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參考資料:BBC News、Financial Times日期:108年12月19日文號:駐英經(108)經字第445/P200號(商情文號:第445號) 商情本文:根據BBC新聞及金融時報18日報導,英國政府預計在2020年脫歐後設置科技監管機構以監督科技公司,監管機構將有權為大型科技公司實施行為準則及帶給消費者更好的資料可及性。據調查2018年Google約佔英國搜索引擎廣告(search advertising)收益的90%達60億英鎊;同年Facebook約佔英國網路展示型廣告(online display advertising)收益的50%超過20億英鎊。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CMA)認為應該對大型科技公司採取更嚴格的規定,因為這些公司的市場主導地位可能危害市場競爭,削弱報紙或其他出版商生產有價值內容的能力,且這些平台的運作缺乏透明度,使用者無法掌控自己的數據。英國數位化、文化、媒體和體育部(DCMS)表示,數位服務必須為大眾服務,以便使數位科技的優勢得到適當使用、使消費者受到保護及讓創新經濟蓬勃發展。英國商業、能源及產業策略部(BEIS)承諾明年第一季度白皮書將擬議旨在改革競爭規則的立法,其中將包含新的數位市場部門的細節。業界對此表示贊同,認為全面改革數位競爭法是激進也是必要的。

A:緬甸Eleven Media Group報導,根據緬甸商務部最期的貿易統計數據顯示,由於出口額在本財政年度10月及11月兩個月內增加,緬甸獲得逾5,000萬美元貿易順差。從本財政年度的10月1日至11月29日,緬甸出口了價值31.16億美元的產品。該部稱,這一時期的進口額僅為30.61億美元。本財年同期的貿易順差為5561.3萬美元,而上一財年同期的貿易逆差超過6.5億美元。緬甸商務部Dr. Than Myint部長表示,緬甸預計本財年的貿易赤字將達5億美元,但在實踐中仍然存在困難。貿易赤字將略有減少,但當地消費需求旺盛,尤其是中小型企業需要進口原物料。例如,畜牧業增加了,但這顯示需要更多動物飼料。每年平均進口約2萬噸大豆,本年迄今已達到5萬噸大豆。緬甸無法減少進口,必須進口在地無法生產的例如:加工香腸和最優質魚產品,棕櫚油,柴油,藥品和化妝品等產品。

A:緬甸時報報導,緬甸電力能源部日前表示,儘管需求增長快速導致長期電力短缺,惟至2019年底前50%緬甸家庭擁有電力供應服務。電力供應企業的首席工程師 Thura Aung Ko表示,到本(2019)年年底前,將有50.9%的國家與國家電網連接。根據最新數據,將使約544萬戶家庭通電,佔全國50.9%。緬甸有63,277個村莊,有1087.7萬戶家庭。 2015年,只有34%(370萬個家庭)有電。自執政的全國民主聯盟於2015年上任以來,超過175萬個家庭已獲電力服務。緬甸電力能源部部長Thura Aung Ko表示,夠為全國50%家庭供電,係為緬甸政府和該部的工作重要成果之一,截至上個月底止,全國489個鄉鎮中,有368個鄉鎮透過國家電網供電,而其他另外的121個鄉鎮透過分散小型電網供電,發電類型包括小型水力發電,太陽能,柴油和稻殼動力發電機發電。依據緬甸電力能源部統計資料顯示,每人平均耗電量自2010年的108千瓦小時,增加到2019年的379千瓦小時,反應生活水準逐漸提高。在過去三年半政府於供電服務項目已投入了9,710億緬幣,並計劃於2020年的電力項目將再投入6,622.5億緬幣。

