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印度自中國大陸進口金額每年約700億美元,佔其進口總額約14%,係僅次於油源進口之中東地區。自中國大陸進口產品主要提供印度消費性持久財、汽車零組件、藥品、電子產品等生產所需之半成品或原物料。惟在新冠病毒疫情蔓延後,源自中國大陸進口供給呈現不穩,甚至有斷料之虞,許多印度製造業者積極尋求替代來源,降低對中國大陸產品依賴,形成一波「中國加一策略(The China plus One Strategy)」,分散其進口來源供應鏈的風險,印度產業推動該策略情形如次: 汽車零組件: 1.印度汽車零組件產業約有25%依賴中國大陸供給。目前印度許多汽車製造商之在地化生產比率可高達約90%,主要供應鏈缺口仍在於汽車用電子零組件,尤其在地製造的規模及產能不足,仍需仰賴進口。為促進在地製造,零件商Varroc Engineering已在當地投資10億盧比(約1,400萬美元)興建一座電子零組件製造廠;避震器(shock absorber)供應商Gabriel India也已發展出自家的鋁製鑄模廠,有助提升在地供應製造率。 2.印度零件商Endurance Technologies頃接獲合金輪胎及聯合煞車系統之訂單,以往該等汽車零組件均向中國大陸採購。Endurance表示仍需自中國大陸進口鋁製前叉(front fork)避震結構等產品。現在已尋求當地供料,期盼在未來幾個月內可不再完全依賴自中國大陸進口產品。 消費電子及家電中間財: 1.該等產品所需中間財半成品約50%仰賴進口,尤其自中國大陸進口之壓縮機、馬達、印刷電路板等產品。該等中間財或零組件供應印度家電製品約80%至85%洗衣機壓縮機、95%洗衣機馬達等。此外,為提升在地製造,Amber Enterprises已在當地興建一座馬達製造廠。 2.在貿易政策方面,印度政府調升中間財關稅及推動階段性在地製造政策都有助產業逐漸降低對中國大陸原物料或中間財的過度依賴。以印度推動手機在地製造的經驗,印度商工部長Piyush Goyal曾於國會上議院報告中指出,過去3年印度手機進口數量與進口金額已分別下降64%及57%,顯示在地化製造成效。 製藥業: 1.印度製藥商Hikal的70%營收來自活性藥成分(API)出口。以往中國大陸原料具成本優勢,為各進料主要來源。惟在疫情衝擊下,中方供應鏈不穩,尋求穩定的替代供應鏈為企業策略之一,Hikal因此受惠接到許多訂單。 2.印度製藥商Rossari Biotech則致力產品創新,消毒劑的按壓瓶口改為彈開式,藉此降低對中國大陸包材進料的依賴,新包裝更使交貨量提升逾50萬瓶。在防疫產品需求面上升情形下,其營收仍持續上升。
A:RCEP 15個談判成員國分別於上(4)月20、22、24日以視訊會議方式完成第29回合貿易談判委員會會議(Trade Negotiating Committee Meeting)。會後發表聯合聲明指出,成員國將依去(2019)年11月第3屆RCEP高峰會(3rd RECP Summit)領袖結論,持續與印度共同努力解決其關切待決議題,並視印度為重要原始談判成員之一,歡迎印度重回談判。 此外,上述聯合聲明亦重申致力於本(2020)年完成協定簽署,RCEP將提供穩定及可預期的經濟環境,促進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的區域貿易及投資復甦,所有成員國並同意加強合作確保全球經濟從危機中迅速恢復。 有關印度在RCEP談判主要關切在於降稅的基礎(Tariff Base Rate)及特別貿易防衛(Special Trade Safeguard)機制,印度盼降稅基礎依其目前的最惠國待遇(Most-Favoured Nation, MFN)稅率,而非2014年基礎稅率(2014 Base Rate)。依據印度此間媒體經濟時報(The Economic Times)報導指出,鑒於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巨大影響,RCEP 談判成員國已向印度提出套案(Package),回應其關切事項,盼印度能於本(5)月15日前針對套案初步回應並重回談判桌。 上述報導更引用該套案說明文字略以,歡迎印度依據2019年MFN稅率針對有限的關切產品提出修正版市場進入條件,在RCEP架構下與其他參與談判成員展開雙邊諮商,並確保降稅承諾是平衡且為所有成員接受。 此外,RCEP成員原則同意設立一個以數量為基礎的防衛機制,歡迎印度指出希望列入該機制的產品清單。印度與RCEP成員中的澳洲、紐西蘭及中國大陸並未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該等國家表示願與印度就特別防衛機制持續協商,以期獲致雙邊可接受的結果並維護所有成員的利益。有關印度對於RCEP成員所提出的套案之回應,尚待進一步觀察。
