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馬來西亞製造商聯合會(FMM)會長蘇添來(Soh Thian Lai)頃接受馬國媒體「南洋商報」專訪時指出,目前馬國約有96萬家企業,其中98%為中小企業,這當中78%係微型企業,若該等中小企業故步自封,繼續以傳統方式經營,將可能在5年內被淘汰。該聯合會建議馬國三分之一瀕臨淘汰的中小企業,包括微型製造業、零售業、平價飯店、機械保養公司等須合併,以確保相關產業能繼續生存。渠特別舉「愛彼迎」(Airbnb)網站為例,短租模式已成為趨勢,若平價飯店要衝出重圍,就必須整合成立連鎖飯店。中小或微型製造業可自行合併轉型,以便能成為本地大企業或跨國企業之供應商。 2018年馬國總出口額達9,980億馬幣(約合2,410.6億美元),其中製造業出口額為7,800億馬幣,占總出口額之78.16%,顯示馬國的製造業仍極具競爭力。在製造業的出口額中,大部分來自大企業或電子與電機產業,中小企業只占38%,因此中小企業需與大企業配合,未來的路才能走得更長遠。 蘇會長另稱,中小企業需掌握知識、技術及人才,只有作出改變,與時併進,企業才能向前邁進。渠特別提醒廠商須具有危機意識,同時設法走出舒適圈,否則一旦中國大陸的中小企業進駐馬國,本地中小企業將難以招架。先進國均朝工業4.0邁進,本地中小企業需經歷陣痛期,否則5年內會有30%中小企業遭淘汰。目前馬國只有約3,200萬人口,但商業社會競爭激烈,單在雪蘭莪州(Selangor State)就有幾百家餅乾廠,且部分生產類似產品之外商已在緬甸、寮國、泰國、越南等投資設廠,採用自動化生產,馬國企業若仍不思改進,肯定會被淘汰。 馬國自15年前推動自動化政策以來,至今落實自動化的企業不及50%,其原因是落實工業4.0須具備軟體、改良機械及聘請人才,前述3項成本費用加起來相較聘請外勞更貴許多,讓製造業寧可依賴外勞。一旦採用自動化生產,生產力將提高30%至40%,若未開發新市場,相關商品將無法外銷。 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和菲律賓曾被喻為「亞洲四小虎」,惟馬國現金面臨兩項問題:(一)馬國政府執行能力弱以及(二)馬國中小企業太快達到中等收入圈而不思進步。馬國政府的角色是提供良好投資政策、親商環境及獎勵優惠,其他則要靠企業努力,包括公司撥出部分基金作為研究與開發用途。馬國企業尤須摒棄傳統及保守企業模式,生產高附加價值產品,盼於未來數年可追上其他國家的步伐。中國大陸的結構性改變較任何一個國家來得快,當馬國還在高談出口棕油、榴槤等產品時,中國大陸卻是「輸出高速鐵路」、力推電子支付寶及電商。 另一方面,馬國政府於上(2019)年成立強化技職教育與培訓(TVET)內閣委員會後,決議由工業界作為領頭羊,以蘇會長為首的技術委員會已向政府提呈20項策略及15項建議,並計劃在本(2020)年鑒定工業合作夥伴,讓TVET學生70%時間在企業實習,30%則在學校學習。該委員會已和本地30家企業接洽,包括頂級手套(Top Glove)及雀巢(Nestle)等,同時建議政府為TVET工業合作夥伴提供稅賦減免措施、削減公司稅及人頭稅等,將TVET視為主流教育,盼至2030年TVET將為國家培訓更多技術人才。目前馬國有1,340所職業技術與教育培訓學院,707所由政府開辦,其餘636所是民間技職學院。馬國政府本年給予技職教育的補助款達59億馬幣,其中88.14%(52億馬幣)作為行政開銷,只有7億作為發展支出。 蘇會長另指,馬國70%製造業原料需仰賴外國進口,在馬幣匯率疲弱下,導致經商成本增加,加上政府重新落實銷售與服務稅(SST)後,廠商經商成本也跟著水漲船高。若馬幣兌美元匯率能固定在1美元兌3.80馬幣,對馬國製造商將是一項莫大喜訊,除可降低經商成本外,亦可提升人民購買力。針對美中貿易戰對馬國製造業的影響,蘇會長指馬國出口半成品至中國大陸,中國大陸則製造成品出口至美國、歐洲等,美中貿易戰遲未解決,將持續影響全球出口,馬國廠商當務之急則是開拓歐盟、英國及拉丁美洲市場。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頃發布消息稱,馬來西亞希盟(Pakatan Harapan)新政府在解決2018年大選後出現的中期展望不明朗因素方面獲得進展,但在市場面仍擔憂馬國的政治穩定性、財政整頓和經濟成長前景之際,新政府仍面對艱巨任務,須向投資人保證其投資政策具持續性。 馬國財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部長林冠英(Lim Guan Eng)強調稱,由於馬國的公共債務相對較高,占國內生產毛額(GDP)之65%,馬國政府承諾在執政中期進行財政整頓計畫。上(2019)年10月馬國政府公佈的2020年財政預算中,設定了3.2%的財政赤字目標,林部長強調需要在增長支援與縮小赤字間取得平衡。 