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 日期: 2020年7月27日 根據開發商Bencont的資料,2020年第2季斯洛伐克Bratislava市公寓銷售量年減29%,達541間。 每平方公尺(含加值稅)為3,528歐元(年增17%),價格與第1季持平,因公寓短缺阻止價格下跌,Bencont開發商預期未來2年至3年的年價格成長將減緩至5%。  

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 日期: 2020年7月27日 根據開發商Bencont的資料,2020年第2季斯洛伐克Bratislava市公寓銷售量年減29%,達541間。 每平方公尺(含加值稅)為3,528歐元(年增17%),價格與第1季持平,因公寓短缺阻止價格下跌,Bencont開發商預期未來2年至3年的年價格成長將減緩至5%。  

A:巴西央行7月27日表示,7月初預估2020年巴西經濟成長率為-6.5%,本日再修正從-5.99%調升為-5.77%。2020年物價指數上漲率為1.67%,2021年為3%,基本利率(Selic)到年底為2%,匯率約維持在1美元兌巴幣5.2元,2021年約為1美元兌巴幣5元  

A:宏國疫情仍續擴大,據衛生部統計,截至7月23日,宏國COVID-19確診個案累計達36,902例,單日新增800例;其中累計死亡案例共1,011例。 宏國企業表示,宏京已增置5處診療中心,每日可協助診療2,100位病患,盼此際醫療資源之增加可協助緩和疫情發展。 資料來源:宏都拉斯衛生部/宏都拉斯前鋒報(El Heraldo)於7月24日報導/駐宏都拉斯大使館經參處彙撰

A:宏國政府邀集各界代表召開多方會議,與會代表提出於7月27日再度重啟宏京等疫情嚴重城鎮之經濟活動、放寬居家隔離外出購物限制措施及增加重啟企業之營業時間等建議,惟最終仍由國家風險管理委員會定奪。 宏國總統府秘書長Ebal Díaz會中表示,疫情期間已造成經濟重大損失,約50萬名勞工失業,倘未能有效控制疫情,將續對教育、衛生及社會治安管理造成嚴重衝擊。國家風險管理委員會部長Carlos Cordero則表示,宏國政府將評估及稽查市場店販及商家建置之衛生防疫措施,以作為宏京等地重啟經濟活動之參考。宏國企業代表重申,微中小型企業已受疫情嚴重衝擊。渠等將續配合相關衛生防疫措施。 資料來源:宏都拉斯前鋒報(El Heraldo)於7月24日報導/駐宏都拉斯大使館經濟參事處彙撰

A:宏國前鋒報(El Heraldo)及論壇報(La Tribuna)報導指出,宏國葉南德茲總統於7月21日主持宏美簽署合作備忘錄視訊會議,由宏外長Lisandro Rosales與美國駐宏大使館代辦Colleen Hoey共同簽署備忘錄,期共同推動「美洲成長倡議(Iniciativa América Crece)」。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DFC)執行主任Adam Boehler及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西半球事務助理主席暨首席主任Mauricio Claver- Carone亦出席與會。 報導指出,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DFC)未來3年內將投資於宏國機場港口等基礎建設及能源、資通訊產業、數位連接等相關計畫,總投資金額計10億美元。且將提供上述產業相關資源、創造工作機會,期推動宏國經貿及社會發展。尤於此Covid-19疫情期間,該計畫亦將協助建構包含醫療產業供應鏈、供水系統及衛生營養補給之健康社區,另支援微中小型企業數位轉型、金融服務以均衡城鄉發展並重視婦女發展議題。 資料來源:宏國宏國前鋒報(El Heraldo)及論壇報(La Tribuna)報導/駐宏都拉斯大使館經參處彙撰