A:印度總理莫迪於4月30日召集財政部長Nirmala Sitharaman、國土部長Amit Shah、商工部長Piyush Goyal等共同研商如何吸引外資。會後總理辦公室表示,在提振投資方面,除吸引外人投資外,亦鼓勵提振國內投資。雙管齊下,方可降低疫情對經濟衝擊。 此外,總理會議中亦討論應在現有工業區提供更多設施及財務協助,吸引投資者進駐並可立即開工(Plug-and-Play),必須積極對投資者提供協助解決其困難,加速中央及地方審批程序。印度政府吸引投資策略重點在於快速核准模式(Fast Track Mode)及促進國內產業,協助各州政府以更積極有效方式招商,各部會必須持續改革,掃除各項投資及產業發展障礙。 綜上,印度總理莫迪於會議中指示,提振投資策略:(一)發展及提供更多投資機會及基礎建設;(二)給予投資充分的財政支持;(三)確定投資案能獲得更便捷之服務,並要求財經相關部會依據指示制定及實施具時效性之行動方案,以提振投資。企業界對上述方案之反應,印度產業協會(Confederation of Indian Industry)會長Chandrajit Banerjee等企業領袖皆表支持。 此外,莫迪總理則亦與經貿部長討論礦物及煤產業之改革,會中指示印度本年內減少火力發電燃煤進口,改用國內開採的媒礦,以振興國內經濟。
A:印度商工部長Piyush Goyal本(4)月29日以視訊會議方式與印度成衣、皮革、珠寶、藥品、機械等出口推廣委員會代表就出口拓銷交換意見。G部長表示後新冠肺炎(Post-Covid)時期全球產業供應鏈可能發生改變或重整,建議印度出口業者把握此契機發掘企業擁有競爭優勢,以擴大貿易市占率。 G部長續表示,該部已研妥出口拓銷方案,俟疫情穩定後可望立即實施。該方案研擬包括如何降低對進口貿易依存度(尤其是對中國大陸進口之依賴),並致力於進口替代產業發展,提高產品安全性及品質,以期提升印度產品競爭力;此外,商工部將設立專責小組研擬產業別策略,針對需求面,尤其中國大陸產量無法充分供給,或進口需求國家需分散進口市場採購之產品別作為優先拓銷目標產品及市場,目前已鎖定醫療紡織、電子、塑膠、玩具等產業可在未來3個月(第1階段)推廣,至於接下來6個月(第2階段)推廣重點則為珠寶、藥品及鋼鐵產業。此外,印度農作物即將進入採收期,受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可能出現糧食短缺或供需失調,亦將研究可行出口拓銷做法,以擴大農產品或加工食品之出口。 有關印度成衣出口推廣委員會(Apparel Export Promotion Council, AEPC)主席A Sakthivel提出有關出口利息補貼計畫業於本(2020)年3月31日屆期。在此時成衣出口業者面臨當前劇變現金流量不穩定之情形,建議政府延長該計畫至少2年,並提供5%利率之補貼;G部長復以,政府對出口獎勵或拓銷措施,務必須符合公平及合理原則,以及世界貿易組織(WTO)相關規範,即該等違反WTO規範之出口補貼方案,印度商工部已不再考慮展延。 此外,商工部亦呼籲出口業者以進口國基於供應鏈存在風險或地緣政經考量,積極進行分散市場採購,尤其降低對中國大陸等過度進口依賴、對中國大陸進口產品課徵反傾銷措施等市場,對印度出口廠商即有其拓銷商機;印度出口商產業總會(Federation of Indian Export Organizations, FIEO)會長Ajay Sahai則認為,印度出口商歷經新冠肺炎疫情後,全球貿易已建立許多新的非關稅貿易障礙(NTB),例如許多進口國要求各種新的證明文件,印度出口商必須遵守這些標準程序(SOP)及備妥所需文件,以為因應。
A:印度財政部中央間接稅及關稅委員會(Central Board of Indirect Taxes and Customs, CBIC)本(4)月27日發布公告(F. No. 390/Misc/2019-JC)表示,為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並加速案件審理速度,在徵得原告或被告同意並符合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規範下,將透過視訊會議(Video Conference, VC)方式進行海關公聽會。 CBIC昨(28)日並在推特(Tweeter)中表示,依據1962年海關法(Customs Act, 1962) 推動視訊會議,可創造虛擬的海關工作環境,確保社交距離規範,擴大使用資訊系統減少人員接觸,亦有利於進口商、出口商、列席者、律師、稅務人員、代理人提升工作效率,但參與視訊會議人員仍必須穿著合宜遵守適當服裝禮儀。 CBIC間接稅部門組長Rahul Shukla表示,採用視訊會議進行聽證會不僅可因應新冠肺炎,減少面對面接觸,希望能進一步加速案件處理速度減少失誤。