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莫迪政府於5月15日提出經濟振興方案下之計畫,修正「民生必需品法案(Essential Commodities Act, 1955,以下簡稱ECA)」、「農產貿易及交易促進條例(Farming Produce Trade and Commerce Promotion and Facilitation Ordinance, 2020)」,以及「農產價格及農業服務保障條例(Farmers Empowerment and Protection Agreement on Price Assurance amd Farm Services Ordinance, 2020)」與農產品行銷及貿易法規鬆綁相關之條例,其修法原由、利益及成效如次: 「民生必需品法案」: 1.修法原由:印度農業多樣化及供過於求,由於欠缺農業冷鏈、食品加工之投資及產業鏈,使農產品腐敗,亦無法供應至出口市場,造成農食產品價格不穩。此外,規範農產品生產之「民生必需品法案」則限制囤積農產品及嚴格管制價格,造成農業缺乏企業化經營及投資誘因不大。 2.預期利益: 政府為使農業轉型及提高農民收入,因此積極對ECA展開修法,包括放寬對穀片、石油用、油籽、豆類、洋蔥及馬鈴薯等農產的管制,除遇戰亂、飢荒、價格飆升及天災等例外時政府才會介入管制農產,同時並開放業者自由生產、持有、運輸、配送及供應農產,盼能藉此提升經濟規模及吸引國內外投資。 3.修法成效:修法後將使農產品於生產端及消費市場維持價格之穩定;使市場更具競爭力,設法解決農產品腐壞及儲存問題;促進農業轉型及提高農民收入。 「農產貿易及交易促進條例」: 1.立法原由:由於目前各州政府針對各自境內的農產市場管理委員會(Agriculture Produce Market Committee, APMC)訂有法規,農民只得對領有州政府許可者銷售產品,限制農民對各自所屬的APMC以外的業者及他州業者進行銷售。上述限制,造成印度農產品銷售及流通問題。 2.預期利益:本條例將開放州內及州際交易,並推動電子交易平台,同時建立爭端解決機制協助農民排解交易糾紛,未來可將一區低價剩餘的農產轉銷至其他供不應求的地區,除有助滿足各地消費者需求並有助穩定及提升農民收入,更有助統合印度整體農業市場。 3.修法成效:給予農民更多銷售選擇及行銷管道,穩定農產品價格;與農產品保證最低價格收購機制互補,穩定農民收入;邁向農產品市場於印度單一市場化之目標。 「農產價格及農業服務保障條例」: 1.修法原由:由於印度農業以小型業者為主,不具經濟規模及群聚效益,且受限於氣候,產能及市場等不定因素;農產品生產投入及產出管理不佳,使農產品產業具高風險及低效率之產業。 2.預期效益:本條例將有助農民與加工、批發、大型零售及出口業者直接交易,避免中間盤商完全主導價格以致剝削農民;禁止農地出售、出租、抵押以作為賠償,使農民獲得保障;建立爭端解決機制協助農民進行賠償處分。 3.修法成效:未來農民將可運用現代化科技管理進項並降低行銷成本,農民收入有望增加,更可吸引投資打造供應鏈,將印度農產行銷至全球市場。

A:印度商工部於本(6)月4日公告修正政府採購優先適用在印度製造之法規「Public Procurement (Preference to Make in India) Order, 2017」,該法規旨於限制中央政府暨相關及附屬機關、自治機關優先向國內供應商採購。本次法規修正將提供產品及服務之國內供應商列為第1類與第2類及國外供應商列為第3類,以類別審查供應商參與政府採購案時,可享有採購優惠及條件,以提供較優惠及條件限制鼓勵國內製造,並期使落實印度自給自足之產業計畫。 上述分類略以: 1.第1類國內供應商:係指其產品或服務在印度國內製造的附加價值率,或稱在地製造比例達50%以上,在政府採購案中可享有最大程度的優惠待遇,若競標者同屬第1類國內供應商,以在地製造率較高者優先考慮採購。 2.第2類國內供應商:係指產品或服務在地製造比例介於20%至50%之間,亦可參與印度政府採購案;此外,列於第3類國外供應商,係指在地製造比例低於20%者,其參與的政府採購案機會可能被限縮。 本次公告亦對在地製造比例給予明確之定義,係指未被課徵印度國內間接稅前之產品或服務總價值,在扣除被課徵關稅後的進口成分後,該淨值在總價值之比例。若政府採購機關對於產品或服務適用前述在地製造之界定有疑義,將採取其他替代性估算機制。另在法規修正後,第1類別與第2類別國內供應商須提出在地製造比例之說明文件,並自我具證符合比例之規範。 上述修正法規並要求除獲主管機關財政部政府支出局(Department of Expenditure)專案核准外,任何低於20億盧比(1美元約兌75盧比)之政府採購案,禁止外國廠商參與競標;此外,開放國際競標之政府採購案,外國供應商得與第1類及第2類國內供應商共同競標。上述修法規定可充分保障國內供應商,並促進當地製造及創造內需。 修法前,國內廠商提供產品或服務國內製造比例為50%;政府標案金額在500萬盧比以下,限由國內供應商參與,高於該採購金額門檻則皆由國際業者得標。