A:宏國新聞報7月21日報導指出,宏國私人企業協會(Cohep)偕同拉丁美洲企業委員會(Cepal)及美宏貿易協會(Amcham Honduras)共同於「週六市集(Sede del Bazar del Sábado)」設置診療中心(Centro de Triage Juan Pablo II),該活動旨於集結社會及企業力量,提供民眾免費就診,避免疫情持續擴大。 報導亦指出,該診療中心設置40位醫生及23位醫護人員,於每日早上7時至晚間7時對外提供醫療服務,另需於診療中心接受治療之病患可獲得24小時不間斷的照顧。本項計畫現已獲得包含中華民國駐宏國大使館、國際組織及企業共同捐助,已募得2,130萬宏幣(約85萬美元)捐款。 另據衛生部統計,截至7月21日,宏國COVID-19確診個案累計達35,345例,單日新增734例;其中累計死亡案例共988例,疫情持續擴大。 資料來源:宏國新聞報7月21日報導https://www.laprensa.hn/premium/1395457-410/abren-triaje-millonaria-inversion-empresas-tegucigalpa/駐宏都拉斯大使館經濟參事處彙撰

A:宏國新聞報7月21日報導指出,宏國私人企業協會(Cohep)偕同拉丁美洲企業委員會(Cepal)及美宏貿易協會(Amcham Honduras)共同於「週六市集(Sede del Bazar del Sábado)」設置診療中心(Centro de Triage Juan Pablo II),該活動旨於集結社會及企業力量,提供民眾免費就診,避免疫情持續擴大。 報導亦指出,該診療中心設置40位醫生及23位醫護人員,於每日早上7時至晚間7時對外提供醫療服務,另需於診療中心接受治療之病患可獲得24小時不間斷的照顧。本項計畫現已獲得包含中華民國駐宏國大使館、國際組織及企業共同捐助,已募得2,130萬宏幣(約85萬美元)捐款。 另據衛生部統計,截至7月21日,宏國COVID-19確診個案累計達35,345例,單日新增734例;其中累計死亡案例共988例,疫情持續擴大。 資料來源:宏國新聞報7月21日報導https://www.laprensa.hn/premium/1395457-410/abren-triaje-millonaria-inversion-empresas-tegucigalpa/駐宏都拉斯大使館經濟參事處彙撰

