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根據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MIDA)統計數據顯示,馬國2020年第一季服務業投資額為118.71億馬幣(約合27.6億美元);其中國內投資金額為115.76億馬幣(占服務業總投資額97.52%);外資投資金額則為2.95億馬幣(占服務業總投資額2.48%)。2019年服務業已崛起成為馬國經濟主要成長動力來源,占該國GDP 57.7%。 2020年第一季服務業投資件數為669件,創造3,414個就業機會;房地產為服務業最大吸引資金領域,投資額達83.93億馬幣,占總投資額之70.7%,其他依序為支援服務(15.57億馬幣)、能源(9.81億馬幣)、酒店與旅遊業(4.76億馬幣)、金融服務(3.38億馬幣)、全球營運中心(4,390萬馬幣)及教育服務(790萬馬幣)等。 由於馬國地理位置適中,擁有多元種族之優勢、優惠獎勵與專才聘僱政策,帶來大量商機,成功吸引跨國企業前來投資服務業,包括設立區域辦事處及營運中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交通部(Ministry of Transport)部長魏家祥(Wee Ka Siong)頃於國會答覆議員提問時表示,馬國與新加坡已於本(2020)年4月30日同意將柔佛州與新加坡間之捷運系統(Rapid Transit System,簡稱RTS)雙邊會談,再展延至7月31日。目前雙方已完成雙邊協定、特許權協議、營運公司(OpCo)以及合資協議等。   馬國與新加坡之間的3項協議簽署儀式預定於本年7月30日在新柔長堤舉行,並將由馬國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見證。   前述捷運系統計畫預計於2021年1月動工,於2026年底開始營運。該捷運系統的興建將分成兩個階段進行,即自2021年初至2024年底的整地清理以及土木結構包括結構、基本設施的建造;自2025年初至2026年底則是系統建造的各個階段,例如信號傳輸、列車、電信以及系統測試等。   前述捷運系統的建造成本約為37億馬幣(約合8.68億美元),其中捷運系統部分達32億馬幣,另5億則為其他基礎建設工程費用。在成本方面,雙方同意用輕快鐵概念取代捷運系統,加上削減部份工程以及在柔佛州新山(Johor Bahru)的瓦迪哈那(Wadihana)將興建維修基地。   前述工程標誌著馬國與新加坡在交通建設方面跨前一大步,一旦竣工,將會解決新柔長堤阻塞的問題。至運費方面,馬新兩國已同意收取同樣的運費,無論是用馬幣或新加坡幣計算,數目是一樣的。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汶萊經濟策劃及發展處(JPKE)公布之「2020年第一季汶萊經濟成長表現」數據顯示,受石油與天然氣產業萎縮4%拖累,使該國本(2019)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為2.4%,較上年同期(-0.5%)為優,惟較上年第四季成長7.1%遜色。汶萊2020年第一季石油每日產量為11萬6,200桶,較2019年同期下跌8.43%;液化天然氣每日產量為100萬1,500熱能單位(mmbtu),較2019年同期下跌2.62%。   綜觀汶萊2020年第一季各領域表現,工業成長5.3%,雖較2019年第四季(成長11.4%)遜色,主因液化天然氣及甲醇成長32.2%、營造業成長8.5%、食品及飲料製造活動成長5.8%所致;紡織與成衣製造下跌12.5%、石油與天然氣開採下跌4.4%;服務業下跌2.5%,主要受空中運輸(下跌21.8%)、金融(下跌14.4%)、其他私服務(下跌14%)、其他交通服務(下跌6.9%)、酒店(下跌4%);上升之領域為商業服務(成長7.7%)、保健服務(成長6.3%)、批發與零售貿易(成長4.1%)、水上運輸(成長3.9%);農業、林業及漁業成長5%,主要受蔬菜、水果及其他農業(成長1.7%)、畜牧業(成長8.3%)及漁業(成長9.9%)影響。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一、菲律賓財政部國庫署(BTr)於7月14日發布聲明表示: (一)由於疫情無預警爆發,中央政府近數月在國內發行大量國庫券及公債等政府債券,並向國際金融機構與外國政府貸款,以因應對抗COVID-19之龐大資金需求,5月份政府共舉債2,898億披索,約58億美元(1美元約合50披索),年增130.7%,其中1,705億披索係國內借款(占58.8%),國外借款計1,193億披索(占41.2%)。 (二)本年前5月政府累計舉債1兆5,096億披索(約合302億美元),年增91.8%,已超過去(2019)年全年之總額1兆200億披索。其中1 兆1,530億披索係國內借款(占76.4%),年增100.2%;國外借款3,566億披索(占23.6%),年增68.9%。 (三)迄5月底,政府債務總額達8兆8,910億披索(約合1,778億美元),月增3.4%,年增12.3%。其中國內債務達6兆340億披索,占68%;國外債務爲2兆8,570億披索,占32%。 二、菲律賓預算協調委員會(DBCC)頃指出,受疫情影響,菲政府本年歲入銳減、歲出飆升,預測本年預算赤字將達 GDP之8.4%(去年爲3.4%),故需仰賴舉債補足資金缺口,本年政府負債占GDP比率將上升至49.8%(去年爲39.6%),明(2021)年達51.5%,後(2022)年達52.3%,呈現逐年上揚趨勢。

