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根據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PECC)頃發布之最新「第14年亞太區經濟報告(2019-2020)」顯示,汶萊本(2020)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可達4.7%,較上(2019)年預測值1.8%為優,明(2021)年預測值為3.6%,後(2022)年則預估為3.5%。 該報告係針對627位亞太區政策專家就涉及亞太地區所面對的主要發展與挑戰為主軸。全球貿易戰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為亞太地區的經濟成長造成巨大損失。根據該報告綜合各項調查顯示,未來2至3年內,亞太區域成長的前五大風險:包括(一)貿易保護主義及貿易戰加劇、(二)全球貿易成長放緩、(三)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放緩、(四)美國經濟成長放緩以及(五)缺乏政治領導等。 該報告顯示,自上年以來,整個亞太地區對全球經濟成長的的信心明顯轉為負面。預計亞太區經濟成長將從2018年的3.8%放緩至本年的3.3%。令人憂慮的是出口貿易的急劇放緩,將從2018年的4%減緩至本年的0.9%。各國政府須透過推出提振經濟措施及降息來緩解經濟放緩,還需採取其他措施以減緩經濟之衝擊。儘管如此,42%接受訪問的亞太區政策專家對2021年東南亞的成長前景抱持樂觀看法,主因為該地區與東協經濟共同體的整合趨勢強勁,其中許多國家在人口統計方面占具優勢,且可能存在貿易移轉的期望。 根據汶萊中央銀行(Autoriti Monetari Brunei Darussalam)頃發布之2/2019政策聲明中指出,預計2019年全球經濟將可成長3%。汶萊2019年上半年經濟成長2.9%。亞洲開發銀行(ADB)頃上修2019年汶萊經濟成長預測值為1%,2020年則預估為1.5%。 該報告也涵蓋PECC關於亞太區域連結性的創新指數。區域經濟一體化本身並不是終極目標,其最終目標為提高生活品質和機會。自由貿易是其中的一部分,但須與基礎設施、港口、海關、教育交流等銜接,以確保人民可從貿易中受惠,從而實現貿易之包容性。根據該報告顯示,亞太區域之基礎設施,諸如交通、技術與能源的銜接程度最高,達63.3點,但仍需要改善其人與人間的商務旅行、旅遊業、勞動力流動、移民和其他方面的連接(占36.1點)。在亞太區域,物理連通性占整體連通性之41%,其他依次為制度(35%)及人與人的連結性(24%)。儘管亞太經濟體間存在部分差異,但該模式在該地區所有經濟體中相當普遍,與發展水準無關。該指數顯示,亞太區域需要在基礎設施、交通運輸、貿易便利化、教育流動性及勞動力流通等領域取得更多進展。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頃發布之統計資料顯示,馬國上(2019)年11月份貿易總額為1,550.58億馬幣(約合378.24億美元),較前(2018)年同期下跌4.6%;出口額為807.97億馬幣,較上年同期下跌5.5%,亦較上(10)月下跌10.8%;進口額742.61億馬幣,較上年同期下跌3.6%;貿易順差65.35億馬幣,則較上年同期下跌23.1%。上年11月份出口,電子與電機產品仍為馬國主要出口項目,金額達275.9億馬幣,占該國總出口額之34.15%,較上年同期下跌11.6%。其他主要出口產品有液化天然氣(32億馬幣,下跌35.9%)、精煉石油產品(53億馬幣,下跌19%)、原油(22億馬幣,下跌23.4%)、棕油與棕油製品(54億馬幣,下跌2.6%)。主要出口市場分別為中國大陸125億馬幣,成長4.1%)及新加坡(115億馬幣,下跌12.5%);對中國大陸出口成長的產品為鋼鐵產品(2.89億馬幣)、鋼鐵錠(3.89億馬幣);對新加坡出口下跌的產品為電子與電機產品(45億馬幣,下跌23.4%)。與上(10)月比較,2019年11月出口單價指數(export unit value index)微跌0.5%至115.5點,主因燃油指數下跌2.6%、不可食用原料指數下跌0.8%、機械與交通設備指數下跌0.3%。