A:根據馬來西亞就業坊JobStreet.com頃發布之調查報告顯示,旅遊業、住宿與餐飲業備受新冠病毒疫情衝擊,63%旅行社員工、66%飯店員工及60%餐飲業員工被裁退或暫時性失業。然隨著馬國經濟領域逐漸復甦,5月至6月的招聘廣告增加22.8%。   該就業坊表示,在馬國政府推出總值350億馬幣(約合82.07億美元)的「短期國家經濟復甦計畫」(short-term economy recovery plan,簡稱Penjana)以及馬國旅遊局大力推廣國內旅遊,為旅遊相關領域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根據上述調查,4月至6月期間,旅遊及住宿領域方面,初階員工的招聘廣告增加了64%、經理級職缺則增加了47%。   該就業坊頃推出「向前看」(#TogetherAhead)活動下之 「現在工作吧」(#WorkNow) 活動,讓雇主可立即找到適合的人選。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隨著越來越多在中國大陸營運的日本企業撤離並將投資重心轉移至東南亞,使得吸引這些潛在投資人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對馬來西亞而言,來自東協低成本製造國的競爭更為激烈。   部分日本企業決定撤離中國大陸後,只有四家日本企業將生產基地轉移至馬來西亞,同期卻有15家企業選擇將生產基地轉移至越南,這引起全球關注馬來西亞是否已失去吸引外人直接投資之魅力。   根據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MIDA)統計數據顯示,過去多年來,日本一直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外資來源國之一。僅在2019年,馬國核准的日本製造業投資計畫就有53件,投資金額達37.92億馬幣(約合9.27億美元)。本(2020)年第一季,馬國核准的日本製造業投資計畫計15件,投資金額為8.84億馬幣(約合2.06億美元),占外人直接投資總額之8.33%。   另一方面,隸屬馬國中華總商會(ACCCIM,簡稱中總)之社會經濟研究中心(SERC)執行董事李興裕(Lee Heng Guie)表示,近年來日本對馬國的投資有下降趨勢。在2015年至2019年間,馬國核准的日本製造業投資計畫每年平均減少3.1%(年平均件數54項),而已核准投資金額也每年減少1.4%(年平均投資額30億馬幣)。   馬國投資發展局執行長阿茲曼(Azman Mahmud)則認為,獲日本政府資助而撤離中國大陸的日本企業並不表示全然對馬國不感興趣。馬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態勢並不支持勞力密集及低附加價值產業。這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自然過程,朝價值鏈上游移動。馬國現在的重點是吸引高附加價值、知識型和高科技的投資。這些領域,特別是電子與電機產業已獲核准,且落實的投資計畫呈現增長趨勢。其他獲馬國青睞的產業為化學及先進材料、生命科學與醫療技術、食品技術與資源型工業、石油與天然氣及海事技術、建築技術與生活時尚、機械與金屬以及運輸技術等。馬國的首要任務不是投資數量或投資絕對價值,而是可為馬國帶來高附加價值的投資。   日本經濟產業省頃宣佈,日本政府將向87家企業提供補助,將其生產基地從中國大陸轉移,以減少對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依賴。前述企業中有57家將回流日本,而其餘30家企業選擇將生產線轉移至東南亞。越南顯然是生產轉移的贏家,共15家企業選擇該新興國家作為投資目的地。   馬國經濟行動理事會(Economic Action Council)秘書處成員的經濟學家安東尼·達斯(Anthony Dass)表示,外人直接投資選擇前往越南,主要係該國具競爭力的勞動力成本,最低工資在每月132美元至190美元間。相比之下,馬國的最低工資為270美元至295美元、泰國的最低工資為248美元至265美元、印尼的最低工資為120美元至298美元。越南徵收20%標準企業所得稅(CIT)。該稅率與泰國與柬埔寨相同,但低於馬國(24%),印尼(25%)及菲律賓(30%)。 越南還為符合各種獎勵計畫的企業提供優惠企業所得稅率(分別為10%、15%或17%),具體的所得稅率取決於特定的獎勵措施。