在撤銷消費稅(GST)後,馬國希盟政府於2018年11月公佈的第一份財政預算案引起投資人對馬國財政前景之憂慮,儘管預期財政透明度和監管措施將有所改善。馬國政府以銷售稅(SST)取代消費稅,部分抵消了收入損失的衝擊,並試圖向投資人保證政府仍承諾進行財政整頓。若財政收入表現不佳,或是馬國受到新的經濟衝擊(如中國大陸新型冠狀病毒爆發)的影響,此承諾可能面對考驗。此外馬國偏高的房地產價格及家庭債務也存在風險。 惠譽機構表示,倘國際油價低於預期,馬國政府所作的財政預測可能面臨挑戰。馬國政府失去消費稅收入後,更加依賴石油收入。儘管如此,馬國政府於2020年預算案中對油價的預測並非過度樂觀,該預測以每桶油價62美元為標準,接近惠譽機構於上年12月「全球經濟展望」中預測的每桶油價62.50美元。 林部長也積極緩解投資人另一項潛在不安情緒,即近期馬國政治動盪的風險。希盟政府已達成協議,馬國首相馬哈迪(Dr. Mahathir Mohamad)將於適當時機交棒給安華(Anwar Ibrahim)。儘管根據報導,馬哈迪首相會在希盟執政兩年內交棒,但正式日期仍未確定。 惠譽機構指出,外國投資人對希盟政府的看法影響馬國股匯兩市,外資持有馬國政府債券的比重高達20%,儘管較2016年的33%為低,且低於印尼的39%比重。外人直接投資也協助推動馬國經濟更快速成長。 馬國將從製造業撤離中國大陸和移轉生產地點中受惠。迄今為止,馬國出口維持良好成長,惠譽機構估計2019年馬國經濟成長率為4.5%,本(2020)年則可達4.3%。馬國政府深信該國2020年的經濟表現將較2019年更佳。 惠譽機構認為,希盟政府自上臺以來,在改善馬國的管理標準方面獲得顯著進展,這有助於提高馬國的信用評級。馬國也大幅提高了財政透明度,並著手解決諸如「一馬發展公司」(1MDB)等貪污醜聞,這也反映在世界銀行的監管指標上,馬國在監管指標的排名因此大幅躍升,成為惠譽機構上年評級主權國家中在這方面取得最大改善的國家。即便如此,馬國的監管指標仍低於其他「A-」評級的國家,因此仍有進一步改善的潛能。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獸醫局(DVS)總監科沙尼桑慕丁(Dr.Quaza Nizamuddin)頃發布消息稱,馬國並未自中國大陸湖南省邵陽市進口禽畜及其加工產品。馬國係從距離發生H5N1禽流感疫情1313公里的山東聊城雞肉加工廠進口雞塊。該局將密切掌握情況並與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保持聯繫,以獲知最新消息。該局也經常將進口的雞塊樣本進行H5N1禽流感病毒檢測,截至目前為止未有樣本呈陽性反應;該局會採取更嚴格的監督措施,以及從每批貨品中抽取樣本進行檢測。 中國大陸農業農村部官網頃發佈有關湖南省邵陽市雙清區發生一起家禽H5N1禽流感疫情,養殖戶養殖7,850隻肉雞,其中4,500隻肉雞發病死亡。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印度財政部長Nirmala Sitharaman於本(2020)年2月1日向國會提出「2020政府預算」報告,該報告依據印度1962年關稅法調整進口關稅;2020年財政法第115條規定修正1975年關稅法第1欄稅率,並即以海關01/2020至12/2020公告修正進口產品關稅。此次調整關稅產品共121項,調高進口關稅產品包括傢俱、鞋類、家電、手機零組件、玩具等;給予免稅則為部分乳製品、花生醬、錫製金屬產品、道路建築機器等。除提高進口關稅外,印度政府更進一步修訂關稅法(Section 28DA)有關反傾銷及防衛措施規定以限制進口,例如某項已被課徵反傾銷稅產品,進口商改以半成品方式進口組裝,如附加價值未達總製造成本35%仍將被視為違反規定,且附加價值計算方式將不含技術成本,如專利權、著作權、商標、佣金等。如進口產品來自1個以上不同國家且都同時遭到反傾銷調查,印度政府將合併計算對國內產業影響,但前提是受調查國家的傾銷差額超過出口價格的2%,且出口量超過3%,預算書中並表示,在評估課徵反傾銷稅時,將一併考量進口產品彼此間競爭性,及進口產品與國內同類產品的競爭性。(註:2019-20年度4~12月印度總進口已減少8.9%);此外,印方亦將修正其反規避相關規定。此次印度2020年政府預算於關稅法中新增1章,針對FTA原產地查核訂定更嚴格規範。Sitharaman部長在預算演說中表示,印度政府將在未來幾個月針對FTA原產地規則重新檢視,特別是針對某些敏感性產品,以確保FTA與印度政府政策一致。(註:2019-20年度4~12月印度貿易赤字高達1,181億美元)此外,Sitharaman部長表示,印度政府將致力於發展、管理及保育海洋漁業資源,推廣種植海藻/海菜及養殖漁業,鼓勵年輕人從事漁業,提高漁產品出口,目標2022-23年漁產品產量2,000萬公噸,2024-25年漁產品出口達1兆盧比。