A:Covid-19疫情對印度企業經營造成負面影響,尤其剛成立發展之新創企業,除從事民生必需產品及服務、教育科技、線上遊戲及串流服務的製造供給及遞送之新創業者外,大多數新創企業都面臨疫情及封城經濟停頓之市場供需失衡的挑戰。相關資料如次: 印度新創企業發展現況:由於新創企業創新經營模式與創造市場需求面,以及獲得政府相關政策協助,使印度新創企業近年來快速成長。新創投資金額自2010年的5.5億美元,至2019年則已達近3倍之成長,達145億美元。惟自本年3月以來受疫情及政府封城停工影響,預估國內3月之投資金額,較去年同期17.3億美元,可能下滑至3.3億美元,跌幅達81.1%。獲得投資的新創企業家數亦由136家,縮減至69家,新創業者面臨營運衝擊及資金短缺,則需以裁員及減薪度過難關。 實施「新創企業抗疫援助計畫(Covid-19 Start-up Assistance Scheme)」進行紓困: 1.印度小型企業發展銀行(Small Industries Development Bank of India, SIDBI)係新創企業投資組合型基金之執行機構,政府透過SIDBI實施「新創企業抗疫援助計畫」給予紓困,對具有創新能力、可持續營運及可保障員工安全及財務穩定的新創企業提供所需之資金,凡符合以下資格之業者即可申貸,申貸上限為2,000萬盧比(1美元兌換75盧比),年利率為10.5%,並可延長3年償還: (1)雇用員工數需50人以上之新創企業;企業具有淨資產; (2)自印度證券暨交易管理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Board of India, SEBI)有註冊之投資代理基金或自創投、私募及天使基金取的資金者; (3)2018-19及2019-20財政年度之營業收入金額在2億至6億盧比;公司成立在10年以內,投資資金到位達出資及創辦人要求之新創企業。 (4)此外,2019年12月公司之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仍維持正值,或2020年4月至6月之EBITDA預估維持正值。 2.新創企業對上述紓困計畫之看法:許多業者盼SIDBI考慮放寬資格審查的條件及其相關規定,同時盼SIDBI加速核放自組合型基金貸放業者所需之資金,此外,亦有業者盼政府能促進大型企業對新創企業之投資,並認為此亦屬於其企業社會責任(CSR)。 公司法之法規鬆綁,避免新創企業營運困難:在疫情期間,印度公司事務部(MCA)將企業申請破產之門檻,自10萬盧比調高至1,000萬盧比,並依公司法(Companies Act, 2013)提供下列臨時寬鬆措施,適用對象包括新創企業: 1.疫情期間,依法需向MCA申報或提交資料但逾期提交之業者可免除其額外費用; 2.放寬企業召開董事會時,需企業經理人出席之限制; 3.放寬公司董事會召開之時間限制(放寬現行120 天召開董事會至180 天); 4.放寬外國籍企業經理人需在印度境內居住停留之時間(印度境內停留182 天以上)之規定限制。 放寬新創企業之退稅、貸款支付: 1.印度央行RBI為降低企業償貸及籌措流動資金的壓力,制訂特別措施,針對本年3月1日到期的企業分期償付貸款給予自3月至5月為期3個月的延付寬限。此外,企業申報或申退各項稅金的時限也獲得展延,亦包括展延所得稅(IT)及貨品暨服務銷售稅(GST)之退稅申請期限。 2.印度新創企業針對上述稅務措施向印度財政部反映: (1)針對新創企業本年4月至9月所發放的員工薪資或合約工資,應核退比例需高於50%; (2)提供低利特別貸款,並同意企業申退之IT及GST扣抵利息。 (3)展延支付貸款利息期限,並協助企業快速取得短期貸款之資金; (4)加速核發企業申退的IT及GST,亦有助於資金周轉。 此外,印度商工部頃修正FDI政策恐影響新創企業資金來源。疫情帶來營運之危機,為確保企業不被外資尤其來自中國大陸投資所接管或併購,商工部本年4月17日以Press Note No. 3 (2020 Series)公告修正FDI政策,規定中國大陸等7個鄰國對印度企業投資須經政府核准,排除現有任何「自動審核程序」之適用。惟阿里巴巴、騰訊、復星國際等陸資集團對印度企業之積極投資,新創企業亦依賴陸資挹注,此限制可能限縮新創業者之資金取得,尤其在後疫情時期,業者需有充沛的資金,以維持營運及創造就業機會。 除上述印度政府投資限制外,在經濟不振及疫情影響下,預期投資人對新創企業投資將趨於保守,使企業取得資金機會緊縮,所需籌資時間更長。此外,投資人在評估應對企業投入多少資金時,亦會評估企業目前價值,除將影響企業最終可取得的資本額,亦將延長雙方談妥協議的時間。因此,印度新創企業在post Covid-19時期之資金取得,攸關企業持續營運及生存。

