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由思科(Cisco)委託國際資料公司(IDC)執行的「2020亞太區中小企業數位成熟度研究」(2020 Asia Pacific SMB Digital Maturity Study),共調查和分析亞太地區14個市場的逾1,400家中小企業,其中新加坡的中小企業是亞太區數位成熟度最高的。調查結果亦顯示,到2024年,新加坡中小企業數位化可為新加坡經濟發展增加230億美元至240億美元(320億星元至330億星元)。 研究指出,與數位化意願較低的中小企業相比,數位化接受度越高的中小企業,在營收和生產力方面的收益都是前者的兩倍。此外,新加坡中小企業雇用了當地65%的勞動力,貢獻新加坡經濟產出將近50%,因此中小企業在新加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過後的經濟復甦扮演關鍵角色。 據研究發現,51%受訪的新加坡中小企業希望藉由數位轉型,推出新產品和服務,拉開與競爭者的距離,並取得成長;62%中小企業意識到競爭型態正在改變,他們必須跟上數位轉型;另有41%的中小企業因客戶需求,決定推動轉型。 在各項數位科技中,新加坡中小企業首重投資雲端科技(25%),其次是採購或提升資訊科技軟體(18%)以及資訊安全(11%)。此外,新加坡中小企業認為數位化過程中,最大的障礙是缺乏適合的人才與技能(26%),其次為缺乏所需的科技(14%)以及公司管理層缺乏承諾或預算(12%)。 研究指出,近70%亞太地區的中小企業因冠狀病毒疫情而加速數位化;86%受訪的中小企業相信,數位化有助提高企業應對疫情危機的能力。

A: 新加坡人力部(MOM)於本(2020)年7月29日公布的預估數據顯示,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導致第二季勞動市場總就業人數(不含外籍幫傭)銳減12萬1,800人,較第一季2萬5,600人減幅高出近五倍,再創歷年來最大季減幅。其中以服務業受影響最為嚴重,就業人數減少9萬7,500人;而建築業也因工程暫停,受雇人數大幅減少1萬4,300人;製造業的就業人口減少9,600人。 人力部表示,第二季共有6,700人被裁員,比第一季的3,220人多出一倍。其中因零售業和航空業的需求減少,導致批發貿易和運輸器材業的裁員人數激增。經季度調整,新加坡的整體失業率從今年3月的2.4%攀升至6月的2.9%,其中公民失業率從3.5%增加至4%,截至6月,新加坡有9萬500人失業,其中7萬9,600人是新加坡公民。 人力部表示,因外部經濟情況持續疲乏、有些國家出現第二波疫情及企業精簡人力等因素,勞動市場會繼續疲弱,不過,根據今年6月進行的調查,接下來兩個月有意減薪或者減少雇員人數的雇主已經比阻斷措施期間減少。人力部長楊莉明表示,勞動力市場第二季的萎縮已在當局預料之中,下一季雖因阻斷措施解除而可望改善,但經濟重啟時仍會受全球經濟的影響,應該對第三季持謹慎態度。 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杰表示,疫情對全球及新加坡經濟都造成嚴重的影響,政府將為中途轉業者提供在不同領域見習的機會。 全國職工總會助理秘書長鄭德源表示,因旅遊限制、抗疫管理措施以及許多行業整體前景不明朗,今年下半年的裁員和失業情況預計會繼續惡化。

