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印度媒體於本(22)日報導,印度商工部頃接獲ASEAN秘書處邀請出席旨揭會議,ASEAN盼印度重返諮商會議。由於印度企業及農民壓力團體(包括零售、乳製品、電子產業)之強烈反對,並質疑RCEP將幫助中國大陸產品輸印度,擴大貿易赤字,Modi總理於去(2019)年11月在曼谷決定以國家利益為由,退出RCEP。ASEAN秘書處盼印方參與此次會議以討論其關切議題,尋求解決方案。印度商工部長Piyush Goyal表示,印度與部分RCEP成員國簽署雙邊FTA,使雙方貿易赤字更加擴大;此外,洽簽RCEP對印度而言,更進一步擴大對中國大陸貿易赤字,印度盼在公平、對等貿易原則下,重返RCEP。
A:波蘭政府正進行營建波蘭矽谷(Polish Silicon Valley)的計畫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資料來源:2019.01.23. Polish News Bulletin 據波蘭發展部部長Jadwiga Emilewice表示,波蘭矽谷計畫正在Wielkopolskie省營建中,也許將成為波蘭,甚至在歐洲的一個實際品牌。該計畫是由該部於選舉競選期間在2019年9月開始著手進行的。渠強調,在波蘭的環境中,美國矽谷的歷史是不可能完全複製,但有一些相類似。 Emilewice部長發現,波蘭已達到歷史性的時刻:波蘭的經濟正快速發展,且來自全球的許多投資人都在看波蘭。波蘭年青人非常聰明,像這種具有技術性的勞動力,波蘭在舊的歐盟區是無可匹敵的。渠指出,這些例如IT專門人員、工程人員及機電人員等。渠強調,這是吸引新投資人到波蘭的因素,且這亦鼓勵更多公司的發展,這些公司能夠滿足當地市場及出口商品及服務的需求。
A:參考資料:The Guardian、BBC News日期:109年1月22日文號:駐英經(109)經字第39/P200號(商情文號:第39號) 商情本文:根據英國衛報及BBC新聞20日報導,英國上議院於本週一(20日)針對脫歐協議法案(Brexit bill)通過一份修正案,為英國首相Boris Johnson自大選以來首次受挫。 上議院以270票對229票通過由自由民主黨議員Jonny Oates提出的修正案,即符合條件的歐盟公民可自動取得留在英國權利,無須另外向內政部申請,並授予合法居住在英國之歐盟公民實質證明文件。Jonny Oates表示,居住在英國的歐盟公民若沒有實質證明文件,將不利其與房東、雇主、航空公司及其他政府官員交涉。據調查顯示,90%歐盟公民希望有實質文件來證明自己定居英國的權利。隨後內政部長Brandon Lewis發表聲明,拒絕發行實體身分證的訴求,會依原方案提供安全數位身份,以避免遺失、遭竊或竄改之風險。依規定歐盟公民必須在2020年6月31日前申請定居身份,目前已有270萬人申請且有250萬人已通過申請。
A:參考資料: BBC News日期:109年1月23日文號:駐英經(109)經字第40/P200號(商情文號:第40號) 商情本文:根據BBC新聞22日報導,英國上議院在本週一、二(20、21日)進行脫歐協議法案(Brexit bill)辯論並通五項關於歐盟公民居住權利、英國法院脫離歐盟法律權利、英國脫歐後司法獨立、杜布斯修正案(Dubs amendment)及塞爾維亞公約(Sewel Convention)等修正案;下議院在週三(22日)以壓倒性多數駁回所有修正案,上議院最終同意通過該法案,待英國皇室核可後將成為法律。歐洲議會將於2020年1月29日舉行會議,就英國提出的脫歐協議進行討論表決,該協議有望獲得批准。英國將於2020年1月31日格林威治標準時間晚間十一點正式退出歐盟,自2020年2月1日起進入為期11個月的脫歐過渡期,過渡期間英國將繼續遵守歐盟規則但不再擁有歐盟事務決策權,英歐雙方將致力在2020年12月31日過渡期限結束前達成英歐自由貿易協定。