A:Covid-19疫情對印度企業經營造成負面影響,尤其剛成立發展之新創企業,除從事民生必需產品及服務、教育科技、線上遊戲及串流服務的製造供給及遞送之新創業者外,大多數新創企業都面臨疫情及封城經濟停頓之市場供需失衡的挑戰。相關資料如次: 印度新創企業發展現況:由於新創企業創新經營模式與創造市場需求面,以及獲得政府相關政策協助,使印度新創企業近年來快速成長。新創投資金額自2010年的5.5億美元,至2019年則已達近3倍之成長,達145億美元。惟自本年3月以來受疫情及政府封城停工影響,預估國內3月之投資金額,較去年同期17.3億美元,可能下滑至3.3億美元,跌幅達81.1%。獲得投資的新創企業家數亦由136家,縮減至69家,新創業者面臨營運衝擊及資金短缺,則需以裁員及減薪度過難關。 實施「新創企業抗疫援助計畫(Covid-19 Start-up Assistance Scheme)」進行紓困: 1.印度小型企業發展銀行(Small Industries Development Bank of India, SIDBI)係新創企業投資組合型基金之執行機構,政府透過SIDBI實施「新創企業抗疫援助計畫」給予紓困,對具有創新能力、可持續營運及可保障員工安全及財務穩定的新創企業提供所需之資金,凡符合以下資格之業者即可申貸,申貸上限為2,000萬盧比(1美元兌換75盧比),年利率為10.5%,並可延長3年償還: (1)雇用員工數需50人以上之新創企業;企業具有淨資產; (2)自印度證券暨交易管理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Board of India, SEBI)有註冊之投資代理基金或自創投、私募及天使基金取的資金者; (3)2018-19及2019-20財政年度之營業收入金額在2億至6億盧比;公司成立在10年以內,投資資金到位達出資及創辦人要求之新創企業。 (4)此外,2019年12月公司之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仍維持正值,或2020年4月至6月之EBITDA預估維持正值。 2.新創企業對上述紓困計畫之看法:許多業者盼SIDBI考慮放寬資格審查的條件及其相關規定,同時盼SIDBI加速核放自組合型基金貸放業者所需之資金,此外,亦有業者盼政府能促進大型企業對新創企業之投資,並認為此亦屬於其企業社會責任(CSR)。 公司法之法規鬆綁,避免新創企業營運困難:在疫情期間,印度公司事務部(MCA)將企業申請破產之門檻,自10萬盧比調高至1,000萬盧比,並依公司法(Companies Act, 2013)提供下列臨時寬鬆措施,適用對象包括新創企業: 1.疫情期間,依法需向MCA申報或提交資料但逾期提交之業者可免除其額外費用; 2.放寬企業召開董事會時,需企業經理人出席之限制; 3.放寬公司董事會召開之時間限制(放寬現行120 天召開董事會至180 天); 4.放寬外國籍企業經理人需在印度境內居住停留之時間(印度境內停留182 天以上)之規定限制。 放寬新創企業之退稅、貸款支付: 1.印度央行RBI為降低企業償貸及籌措流動資金的壓力,制訂特別措施,針對本年3月1日到期的企業分期償付貸款給予自3月至5月為期3個月的延付寬限。此外,企業申報或申退各項稅金的時限也獲得展延,亦包括展延所得稅(IT)及貨品暨服務銷售稅(GST)之退稅申請期限。 2.印度新創企業針對上述稅務措施向印度財政部反映: (1)針對新創企業本年4月至9月所發放的員工薪資或合約工資,應核退比例需高於50%; (2)提供低利特別貸款,並同意企業申退之IT及GST扣抵利息。 (3)展延支付貸款利息期限,並協助企業快速取得短期貸款之資金; (4)加速核發企業申退的IT及GST,亦有助於資金周轉。 此外,印度商工部頃修正FDI政策恐影響新創企業資金來源。疫情帶來營運之危機,為確保企業不被外資尤其來自中國大陸投資所接管或併購,商工部本年4月17日以Press Note No. 3 (2020 Series)公告修正FDI政策,規定中國大陸等7個鄰國對印度企業投資須經政府核准,排除現有任何「自動審核程序」之適用。惟阿里巴巴、騰訊、復星國際等陸資集團對印度企業之積極投資,新創企業亦依賴陸資挹注,此限制可能限縮新創業者之資金取得,尤其在後疫情時期,業者需有充沛的資金,以維持營運及創造就業機會。 除上述印度政府投資限制外,在經濟不振及疫情影響下,預期投資人對新創企業投資將趨於保守,使企業取得資金機會緊縮,所需籌資時間更長。此外,投資人在評估應對企業投入多少資金時,亦會評估企業目前價值,除將影響企業最終可取得的資本額,亦將延長雙方談妥協議的時間。因此,印度新創企業在post Covid-19時期之資金取得,攸關企業持續營運及生存。

