資大規模財政刺激措施導致的財政赤字上升的能力帶來不利影響。 布蘭特原油期貨跌至1999年以來最低,新型冠狀病毒導致汽油和燃煤等各項油品需求崩塌,原油供應嚴重過剩。本年迄今油價已下跌約80%。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於本(4)月23日宣佈自本(2020)年4月29日至5月12日延長實施「全國行動管制措施」(movement-control order ),即第四階段之行動管制,該期間禁止一切社交活動、關閉所有學校與宗教場所、限制公民出國及外國籍旅客入境,以抑制新型冠狀病毒蔓延。 在前述三個階段管制禁令下,馬國政府在抑制該疫情蔓延已經展現成果,國內的確診病例從每日破百宗減少至目前的兩位數;然而馬國政府認為應確保疫情徹底獲得解決後,才能結束前述管制令。 慕尤丁首相表示,隨著前述管制令再次延長,也意味著馬國國穆斯林將無法在本次的開齋節回鄉慶祝。除獲得核准的關鍵特定領域,馬國上班族依舊不能如常工作。商家也不被允許全面營業。倘該疫情繼續大幅下降,馬國政府可能會分階段放寬數個領域、包括社交領域的管制。由於前述管制令還有可能繼續延長,因此馬國財政部及首相署經濟策劃單位(EPU)也刻正擬定一項振興經濟措施,包括短期和中期的經濟復甦計畫,刺激人民和投資人的信心,以確保國家經濟活動能在前述管制令結束後迅速復甦。 在第三階段的行動管制措施,馬國政府已宣佈逐步放寬9個領域,包括機械與器材行業、航太產業、建築業以及與建築相關的服務領域、汽車產業及維修、與法律相關的服務、與石油與天然氣相關的服務、與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的研發活動、特定領域運作的實驗室、傳統和輔助醫藥及中醫師服務、理髮店及眼鏡店等。然由於理髮領域引起極大爭議,因此,政府宣佈撤回理髮店、美髮店和眼鏡店復工的決定。 馬國移民局總監凱魯(Khairul)表示,該局計劃於前述管制措施結束後,為外國人入境馬國擬定數項新的標準作業程式(SOP),作為抑制該病毒蔓延的措施。渠舉臺灣為例,臺灣於去(2019)年12月發生該病毒疫情後就立即關閉入境處,禁止外國人入境以及落實社交距離,因此迄今僅有400餘確診病例及少數的死亡病例。 另一方面,馬國本年4月28日新增31件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確診病例。截至本年4月28日止馬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已飆升至5,851件並出現100件死亡病例,已治癒出院者4,032人。馬國目前已進入復甦期階段。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雇主聯合會(MEF)執行董事三蘇丁(Shamsuddin Bardan)頃發布消息稱,新型冠狀病毒持續肆虐全球,將對馬國就業市場造成巨大衝擊,估計在全國行動管制措施後的失業率將創下13%新高或200萬人失業,甚至比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及2009年全球金融風暴來得更高。 高居不下的失業率將成為馬國社會的一顆計時炸彈,該病毒肆虐期間及之後的影響是無遠弗屆的,比馬國中央銀行所估計的4%或高達62萬9000人失去工作的比率更高。該央行的估算是相當樂觀的,但馬國業者咸認為失業率將超過4%。馬國業界估計,目前馬國就有50萬失業人士,且這還不包括那些將會被裁退的員工。 根據馬國媒體星報報導,馬國經濟研究院(MIER)在本 (2020)年3月中曾粗略估計,倘馬國行動管制措施持續延長,因疫情而失去工作的人數將增加至240萬,其中非熟練工人將占67%。 根據馬國統計局的統計資料顯示,本年2月馬國失業人數為52萬5,500人,占就業比率的3.3%。許多雇主皆已凍結聘請新人,同時也計劃削減人手以減少開銷。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經濟研究院(MIER)頃於「2020年至2021年國家經濟展望」研討會上指出,新型冠狀病疫情加上馬國政府實施的「全國行動管制」措施再延長至5月12日,不但使馬國本(2020)經濟衰退,最壞情況下恐負成長1.02%或銳減720億馬幣(約合165億美元),或在最佳情況下可成長3.8%。前述預測值已納入「關懷人民經濟振興配套」2,600億馬幣。若無實施該振興配套措施,馬國國內生產毛額的損失可能高達1,280億馬幣(約合293.4億美元)。 該研究院另指出,在估算油價崩跌因素後,倘未將該疫情考慮在內,馬國的基準國內生產毛額最初應為1.478兆馬幣(約合3,387.97億美元)。倘將該疫情考慮在內,馬國國內生產總值將從1.478兆馬幣下降至1.421兆馬幣(約合3,257.3億美元),這是基於實施全國行動管制措施對馬國生產毛額的預期下降所致。然馬國政府在宣佈振興經濟配套措施後,馬國國內生產毛額則從1.421兆馬幣反彈至1.474兆馬幣(約合3,378.8億美元)。 該研究院同時預測,疫情在最壞情況下恐將造成240萬個就業機會流失。另一方面,收入損失估計會介於最佳情況的464億馬幣,然最差情況下則預估損失1,280億馬幣。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本(2020)年4月28日發表半年一度「宏觀經濟評估報告」指出,隨著營業額下滑,企業可能透過減薪和裁員以降低人力成本。雖然星國政府推出薪資補貼等相關援助配套,協助業者因應疫情,惟或許不夠彌補營業額虧損,部分企業為控制成本,要求員工縮短工時或休無薪假,部分業者亦可能削減薪資或分紅。 MAS預估,由於較易受商業環境變化影響,交通與倉儲業及金融服務業名義工資(nominal wage)可能急速下滑,以交通與倉儲業所受衝擊最大。隨著工時減少,預料住宿和食品服務業每月薪資亦將顯著下跌。社區、社會暨個人服務業及金融服務業薪酬的可變動部分較大,可能導致本年整體薪資大幅下跌。