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 Romania-Indider.com  日期: 2020年5月14日   2020年4月羅馬尼亞通貨膨脹率達2.7%,上(3)月為3%、2019年底為4%。   2020年4月羅馬尼亞非食品價格較2019年同期僅提高0.53%、服務價格提高3.1%。   平均而言,2020年4月羅馬尼亞消費者物價較上月提高0.26%,較2019年底提高1.42%。   2020年4月羅馬尼亞燃料價格較上月下跌2.6%、較2019年底下跌8.3%。   2020年4月食品價格較上月提高1.27%;2020年前4個月蔬果價格分別提高12.7%及15.9%。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de) 作者:駐德國代表處經濟組(e-mail:Germany@moea.gov.tw) 文號:1094050025號   在新冠病毒疫情間,不僅口罩等衛生防護用品需求大增,丙烯酸玻璃(德文為Acrylglas,也因品牌產品Plexiglas著稱)也備受市場青睞。製造商產量幾乎供不應求,等待供貨時間長達數星期。   目前在許多店家,丙烯酸玻璃已成為標準設施的一部份,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對透明塑料板這樣的衛生防護措施市場需求強勁。德國塑料貿易商採購協會(EVDK)Joachim Wehmeyer表示,產業界訂單大增前所未有,供應鏈產值驚人。不過全歐洲現在已無原物料。目前在餐館、咖啡廳、安養院、學校、公司及商店等許多地方皆安裝了塑料防護板。   EVDK表示,由於需求增加,零售商有時面臨長達半年的交貨時間,並運用先前訂單合同的庫存。工業生產能力已達最大限度的利用。   以生產Plexiglas知名的丙烯酸玻璃製造商Röhm表示,與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前相比,德國需求增長5到10倍。該公司自行生產材料,不受交貨問題影響。可滿足所有訂單需求,惟交貨時間最長可達12星期。   鑒於材料價格急劇上漲,招致德國商店裝修協會抱怨“搶錢“。裝修工從批發商或中間加工商獲取相關材料。據EVDK稱,未來數月需求將不會減少,原因之一是丙烯酸玻璃會隨著消毒劑擦拭一段時間後出現裂紋,並呈現乳白色,因此可能需在數月後進行更換。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05.14  IAR   據某家報社報導,一家尖端的數位創新中心於5月14日(星期四)在波蘭中部城市羅茲(Lodz)開業,以促進對5G技術的研究。據波蘭公共無線廣播電台(IAR)報導,這個研究設施是全國首創由羅茲工業大學的人員和學者發啟的。   波蘭副總理兼發展部長Jadwiga Emilewicz在發布會上表示,DIH5G中心將作為歐洲網絡運作的一部分,以測試智慧城市及智慧建築的解決方案。IAR援引E部長的話說:5G意味著更快的互聯網連接,更快的數據傳輸和更現代的數位服務。E部長補充表示,在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新的數位技術正在幫助經濟繼續發展。該計畫是在波蘭政府及包括瑞典愛立信(Ericsson)在內的商業夥伴的幫助下進行的。   同時,行動電話網絡營運商Plus公司已宣布將推出其所說的波蘭第一個商用5G網絡。據polsatnews.pl網站稱,週一啟動之新的5G Plus網絡,預期最終將可涵蓋波蘭7個城市,華沙(Warsaw),格但斯克(Gdansk),卡托維茲(Katowice),羅茲(Lodz),波茲南(Poznan),什切青(Szczecin)和弗羅茨瓦夫(Wroclaw)的300萬客戶。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05.14  PAP, The First News   DeeZee公司是波蘭最大的線上網購鞋店之一,該公司在5月14日(周四)的新聞發布中稱,該公司將在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及羅馬尼亞等國開設4家線上網購鞋店。DeeZee公司股份的75%係由波蘭CCC公司所擁有,CCC是中歐最大的零售鞋類公司,也是歐洲最大的鞋類製造商之一。   除波蘭外,DeeZee公司在烏克蘭還擁有一家線上網購商店及1個deezee.eu購物平台,這使該公司有可能在歐洲市場上經銷其產品。DeeZee公司成立於2005年。CCC公司在2018年收購該公司51%的股份,在2019年又收購另外24%的股份。2020年第一季,其在CCC公司營收的占比由去年的28%提高至43%。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05.14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農業部援引首席獸醫檢查官的話表示,波蘭已收到泰國政府解除波蘭雞蛋及蛋製品出口至泰國之禁令的官方許可證。該部發表的聲明指出,泰國當局不需要其他相關核准波蘭工廠進入其市場的程序。   波蘭全國家禽和飼料生產商協會(National Chamber of Poultry and Feed Producers; KIPDiP)表示,在3月,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泰國政府決定對雞蛋出口至泰國實施臨時禁令。泰國市場的雞蛋即將用完且價格正在迅速上漲。據估計消費量將增加2到3倍,而泰國某些地方將沒有雞蛋可用。波蘭是歐盟第7大雞蛋生產國,也是雞蛋的重要出口國,該國生產的雞蛋中有35%出口到國外。    