A:印度莫迪總理於本(6)月2日出席印度工業總會(CII)年會以「Annual Session: Getting Growth Back」為題之研討會,提出推動印度「自給自足」之經濟,尤其印度製造即全球製造(Make in India - Make for the World)」之產業政策。渠堅信印度經濟一定會走出Covid-19疫情陰霾邁向復甦。渠指出,印度經濟要達到自給自足,需減少進口以降低對進口的依賴,同時需提升國內生產力並建立在地完整的供應鏈,不論是農業、中小企業或是大型產業都需共同合作以提升整體之國際競爭力。 印度政府自本(2020)年3月25日至5月31日實施全國性封城停工之防疫措施,此為期2個月餘的全球最大規模封鎖已對印度經濟造成難以估計的衝擊,政府不得不於6月1日起針對感染封鎖區以外的地區規劃3階段解封,恢復經濟活動。針對防疫及紓困,莫迪總理於研討會中表示,政府在周延的考量後已公布全面性的振興及改革措施,有助打造強健的企業、創造就業及完整的供應鏈,政府並已針對弱勢進行援助,包括提供糧食配給卡予7.4億人、5,300億盧比融資貸款、8,000萬桶免費瓦斯供家戶烹飪、替50萬名雇主及勞工負擔共24%的員工社會保險公積金(EPF)提撥等,此外,政府也禁止國外業者參與20億盧比以下的政府採購標案,以保障國內中小及微型企業產品銷售,同時創造擴大內需市場。 針對改革措施,莫迪總理表示政府已修改「農產市場委員會管理法案(APMC Act)」,放寬農民銷售農產的限制,並開放穀糧電子交易以避免農民受中間盤商之剝削,並對勞工法規進行修訂以利創造就業;另,政府也針對煤礦等非戰略性產業開放民間投資及鬆綁法規,以利降低對進口的依賴。莫迪總理亦指出,家具、空調、手機、皮件及鞋類等皆為具在地發展潛力及有助出口及就業的製造業,渠並以在地生產個人防護設備(PPE)為例,印度能在3個月內自仰賴進口轉變至國內產業可日產共30萬件PPE,對於印度各項產業推動「在印度製造政策」深具信心。 儘管莫迪總理對印度經濟復甦保持高度信心,惟由於印度經濟自Covid-19疫情爆發前迄今歷經經濟衰退,自疫情爆發及封城以來,印度GDP成長更歷經40年來最低,加上疫情使印度政府及民間的債務飆升,包括穆迪、標普、惠譽等國際信評公司都已在日前下修印度投資環境評比,對於印度經濟成長前景持負面看法。

