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根據莫斯科市政府網站,該市將近全數製造業已復工。 負責經濟政策及土地、財產業務的副市長Vladimir Yefimov表示:在720家中大型公司中,711家已復工;在疫情期間約有350家企業持續運作,為城市提供食品、藥品、醫院建築材料和其他必需品。 在嚴格遵守員工安全措施的前提下,製造業有38.1萬人復工,所有員工皆有防護設備保障,且已進行測試篩檢。 仍如前,無緊急需求員工仍未復工。同時,3.1萬名員工在家工作,另有1.6萬名員工處於休假狀態。 經分析工業經濟指標後,市政府確定主要受損之製造業包括食品、紡織、電子設備、家具、紙張和橡膠品之生產商;市府刻正積極制定措施,以支持相關企業。 莫斯科市自5月12日起,允許建築和製造業企業復工。莫斯科市約有50萬人復工;俄羅斯其他地區則約有數十萬人復工。 同時,有發燒和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症狀者不得出現於工作場所。患病後,員工必須提供無行為能力證明或醫生證明。 僅由於技術原因必須到職之僱員方可復工;倘可進行遠程工作,則仍應待在家中。 參考資料: 莫斯科政府2020年5月19日新聞 https://www.mos.ru/news/item/74259073/ (Y)
A:據此間歐洲商會公布統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俄羅斯2020年4月小客車及情形商用車銷售僅38,922輛,較去年4月之141,011輛相較,減少達72.4%;累計1-4月份,俄國小汽車銷售41萬5,102輛,和2019年同期相較,減少19.1%。 詳細資料請參閱歐洲商會網站: https://aebrus.ru/upload/iblock/16a/eng-car-sales-in-april-2020.pdf
A:據此間歐洲商會公布統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俄羅斯2020年4月小客車及情形商用車銷售僅38,922輛,較去年4月之141,011輛相較,減少達72.4%;累計1-4月份,俄國小汽車銷售41萬5,102輛,和2019年同期相較,減少19.1%。 詳細資料請參閱歐洲商會網站: https://aebrus.ru/upload/iblock/16a/eng-car-sales-in-april-2020.pdf
A:根據俄羅斯海關公布之統計,2020年4月進口值149.34億美元,較3月減少14.2%,更較2019年4月減少19.8%。 在出口方面,俄羅斯海關僅公布到2020年2月資料,累計1-2月俄國出口值為520.13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13.2%。
A:為因應COVID-19大流行,聖保羅州政府公告將6月11日(聖體節)及11月20日(黑人覺醒日)之國定假日提早至5月20日和21日休假。聖保羅州目前有63,006例確診病例和4,823死亡案例,首府聖保羅市ICU病床占用率已達91%,據估計在15天之內醫衛系統恐將崩潰。由於觀察在過去56天隔離期間,在周末和國定假日民眾之隔離程度較高,為利控制COVID-19大流行,州政府因此將國定假日提前休假,且刻正評估是否實施全面封鎖(LOCKDOWN)。
A:資料來源:哥倫比亞商工暨觀光部新聞稿 哥倫比亞係美國在南美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哥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8年以來,哥國非能礦產品輸美成果顯著,非能礦產品佔哥國輸美比重由2012年的15.7%,增加至去(2019)年的37.2%,今(2020)年第1季占比更達43.6%,儘管部分因素係今年能礦產品輸美金額衰退所致,但近年來哥國農產及工業產品輸美金額確實出現明顯成長,且輸美產品也更加多元,尤其變壓器、輪胎線材、隔熱窗、鱒魚、酪梨等產品在協定生效前均無出口美國紀錄,而目前每項產品每年輸美金額額已可達150至820萬美元。 