A:總部位於阿肯色州之美國主要肉食供應商泰森食品(Tyson Foods)5/13日表示,雖然疫情造成屠宰包裝廠營運中斷,成本上升,但為了維持肉價穩定,該公司仍計劃降低供應超市及零售店的牛肉產品價格,幅度在20-30%之間。泰森食品去年營業額424億美元,牛肉占了三分之一。美國農業部估計疫情爆發以來已有20幾家肉品屠宰包裝廠關閉,各類牛豬肉品供應量較去年同期減少近28%。牛肉批發價格因此上揚近3倍。

A:據媒體報導,標準普爾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報告指出,由於COVID-19疫情危機,多數拉丁美洲國家2020年將陷入衰退,須至2020年底及至2021年始能恢復。2020年阿根廷及墨西哥GDP將皆呈現負成長2.5%,巴西及智利亦為負成長,分別為0.7%及0.2%。另2021年各國GDP將皆呈現成長情況,分別為阿根廷(2.4%)、巴西(2.9%)、智利(3%)及墨西哥(2.2%)。

A:資料來源:據華爾街日報 日期:2020年5月14日 Amazon等網路購物平台已衝擊零售商,許多零售實體店並受疫情波及可能將永久關閉或加速電子商務之營運。根據瑞銀(UBS)推算,電子商務占美國零售銷售額從2019年的15%成長到現在的1/4,並預計未來5年美國約有10萬間零售商店關門,從2019年88萬3,000間減少到78萬2,000間,相較於2008年經濟率退期間有2萬8,455間零售店關門,關閉數量更多,超過3倍以上。 電子商務之迅速發展預計將進一步壓低利潤及加速實體商店關閉。Amazon等網路購物平台提供消費者價格透明及免費運送服務,造成利潤降低。根據顧問公司AlixPartners LLP,25家大型零售商之利潤(未扣除貸款利息及稅務)從2012年11%降至2019年7%,電子商務銷售額於同期間從10%成長到18%。 據知情人士表示,全美約有4,700間實體商店的Walmart,現運用其2,400間店處理及寄送網路訂單,並計劃提供處方藥等藥品送貨服務。連結企業與消費者的群眾外包(crowdsourced)運送服務公司Roadie Inc.於4月以來,已有超過3千多家零售店面加入其運送服務。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wsj.com/articles/coronavirus-finishes-the-retail-reckoning-that-amazon-started-11589459920

A:資料來源:CNBC 日期:2020年5月11日 美國最大購物中心業主Simon Property Group於11日表示,由於各州開始放寬封鎖限令,計畫於下週內重啟約50%購物中心及暢貨中心。 Simon Group擁有波士頓Copley Place及西雅圖Northgate Mall等全美約2百家購物中心及暢貨中心,於3月18日暫時關閉所有商場。南卡羅萊納州、喬治亞州等州之部分購物中心已於5月1日重啟,並採取一些安全措施,例如:限制營業時間、降低顧客人數、減少美食廣場的椅子及提供口罩給需要的顧客。該公司表示,於 11日為止,全美已重啟77 間購物中心及暢貨中心。 Simon Group執行長David Simon表示,該公司正領導這些地方經濟體重啟,營業稅有助於地方經濟。Dillard's及Neiman Marcus等百貨公司盼重啟可促使顧客上門消費,惟不是每個零售商均急於重啟,Macy's 、Gap及Nordstrom等零售商制訂分階段重啟,例如:Gap計畫5月底重啟8百個門市,Macy's 於11日重啟約50間百貨門市。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cnbc.com/2020/05/11/simon-property-group-spg-reports-q1-2020-earnings.html

A:尼加拉瓜衛生部昨(4/12)日宣布確診個案突增至25例,增加9例,死亡8例,增加3例,該部表示另有39名追蹤個案,並稱若干確診或追蹤個案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肺栓塞等症。   尼政府本(4/13)日宣布特赦2,815名罪犯,似為避免監獄群聚感染。   另哥斯大黎加衛生部宣布累計19名司機因檢驗陽性而遭禁止入境,惟未揭露個案國籍,媒體稱不乏尼國籍司機。

