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該國尚無確診病例,採取下述相關措施: 由副總理領導設立指揮中心。 無限期取消與中國大陸航班。 在2家醫院建立來自陸入境檢疫中心,對近期曾赴陸的300名中國大陸及本國公民進行14天隔離。 衛生部要求俄羅斯提供熱成像及實驗室診斷儀器和藥物,並請求世界衛生組織,為醫生提供特殊防護衣。 醫生和流行病學家在15個檢疫辦公室值班;同時確防護設備、口罩和手套數量充足。 雖與中國大陸為鄰,暫未有關閉邊界決策。
A:土庫曼尚無確診病例,採取以下因應措施: 1月29日土庫曼航空暫停飛往北京航班。 1月30日政府呼籲其國民避免前往中國大陸。 1月31日起關閉與烏茲別克邊界;並停止土庫曼-北京來往航班至2月底。 對學校、醫院、幼兒園和公眾場所採取消毒措施;並指示家庭醫生巡視。 於區域衛生和流行病學中心成立專門小組,平日、周末均值班。
A:該國尚無確診病例,採取下述相關措施: 2月2日舉行全國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委員會會議,討論防疫問題。 提高醫療機構警覺,對醫務人員進行培訓,並預先準備藥品。 建議其公民暫時停止前往湖北省旅行。 暫無篩檢相關設施,將與德國就病毒測試保持聯繫。
A:該國尚無確診病例,採取如下相關措施: 對過去曾訪陸或自中國大陸入境公民進行額外檢查,除測量體溫外,針對呼吸系統疾病症狀進行檢查。 2月3日由俄羅斯捐贈的200個篩檢測試劑已運抵該國。
A:該國尚無確診病例,採取如下相關措施: 衛生部長簽署「關於加強對新型冠狀病毒預防措施」命令,規定醫療機構應遵守之衛生程序,同時加強消毒措施。 對邊境口岸包括機場和海關實行嚴格控制,對來自中國大陸旅客進行強制性醫療檢查;同時加強對可能是病毒帶原者運送的產品進行監督。 在醫院建立熱線電話,並向公眾宣導冠狀病毒症狀和防治方法。 取消與中國大陸直航班機。
A: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土耳其出口商協會會長Ismail Gulle於本(2)月3日表示,土耳其本(2020)年1月份出口較去(2019)年同期增長6.1%,達148億美元,另進口達19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9%,1月份出口對進口比達76.8%。 土耳其貿易部長Ruhsar Pekcan在推特上表示148億美元係土耳其歷史上最高的1月份出口金額,並強調儘管全球經濟疲弱,該數據顯示了土耳其經濟之復甦,土耳其本年將以相同的決心持續去年在對外貿易的成功表現。 土耳其1月份對外貿易總額達34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3%;主要出口市場包括德國(15億美元)、義大利(8.89億美元)及英國(8.7億美元)。受惠於歐盟經濟復甦,1月份土耳其對歐盟出口達74億美元,占土耳其總出口之50%。 土耳其1月份主要進口來源包括俄羅斯(21億美元)、中國大陸(19億美元)、德國(13.5億美元)及美國(12.7億美元)。 根據土耳其貿易部數據,土耳其本年1月對外貿易赤字為45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之22.5億美元。土耳其政府對本年度出口目標為1,900億美元,並預估明(2021)年出口將成長至2,020億美元。
A:根據沙烏地阿布都拉國王石油研究中心(King Abdullah Petroleum Studies and Research Center, KAPSARC)研究顯示,2018年沙烏地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排放減少數量較預期多2倍:2018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為5.53億噸(million tons, MtCO2),較2017年的5.79億噸減少260萬噸,減幅達4.4%。 沙烏地減碳幅度在G20國家排名第3(次於巴西與法國),優於德國與日本等國。 KAPSARC研究員Dr. Nicholas Howarth表示,2016年前沙烏地二氧化碳排放量以每年超過5%速度增加,目前減碳成效極佳,另沙烏地將主辦2020年G20會議,預期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將是重要議題。 KAPSARC研究員Dr. Thamir Al-Shehri表示,柴油消費(diesel consumption)大量減少係碳排放減量主因,運輸部門(transport sector)減碳量較預期減少1,000萬噸(MtCO2),其中柴油排碳量自2017年的4,350萬噸減少至2018年的2,450萬噸,減量達1,900萬噸,幅度達43%。 沙烏地媒體Arab News分析,沙烏地排碳量大減除了消費者降低燃料使用外,沙國調高柴油價格而減少民眾需求亦係重要原因。