同期,出口量指數(export volume index)下跌10.3%至131.4點,主要來自機械與交通設備指數下跌22.9%、不可食用原料指數下跌12.9%、動植物油脂指數下跌5%。經季節性調整後,出口量指數下跌9.9%至126.9點。 馬國上年11月份進口額達743億馬幣,較前年同期下跌3.6%;資本財(capital goods)進口占總進口額之13.2%,下跌4.3%至98億馬幣,主因工業交通設備下跌21.1%(2.9億馬幣)及資本財(交通設備除外)下跌1.7%(1.53億馬幣)。中間財(intermediate goods)占總進口額55.2%,成長1.8%至410億馬幣,成長的主要項目為資本財零組件(交通設備除外,成長14.2%,17億馬幣),惟初級燃油和潤滑油及加工工業用品則分別下跌36.9%及26.3%至9.47億馬幣及6.3億馬幣。消費品(consumption goods)進口占總進口額之9.2%(68億馬幣),成長1.9%;其中可細分為供家庭用之初級食品與飲料(1.44億馬幣,成長18.7%)、非耐久性商品(8,200萬馬幣,成長5%),惟耐久性商品則下跌9.6%至9,750萬馬幣。主要進口國為中國大陸(166億馬幣,成長11.5%)及新加坡(84億馬幣,下跌9.1%);自中國大陸主要進口產品為精煉石油產品(13億馬幣)及電子與電機產品(61億馬幣,成長9.3%)。自新加坡主要進口產品為精煉石油產品(下跌21.2%至29億馬幣)。 上年11月,與自由貿易協定(FTA)夥伴的貿易占馬國貿易總額64%(992億馬幣),較上年同期下跌4.2%;其中對FTA夥伴的出口額為511.8億馬幣,下跌6.6%;進口額為480.2億馬幣,下跌1.5%。對土耳其出口成長16%(至5.63億馬幣),主因棕油產品出口以及對柬埔寨出口成長20.5%(1.41馬幣,主要出口項目為鋼鐵產品),對紐西蘭出口成長2.7%(3.58億馬幣,主要出口項目為棕油產品)。與上年10月份比較,馬國對FTA夥伴的進口額成長0.7%,惟貿易額及出口額則分別下跌3%及6.3%。上年前11個月與FTA夥伴的貿易,占馬國貿易總額62.2%(1.043兆馬幣),較前年同期下跌3.3%;其中對FTA夥伴的出口額為5,517.9億馬幣,下跌2.7%以及進口額為4,908.9億馬幣,則下跌3.9%。根據前述統計資料,馬國上年11月份,與臺灣貿易總額為75.73億馬幣,較上年同期下跌11.2%;對臺灣出口金額為27.78億馬幣,下跌11.2%,臺灣居馬國第11位出口國;自臺灣進口金額為47.96億馬幣,下跌11.2%,臺灣居馬國第6位進口來源國。“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丹麥貝林時報 於 1 月3日報導,丹麥企業界出現了新議程。他們將聯合國的17個世界目標設為新技術,新思想和新創業的焦點。這是將是自電子商務開啟以來最大的商機。 風險基金ByFounders的基金經理湯米·安德森(Tommy Andersen)說: “過去,企業看待協助世界如同慈善事業,沒有真正的財務回報。它以社會資本作為回報。然後再透過其他投資獲利。如今,企業可以透過一個已經明確定義的世界目標建立框架,這使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可以輕鬆參與其中。” 丹麥企業家可以將目光投向聯合國的世界目標,從一開始就將世界目標視為公司產品業務模型和形象的一部分。企業可以以拯救世界來賺錢。 丹麥企業家協會主席彼得·科夫勒(Peter Kofler)表示,企業社會責任與消費者需求息息相關。將聯合國的17個世界目標設為新技術,新思想和新創業的焦點,將是自電子商務開啟以來最大的商機。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inews日期:109年1月3日文號:駐英經(109)經字第4/P200號(商情文號:第4號) 商情本文:根據金融時報及inews 2日報導,英國IHS Markit/CIPS去年十二月份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PMI)從十一月份的48.9再度下滑至47.5,為連續第八個月低於50的讀數,顯示多數企業生產活動持續惡化,2019年底英國製造業更是以2012年來最快速度萎縮。