A: 新加坡人力部(MOM)於本(2020)年7月29日公布的預估數據顯示,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導致第二季勞動市場總就業人數(不含外籍幫傭)銳減12萬1,800人,較第一季2萬5,600人減幅高出近五倍,再創歷年來最大季減幅。其中以服務業受影響最為嚴重,就業人數減少9萬7,500人;而建築業也因工程暫停,受雇人數大幅減少1萬4,300人;製造業的就業人口減少9,600人。 人力部表示,第二季共有6,700人被裁員,比第一季的3,220人多出一倍。其中因零售業和航空業的需求減少,導致批發貿易和運輸器材業的裁員人數激增。經季度調整,新加坡的整體失業率從今年3月的2.4%攀升至6月的2.9%,其中公民失業率從3.5%增加至4%,截至6月,新加坡有9萬500人失業,其中7萬9,600人是新加坡公民。 人力部表示,因外部經濟情況持續疲乏、有些國家出現第二波疫情及企業精簡人力等因素,勞動市場會繼續疲弱,不過,根據今年6月進行的調查,接下來兩個月有意減薪或者減少雇員人數的雇主已經比阻斷措施期間減少。人力部長楊莉明表示,勞動力市場第二季的萎縮已在當局預料之中,下一季雖因阻斷措施解除而可望改善,但經濟重啟時仍會受全球經濟的影響,應該對第三季持謹慎態度。 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杰表示,疫情對全球及新加坡經濟都造成嚴重的影響,政府將為中途轉業者提供在不同領域見習的機會。 全國職工總會助理秘書長鄭德源表示,因旅遊限制、抗疫管理措施以及許多行業整體前景不明朗,今年下半年的裁員和失業情況預計會繼續惡化。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共和報(la Repubblica)7月28日報導,「義大利對外貿易署」(ITA)及國家統計局頃於日前公布「義大利之國際經濟情勢」報告,該報告指出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義國本年出口將衰退12%,需至2022年始能重回疫情前水準,並預期2021年在亞洲以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帶動下將成長7.4%,而2022年則將成長5.2%。 該報導續指出,義國政府近年致力於提振出口,ITA董事長Carlo Ferro表示,2019年義國出口總額為4,760億歐元,除較前一年成長2.3%,亦持續且穩定地佔有世界貿易總額2.84%,在全球受到美中貿易摩擦、美國對歐洲產品加徵關稅及英國脫歐等各種不確定因素影響下,義國出口表現仍然可謂亮眼,惟本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出口若要回到穩定成長仍有許多困難要克服。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共和報(la Repubblica)7月28日報導,「義大利對外貿易署」(ITA)及國家統計局頃於日前公布「義大利之國際經濟情勢」報告,該報告指出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義國本年出口將衰退12%,需至2022年始能重回疫情前水準,並預期2021年在亞洲以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帶動下將成長7.4%,而2022年則將成長5.2%。 該報導續指出,義國政府近年致力於提振出口,ITA董事長Carlo Ferro表示,2019年義國出口總額為4,760億歐元,除較前一年成長2.3%,亦持續且穩定地佔有世界貿易總額2.84%,在全球受到美中貿易摩擦、美國對歐洲產品加徵關稅及英國脫歐等各種不確定因素影響下,義國出口表現仍然可謂亮眼,惟本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出口若要回到穩定成長仍有許多困難要克服。

A: 據日本外務省本(7)月29日新聞稿稱,應中國的要求,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及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於本月29日下午舉行電話會談,雙方針對早日協調重啟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無法入境的商務人士往來等議題達成共識。 王毅部長在上述電話會談中表示,中日雙方要加快人員交往「快捷通道」,致力恢復及擴大互利雙贏的合作;中方關注日本企業在中國復工復產的情況,並採取一系列支持措施,亦盼日方亦能為中國企業提供公平、透明及非歧視的經營環境。 另外,王毅部長亦指出,中日兩國應努力確保於本(2020)年底內簽署RCEP及加快中日韓三國FTA諮商談判。對此,茂木敏充外務大臣則表示,日方願同中方保持各層級的對話溝通管道,在做好新冠疫情防疫的同時,將持續推進人員往來,促進經貿投資合作,支持加快完成RCEP簽署。 日本茂木外務大臣說明,中國公務船不斷侵入釣魚台列嶼外海的「日本領海」,再度要求中方慎重對應,並針對中國加強對香港的統治,實施香港國安法之舉表達擔憂之意。