A:一、菲律賓汽車製造商協會(CAMPI)頃公布汽車銷量統計,要點如下: (一)菲國本年1月至6月汽車(包含自用車及商用車)僅售出8萬5,041輛,比去(2019)年同期之17萬4,135輛銳減51%。 (二)本年上半年自用車僅售出2萬3,912輛,比去年同期之5萬2,418輛衰退54%。商用車僅售出6萬1,129輛,比去年同期之12萬1,717輛銳減50%。 (三)本年6 月份自用車僅售出4,711輛,比去年同月之9,532輛衰退51%;商用車僅售出1萬867輛,比去年同月之2萬2,418輛銳減52%。 二、CAMPI會長Rommel Gutierrez表示,上半年汽車銷量衰退係菲國政府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於3月中旬起實施社區隔離措施所致。惟菲政府爲挽救經濟,陸續分區解封,放寬疫情管制,汽車組裝與經銷業務已逐漸恢復營運,惟疫情流行期間消費者對汽車需求疲軟,期盼下半年有機會復甦,全年衰退不超過20%,去年菲國共售出41萬輛汽車。

A:

A:新聞來源 :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日期 : 2020年7月22日)   一、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成允模於本(109)年7月22日,視察綠色新政關鍵項目之新再生能源「Alchemist計畫」項下,「超級太陽能電池」之研究現場,並於座談會鼓勵研究員及聽取研究面臨之困難。超級太陽能電池效率大幅超越普遍使用之太陽能電池,並克服矽晶太陽能電池之邊際效率(30%)。成允模部長於本次視察,除聽取第一線研究員面臨之困難,亦強調創新R&D之重要性,以有效執行韓國版綠色新政,並提升新再生能源產業競爭力。另韓國政府將於2021年上半年評選出「Alchemist計畫」前置實驗最具創新及成效之團隊,並擬支援該團隊之正式實驗。 二、成允模部長祝賀達成串疊型太陽能電池效率,並發表相關論文之研究團隊,該團隊負責人首爾大學金振永教授表示,盼增加類似「Alchemist計畫」之挑戰型R&D,鼓勵研究者進行更多之嘗試。 三、成允模部長表示,為鼓勵研究員挑戰各種研究,承諾儘早執行於本年7月14日公布之「韓國版新政綜合計畫」之綠色新政,並強調為加強相關產業之競爭力,「Alchemist計畫」等創新R&D極為重要。渠亦表示,超級太陽能電池等相關研究將改變未來產業之形式,亦為領先全球之契機,爰盼所有研究員皆能盡最大努力研發。 四、首爾大學金振永教授於本次座談會,發表「超級太陽能電池」研究現況,並表示須建立能使研究員更專注於研究之環境。韓國工學翰林院會長Gwon O-gyeong亦表示,為領先全球市場,須不斷挑戰及創新,「Alchemist計畫」將有助開發及發展創新技術。 五、座談會結束後,成允模部長及其他出席者,共同參觀3D太陽能電池模型並瞭解其作用原理,亦至金振永教授研究室參觀技術展示,透過技術展示,瞭解太陽能電池於相關產品之特色。

A:一、菲國農業部(DA)經與相關單位討論評估,計劃將位於丹轆省(Tarlac)之新克拉克市打造為農產工業之發展中心,預計將建立農工業經濟走廊,不僅將提高農民生產力,亦將帶動地區經濟活動。 二、菲農業部部長Dar於7月10日指出,此計畫可望為菲國小農提供設施、資本及生產技術,同時創造許多就業機會。新克拉克市因擁有豐富農業資源及位處呂宋島樞紐位置,農產品可同時進入呂宋島北部與南部市場,可望在疫情新常態下協助推動菲國經濟成長。  