A:參考資料: BBC News、Financial Times日期:109年1月23日文號:駐英經(109)經字第41/P200號(商情文號:第41號) 商情本文:根據BBC新聞及金融時報21日報導,美國表示若英國不撤回今年四月份即將實施的數位服務稅計畫將對英國採取報復性關稅政策,並稱該數位稅歧視Google及Amazon等科技公司。英國政府表示將於下個月與美國展開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且將繼續推行新稅制,目前已就數位服務稅進行廣泛諮詢並將按比例設計規則。而早先推出數位服務稅的法國則與美國達成協議,同意延遲新稅制計劃至2020年底,若歐盟及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於2020年底前針對科技公司徵稅問題達成多邊協議那麼法國數位服務稅制將不再適用。美國財政部長Steven Mnuchin表示,希望經過法國的妥協後,英國及義大利等正在計畫實施數位稅的國家能再三考慮,否則將會面臨美國的報復性關稅政策。
A:參考資料: Financial Times、BBC News日期:109年1月23日文號:駐英經(109)經字第42/P200號(商情文號:第42號) 商情本文:根據金融時報及BBC新聞22日報導,英國最大汽車製造商Jaguar Land Rover(JLR)面臨脫歐後供應鏈成本上漲問題,目前正在進行重組計劃,其位於Merseyside的Halewood工廠預計裁員500人。Jaguar Land Rover早在去年便公布其全球分公司將裁員4,500人,以作為其轉型計畫的一部分。這次Halewood工廠將引進新輪班模式並於今年四月開始實施,估計該工廠的5,000名員工有10%將受新制影響。該公司表示目前輪班為早中晚三班制,未來將會改成早晚兩班制並適時增加人力,自願離職者可於二月初開始申請。英國汽車製造商和貿易商協會(Society of Motor Manufacturers and Traders,SMMT)警告任何偏離歐盟法規的行為都將給英國汽車製造業帶來數十億英鎊的損失;團結聯盟工會Unite the Union表示其他汽車製造商也正在經歷Jaguar Land Rover所面臨的挑戰,在政府確認與歐盟的貿易關係前,英國汽車產業仍處在不確定性威脅中。
A:根據巴西國家石油管理局(ANP)資料指出,巴西的石油產量在2019年平均達到每天278.5萬桶,比2018年的每天258.7萬桶增加7.7%,年產量首次超過10億桶,總計10.17億桶。由於科威特和伊朗產量不穩定,巴西在世界十大產油國排名應將上升。ANP和Pesquisa能源研究公司(EPE)預測,2030年巴西將成為全球五大石油生產國之一。僅就12月而言,巴西的石油日產量就達到310.7萬桶,比11月增加0.52%,與2018年12月相比,增長15.4%。
A:根據巴西機車及單車生產商協會(Abraciclo)資料,2019年巴西生產機車110萬輛,比2018年增長6.8%。為近3年來最高產量,但仍遠低於2011年生產210萬輛的記錄。12月機車產量為6.9萬輛,比11月下降25.8%,比2018年同月增長1.8%。12月出口量為3,000輛,比11月下降6.8%,與2018年同月相比增長1.4%。阿根廷仍然佔外國銷售的49%。國內銷售抵消出口的急劇下降。2019年,巴西有107萬輛機車掛牌,比2018年增長14.6%。利率下降和銀行提供的更多融資支撐2019年的銷售。2019年的出口持續受到阿根廷經濟危機的影響,阿根廷一直是巴西機車主要出口市場。全年出口3.86萬輛,比2018年下降43.3%。本田機車市占率為80%,第二名是山葉,佔14%,其次是BMW(0.8%)。目前馬瑙斯聚集10家製造商,僱用近13,000名員工。Abraciclo預測,2020年機車產量增長6.1%,年產量達到117.5萬輛。該預測是基於央行持續的低利率政策和銀行信貸供給的增加。2019年,有43.9%的銷售來自融資,而現金佔33%,財團佔23.1%。估計到2020年,車牌數量將增加5.8%,總計114萬輛。