惟醫療保健業人力需求增加,分紅亦將成長,可抵消社區、社會暨個人服務業薪資跌幅。 據統計,新加坡人力市場疲弱,平均薪資漲幅從前(2018)年的3.5%下降至去(2019)年的2.6%,低於10年平均水準3.1%。預估本年整體薪資將因疫情影響進一步下跌。 在「雇傭補貼計畫(Jobs Support Scheme)」下,逾 190萬名在職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本年4月和5月薪資首4,600星元可獲政府75%補貼,最高補貼額相當於3,450星元,航空業和旅遊業則可繼續獲得75%薪資補貼至本年底,食品服務業和其他領域則同樣分別獲得50%和25%補貼。 MAS指出,新加坡政府在2003年SARS期間將雇主公積金繳交率減少3%,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亦提供雇主現金補貼(員工首2,500星元薪資的12%)。若以年化有效補貼(annual effective subsidy)率計算,現行「雇傭補貼計畫」為14.9%,高於SARS時的2.3%及全球金融危機時的6.4%。若以每月計算,前述計畫有效補貼率在本年4月和5月為38.6%,其他月份則為17.5%。 目前企業現金流吃緊,薪資補貼將緩解此壓力,尤其包括住宿、食品服務及交通與倉儲等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該計畫亦鼓勵企業留住員工和繼續支付薪資,不但可緩解失業率增幅,亦有助於員工應付日常開銷,進而推動需求和國內生產總值成長。
A: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本(2020)年4月28日發表半年一度「宏觀經濟評估報告」顯示,由於新冠病毒疫情可能持續一段時間,解除防疫措施亦須循序漸進,將阻礙新加坡經濟反彈,因此預估本年經濟成長率可能跌至-4%,而新加坡本年核心通貨膨脹率和整體通貨膨脹率預估將介於-1%至0%之間,可能係自2002年以來首次呈現負數。 MAS指出,現階段而言,新加坡經濟衰退程度及復甦情形仍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因素,本年經濟成長會低於原先預估的-1%至-4%多少,取決於疫情演變和全球因應措施的成效。此次疫情對新加坡經濟衝擊,預料比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2001年科技泡沫化及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更為嚴重。亞洲金融風暴時,星國經濟成長從1997年的7.8%,猛跌至1998年的-2.2%;2001年為-1.1%;2009年則僅微升0.1%。 經濟分析師對本年經濟成長亦持悲觀看法,尤其防疫「阻斷措施」延長,多數預估本年經濟成長率為-4%至-6%。星展集團經濟分析師謝光威表示,未來兩季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GDP)可能為-7%,萎縮情況預料將持續至明(2021)年第2季。因此預估本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5.7%,係新加坡自1965年獨立以來經濟表現最差的一年。 MAS表示,隨著防疫「阻斷措施」將逐步放寬,經濟活動可能在本年第3季起有所起色,惟預料復甦進展緩慢,全球產能無法在短期內恢復。
A:不受疫情影響,柬埔寨FTA談判持續進行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0年4月28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柬埔寨仍與東亞及歐亞經濟體進行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柬埔寨商務部表示,柬埔寨、南韓、中國及歐亞經濟聯盟(EAEU)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正由俄羅斯主導,而這龐大的自由貿易集團談判似無挫折地持續前進。按EAEU擁有1.83億人口,GDP總計約5兆美元,成員為俄羅斯、亞美尼亞、白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等5國。 柬國商務部長潘·索拉薩克(Pan Sorasak)表示,該部組成不同小組負責談判,並與上述國家進行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因疫情影響,雙邊諮商以視訊會議方式進行,雖然每個小組處於不同的談判階段,然皆獲一定成果。 柬埔寨-中國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已取得約70%成功進展,雙方有望在2020年底前簽署協定。回顧柬中FTA第1輪談判於2020年1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舉行,第2輪談判在4月中旬舉行,雙方以線上平台會議進行10個談判工作小組,獲致良好成果。另據柬商務部告稱,柬埔寨與南韓於2019年11月簽署協議,就建立自由貿易協定開展聯合可行性研究,為期1年。 柬國商務部、財經部、以及東協及東亞經濟研究所聯合進行「柬埔寨與東協國家間之自由貿易協定研究」業於2019年12月初發布,得出重要結論為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是柬埔寨加深與全球經濟整合生產價值鏈的重要工具,並能與中亞和俄羅斯加強經濟整合的雙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