A:根據獨立品牌價值顧問公司(brand valuation consultancy)Brand Finance報告,2020年沙烏地基礎工業公司( SABIC)品牌價值達到43.3億美元,較2019年增加9.3%,反映SABIC的正面形象持續提升。 SABIC並成為全球前500大品牌名單之一。 SABIC執行長Yousef Al-Benyan表示,SABIC的全球品牌形象顯示強勁商業活動力以及維持長期可靠形象的承諾。 Brand Finance利用定製方式決定公司品牌價值,衡量指標包括利害關係者相似處(stakeholder familiarity)、滿意度(satisfaction)以及預期商業表現(forecasted business performance)。
A:2020年2月3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簡稱阿聯)宣布,自2月5日起暫停往返中國大陸班機(北京航線除外)。 沙烏地媒體Arab News表示,新型肺炎常見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及呼吸急促等;建議一般民眾應做好包括基本衛生及避免人群接觸等自我保護措施。 註:阿聯國籍航空包括伊提哈德航空(Etihad Airways)飛往北京、上海及成都、以及阿聯酋航空(Emirates Airlines)飛北京、上海及廣州。
A:2019年底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與包括俄羅斯在內部分非OPEC產油國(簡稱OPEC+)決議共同減產170萬桶/日,至2020年第1季止。 2020年1月24日沙烏地能源部部長Abdul Aziz bin Salman Al-Saud王子出席瑞士達渥斯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表示,OPEC+對是否擴大減產持開放態度(all options are open),目前討論擴大減產的必要仍太早。 OPEC+預計於3月5-6日召開會議,部長級監控委員會(Ministerial monitoring committee)則將先於3月4日在維也納召開。 沙烏地媒體Arab News指出,中國大陸係全球第2大石油消費國,因疫情而祭出旅遊禁令將減緩全球原油需求。 1月17日當週美國能源訊息管理局(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資料顯示,原油存量減少40.5萬桶;惟已開發國家原油庫存量則超過5年平均值(5-year average)。
A:2020年2月2日沙烏地自中國大陸武漢載回10名沙籍學生,2月3日沙烏地健康部(Ministry of Health)表示初步檢驗認定該10名學生未感染武漢肺炎,將進一步進行為期2週的隔離檢疫。 沙烏地媒體Arab News報導,自疫情爆發以來,己有約800位沙籍人士自中國大陸其他各城市返回沙烏地。 目前沙烏地機場針對直接/間接來自中國大陸的旅客加強管控,境內各大醫院亦設有檢疫室(quarantine room)以處理可能情況。 沙烏地阿布都阿濟茲國王醫院(King Abdulaziz Hospital)感染控制部主任Dr. Aisha Metwali表示,目前新型肺炎受感染人數超過1.7萬人,散布27個國家,造成362個人死亡,主要死亡病例在中國大陸境內。目前沙烏地無任何病例,呼籲民眾無須恐慌且應做好包括基本衛生及避免人群接觸等自我保護措施。
A: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指出,2003年4月SARS疫情高峰期間,亞洲旅客對航運需求減少45%。國泰航空(Cathay)取消近40%班機並認列損失,其他包括新加坡航空(Singapore Airlines)、日本航空及ANA航空亦出現虧損。 中國大陸肺炎疫情可能對航空業造成重大影響:以澳洲為例,2003年中國旅客僅佔國際旅客總數4%,目前比重已增加至超過15%;中國旅客抵達澳洲後,多利用國內航班飛往其他境內城市,因此對Qantas Airways等本土航空將造成衝擊。 自2003年來航運旅客人數倍增,其中中國更成為最大出境旅遊市場(outbound travel market)。2003年國際航班中的中國旅客人數為680萬人次,到2018年已成長近10倍,來到6,370萬人次。 IATA資料顯示,2003年全球航空業(global airline industry)收益僅3,220億美元,到2019年倍增至超過8,380億美元。 武漢天河國際機場佔中國大陸總航運交通(total air traffic)約2%,主要以國內航線為主,天河機場估計88.8%係國內線,其中以中國南方航空(China Southern Airlines) 佔30%為大宗。