A:根據媒體報導,烏拉圭新任總統當選人Luis Lacalle Pou將於2020年3月1日就職,在施政上面對之挑戰主要為解決經濟停滯及失業,此需透過擴大出口提振經濟。烏國農牧等產業生產規模可觀,惟國內市場有限,為使生產及市場多元化,烏拉圭將促進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整合使其運作順暢。L總統當選人於1月12日與美國國務卿Mike Pompeo電話會談中表示,對與美國簽署FTA表達高度興趣,就任後將研議雙邊推動FTA的可能性,盼可由美烏雙邊單獨談判或透過MERCOSUR達成FTA談判。對此,MERCOSUR成員國為利與他國簽署FTA具有更多彈性及靈活措施,將於2020年6月下旬舉行的MERCOSUR領袖高峰會議上討論,允許會員國可各別與他國簽署FTA或ECA。
A:凱恩斯集團(Cairns Group)呼籲改革農業部門,如果沒有進行改革,到2030年,扭曲農業貿易的補貼可能躍升至2兆美元。據估計,2016年全球農業補貼為7,720億美元。因此,凱恩斯集團的19個農產品出口國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提出一項多邊協議,以限制和減少到2030年因補貼造成生產和貿易的扭曲。根據世貿組織「農業協定」,扭曲包括,維持市場價格的政策,以某種方式與農業生產量掛鉤的直接支付,及其他減少生產或銷售成本的政策。凱恩斯集團警告,其他形式的貿易和生產扭曲仍然“完全不受限制”。凱恩斯集團國家佔世界農產品出口25%以上。南方共同市場(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和烏拉圭)、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尼和泰國是該集團的成員。凱恩斯集團利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EF) 進行場邊會議,凱恩斯集團認為世貿組織將不可避免地進行改革,農業仍然是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屬多邊體系改革的中心議題。凱恩斯集團認為,通過新方法,每個國家的貢獻都必須與其補貼的規模、對國際市場的潛在影響以及發展需求成正比。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最近報告提出,中美貿易戰不僅提高關稅,且鼓勵補貼和扭曲其他國際貿易,包括向農業部門提供數十億美元的援助。「農業政策:2019年監測和評估」報告中,OECD和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FAO)認為,53個國家至少補貼5,280億美元用於直接支持農民,造成無效率及扭曲世界貿易。在已開發國家,減少補貼及扭曲貿易的政策改革停滯不前。已開發國家的農民平均收入18%來自政府政策,在發展中國家為8.1%。
A:資料來源:Canadian Press 目前?光達?為國際自駕車領先之科技,將傳統光達改採固態光達(Solid-State LiDAR Sensor),即時處理3D影像、快速辨認出車輛周遭的物體,在體積與成本上展現優勢,甚至車輛遇上嚴苛的環境,如逆光或惡劣嚴寒的天候,自駕系統也能安全運作不受影響。 因此,加拿大魁北克省新創公司 LeddarTech今(2020)年於國際知名消費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簡稱CES)推出最新款 3D 車規格之固態光達技術Leddar™Pixell,偵測車身周圍狀況,並為弱勢道路使用者(vulnerable road user, VRU)檢測功能,視野可覆蓋達 180 度,無任何死角盲點,為其他相同功能競品中體積最小,已獲北美和歐洲十幾家自駕車供應商採用。 LeddarTech 指出,該公司採用快閃技術優點為增強目標物偵測效率,針對長距離物件亦能準確偵測、分類和追蹤,資訊處理量減少許多,意味著系統運算速度更快。 日前BMW亦宣布與加拿大零配件製造商Magna、以色列Innoviz科技公司共同合作,將在BMW自動駕駛車上採用全新固態光達技術,而其系統名稱為InnovizOne,具備體積小、大幅降低自駕系統成本等優點。BMW並宣稱,未來這項技術有助達成全自動無人駕駛境界。