A:緬甸時報報導,2019年《歐洲商會緬甸商業信心調查》顯示,在緬甸提供服務,市場份額,利潤和整體業務活動方面,緬甸的歐盟企業對其業務前景樂觀。共有74家歐盟企業參加前述調查,並分享了他們在緬甸的業務預測和開展業務的信心。 超過1/3的受訪者表示,過去12個月來本地商業環境有了很大改善或改善,比去年增長了19個百分點。越來越多歐商對當前商業環境感到滿意,近2/3的歐商表示緬甸的商業環境與去年相比有所改善或保持不變。 歐洲商會緬甸主席表示,有更多的歐洲企業透過投資在緬甸曼德勒和撣邦等新城市發展業務來擴大在該國的業務。惟他們進一步投資的意願逐漸減弱,接受調查的公司中有42%預計明年不會投資更多。限制緬甸增長潛力的挑戰非常相似。這些包括缺乏監管框架的清晰性和效率,法律上的不確定性以及缺乏技術人員。歐盟企業面臨著新的風險主要來自與若開邦危機和該國的人權記錄有關的聲譽風險,解決前述問題是促進緬甸外來投資關鍵,亦為說服歐洲公司進行長期投資之關鍵。

A:緬甸時報報導,緬甸投資暨公司管理局(DICA) Thant Sin Lwin局長表示,韓國MCM電力公司將在Bago的Pyay鎮投資超過3500萬美元用於發電和配電項目。天然氣項目預計將產生40MW的電力。 Thant Sin Lwin績稱,來自香港,新加坡和中國公司增加對緬甸電力行業投資興趣,預計將有更多資金投入電力行業。DICA又稱,2019年12月初獲准在香港上市的CNTIC VPower公司投資十億美元,在仰光的Thaketa和若開邦的皎漂從事類似的電力投資。VPower將投資3.63億美元在仰光發電400兆瓦,其餘將在若開邦發電150兆瓦。這些項目將以液化天然氣為發電來源,並基於建造,運營和擁有協議。另根據DICA提供數據顯示,自1988年以來,共有21家企業在電力行業投資了156億美元,為外人投資主要項目之一。

A:緬甸時報報導,如果近期的需求趨勢能夠持續下去,玉米可能是2020年緬甸下一個明星出口農產品。自從緬甸當地生產玉米被主要購買者中國2019年暫停進口之後,價格暴跌,緬甸被迫為該作物尋找新市場。事實證明,泰國需求激增,緬甸可以向鄰國出口更多玉米。目前貿易商正在討論緬甸向泰國出口100萬噸玉米種子的計劃。緬甸玉米工業協會U Min Khaing主席表示,兩國有望在2019年底之前達成協議。2019年中國從緬甸購買了總計15萬噸玉米,而泰國進口了約60萬噸。在這一年中,緬甸還開始向菲律賓,越南和寮國出口少量玉米。緬甸玉米生產者協會 Min Khaing主席表示,認定2019年是為緬甸玉米建立新市場關鍵年。新的需求幫助抵消了國內的玉米供過於求。緬甸有150萬英畝玉米田,每年生產約320萬噸。玉米是緬甸僅次於水稻的第2大收成作物。玉米主要產地在撣邦和該國其他山區。2018年中國停止進口時,撣邦大約一半的農作物被重新運往緬甸與泰國邊境的米瓦迪。由於運輸成本較高,2019年對於當地農民來說並不是一個有利可圖的一年。惟如果泰國的需求按計劃進行,那麼對農民獲利來說應該會有所改善。預計泰國將玉米用作動物飼料和工業原料。在緬甸有許多農民種植玉米,而且供應充足,玉米是動物飼料中的重要成分。如果緬甸設法出口到泰國,對當地的玉米種植者來說,將會更有利可圖。緬甸水產飼料協會Thet Mhu博士主席表示,我們將繼續推動泰國採購100萬噸玉米的合約。預計我們將能夠談判未來免關稅出口玉米。緬甸亦有寮國採購訂單,另外日本也有意採購,2020年玉米可能會有更好出口機會。同時緬甸將持續與中國談判玉米出口,有70%的當地貿易商預計中國將在2020年可恢復進口。