A:哥斯大黎加5/13診個案增至815例,增加11例,死亡維持7例。   哥衛生部於廢水中發現病毒,擬規劃以此方式監測病毒流行情形。   哥國央行發布本年3月經濟活動較去年同期僅成長0.88%,創2009年11月以來新低,其中餐飲旅館業衰退12%最為嚴重。   另哥國餐飲業公會表示,該會19,000家會員中已有8,550家關閉,剩餘開業會員亦有7,210家裁員,累計約121,000名員工因此失業。

A:巴拿馬5/13確診個案增至8,944例,增加161例,死亡256例,增加4例。   巴總統Laurentino Cortizo本日宣布巴國農業團結計畫,擬注資3億美元以提供農戶及牧戶免息貸款,每戶最高10萬美元,另漁戶貸款上限則為5萬美元,俾振興巴國農牧漁業。

A:海地5/13確診個案增至219例,增加10例,死亡維持18例。海地因應疫情跨部會主席警告因民眾配合程度有限,實際案例恐為8至10倍。   千里達及托巴哥確診及死亡個案各維持116例及8例。   安地卡及巴布達確診及死亡個案各維持25例及3例。

A:紐自3/26實施第四級警戒,並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迄昨。目前疫情已逐步穩定,迄今確診案例共1497例,其中1402人康復,21人不幸喪生,目前具感染力案例為74人,尚有2人在醫院照護;自5/7至5/13日一週間,新增確診案例共10人。   解除國家緊急狀態後將進入全國過渡期(National Transition Period),預定為期90天,定位為初步復員階段;目前邊境上屬關閉狀態。

A:一、 紐國政府於5月14日公布2020年預算,總理Jacinda Ardern表示受到新冠肺炎 疫情影響,紐西蘭將於未來幾個月,甚至幾年,面臨極大挑戰,包含企業倒閉、失業增 加、稅收減少。本年預算係為因應特殊狀況的客製化解決方案,將增加投入,而非削減 預算,著重提升衛生醫療體系與就業機會。   二、 本年度羅列500億紐元預算經費,包含疫情發生以來已執行之因應工作139億, 新推出之工作計畫159億,餘202億預算用於未來擬推動工作。Ardern總理稱本年預算為 就業預算(Jobs Budget),主要工作包含: (1)      自三月間提供就業補助計畫110億,預定執行12週至六月中旬,將再新增32億 對受疫情影響較嚴重之企業(營業額減少超過50%者),繼續提供就業補助8週; (2)      新增基礎建設經費30億,加上前已通過基建案經費120億,總計將推出150億紐 元基礎建設工作; (3)      強化專業技術訓練,計16億; (4)      新增推出與環保、氣候變遷相關工作機會,計10億; (5)      強化公衛體系、提升社區照護能量與改善教育服務,計33億。   三、 金融部長Grant Robinson表示,紐國失業率可能自目前的4.2%,上升至本年六 月高峰9.6%,預計需時2年方能恢復;紐國經濟本年第二季將大幅衰退25%,然自本年七 月一日即可逐漸好轉,預計2020年將呈4.6%負成長,2021年1%負成長,2022年將可強勁 成長8%。   四、 紐政府一向採取謹慎財政政策,在疫情發生前之政府負債總額僅為GDP的20%; 金融部表示因應疫情措施將造成未來2年財政赤字達290億紐元,預計需7年方可能回復 財政盈餘,未來4年間紐政府將舉債1900億紐元,使政府債務急遽上升至GDP的54%,預 計至2030年中期,政府債務占GDP比例方能下降至40%。

A: 依據日刊水產經濟新聞本(2020)年5月13日報導。 日本海上保安廳於5月11日公布2019年「海難現況與對策」,船舶事故計2,058艘(較去年減少131艘),其中漁船510艘,船舶事故引起的死亡與失蹤計64人(減少11人)。 船舶事故依船種別來看,休閒船舶970艘(47%)、漁船510艘(25%)、貨船253艘(12%);依船舶噸位,主要為未滿20噸船舶計1,611艘(78%);依海難種類別,碰撞計411艘(21%)、機械故障304艘(15%)、觸礁304艘(15%)。事故引起死亡與失蹤計43艘,以漁船25艘(58%)最多。 因颱風與異常海象引發的船舶事故於2012年後增加,於2018年達267艘,但2019年減少至96艘,該廳表示依過去海難發生情形經驗,在各地運用媒體提醒注意等活動,獲得良好效果。 漁船事故(510艘,較去年減少29艘),死傷者98人(增16人),其中死亡與失蹤計36人(增10人)。海難種類別,碰撞計131艘(26%)、機械故障55艘(11%)、觸礁50艘(10%)。海難發生原因主要為瞭望不全138艘(27%)、操船不當36艘(7%)、疲勞駕駛25艘(5%),主要均為人為因素,特別是瞭望不全引起碰撞計有109艘。 航行中落海計523人,死亡與失蹤計128人,其中漁船80人最多。由漁船落海造成死亡與失蹤當中,1人駕驗的漁船有40人之多。落海523人中,穿著救生衣者為63%,其中漁船穿著救生衣者為56%。2018年2月後強制漁業業者穿著救生衣,穿著率已上昇。依5年(2015-2019)資料顯示,有穿著救生衣而死亡者為10%,未穿著而死亡者為49%,穿著救生衣可有效降低意外落海時死亡率。

