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感謝臺灣時報的報導!
智慧電貿時代來臨 有限預算包容各種可能正是臺灣的優勢
什麼是AI?什麼是物聯網?什麼是雲平台?切入的角度不同,也就會有不一樣的內涵與意義,企業該如何運用新智能開啟新商機?由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台灣網路行銷協會共同主辦的AI 應用論壇,七月五日在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國際會議廳盛大舉行。專家說,AI有三個重點:電腦設備能量、演算法以及大數據,其強與弱決定了臺灣未來AI發展,而在有限預算包容各種可能,正是臺灣的優勢。
新聞來源:臺灣時報
A:
感謝鏡爆新聞報導!
智慧電貿時代來臨,如何運用AI預測增加企業營收!
2019/7/5
全台最大「電貿暨AI實習基地」也在論壇當日正式揭牌啟用,並邀請貴賓參觀。德明財經科技大學校長徐守德表示,推動AI智慧產業應用發展,培育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德明財經科大獲教育部補助,與久大寰宇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置的電貿暨AI實習基地,為台灣目前可供最多人運算操作的AI智慧中心,備有搭載GPU伺服器的機房,能滿足大量及時運算需求,並可提供企業各項完整教育訓練,同時結合德明財經科大經過教育部核可、台灣首辦的AI跨領域(金融電貿)專班,解決企業在推行物聯網、AI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時,所面臨之人才缺乏困境。
新聞來源: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90705prf004/
A:
感謝翻爆新聞的報導!
智慧電貿時代來臨,如何運用AI預測增加企業營收!
2019/7/5
為幫助台灣企業數位轉型、產業升級,分享如何將AI與各行各業做跨領域的整合,將資訊流程雲端化、軟體化,讓企業掌握各項即時商情與數據,避免資訊落差的競爭弱勢,同時善用AI優化流程、增加決策及管理效率,並開拓客戶增加業績,進而積極拓展國際市場。
新聞來源:https://turnnewsapp.com/ct/eventct/111659.html
A:

團片翻攝Veygo
英國保險公司Veygo於近日公布全球最受Google搜尋歡迎的汽車品牌調查結果,這份調查是以過去12個月Google搜尋次數為依歸,並整理出各個國家最受歡迎的汽車品牌,製成一張以汽車品牌為主的世界分布圖。結果顯示,Toyota在全球171個調查的國家中,在57個國家居於Google搜尋次數榜首名列第一,成為此調查項目中最受歡迎的汽車品牌,而BMW及賓士則以25個國家、23個國家分居第二及第三受歡迎汽車品牌。
根據Veygo表示,若以全球性的搜尋次數來說,Toyota每月約有超過780萬次的搜尋排名第一,其次則是Honda的700萬次,以及福特的640萬次。而搜尋Toyota次數最多的主要國家,包含了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南非、芬蘭、菲律賓以及台灣,但日本民眾最關心的則是BMW品牌。值得一提的是,新興電動車品牌在中國、挪威、荷蘭市場最受到關注,而俄羅斯消費者最關心的則是Hyundai汽車,但諷刺的是,韓國當地民眾的Google搜尋榜首卻是BMW。
令人意外的是,超跑品牌Lamborghini也是部分國家的搜尋榜首,包含了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及斯里蘭卡。至於德國在當地的搜尋榜首則是自家的賓士,法國則是自家的Renault品牌。
(原廠照片)

(原廠照片)
中國、挪威、荷蘭消費者最關心的是電動品牌Tesla

(原廠照片)
日本、韓國消費者去年一年搜尋最多的是BMW的車款
文章轉載-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1105/1460631/
A:
算算蘋果App Store和Android應用商店裡的App數量,大概也超過了200萬個,要從海量的app裡選出好用又適合自己的總是很耗費時間和精力。近期,《時代周刊》評選了2017年截至目前最好的25款 app,涵蓋了工具類、影像類、社交類、遊戲類等多個領域。
當然,這25個被挑選出的軟體大多還是依據歐美手機用戶的喜好,有趣的是,美圖秀秀名列其中。這是中國唯一一家影像類app入圍該榜單。
對於美圖秀秀的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表示,「美圖秀秀在亞洲已經風行多年,直到近期開始被美國用戶喜歡。也許你沒聽說過美圖秀秀,但你一定在Instagram和Facebook 上看到過美圖秀秀P的特效圖。其中最有特點的要屬美圖秀秀在2017年1月推出的手繪自拍。因為可以讓用戶秒變漫畫手繪形象。」
不過和中國用戶用這個手繪濾鏡把自己弄得美美的不同,海外用戶更像是用這個濾鏡惡搞別人,比如川普和佐克伯被網友們P成這樣:
在《時代周刊》這份榜單裡,美圖秀秀名列第17位。今年1月,美圖秀秀推出首款手繪特效,上線第一天獲得1,500萬用戶的使用。不到一個月時間,美圖秀秀在美國蘋果商店免費總榜的排名從千名外躍至第11名。這不僅是美圖旗下app的最好成績,也是中國影像類軟體在美國市場的最好成績。
除了美圖秀秀,《時代周刊》的app評選裡也出現了musical.ly。這是一款由中國團隊製作的對口音樂模仿秀短片,主要在海外運營。今日頭條旗下的「抖音」便是複製這個軟體,如今在中國也受到年輕人的喜愛。《時代周刊》表示,musical.ly從15年紅到現在,至今發展還沒有出現疲軟跡象。