特許採購與供應學會(Chartered Institute of Procurement & Supply,CIPS)集團總監Duncan Brock表示,隨著全球經濟衰退及英國脫歐不確定性持續影響企業投資及客戶信心。IHS Markit的董事長Rob Dobson表示,新訂單來源減少且仍需消耗先前脫歐準備的囤貨導致需求疲軟,儘管消費品生產略有上升但仍無法抵銷製造業其他產品產出的下降。經濟預測機構EY Item Club的首席顧問Howard Archer表示,2019年英國製造業受脫歐、國內政治及全球經貿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導致國內外需求減少,並補充即便完成脫歐該產業仍存在危機,英國製造商可能面臨歐盟企業外移供應鏈之問題。據英國央行調查,保守黨勝選後英國脫歐不確定性從55%下降至49%,預期製造業活動在2020年第一季度將保持穩定。

A:參考資料:Reuters、The Scotsman日期:109年1月3日文號:駐英經(109)經字第5/P200號(商情文號:第5號) 商情本文:根據路透社及The Scotsman 3日報導,繼昨(2)日發布英國去年十二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後,今日揭曉建築業PMI從十一月份的45.3下跌至44.4,已為連續第八個月下滑,該產業佔英國總體經濟的十分之一。目前而言英國大多數經濟指標都不樂觀,下週一(6日)將會公布十二月份服務業PMI,該產業佔英國總體經濟的四分之三。IHS Markit的經濟助理總監Tim Moore表示,該調查受訪者認為建築活動下降受大選前的脫歐不確定性及支出延誤所影響,不過保守黨當選後國內政局明朗化及脫歐目標明確化,有機會提高消費者在2020的支出意願。房地產諮詢和調查公司Naismiths的主管Gareth Belsham表示,十二月可能是建築業活動的轉折點,政治及脫歐情勢穩定後有望解除長期以來的需求疲軟。

A:參考資料:AltFi日期:109年1月3日文號:駐英經(109)經字第6/P200號(商情文號:第6號) 商情本文:根據AltFi 2 日報導,英國金融科技產業(FinTech)在2019年穩定成長,並逐步走歐洲金融科技之都的地位,許多英國金融科技新創公司欲搶攻美國這塊全球最大金融市場,如Funding Circle Monzo、Revolut及OakNorth等。市場借貸公司Funding Circle在美國活躍多年,於2019上半年通過20億美元的貸款管理,Funding Circle US已成為美國50大中小企業貸款公司;專注於中小企業的銀行OakNorth獲得日本企業集團SoftBank的4.4億美元投資,於2019年2月進軍美國市場;數位銀行Monzo於2019年任命前VISA公司的老闆TS Anil為其美國分公司的首席執行長,並得到美國Y Combinator公司支持;網路轉帳服務公司Transferwise也於2019年6月進軍美國;網路支付服務公司GoCardless於2019年在美國舊金山設立辦事處;另一間網路支付服務新創公司Checkout.com則雇用產業資深人士Cyndi Hoddinott以在美國建立品牌。

A:瑞士第二大超商Coop集團於1月6日發布新聞稿,該集團於2019年的銷售業績成長5%,金額達307億瑞士法郎。Coop集團表示,其中零售業部門的業績為180億瑞郎,成長1.4%;批發和製造部門的業績為142億瑞郎,成長2.6%;另外線上購物的業績亦大幅成長16%,為9.14億瑞郎。 資料來源: 20 Minuten電子報日期: 2020年1月6日

A:根據丹麥金融報於1月6日的報導, 丹麥政府決定廢除對新沼氣廠的昂貴支持計劃,這可能導致正在蓬勃發展丹麥沼氣產業下滑。據羅斯基勒大學(Roskilde University)稱,現有沼氣廠的營業額的三分之二來自今天的財政部。根據丹麥工業商總會 (DI)的數據顯示,與丹麥生物質能源相關的公司的營業額已從2014年250億丹麥克朗數字將增至2017年之390億丹麥克朗。 沼氣產業得到政府綠能補助四分之一, 但2018 年卻只提供綠能總產量的10% 產能。雖然沼氣產業帶來了一筆可觀的收益,然而卻犧牲了丹麥財政。 國會於2019年12月一致決定緩和沼氣補助計劃,因為沼氣是迄今為止獲取綠色能源最昂貴的方式之一 。現階段政府將提出2.4億補助於現有的沼氣廠商至2023年,這也意味著新沼氣開發商將無法享得政府資金補助。