越南政府也一直非常積極地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議。馬國難與越南或其他低生產成本製造業國家競爭勞力密集型產業之投資。   馬國無可避免將繼續面臨來自其他東協國家的激烈競爭,以吸引全球FDI進駐,特別是在美中貿易戰及新冠病毒爆發期間,這是跨國企業為避免供應鏈中斷而進行投資多元化策略的一部分。展望未來,在新冠病毒疫情後,FDI競爭將加劇,預計本年全球FDI流量將銳減5%。   馬國經濟學者咸認為,馬國須為投資人提供親商投資環境,且須進一步簡化在馬國投資的障礙;其中包括創業申請所面臨的繁瑣程序,國內企業每年平均要耗費174小時來繳稅,略高於國際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高收入國家平均的159小時。過去五年來,這些領域一直沒有進行任何改革,因此,重要的是加強保護融資權利的法規,並提高司法系統的效率。例如在馬國執行合約所需的時間為425天,較泰國(420天)及印尼(403天)為長。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受新冠病毒疫情衝擊影響,馬來西亞汽車商公會(MAA)頃發布本(2020)年上半年各類汽車總銷售量統計,僅銷售17萬4,675輛,較上(2019)年同期(29萬6,317輛)減少41.05%;其中轎車銷量15萬8,876輛,較上年同期(27萬861輛)減少41.34%;商業用車銷量為1萬5,799輛,較上年同期(2萬5,456輛)減少37.94%。   受新冠疫情以及馬國政府實施的行動管制令影響,該期間社交與商業活動皆受限制,以致3月至5月汽車銷售量受到嚴重衝擊。由於經濟復甦步伐緩慢,打擊消費者信心,亦導致汽車需求下降。儘管如此,馬國政府實施臨時救濟措施,豁免汽車銷售稅(SST),有效期自本年6月15日至12月31日止,使6月汽車銷量較上年同期增加1.05%至4萬4,695輛,亦較5月增加91.75%。   該公會預計在馬國政府實施振興經濟措施後,將有效帶動汽車買氣,因此上修本年馬國汽車總銷量至47萬輛,高於6月預測之40萬輛,惟仍低於1月預測之60萬7,000輛。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隨著越來越多在中國大陸營運的日本企業撤離並將投資重心轉移至東南亞,使得吸引這些潛在投資人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對馬來西亞而言,來自東協低成本製造國的競爭更為激烈。   部分日本企業決定撤離中國大陸後,只有四家日本企業將生產基地轉移至馬來西亞,同期卻有15家企業選擇將生產基地轉移至越南,這引起全球關注馬來西亞是否已失去吸引外人直接投資之魅力。   根據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MIDA)統計數據顯示,過去多年來,日本一直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外資來源國之一。僅在2019年,馬國核准的日本製造業投資計畫就有53件,投資金額達37.92億馬幣(約合9.27億美元)。本(2020)年第一季,馬國核准的日本製造業投資計畫計15件,投資金額為8.84億馬幣(約合2.06億美元),占外人直接投資總額之8.33%。   另一方面,隸屬馬國中華總商會(ACCCIM,簡稱中總)之社會經濟研究中心(SERC)執行董事李興裕(Lee Heng Guie)表示,近年來日本對馬國的投資有下降趨勢。在2015年至2019年間,馬國核准的日本製造業投資計畫每年平均減少3.1%(年平均件數54項),而已核准投資金額也每年減少1.4%(年平均投資額30億馬幣)。   馬國投資發展局執行長阿茲曼(Azman Mahmud)則認為,獲日本政府資助而撤離中國大陸的日本企業並不表示全然對馬國不感興趣。馬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態勢並不支持勞力密集及低附加價值產業。這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自然過程,朝價值鏈上游移動。馬國現在的重點是吸引高附加價值、知識型和高科技的投資。這些領域,特別是電子與電機產業已獲核准,且落實的投資計畫呈現增長趨勢。