A:根據瑞士乳酪公會(SKV)發布統計資料,在2019年瑞士的乳酪產品出口成長,共計出口7萬5,877噸,金額約為6億6,760萬瑞郎,與2018年同期相比較則增加3,282噸(+4.5%);出口到歐洲地區顯著增加為6萬1,824噸(+7.0%),其他地區則減少458噸(-3.2%),同時瑞士進口乳酪產品亦增加1,761噸(+2.5%),共計進口6萬4,129噸,金額約為4億3,410萬瑞郎,進出口貿易順差為2億3,350萬瑞郎。 資料來源: 瑞士乳酪公會(SKV)日期: 2020年2月4日

A:印度標準局將於2020年3月14日針對可充電電池及鹼性或其他非酸性電解質電池(Secondary cells and batteries containing alkaline or other non-acid electrolytes)實施新標準,該等產品亦將列入強制檢驗登記清單(Compulsory Registration Scheme)。 新標準共有兩項:1. 鎳電池IS 16046(Part1):將採用2018/IEC 62133-1:2017標準2. 鋰、鎳電池IS16046(Part 2):將採用2018/IEC 62133-2:2017標準。 現有兩項標準IS 16046:2015/IEC 62133:2012,將於2020年2月14日起停止接受申請。有關符合現有標準進口產品須以新標準重新申請檢驗,否則將禁止進口,在印度製造電池亦比照辦理;另於2020年3月14日前進口或境內庫存允許持續銷售。

A: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稅務總局(Income and Sales Tax Department ,ISTD)於本(109)年1月16日公佈,針對民生需要之76項基本商品降低50%之銷售稅,主要包括民生必需品之水果、蔬菜、罐頭食品、乳製品與學校用品等。其中,原適用10%稅率品目者減為5%,原適用4%稅率者減為2%。至於米、糖與茶等基本商品銷售稅已經未課徵銷售稅。約旦稅務總局表示,有關確切詳細減免品目及稅率將公佈於該總局網站。 約旦政府此項減稅政策人民反映不一,部分民眾認為減稅對高收入人群沒有影響,應減免對汽車、房地產、企業稅與關稅。此次,僅僅降低水果與菠菜等一般商品之稅率,不代表已經實施金融改革。另其他民眾則認為政府正盡可能幫助人民,由於政府財政仍然困難,而稅收是主要收入來源,約旦政府不可能採取重大措施來減少稅收,因此只能以漸進方式採取措施,以振興經濟。