A: 據日本外務省本(7)月29日新聞稿稱,應中國的要求,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及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於本月29日下午舉行電話會談,雙方針對早日協調重啟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無法入境的商務人士往來等議題達成共識。 王毅部長在上述電話會談中表示,中日雙方要加快人員交往「快捷通道」,致力恢復及擴大互利雙贏的合作;中方關注日本企業在中國復工復產的情況,並採取一系列支持措施,亦盼日方亦能為中國企業提供公平、透明及非歧視的經營環境。 另外,王毅部長亦指出,中日兩國應努力確保於本(2020)年底內簽署RCEP及加快中日韓三國FTA諮商談判。對此,茂木敏充外務大臣則表示,日方願同中方保持各層級的對話溝通管道,在做好新冠疫情防疫的同時,將持續推進人員往來,促進經貿投資合作,支持加快完成RCEP簽署。 日本茂木外務大臣說明,中國公務船不斷侵入釣魚台列嶼外海的「日本領海」,再度要求中方慎重對應,並針對中國加強對香港的統治,實施香港國安法之舉表達擔憂之意。

A:新聞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19年7月30日)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於本(109)年7月30日發布新聞指出,該部擬於本年7月31日舉行推動洽簽韓-烏茲別克FTA之公聽會,聽取民眾及專家之意見。舉行本次公聽會係依據「貿易條約之簽署程序及執行相關法令」,亦即「貿易程序法」第7條規定,規劃推動洽簽韓—烏茲別克FTA之前,必須舉辦公聽會,聽取利害關係人及專家之意見。   據產業通商資源部表示,韓國政府將擴大與烏茲別克在貿易、投資及經濟領域之合作列入新北方政策之一,兩國於去(108)年4月高峰會談決定共同研究簽署韓-烏茲別克FTA後至今,持續研究推動簽署韓—烏茲別克FTA之相關計畫,並於7月6日部長級會談時宣告正式結束合作計畫,於7月7日次長級會談時決定分別展開洽簽韓—烏茲別克FTA之必要國內程序。   本次公聽會擬公布韓—烏茲別克FTA之推動歷程及共同研究之結果,並將介紹韓國與烏茲別克有合作潛力之經濟領域,進行綜合討論及問答。   產業通商資源部強調,烏茲別克係地處中亞中心之伊斯蘭國家,為拓展CIS東歐圈及伊斯蘭文化圈之跳板,推動簽署韓—烏茲別克FTA將有助於韓國企業拓展新北方市場,及與新北方國家之雙贏合作。

A:新聞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19年7月30日)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於本(109)年7月30日發布新聞指出,該部擬於本年7月31日舉行推動洽簽韓-烏茲別克FTA之公聽會,聽取民眾及專家之意見。舉行本次公聽會係依據「貿易條約之簽署程序及執行相關法令」,亦即「貿易程序法」第7條規定,規劃推動洽簽韓—烏茲別克FTA之前,必須舉辦公聽會,聽取利害關係人及專家之意見。   據產業通商資源部表示,韓國政府將擴大與烏茲別克在貿易、投資及經濟領域之合作列入新北方政策之一,兩國於去(108)年4月高峰會談決定共同研究簽署韓-烏茲別克FTA後至今,持續研究推動簽署韓—烏茲別克FTA之相關計畫,並於7月6日部長級會談時宣告正式結束合作計畫,於7月7日次長級會談時決定分別展開洽簽韓—烏茲別克FTA之必要國內程序。   本次公聽會擬公布韓—烏茲別克FTA之推動歷程及共同研究之結果,並將介紹韓國與烏茲別克有合作潛力之經濟領域,進行綜合討論及問答。   產業通商資源部強調,烏茲別克係地處中亞中心之伊斯蘭國家,為拓展CIS東歐圈及伊斯蘭文化圈之跳板,推動簽署韓—烏茲別克FTA將有助於韓國企業拓展新北方市場,及與新北方國家之雙贏合作。