A:根據丹麥金融報於1月6日報導, Vestas發佈新聞將於2030年實現氣候中和。 儘管Vestas一直致力於銷售和生產有助於使世界更綠化的風力發電機,但該公司每年仍排放數千噸的二氧化碳。自2015年以來,Vesta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量一直在增加。 2018年,排放量為69,000噸。 Vestas將開始使用電動汽車代替汽油卡車和貨櫃車以減少碳排放,協助Vestas實現十年內二氧化碳中和目標。Vestas已設定了一個2025年子目標,在該目標中,排放量必須減少55%。除了在2030年實現零排放的目標外, Vestas也將與分包商進行對話商討如何整合全體以達成減少45% CO2排放量。響應丹麥政府於聖誕節前發佈於2030年碳排放目標及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之政治協議。 Vestas所提出的新的氣候目標 ,相繼引起眾多丹麥公司跟緊腳步設定了未來氣候中和的目標。如航運輸業巨頭馬士基公司零設定排放目標為2030年, 而乳製品生產商Arla和屠宰場集團Danish Crown,則將 於2050年實現二氧化碳中和。

A: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土耳其貿易部長Ruhsar Pekcan表示儘管去(2019)年有諸多困難,土耳其出口仍破紀錄創下歷史新高,較2018年成長2.04%達1,805億美元,另去年土耳其進口減少8.99%至2,104億美元,外貿赤字自543億美元減少44.9%至299億美元,對外貿易貢獻經濟成長4.7點,係土耳其近18年來最高。P部長指出,土耳其政府於去年對出口支助達32億里拉(5.4億美元),為土耳其歷史上最高金額,本(2020)年政府將增加該金額至38億里拉。 根據土耳其貿易部統計數據,去年德國為土耳其最大出口市場,自土耳其進口166億美元貨品,較2018年減少4.2%,其後為伊拉克,自土耳其進口103億美元,成長7.4%。另土耳其對英國及美國分別出口112億美元(2018年為115億美元)及89.7億美元(2018年為91億美元)。義大利為土耳其第5大出口市場,出口金額為97.4億美元,較2018年減少2.5%。土耳其資本財出口增加2.8%至216億美元,另消費財出口增加2.4%至727億美元,中間財出口金額達851億美元。 土耳其政府目標2020年及2021年之出口達1,900億美元及2,020億美元;根據政府預測,出口將於2022年達到2130億美元。去年12月份單月出口增加4.9%至154億美元,另進口增加20%至201億美元。

A: ●新加坡採購與物流管理學院(SIPMM)本(2020)年1月3日發表數據顯示,由於新訂單、新出口和招聘擴張,以及工廠產值和存貨成長速度加快,去(2019)年12月新加坡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扭轉連續7個月萎縮情況,上漲0.3點至50.1點,進入擴張期。受訪經濟分析師看好本年製造業表現,尤其是電子業。若單以電子業PMI而言,則成長0.2點至49.9點,顯示該領域經連續14個月萎縮,情況漸趨好轉。 ●新加坡大華銀行表示,隨著製造業和電子業PMI連續3個月持續上升,加上製造業自去年4月以來再度呈現擴張,顯示有回穩跡象。預估去年12月製造業產值萎縮情形將改善,與前(2018)年同期相比將下跌0.6%(去年11月製造業產值受電子業拖累,則下跌9.3%)。印度、中國大陸、泰國、韓國和我國同期製造業表現亦與新加坡一致,皆呈現擴張狀態。 ●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則指出,由於台灣和韓國等電子業強國去年12月PMI均反彈至50點以上。預估新加坡本年製造業將走出頹勢,尤其新訂單和新出口復甦,顯示貿易出口已出現轉機。中美兩國若於本年1月中旬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定,亦有望提振製造業信心,恢復資本支出和生產計畫。 ●新加坡電子業雖仍處於萎縮狀態,但華僑銀行認為,隨著第5代(5G)網路發展,電子業PMI遲早將突破50點,預估截至2022年底,5G網路將覆蓋新加坡逾半地區,未來5年包括智慧手機、自動駕駛汽車以及智慧城市等相關領域投資將達10億星元。