A: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自由發展區集團(Jordan Free and Development Zones Group, JFDZG)主席Khalaf Hmeisat於本(109)年2月3日公布約旦公共及特別經濟特區2019年進出口貿易額達91.8億美元,較2018年成長4.5%,其中自公共自由區出口額為38.1億美元。 K主席指出,與2018年向教,上述統計數字顯示,自經濟區再出口之車輛成長7%,達117,331輛,總金額23.33億美元。其他貨品增加3%,金額達20.9億美元。公共自由經濟區進口34.23億美元,佔整個公共自由區貿易額之38%。其中,汽車進口121752輛,總金額21.83億美元,占總進口額之64%。其他貨品進口額為12.4億美元。 2019年約旦特別經濟區貿易額達18.81億美元,其中出口額8.25億美元,較2018年成長4.1%,進口額為10.56億美元。 K主席續指出,2019年在約旦公共及特別經濟特區之投資者達2709家公司,較2018年成長7.2%。

A:綜整奧媒近日報導,依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資料,儘管景氣冷卻,2019年12月歐元區失業率降至7.4%,創2008年5月以來新低,失業人口約為1,225.1萬人。最低者為捷克(2%)、德國(3.2%)及荷蘭(3.2%);最高者為希臘(最新數據為2019年10月資料為16.6%)及西班牙(13.7%),奧地利失業率則為4.2%。依據歐盟執委會資料,由於對製造業及營建業之信心升高,使2020年1月歐元區經濟景氣指數上升至102.8,高於預期,為自2019年8月以來最高;對服務業之前景則維持樂觀,惟對零售業信心下降。另維也納市政府金融商業數位創新暨國際事務廳長Mr. Peter Hanke,接受奧媒標準報採訪指出:目前維也納就業人數為86萬4,117人,創歷史新高;2019年失業人數下降4.7%(減少近7,000人),失業率為11.4%(奧國採較嚴格計算標準,即失業人數係登記之失業人數加上正接受培訓之勞動力),未來4年盼降至10%以下。渠預估:至2023年將增加7.6萬個人力需求,部分缺口須自外國人力補足。另服務業為維也納主要經濟成長動能,尤其醫療健康產業之需求不斷擴大,至2023年將增加1.83萬個人力需求。

A:根據土耳其每日晨報報導(Daily Sabah),土國正籌畫在伊斯坦堡Tuzla地區設立新生物科技谷,並將於6個月內開始興建,該耗資120億里拉之計畫將生產製藥及高價值出口材料,並提供3萬人就業機會。土耳其目前產品平均出口單價為每公斤1.5美元,惟生物科技產品平均出口單價則介於每公斤1萬至60萬美元。該生物科技谷將設在Tuzla一處3百萬平方公尺的地區,其將容納160個工廠並將會在兩年後開始生產及吸引來自各國包括生物科技先進的新加坡等的外國投資者。 領導此項計畫的生物科技業者協會(Biotechnology Industrialist Association,BIYOSAD)主席Ercan Varlibas表示,此項投資規劃已達到最後階段,並表示生物科技谷將造就每年270億美元的出口值。此計畫將提供2萬人直接就業及3萬人間接性就業機會。生物科技谷將會是國內從癌症藥物到疫苗等眾多領域的醫藥中心。渠強調全球主要公司將會參與此計畫,並建議土國應將投資轉向如生物科技的領域。 根據土耳其統計局TurkStat資料,2009-2018年間土耳其醫藥產品出口增加150%,2009年以來,土耳其醫藥產品出口額已從4.74億提升至去 (2019)年12億美元。另TurkStat資料顯示,土耳其於2018年進口約48億美元醫藥產品,惟過去10年土國醫藥產品的進口量已減少7.6%。