A:新聞來源 :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日期 : 2020年7月29日)   一、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於本(109)年7月30日發布新聞表示,該國及柬埔寨於本年7月30日至31日舉行「第1次韓國-柬埔寨自由貿易協定(FTA)」視訊諮商會議。韓方由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FTA政策官(相當於局長級)盧建基擔任談判代表,並率產業通商資源部、企劃財政部、農林畜產食品部及海洋水產部等機關代表與柬埔寨商務部次官Sim Sokjeng及該國商務部及經濟財政部等機關代表會談。 二、韓國及柬埔寨於2019年3月「韓國-柬埔寨領袖會」表達洽簽FTA意願之後,兩國政府分循可行性評估及聽證會等程序,並於本年7月9日視訊會議宣布開始協商。兩國政府將於本次會議諮商商品、原產地、貿易便捷化、經濟合作及總則等章節,並研商開放商品市場等議題。 三、盧建基FTA政策官表示,全球經濟受新冠疫情影響,凸顯與新南方國家合作之重要,柬埔寨為極具潛力之東南亞國家,盼透過與柬埔寨之自由貿易協定,促進兩國之貿易及投資,以成為加強經濟合作之契機。        

A:新聞來源 :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日期 : 2020年7月29日)   一、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於本(109)年7月30日發布新聞表示,該國及柬埔寨於本年7月30日至31日舉行「第1次韓國-柬埔寨自由貿易協定(FTA)」視訊諮商會議。韓方由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FTA政策官(相當於局長級)盧建基擔任談判代表,並率產業通商資源部、企劃財政部、農林畜產食品部及海洋水產部等機關代表與柬埔寨商務部次官Sim Sokjeng及該國商務部及經濟財政部等機關代表會談。 二、韓國及柬埔寨於2019年3月「韓國-柬埔寨領袖會」表達洽簽FTA意願之後,兩國政府分循可行性評估及聽證會等程序,並於本年7月9日視訊會議宣布開始協商。兩國政府將於本次會議諮商商品、原產地、貿易便捷化、經濟合作及總則等章節,並研商開放商品市場等議題。 三、盧建基FTA政策官表示,全球經濟受新冠疫情影響,凸顯與新南方國家合作之重要,柬埔寨為極具潛力之東南亞國家,盼透過與柬埔寨之自由貿易協定,促進兩國之貿易及投資,以成為加強經濟合作之契機。        

A:俄國中央銀行「俄羅斯銀行」董事會2020年7月24日決定將關鍵利率降低0.25%至每年4.25%,此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之第3次調降。   同時,該行做出對通貨膨脹之預測:年通貨膨脹率將於2020年達3.7-4.2%,於2021年達3.5-4.0%,未來則將接近4%。   該行亦將其對2020年GDP預估降幅由先前之4-6%減少至4.5-5.5%,並將2021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2.8-4.8%調整為2.5-3.5%,2022年成長率由此前之1.5-3.5%調整為2.5-3.5%。   參考資訊:2020年7月24日「俄羅斯銀行」新聞稿 https://cbr.ru/press/pr/?file=24072020_133000Key.htm

A:俄國中央銀行「俄羅斯銀行」董事會2020年7月24日決定將關鍵利率降低0.25%至每年4.25%,此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之第3次調降。   同時,該行做出對通貨膨脹之預測:年通貨膨脹率將於2020年達3.7-4.2%,於2021年達3.5-4.0%,未來則將接近4%。   該行亦將其對2020年GDP預估降幅由先前之4-6%減少至4.5-5.5%,並將2021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2.8-4.8%調整為2.5-3.5%,2022年成長率由此前之1.5-3.5%調整為2.5-3.5%。   參考資訊:2020年7月24日「俄羅斯銀行」新聞稿 https://cbr.ru/press/pr/?file=24072020_133000Key.htm