財政部官員表示,印度海關這項措施係印度政府推動海關迅捷化(Instant Customs)的一部分,其他相關措施還包括,線上提問系統(Online Query Module)、間接稅文件電子處理系統(e-Storage and Computerized Handling of Indirect Tax documents, e-SANCHIT)、網路貨品登錄系統(Web Based Goods Registration)、電子發證系統(Electronic Processing of Licenses)、進口貨物報關單(Bill of Entry, BoE)查驗放行系統等。 會計師Kapil Rana表示,透過視訊進行公聽會符合當前經商趨勢,尤其在這段疫情爆發期間商業活動紛紛暫停或減少,正可藉此消化累積案件,例如反補貼稅退稅(CVD Refund)、關稅退稅(Custom Duty Refund)及其他相關退稅案件等。印度政府為加速進口貨物通關速度,已於3月15日實施文件傳輸電子化,有效提升活性藥物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 API)等相關原物料進口時效,協助產業共同對抗疫情。 CBIC自去(2019)年2月起持續推動通關系統迅捷化,希望藉此提升印度在世界銀行(World Bank)全球經商便利度(Ease of Doing Business)排名,因為跨境貿易(Trading Across Border)是影響排名的重要因素。
A:緬甸勞工、移民暨人口部於 5 月 3 日宣佈新冠肺炎( COVID-19)疫情 期間必需繼續運作的21種基本行業及服務之清單如下: 基本行業 國營工廠及企業 供水企業 電力、燃料生產及傳輸行業 消防服務 私立醫院、診所及衛生服務 電信服務供應商 公共服務 運輸、倉庫及批發市場 港口、貨物運輸及物流服務 進出口貿易服務 市政發展服務 銀行和金融服務 保險公司 職業介紹所 信息服務 收費站、公路及橋樑收費站 旅館、汽車旅館及住宿業 基本公共服務 印刷出版服務 礦產與自然資源業 化學工業 建築業 魚蝦養殖、捕捉及冷凍服務 上述行業與服務仍需遵守緬甸衛生暨體育部對 COVID-19 的預防準則,包括對其場所進行檢查。 緬甸勞工、移民暨人口部於4月19日公佈全緬工廠只有符合按照衛生暨體育部規定做好防疫措施的工廠才會允許營運。該部將與衛生暨體育部人員合作成立檢查小組,於4月20日-30日之間到工廠實際視察檢查,符合防疫措施之工廠才會允許重開營運。將對以下類型之工廠優先檢查:1.藥品製造商、2.食品製造商、3.符合衛生部指示已做好防疫措施並能馬上運作之工廠、4.勞工人數超過1, 000人。由於檢查不及,檢查時間延長至5月15日,本次公布之基本清單將有助釐清優先檢查及復工之範圍。
A:緬甸投資委員會 (MIC) 於 4 月 9 日宣布,將自 4 月 20 日起調整申請投資許可證、投資認可及其相關之費用下降至50%,直至政府公佈疫情結束為止。 序 服務項目 原收費 (緬元) 現行收費 (緬元) (a) 投資篩選申請 (Investment Screening Application) 15,000 75,00 (b) 投資許可申請 (總投資金額 1,000,000 美元以下) 100,000 50,000 (c) 投資許可申請 (總投資金額 1,000,000 至 20,000,000 美元之間) 200,000 100,000 (d) 投資許可申請 (總投資金額 20,000,001 至 100,000,000 美元之間) 300,000 150,000 (e) 投資許可申請 (總投資金額100,000,001 美元以上) 500,000 250,000 (f) 投資認可申請 50,000 25,000 (g) 稅收優惠申請 (總投資金額 10,000,000 美元以下) 100,000 50,000 (h) 稅收優惠申請 (總投資金額 10,000,000 美元以上) 200,000 100,000 (i) 土地權授權申請 100,000 50,000 (j) 股份或業務轉讓申請 (總投資金額 1,000,000 美元以下) 50,000 25,000 (k) 股份或業務轉讓申請 (總投資金額 1,000,000 美元以上) 100,000 50,000 (l) 股份或業務轉讓申請 (總投資金額 20,000,000 美元以上) 200,000 100,000 (m) 股份或業務轉讓申請 (總投資金額 100,000,000 美元以上) 300,000 150,000 (n) 要求講解 《緬甸投資法》 第48(b) 條之決定 80,000 40,000 (o) 修改投資許可證 100,000 50,000 (p) 修改投資認可證 50,000 25,000 (q) 修改稅收優惠 100,000 50,000 (r) 修改土地權授權 100,000 50,000 (s) 外籍職員與專家的工作許可證申請 5,000 2,500 (t) MIC 投資許可證之核證副本 750,000 375,000 (u) 投資認可證之核證副本 500,000 250,000 (v) MIC 投資許可證修改之核證副本 100,000 50,000 (w) 投資認可證修改之核證副本 50,000 25,000 (x) 投資許可/投資認可的決定之核證副本 每張 25,000 每張 12,500 (y) MIC 批准函副本 每張 25,000 每張 12,500 (z) 投資許可申請書/投資認可申請表副本 每張 5,000 每張 2,500