A:印度莫迪總理於本(6)月2日出席印度工業總會(CII)年會以「Annual Session: Getting Growth Back」為題之研討會,提出推動印度「自給自足」之經濟,尤其印度製造即全球製造(Make in India - Make for the World)」之產業政策。渠堅信印度經濟一定會走出Covid-19疫情陰霾邁向復甦。渠指出,印度經濟要達到自給自足,需減少進口以降低對進口的依賴,同時需提升國內生產力並建立在地完整的供應鏈,不論是農業、中小企業或是大型產業都需共同合作以提升整體之國際競爭力。 印度政府自本(2020)年3月25日至5月31日實施全國性封城停工之防疫措施,此為期2個月餘的全球最大規模封鎖已對印度經濟造成難以估計的衝擊,政府不得不於6月1日起針對感染封鎖區以外的地區規劃3階段解封,恢復經濟活動。針對防疫及紓困,莫迪總理於研討會中表示,政府在周延的考量後已公布全面性的振興及改革措施,有助打造強健的企業、創造就業及完整的供應鏈,政府並已針對弱勢進行援助,包括提供糧食配給卡予7.4億人、5,300億盧比融資貸款、8,000萬桶免費瓦斯供家戶烹飪、替50萬名雇主及勞工負擔共24%的員工社會保險公積金(EPF)提撥等,此外,政府也禁止國外業者參與20億盧比以下的政府採購標案,以保障國內中小及微型企業產品銷售,同時創造擴大內需市場。 針對改革措施,莫迪總理表示政府已修改「農產市場委員會管理法案(APMC Act)」,放寬農民銷售農產的限制,並開放穀糧電子交易以避免農民受中間盤商之剝削,並對勞工法規進行修訂以利創造就業;另,政府也針對煤礦等非戰略性產業開放民間投資及鬆綁法規,以利降低對進口的依賴。莫迪總理亦指出,家具、空調、手機、皮件及鞋類等皆為具在地發展潛力及有助出口及就業的製造業,渠並以在地生產個人防護設備(PPE)為例,印度能在3個月內自仰賴進口轉變至國內產業可日產共30萬件PPE,對於印度各項產業推動「在印度製造政策」深具信心。 儘管莫迪總理對印度經濟復甦保持高度信心,惟由於印度經濟自Covid-19疫情爆發前迄今歷經經濟衰退,自疫情爆發及封城以來,印度GDP成長更歷經40年來最低,加上疫情使印度政府及民間的債務飆升,包括穆迪、標普、惠譽等國際信評公司都已在日前下修印度投資環境評比,對於印度經濟成長前景持負面看法。

A:根據巴西冷凍食品協會(Abrafrigo)資料,巴西5月的牛肉出口量達到18萬3,000噸,金額7億8,010萬美元,較2019年同期,數量增加21%,金額增加35%。5月牛肉出口有11萬8,600噸運往中國,增加47.9%。 2020年1-5月,巴西牛肉出口73萬2,900噸,較2019年同期增加5%,金額為31億美元,在價格推升下金額增加23%。  

A:根據丹麥工總(DI )於6月9日報導, 丹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 新冠狀肺炎危機各國關閉封鎖, 使丹麥的出口業者無法進入許多市場,導致丹麥在四月份出口重挫5.8%。   丹麥工總(DI)首席經濟學家艾倫·索倫森(AllanSørensen)表示,許多公司遇到了出口訂單的減少, 出口量連續三個月下降, 是兩年來的最低水平。   S氏說,許多國家關閉邊境,因此之出口市場難以重啟, 創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經濟蕭條。2020年出口可能下降1,700億丹麥克朗,這對丹麥的出口來說將是令人恐懼的一年。  S氏說,出口下滑影響將近850,000個依賴出口的丹麥工作。  

A:出處:Financieele Dagblad , 2020/06/09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央行預計今年的GDP將衰退6.4%   荷蘭央行(DNB)預計:受到新冠疫情打擊,2020年全年荷蘭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將衰退6.4%,此外,房屋市場亦將受到打擊。   DNB預測:今年第二季遭受新冠疫情的打擊最大,之後,將緩慢復甦,明年GDP將成長2.9%,2022年成長2.4%。   由於現在預測的不確定性比以往都高,基於荷蘭不再出現第二次封鎖,且明年中旬前新冠肺炎疫苗將問世的假設前提下,DNB之前曾做出樂觀和悲觀的兩種預測,悲觀的預測是今年GDP將衰退11.8%,樂觀的預測是衰退3.4%。   DNB預計今年的失業率將上升至勞動力的4.6%,2021年將增至7.3%,2022年將再度降至5.7%。今年的購買力將平均下降1%。   目前荷蘭的房價雖仍在上揚,但下半年將開始下跌。DNB預計2020年房價將上漲4.3%,並在下半年出現逆轉,2021年房價平均下跌2.1%,2022年下跌3.7%。   荷蘭中央統計局(CBS)統計:4月份房價比去年同月上揚7%,土地登記所的交易量增加9%。

A:出處:Financieele Dagblad , 2020/06/09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央行預計今年的GDP將衰退6.4%   荷蘭央行(DNB)預計:受到新冠疫情打擊,2020年全年荷蘭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將衰退6.4%,此外,房屋市場亦將受到打擊。   DNB預測:今年第二季遭受新冠疫情的打擊最大,之後,將緩慢復甦,明年GDP將成長2.9%,2022年成長2.4%。   由於現在預測的不確定性比以往都高,基於荷蘭不再出現第二次封鎖,且明年中旬前新冠肺炎疫苗將問世的假設前提下,DNB之前曾做出樂觀和悲觀的兩種預測,悲觀的預測是今年GDP將衰退11.8%,樂觀的預測是衰退3.4%。   DNB預計今年的失業率將上升至勞動力的4.6%,2021年將增至7.3%,2022年將再度降至5.7%。今年的購買力將平均下降1%。   目前荷蘭的房價雖仍在上揚,但下半年將開始下跌。DNB預計2020年房價將上漲4.3%,並在下半年出現逆轉,2021年房價平均下跌2.1%,2022年下跌3.7%。   荷蘭中央統計局(CBS)統計:4月份房價比去年同月上揚7%,土地登記所的交易量增加9%。