A:一、 菲律賓總統杜特地(Duterte)預定於本(2020)年7月27日國會下半年新會期開議時,向國會發表第5 次國情咨文(SONA),在此前夕,渠之經濟團隊於日前舉行會前論壇表示,將籲請國會在新會期內儘速通過稅改法案。 二、 鑒於「企業復甦及稅務優惠法案」(CREATE)有助於提供契合國家發展目標且符合企業經營效益之投資獎勵措施,菲財政部部長Dominguez 及國家經濟發展部代理部長Karl Chua均重申,盼第2階段稅收改革計畫(TRAIN 2)下之CREATE法案能儘速獲得國會通過。 三、 其他待審議之重要稅改及經濟法案包括: (一)簡化所得稅申報及改善房地產估價制度等法案,以完善稅制。 (二)修訂外國投資法、公共事業服務法及零售貿易自由化法等法案,以改善投資環境。 (三)加強數位化及開放資料取用等法案,以加速菲國適應新常態生活。 (四)通過新版同舟共濟經濟復甦法案(Bayanihan Act 2) ,延長總統緊急權力期限,以應對疫情並振興經濟。  

A:一、PCCI為菲國最大之工商團體,該會日前與DTI轄下之融資機構小企業公司(Small Business Corp.,簡稱SB Corp.)簽署合作備忘錄, 在現行政府企業紓困方案(如CARES計畫)下,受新冠肺炎影響之該會所屬微中小企業會員廠商將更容易向該融資機構取得貸款。 二、CARES計畫係由SB Corp.所承辦,因疫情影響受損之微中小型企業可向該機構申請借款周轉,以重新營運。根據該項計畫,資產低於300萬披索(1美元約合50披索)之微型企業可借款1萬至20萬披索;資產低於1,500萬披索之小型企業最多可借款50萬披索。前述借款可享無息優惠,惟融資機構針對18個月及30個月之長期貸款分別收取最低6%及8%之手續費。 三、PCCI會長Benedicto Yujuico表示,該會在全國設有120 個分支機構,擁有超過3 萬個會員,簽署此協議將有助該會會員儘早恢復營運,並肯定該會與SB Corp.之良好合作關係。由於疫情肆虐,菲國經濟面臨艱鉅挑戰,目前首要任務係對菲國中小企業提供財務援助,以緩解衝擊。

A:印度消費者事務部部長Ram Vilas Paswan本月9日表示,已指示各州政府嚴格要求所有企業及電子商務平臺必須在產品上清楚標示原產地(Country of Origin),以提供消費者充足的訊息。   消費者事務部表示,於2018年1月修訂「法定度量衡(通稱為商品包裝法)法規(Legal Metrology Rules, 2011)」,強制要求所有製造商、進口商、包裝廠、電商平臺都必須在商品上商標示原產地、最高零售價(Maximum Retail Price, MRP)、有效日期、淨重、消費者注意事項等。惟電商廠商尚未遵守該標示之規定,線下(Offline)銷售廠商業遵守產品標示規定。   印度消費部於2017年6月23日第GSR 629號公告增修「法定度量衡規則(Legal Metrology Rules, 2011)」第6條,增列商品須標示其「原產地」或「製造國家」或「完成組裝國家」之規定。此間L&S法律事務所認為,該規定之「製造」或「組裝」係營業稅法及所得稅所規範,包裝法於法律解釋上,即要求電商平臺銷售商品須標示產地。   此外,消費者事務部已通知電商主管機關之商工部產業及國內貿易推廣部門(DPIIT)確實執法,任何違規廠商將依法定度量衡規則第36條規定,最高可處以10萬盧比罰鍰(或)及1年以下有期徒刑。