A:投資暨對外經濟關係部部長 U Thaung Tun 於 4 月 26 日表示,緬甸政府將向當地供應商採購個人防護設備 (PPE) 及口罩,並呼籲投資者利用已停工之國有工廠,與緬甸政府合資合作生產 COVID-19 相關藥品及設備。為預防、控制及治療 COVID-19,政府將提供更多的測試套件,呼吸機及診斷設備。位於仰光的國家衛生實驗室目前每天可以為COVID-19進行1000多次測試,並計劃在曼德勒省、孟邦及撣邦增加測試設施。 此外,緬甸商務部於 3 月 13 日在發佈公告,用於 COVID-19 的藥品與醫療設備及食品已被視為緊急商品,若這些商品在當地市場上以高價銷售出售將採取法律行動。
A:緬甸計劃、財政暨工業部金融監管司曾於 4 月 6 日發佈第 2/2020 號指令 (https://www.lincolnmyanmar.com/wp-content/uploads/2020/04/MBSC-2-2020.pdf),將微型金融機構即小額貸款機構(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的借貸與收款業務暫停至 4 月 30 日以防止公眾聚會,惟在暫停期間允許提供緊急貸款與自願償還貸款。金融監管司再次將第 2/2020 號指令的執行期限延長至5月15日。計劃、財政暨工業部表示,本金與利息均不應 “強行收取”。金融監管司表示,在暫停期間一些小額貸款公司並未遵守第 2/2020 號指令,並警告將對違規者採取行動,包括撤銷執照。
A: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簡稱阿聯)杜拜主辦2020年世界博覽會(Expo 2020 Dubai),原先預計2020年10月20日開幕,目標吸引超過2,400萬人次旅客造訪。 2020年5月4日總部位於巴黎的國際展覽局(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Expositions, BIE)宣布,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超過3分之2會員國同意將2020年世界博覽會延至2021年10月1日開幕(至2022年3月31日),名稱仍保留為「杜拜2020世博(Expo 2020 Dubai)」。 沙烏地媒體Arab News表示,杜拜世博將係世博首次在中東、非洲及南亞國家(Middle East, Africa and South Asia, MEASA)舉辦,將有超過192個國家、企業、跨國組織及教育團體參與。
A:2020年5月4日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主辦全球領袖線上募款活動,G20主辦國沙烏地協辦,包括英國、挪威、日本、加拿大以及南非等多國領導人皆上線參與。 Ursula von der Leyen主席表示,募資活動在幾個小時內即募得超74億歐元(折合81億美元)資金,將全數用來對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 募款活動將持續進行數個月,包括世界銀行(World Bank)、比爾蓋茲慈善基金會(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以及流行樂壇歌手等皆踴躍參與;美國則未線上出席該活動,挪威總理Erna Solberg對美國缺席則表示遺憾。 80億美元使用方式:30億美元用於開發/製造/分配疫苗、22.5億美元用於治療、7.5億用於試劑(testing kits)、7.5億用於購買口罩等防護配備(protective equipment)、12.5億美元則捐給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支持疫情脆弱國家。
A:2020年5月3日朱拜爾暨延布皇家委員會(Royal Commission for Jubail and Yanbu, RCJY)主席Abdullah bin Ibrahim Al-Saadan與沙烏地商工總會(Council of Saudi Chambers, CSC)國家工業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for Industry)召開虛擬會議表示,雖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嚴竣,2020年第1季投資朱拜爾及延布(Yanbu)兩地金額超過沙幣500億里雅。 Al-Saadan主席指出,延布工業城(Yanbu Industrial City)與吉達伊斯蘭港(Jeddah Islamic Port)間運輸線,讓投資者在可負擔成本下直接接觸消費者及市場,有利促進進出口貿易。 渠另指出,吉贊港(Jazan Port)預計2021年底前脫離沙烏地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而運作。