A:資料來源:Canadian Press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最新公布2020年度最佳國家(Best Countries)排名,加拿大高居全球第2,僅次於4連冠的瑞士。2020年生活質量排名,加拿大更獲得5連冠 。 據Daliy Hive網站報導,2020年針對73個國家在推動貿易、旅行和投資,及直接影響國民經濟因素方面評估,加拿大獲得眾多讚譽。 最適宜女性的國家排名中,加拿大位列第5,緊隨丹麥、瑞典、荷蘭和挪威;招商引資排名,加拿大第3;公民身分排名,加拿大第2。加拿大還被視為世界上最透明的國家,領先挪威、丹麥和瑞典。 今(2020)年排名,出自全球36個國家的二萬多名受訪者。相較2019年,更多人認為:「全球經濟在下滑,民族主義在崛起,貧富差距日益擴大」。 2020年全球最佳國家前10名如下:1. 瑞士;2. 加拿大;3. 日本;4. 德國;5. 澳大利亞;6. 英國;7. 美國;8. 瑞典;9. 荷蘭;10. 挪威。
A:資料來源:Canadian Press 據加拿大商業發展銀行(Business Development Bank of Canada,簡稱BDC)最新調查顯示,貿易爭端和全球經濟放緩等不利因素,正削弱加國小型企業對經濟的信心,但經營者仍計劃對其業務進行投資。 BDC報告指出,儘管經濟信心下降,但總括而言,加拿大企業家對前景仍偏向樂觀,並期望看到銷售成長。同時,約半數受訪者表示,未來12個月內會招募員工或增加投資。 增加投資方面,加國企業較多投資在技術、營銷計劃、智慧財產權及員工培訓等方案;相對於房地產、機械及設備上的支出則將縮減。以加國各省地區來看,草原省份企業對前景最悲觀,而魁北克省則表現最樂觀。 BDC首席經濟學家Pierre Cleroux表示前揭調查研究指出,儘管存在國際不確定性和全球增長放緩,加拿大企業家仍將持續投資、拓展業務。 註:BDC係於2019年10月1日至10月17日間,收集1,000位企業家對經濟信心方面之意見。
A:資料來源:Canadian Press 美國和中國於本(1)月15日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加拿大農產品生產者擔心無辜受衝擊。加國專家指出,根據新協議,中國承諾未來兩年向美國購買價值320億美元的農產品,其中包括龍蝦及其他海鮮產品。 加拿大出口到中國的活龍蝦,大多數來自諾瓦斯科西亞省(Nova Scotia)。中美貿易戰爆發後,中國向美國龍蝦徵收35%的懲罰性關稅,使加國龍蝦業「漁翁得利」,據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0個月內,加拿大龍蝦外銷量增加逾123%(約3億8,400萬加幣)。因此,加國業者擔心中美貿協議後,加國龍蝦出口中國將大受影響。 不過,諾省漁業及水產養殖業廳長Keith Colwell卻表示,新的中美貿易協議,不會對該省漁業造成任何影響,因為該省銷售的是高品質海鮮產品,從來不必擔心銷路。 加拿大全球事務部(Global Affairs Canada)則表示,將會持續觀察中美貿易協議對加國的影響。 花旗集團經濟學家Dana Peterson指出,中美貿易協議很可能導致美國最主要兩大出口市場的加拿大及墨西哥遭受與美國雙邊貿易降低之衝擊,而香港、韓國、台灣、馬來西亞、日本、澳洲和其他歐盟成員國則緊隨其後。 此外,專欄作家Barrie McKenna則認為,此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可能打擊加拿大的大豆、芥花籽、冷凍豬肉、扁豆、豆類、小麥、煤炭和海鮮出口。
A:資料來源:Canadian Press 加拿大大型零售連鎖店Canadian Tire宣布,與加拿大自然資源部及特斯拉等數個電動車公司共同合作,將於2020年底前在加國90家Canadian Tire實體店,設立約300個電動車充電站,包括240個快速充電站保證半小時內充滿電池,以及55個2級充電站可以在2至10個小時充滿電池。 此充電站擴建工作完成後,Canadian Tire將成為加國最大電動車充電站網絡之一。參與該案的公司均未提供相關成本數據,但聯邦政府官員表示,政府將為此投資270萬加元用於設立54個電動汽車充電站,主要集中在加拿大中部和西部以刺激電動車銷售及推動電動車普及化。