A:印度財政部長Nirmala Sitharaman於本(7)月18 日第3屆G20 部長級會議(FMCBG)討論G20 Finance Track有關國際稅務議題時發言表示,印度對解決爭議之均衡稅議題,認為需廣納各國意見及經濟影響評估支持下,達成可解決之方案。伊提出,跨國之電商企業課徵2%的均衡稅,該措施未給予任何企業歧視性之待遇,係跨國電商企業於印度市場提供服務獲利需負擔之稅賦。 針對美國於上週印度-美國經貿部長級會議提出關切,據悉商工部及財政部已擬具向美國USTR說明之6頁書面資料,尤其說明印度係以年營業額2,000萬盧比(約26.7萬美元)以上之跨國電商企業課稅;若降低該課稅門檻,僅排除小型國際電商,則影響市場競爭。印度對自實施以來,位於印度境外電商一再陳情要求展延一節,尤其對新制於印度繳稅行政或報稅制度不了解,作業不及等,印方則回應已通知各跨國電商之國外營業據點或公司繳稅通知,決定要求境外電商自7月起申報繳稅。 此間國際會計稅務事務所KPMG等則表示,該新稅制已影響企業之營運成本,依印度稅法規定,本國及外國電商企業交易均需支付權利金適用之10% 扣繳稅率(Royalty Withholding Tax),惟自本(2020)年4月1日起則需額外支付2%之均衡稅,加上企業於生效前仍採觀望態度,又印度封城減少主管機關就新稅制充分解釋或說明之機會。例如跨國電商企業仍對新制所繳均衡稅適用雙重課稅(Double Taxation)之疑義,解讀及說明不一。為避免被罰款處分,先支付10%之扣繳稅率加上2%的均衡稅率之金額。Deloitte India合夥人Rajesh H Gandhi則表示,若均衡稅被認定為權利金扣繳稅(尤其軟體、APP等產品及服務),則自明(2021)年4月起,除非印度修訂現行稅法,若考慮適用租稅協定上限稅率的情況下,例如新加坡等權利金上限為10%,則跨國電商企業可能選擇在印度繳交2%之均衡稅,不願於印度繳交10%之權利金扣繳稅款,即選擇適用印度與他國DTA協定上限稅率(註:除美國、歐盟外,為10%)申請退還溢繳稅款。 印度政府於2016年首次宣布課徵數位服務稅,主要係針對跨國大型電商平臺如Google、Facebook、Amazony在印度的數位廣告收入課稅;惟2020預算書之財政法提出均衡稅適用對象,擴及旅館訂房、購買軟體等,例如Airbnb、Netflix等。

A:印度商工部長Piyush Goyal與美國商務部長Wilbur Ross於7月14日共同召開「印-美商業對話(India-US Commercial Dialogue) 」,雙方在協商小型貿易協議過程中,印方持續要求美方豁免鋼鋁產品提高之進口關稅、放寬技術類工作簽證(H-1B)、恢復印度普遍性優惠待遇(GSP);美方盼開放農產品(乳製品、禽肉等)市場進入、醫療器材等市場、降低ICT產品關稅、取消課徵數位服務稅;此外美國亦盼印方研議中之電子商務政策能放寬資料在地化之限制,尤其該政策草案提出任何擁有印度使用者資料之跨國企業,須定期接受印度政府審查,規定在72小時內提供印度政府所需之資料,違規者得給予罰鍰之處分。   在「印-美商業對話」後,雙方企業領袖舉行「印-美企業領袖論壇(India-US CEO Forum)」,該論壇由印度塔塔之子公司(Tata Sons) 主席N Chandrasekaran與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執行長Jim Taiclet共同主持,來自Bharti Enterprises、TCS、Bharat Forge、Qualcomm、MasterCard、Henry Ford Health Systems等超過24家企業領袖出席,探討如何在農業(如水資源管理、農業設備)、數位支付、數位基礎建設、金融服務、投資、ICT、健康、醫藥、航太、國防等領域加強合作進行討論。   此外,印度為推動與美國洽簽FTA,上述論壇與會企業領袖更提出支持印-美FTA之建議;除G2G對話外,亦向美國行政部門及國會表達企業界支持印-美FTA之立場。

A:Georg Fischer今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嚴重,尤其發生在汽車工業部門,但近來飛機工業部門也受到衝擊。業績衰退主要的原因有市場景氣不振、顧客工廠暫停運作及瑞士法郎上升而影響外銷。   Georg Fischer今天上半年總營業額為15.3億瑞士法郎,與去年同期相比衰退20%。新訂單總金額19.2億,較去年同期減少四分之一。稅前、息前利潤(EBIT)為5千7百萬瑞郎,較去年同期減少60%。淨收益為約三千一百萬瑞士法郎,較去年同期減少三分之二。儘管Georg Fischer業績明顯衰退,該公司成績仍較經濟分析師預測的數字還好。     資料來源:瑞士新蘇黎士報NZZ 日期:2020年7月22日