A: 墨西哥交通部太空總署(AEM)署長Salvador Landeros Ayala與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ROSCOSMOS)副署長Alexander Bochkarev日前同意兩國將加強太空及科學計畫之合作。 L署長表示,AEM和許多國家進行合作,並有意與太空領域先進國家之俄國展開合作及友好關係,俄國於1957年發射史波尼克1號衛星,為全球第一個發射衛星的先鋒;墨西哥將發展太空計畫,優先應用相關技術保護墨西哥人民應對洪水、旱災、火災等各類災害,另將共同開發推動通訊、農業生產力、安全、石油與礦產探勘,以及其他科技活動。 B副署長則於會議中感謝L署長肯定俄國科技實力與人才,墨西哥在過去幾年進行之多邊科學合作計畫已獲得成果,雙方均有意延續前述科學合作計畫,以支持墨西哥在國際太空站進行科學實驗、外太空監控合作、太空環境保護、支持培育年輕人才。 B副署長與其科學技術事務顧問Mikhail Dukhanin、國際合作專家Elena Zhurinova及俄國駐墨西哥大使館二等秘書Anton Orlov均肯定發展科學與太空科技對於墨西哥衛星、5G連結及通訊之應用。

A:資料來源:越南快訊網站2019.12.27日報導 據越南統計總局阮局長碧林(Nguyen Bich Lam)表示,2019年越GDP成長7.02%,超越國會預訂目標為6.6%至6.8%,亦高出多個國際組織預估。其中第1季、第2、第3及第4季GDP成長分別為6.82%、6.73%、7.48%及6.97%。2019年越南各經濟領域,農林及水產業成長2.01%,占GDP成長比重的4.6%;工業及營造業成長8.9%,占GDP比重50.4%,以及服務業成長7.3%,占GDP比重之8.62%。2019年越南進出口總金額高達5,169億美元,較2018年成長7.6%,出超總金額高達99億美元。其中出口金額為2,634億美元,較2018年成長8.1%,進口金額為2,535億美元,較2018年成長7%。2019年12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11月份上揚1.4%,其中餐飲業漲3.42%,主要係受到非洲豬瘟疫情推升肉價之影響。惟2019全年CPI僅上升2.79%,低於2018年,為3年來通膨最低之1年。

A:資料來源:越南西貢時報,2020年1月7日據越南農業暨農村發展部最新統計,2019年越南蔬果出口金額為37.4億美元,較2018年下降近兩成。中國大陸目前是越南最關鍵之農產品出口市場,雖然2019年越南出口蔬果至美國、歐盟、日本及南韓均明顯上升,但仍無法填補越南出口至中國大陸之下降金額。2019年1月之11月期間,越南出口至中國大陸之蔬果金額為22.4億美元,較2018年同期下降13%。據中國大陸之進口規定,運至中國大陸之農產品包裝及原產地資訊須向中國海關註冊,貨物上並須貼有詳細的產品可追溯性標籤。至目前為止,越南有9種蔬果已得到許可運往國外市場,包括火龍果、西瓜、荔枝、龍眼、香蕉、芒果、波羅蜜、紅毛丹及山竹。另農業部正在就其他7種水果的外銷談判爭取許可出口,包括榴蓮、牛油果、椰子及百香果等。越南木薯出口至中國大陸之金額亦同樣下降。2019年,越南木薯及木薯製成品出口至中國大陸之金額超過9.70億美元,較2018年上升1.6%。中國大陸仍然是越南最大木薯進口國,市場份額接近90%,但出口值卻比2018年下降1%。據越南農業部表示,中國大陸今年將降低由官方管道進口之木薯粉增值稅,從13%降至10%,致通過邊境貿易運輸之木薯粉價格競爭力下降。