此外,自去年美中貿易戰開始,哥倫比亞政府即著手研析哥國有機會取代中國成為美國市場主要供應商的利基產品,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更加速本項推動工作,已鎖定家電、汽車零配件、營建資材等為可能取代中國輸銷美國市場產品。 哥國商工暨觀光部長José Manuel Restrepo表示,去(2019)年因美中貿易戰影響,中國輸美減少,許多國家藉此機會取代中國攻佔美國市場,其中哥倫比亞係拉丁美洲地區第2大受惠國,僅次於墨西哥。 哥國商工暨觀光部外貿次長Laura Valdivieso Jiménez則表示,哥國產品成功取代中國開拓美國市場之主因,除美中貿易戰外,亦包括本週將生效滿8年的哥美自由貿協定,以及哥國正式成為國際合作發展組織(OECD)會員等因素,讓哥國產品較其他國家產品在美國市場更具競爭力。 哥國目前輸美主要農產品依序為鮮花、咖啡、香蕉、魚排、植栽、冷藏鮮魚,其他尚包括薑、番紅花、薑黃、百里香等,目前則計畫推動甜椒及牛肉輸美。 此外,美國也是哥國最大外資來源國,2012年至2019年累計投資哥國金額達192億美元。
A:資料來源:哥倫比亞El Espectador日報(2020.05.18) 哥倫比亞政府為降低新冠肺炎對產業之衝擊,宣布多項稅賦優惠措施,包括停徵原為8%的餐廳消費稅,盼藉此減少餐飲業者受疫情衝擊程度。另將延長商場租金免徵19%加值稅之稅賦優惠措施至本年7月底,盼減輕商場業者及商家之負擔。 此外,哥國政府亦將原定每年3天由政府公告,民眾得免付19%加值稅,採買服飾、鞋類、3C、家電等民生必需用品之日期,提前訂為6月19日、7月3日及7月19日等3天,並將適用之優惠產品擴大至自行車、電動滑板車、文具用品、農業用品等,並將適用產品之最高售價提高至280萬披索(約700美元),線上購物及宅配亦適用本優惠。一方面希望藉此滿足民眾在家工作所需之電腦及平板等採購需求,另一方面則希望藉此刺激民眾消費,協助商家渡過疫情難關,另新增農業資材納入適用稅賦優惠品項之目的係希望節省農業生產成本,藉以協助250萬民農民渡用此波疫情危機。
A:資料來源:CNBC 日期:2020年5月19日 美零售龍頭Walmart於本(19)日公布強勁地第1季度(截至4月30日) 財報,電子商務銷售額成長74%,同店銷售額增長約10%,超出華爾街預期,惟該公司仍撤回本年度財務預測。 Walmart 執行長Doug McMillon表示各州經濟重啟,有些地區進展平順,有些地區則緩慢,該公司已準備好面對不穩定的重啟之路。該公司財務長Brett Biggs表示,經濟及公司銷售實難預測,就業趨勢、消費者信心及是否有更多經濟刺激方案等因素均可能影響銷售數字。 M執行長表示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並不嘗試預測家庭大量採購筆電、午餐盒及服飾等各式商品的返校季(back-to-school season),該公司目前專注於庫存管理,並竭力補齊自行車、筆記型電腦、清潔用品及釣魚竿等熱門商品之存貨。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cnbc.com/2020/05/19/walmart-ceo-mcmillon-sees-bumpy-road-ahead-as-coronavirus-rules-lifted.html
A:資料來源:CNBC 日期:2020年5月18日 美國零售業因疫情衝擊前景黯淡且充滿變數,根據市場研究公司歐睿(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最新預測,2020年美國零售額可能至少下降6.5%,而上次金融風暴終止的2009年,零售額僅下降2.2%,美國零售額於2019年還成長3.3%。 歐睿公司表示,疫情持續時間、政府對疫情處理方式、消費者對重返購物中心與零售商店感到安心之比率,以及零售商如何因應消費者需求之急遽變化等因素均有可能改變本年度之預測。歐睿公司數位消費者部門資深主管Michelle Evans則表示,如果疫情再次爆發,零售額將繼續惡化。全美零售商協會(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曾於2月下旬,疫情爆發前,預測本年度美國零售額成長3.5%-4.1%,達3.9兆美元。 