A: 依據日刊水產經濟新聞本(2020)年5月14日報導。 東亞地區日本鰻苗入池情形大致已完成。今年日本的鰻苗漁獲狀況良好,政府於4月初已籲請全國停止捕撈。本期東亞地區鰻苗捕撈與入池情形均良好,日本、中國、韓國、臺灣等4國入池量幾乎已快達到國際協議入池量上限。 2014年漁期入池量為近幾年最多的98.5噸,隔年起入池量削減2成,日本21.7噸、中國36.0噸、韓國11.1噸、臺灣10.0噸,其總計78.8噸做為2015年漁期後共同協力控管入池量之上限。 但往後鰻苗漁獲量不佳,再無2014年豐漁情形,也被批評制定入池量上限並無效。但2020年鰻苗豐漁情形與2014年相同,4國的鰻苗入池量幾乎已快達到上限。 今年3月底日本入池量約20噸,另外業界指出5月中旬時點的中國入池量34噸、韓國11噸、臺灣8噸。合計現時點的入池量為73噸。其中臺灣持續引進玻璃鰻變態後的鰻線(黑子)進行養殖,8噸的入池量可能再往上累積。 受到去年鰻苗漁獲量極差影響,本年度一開始鰻苗市場行情達每公斤300萬日圓,價格並不便宜。 日本去年12月經香港引進臺灣鰻苗的平均CIF(運費加保險費)價格平均每公斤272萬日圓,為2年來的最高,而今年3月份的70公斤跌至平均每公斤85萬日圓。至於2020年漁期自國外引進的鰻苗約3噸,平均價格為210萬日圓。 最大養殖國中國之初期鰻苗價格超過每公斤200萬日圓,最後平均價格推估為100萬多日圓,並無法期待如同2000-2010年間之便宜價格。至於加工鰻進入日本預估將為2021年初。

A: 據日本經濟新聞等媒體本(5)月15日報導稱,由於新冠疫情在歐美持續擴散,造成全球供應斷鏈及市場需求遽減等,二十國集團(G20)貿易和投資部長於5月14日晚間召開臨時視訊會議,針對邊境管制及移動限制等議題進行討論,會後並發表共同聲明稱將致力於協調合作,舒緩新冠肺炎疫情對貿易和投資的衝擊,為全球經濟復甦奠定堅實基礎,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及包容成長。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梶山弘志於會中表示,「為持續讓物品及服務流通的努力,有必要進行國際合作」,並呼籲G20會員國進行通關手續便捷化及重新評估不必要的貿易限制措施等。另,歐盟(EU)等與會單位亦表示應撤除防止與治療新冠肺炎疫情擴散相關藥品的關稅率。 上述會議主席由G20輪值主席國沙烏地阿拉伯擔任,與會各國對「G20應對新冠疫情、支持世界貿易和投資的行動計劃」達成共識。上述行動計劃,強調短期因避免新冠疫情防控對國際貿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礙,應提高貿易便捷化及透明度,加強物流網絡的暢通運作等;長期措施則包括支持多邊貿易體系,分享最佳做法,尤其是在全球面臨新冠疫情危機時期,對擴大基本商品及服務的生產與貿易,可採取相關的因應措施。