A:據印度媒體報導,為因應Covid-19疫情,第15屆「印度-歐盟高峰會(India-EU Summit)」於本(7)月15日以視訊方式舉行,印度莫迪總理與去(2019)年12月甫上任歐洲理事會主席Charles Michel及歐盟執委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共同主持。由於印度積極吸引外資,歐盟則盼降低對中國大陸等國供應鏈的依賴,此次峰會雙方聚焦於合作議題,並探索重啟印度-歐盟FTA談判之可行性。 在經貿議題方面,雙方於峰會同意恢復2014年中止談判之FTA,當時由於雙方談判中對汽車、酒類產品、乳製品等貨品貿易及專業技術人員服務業貿易之市場開放議題,無法取得共識,爰中止FTA談判迄今;雙方允於數個月準備後,重啟FTA談判。在投資協定(BIA)方面,歐盟向印方提議就投資議題個別諮商並簽署BIA,由於印度自2016年提出新BIA版本,並陸續終止已生效實施雙邊之BIA,歐盟計有25個會員國終止與印度之BIA。此外,歐盟持續表達反對印度新版投保協定規定廠商須先用盡當地之司法救濟,始能將爭端送交國際仲裁之立場。 此次峰會雙方簽署協議部分: 包括:1.聯合政治聲明:允諾加強雙邊合作及在商業利益與防疫之全球性議題合作;2.印歐盟策略性夥伴協議:雙方建立2025架構性對話與合作之路徑圖,其涵蓋領域甚廣涵蓋外交、安全、貿易與投資、現代化、永續發展、創新、教育及學者交換、人員移動及移民及治理;3.簽署印度-歐盟原子能共同體協定,就原子能和平用途研發合作,以及印度核能局與歐洲原子能共同體(Euratom)在放射性物質管理、核安等合作;4.更新雙方科技合作協議,以及5.資源有效運用及循環經濟聯合聲明。 本次峰會,雙方以合作議題優先,對敏感環保、人權等議題則展現彈性,暫予擱置,進行高層互動往來,加上Covid-19疫情衝擊全球政治及經濟,並使各界對於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UN)及安全理事會(UNSC)等國際組織的功能進行討論,且歐盟需降低對部分供應鏈之過度依賴(over-dependence of EU on some suppliers),即指美國、俄羅斯、中國大陸等國,而印度亦盼降低對中國大陸進口依賴並積極吸引投資,對歐盟具有龐大商機,雙方更具有深化經貿合作之基礎。

A:印度政府統計數據顯示,印度本(2020)年6月貨品出口額為219.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衰退12.41%,為連續第4季出現出口衰退;進口貿易金額則較去年同期衰退47.59%,約211.1億美元,使6月整體貿易創下自2002年1月迄今18年以來首次之貿易順差,金額為7.9億美元。 在出口貿易產品方面,印度6月在石油、紡織、工程、珠寶等類出口仍下滑;鐵礦砂、化學品及稻米、香料、油籽、油渣等農產品等則出口維持成長。進口貿易方面,除藥品、植物油、豆類等產品外,占進口金額比重較高之石油、電子、黃金等則出現衰退,顯示印度解除全國性防疫封鎖停工措施後,內需市場仍持續不振。在主要原物料方面,石油進口金額為49.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衰退55.29%;黃金進口減少至6.0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跌幅高達77.42%。進口貿易衰退幅度高於出口,此間智庫貿易專家指出,進口衰退造成暫時貿易順差,對經濟發展並非正面,反而顯示印度國內需求低迷,可能出現經濟停滯現象,甚至可能走向長期處於谷底之U型或不穩定之W型經濟復甦。 印度企業界對於6月貿易表現之看法: 印度信評公司ICRA首席經濟學家Aditi Nayar分析,亦認為進口大幅衰退及暫時貿易順差為內需停滯之警訊。此外,印度在本年1月至3月出口金額為513.2億美元,跌幅36.71%,進口金額為604.4億美元,跌幅更達52.43%,該季呈現12年以來首季經常帳順差,金額占印度GDP的0.1%,加上全球貿易衰退,印度暫仍無法走出疫情衝擊之陰霾。 Barclays銀行印度首席經濟學家Rahul Bajoria則分析,印度對進口之依賴程度甚高,或許無法持續貿易順差,惟或許可維持一段時間的經常帳順差。 印度出口商聯合總會(Federation of Indian Export Organizations, FIEO)則表示,若爆發第2波Covid-19疫情,全球經濟將更具不確定性或出現衰退,則印度本年全年出口可能衰退20%以上。