A:新聞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20年1月6日) 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表示,本(109)年1月3日伊朗軍事指揮官蘇雷曼尼於美軍空襲時身亡,伊朗隨即砲擊美軍駐伊拉克巴格達北部之基地及美國大使館駐區,造成伊朗與美國之關係更加惡化,中東局勢緊張,該部能源資源室於本月6日緊急召集該部石油產業課、瓦斯產業課、石油公社、瓦斯公社、SK能源等煉油公司、石油協會及能源經濟研究所等相關人員舉行「石油與瓦斯供需及價格變動檢視會議」。 與會之韓國煉油業界及瓦斯公社相關人員指出,目前中東地區之石油及瓦斯設施或油輪並未因美國與伊朗互相攻擊而發生供油短缺問題,因此尚未對韓國之進口造成影響。與會專家及相關人士則認為,美伊關係緊張雖然不會立即產生嚴重影響,但未來國際石油及瓦斯市場之不確定性可能擴大,有必要研擬因應對策。 此外,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能源資源室室長朱泳俊則表示,韓國自中東進口之原油及液化天然氣(LNG)比重高,該部將與業界持續監督中東局勢之變化及國際石油與瓦斯市場之情況,舉行石油供需及油價檢視會議,若發現石油及瓦斯之供需產生問題時,會迅速啟動因應體系,俾利韓國國內石油及瓦斯市場所受之影響減至最小。 據悉,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與相關機構、業界自去(108)年4月美國取消自伊朗進口石油豁免待遇後,發生油輪於荷姆茲海峽附近遭攻擊以及6月至9月沙烏地阿拉伯石油設施遭無人機襲擊後,持續積極因應中東不安之局勢,未來亦擬全力穩定石油之供需及油價。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19年12月27日商情本文: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的數字,在統計調查中包括的所有選定行業主類,以名目工資指數計算,去年9月的平均工資率較2018年同期上升3.4%。在去年9月,約62%公司的平均工資率較2018年同期上升,36%公司的平均工資率較2018年同期下跌,其餘2%公司的平均工資率與2018年同期相若。扣除以甲類消費物價指數計算的消費物價變動的因素後,在統計調查中包括的所有選定行業主類,去年9月的實質平均工資率與2018年同期比較維持大致不變。薪金總額統計方面,在統計調查中包括的所有行業主類,去年第3季的就業人士名目平均薪金指數較2018年同期上升3.0%。扣除以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計算的消費物價變動的因素後,去年第3季的就業人士實質平均薪金較2018年同期下跌0.3%。一、各行業的變動:名目工資指數方面,在去年9月,所有選定行業主類均呈現按年升幅,由2.3%至4.1%不等。實質工資指數方面,在去年9月,除製造業和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業分別呈現0.1%和1.1%的按年跌幅外,其他選定行業主類均呈現按年升幅,由0.1%至0.6%不等。二、2018年9月至去年9月各選定行業主類的名目及實質工資指數的按年變動:就業人士名目平均薪金指數方面,在去年第3季,所有選定行業主類均呈現按年升幅,由0.1%至4.9%不等。實質平均薪金指數方面,在去年第3季,大部分選定行業主類呈現按年升幅,由0.1%至1.5%不等。然而,進出口貿易及批發業、零售業、金融及保險活動業和社會及個人服務業則呈現介乎0.3%至3.1%不等的按年跌幅。(完)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19年12月27日商情本文:香港政府發言人宣布,香港與柬埔寨和愛沙尼亞分別於2019年6月和9月簽訂的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在完成有關的批准程序後,已分別於2019年12月27日及18日生效,並對2020年4月1日或之後開始的任何課稅期的香港稅項具有效力。柬埔寨和愛沙尼亞分別是香港於2018年的第38和75大貿易夥伴。有關協定可讓從事跨境商業活動的人士更清楚確定其稅務負擔,有助促進雙邊貿易和投資活動。