A:根據丹麥媒體於6月5日報導, 北歐航空將從6月中旬起再開放共20條航線 ,其中16條由哥本哈根出發的航班飛往法蘭克福,慕尼黑和布魯塞爾等城市,以及夏日旅遊勝地如: 馬拉加,馬略卡島,雅典和尼斯。 路線的重新開放意味著未來的幾個月,SAS將由往常夏季正常運作飛行的290航線中,再次啟動其中之40條航線。然而,某些航線的出發航班次數將較平時明顯減少許多。   北歐航空SAS媒體經理Sille Beck Hansen表示: 我們正逐步小心翼翼的開啟有邊際效益的夏季航線營運,同時以滿足旅客的需求為先決條件。這可能是商務旅行,但也可能是想再回歐洲的北歐公民,或者居住在北歐想回家的外國人。   丹麥外交部從6月15日起開放挪威,德國和冰島旅遊,惟8月31日以前仍不建議到世界其他地方旅行,格陵蘭島和法羅群島是丹麥的一部分,因此該準則不適用於這兩個國家。丹麥政府不推薦前往夏日度假勝地, 外交部在一封電子郵件寫到:如果民眾要旅遊,則必須仔細檢視並清楚個人所購買的保險涵蓋範圍,也補充說,如果去過建議不旅行的國家之一,則鼓勵民眾返國時進行為期14天的自我居家隔離。但SAS不會阻止民眾仍選擇到西班牙或希臘度假。   H氏說:我們始終鼓勵乘客遵循政府之旅遊警示,終究由個人來評估是否有旅遊的必要,該公司不會詢問民眾旅遊原因。因評估是個人的責任。 外交部要求民眾不要違背旅遊警示,指出當然希望民眾是待在家裡。 除其他外,我們以政府的暑假旅行指南預防原則為基準制定開放航線,以防止丹麥旅客返回丹麥時帶回境外感染。 最後,還是民眾自行評估來決定是否需要旅行和購買機票。   SAS已實施對乘客上飛機上時必須配戴口罩的要求,另乘客從6月15日起,也必須在所有的丹麥機場內配戴口罩。

A:根據丹麥媒體於6月5日報導, 北歐航空將從6月中旬起再開放共20條航線 ,其中16條由哥本哈根出發的航班飛往法蘭克福,慕尼黑和布魯塞爾等城市,以及夏日旅遊勝地如: 馬拉加,馬略卡島,雅典和尼斯。 路線的重新開放意味著未來的幾個月,SAS將由往常夏季正常運作飛行的290航線中,再次啟動其中之40條航線。然而,某些航線的出發航班次數將較平時明顯減少許多。   北歐航空SAS媒體經理Sille Beck Hansen表示: 我們正逐步小心翼翼的開啟有邊際效益的夏季航線營運,同時以滿足旅客的需求為先決條件。這可能是商務旅行,但也可能是想再回歐洲的北歐公民,或者居住在北歐想回家的外國人。   丹麥外交部從6月15日起開放挪威,德國和冰島旅遊,惟8月31日以前仍不建議到世界其他地方旅行,格陵蘭島和法羅群島是丹麥的一部分,因此該準則不適用於這兩個國家。丹麥政府不推薦前往夏日度假勝地, 外交部在一封電子郵件寫到:如果民眾要旅遊,則必須仔細檢視並清楚個人所購買的保險涵蓋範圍,也補充說,如果去過建議不旅行的國家之一,則鼓勵民眾返國時進行為期14天的自我居家隔離。但SAS不會阻止民眾仍選擇到西班牙或希臘度假。   H氏說:我們始終鼓勵乘客遵循政府之旅遊警示,終究由個人來評估是否有旅遊的必要,該公司不會詢問民眾旅遊原因。因評估是個人的責任。 外交部要求民眾不要違背旅遊警示,指出當然希望民眾是待在家裡。 除其他外,我們以政府的暑假旅行指南預防原則為基準制定開放航線,以防止丹麥旅客返回丹麥時帶回境外感染。 最後,還是民眾自行評估來決定是否需要旅行和購買機票。   SAS已實施對乘客上飛機上時必須配戴口罩的要求,另乘客從6月15日起,也必須在所有的丹麥機場內配戴口罩。