A:印度政府為解決國內技術勞力市場資訊流動不佳及供需落差的問題,由印度技能發展暨創業推動部(MSDE)成立旨揭入口網平台,以促進專業技術勞工就業機會及人才流通。依據印度政府文官培訓局報告如次: 成立單位:ASEEM係由全國技能發展公司(NSDC)與印度人力資源管理公司Betterplace合作開發並進行管理,並由印度能發展暨創業推動部(MSDE)成立。NSDC係由印度財政部依據1956年公司法第25章及2013年企業法第8章規範,以促進民間參與公共計畫(PPP)之模式成立之非營利政府法人, MSDE出資持有NSDC的49%股份,其餘51%則由民間企業持有。NSDC透過成立職業培訓機構推動及提升勞工技能發展,以提供企業所需之技術勞工。NSDC同時也是技能印度入口網計畫(Skill India Portal)的推動者。 平台特色:ASEEM運用AI技術,蒐集產業規範、技能評估、各區/州/產業需求、主要勞動力供應來源、主要消費族群、勞工遷徙模式等資訊,進行即時性的勞力供需分析,提供技術勞工多元的求職選擇。印度莫迪總理於本(2020)年印度國際週線上高峰會(India Global Week 2020 Summit)表示,ASEEM平台將有助印度國內職業培訓作業,使勞工不斷提升自我技能。 平台運作:用戶也可以應用程式APP之方式開啟使用ASEEM,平台也包括雇主專區、數據資訊專區、勞工求職申請專區。 平台效益:針對技術勞工、國內移工及歸國僑民等,ASEEM將對不同職缺、產業及地點等資訊進行管理及媒合,有助印度在後Covid-19時期提升產業所需技能並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此外,Skill India Portal所蒐集來的各州及中央技能培訓計畫下的勞工求職資訊,例如弱勢勞工技能發展計畫(PMKVY)、全國都市民生計畫(National Urban Livelihoods Mission)、青年就業計畫(DDU-GKY)等,亦可經ASEEM平台予以整合,有助提升勞雇媒合。另針對雇主,ASEEM可提供技術勞工資訊供其篩選、評估並制訂專屬的雇用方案。

A:依據諾華製藥集團(Novartis)發布之新聞稿指出,由於受到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該集團於2020年第二季的營業額及獲利比2019年同期減少,其中營業額減少4%,淨利潤減少11%,金額為19億美元;該集團的核心業務-製藥部門營業額成長1%,金額為37億美元。該集團表示受益於第一季的良好獲利表現,在2020年上半年,銷售額成長3%,稅售利潤增加2%,核心業務的營業額成長14%,金額為78億美元。   資料來源:      瑞士Aargauer Zeitung日報 日期: 2020年7月22日

A:依據Aargauer Zeitung日報報導,瑞士ABB電力/電機集團因受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在2020年第二季的產品訂單減少18%,其中在美國下跌最多達26%,在亞洲地區減少11%。營業額與2019年同期相比較下跌14%,金額約為62億美元。在2020年上半年的營業額減少12%,營業利潤下跌19%;由於該集團出售旗下電力系統事業部門給日本日立公司,因此淨收益增加16%     資料來源: 瑞士Aargauer Zeitung日報 日期: 2020年7月22日

A:依據斯洛維尼亞媒體Total本(109)年7月22日報導,斯國總理Janez Janša認為,歐盟決定透過增加自籌資金,以支應總金額共計1.8243兆歐元之7,500億歐元復甦基金,以及1.0743兆歐元多年期預算,為過去數日馬拉松式歐盟國領袖談判之重要成果之一。 歐盟各國將續針對增加自籌資金來源進行討論,例如自2021年起針對塑膠廢棄物徵收新稅;另歐盟執委會計劃推行:自第三國進口之碳排放密集型產品課稅、課徵數位稅,以及將碳排放交易制度(ETS)擴大適用至航運及水運。 J總理認為,數位稅或可成為歐盟最大之潛在資金來源,尤其過去數月新冠肺炎疫情大幅改變生活型態,使大型網路企業獲利增加,甚至可能在未來5年以雙倍成長。渠認為歐盟單一國家未有足夠能力處理數位稅議題,支持由歐盟進行談判,達成全球性數位稅解決方案。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