A:2020年1月24日沙烏地工業暨礦產資源部(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Mineral Resource)部長Mr. Bandar Alkhorayef於瑞士達渥斯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場邊會議表示,沙烏地有許多未開發礦產資源,刻進行為期5年的地質調查(geological survey),盼確認境內金礦、磷酸鹽(phosphate)及其他貴金屬數量及品質;若干專家認為沙烏地蘊藏高科技生產過程必須的稀有金屬。 Alkhorayef部長表示,沙烏地願景2030(Saudi Vision 2030)盼多元化經濟發展,工業及礦業係重要支柱。沙烏地產業發展基金(Saudi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und)將資金浥注至私部門以刺激產業擴張,目前該基金可用資本(available capital)自沙幣650億里雅(173億美元)增加至1,000億里雅,同時業務範圍涵蓋新產業與科技部門(new industrial and technological sectors)。 工業暨礦產資源部與國家產業發展暨物流計畫(Nation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Logistics Program)緊密相關,該計畫盼透過成立經濟特區(special economic zone)刺激投資,促進沙烏地經濟轉型。 渠指出,沙烏地天然資源、人口及地理位置等優勢,可彌補地理政治風險(geopolitical risk)的弱點,同時強調沙國固定匯率政策與資本自由(freedom of capital)等特性,使貨幣幾乎沒有波動風險。
A:根據土耳其統計局(TUIK),2018年經濟成長率為 2.6%(第1季7.4%、第2季5.2%、第3季1.6%、第4季 -3%),與2017年經濟成長率7.4%相比,衰退不輕,主要原因為美土關係緊張,引發8月份土幣里拉暴跌所致。土幣里拉為新興國家中表現最稱弱勢,據土耳其央行,土幣由年初1美元兌3.76里拉,跌至年底1美元兌5.26里拉,跌幅逾28%。通膨則於2018年9月攀升至24.52%,為14年來新高。至利率則於2018年5月由13.5%一舉調高為16.5%,嗣於 6月調至17.5%,9 月再調至24%,以抑阻土幣貶值。
A:亞塞拜然國家檔
A:謹查日本地區截至本(2020)年1月29日為止共發現7個新型肺炎確診病例,1月16日發現首例,係從武漢返回日本,現住在神奈川縣的中國大陸籍人士,第2、3、4、5及7病例均為來自武漢的大陸籍觀光客,惟第6病例為曾擔任武漢觀光團的遊覽車司機(未曾赴武漢地區),顯示日本境內已發生人傳人的案例。目前日本政府已採取多項因應措施以避免疫情擴散,謹整理如次: 列為「指定傳染病」:日本內閣於1月28日通過將武漢新型肺炎列為「指定傳染病」,對於病患可採取強制入院治療及限制工作權等措施,以防止疫情擴散。 派遣包機赴武漢撤僑:日本政府掌握有意願返國的日本人共650名,1月28日晚間已派遣包機自羽田機場直飛武漢,並於1月29日早上9點接回第一批206名,29日晚間預定再派遣第2台包機。 居家隔離措施:針對搭乘包機返國的日本人及疑似病患,除在機上先行檢查外,將強制要求居家隔離14天,以確認病情潛伏感染情形。 指定醫療機構:東京都指定都立Komagome等4家醫院、約50張病床,因應返國人員可能發生的疫情。 檢討限制陸客入境:由於出現日本境內人傳人案例,部分媒體已在討論是否應採限制中國大陸遊客入境的政策。疫情對日本經濟之可能影響,謹綜整如下: 武漢日商復工遙遙無期:儘管中國大陸宣佈春節假期延長至2月2日,惟未來倘疫情失控,則勢必繼續延後開工日期,且在大部分當地日系員工搭乘包機返回日本的情況下,將影響當地日商的營運狀況。以HONDA為例,武漢3工廠的年產量為60萬台,約為中國大陸銷售量的半數,無法如期開工將損失嚴重。