A: 俄國總理米舒斯丁7月24日表示,俄國將自8月1日起恢復國際線航班,第一階段將恢復莫斯科市、莫斯科州、聖彼得堡市及頓河羅斯托夫的航班。搭機抵達俄國的外國籍人士必須持有出發前48小時內所作的病毒陰性檢測報告,返回俄國的俄國籍人士應於入境後3天內接受檢測,若結果為陽性,則必須接受為期14天的隔離。 媒體報導指出,抵俄工作的外國籍人士,即使隨身攜帶檢測報告,仍然必須進行隔離檢疫。 俄國副總理Tatyana Golikova表示,俄國將自8月1日恢復與英國、土耳其及坦尚尼亞的國際航班;根據英國駐俄大使館的公告,前往英國者必須強制隔離14天。 俄國政府將繼續爭取恢復更多國際航班的飛航目的地,俄國交通部長Evgeny Ditrikh表示,目前正與30個國家洽談恢復國際航班。 (Y) 資料來˙源: 莫斯科迴聲廣播電台

A: 俄國總理米舒斯丁7月24日表示,俄國將自8月1日起恢復國際線航班,第一階段將恢復莫斯科市、莫斯科州、聖彼得堡市及頓河羅斯托夫的航班。搭機抵達俄國的外國籍人士必須持有出發前48小時內所作的病毒陰性檢測報告,返回俄國的俄國籍人士應於入境後3天內接受檢測,若結果為陽性,則必須接受為期14天的隔離。 媒體報導指出,抵俄工作的外國籍人士,即使隨身攜帶檢測報告,仍然必須進行隔離檢疫。 俄國副總理Tatyana Golikova表示,俄國將自8月1日恢復與英國、土耳其及坦尚尼亞的國際航班;根據英國駐俄大使館的公告,前往英國者必須強制隔離14天。 俄國政府將繼續爭取恢復更多國際航班的飛航目的地,俄國交通部長Evgeny Ditrikh表示,目前正與30個國家洽談恢復國際航班。 (Y) 資料來˙源: 莫斯科迴聲廣播電台

A: 據日本共同社等新聞本(7)月30日報導稱,全日空(ANA)航空公司頃公布2020年度第一季合併營收報表,淨利出現虧損1,088億日圓,創2003年度以來的最大季度虧損,主要係因新冠疫情擴散蔓延影響,搭乘國際航線客數遽減所致。 對此,全日空航空公司表示,將推動減少飛機數量及調整人力配置,進行的業務結構改革,戮力爭取改善營業收益。除將讓老舊飛機提前退役外,並預定調整人力配置及自行實施維修業務等。 由於目前難以預估新冠疫情對後續營業的影響,因此未能公布2020年度財測報表。該航空公司表示,藉由目前業務改革及先前已實施的降低人事成本等合理化相關措施,未來營業收益可望逐步改善。

A:依據奧媒ORF本(109)年7月30日引述智庫-奧地利經濟研究所(Wifo)資料,新冠肺炎防疫限制措施使2020年第2季奧國經濟較2019年同期衰退12.8%,衰退幅度遠高於第1季之2.8%,是自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新高。 衰退主因是防疫限制措施造成消費需求大幅下降,其中個人需求下滑15.9%,並反映在觀光、交通、零售、個人服務、藝文活動及娛樂等產業之營業虧損上。另製造業及對外貿易亦隨全球疫情走跌,2020年第2季進出口較2019年同期分別衰退15.3%及18.1%。另以Wifo之部門分類來看,以「零售、車輛維修保養、交通暨餐飲旅宿業」產值,在第2季衰退幅度最大(-27.8%),「採礦、製造、能源與水供應暨廢棄物處理」衰退幅度次之(-20.9%)。 奧國智庫-高等研究院(IHS)於上周發布之經濟預測報告中,亦曾指出奧國本年第2季經濟衰退恐達到谷底。    