這份榜單裡還提到了Instagram,不過《時代周刊》對Instagram的評選語就沒那麼「友好」了。評語認為,Instagram今年的一系列改變,比如增多了多圖功能、模仿Snapchat的stories功能、模仿Snapchat提供AR濾鏡等都是因為母公司Facebook在和Snapchat競爭過程裡擔心失去市場而做的。不過好在Instagram這一些系列改變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榜單排名第一的是任天堂的「超級馬力歐跑酷(Super Mario Run)」。這款遊戲如今已經登陸蘋果應用商店和Google Play,雖然玩的是情懷,慶幸的是,這次馬力歐的移植很好地適應了手機上的操作,在玩法上也有所創新,撇開IP 本身也是一款相當不錯的手機遊戲。
整個榜單的排名如下:
- 超級馬力歐跑酷(遊戲類)
- Microsoft To-Do(效率類)
- A Normal Lost Phone(遊戲類)
- The Great Courses Plus(課程學習類)
- Instagram(社交類)
- Wemogee(社交類)
- Musical.ly(社交類)
- ArtPassport(工具類)
- Google Earth(工具類)
- Funnel(資訊類)
- Empower(健身類)
- ReachNow(出行產品)
- Focalmark(工具類)
- FaceApp(社交類)
- Clips(影像類)
- Marvel: Color Your Own(工具類)
- 美圖秀秀(工具類)
- 上古捲軸:傳奇(遊戲類)
- Filtru(工具類)
- Sprinkles(影像類)
- 跳躍吧!鯉魚王(遊戲類)
- Runtasty(生活類)
- Nintendo Switch Parental Controls(工具類)
- Missive(效率類)
- Mobile Passport(工具類)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A:
中國美圖公司旗下美拍平台,今(31)日舉辦三周年生日會,同時發表兩項新服務:邊看邊買—電商導購機制;M計畫——網紅仲介平台,即日起開始上線,初期皆不收費,希望將利潤回饋給品牌和用戶。美圖創辦人兼執行長吳欣鴻表示,過去是這些網紅達人們自己直接讓內容變現,現在開始,平台會幫助他們。
美拍是一個以短影片為主的平台網站,2014年5月正式上線。截至去年底為止,用戶上傳的影片超過5.1億次,平均使用時間接近半小時,來到28至36分鐘。今年1月,月活躍用戶則突破1.6億人。
滿足粉絲購物需求,推邊看邊買功能
在使用者人數方面,美拍擁有良好的數量基礎,但針對如何讓平台上的內容變現,除了網紅自行和品牌商接洽置入廣告外,目前,他們只擁有短影片打賞和去年推出的直播打賞功能。
美拍產品副總裁陳白表示,他們不斷看到用戶在平台上「求連結」,甚至有人在直播中舉牌宣傳自己的淘寶店名,代表這樣的買賣行為其實是一直在發生的。
因此,美拍推出邊看邊買功能,能在短影片中添加商品標籤,讓用戶直接點選;直播頁面裡,則會有介紹選項,能跳接商品頁,不會中斷播放。而邊看邊買的商品連結,並沒有特別限制,影片創作者可以任選購物網或個人商城,天貓、淘寶都能放。
目前,會先針對粉絲數10萬以上的網紅開放,未來再適度降低使用門檻。
他們舉平台網紅HoneyCC為例,過去就曾經以單則影片,賣出3萬多條牛仔褲,因此看好流量換訂單是可行的變現方式。
幫品牌和網紅建平台,推M計劃
除了透過電商導購,幫網紅賺錢,美拍還希望解決企業品牌的煩惱。
「好的廣告就是內容。」吳欣鴻說,其實,用戶並不是那麼在乎影片是否包含廣告,主要還是看內容好不好、有不有趣。所以他認為:「與其用更多的廣告版面,影響用戶閱讀,不如開誠佈公的,提供網紅更多選擇。」透過幫網紅創造收入,帶動他們創作的意願,而要解決這件事,得讓平台資訊更透明。
所謂的資訊,指的是品牌商得花多少錢,才能創造一定的流量,或是哪些類型的網紅,最適合特定產品。所以美拍推出M計劃,透過專責團隊分析平台,提供廠商各種數據回饋,包含粉絲分析、互動率等等。目前已經有兩百位網紅加入平台,預計將成長到一千人左右的規模。
「短期沒有收費考量,要把利潤讓出來。」吳欣鴻認為,目前的首要考量就是扶植網紅成長,等業務穩定後再考慮拆帳。
文章來源:https://pics.ee/m8ki
A:
勒索軟體雖不時肆虐網路,但一般而言只要小心釣魚電子郵件,勿胡亂開啟不明附件就能避免「中招」。然而,自週五起不少網路保安公司發現全球多個國家的機構及個人電腦遭受名為「WanaCrypt0r 2.0」的勒索軟體攻擊感染,有別於以往的攻擊方式,據了解該勒索軟體是直接透過系統漏洞進行攻擊,除Windows 10及Server 2016外,近乎所有Windows系統及其伺服器版本均受威脅,安全專家呼籲用戶盡快安裝官方釋出的安全性更新,避免機構及個人電腦受感染。
WanaCrypt0r 2.0 直接攻擊系統漏洞,不足 24 小時席捲全球 99 國
據防毒軟體公司Avast Software最新公佈的數字,目前已在全球99個國家偵測到超過75,000宗 「WanaCrypt0r 2.0」(又名WannaCry)的攻擊個案,而在Kaspersky安全研究及分析團隊偵測到的 45,000 宗攻擊個案中,香港、台灣和中國亦同屬首十位攻擊分佈最高的國家及地區。全球範圍受影響的更不乏大型企業及政府機構,如英國國家衞生事務局 (NHS) 旗下多間醫院及西班牙電訊公司Telefonica等。
今次肆虐全球的「WanaCrypt0r 2.0」一如過往勒索軟體的運作模式,當受害者的電腦遭受感染後,所有檔案均被加密成副檔名為 .WNCRY 的格式,無法正常開啟讀取資料。檔案加密後亦會彈出相應介面指示受害者需在三天內交付價值300美元的Bitcoin贖金,逾期加倍,若未能在七天內交付則再無法恢復檔案。勒索軟體的介面更包括簡繁中文在內的28種不同語言,明顯針對全球各國用戶。