根據歐睿公司分析,雜貨零售商、Amazon等電子商務公司、第三方運送平台及大型食品品牌本年度預期表現最好;服飾零售商、百貨公司、精品連鎖店及直接訴求消費者(direct-to-consumer)之品牌則面臨艱難挑戰,Neiman Marcus、J.Crew、Stage Stores及J.C. Penney等零售商已於近日申請破產保護。E氏表示,服飾與鞋子類別本年度可能降幅達36%,而2019年成長了3.7%。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cnbc.com/2020/05/18/retail-sales-in-the-us-could-fall-more-than-6percent-in-2020-euromonitor.html
A: 2020年5月19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簡稱阿聯)Mubadala集團旗下先進復合材料航空結構製造廠Strata Manufacturing宣布,將和美國霍尼韋爾(Honeywell)公司合作製造口罩,每年可生產3,000萬個口罩。 Mubadala集團執行長Khaldoon Khalifa Al-Mubarak表示,該產線將可協助國內對N95口罩需求,同時增進阿聯個人防護裝備(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供應鏈。 N95口罩生產線將設在Al-Ain邦的Strata工廠,係海灣地區第1個生產該產品的工廠。 目前阿聯所有N95口罩皆係自國外進口,新產線建立將有助彌補國內需求,未來甚至可以外銷。 Strata公司在2009年成立,2010年開始供應波音(Boeing)及空中巴士相關產品。
A: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針對企業及公司決策者進行調查,並於5月19日公佈「疫情風險展望(covid-19 Risks Outlook: A Preliminary Mapping and its Implications)」報告,重要發現摘要如下: 約70%受調者表示COVID-19疫情會造成全球經濟嚴重衰退,導致產業出現破產或倒閉現象。 受調者擔心新一波疫情爆發的可能性,將會造成更大保護主義浪潮威脅國際貿易。 倘各國領導人、企業或決策者未能合力阻止疫情餘波擴散,經濟壓力或社會動盪可能在未來18個月內出現。 其他受調者擔憂情況包括衰退時間過長、主要經濟體財政惡化、跨境貨品及人員移動限制加重(tighter restrictions on the cross-border movement of goods and people)以及新興市場成長衰退等。 報告指出疫情可能帶來其他非經濟面影響,包括氣候危機、地緣政治動亂、不平等情況增加、人類心理健康素質衰退以及科技治理落差(gaps in technology governance)等。
A:歐盟執委會於本(109)年5月13日呼籲會員國應考量逐步解除邊境管制及旅遊禁令,以振興佔歐盟整體GDP約10%的觀光產業。法國總理Edouard Philippe於5月14日表示,佔法國整體GDP 達8%並創造200萬就業機會之觀光產業,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之衝擊係史上未見,為協助業者度過難關,政府將針對觀光產業實施達180億歐元規模之紓困及振興計畫,計畫內容包括: (一)目前已提供5萬家觀光業者共62億歐元規模由國家保證之貸款; (二)法國團結基金(fonds de solidarite)將持續補助觀光業者,期限至本年年底,除放寬觀光業者僱用員工總數最多至20人外,補助金額由上(108)年營收最高之三個月進行計算,每家業者最高可獲得1萬歐元; (三)觀光業者可續申請「部分失業」至本年底; (四)為避免觀光產業大規模裁員,政府已要求銀行允許企業延後還款12個月 (目前僅寬限6個月),並於封鎖期間減免雇主及僱員社會保險分攤金(cotisations patronales et salariales )。