A:根據歐盟動物疫病通報系統(Animal Disease Notification System)最新疫情資訊,自本(109)年1月1日至26日止,歐洲國家通報養殖場感染高病原性禽流感(HPAI)情形共計捷克1例、匈牙利4例、波蘭15例、羅馬尼亞2例、斯洛伐克2例、烏克蘭1例;另斯洛伐克通報1例籠飼禽類感染案例,德國及波蘭各通報1例野生禽類感染案例。法國農業部食品總署(DGAL)本年1月16日針對上述禽流感疫情發表公告,指出本波疫情主要影響前述國家之火雞,蛋雞、珠雞、種鵝等禽類養殖,各受感染養殖場之發病率及死亡率並不固定且不高,然法境內所有禽類養殖業者仍應提高警覺,於出現相關症狀時依法盡速通報衛生主管機關俾進行確診。公告指出,法國野生禽鳥染病機率目前尚低,然考量法國往來東歐之家禽運送車輛感染風險相當高,請各養殖場及活禽運送車輛確實遵守生物安全防護措施,保護法國當地業者不受感染。

A:法國參議院本(109)年1月30日表決通過「打擊浪費及循環經濟法」(loi sur le gaspillage et l’économie circulaire),將經總統公布後正式生效。本法主要內容如下: ●強化消費者資訊獲取:自2021年1月1日起,部分電子及家電產品須比照能源效率分級標示,加註「維修性分級標示」及產品零組件可取得性資訊;自2024年起於大型家電產品加註「耐用性標示」,並於2022年起由業者自主於家電加裝使用程度計錄裝置。 ●降低產品浪費:醫療類產品製造及通路商須確保產品零組件至少於5年內供應無虞;非食品類產品之製造、通路及進口商禁止直接丟棄或銷毀產品,需以捐贈或其他方式利用或回收;另於2022年起開放藥品單顆零售。 ●擴大「生產者延伸責任」(Extended Product Responsibility)適用產品範圍:EPR制度係由生產、銷售或進口商依產品數量提撥環保捐,提供非營利的環保組織進行回收管理,以落實汙染者付費原則,原適用產品包括:商品包裝材料、印刷品、電子產品、家飾、家用紡織品、電池、輪胎、汽車、娛樂性船舶廢棄物、醫療用廢棄物、未使用藥品、瓦斯瓶、廢油,修法後擴大適用於帶濾嘴香菸(2021年起)、玩具、運動及園藝用品(2022年起)、口香糖及濕紙巾(2024年起)、船用引擎(2025年起)。本法另將產品設計方式納入EPR範疇,倘產品未採有利於回收或維修之設計,則企業將負擔較高之環保捐。 ●設立塑膠回收目標及降低塑、橡膠廢棄物:於2023年將針對快餐店面,全面禁止塑膠或單次使用容器及兒童餐之塑膠玩具;於2027年禁止於化妝品、洗衣精、家用清潔用品及醫療用品添加微型塑膠粒;於2040年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包裝材質。設立法國塑膠瓶回收率目標,於2025年達77%;2029年達90%;自2021年1月1日起禁止進口及生產一次性可氧化分解塑膠袋,並禁止公家機關發放瓶裝水;自2022年起禁止非生物分解性塑膠製成之茶包上市,並規範法國各級公家機關應採購翻新輪胎。 ●垃圾分類:將普及回收分類標籤「Triman」至所有產品,並於2022年底統一全國垃圾桶分類顏色。 ●發票無紙化:自2020年9月起,除消費者索取,全法商店將停止列印10歐元以下金額之發票。2021年起提高至20歐元以下交易,2022年起再提升至30歐元以下交易。

A:資料來源 : 挪威今日報 (Norway Today) 受到新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中國已經停止購買帝王蟹,造成挪威帝王蟹出口的不確定性。挪威魚品銷售組織(The Norwegian Fishermens’Sales Organization, Röfisklaget)在2月3日發布新聞稿,數家帝王蟹出口商表示,因為疫情導致亞洲重要市場航空運輸量減少,影響銷售成長。因此,呼籲捕撈帝王蟹的漁民應與買家保持密切聯繫。除了帝王蟹,鮭魚出口也受到影響。中國是挪威帝王蟹的主要買家,但因為武漢病毒和對感染的恐懼,導致數家航空公司停止中國航班,中國有幾個城市也關閉了入境通道。原本澳門的數10萬中國遊客,也因為禁令而大量減少,自然當地也減少相關食品的採購。所有銷售市場都受到影響,挪威對於近期海產市場的走向,正在密切注意。