A:馬來西亞國內貿易暨消費者事務部(Ministry of Domestic Trade & Consumer Affairs,簡稱貿消部)執法組主任依斯干達(Iskandar)頃發布消息稱,該組已設立共有900名成員的口罩工作小組,應對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而導致口罩短缺事宜。該工作小組任務為監督市場口罩的供需、零售價格及確保商家未有囤積等。 迄今該執法組已採取多項措施,包括與口罩生產商、進口商及批發商開會,以瞭解口罩的實際供應量及來源,並向所有貿消部辦事處發出指示,要求銷售口罩的商家及商店不要一次性大量銷售口罩予消費者及確保店員遵守由貿消部所制定的規定。 自本(2020)年1月29日至2月3日期間,該執法組啟動多項執法行動,共有8宗案件觸犯2011年馬國價格控制及反暴利法令(Price Control and Anti-Profiteering ACT 2011) ,包括未標示價格及口罩零售價格高出政府所設定的最高上限價格。 依2011年馬國價格控制及反暴利法令,馬國規範5種口罩列為管制品,分別為單層口罩(批發價每盒5馬幣、零售價每盒7馬幣)、雙層耳戴式口罩(批發價每盒8馬幣、零售價每盒10馬幣或每個20馬分)、三層耳戴或頭戴式口罩(批發價每盒25馬幣,零售價每個80馬分)、三層綁頭式口罩(批發價每盒30馬幣、零售價每個80馬分)、N95口罩(批發價每盒100馬幣,零售價每個6馬幣);其他類型的口罩雖未被列為管制品,但仍受到相同法令管制,這也意味任何不合理或任意抬高價格者,將因觸犯反暴利法令而受處分。倘觸犯前述法令,個人可被判罰鍰10萬馬幣(約合2萬4,300美元)或監禁3年,或兩者兼施;違法的企業可判罰鍰50萬馬幣。 此外馬國貿消部亦與衛生部(Ministry of Health)及馬國職業與衛生機構(DOSH)保持緊密合作關係,以監督市場上的口罩供應及價格。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原產業部(Ministry of Primary Industries)部長郭素沁(Teresa Kok)頃發布消息稱,新型冠狀病毒雖在全球蔓延且疫情逐漸擴散,惟對馬國大宗商品,尤其棕油價格影響短暫。近期印度對馬國棕油需求雖下跌,由於馬國與印度擁有長期友好關係,兩國可望真誠解決該問題,並朝著互惠互利目標邁進。 棕油產業繼續為馬國經濟發展做出顯著貢獻,該產業現已成為馬國第四大經濟領域。2019年前11個月,馬國棕油及棕油產品總出口量為2,570萬公噸,較2018年同期成長10.78%;出口金額為逾590億馬幣(約合143.3億美元),較2018年同期下跌5.9%。 棕油現已崛起成為全球領先的植物油,馬國目前僅次於印尼,為第二大出口國,占全球油脂出口的20.1%。中國大陸、印度、歐盟、美國及日本為馬國棕油主要出口市場。 馬國棕油委員會預測本年棕油平均出口價格將介於每公噸2,600馬幣至2,700馬幣間。隨著馬國於本(2)月起實施B20生質燃油(混合20%棕油及80%柴油,簡稱B20計畫)計畫以及其他因素包括棕油庫存量減少及產量下跌,該委員會預測棕油價格可主持續上漲。 馬國一直高度關注環保及永續發展課題,除馬國所規定的50%國內土地為森林保留地外,還致力推動「大馬永續棕油認證」(MSPO)。截至本年2月3日止,計有387萬公頃棕油種植地獲得認證,占棕油總種植面積的66.15%。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巴生港務局(Port Klang Authority)主席歐陽捍華(Ean Yong Hian Wah)頃發布消息稱,馬國第一大港─巴生港(Port Klang)上(2019)年貨櫃處理量達1,358萬717個標準貨櫃(TEUs),較前(2018)年成長10.3%,創1973年以來新高紀錄;其中西港(West Port)貨櫃處理量為1,085萬7,523個標準貨櫃,北港(North Port)貨櫃處理量則為272萬3,194個標準貨櫃。 