(完)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19年12月29日商情本文:為進一步加強支援中小企業,香港政府將於2020(本)年1月實施多項措施,包括推出全新的「中小企資援組」服務,並優化「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BUD專項基金」)及「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市場推廣基金」)。由本年1月1日起,一支名為「中小企資援組」(SME ReachOut)的支援小隊將開始投入服務,透過與中小企業直接見面,協助尋找合適的資助計劃,並解答申請上的問題,以提高其對港府資助計劃的認知,並鼓勵善用港府提供的支援。此外,「BUD專項基金」及「市場推廣基金」獲增加注資,將由本年1月20日起增加每家企業的累計資助上限和首期撥款比率,以及擴大「BUD專項基金」的資助地域範圍,以協助企業提升競爭力及拓展大陸和海外市場。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企業正面對外圍經濟環境的挑戰和當前經濟下行的壓力,港府自去年8月已公布多輪的支援措施,包括增加資助,並整合現時由不同港府部門或機構管理的中小企業中心,為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的資訊。即將推出的措施,將更有效及靈活地在拓展市場和提升競爭力等方面支援企業,協助開拓商機。「BUD專項基金」及「市場推廣基金」的優化措施包括:一、「BUD專項基金」: ●將「BUD專項基金」下的東協計劃擴展為自由貿易協定(FTA)計劃,資助地域範圍由東協10國擴大至涵蓋其他與香港簽署FTA的經濟體,包括紐西蘭、歐洲自由貿易聯盟4國、智利、澳門、喬治亞和澳洲。 ●將每家企業的累計資助上限由目前的200萬(港元,下同)倍增至400萬元,包括大陸計劃下的累計資助上限由100萬元增至200萬元;及FTA計劃下的累計資助上限由100萬元增至200萬元。 ●將首期撥款比率由現時核准港府資助額的24%提高至高達75%。二、「市場推廣基金」 ●將每家中小企的累計資助上限由400,000元倍增至800,000元。 ●增設選項,讓中小企業可以申請高達核准港府資助額的75%作為首期撥款。(完)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19年12月30日商情本文:香港政府統計處發表的對外商品貿易統計數字顯示,去年11月份香港整體出口和進口貨值均呈現按年跌幅,分別下跌1.4%和5.8%。繼去年10月份呈現9.2%的按年跌幅後,去年11月份商品整體出口貨值為3,593億(港元,下同),較2018年同月下跌1.4%。同時,繼去年10月份呈現11.5%的按年跌幅後,去年11月份商品進口貨值為3,854億元,較2018年同月下跌5.8%。去年11月份呈現有形貿易逆差262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6.8%。去年首11個月的商品整體出口貨值較2018年同期下跌4.7%。同時,商品進口貨值下跌6.9%。去年首11個月呈現有形貿易逆差3,940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9.8%。經季節性調整的數字顯示,截至去年11月止的3個月與對上3個月比較,商品整體出口貨值上升0.7%。同時,商品進口貨值下跌1.9%。一、按國家/地區分析:去年11月份與2018年同月比較,輸往亞洲的整體出口貨值上升2.6%。此地區內,輸往部分主要目的地的整體出口貨值呈現升幅,尤其是新加坡(升8.0%)、菲律賓(升7.3%)、中國大陸(升5.2%)、印度(升1.1%)和台灣(升1.0%)。另一方面,輸往日本(跌15.9%)、泰國(跌14.7%)、馬來西亞(跌7.6%)和越南(跌7.0%)的整體出口貨值則呈現跌幅。除亞洲的目的地外,輸往其他地區的部分主要目的地的整體出口貨值呈現跌幅,尤其是美國(跌23.7%)、德國(跌17.5%)和英國(跌8.8%)。同期,來自部分主要供應地的進口貨值呈現跌幅,尤其是印度(跌23.5%)、馬來西亞(跌18.3%)、美國(跌11.5%)、新加坡(跌9.8%)和中國大陸(跌7.8%)。同時,來自越南和台灣的進口貨值則呈現升幅,分別上升55.6%和18.0%。