有別於過往透過釣魚電子郵件感染的方式,不少受害者在網上回報指在正常使用電腦的情況下突然彈出相關勒索介面。據了解「WanaCrypt0r 2.0」是透過Windows系統內名為 EternalBlue 的 Windows SMB 遠端執行程式碼弱點進行攻擊,成功利用弱點的攻擊者有機會獲得在目標伺服器上執行程式碼的能力。
去年駭客團隊Shadow Brokers曾聲稱成功入侵美國國家安全局 (NSA) 旗下的秘密網路攻擊組織Equation Group,並釋出各種攻擊工具。當中就涉及眾多尚未揭露的產品漏洞,被指可用於攻擊、入侵除Windows 10及Windows Server 2016以外,Windows XP至Windows 8及其各自對應的伺服器版本系統,其中就包括EternalBlue、EmeraldThread等多個漏洞。而微軟亦已於今年三月中釋出針對Windows SMB Server的安全性更新 (MS17-010),修復相關安全漏洞。
然而,由於不少機構及個人用戶未有定期安裝Windows系統更新的習慣,導致今次「WanaCrypt0r 2.0」能快速感染多個國家的電腦。安全專家亦呼籲機構和個人用戶盡快安裝微軟官方釋出的MS17-010安全更新,確保修補今次攻擊中使用到的SMB伺服器漏洞。不過值得留意的是,由於微軟早已停止Windows XP系統的技術支援,因此相關更新未有提供。
文章轉載-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479/ransomeware-wanacrypt0r-2
A:
王道銀行將推出機器人理財體驗服務。王道銀行已經獲得投顧執照與金管會許可,將是台灣第一家推出機器人理財服務的銀行。
特點:千元低投資門檻
在正式推出機器人理財服務之前,王道銀行推出免費的早鳥機器人理財體驗。低投資門檻是活動特點。投資門檻僅新台幣1,000元。另外,使用者在30分鐘以內,就可以在線上完成投資理財服務體驗。
這個早鳥體驗活動中,是完全「自動化」由人工智慧提供服務,沒有人工參與。不過,王道銀行表示,「正在籌組理專服務團隊,未來將採用『視訊』理專的輔助投資。」
獲利模式改變:不收手續費,改收平台使用費
王道銀行的機器人理財服務在商業模式上也和傳統理財服務不同。其理財機器人服務並不是按照交易收取「手續費」,而是採用淨資產總額,收取機器人「平台使用費」。
王道銀行指出,平台使用費以日結算,為每日淨資產(依據投資表現浮動)乘以單日費率(約為0.00493%)
王道銀行指出,「傳統銀行端鼓勵投資人不停地買進與賣出,衝『短線交易』,以增加手續費收入。但王道銀行獲利模式為平台使用費,是固定比例收費制度。」如此一來,讓銀行端的投資建議不會以鼓勵交易為導向,這樣的投資建議會更客觀和信賴度也更高。
強調沒有傳統理專的包袱
機器人理財的特點以大數據運算分析發展出投資決策,藉由系統演算建議標的及波段,每日監控投資組合,克服人性弱點,並依據客戶的風險屬性與投資偏好等不同的特性,建立系統精算出的最適化投資組合。
王道銀行指出,「傳統理專提供服務,常揹負銀行主推某幾檔標的的包袱,而機器人理財服務沒有這個人為困擾。」
另一方面,機器人理財與傳統的理財的服務客群是有差異性的。在傳統的理財服務中資產在50萬以下的顧客,獲得的理財服務較少,如銀行多派任資歷較淺的理專或電話理專。資產300萬元以上才是所謂的VIP及客戶,銀行多派任資歷豐富,通過重重考核的理專提供服務。但機器人理財強調低資產的「小資」族群也能接受豐沛的投資訊息與建議。
文章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343/o-bank-robo-advisor-fintech
A:
亞馬遜積極搶進跨境電商市場,今(24)日宣布成立台灣在地服務團隊,同時亞馬遜全球開店(Amazon Global Selling)台灣版網站也正式上線。
亞馬遜全球開店不是一項全新服務,在亞馬遜來台設立辦公室之前,台灣賣家一樣可以自己將產品上架。不過亞馬遜全球開店亞太區負責人戴竫斐認為,台灣有很多傳統出口貿易企業,在發展跨境電商需要更多幫助,如協助辦理註冊流程、商品上架、帳戶運營等等,「我們認為有在地團隊可以幫台灣賣家起步更快。」而且她們也觀察到國際買家對台灣的商品有需求。
而目前只知道亞馬遜全球開店在台灣是由前eBay跨境貿易事業部台灣區總經理林惠君擔任總經理,並招募了招商經理、技術人員等,但確切的員工規模則沒有透露。而林惠君表示,先前亞馬遜和聚豐全球在台灣有品牌推廣方面的活動合作,但僅止於此,對台灣賣家來說,亞馬遜台灣辦公室就是唯一的正式聯絡管道。
在亞馬遜全球開店來台之前,其實阿里巴巴和eBay等業者已經早一步在台灣布局跨境電商業務,不過戴竫斐認為,亞馬遜在網站流量、全球物流系統布建等方面具有優勢,而且他也看好這塊市場的成長空間還很大,「我們不晚。」她說。
不過她也沒有說明接下來在台灣會有什麼具體推廣策略或目標,僅表示她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台灣賣家對接全球資源。而現在除了已經有中文版網站上線,接下來他們也計畫為台灣賣家開設線上和線下的訓練課程。
除了在台灣成立在地服務團隊,戴竫斐表示,以亞太區來說,目前在中國、韓國、日本、印度、新加坡和泰國,也都設有亞馬遜全球開店的在地服務辦公室。
文章/圖片來源-goo.gl/uGM08W
A:
從重新設計黑白相間的簡潔使用介面、新Logo到增加限時動態、直播等新功能,儘管不是每一項一推出就馬上受到歡迎,不過對品牌帳號來說,他們想知道的,恐怕還是這些改變究竟能為他們的帳號持續成長帶來多少實質的效益。
活躍廣告客戶數量翻倍,為什麼?