又倘疫情擴大至中國大陸其他區域,則恐對全球供應鏈造成重大影響。 重創日本觀光相關產業: (1)依據日本觀光局統計資料,2019年訪日觀光客為3,188萬人次,其中中國大陸為959萬人次,佔訪日觀光客總數的30%,且平均 每人消費金額為21.3萬日圓,大幅超過平均消費額的5.5萬日圓。由於中國大陸宣布自1月27日起禁止中國旅行社出團國外,以招攬中國大陸觀光客為主的日本Kamome旅行社表示,1月27日以後中國大陸旅行團的取消件數高達480件,人數為2萬人,損失相當慘重。 (2)中國大陸觀光旅遊團如續受限制無法出團,則不僅日本2020年觀光客4,000萬人次的目標難以達成,而業者為東京奧運、帕運所投資的旅館、交通工具等資金回收亦困難重重。 3.2020年日本GDP成長率下滑: (1)野村證券估算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訪日觀光客減少10%,將造成4,800億日圓的損失及減少約0.1%經濟成長率。同時在日本人儘量減少外出以避免感染的情況下,經濟成長率恐進一步下滑。 (2)野村總合研究所估算疫情延續一年會降低0.14%經濟成長率,相當於7,760億日圓。 (3)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估算疫情持續9個月將減少4,833億日圓的經濟成長。 (4)SMBC日興證券以中國大陸禁止旅行社出團半年估算,觀光收入減少2,950億日圓,其中化妝品、香水、醫藥、衣服等產品及旅館、餐飲、百貨等業者的影響最大。其結果估計降低日本0.05%、全球0.1%經濟成長率。 4.日本股、匯市影響:1月27日日經指數出現全面翻黑局面,大幅下跌483.67日圓,成為2萬3,343.51日圓,係10個月以來的最大降幅,其中與觀光客相關的資生堂、KOSE及Fast Retailing (擁有UNIQLO等品牌)股票跌幅較大。1月28日續跌198.37日圓,HONDA汽車等股票跌幅較大。另,疫情持續擴大,不排除日幣可能升值,屆時亦會對出口貿易產生不利影響。
A:印度媒體於本(27)日報導,印度財政部以減少進口改善資金外流及協助國內製造業與創造就業機會,研議調高逾50項商品的進口關稅,主要是針對來自中國大陸及其他地區總計約560億美元的商品,其中包括電子及電機產品、化學品、手工藝品等,以及針對絲織品、成衣、印表機、手機充電器、玩具、燈具、銅合金製品等增加非關稅貿易障礙。據悉,印度財政部長Nirmala Sitharaman可能會在下(2)月1日提出本(2020-21)財政年度預算草案時宣布上述以及其他財政振興措施,以盼能藉此帶動印度經濟成長動能。在非關稅貿易障礙方面,印方則對外表示目前僅有低於10%進口印度的產品受到安全、衛生及環保標準的規範,因此印度政府亦考慮針對進口產品實施較全面的品質標準規範。此外,在印度貿易及財政部小組確定提高上述產品關稅時,已規劃在印度擴大銷售據點的家具零售業IKEA提出印度高額的進口關稅對其在印度營運頗具挑戰性。惟印方則重申調升關稅旨在減少非必需品之進口,尤其在中國大陸及東協國家利用與印度簽署的貿易協定將大量廉價商品銷往印度,印度政府調升關稅將可使國內製造業者能有與外國業者公平競爭的機會。自2014年莫迪總理上任以來,印度政府已多次針對進口採取限制措施,並鼓勵更多外資投入印度製造及國防等產業。此外,莫迪所屬的執政黨BJP也曾要求政府針對非必需品調升關稅以振興國內製造業。
A:由於穆斯林國家包括土耳其、馬來西亞一再批評印度之印屬喀什米爾地區(Jammu & Kashmir)政策及批評其公民法修正案(CAA),印度開始採取進口貿易限制措施,減少自土耳其進口產品,並計劃擴大減少自馬來西亞進口石油、天然氣、電子等產品。印度商工部已於政府公報公告將稅則號列HS code 151190棕櫚油及相關產品進行規定一覽由「自由」修改為「限制」,並未提及針對自馬來西亞進口棕櫚油進行貿易限制措施。印度為全球最大之食用油消費國,而印尼及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占全球85%,馬國係全球第2大棕櫚油生產及出口國,排名僅次印尼,2019年輸印度棕櫚油約4百萬噸;此外,農品產占馬國出口比例約4.5%,占GDP2.8%。目前印度對進口棕櫚油採取進口許可制,並建議進口商尋求其他替代來源。此外,印度工商部長工部長Piyush Goyal與印尼貿易部長Agus Suparmanto於Davos舉行部長會議,印度方同意擴大對印尼肉品、棕櫚油、汽車零組件等進口採購,印尼方則同意倍增印度水牛肉進口配額達20萬噸。印尼S部長並允於下個月訪印度擴大雙方貿易合作。此外,印方透露刻正計劃減少自馬國進口石油、鋁錠、液化天然氣、電腦零組件及微處理器等產品;此外,政府亦計劃減少自土耳其進口石油及鋼鐵產品。