A:緬甸時報報導,近年來年輕有能力的男子在緬甸農村播種和收割的人數急劇減少,因為大多數人離開家鄉到大城市和海外尋找更好的工作。根據緬甸勞工,移民和人口部的數據,今年1月至10月期間,共有274,890名緬甸國民出國工作。大多數可利用的勞動力年齡在40至50歲之間,他們有時需要提前支付很多錢,農民 Than Tun表示,他放棄了種豆農場,因為他找不到足夠的勞動力來負擔可承受的工資。農民由於人力短缺,工資已經漲到了與租賃農用機械的成本相當的水平。機械化幫助較大的農場提高了生產率,減少了對手工人力勞動依賴,而較小農場大多無力負擔租賃費用。隨著工資不斷上漲,許多農村農民發現他們的田地管理變得更加困難,有些已導致農民已經完全放棄了耕種。緬甸自2012年開始進口農業機械。政府數據顯示,3年後農業機械化開始逐漸普及。目前該國有50萬台耕犁機,40,000台耕種機和9000台收割機。農業畜牧和灌溉部所屬農業機械化司 Soe Hlaing司長表示,過渡到機械的原因是缺乏工人,並且加快了播種和收穫作業過程。從表面上看,人力處於劣勢,因為機器以相同的成本更快地完成工作。但是官員們說,仍然需要農民來操縱和維護機器,並培訓其他人使用它們。緬甸大米聯合會U Min Aung顧問表示,可以透過使用機械來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但是從長遠來看,必須具備人類知識才能支持農業部門的改善和發展。許多農民不熟悉機器的操作和維護,導致產量達不到最佳水準。因此近5000名農民參加並完成了有關農業機械操作的培訓。還計劃在緬甸各地的各個鄉鎮舉辦有關如何操作和維護機械的課程和講習。還需要訓練有素的人才來幫助緬甸達到國際標準,例如遵守良好農業規範(GAP)並進行多樣化的高質量農作物種植,這將增加出口收入並吸引外國直接投資進入該國。在最近的由歐洲商會緬甸組織的仰光會議上,農業,畜牧和灌溉聯盟部U Aung Thu部長稱,緬甸農民需要支持以加入良好農業規範(GAP),並表明農民可以通過改善作物質量而保持甚至提高利潤。

A:緬甸時報報導,緬甸官員表示,在與緬甸進行貿易的137個國家中,10個最大的國家的貿易量在過去10年中激增,並可能隨著當地經濟的發展和擴展而繼續增長。中國目前是緬甸最大的貿易夥伴,其次是泰國,新加坡,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日本,越南,韓國和美國。根據緬甸商務部(MOC)數據,2018-19財年與這前10大的貿易夥伴的貿易總額為260億美元,約佔總貿易額的70%。另緬甸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在2013年至2019年的8年間成長1倍,達113億美元。前政府商務部 Maung Aung經濟顧問表示,由於努力放鬆限制,本屆政府的貿易增長比上屆更快。目前緬甸是向中國,印度和日本等國出口服裝,農業和工業產品的重要貿易夥伴。但是貿易風險仍然存在,特別是在邊境地區。例如在中緬邊境,中國不規則的政策和不斷變化的法規經常中斷貿易,導致對大米和玉米等商品的需求波動加劇和下降。在2018年和2019年,由於未能完全遵守中國的海關規定,一些緬甸公司被禁止與中國進行貿易。2019年在緬甸軍方和叛亂集團之間爆發暴力衝突,破壞了邊境附近的主要貿易路線和基礎設施之後,貿易額導玫邊境貿易下降。自2017年以來,由於印度政策的變化,主要依賴印度需求的豆類出口仍處於壓力之下。 為了使貿易更加穩定,緬甸需要使其市場多樣化,不過分依賴任何單一出口市場。這樣做的策略之一是加大努力以符合國際質量標準。緬甸聯邦工商業聯合會(UMFCCI)U Maung Maung Lay副主席表示,提高本地生產的產品品質產量至關重要。同時應與泰國和中國的同行合作,遏制邊境地區的非法貿易,因為這繼續抑制了貿易潛力。如果制止在邊境的非法走私貨物,貿易可能會擴大到目前水平的3倍以上。儘管如此,由於緬甸優越的地理位置,貿易增長的潛力仍然存在。同時,由於基礎設施和物流條件的改善,目前的貿易路線有所改善。如果越南,柬埔寨和泰國無需通過馬六甲海峽就可以通過緬甸出口商品,那麼緬甸的貿易也會增加,印度也正在改善其與緬甸貿易關係,緬甸貿易增長前景可期。