政府亦承諾將退還給企業自年初至疫情爆發前已繳納社會保險費之20%; (五)在疫情過後,法國存託銀行(Caisse des depots)與法國公共投資銀行(BPIFrance)將對觀光產業挹注13億歐元之投資,並透過私部門的投資,預計將達到70億之總投資規模; (六)政府將減少遊客支付之觀光稅(taxe de sejour),政府補貼觀光業者營收損失; (七)提高員工餐票(titres restaurant)每日使用上限由19歐元至38歐元,且允許於週末及國定假日使用至本年底,以鼓勵民眾在外用餐; 法國總理Edouard Philippe另宣布,根據疫情發展及可能的旅遊限制,法國民眾已可籌劃夏季(7月及8月)的旅遊活動,但僅限於國內觀光;倘屆時因疫情惡化無法成行,相關預訂均可免費取消。
A:法國本(109)年5月11日起採取第1階段解封措施,為防範爆發第二波疫情導致再次封鎖,政府除禁止10人以下聚會及餐飲業營業,以及搭乘大眾運輸強制戴口罩等措施,亦研發以藍芽技術追蹤病毒傳播並對潛在感染進行警示之應用程式Stopcovid。 Stopcovid應用程式之開發於本年4月初經馬克宏總統核可,由法國國家數位科技研究機構(INRIA)主導,並結合多家法商力量進行研發。Stopcovid不使用美商Apple或Google的應用程式介面(API),而選擇由INRIA自行開發之介面ROBERT,主要係因由政府主導的集中(centralized)模式將使公共醫療體系能夠獲取關鍵資訊。法國專家分析,Apple及Google正攜手研發的病毒接觸史追蹤系統使用的是GPS定位技術,數據非集權式管理,感染者的私人資訊雖經過加密,但仍將發送至所有使用者之手機裡,因此法國選擇藍芽技術而非GPS定位,以避免隱私權爭議。專家表示,法國開發之技術係透過數據集中儲存管理,以匿名方式紀錄接觸史,政府亦將進行大數據分析,瞭解病毒傳播途徑,將有效減少揭露使用者個資至第三方之相關風險。另外,法國政府表示,Stopcovid開發計畫程序透明,部分原始碼亦於5月12日進行公開,以利產官界交流合作。 Stopcovid係使用藍芽技術進行病毒傳播途徑的追蹤,亦面臨Apple以客戶隱私權保護及電池壽命為由限制藍芽使用之難題,法國財經部主管數位事務之國務秘書Cederic O日前表示刻與Apple協調當中,將尋求解決方案。另外,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已於本年5月4日起於懷特島(isle of Wight))對其所研發,同樣運用藍牙技術之病毒追蹤應用程式進行測試,似已能在iPhone手機成功運作,對法國團隊而言不啻為令人振奮之消息,然而StopCovid在測試完成後,仍需獲得Apple的核准才能於Appstore正式上架。 法國政府原訂於5月11日第1階段解封之時同步推出Stopcovid,但開發時程有所延遲,現在仍在測試階段,目前規劃於第2階段(6月2日)解封措施時才推出,然而即便法國政府並未強制國民使用Stopcovid,且使用者染病後於系統中之通報亦非強制,該應用程式仍需在正式推出前提交國會同意。
A:法國海關數據顯示,在出口方面,本年第1季法國出口1,178億歐元,較上年第4季衰退7.3%,主要為製造業相關產品出口衰退8%所致,尤其航太產品出口衰退最為顯著(較上年第4季減少25.9%),其次為汽車(減少13.2%)、紡織成衣(減少12.1%)、機械設備及電子資訊產品(減少7.4%)、能源產品(減少5.7%)及食品(減少0.3%)等。出口成長之產品則包括醫藥產品(增加13.3%)、農產品(增加5%)及船舶(增加0.2%)。 在進口方面,法國第1季進口1,320億歐元,較上年第4季減少6.2%,除對醫藥產品及精煉石油之進口分別增加12.7%及11%以外,其他產品之進口均呈現減少趨勢,包括航太產品(減少14.4%)、紡織成衣(減少13%)、汽車(減少12.4%)、船舶(減少8.4%)、能源(減少6.9%)、機械設備及電子資訊產品(減少6.2%)及農產品(減少1.3%)。 綜上,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法國本年第1季貿易逆差為142億歐元,較上年第4季增加5億歐元,並以航太產品出口衰退最為嚴重。另外,本年第1季法國對美洲及亞洲之貿易逆差增加幅度最為顯著(分別增加13億歐元及9億歐元),其中又以對中國之貿易逆差增加5億歐元最多。