A: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2020年5月4日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布蘭特原油(Brent crude oil)下跌0.3%,來到26.37美元/桶;美國西德克薩斯中間基原油(US West Texas Intermediate crude oil, WTI)下跌2%,來到19.39美元/桶。 沙烏地媒體Arab News指出,各國逐漸放寬封鎖措施,全球原油需求可望自4月低點緩慢復甦,惟過去幾個月累積的原油庫存將係影響油價重要變數。 瑞士UBS集團分析師Giovanni Staunovo預估,原油存量在未來幾週將持續增加,油價表現仍脆弱。 高盛集團(Gold Sachs)則相對樂觀,受惠於產油國減產及需求復甦,預計2021年油價將回升:預估布蘭特原油將漲至55.63美元/桶、美國西德克薩斯中間基原油為51.38美元/桶。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經濟時報,2020年5月5日 根據越南統計總局新近發布之資料,2020年4月份越南貨品出口金額達197億美元,較3月份下降18.4%,較2019年同期則減3.5%。其中,越南國內企業貨品出口金額達63.5億美元,較3月份下降16.7%,較2019年同期下降1.4%;外資企業貨品出口金額約133.5億美元(含原油),較3月份下降19.1%,較2019年同期減少4.5%。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加工製造業受影響最大,2020年4月份出口金額達164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下降20%。2020年4月份越南貨品出口以對歐盟進口金額下降最多,較3月份下降28.6%;出口至美國下降24.1%;出口至東協地區國家下降20%;出口至南韓下降13.7%;出口至日本下降9.3%;出口至中國大陸下降2.9%。 2020年1至4月份越南貨品出口以對美國出口金額最多,出口金額達202.5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成長13.4%;出口至中國大陸金額約131.2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成長26.7%。 據越南工商部表示,2020年3月起各國因疫情加強防疫措施,採取暫停出入境、限制購物等措施,加上貨品進出口通關作業時間加長,造成紡織品、鞋類及木製品等出口大幅下降。
A:資料來源:越南貿易防衛局網站,2020年4月24日 越南工商部貿易防衛局公布,美國商務部(DOC)已於2020年4月20日針對越南自2017年8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期間輸往美國之楂魚第15次(POR15)反傾銷審議作出最終判決,涉案越商(包括永環股份公司、東海水產責任有限公司等)反傾銷稅每公斤為0美元:自願配合商務部進行調查的越商之反傾銷稅每公斤為0.15美元(相當出口價格之3.8%);越南其他廠商反傾銷稅美公斤為2.39美元。 依上述判決,自願配合商務部進行調查之反傾銷稅每公斤為0.15美元,遠低於第14次(POR14)反傾銷稅每公斤之1.37美元。在目前疫情情形下,這個結果有利越南楂魚之出口。 越南楂魚出口商受到各國進口限制措施,但越南2018年及2019年均維持出口金額高達20億美元以上。 越南楂魚自2003年起已遭美國課徵反傾銷稅,每年均展開複審調查。目前,美國商務部已進行第16次反傾銷複審調查,越南工商部建議越南相關出口企業持續配合美國商務部進行調查作業,以維持出口。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經濟時報,2020年4月28日 越南阮春福總理甫核定越南工商部所提出之稻米出口規劃,自2020年5月1日起越南稻米將可恢復出口,並要求越南稻米出口業者依照越南政府第107/2018/NĐ-CP議定辦理出口事宜。 據越南工商部統計,預估2020年度越南稻穀產量將達4,350萬公噸,其中,南越九龍江平原(湄公河流域)地區之2019及2020年冬春季稻穀產量約1,080萬公噸。預估2020年度越南除儲備及供應民生稻穀量外,剩餘可出口量約1,354萬公噸,該稻穀產量將可帶動越南稻米出口大幅成長,帶給越南更大經濟效益。