其他獲馬國青睞的產業為化學及先進材料、生命科學與醫療技術、食品技術與資源型工業、石油與天然氣及海事技術、建築技術與生活時尚、機械與金屬以及運輸技術等。馬國的首要任務不是投資數量或投資絕對價值,而是可為馬國帶來高附加價值的投資。   日本經濟產業省頃宣佈,日本政府將向87家企業提供補助,將其生產基地從中國大陸轉移,以減少對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依賴。前述企業中有57家將回流日本,而其餘30家企業選擇將生產線轉移至東南亞。越南顯然是生產轉移的贏家,共15家企業選擇該新興國家作為投資目的地。   馬國經濟行動理事會(Economic Action Council)秘書處成員的經濟學家安東尼·達斯(Anthony Dass)表示,外人直接投資選擇前往越南,主要係該國具競爭力的勞動力成本,最低工資在每月132美元至190美元間。相比之下,馬國的最低工資為270美元至295美元、泰國的最低工資為248美元至265美元、印尼的最低工資為120美元至298美元。越南徵收20%標準企業所得稅(CIT)。該稅率與泰國與柬埔寨相同,但低於馬國(24%),印尼(25%)及菲律賓(30%)。 越南還為符合各種獎勵計畫的企業提供優惠企業所得稅率(分別為10%、15%或17%),具體的所得稅率取決於特定的獎勵措施。越南政府也一直非常積極地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議。馬國難與越南或其他低生產成本製造業國家競爭勞力密集型產業之投資。   馬國無可避免將繼續面臨來自其他東協國家的激烈競爭,以吸引全球FDI進駐,特別是在美中貿易戰及新冠病毒爆發期間,這是跨國企業為避免供應鏈中斷而進行投資多元化策略的一部分。展望未來,在新冠病毒疫情後,FDI競爭將加劇,預計本年全球FDI流量將銳減5%。   馬國經濟學者咸認為,馬國須為投資人提供親商投資環境,且須進一步簡化在馬國投資的障礙;其中包括創業申請所面臨的繁瑣程序,國內企業每年平均要耗費174小時來繳稅,略高於國際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高收入國家平均的159小時。過去五年來,這些領域一直沒有進行任何改革,因此,重要的是加強保護融資權利的法規,並提高司法系統的效率。例如在馬國執行合約所需的時間為425天,較泰國(420天)及印尼(403天)為長。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瓜地馬拉本年第1季外人投資金額為2億8,140萬美元 依據瓜國央行資料顯示,瓜國本年第1季外人投資金額為2億8,14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3億1,850萬美元衰退11.6%,主要投資國為美國5,060萬美元(-1.2%)、哥倫比亞4,860萬美元(-54.2%)、墨西哥4,040萬美元(+42.6%)以及盧森堡1,990萬美元(-7.7%)等;主要外人投資產業為金融保險業9,230萬美元(+59.5%)、製造業4,910萬美元(-26%)、商業4,580萬美元(-27.6%)、電力業3,990萬美元(-66%)以及資通訊業3,410萬美元(+13%)等。專家表示,瓜國吸引外人投資長期不振,主因係法治不穩定性、缺乏基礎建設以及行政程序繁瑣。     依據瓜國工業總會(CIG)所作之調查,其中19%為大企業、81%為中小企業,瓜國自本年3月中旬因新冠疫情採取防疫限制措施,4%企業銷售增加,12%企業未受影響,79%企業的銷售減少。該調查亦顯示,4.47%勞工遭解雇,10.67%勞工契約暫時中止,另76%受調者表示以不同程度之方式採取遠距辦公,其生產力顯現下降,此外有88%受調者使用大眾交通運輸系統,因此如何在疫情趨緩後採取適當的防疫衛生措施,使民眾恢復正常生活係一大挑戰。     瓜國自7月27日起採用經濟重啟開放標準,以各市10萬人確診病例數及疫情程度,將開放範圍分為紅、橙、黃、綠四等級,燈號每兩星期檢討一次。瓜京係屬開放程度最低的紅燈等級,公車載客量不得超過50%;大型購物中心餐廳仍關閉、商店每10平方公尺空間不能超過1人、群聚不得超過10人;製造業每4平方公尺空間不能超過1人;室內餐廳每10平方公尺空間不能超過1人、戶外餐廳每2.5平方公尺空間不能超過1人;超市需維持4公尺距離;教堂僅提供受洗及婚禮服務,不得超過10人及30分鐘;旅遊景點、戲院、音樂會、游泳池、娛樂中心、健身房仍關閉。 ...