去年首11個月與2018年同期比較,輸往大部分主要目的地的整體出口貨值呈現跌幅,尤其是美國(跌14.1%)、印度(跌13.5%)、德國(跌8.6%)、日本(跌5.7%)、中國大陸(跌4.9%)和越南(跌4.1%)。然而,輸往新加坡和台灣的整體出口貨值則呈現升幅,分別上升6.0%和1.9%。同期,來自大部分主要供應地的進口貨值呈現跌幅,尤其是韓國(跌22.8%)、印度(跌19.6%)、馬來西亞(跌14.6%)、新加坡(跌8.6%)、泰國(跌8.1%)和美國(跌6.4%)。來自中國大陸的進口貨值亦下跌6.0%。另一方面,來自越南的進口貨值則上升14.8%。二、按主要貨品類別分析去年11月份與2018年同月比較,大部分主要貨品類別的整體出口貨值呈現跌幅,尤其是「通訊、錄音及音響設備和儀器」(減48億元,跌6.1%)、「非金屬礦物製品」(減23億元,跌18.1%)和「雜項製品(主要包括珠寶、金飾及銀器)」(減20億元,跌10.3%)。然而,「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增101億元,升7.5%)和「動力產生機械及儀器」(增47億元,升96.4%)的整體出口貨值則呈現升幅。同期,大部分主要貨品類別的進口貨值呈現跌幅,尤其是「辦公室機器和自動資料處理儀器」(減39億元,跌11.4%)、「非金屬礦物製品」(減34億元,跌21.7%)和「石油、石油產品和副產品」(減31億元,跌32.0%)。然而,「動力產生機械及儀器」的進口貨值則呈現升幅(增22億元,升31.6%)。去年首11個月與2018年同期比較,大部分主要貨品類別的整體出口貨值呈現跌幅,尤其是「辦公室機器和自動資料處理儀器」(減471億元,跌11.5%)、「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減390億元,跌2.7%)和「通訊、錄音及音響設備和儀器」(減319億元,跌4.5%)。然而,「動力產生機械及儀器」的整體出口貨值則呈現升幅(增189億元,升36.6%)。同期,大部分主要貨品類別的進口貨值呈現跌幅,尤其是「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減1,014億元,跌6.2%)、「辦公室機器和自動資料處理儀器」(減612億元,跌16.0%)和「通訊、錄音及音響設備和儀器」(減478億元,跌7.0%)。然而,「動力產生機械及儀器」的進口貨值則呈現升幅(增171億元,升25.1%)。(完)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19年12月30日商情本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具詳細分析的評估報告,闡述其早前完成年度第4條磋商討論後,於去年12月4日就香港經濟及金融狀況發表的總結內容。IMF再次肯定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區內貿易樞紐,以及全球最開放經濟體之一的地位。IMF認為香港憑藉資金和資訊自由流動、簡單稅制、穩健的監管制度、法治和優質的專業服務,得以在金融服務業保持競爭優勢。IMF指出,縱使面對經濟活動轉弱和不利因素對成長前景的影響,香港仍具備充裕的緩衝空間,足以應對周期性及結構性挑戰。IMF歡迎港府最近為振興經濟而推出的財政刺激措施,同時支持港府採取3管齊下的方針以控制樓市風險和增加置業負擔能力。IMF讚揚香港具備穩健的規管架構和審慎監管政策,有助確保金融體系的抗逆力和維持金融穩定。IMF又重申其對聯繫匯率制度(聯匯制度)長久以來的支持,認為聯匯制度是維持香港金融穩定的基石。香港財政司長陳茂波表示,歡迎IMF肯定香港多年來所建立的穩健政策框架和充裕緩衝空間,使香港有能力應對未來的挑戰。港府已準備好按需要運用財政儲備以支持經濟。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表示,IMF的評估結果再次肯定香港的金融體系穩健,有能力抵禦潛在衝擊;亦歡迎IMF對聯匯制度及其暢順運作表示充分肯定。(完)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