A: 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報,2020年4月27日 據越南農業暨農村發展部統計,2020年4月越南農林水產品出口金額約29億美元,累計2020年1至4月越南農林水產品出口總金額達119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4.9%。 其中農產品出口金額達14.7億美元,減少14.7%;林產品出口金額約6.83億美元,減少24%;水產品出口金額約5.63億美元,減少10.8%;畜牧產品出口金額約4,100萬美元,減少27.7%。 與2019年同期相比,出口金額成長之產品包括,咖啡11億美元,成長1.5%;腰果9.48億美元,成長4.2%;蔬果2.03億美元,成長5%;木材及木製品32.2億美元,成長3.5%;竹藤等製品1.62億美元,成長11.8%。其餘如橡膠、茶葉、胡椒、渣魚、蝦類等產品,出口金額則呈現下降。 在出口市場方面,主要出口市場之中國大陸出口額2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7.7%;出口至美國為27.8億美元,減少14%;出口至歐盟為13億美元,減少2%;出口至日本及東協國家則呈現小幅成長,分別為11億美元及13億美元,成長幅度分為3%及7%。
A:2020年1-4月柬埔寨稻米出口成長41% 資料來源:柬華日報,2020年5月3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據柬埔寨農業部近日報告,2020年1至4月柬埔寨出口約30萬公噸大米,較上年同期成長41%,創下10年來最高紀錄。 柬埔寨稻米聯盟表示,中國仍是柬埔寨最大的稻米出口市場,今年前4個月向中國出口12萬2,094公噸稻米,較上年同期成長40.6%;向歐盟出口9萬7,337公噸,成長32%;向東協國家出口3萬7,428公噸,每年成長12%。 為了確保在疫情期間糧食充足,柬埔寨政府自4月5日起暫停普通白米出口,但香米仍照常外銷。 2019年柬埔寨稻米出口量為62萬106噸,其中向中國出口22萬2,000噸,比2018年增加35%。
A:2020年第1季柬埔寨漁產品出口成長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0年4月28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據柬埔寨農、林、漁業部第1季報告,2020年前3月柬埔寨共出口3,475公噸漁產品,較上年同期增加15公噸,其中鮮魚出口量達到2,465公噸,加工漁產品出口量為1,010噸,較上年同期增加10公噸。 該報告指出,2020年前3個月漁業收益為9,311萬柬幣(約22,991美元),較2019年同期約28,083美元大幅下降22%。柬政府於4月初宣布禁止所有魚類出口,俾在全球COVID-19大流行期間滿足國內需求。
A:日本企業在柬埔寨大力發展能源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0年4月29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2家日本再生能源公司Aura Green Energy Co和太陽能電池板系統供應商WWB Corp將結合生質能和太陽能發電,在柬埔寨建造稻殼火力發電廠與太陽能電池發電站,協助確保柬國電力供應正常。 用稻殼生質能發電將有助於降低稻米工廠的生產成本,使稻米生產商獲自給自足的能源供應,對此柬埔寨稻米聯合會對該項投資計畫表示歡迎。該項計畫耗資370萬美元,合併後的綠色能源設施總輸出容量為1,500千瓦,將為柬國主要水稻生產地的Angkor Kasekam Roongroeung Co碾米廠提供電力,此外,剩餘電力尚可出售給當地電力公司。 由於高電價是稻米行業生產成本的主要挑戰,對稻米工廠最好的省電方式是先使用稻榖電力及太陽能電力,電力有餘再出售,如果將稻榖電力及太陽能電力先售予國家電力公司再購回,則高電費恐無收益。不過,最重要的是電力供應品質,突然斷電會損壞正在乾燥的400至500公噸水稻,增加生產成本。 柬埔寨2019年遭受電力短缺的打擊之後,2020年初批准多項太陽能計畫,至2021年約可從太陽能發電廠生產390兆瓦(MW)電力,占總電力供應量15%。此外,亞洲開發銀行(ADB)在2019年批准744萬美元的貸款,以支持柬埔寨建設100兆瓦(MW)的太陽能發電場,可幫助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並實現電力供應的多樣化,從而改善柬國的競爭力。 據Aura Green Energy估計,該投資案每年將有助於減少生質能發電產生的1,316噸CO2排放量以及太陽能發電的565噸CO2排放量。為此,日本政府資助該投資案約100萬美元的溫室氣體減排計劃,以交換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