A:緬甸Frontier專題報導指出,兩年前緬甸政府透過將私人投資吸引到飽受衝突困擾地區,為若開邦尋求經濟解決方案,但大筆的承諾仍未能兌現。兩年前,在若開邦羅興亞人遭受迫害引發全球憤怒之際,緬甸在國務資政翁山蘇姬監督下的內比都舉行的盛大捐贈儀式。在活動中共同承諾了167億緬幣,將用於新建的若開邦人道主義援助,安置和發展企業聯盟(UEHRD),這是一個公私合營企業,其目標是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安置難民和促進若開邦的經濟發展。起初,企業界似乎很容易接受。緬甸工商聯合會聯合會召集了9個部門工作隊,在小額貸款,旅遊業,經濟區發展等領域協助UEHRD,並提出了一些由若開邦提供私人資金,以若開邦為重點的倡議。政府對若開邦採取方法也基於類似的診斷,認為不斷上升的經濟浪潮將抬高所有船隻,此後,政府做出了數項努力以增加對這個貧困,易發衝突地區的投資。2019年1月在內比都舉行的投資緬甸峰會上設有若開邦展位,但政府在2月在若開邦首屈一指的旅遊目的地之一舉行的若開邦投資博覽會上重點突出了該國的投資潛力,若開邦的Thandwe鄉南部的Ngapali海灘。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投資交易會的口號是若開邦向世界開放。在投資洽談會結束時,政府大聲疾呼28個項目,總價值達50億美元。若開邦投資與公司管理總局局長Htoo Min Thein博士說,其中有15種意向書來自外國公司。惟迄今為止,這些項目中只有三個已經進入批准階段。緬甸投資暨公司管理局(DICA)若開邦辦事處表示,這是外國公司投資200萬美元建造冷庫的項目,而國內公司投資旅遊業和稻米生產的投資總額為30億緬幣(200萬美元)的項目。其餘的25個項目被擱置了。據報導,若開邦政府在投資博覽會上吹捧了6個優先項目。它們是邦政府首府的Kyaetaw-Mingan項目,涉及港口,貿易和中小型企業區,公寓和超級市場,在Mrauk-U新建機場,升級Thandwe的機場,通往Ngapali海灘的門戶,生態曼昂島的旅遊項目,邦南(Ponnagyun)的工業房地產項目以及Mrauk-U的新城市。緬田政府希望通過公私合作夥伴關係來實施這6個項目,我們已經一再促進對它們的投資,但是迄今民間企業尚未針對這些項目提出投資意願。在對UEHRD可以做什麼和已經實現的期望之間存在很多差距。我們正在處理巨大而復雜危機。所有衝突和危機都是由於缺乏發展而發生的,惟迄今政府尚未解決諮詢委員會的建議,以取消對羅興亞穆斯林的行動限制,然而商人感嘆,為爭取該州若開族多數人的更多自治權而奮戰的緬甸政府軍和地方反叛軍之間的武裝衝突繼續對投資和健康經濟產生巨大威懾作用,若開邦內戰鬥就像越南戰爭一樣,擁有強大的游擊隊,我們了解為什麼他們目前不願投資,對商人來說,如果可選擇在高風險地點或風險較小的地方進行投資,商人肯定會選擇風險較小的地方,不定時的武裝衝突,加劇了若開邦年輕人離開該國尋找緬甸其他地方或海外就業機會所造成的勞動力短缺。