A:根據丹麥金融媒體於5月11 日報導,丹麥生物技術公司Genmab宣佈有望很快完成另一筆十億丹麥克朗的交易。 丹麥 生物技術公司Genmab長期以來一直在為新的超級希望(抗癌藥物epcoritamab)尋找合作夥伴。 Genmab 之執行長溫克爾(Jan van de Winkel)對公司計劃締結合夥人協議為淋巴瘤候選藥物埃普考他巴布(epcoritabamab)治療的計劃極為樂觀,其野心將於2020年夏季左右達成完整的協議。 據該公司稱,Genmab的候選藥物潛力巨大,但競爭也很激烈,其競爭對手瑞士羅氏(Swiss Roche)和美國再生元(American Regeneron)正在研究類似的候選藥物。 到目前為止,Genmab一直負責整個開發此藥物,但是很快將就會有所改變。 Genmab花一年多的努力尋找合作夥伴,但是可謀和性很低。 W氏補充說: 我們知道某些競爭對手例如 羅氏公司主要的第三階段計劃已停止, 但是我們仍在招募患者併計劃進行新的研究,因此我們會非常積極主動地開展研究工作。 這是我的首要任務。” 同時,Genmab負責人保持了有關候選藥物的肯定聲明,同時說安全性看起來也“非常紮實。 Genmab完全不受當前Covid-19局勢的影響我們不斷地與潛在的合作夥伴進行了許多視頻和電話會議,甚至進行了實體會議。” 這項聲明極為重要,因為抗癌藥物的挑戰之一就是要在功效和安全性之間找到正確的平衡點。 簡而言之,如果您同時殺死所有其他物體,則無助於殺死癌細胞。 W氏說 : 對於Genmab而言,最重要的是我們持有50%的產品的權利比例,我們負責分擔開發成本,美國獲得銷售,以及我們有權在我們可能感興趣的其他市場上銷售其產品的權利。基於目前持續協商模式.我們將會很快達成協議目標。
A:根據丹麥貝林時報於5月15日報導,丹麥政府在記者會提出再次邀請丹麥三位頂尖的經濟學家Torben M. Andersen教授以及Michael Svare教授和PhilippSchröder教授組成專家小組就逐步鬆綁紓困計劃提供建議,該小組之前曾就丹麥重新開放提供建議。
A:根據丹麥金融時報媒體五月13日報導, 北歐航空SAS新聞稿說明從5月18日起,SAS將要求所有六歲以上的乘客在飛機上佩戴口罩。這項新準則適用於至8月底。 SAS擁有的150架飛機中有15架正在營運,隨著旅行限制放寬,預計今年夏季將逐漸開始增加飛行航班。 目前在丹麥,關於是否在公共場所配戴口罩的要仍然存在許多的爭論。丹麥衛生總監SørenBrostrøm多次表示,目前仍然沒有科學證據表示配戴口罩能有效的防範新冠狀肺炎病毒。 許多歐洲和全球其他航空公司運營商開始要求乘客配戴口罩上飛機的慣例。雖然,有幾個國家對口罩的看法有所不同。但是北歐航空SAS丹麥總監Simon Pauck Hansen表示北歐航空將遵循航空業的標準。 H氏說; 我們營運許多國際航班承載許多國際旅客,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求旅客搭乘飛機時必須配戴口罩。由哥本哈根出發的旅客們,可以在哥本哈根機場的第二號航廈內的7-Eleven購買口罩, 旅客必須自己購買口罩帶上飛機。 包括瑞安航空和芬蘭航空在內的其他幾家航空公司也宣布了類似的行動。對配戴口罩的要求旨在限制SAS飛機上的新冠狀病毒感染風險而進行了一系列的最新措施。其中包含在飛機上不再提供飲食, 所有鬆散的隨身物品都都不可帶上飛機, 飛機座位椅背上的口袋中內的物品,枕頭, 毛毯也將要被去除, 為減少感染的風險,登機口登機順序也要顛倒過來。持有有後排座位票號的乘客乘客的優先登機,每人最多只能攜帶一件行李。
A:根據丹麥媒體貝林時報於5月14日報導,藥行業協會首席執行官Ida Sofie Jensen和諾和諾德基金會董事會主席Lars RebienSørensen均表示國會應必須盡快成立一個獨立的流行病委員會並且敢於解決整個疫情處理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和不便之處。 政府剛剛在司法部下成立了一個新委員會,該委員會今後將負責在流行病發生時做好危機準備。