A:資料來源 : 哥德堡港務局 (Port of Gothenburg) 因為近期新冠狀病毒疫情的發展,哥德堡港務局 (Port of Gothenburg) 要求所有停靠哥德堡港口的船隻,提供┌海事健康聲明書(Maritime Declaration of Health)┘,該規定於2月3日生效。如果即將停靠之船隻告知船上有病患曾待過世衛組織宣告的危險區域,哥德堡港將立即啟動檢疫計畫,並聯繫防疫醫生到場進行醫學評估。根據與哥德堡港務局合作的防疫醫生表示,船員和其他港口工作人員如果沒有病人接觸,仍可以上船而無任何風險。┌海事健康聲明書┘主要說明船員是否有人在過去兩周內處於已界定的危險區域,以及船上是否有人員生病。哥德堡港港務長Åsa Kärnebro表示,他們不是收到指令,而是主動採取行動,另外,要求┌海事健康聲明書┘並不是複雜或新的程序,而是哥德堡港務局和停靠船隻的例行公事,該局並與哥塔蘭區域防疫醫生保持緊密聯繫。

A:資料來源 : 挪威今日報 (Norway Today) 挪威藥品管理局(Legemiddelverket)對於新冠狀病毒爆發可能導致挪威缺乏藥品表示擔憂。挪威藥品管理局擔心如果新冠狀病毒蔓延到挪威,將可能缺乏抗生素和麻醉劑。據報導,挪威當局擔心中國因為內需市場的影響,可能會停止出口多用型抗生素和HIV藥品等藥物。另外,由於工廠可能因為勞工缺乏而關閉,造成中國的製藥生產線受到影響。藥品管理局局長Steinar Madsen表示,製藥生產的問題造成全球出現藥品短缺,將影響整個西方世界。挪威可能缺少加護病房需要的抗生素、麻醉劑和相關藥品,而導致更多問題。健康委員會、挪威藥品管理局和傳染病專家開會討論有關如果病毒傳播到挪威之因應措施。

A:資料來源 : 芬蘭廣播電視網 (YLE) 芬蘭北部因為聖誕老人村和極光,頗受遊客歡迎,中國遊客也是主要的觀光客源。芬蘭至今唯一新冠狀病例,就是從武漢來的中國旅客。因為現在新冠狀病毒疫情的發展,有些許中國旅客詢問有關延簽事宜,希望能延長在芬蘭的逗留時間。拉普蘭警局(Lapland Police Department)透露,近日收到在Rovaniemi和Ivalo兩地的中國個人旅客或當地旅遊公司詢問延簽事宜,該等中國旅客因為擔心疫情發展,暫時不想回中國。拉普蘭警局證件核發經理Maarit Koivuniemi請有疑問的旅客上網站查詢延簽相關資訊,目前尚未收到任何正式申請文件。Koivuniemi經理指出,旅遊簽證的延簽條件相當高,通常只有遇到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 )或未可預知之原因才可能得到延簽許可,譬如戰爭、天災、航班取消、外交部發出旅遊禁令等。上星期芬蘭航空已經宣布於2月5日至3月29日停飛北京大興機場往返班機,2月8日至3月29日也暫時取消南京航線。目前,芬蘭外交部尚未發出旅遊禁令,僅建議到中國湖北省旅遊要多加謹慎。核發旅遊簽證的領事單位也尚未收到任何有關到芬蘭的中國旅客相關指示。Koivuniemi經理表示,如果在中國旅客的有效簽證期間內,芬蘭外交部發出旅遊禁令,該警局會收到如何處理在芬蘭的中國旅客的相關指示。