本周三,Instagram宣布,每月活躍廣告客戶數量翻倍來到100萬,去年9月這個數字是50萬,而一年前是20萬。今年,Instagram更替自己立下目標:達到30億美元的廣告收益。
「對我們來說這是重大的里程碑,非常重要的里程碑。」James Quarles說。背後成長的原因相當簡單,就是有越來越多人在使用Instagram,根據今年一月一份統計數據,現在每天有4億人固定在使用Instagram 。
James Quarles談到,平台表現突出有幾個關鍵。首先,Instagram是一個人們追求自己興趣、熱情的平台,不論是追蹤自己喜歡的明星、旅遊照、穿搭甚至是品牌;第二是Instagram使用操作門檻低,James Quarles就舉例,品牌帳號要在Instagram上投放廣告,過程僅需要四個步驟就可以完成。
加入購物工具,要讓顧客直接就在平台上下訂商品
Instagram在去年11月推出「App內購物工具」,在上週推出更新版本。James Quarles說,Instagram現在要做的不僅僅是讓用戶單純按讚或是追蹤帳號。
有越來越多像是髮型設計師、美甲師都會在Instagram發佈自己的設計作品,除了本來品牌帳號就有的打電話、寄E-mail、商家導航功能,在「App內購物工具」最新更新中,就可以讓顧客在這些提供設計服務的帳號頁面上直接預約服務商品,讓顧客不必再轉換到其他平台(像是LINE、打電話等等);此外販售實體商品的帳號未來也都能讓用戶直接在帳號頁面中下訂。
據統計,80%的Instagram用戶都有追蹤品牌帳號,目前有大約800萬的品牌在Instagram上有正式官方帳號,過去半年成長最多的地區分別是美國、巴西、印尼、俄羅斯及英國;另外有1.2億的用戶曾經在品牌帳號直接點選品牌網站及傳送私人訊息(direct message)。
提供數據分析工具,讓廣告用戶清楚廣告效益
James Quarles也透露未來將為品牌帳號提供新的分析工具,包括可以查看前些日子推出的「上傳多張照片功能」每一張照片的成效分析數據,另外廣受歡迎的「限時動態」未來也都能查看廣告成效。
不斷更新數據分析工具,Instagram希望品牌用戶不要單單只從按讚數、粉絲術看廣告成效,目標是在未來讓Instagram成為商業廣告用戶的首選。
文章來源:goo.gl/bvz4CU
A:
Apple Pay終於在台灣開始使用。雖然晚了三年,但還台灣總算是跟上了這個世界最潮行動支付,而媒體熱烈報導著,讓許多在抽屜裡沉眠的Apple Watch也被翻出來充電。
但,行動支付在台灣已經聲嘶力竭地喊了5年,年年有人喊今年是行動支付元年,但你我生活沒有太大的變化。那Apple Pay真的會帶來改變嗎?或是要問,Apple Pay是不是真的是回事呢?
相較於蘋果在2014年剛發表時的緩慢成長,根據Fortune的報導,蘋果在2016年一口氣進軍包含中國等多個國家,每週都新增超過一百萬個使用者,在2016年第四季的交易量成長了500%,更號稱涵蓋了全美75%的非接觸式支付(Contactless Payment),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 )甚至表示,「 We are going to kill cash!」。
這麼狂,沒上卡提諾實在可惜。
Apple Pay兩大挑戰:兩個20%
那麼Apple Pay在台灣的發展將會如何呢?如果期待它取代現金,成為全民新支付,恐怕不容易。因為台灣有兩個20%的門檻擋在Apple Pay前面。
第一個20%是iPhone在台灣的市佔率。去年台灣總共賣出70萬台iPhone 7,而iPhone 6我估算是200萬台。
假設一半iPhone用戶都會用Apple Pay,那麼全台Apple Pay的潛在用戶就不超過150萬人。
第二個20%更嚴峻,是信用卡交易的佔比。Apple Pay說到底,就是更容易使用信用卡的方法,所以對沒有用信用卡的人,或是不適合信用卡的消費場合來說,Apple Pay就沒有機會。
台灣目前的零售與餐飲業,扣除掉現金與悠遊卡之類的其他電子支付,使用信用卡的交易大約佔比是20%。
也就是說,在台灣,Apple Pay能馬上取代的支付情境,不超過你交易的20%。再考慮到非接觸式刷卡機(就是長得像超商櫃檯悠遊卡讀卡機的那種)的普及率應該不到一半,大部分還是傳統的刷卡機,你的iPhone刷不下去的,所以實質的潛在消費情境可能只有10%。
以上兩個現況,聽起來好像有點悲觀。但即便如此,作為一個POS業者,我認為搭上末班車的台灣,還是有機會成為Apple Pay應用最普及的國家之一。或是稱之為,Apple Pay樂園。
以下是三個主要的理由:
理由1:「嗶」支付接受度高
不論是VISA Wave、悠遊卡、一卡通還是之前的各種電子錢包,藉由過去幾年的通路普及化,台灣的消費者已經相當習慣用「嗶」的付款,在心態上沒有障礙。而通路也更能接受額外的設備與交易速度,就連計程車司機都不再因為我要用悠遊卡而瞪我了。
全台的刷卡機有40%能接受感應的功能,也已經就是「能嗶」。而台灣人對LINE、Facebook等海外平台的高度擁抱,讓Apple Pay有極佳的成長土壤。
理由2:台灣手續費是世界級划算
接受信用卡的店家,在每一筆交易的金額都要分固定比例給信用卡體系,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手續費或是「抽趴」。但很多人不知道,台灣的信用卡手續費世界級的低。