A:印度經濟時報報導,印度正在密切注視一條擬議中的從中國昆明至緬甸兩個港口的鐵路線(靠近印度資助的實兌港口),這是該中心計劃將孟加拉灣地區的走廊連接起來的計劃中的一部分,印度對此予以密切關注。據悉中國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公司(CREEC)最近對穆斯-曼德勒-皎漂鐵路線進行了一項調查,該鐵路是中緬經濟走廊(CMEC)和該地區較大的一帶一路倡議(BRI)的一部分,來自熟悉事態發展的人。2019年10月份緬甸簽署了該項目的諒解備忘錄(MoU),該項目有望成為該東南亞國家最大的公路和鐵路項目之一。該投資項目涉及在緬中邊境修建一條從昆明到木姐,再到曼德勒的高速鐵路線,終點是若開省的皎漂港口。 來自同一走廊的一條鐵路線將延伸至仰光港口。 據了解中國認為,連接皎漂特別經濟區和緬甸深水港的項目將使兩國在更大的中國機械工程協會保護下受益。曾任鐵路項目運營地區的緬甸國會議員表示,該項目可能會成為第二個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 Hambantota),如果緬甸不能從中獲得足夠的收入,中國將來可能會接管港口。Kyaukphyu深水港包括緬甸的投資,如果政府沒有從該港獲得足夠的收入並且不可行,我擔心該港將像中國接管的斯里蘭卡港一樣。另緬甸部分官員也對該項目的未來表示懷疑。緬甸鐵路規劃與行政 Htaung Shan Khan總經理告訴緬甸時報表示,中國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公司CREEC正在就本計畫進行調查,並且還在研究鐵路是否將聯合運營,或者是否應在建築,運營,運輸系統上運行30年,50年或70年。 一旦完成評估調查,雙方政府認為該項目可行,便可以開始建設。在東南亞部分地區和印度之間建立了新的連通走廊的過程中,正在推動旨在讓北京進入孟加拉灣的中緬走廊計劃。泰國和緬甸之間的新橋建立東西經濟走廊的一部分最近開放,使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和越南進入了廣闊的印度市場。目的是在從越南到老撾和泰國的緬甸到緬甸的一條1,700公里的陸路沿線建立一個大型經濟集團。 從那裡,東南亞國家可以通過孟加拉灣進入印度。印度在緬甸實兌建立了一個港口,該港口將通過多式聯運網絡與米佐拉姆邦相連。 此外一條通過緬甸連接印度和泰國的高速公路可能在2020年投入運營,並且未來可能會擴大到越南。印度和泰國最近簽署了建立港口連通性的協議。印度正在加快安達曼與尼科巴群島和印尼亞齊之間的海上連接,並將在薩邦建立一個港口。該國有重大計劃擴大在甘加-湄公河地區的影響力,該地區覆蓋了五個東盟國家(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和越南),印度還計劃通過孟加拉灣連接印尼、馬來西亞及泰國。

A:根據印度商業線報(BusinessLine)報導,隨著緬甸經濟的開放,它提供了進入印度可以促進貿易和投資的各個領域的途徑,緬甸開放外國私人保險公司以及新加坡運輸服務公司Grab進入緬甸市場。印度已經表示希望在新鄰國優先政策下實現更大融合,因此實際上應該將緬甸作為其第一停靠港。今天緬甸是亞洲最後具投資潛力市場之一。儘管兩國已經接觸了幾年,但在貿易和投資合作方面的成果並不顯著。儘管共有1600多公里共同邊界,緬甸僅從印度進口了其總進口量的5%至6%,另從中國就進口了30%以上。關於緬甸向印度的出口,緬甸可依據印度的免稅關稅優惠尋找出口市場。因緬甸市場目前競爭並不激烈,因此印度早期投資者可獲巨大市場競爭優勢。緬甸基礎設施成長深具潛力。惟印度自2011年至2019年9月對緬甸投資總額所佔外資比例非常低,僅為3.7%。印度投資最高的緬甸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部門,這再次僅佔該產業業外資投資總額6%。另考慮到緬甸低度發展國家,它得益為所有對歐盟的出口提供單邊免稅,無配額市場准入。除了與東協夥伴的合作之外,印度投資者還可以利用它在緬甸建立一個基地來進軍東協市場。在緬甸再生能源,旅館和通訊等領域,印度有很大的投資空間,印度太陽能製造商和電力供應商可以開拓這個市場,尤其是在離網小型太陽能電廠領域。緬甸開放經濟後,分別來自挪威和卡達的電信公司Telenor和Ooredoo進入了原先由緬甸國營MPT壟斷的國內市場,並削減了電信費率。隨著印度電信市場逐漸飽和,參與緬甸活動的空間很大。醫療保健和教育是印度可以做出長期貢獻的另外兩個部門,從而在鄰國之間建立了良好的信譽。旅遊業是印度可以開發的另一個領域,它可以利用當地人的善良友好提供優質而價格合理的服務。緬甸至2030年估計將有3000萬人屬於中產階級。這為消費品市場帶來了許多機會。根據美國尼爾森NV公司全球性的資訊和市場測量數據分析,2018年緬甸零售業的價值約為100-120億美元,此導致許多外國消費品牌進入緬甸市場。但是不幸的是,歐美國家進口的產品反倒比印度產品隨處可見。隨著消費主義的增強,尤其是在仰光和曼德勒,印度消費品行業應越來越多地以負擔得起的產品開拓這一市場。例如印度跨國公司可以在邊境建立基地以供應緬甸市場。像Amul和Mother Dairy的知名品牌可以很容易地打入緬甸加工乳製品市場。緬甸是通往湄公河地區的門戶,並且是唯一經過陸地和海洋與印度相連的東協國家。印度不支持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緬甸印度兩國政府應努力消除投資障礙,印度投資者應多關注緬甸現有租稅優惠,經濟特區設施和低度發展國家的出口優勢。儘管印度已決定暫緩簽署RCEP,並希望與東協重新談判其自由貿易協定,印度和緬甸都必須認真致力於增進雙邊貿易和投資。