此部會首先必須確保在流行病爆發時應有重要的基礎設施和物資供應可用於防疫,因為當醫療保健系統處於崩潰火燒眉頭的危險中,以至於3月中旬政府採取了關閉丹麥的嚴厲措施,隨後又出現了一個相對混亂的重新開放過程,因此製藥行業協會首席執行長艾達·索菲·詹森(Ada Sofie Jensen), Novo Nordisk基金會董事會主席Lif 和Lars RebienSørensen認為丹麥醫療保健和應急準備方面存在一些深層次的問題,應予以關注。 J氏舉出目前的混亂狀況範例: 譬如現在有15個機構參與建立檢測中心。醫院系統精簡到極限,醫護人員沒有足夠的防護設備,並且盡可能少用呼吸器。丹麥擁有一種系統,每14天就會通過招標方式向藥房發送藥品購買交易,因此而提供了世界上最低的藥物價格,但也意味著沒有動力去購買最重要的藥物。因此,人們非常擔心丹麥人在疫情期間開始囤積藥物。考慮購買重要藥物是很有必要的。最後疫情時期也顯示了醫院抗壓能力如何。 疫情時期將許多該接受手術的病人的預約時間往後延以便騰出空間給治療新冠狀肺炎的患者,然而同時間而造成了癌症,心臟病和精神病學方面的重症患者的持續增加。 因此,與艾達·索菲·延森(Ida Sofie Jensen)和拉爾斯·瑞比恩·索倫森(Lars RebienSørensen)共同領導的聯合製藥行業建議,福利基金會應該盡快成立一個獨立的流行病委員會,該委員會可以審查危機的整個處理過程,並且敢於解決在此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和不便之處。 “我們應該從錯誤中學習,以避免陷入同樣的情況。丹麥處理這次疫情危機的方式確實值得尊重。但是,如果人們還可以在自己的理解中包括對我們做得不夠出色的領域的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非政治性的建議,那將是一件很考究的事情,” Lars RebienSørensen說。 “我們需要一些專家坐下來一起研討,如果我們將其與已經擁有的良好健康數據相結合,我們可能會成為知識收集的中心。如果我們避免政治化,我們也是一個擁有良好數據化的社會必將能把好好的善用這些數據。
A:根據丹麥媒體於5月12日綜合報導,總理梅特·弗雷德里克森(S)在記者會上表示,在疫情剛開始時丹麥缺乏醫療護具及檢測試劑,政府表示為避免再次發生需要仰賴其他國家來提供保護丹麥之全民健保系統防護所需,政府現在將視擁有足夠醫療防護器材為社會至關重要的基礎建設。” 她指出,在疫情初護具措施供不應求,許多丹麥公司已經調整了生產結構轉產消毒酒精,口罩,放護面具等。 弗雷德里克森總理說:下一步將是建立庫存。必須積極提高生產力,以應付不只今年夏季或是秋季,甚至更長遠的未來所需。我們現在將保障這項措施並且將對丹麥整體社會至關重要的基礎建設” 她補充說,如果我們將長期面對疾病或其他流行病或大流行病的侵襲,我認為歐洲不僅在於疫苗開發,在防護設備以及檢測試劑都應將必須能自給自足。 根據弗雷德里克森總理的說法,這意味著在丹麥和歐洲必須進行更大規模的生產。但並非一定是由公家機關單位生產。 梅特總理說: “我不是很擔心哪家丹麥或是歐洲公司生產的,而是它們因應需求而生產。我對丹麥的私營企業充滿信心。作為政府,我們非常感謝許多丹麥公司轉產護具,消毒酒精,此外還有多少丹麥公司幫助生產呼吸器 。因此,我認為丹麥沒有必要進行由國家生產,然而不排除與私營企業界的合作。但我認為,丹麥和歐洲必須獨立生產,不再仰賴於其他國家。” 政府將於司法部下創建一個專屬之傳染流行病機構來接管國家之流行病相關衛生應急管理,其任務如下: 確保公家機關有充足之傳染流行病護具設備之供應。 確保有足夠的檢測劑和隔離設施。 協調政府機關及地方政府,公, 私立機構之護具供應。 溝通及資訊交流相關活動 展開護具檢測等之國際供應合作。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5)月20日報導稱,日本政府預定向成立官民合作基金挹注500億日圓,藉以援助受新冠疫情衝擊的數百家中小企業,財政來源將在本(2020)會計年度第二次追加預算中提撥,提供中小企業之資金融資及調度使用,以渡過新冠肺炎對營運的嚴峻衝擊。 上述官民合作基金,日本政府擬在本(2020)年8月或9月成立,以支援製造業及服務業等財務調度力道較為薄弱的中小型企業;同時也呼籲民間金融機構共襄盛舉,官民一體合作協助受衝擊企業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