不過,印度商工部目前並未對此節予以回應。印度貿易數據顯示,印度去(2019)年自土、馬兩國的整體進口已受影響。喀什米爾地區以穆斯林人口為主,印度及巴基斯坦都宣稱對該區擁有完整主權,但目前該區主要一分為二,北部由巴基斯坦,南部則由印度控制,另有東部一小部分由中國大陸控制。印度政府於去(2019)年撤消Jammu & Kashmir地區在憲法上享有的自治地位,以便加強對該區掌控,同時切斷該區通訊網絡並拘留異議份子。惟印度最高法院於上週作出判決,指政府對該區封鎖網絡係屬違法。馬來西亞總理Mahathir Mohamad 日前表示,以印度教徒人口為主的印度強行侵占Jammu & Kashmir,並批評印度新修訂的「公民權修正法」排除適用於穆斯林實屬歧視,引起馬、印二國關係更加緊長。至於土耳其總統Tayyip Erdogan則表示喀什米爾地區人民實際上受到印度封鎖。土耳其並支持巴基斯坦加入核供應國集團(Nuclear Suppliers Group),該集團旨在透過管控可能與核武製造相關的原物料及技術,以遏止核武在全球散布;此外土耳其也反對國際洗錢防制單位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因印度指控巴基斯坦金源恐怖主義而將巴國入黑名單。
A:美國智庫CSIS所屬Wadhwani Chair In U.S.-India Policy Studies資深顧問暨主席Richard M. Rossow就印度經濟減緩發表專文,據悉,印度財政部長Nirmala Sitharaman可能會在下(2)月1日向國會提出本(2020-21)財政年度預算草案,以期振興其經濟。儘管外界期待屆時能看到新的改革措施及計畫,其實印度政府落實改革的動能已趨於減緩。印度莫迪總理於2014年上任後的1年之內即完成6項重大改革,並被列入CSIS當時所做的印度改革評分報告(India Reforms Scorecard, 2014-19),其中包括開放民間投資鐵路、放寬民間燃煤生產、對特定產業放寬外資規範等;此外,莫迪在該年亦對商品暨服務稅(GST)及公司破產法做出改革。惟在莫迪第2任期的第1年即將結束之際,CSIS 新版的評分報告(India Reforms Scorecard, 2019-24)卻指出,莫迪政府期間僅完成1項改革,亦即大幅調降公司稅。歷經20年,印度行政部門向國會提出預算案 (Budget)及支持預算案的經濟研析(Economic Survey)為印度政府每年最重要的政策宣示,儘管如今該宣示的影響力有些許式微,但在展現及宣示政府年度改革的決心仍具有重要地位。面對經濟成長遲緩不振,政府迄今尚未能提出有效之因應對策,爰此「2020預算案」備受各界關注。在法規鬆綁及自由化方面,莫迪政府在2019年大幅調降公司稅,廣獲企業界支持,續於同年11月向國會提出產業關係法修正法案(Industrial Relations Code Bill),以進行勞動法規改革。該報告續指出,印度政府其實不缺能推動經濟成長及創造就業的計畫,而且莫迪政府已邁入第2任期,對於政府運作機制也更有經驗。放寬外資持股限制及私有化公營事業等改革措施或許可立即加速印度經濟成長,但改善企業爭端的法律賠償及其他法律規範的改革就需要政府花更多時間構思,不過,只要是有助經濟成長的改革都能激發企業信心,相信政府有能力打造更健全的經濟環境。
A:奧媒「維也納日報」(Wiener Zeitung)本(109)年1月30日報導,奧地利新政府曾於本年初宣布施政藍圖,其中有關稅改部分將作階段性逐步實施,惟具體內容尚未定案。日前奧國政府內閣會議已確定稅改第1階段措施:自2021年起個人所得稅第2級距(年收入11,000歐元以上至18,000歐元)稅率將自現行之25%調降至20%。奧國政府估計該項措施將可為民眾減稅16億歐元。有關原規劃將自2022年調降第3級距(年收入18,000歐元以上至31,000歐元)稅率自35%調降至30%,以及第4級距(年收入31,000歐元以上至61,000歐元)稅率自42%調降至40%之方案,則尚未決定是否按時實施。奧國政府估計,第3、4級距減稅方案將可為民眾減稅40億歐元;另原規劃自2022年起分階段調降公司所得稅之方案,則未於此次內閣會議提及。有關前揭施政藍圖提及之「生態稅」(Ecotax)部分,奧國政府將於本年夏季前另行公布。所謂「生態稅」包含:調整飛機票稅率、購車新車稅率、企業公務車稅率以及上班族通勤補助稅率等6項措施。另有關增收排碳稅方案正由專案小組規劃中。奧國總理Sebastian Kurz表示,除稅改外,本屆政府將嚴守預算紀律,厲行「節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