A:緬甸議會於12月3日通過總統提議“緬甸加入國際勞工組織《關於最低就業年齡的公約》 C138(1973年)”之議案,共有16位議員討論該議案,在多數贊成之下通過該議案。曼德勒省議員表示,為實行國際勞工組織《關於最低就業年齡的公約》 C138,雇主與勞工已進行討論,該公約C138已在其它東協國家普遍實行。勃固省議員指出,根據2015年調查報告,緬甸共有112萬童工,年齡約為5歲至17歲之間。ILO公約C138的最低就業年齡定為13歲至15歲,對貧困國家的最低就業年齡則定為12歲至14歲。緬甸加入這個公約後,須按照規定雇傭童工。在緬甸童工中,30%來自農村地區、20%來自城鎮,多數僅完成小學教育。

A:隨著緬甸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交通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及汽機車數量的快速增加,加油站已成為民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據電力暨能源數據顯示,各地民營加油站數量不斷增加,截至2018年12月27日,緬甸全國範圍內之民營加油站數量為2,389家。2019年10個月時間內,電力暨能源部共核發253個民營加油站執照,因此,目前全緬共有2,642家民營加油站。隨著加油站數量增加,出現一些魚目混珠的加油站,部分為燃油品質不達標,或加的油量不夠等情況。為防止這類情況的出現,緬甸燃油進口銷售推廣協會於9月底發佈通告表示,一旦發現加油站品質不達標,一種燃油不達標(燃油種類分別為高級柴油、普通柴油、92號汽油和95號汽油)之罰款額度為100萬緬幣。另據資料顯示,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8月底,緬甸共進口495.7萬噸燃油,價值29.42億美元。其中柴油300萬噸,價值17.97億美元;汽油187.7萬噸,價值11.44億美元。上財年同期之進口數為燃油544.4萬噸,價值33.26億美元,其中柴油365萬噸,價值21.77億美元;汽油171.7萬噸,價值11.39億美元。

A:本(2019)以色列的高科技表現亮眼,當地估值大於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成長到20家,以全球排名來看,僅次於美國、中國大陸及英國。獨角獸公司象徵著科技生態系統的成熟,過往以色列新創公司的目標無非是被國際大廠併購出場或是到美國上市,如今有更多以色列公司選擇在當地持續扎根茁壯,擴大公司規模,製造更多就業機會,也實現了以色列政府積極推動從新創之國(startup nation)轉為擴張之國(Scale-Up nation)的目標。以色列獨角獸公司的數量呈現快速增加的趨勢,2019年就有9家公司晉升獨角獸行列,目前以國獨角獸公司包括計程車叫車服務公司Gett、資安公司Cybereason、軟體即服務手機行銷分析公司AppsFlyer、團隊管理系統開發商Monday、詐欺保護公司Riskified、影像感測器晶片公司Vayyar Imaging、零售影像公司Fabric、保險科技公司Lemonade、Hippo及醫療照護公司OrCam等。

A:依據以色列媒體Calcalist報導,以色列創新局(Israel Innovation Authority)於本(12)月下旬宣布將於國土週邊城市(periphery towns)設立3個科技孵化器,旨在鼓勵當地創業家及製造當地就業機會,包括在北部城市Carmiel設立聚焦工業4.0技術的I4 Valley、南部貝都因人城市Rahat附近的Idan haNegev Indusrial Park(潔淨技術及農業技術)及南部城市Yeruham,位在Yeruham的孵化器CanNegev將專注醫用大麻領域,是全球首度由政府贊助醫用大麻新創企業的孵化器,由以國知名眾籌平臺OurCrowd管理。3個科技孵化器預計在未來5年內培育130個新創公司,每家新創公司最高可獲得100萬以幣(約29萬美元)補助,該等孵化器將為創業家介紹來自本地及國外的策略夥伴及投資者與提供實驗室及生產設備等服務。