在日本的信用卡手續費是3%出頭,而香港與新加坡的則是接近3%,但台灣的手續費卻只要2%左右,也就是便宜將近30%。30%在金融服務裡可不是小數字,而這份低價當然得歸功於台灣優良的廠商競價文化,台灣總不缺廠商提供破盤價,即便是銀行。
而這份世界級的低費率,讓台灣店家提供Apple Pay服務,是世界級的便宜。
理由3:店家不用買設備
好吧,這話有點誇張了。雖然店家用iCHEF POS只要用自己的iPad就可以,跟銀行申請能接受Apple Pay的藍芽刷卡機也不用費用,但大半還是得買台出單機,不過,跟三年前比起來真的容易太多了。
以前店家要申請信用卡,月營業額要100萬,連開發票的營業額門檻20萬都達不到的小餐廳,根本想都不用想,所以才讓社會有一個能接受信用卡的餐廳比較有規模的印象。
但透過銀行過去幾年mPOS推廣的努力,信用卡的申請門檻也從100萬降至5萬,讓小店家也能採用,而且抵達特定刷卡額,刷卡機還完全免費。
我所認知到的是,過去幾年其實都是真正的行動支付元年。雖然沒有特定的支付真的有飛躍性的發展,但透過銀行跟政府不停的突破自己的界限,讓商業條件與基礎建設變得更加友善,而社會也日益擁抱新科技。
而眼下,Apple Pay將能利用這充滿養份的土壤,在台灣幫消費者打造出行動支付的新樂園。
文章來源- goo.gl/9UHzK0
A:
網站入口雅虎(Yahoo)屢傳資訊遭駭,網路安全漏洞問題有多嚴重?根據科技大廠谷哥(Google)官方部落格表示,相比2015年,去年網路遭受駭客攻擊比率增加32%,並有持續增加的趨勢,且多數網站並未通過谷哥認證。不過,谷哥也整理出3種性質駭客,提醒民眾使用時能做好預防措施。
《法新社》報導,針對駭客頻傳事件,谷哥在官方部落格Webmaster Blog上發布文章,除指出駭客攻擊比率將不會有放慢的趨勢,也說明若網站遭害卻未收到安全警告,則多半為未經認證之網站。
另外,谷哥也整理出3種常見的駭客攻擊模式,包含植入亂碼「Gibberish Hack」、以日語關鍵字連結販售假貨的網站,或在看似正常的網頁底下,隱藏帶有惡意的關鍵字,提醒民眾多加留意並做好防駭措施。
文章來源- https://www.nownews.com/n/2017/03/21/2449487
A:
久大資訊網路股份有限公司(G.T. Internet Information Co., Ltd.)是台灣第一家上市櫃網路公司,一直以「全球貿易、數位行銷」為企業任務定位,提供兩岸三地外銷廠商外貿電子商務國際行銷整體解決方案,透過各種有效益的數位行銷服務,提升廠商網路曝光率,進而增加訂單來源。
久大公司在人才資源、經驗與資源累積,都可稱為業界的領導品牌。企業能邁向成功,好的企業文化是很重要的,久大對投資員工絕不手軟,除了打造好的工作環境,也透過各種專業課程跟教育訓練,持續加強員工的專業能力,務必讓每位久大的夥伴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好幫手。
久大公司為提升集團數位行銷之專業能力,凝聚集團共識,提升整體效率,及提供客戶優質的網路行銷產品及服務,於日前與Google展開策略合作,在台北101大樓 Google台灣總部開設集團研習課程。藉由精實課程、腦力激盪、創意發想、學員互動等活動,讓所有員工藉由課程來學習,強化自己的專業知識,提供給我們客戶更好更專業的服務。
久大大家長鄭董更勉勵所有集團同仁,在全球經濟景氣未明,且企業投資日趨保守之下,更應該強調久大的專業、服務、認真等精神,來服務我們的客戶,並希望所有同仁,持續秉持『致力幫助台灣中小企業發光發熱,並幫助中小企業業績起飛』的理念,為更多台灣廠商創造永續優勢,提供更多創新商品與優質服務。相信自己跟公司,沒有不能完成的事情!
A:
韓國特檢組在今日(2/28)正式起訴三星集團太子,李在鎔,以及另外4名三星高層。
因南韓總統朴槿惠的貪腐醜聞,而捲入行賄案的三星太子李在鎔,除了已經在日前17日收押。可能因其事證擴大,特檢組擴大起訴了相關的一應高層。預料此一起訴會進一步打擊三星集團的聲譽。
李在鎔目前爲三星電子副會長,他被指向朴槿惠密友崔順實提供總值 430 億韓圜賄款,以換取政府支持三星兩間子公司的合并案。
這 4 名被起訴的集團高層,包括三星企業戰略規劃部副會長崔志成(Choi Gee-Sung)、戰略官張忠基(Chang Choong-ki)、體育戰略主管黃晟洙(Hwang Sung-soo)和三星電子社長朴商鎮(Park Sang-Jin)。
而在三星官方的聲明中,除了李在鎔的3位高層也請辭。
因未來戰略室的副會長崔志成和會長張正基辭職,負責管理集團的決策核心未來戰略室也正式解散。未來戰略室向來爲李在鎔所倚重,約有 200 名精英員工。
三星的領導核心因太子收押、起訴,以及關鍵幹部請辭。未來經營權的改變另外界矚目。
文章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3368/samsung-earthquake-3-top-managers-quit
A:
2017 年剛到,Facebook 就動作頻頻,這次要來跟大家分享臉書最新的演算法兩大重點,針對貼文訊息的 真實性 和 即時性 下手,在 News Feed 會有些調整,但臉書認定的標準如何?此外,臉書演算法將因應影片長度做調整,影片要怎麼拍才能提高曝光呢?何謂即時訊息呢?小編又該如何接招呢?
Facebook 演算法就跟天氣一下變來變去,行銷人到底該有什麼對策呢?身為行銷人或社群小編的你,趕快好好研究這篇文章,輕鬆搞定粉絲團!