A:疫情現況:1月31首次確診2病例皆為中國籍 因應措施: 1. 由副總理統籌指揮消費者保護與福利監督局、緊急情況部、內政部、動植物檢疫監督局、衛生部、對外情報局及俄羅斯航空等相關單位協調防疫工作,並指示消費者保護與福利監督局於兩日內提出防治疫情散播計畫。2. 俄羅斯消費者保護與福利監督局於官網公佈,WTO已正式將隸屬該局之「Vektor國家病毒和生物技術中心」列入協助WHO診斷新型冠狀病毒之歐洲實驗室名單,該中心已研發兩套用於診斷新冠狀病毒之現代化系統。該局並稱已擬定防止新型冠狀病毒在俄國境內擴散相關措施,包括加強監控疫情與邊境檢疫、訓練醫護人員對可疑病例處理方式,確保醫療機構接納來自非安全地區病患之管控、對立即隔離可疑病患之提問及接觸對象之醫療監控、對可能感染病例之實驗室診斷演算及對醫護人員進行教育訓練等,並將醫療機構指導準則提供全國各區。3. 俄羅斯旅行社停止接待中國大陸赴俄旅行團。4. 自1月30日起停發中國大陸公民電子簽證並關閉遠東地區邊界。5. 自2月1日停止中國免簽證旅遊並停發中國大陸公民工作簽證。6. 2月1日普丁總統下令軍方派遣專機赴中國嚴重疫區撤僑。機上安排軍醫與病毒學專家並配有檢測設備、個人防護裝備及藥品。7. 自2月1日起俄中間定期航班除俄羅斯航空(Aeroflot)與中國籍航空公司往返莫斯科與香港、北京、上海及廣州等4城市外,其餘全部停飛。8. 自2月3日起停止俄中鐵路全部客運列車,包括莫斯科-北京路線。9. 2月3日總理Mikhail Mishustin責成政府於2月13日前研提「有關輸入未於俄羅斯註冊藥品程序」之文件,以應重症之需。 評估影響: 1. 中國大陸為近年赴俄觀光人數最多之國家,目前雙邊已暫停旅遊團,倘疫情延續,長期將對旅遊業造成衝擊。2. 疫情近日重創國際油價導致盧布波動,能源產品為俄羅斯出口大宗,倘長期油價低迷恐導致盧布走貶及出口外匯縮水。在定於3月6日。3. 特定產品價格變動:截至1月底口罩銷售額同比增長2.9倍,總銷售額增長3.6倍。零售連鎖店拒絕自中國大陸進口蔬菜和水果,造成遠東地區蔬菜水果價格上漲,並有短缺情形。過去大量出口中國大陸的鱈魚及螃蟹,可觀察到價格下跌情形。

A:疫情:暫無確診病例防疫措施: 衛生部部長Vladimir Karanik呼籲該國公民近期勿赴陸旅遊。 於機場建立雙重控管:醫務人員於機上識別有感染跡象患者,將疑似病例送醫治療;另於機場大廳亦進行第2次識別。 派遣之軍機載運20噸物資已抵達北京,包含抗生素、(空氣)消毒劑、手套、口罩及防護衣等。另計畫派遣醫生組團與陸方就預防感染擴散進行交流。 進行醫療團隊培訓,並進行確診病例演習。 確保口罩庫存及生產充足。評估影響:近期華為、小米、Vivo、Realme、中興及聯想智慧型手機交貨延遲,預期將導致價格上漲10-15%;長期或將影響中國大陸設備供給,影響生產成本。

A:該國尚無確診病例,採取下述相關措施: 關閉與中國大陸邊界,暫停人員及貨品的跨境流動。 在航空、公路及鐵路所有檢查站,採取預防檢查措施。 在飛機出口處以及護照檢查站前對所有旅客進行雙重檢測。 確保個人防護裝備和必要藥物儲備充足,預先準備病床位。 對醫療用口罩和抗感染藥物價格控制。 針對位處在中國大陸之公民,採取「必要保護措施」。

A:該國尚無確診病例,採取下述相關措施: 2月1日起暫停與中國大陸空中運輸;2月2日宣布撤僑。 外交部建議公民勿前往中國大陸;該國旅遊業國家委員會建議旅行社暫停向中國大陸出售行程。 規定有疑似症狀,須強制就醫。 應總統指示,成立專門委員會進行以下工作: 研究與疫情相關國內外情勢; 與中國大陸、他國有關政府機構以及國際組織進行必要互動和訊息交流,預防病毒傳播; 研究開發疫苗和實施預防、診斷和治療疾病的有效方法; 加強藥物、消毒劑、醫療設備及用品等儲備並及時向專業醫療機構和民眾提供所需的診斷工具、藥物和個人防護設備; 制定及時診斷和全面預防的有效措施; 於疫情惡化時,向總統提交緊急措施建議。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