巴生港業務成長歸功於三大因素:(一)西港重獲海洋聯盟成員的支援,成為本區域繼新加坡後的第二個港口樞紐;(二)亞洲貿易取得顯著成長及轉運計畫提振巴生港口業務以及(三)多家大型聚合物樹脂公司在巴生港自由貿易區設立分散中心,以供應亞太市場。本年該港務局本年將繼續提振巴生港業務發展,其中包括本地基礎設施專案需求及製造業與物流業的貨運推動以及港口業者將繼續獲得國際航運公司合作,將巴生作為主要轉運中心,特別是吸引聯盟成員的航運公司,諸如赫伯羅特(Hapang Lloyd)、日本ONE航運、臺灣陽明海運及其最新成員現代船務等。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後,巴生港的進出口貨櫃處理量暫不受影響,惟若疫情持續,不排除未來3個月或有少許影響。該港口本年1月的貨櫃處理量為109萬1,658個標準貨櫃,較上年同期略微減少0.75%,但目前仍難以預測該疫情對商貿的衝擊。中國大陸為巴生港最大貨櫃貿易國,占總貨櫃處理量約四至五成左右,且作為世界航運大國,中國大陸是最多貨船停靠巴生港的國家,因此該港務局將密切關注事態之進展。 儘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但貿易仍持續進行,且目前中國大陸也急需糧食及救援物質,基於馬國與中國大陸貿易關係融洽,因此仍看好本年的貿易發展。該港務局盼巴生港本(2020)年貨櫃處理量仍能持續成長3.8%至1,410萬個標準貨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頃發布之統計資料顯示,2018年馬國為羊毛或動物細毛製針織或?針織毛圈織物(Looped pile fabrics, knitted or crocheted, excluding of cotton or man-made fibres,HS Code 6001.29)之最大出口國,出口額為4,480萬美元,全球市占率為42.9%;其他依次為新加坡(3,370萬美元)、中國大陸(480萬美元)、臺灣(430萬美元)及義大利(280萬美元)。 馬國羊毛或動物細毛製針織或?針織毛圈織物之最大出口市場為印尼(3,115萬美元,占總出口額69.53%)、柬埔寨(947萬美元)、越南(353萬美元)、印度(40萬美元)及中國大陸(15萬美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資料來源:韓國疾病管理本部(2020年2月6日) 韓國疾病管理本部中央防疫對策本部於本(109)年2月6日公布,新增4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累計確診病例23例。第20例病例為韓國籍之41歲女性,她係第15例病例之家人,在居家隔離時進行檢測,於2月5日確診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目前移送至國軍首都醫院隔離;第21例病例為韓國籍之59歲女性,她係第6例病例之接觸者,在居家隔離時進行檢測,於2月5日確診,已移送至首爾大學醫院隔離;第22例病例為韓國籍之46歲男性,他係第16例病例之家人,在居家隔離時進行檢測,於2月6日確診,已移送至朝鮮大學醫院隔離;第23例病例為中國籍之58歲女性,她以觀光為目的於1月23日入境,保健所檢查結果發現發熱症狀,故進一步進行檢測,於2月6日確診,預定即將移送至國家指定之專業醫院隔離。 韓國疾病管理本部正在對新增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及防疫措施,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出爐後將立即公佈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