一 、臉書將更看重「真實訊息」和「即時訊息」
前陣子 Facebook 鬧出了假新聞風波後,這個影響促使了臉書更加注重「內容真實性(authentic content)」,臉書演算法開始偵測並針對真實性較高的內容進行推廣,至於哪些內容會得到這樣的眷顧呢? Techcrunch 報導「人們認為真實性,非誤導、非聳動性和或非詐騙垃圾訊息(spammy)的內容」未來都可能在演算法中,得到更好的曝光。
此外,臉書也將主打「即時性的內容」,針對現在當下爆紅的話題(viral in real-time),Facebook 會提升這個主題的能見度,好讓它可以和 Twitter moment 即時新聞互別苗頭!
究竟臉書演算法大神會如何認定真實和即時這兩點呢? 趕快來看看吧!
內容真實性:別一直叫粉絲按讚或分享
如果你的粉絲頁常常叫粉絲按讚、分享的,有類似這種“挑戰” Facebook 演算法的小編,可能要三思了!根據 Marketing Land 報導,由於 Facebook 現在會更注重內容的真實性,所以粉絲頁叫粉絲按讚、留言、分享的,可能不是一個好作法,因為演算法可能會據此認為你是一個只想衝成效、互動的粉絲頁,會對你有些懲罰調整(penalize),不論你的內容是否為真。
此外,Facebook 也從使用者行為層面來檢視,如果貼文被使用者隱藏,Facebook 也會據此認為此內容可能不是真實的。
為了打造更注重真實性的演算機制,臉書會揪出特定的粉絲團進行分類辨識,例如常分享不真實貼文、假新聞的內容,或是標題殺人法這種釣魚新聞內容(clickbaity headlines),接下來在演算法的能見度可能會相對低很多。
內容即時性:你分享之後臉書推更多相關內容給你
Facebook 也更重視即時性,若貼文有更多「即時性特質(real-time signals)」,例如該貼文有朋友最近的留言或是按讚,則該則貼文的即時性價值相對較高;或是,如果該則貼文有很多互動(engagement),則 Facebook 演算法也會認為,該則貼文主題對於用戶來說是重要的,進而增加該訊息的能見度。
Facebook 想要更即時讓 Big Story 可以快速的出現在演算法中,只要是爆紅(going viral)的內容,無論是因為很多人將這個主題貼在臉書,或是該則貼文得到許多互動等,臉書會據此認為你目前也會想關注這個主題,進而在話題火紅的當下,將這個主題呈現在你的動態牆上。
未來影響
Facebook 表示這個演算法更新,對於大部分的粉絲頁在演算法曝光應該是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某些「轉介的流量(referral traffic)」或是「外連的連結(outbound clicks)」可能就有影響了,這都取決分享的內容是否具有真實性或即時性。而即時性的爆紅話題,未來在演算法的改變之下,應該更可期待曝光度的提升,未來在內容的製作上,也可以朝向爆紅的方向思考喔!
二、臉書更新演算法,更專注在「影片觀看完成度」
「製作短影片比較容易吸引關注?」現在 Facebook 最新的演算法打算挑戰這件事情,表示演算法調整將會對長影片有利!
Facebook 的觀看次數計算,以使用者觀看至少三秒就算一次觀看,但也正因為這樣的計算系統,再加上 Facebook 自己的 auto play 功能,這樣的機制也常讓臉書上的內容製作者,傾向製作「一開始就吸睛的影片」,反倒不那麼在意整支影片觀看的完成度,許多 Facebook 內容提供者,也表示影片觀看完成度相對較低。
目前 Facebook 對於觀看次數的標準,還是維持原樣,只是會調整演算法,改成著重在較長的影片藉此留著它的觀眾群,調整演算法更專注在「觀看時間(watch time)」。根據 recode 報導,這可以說是 Facebook 一個較大的變動, 畢竟「觀看時間」一直都是臉書和 Youtube 一較高下的指標 ,臉書當然不會出來承認這件事情,但針對這個指標開始採取行動,最終很明顯的目的爭的就是廣告。
Marketing Land 指出,Facebook 對於影片在演算法的能見度(prominence)上,有許多的衡量標準,包括:是否是直播影片、根據影片觀看完成度、使用者是否打開該影片的聲音、是否將該影片放大為全螢幕等來考量影片的曝光度。 在「影片觀看完成度」這個指標而言,一支影片有被看完至少一半,就能被判定為吸睛(compelling),但這樣的標準對較長的影片較為不利,所以臉書現在要針對這點做調整。
Facebook 在部落格作出以下聲明:
「如果你看完整支影片或影片的大部分,我們會判定你覺得這支影片是有趣的,基於這樣的判斷標準,我們知道對於較長的影片來說,使用者要「看完」或是看到一定程度,是需要花費較長的心力的(a bigger commitment)。
在我們觀察使用者觀看影片的過程中,理解到 我們應該針對較長影片的『影片觀看完成度』有一些加權比重的調整, 以避免這個機制對於較長影片的成效不公平,而懲罰到長影片的成效表現。」
至於大部分的粉絲頁是否會受到影響?接下來製作影片的方向該如何調整呢?