A:依據以色列媒體Calcalist報導,以色列超輕型可摺疊電動車公司City Transformer於本月中旬獲以國政府補助200萬以幣(約57萬美元),這家可摺疊電動汽車公司受益於政府提倡永續技術的補助案,以色列能源與水資源部(Ministry of Energy and Water Resources )和總理辦公室燃料替代和智慧交通國家計畫(Fuel Choices and Smart Mobility Initiative)合作,為當地永續交通與能源技術項目投入共2200萬以幣(632萬美元)的投資。補助款將涵蓋每位開發者申請所需資金的一半,每家公司最高可獲得300萬以幣(約86萬美元)。其他被選中的項目包括氫氣站(hydrogen gas station),由以色列大眾運輸公司Metropoline和燃料公司Sonol Israel合作建立,兩家公司共獲得400萬以幣(約115萬美元)補助。另一項目為開發節能系統的ESave Ltd.獲得200萬以幣(57萬美元)補助,ESave開發車載可攜示儲能電池,該電池能提供數小時的電力給受天然或其他因素災害的地區。以色列能源部長Yuval Steinitz表示,這些贈款預計將讓以色列在2030年時,將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全國總發電量的30%。

A:以美雙邊產業研發基金會(Binational Industri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於近日挑選出7件以美兩國潔淨能源(clean energy)合作案給予總計640萬美元補助,獲補助案將致力其所研發的潔淨能源技術商業化。7件合作案包括透過儲能系統提升電動汽車充電效益、改善食飲品的壓縮空氣系統品質、開發氫動力垂直起降無人機實現零排放目標、開發併網電子設備的效率能源供應、低成本高效率的固體生質(solid biomass)和垃圾發電系統、灌溉及能源整合系統、新型觸媒應用於甲烷乾式重組的量產。

A: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的汽車共享服務公司Via於本月中旬宣布將在以色列耶路撒冷設立研發中心,該中心計畫招聘50位開發者及工程師,預計於明(2020)年第一季正式營運,屆時由以國Quickode軟體公司共同創辦人Yoni Colb負責。Via目前在臺拉維夫已設有一研發中心,該中心擁有250位員工。成立於2012年的Via在全世界超過90個城市提供汽車共享服務,迄今已募資3.87億美元。

A:國際半導體大廠英特爾於本月中旬宣布已20億美元收購以色列人工智慧晶片開發商Habana Labs,Habana Labs將持續在以色列獨立營運,現有管理團隊將完全留用,本案為英特爾在以色列第二大收購案,收購金額僅次於2017年3月以153億美元收購以國自駕車晶片開發商Mobileye。成立於2016年的Habana Labs專注開發及優化人工智慧應用處理器,目前除以國外,在波蘭及美國加州設有據點,共有150名員工。

A:以色列醫療影像分析公司 Zebra Medical Vision與美國嬌生集團旗下的骨科公司DePuy Synthes簽署夥伴協定,兩家公司將共同開發用於脊椎及其他骨科手術的人工智慧技術。成立於2014年的 Zebra Medical Vision使用人工智慧及機器學習演算法對X光、電腦斷層掃描及磁振造影檢查(MRI)等放射線掃瞄進行自動分析,為放射科醫師提供輔助診斷系統。上(11)月該公司宣布用來偵測及確定肺外傷優先順序的深度學習技術分析胸腔X光影像之產品已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上市。 Zebra Medical Vision於本(2019)年初宣布獲得以國創新局的補助,促成與以色列三大醫療機構Ichilov醫院、Maccabi Healthcare醫療中心及Clalit組織合作,Zebra的人工智慧演算法將應用於Maccabi Healthcare 醫療中心的早期乳腺癌偵測、Clalit 的骨質疏鬆早期偵測、及Ichilov 醫院的緊急情況。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