A:根據馬來西亞中央銀行(Central Bank of Malaysia)發布資料顯示,馬國2020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意外成長0.7%,雖較2019年同期(成長4.5%)遜色,卻較市場預期下跌1.5%為優;其中以服務業(成長3.1%)表現最為出色,其他依序為製造業成長1.5%,農業下跌8.7%,營建業下跌7.9%,礦業則負成長2%。   馬國中央銀行總裁諾珊霞(Nor Shamsiah)指出,馬國本(2020)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意外成長0.7%,創2009年第3季以來新低,除較上(2019)年同期成長4.5%遜色外,亦較上季(2019年第4季)成長3.6%為低,主要歸因國內外遏制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惰的封城鎖國措施衝擊所致。馬國政府於本年3月18日推出「全國行動管制措施」(Movement-Control Order,簡稱MCO)以遏制該病毒之蔓延。馬國經濟在本年前兩個月穩健成長後,隨著MCO措施的落實,經濟活動急劇下降,尤其國內外旅遊禁令、限時或暫停工作以及強制性社交距離等皆顯著鉗制經濟活動。受到經濟成長放緩影響,馬國就業市場可能持續惡化,失業率恐高出央行預期之4%。另外受低油價影響,馬國本年通膨率可能轉負成長,但通縮的風險依舊有限。   基於全球和國內行動管制措施落實期限較預期長,馬國央行預測馬國經濟將於本年第二季顯著萎縮。然一旦外部逐步解封和管制措施取消,估計馬國本年下半年經濟活動將緩步改善。馬國政府落實的振興經濟措施以及央行透過削減隔夜政策利率及法定儲備金、暫緩償還貸款和確保市場流動資金充裕的市場操作等系列措施,將為家庭和商家帶來龐大援助。龐大的財政、貨幣和融資措施以及現有公共交通基礎建設項目將為下半年經濟增長帶來助力。隨著全球經濟逐步改善,加上「國家光纖與網路計畫」(NFCP)和5G(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等新投資專案扶持,馬國經濟料在2021年走向複甦。國內行動管制措施期限較預期長以及國際油價低迷,都將對馬國經濟帶來挑戰。在當前不明朗因素環繞的情況下,馬國央行現階段很難對本年全年經濟作出預測。馬國央行曾於本年3月預測馬國本年經濟在最佳情況下可達0.5%,然在最糟情況下可則將萎縮2%(-2%)。   馬國2020年第1季經濟成長0.7%,主要由內需成長3.7%(2019年第4季為4.8%)支撐;其中私人消費成長6.7%,較上年第4季成長8.1%遜色;民間投資負成長2.3%,較上年第4季成長4.3%為劣。公共支出成長5%,較上年第4季成長1.3%為優;公共投資下跌11.3%(上年第4季下跌8%)。受外部需求放緩影響,馬國貨品與服務出口下跌37%(上年第4季下跌12.4%),進口萎縮2.5%(上年第4季萎縮2.4%)。   以部門別而言,2020年第1季服務業成長3.1%,成為馬國經濟成長火車頭,較上年第4季成長6.2%遜色,主要由資通訊(成長6.7%)、金融與保險(成長4.9%)及批發與零售(成長2.1%)等領域帶動;製造業僅成長1.5%(上年第4季成長3%),創2013年第3季(成長0.6%)以來新低,主要由石油、化學、橡塑膠產品(成長3.9%)、電子與電機業(成長2.2%)及木材產品、傢俱、造紙及印刷(成長1.3%)帶動;棕油產量減少22%,林木業活動則繼續下跌,故農業下跌8.7%(上年第4季為負成長5.7%);營建業本年第1季負成長7.9%,較上年第4季成長1%遜色,主因住宅房產(下跌8.1%)及土木工程(下跌5.1%)均下跌;礦業因天然氣與原油產量減少,致本年第1季持續下跌2%(上年第4季下跌3.4%)。   馬國2020年第1季國際收支的經常帳盈餘為95億馬幣(約合21.9億美元),較2019年第4季75億馬幣為佳,主因貨品及營收赤字縮小所致。馬國於2020年第1季吸引的外人直接投資(FDI)額顯著增加,從2019年第4季的54億馬幣,劇增18.52%至64億馬幣;主要投資項目為製造業、金融服務業及採礦業,其中美國、新加坡及愛爾蘭為最大外來投資國。截至2020年4月30日為止,馬國外匯存底為1,025億美元,可供該國支付7.9個月之進口所需或償付約1.1倍之短期外債。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依據馬來西亞統計局(Department of Statistics)公布資料顯示,2020年2月份製造業銷售額為1,106億馬幣(約合255.87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增加7%,惟較上(1)月減少6.3%,主因石油、化學、橡膠暨塑膠製品增加9.4%、食品飲料及菸草產品增加7.2%及電子與電機產品增加5.5%。若以2020年1至2月份計算,製造業累積之銷售額為2,285.90億馬幣,較2019年同期增加4.6%。   在就業方面,馬國2020年2月份製造業雇員人數為227萬7,882人,較2019年同期增加1.6%,惟較上月微減0.1%。馬國2020年2月份製造業之薪資支出,總額為76.08億馬幣,較2019年同期增加4.4%,惟較上月減少0.7%。如以2020年1至2月份計算,製造業累積之薪資支出總額為152.72億馬幣,則較2019年同期增加4.2%。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