Facebook 也作出如下表示
「我們的預期是大部分的粉絲頁,不會因為這個改變而有太多影響。然而,根據這個更新,互動較高、有多人花時間觀看的長影片,可期待的是演算法的露出會增加,未來人們也將逐漸發現,吸睛火紅的長影片出現的頻率增加。副作用就是有些較短的影片可能略受影響下降。」
「一如往常,粉絲頁仍須製作吸睛,並和使用者產生互動的影片。即便是較長的影片,但只要觀眾不感興趣、少人觀看,在 News Feed 的表現也不會提升。無論影片的長度如何,重點是能否製作出吸睛的影片,讓人們產生互動,建議管理者可透過 Video Insight,了解你的影片成效。」
文章來源-https://www.inside.com.tw/2017/02/22/facebook-new-algorithm
A:
Google官方宣稱,從2018年開始,旗下影片網站YouTube將不再支援無法跳過的30秒強制廣告,這一舉措的目的是為了提升用戶體驗,集中精力發展有利於用戶和廣告主的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YouTube此次取消的只是影片前貼片廣告中30秒無法跳過的廣告形式,20秒無法跳過的廣告形式和6秒無法跳過的廣告形式將繼續存在,這也從側面反映出Google影片服務廣告模式的調整方向:重點發展時間更短、互動性更強的廣告。
每個硬幣都有兩面。縮短用戶強制觀看廣告的時間,對用戶來說這是好消息,但是對廣告主來說,這則消息可能就沒那麼樂觀了,這意味著廣告主在YouTube少了一個廣告投放方式。即便這樣,廣告主也不用太過於傷心,因為這項政策到2018年才會正式實施,廣告主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調整,此外,除了這種廣告形式,廣告主在YouTube上還有多種其他的廣告類型可以選擇。
除了上文提及的不可跳過的廣告形式,YouTube還有一類可跳過的廣告形式,這種可跳過的廣告形式是YouTube在2010年推出TrueView廣告形式,影片觀眾可以在廣告播放5秒後選擇「跳過(Skip)」廣告,直接觀看影片內容。廣告主只為觀看超過30秒的消費者買單,不必為那些選擇跳過的觀眾支付廣告投放費。
TrueView是YouTube首先推出的廣告形式,是目前國外最受歡迎的廣告形式,也是廣告主在YouTube上更樂意使用的廣告推廣形式。目前,YouTube平台上80%以上的廣告版位都是TrueView廣告。因此,此次取消的30秒無法跳過的廣告形式只佔很少份額的廣告位。
當然,YouTube的廣告形式並不僅限於此,上文介紹的可跳過和不可跳過廣告主要是指YouTube的影片前貼片廣告位,除此之外YouTube還有搜尋廣告、展示廣告、影片內重疊式廣告等形式,本文不再詳述。
有分析人士稱,YouTube此項舉動也是面對行動端影片數量日益增長現狀的調整,越來越多的廣告主選擇影片廣告進行品牌推廣,取消較長的不可跳過的廣告有利於YouTube搶占行動端影片市場份額。
在影片廣告行業,YouTube目前強勁對手是Facebook。近兩年來,Facebook開始致力推動影片廣告,雖然YouTube曾多次面對媒體說Facebook對其構不成威脅,但是Facebook強大的用戶群體卻不容YouTube忽視,從YouTube這次在影片廣告形式上的調整就可以窺見一斑。
在中國,對待影片廣告有兩種主要形式:長達1-2分鐘的強制性廣告;付費會員免廣告。
本文轉載-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3248/youtube-will-stop-playing-30-second-ads-you-cannot-skip
A:
Facebook 將開放雇主透過粉絲專頁刊登職缺,而申請者資料則會由個人 Facebook 帳號自動產生,並透過 Messenger 發送給雇主。接下來雙方就可以直接在 Messenger 裡面溝通。張貼職缺是免費的,每個專頁可以貼出的職缺數量也沒有限制。
職缺部分,將會在桌面版左側、行動版選單中的常用書籤增加「工作」分類,類似於現在的「商品」頁面。
在 Recode 的報導中,Facebook 廣告與專頁副總 Andrew Bosworth 提到,許多公司早就開始利用 Facebook 貼文來求才或求職,現在 Facebook 只是讓過程更便利而已。以目前公佈的功能看來,也僅止於整合貼文、傳訊,以及行動呼籲按鈕等現有功能,尚未有進一步的職缺、履歷管理功能,和專門的職缺媒合平台比起來略顯單薄。
然而這對現有的 LinkedIn、Glassdoor 之類的現有職缺媒合服務來說,可不是好消息。儘管要找工作的時候,一般人可能不會先想到 Facebook,不過這項新功能一開放,想必會對現有服務造成衝擊。尤其針對 Facebook 現有廣告客戶主要族群,也就是中小型企業來說,免費和便利性可能是一大吸引要素,加上 Facebook 龐大的用戶基礎和資訊量,透過 Facebook 帳號產生的應徵簡介,可能比自己撰寫的履歷更能看出求職者的特質。
目前這項功能預計在下週三於美國、加拿大推出。其他地區尚無確切發表日程。
文章來源-goo.gl/glWXd9
A:
久大資訊喊出要當電商界大聯大的口號看來不是玩假的。近來久大延攬Uitox前台灣區總經理黃文貴加盟,並已經鎖定兩大併購標的。
品牌電商東京著衣今(10)日舉辦新家喬遷派對,會中意外出現一名電商業界知名人物,新創電商Uitox前台灣區總經理暨ASAP購物網總經理黃文貴。不過今天他是以久大資訊網路集團旗下富董投資公司總經理的身分出席。而久大除了再添一名電商戰將,喊出要當「電商界大聯大」的他們,目前也已經鎖定至少兩家品牌電商做為併購標的。
借重黃文貴經驗,發展跨境電商業務
黃文貴在電商業界的資歷豐富,在Utiox之前也曾任職於PChome集團,並曾擔任過東京著衣營運長。因此這次加入久大集團,似乎頗有另類回娘家的味道。
久大資訊總經理,同時也是東京著衣董事長凃靜婷表示,黃文貴是在去年12月正式加入久大集團,未來希望能夠借重他在電商產業的經驗,幫助久大發展跨境電商,也希望能將更多台灣品牌帶到海外。
凃靜婷表示,流量愈來愈貴、新會員取得成本愈來愈高,所以現在久大的定位就是品牌電商的集合,希望不同領域電商可以相互導流、會員共享。因此除了會持續尋找併購標的,他們也可能採取策略結盟。
兩項併購計畫進行中
其中在併購計畫的部分,久大目前已經有至少兩個明確的標的正在洽談中。凃靜婷表示,對方是和東京著衣擅長的女裝銷售領域互補的品牌電商業者,雖然併購的進度比原先預期慢了一點,但她希望第一季結束之前就可以有比較明朗的結果。而她目前雖然不能公開併購對象,但業界推測,知名童裝品牌電商就是標的之一。
除了併購一途,久大同時也積極和品牌電商業者洽談策略合作的可能。凃靜婷舉例,藉由東京著衣既有在東南亞市場的行銷、物流、平台等資源,他們可以幫其他台灣品牌業者做代理銷售;或者品牌彼此也可以做行銷資源交換。
而久大原本的關鍵字廣告業務未來還是會持續,但凃靜婷直言,未來品牌電商平台的營收比重一定會提高,所以數位行銷會更像是後台支援的角色。
新聞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705/gt-group-ec-plan
A:
交通部今天開出Uber重罰條款上路後首張罰單,總計包含11張裁處書、合計2億3100萬元罰鍰,同時將Uber勒令歇業並送請北市商業處撤銷商業登記,Uber中午發布新聞稿宣布,下周五2月10日起將暫停在台灣服務!