A:依據奧媒ORF本(109)年7月30日引述智庫-奧地利經濟研究所(Wifo)資料,新冠肺炎防疫限制措施使2020年第2季奧國經濟較2019年同期衰退12.8%,衰退幅度遠高於第1季之2.8%,是自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新高。 衰退主因是防疫限制措施造成消費需求大幅下降,其中個人需求下滑15.9%,並反映在觀光、交通、零售、個人服務、藝文活動及娛樂等產業之營業虧損上。另製造業及對外貿易亦隨全球疫情走跌,2020年第2季進出口較2019年同期分別衰退15.3%及18.1%。另以Wifo之部門分類來看,以「零售、車輛維修保養、交通暨餐飲旅宿業」產值,在第2季衰退幅度最大(-27.8%),「採礦、製造、能源與水供應暨廢棄物處理」衰退幅度次之(-20.9%)。 奧國智庫-高等研究院(IHS)於上周發布之經濟預測報告中,亦曾指出奧國本年第2季經濟衰退恐達到谷底。    

A:依據奧媒「新聞報」(Die Presse)本(109)年7月29日報導,相較於美國及亞洲,歐洲因勞動市場缺乏彈性、經濟成長率低、人口老化,長久以來似已被排除於國際資金投資首選之外,惟瑞士銀行(UBS)德、奧區投資經理Maximilian Kunkel認為,歐洲在電動車、機器人、自動化及生醫領域仍具競爭優勢。 K經理表示,近年來由於美國及亞州企業表現耀眼,歐洲企業則相對平淡,缺乏國際投資者關愛眼神;惟新冠疫情爆發後暴露全球供應鏈之脆弱性。當遠東地區之商品無法出貨時,許多公司蒙受損失,企業家不得不重新考慮重新布署供應鏈,而降低全球化程度似乎已成為新思維。 K經理指出,歐洲政界開始出現將關鍵產業遷回(或挽留)在歐洲之呼聲,瑞銀也從未曾放棄投資歐洲優質企業,尤其歐洲有不少在專業領域上居全球領先地位之廠商,其中有國際知名品牌,也有所謂「隱形冠軍」之中小企業。渠認為旨揭電動車、機器人、自動化及生醫等4項產業將是未來國際資金投資焦點。 K經理舉例,在自動化及機器人領域如:西門子集團、施耐德電器(Schneider Eletric)及ABB電器等,不但具創新領先技術,在歐洲以外市場亦佔有一席之地。另歐洲企業在生醫領域亦有不少全球知名企業,在醫療服務、助聽器、植牙、眼科等領域皆有獨占鰲頭之企業。在全球人口老化及亞洲社會生活水準普遍提高趨勢下,歐洲生醫產業亦為值得投資之領域。  

A:依據奧媒「新聞報」(Die Presse)本(109)年7月29日報導,相較於美國及亞洲,歐洲因勞動市場缺乏彈性、經濟成長率低、人口老化,長久以來似已被排除於國際資金投資首選之外,惟瑞士銀行(UBS)德、奧區投資經理Maximilian Kunkel認為,歐洲在電動車、機器人、自動化及生醫領域仍具競爭優勢。 K經理表示,近年來由於美國及亞州企業表現耀眼,歐洲企業則相對平淡,缺乏國際投資者關愛眼神;惟新冠疫情爆發後暴露全球供應鏈之脆弱性。當遠東地區之商品無法出貨時,許多公司蒙受損失,企業家不得不重新考慮重新布署供應鏈,而降低全球化程度似乎已成為新思維。 K經理指出,歐洲政界開始出現將關鍵產業遷回(或挽留)在歐洲之呼聲,瑞銀也從未曾放棄投資歐洲優質企業,尤其歐洲有不少在專業領域上居全球領先地位之廠商,其中有國際知名品牌,也有所謂「隱形冠軍」之中小企業。渠認為旨揭電動車、機器人、自動化及生醫等4項產業將是未來國際資金投資焦點。 K經理舉例,在自動化及機器人領域如:西門子集團、施耐德電器(Schneider Eletric)及ABB電器等,不但具創新領先技術,在歐洲以外市場亦佔有一席之地。另歐洲企業在生醫領域亦有不少全球知名企業,在醫療服務、助聽器、植牙、眼科等領域皆有獨占鰲頭之企業。在全球人口老化及亞洲社會生活水準普遍提高趨勢下,歐洲生醫產業亦為值得投資之領域。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