A:

A:瓜國商業總會(Cámara de Comercio)問卷調查顯示,1,186位受調企業家中,4成廠商的銷售已減少50% 依據瓜國商業總會(Cámara de Comercio)問卷調查顯示,1,186位受調企業家中,4成廠商的銷售已減少50%,25%廠商的銷售減少80%;倘疫情持續未減緩,每10家廠商有6家將面臨破產。此外,45%廠商必須中止與其合作廠商的合約,25%廠商必須裁員,50%廠商必須降低營運規模,40%廠商被迫延遲付款給供應商,30%必須向銀行貸款。 餐飲業部分,在疫情期間仍有83%餐廳以外送及外帶方式持續營業,42%餐廳已中止與合作廠商的合約,46%餐廳必須裁員,81%餐廳認為倘疫情持續,將面臨破產。   CACIF指出,倘未來瓜國經濟仍無法全面開放,2020年全年銷售損失將達106億2,200萬美元,失業人口達40萬7,620人,增值損失達35億4,100萬美元,GDP衰退4.3%,影響時程達16個月。

A:瓜地馬拉新冠疫情限制措施對產業銷售及就業之影響   瓜地馬拉農工商金融總會(Comité Coordinador de Asociación Agrícolas, Comerciales, Industríales y Financieras, CACIF)  依據每日零售業、基本消費品物流及上班族通勤管制情形,估算2020年3月15日至7月7日期間,瓜國平均人車流通量減少44%,並以此推估新冠疫情限制措施對產業銷售及就業之影響。 CACIF預估2020年第2季經濟損失達21億美元,失業人口達10萬3,992人,平均每天損失8,900萬美元,1,548個工作機會。以損失金額來看,旅館餐飲業(20.9%)、運輸倉儲業(11.3%)、非食品工業(11.2%)及教育業(10%)損失最高;以失業人口來看,則以商業(28%)、農業(21.8%)、旅館餐飲業(13.4%)、非食品工業(8.7%)及建築業(7.7%)受創最深。

A:瓜地馬拉僑匯受新冠疫情影響減少 僑匯減少也是影響瓜國經濟活動的因素之一。瓜國有數十萬個家庭依賴來自美國的僑匯,美國疫情導致的高失業率亦衝擊瓜國移民。瓜國本年3月僑匯金額較2019年同期減少7,990萬美元,4、5月持續惡化,3至5月的僑匯金額較2019年同期減少3億9,200萬美元。僑匯不僅有助減少貧窮問題,亦為瓜國經濟成長主要來源之一,因僑匯主要用於家庭消費,因此對瓜國商業及各省分的地下經濟有直接助益。

A:瓜地馬拉新冠疫情中被看好的產業 INCAE學院列舉6項在疫情中被看好的產業:1.藥品及醫材業 2.食品加工業3.醫療照護業4.通訊業5.電子商務6.農業;瓜國央行列舉經濟表現正成長的產業:1.醫療照護業4.8% 2.金融保險業4.5% 3. 公共行政和公衛業3.4% 4.資通訊業 3.6% 5. 不動產業2.8% 6. 農業1.3% 7.教育業1.0% 8.水、電業1.0%。 瓜國全國經濟研究中心(CIEN)專家表示,食品及衛生清潔用品皆為日常生活所需,因此該等產業仍能維持正常運作;部分產業雖然持續運作,但受到限制措施及國際需求減少等因素而產能下降,例如原物料相關產業,因原物料價格下跌而減少獲利。另外,因為收入減少,使得家庭中需要較大支出的項目如電子產品、購屋及購車等皆被列為次要支出項目。旅遊業、購物中心、餐廳、運動業等會造成人群接觸的產業必然停擺。

A:瓜地馬拉2020年4月信心指數降至歷史新低,僅達32分 瓜國央行公布的每月私部門對經濟活動的信心指數顯示,4月信心指數降至歷史新低,僅達32分;5月略為上升達38分,6月因確診數陡升,瓜國賈麥岱總統因而採取更嚴格之限制措施及撤換衛生部長,預期將再顯悲觀。 INCAE學院專家表示,瓜國所採取的限制措施雖然對經濟活動造成影響,但對抑止疫情發展有顯著成效。該專家建議重啟經濟活動應考量醫療能量、地理環境及社會經濟衝擊等要素,分階段解封,並建議可採取遠距工作、在工作場所保持適當距離、確實做好工作場所消毒工作、每日蒐集員工健康資訊等措施。  

A:瓜地馬拉2020年4月信心指數降至歷史新低,僅達32分 瓜國央行公布的每月私部門對經濟活動的信心指數顯示,4月信心指數降至歷史新低,僅達32分;5月略為上升達38分,6月因確診數陡升,瓜國賈麥岱總統因而採取更嚴格之限制措施及撤換衛生部長,預期將再顯悲觀。 INCAE學院專家表示,瓜國所採取的限制措施雖然對經濟活動造成影響,但對抑止疫情發展有顯著成效。該專家建議重啟經濟活動應考量醫療能量、地理環境及社會經濟衝擊等要素,分階段解封,並建議可採取遠距工作、在工作場所保持適當距離、確實做好工作場所消毒工作、每日蒐集員工健康資訊等措施。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