A:出處:NIS, 2020/06/08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政府將提供15億歐元補助公共運輸業   荷蘭政府於6月5日宣布將提供15億歐元補助公共運輸業,包括荷蘭國鐵、地區與城市公共運輸業者,以補助其營運損失。適用期限回溯至本年3月1日至年底為止,業者最多可獲得93%營業損失補助金。荷蘭政府不願透露將如何分配這些補助金,不過一般預料荷蘭國鐵將獲得最多補助。荷蘭國鐵總裁曾多次向媒體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預計該公司未來5年總共將虧損47億歐元。   荷蘭公共運輸業原本採取減班措施以因應新冠疫情的衝擊,然而荷蘭政府要求渠等自6月1日起恢復正常班表。問題是許多荷蘭人仍然遵照政府呼籲在家上班;許多人因為害怕被感染,避免搭乘公共運輸工具;再加上荷蘭政府又要求每班次載運量不能超過4成,因此按照正常班表營運,勢必造成營運損失。   荷蘭政府原本僅擬提供6億歐元補助金,經過與業者幾週溝通後,決定大幅提高至15億歐元。不過荷蘭政府對於業者所提補助未來幾年的營運損失,不願做出承諾,僅表示現在仍言之過早。              

A:出處:NIS, 2020/06/08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政府將提供15億歐元補助公共運輸業   荷蘭政府於6月5日宣布將提供15億歐元補助公共運輸業,包括荷蘭國鐵、地區與城市公共運輸業者,以補助其營運損失。適用期限回溯至本年3月1日至年底為止,業者最多可獲得93%營業損失補助金。荷蘭政府不願透露將如何分配這些補助金,不過一般預料荷蘭國鐵將獲得最多補助。荷蘭國鐵總裁曾多次向媒體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預計該公司未來5年總共將虧損47億歐元。   荷蘭公共運輸業原本採取減班措施以因應新冠疫情的衝擊,然而荷蘭政府要求渠等自6月1日起恢復正常班表。問題是許多荷蘭人仍然遵照政府呼籲在家上班;許多人因為害怕被感染,避免搭乘公共運輸工具;再加上荷蘭政府又要求每班次載運量不能超過4成,因此按照正常班表營運,勢必造成營運損失。   荷蘭政府原本僅擬提供6億歐元補助金,經過與業者幾週溝通後,決定大幅提高至15億歐元。不過荷蘭政府對於業者所提補助未來幾年的營運損失,不願做出承諾,僅表示現在仍言之過早。              

A:  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6月8日報導,  目前丹麥感染人數比政府預期低,因此開放項目有所調整, 原定於第四階段才開放之部分項目提早加入於第三階段同時於6月8日開放, 以下為有所變動項目:   開放旅館的游泳池和室內游泳池 只要確保有足夠的空間並記得必須消毒更衣室鑰匙即可。 必須計入池人數, 在更衣室,並且必須確保每位客人在有四平方米的水面面積。 在桑拿浴室或泳池,必須遵守與他人保持一米距離的要求。  在某些地方,地板上會有標記,以提醒客人距離。   開放室內運動羽毛球和手球   攜帶自己的球具,如果球具設備多人使用, 需消毒。 由體育協會來安排工作人員或志願者來追踪現場有多少人。以防止人潮聚在一起。   開放音樂學校和合唱團 合唱團必須保持兩米距離以防口沫傳染   舞蹈學校 兩對舞者之間至少要有兩米的距離。 此外,一定不能換舞伴,必須同一個舞伴。文化部告知,每節課之間的舞蹈課程必須至少休息十分鐘。   健身中心 根據準則,所有器具和機器在每次使用後必須消毒。 另外,必須在入口處計算入場人數,以確保遵守有關距離之規定。 原則上,必須仍須保持一米的距離。 衛生部表示,“體力消耗”較多之運動,建議為兩米。     集會禁令放寬最多50人-婚禮, 重大活動,股東大會最多允許500人集會     大學和國家的高等教育教育機構, 酒吧,夜總會必須等待重新開放。   丹麥的邊界仍然關閉,除政府宣布從6月15日起開放冰島,挪威和德國人可入境丹麥, 訪客必須持有至六晚少天拜訪首都之外的城市之訂房證明, 政府建議外國遊客避免在包括哥本哈根在內的大城市過夜。   所有公家機關員公5月27日允許恢復上班, 但是,  仍然不適用於首都地區和西蘭大區,前述地區目前並沒有返回上班之確定日期,所以仍有部分公務員持續在家上班。