Uber表示,四年前Uber進入台灣市場至今,看到願意擁抱創新科技的合作駕駛和乘客的數目不斷增長而感到雀躍。期間,Uber成功拓展服務至四個城市,合作駕駛針對大眾運輸系統所無法到達的都市外圍地區,提供了一個便捷且安全的交通選擇。
截至目前為止,台灣民眾已經藉由Uber車輛分享平台獲得了1500萬趟的搭乘服務。
Uber表示,「我們持續聽取台灣政府和民眾的意見,以期政府能為實現台灣車輛分享經濟找到路徑:我們已經與財政部表達樂意遵從通過的跨境電商法案支付營業稅;我們確立與在地權威保險公司合作為乘客提供安全保障;我們多次分享國外成功制定車輛分享經濟法規案例,以及提出與計程車業者合作的努力;我們承諾願意與在地計程車業者合作。」
然而,政府日漸遠離擁抱創新和21世紀交通與運輸趨勢。Uber合作駕駛辛勤工作,而且是普通市民,卻因為提供乘客安全的搭乘服務而面臨前所未有的重罰。也理解交通部需要執行新法規的壓力。
Uber宣布,在此困境之下,我們相信需要重新思考另一路徑。「因此,我們在此宣布將於下周五,2月10日起暫停Uber在台灣的車輛分享媒合平台服務,希冀能重啟和政府的對話,在蔡總統領導之下,讓創新交通與運輸科技在台灣得以發展並且茁壯。」
Uber表示,這是很艱難的決定,我們也了解這對合作駕駛和乘客的衝擊。在此對他們一直以來的支持表達衷心感謝。希望在可見的未來,再度以創新科技服務他們,服務台灣。
本文轉載-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1/2260725
圖片來源-https://tech.ifeng.com/a/20160518/41609773_0.shtml
A:
台灣民眾非常熟悉的修圖軟體「美圖秀秀」,日前推出「手繪自拍」新功能,瞬間在Twitter上爆紅,許多外國網友紛紛上傳自己「美圖風格」自拍,不過卻被Twitter網友發現,美圖會在背景蒐集大量使用者資料並回傳至中國伺服器上,讓許多用戶質疑其隱私規範。
「美圖秀秀」美國爆紅!卻爆出隱私疑慮?
你的手機中可能也裝有「美圖秀秀」這個台灣、中國用戶熟悉的手機修圖軟體,前陣子推出「手繪自拍」新功能讓照片可以化身言情小說封面風格,在Twitter上瞬間爆紅,於美國App Store排名一路從900多名衝到35名,甚至還有人將美國總統川普吉希拉蕊的照片改圖。
會將使用者數據回傳至位於中國的伺服器
最近卻有用戶發現「美圖秀秀」app中包含了一個「MTAnalyticsAdLogEntity.java」的程式,會在背後蒐集用戶的手機型號、解像度、Android 版本IMEI 等高達23種的權限資料,並回傳至位於中國的伺服器上。
雖說app要求存取用戶的受機資料並不是一件奇怪的事,但負責任的app通常只會要求存取真正需要的資料。舉例來說,美圖要求存取用戶的相機功能就相當正常,但同時又要求存取GPS位置、Wi-Fi 連結資料、SIM卡及可以識別身分的相關資訊,有了這些就可以輕鬆追蹤用戶的行動裝置。
「有很多app都會要求存取用戶裝置,但通常只要公司品牌夠大,用戶通常就可以信得過。」網路威脅管理公司的研究員Greg Linares表示。
蒐集用戶資訊,為更精準投放廣告鋪路?
被外國網友發現蒐集不相干資訊的美圖,有專家表示是因為美圖計畫在軟體內加入廣告分析追蹤軟體,在未來可以有效投放廣告增加營收,因此才會蒐集更多用戶資料希望能讓廣告頭放更精準。
事實上,美圖並不是唯一在app中運作廣告軟體的公司,但用戶時時注意app要求的存取權限是相當重要的,即便像Pokémon Go這樣世界有名的app,也可能會因為存取過多用戶資訊而產生爭議。
美圖發言人進一步表示:「美圖跟Google Play有很好的夥伴關係,因為美圖能較為複雜且Android版本眾多,因此才會透過記錄用戶的使用行為來增加整體穩定度,Google在過程中也提供了相關的技術支援。」同時因為Google Play無法在中國地區使用,因此公司需要透過第三方及自己的統計系統,來確保訊息統計的穩定性。
美圖也再次強調:「美圖嚴格遵守各大平臺安全條款,嚴格保護用戶隱私。在iOS平台,也會按照App Store的規定,嚴格保護用戶隱私。」透過聲明滅火,希望能消除用戶疑慮。
文章轉載-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2864/meitu-viral-anime-makeover-app-major-privacy-red-flags?utm_source=apple&utm_campaign=2017023&utm_medium=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