A:  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6月8日報導,  目前丹麥感染人數比政府預期低,因此開放項目有所調整, 原定於第四階段才開放之部分項目提早加入於第三階段同時於6月8日開放, 以下為有所變動項目:   開放旅館的游泳池和室內游泳池 只要確保有足夠的空間並記得必須消毒更衣室鑰匙即可。 必須計入池人數, 在更衣室,並且必須確保每位客人在有四平方米的水面面積。 在桑拿浴室或泳池,必須遵守與他人保持一米距離的要求。  在某些地方,地板上會有標記,以提醒客人距離。   開放室內運動羽毛球和手球   攜帶自己的球具,如果球具設備多人使用, 需消毒。 由體育協會來安排工作人員或志願者來追踪現場有多少人。以防止人潮聚在一起。   開放音樂學校和合唱團 合唱團必須保持兩米距離以防口沫傳染   舞蹈學校 兩對舞者之間至少要有兩米的距離。 此外,一定不能換舞伴,必須同一個舞伴。文化部告知,每節課之間的舞蹈課程必須至少休息十分鐘。   健身中心 根據準則,所有器具和機器在每次使用後必須消毒。 另外,必須在入口處計算入場人數,以確保遵守有關距離之規定。 原則上,必須仍須保持一米的距離。 衛生部表示,“體力消耗”較多之運動,建議為兩米。     集會禁令放寬最多50人-婚禮, 重大活動,股東大會最多允許500人集會     大學和國家的高等教育教育機構, 酒吧,夜總會必須等待重新開放。   丹麥的邊界仍然關閉,除政府宣布從6月15日起開放冰島,挪威和德國人可入境丹麥, 訪客必須持有至六晚少天拜訪首都之外的城市之訂房證明, 政府建議外國遊客避免在包括哥本哈根在內的大城市過夜。   所有公家機關員公5月27日允許恢復上班, 但是,  仍然不適用於首都地區和西蘭大區,前述地區目前並沒有返回上班之確定日期,所以仍有部分公務員持續在家上班。

A:捷克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捷克工業品製造者降幅甚至超過悲觀者的預期,同比下降達33.7%。捷克前三大車商(Škoda、現代、TPCA)的產量下降了80%,4月份工業國內訂單同比下降42%,國外訂單下降近50%。捷克勞工部長Jana Maláčová說經濟緊急狀況才剛開始,她預計政府需要通過更多的企業紓困方案;捷克工業總會說40%的捷克企業預期將面臨慘重虧損,以至於今年可能面臨倒閉危機。4月份捷克出口同比下降40%至1,914億克朗,進口下降27%至2,183億克朗。捷克政府面臨269億捷克克朗的赤字,而一年前呈現順差160億捷克克朗,4月份的捷克之出口市場,僅對中國出現正成長情況。

A:捷克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捷克工業品製造者降幅甚至超過悲觀者的預期,同比下降達33.7%。捷克前三大車商(Škoda、現代、TPCA)的產量下降了80%,4月份工業國內訂單同比下降42%,國外訂單下降近50%。捷克勞工部長Jana Maláčová說經濟緊急狀況才剛開始,她預計政府需要通過更多的企業紓困方案;捷克工業總會說40%的捷克企業預期將面臨慘重虧損,以至於今年可能面臨倒閉危機。4月份捷克出口同比下降40%至1,914億克朗,進口下降27%至2,183億克朗。捷克政府面臨269億捷克克朗的赤字,而一年前呈現順差160億捷克克朗,4月份的捷克之出口市場,僅對中國出現正成長情況。

A:捷克ODS黨的參議院議長Miloš Vystrčil先生今日宣布前往台灣進行官訪,並希望組織一經貿代表團陪同。他表示正如最近報導一些捷克公司擔心中國會進行報復,但仍有許多捷商支持這次官訪活動。捷克商會會長Vladimír Dlouhý先生表示一些活躍在中國的成員擔心這次旅行可能會對他們的業務造成影響,但指出伴隨Vystrčil出訪的企業可以獲得新的台灣商機。捷克工業總會表示由於擔心對在中國活躍的公司產生負面影響,決定不直接負責組團工作。

A:捷克ODS黨的參議院議長Miloš Vystrčil先生今日宣布前往台灣進行官訪,並希望組織一經貿代表團陪同。他表示正如最近報導一些捷克公司擔心中國會進行報復,但仍有許多捷商支持這次官訪活動。捷克商會會長Vladimír Dlouhý先生表示一些活躍在中國的成員擔心這次旅行可能會對他們的業務造成影響,但指出伴隨Vystrčil出訪的企業可以獲得新的台灣商機。捷克工業總會表示由於擔心對在中國活躍的公司產生負面影響,決定不直接負責組團工作。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