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參考資料: The Financial Times, BBC News, Morningstar 日期:109年7月30日 文號:駐英經(109)經字第447/P200號(商情文號:第447號)   商情本文:  汽車製造商和貿易商協會(SMMT) 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英國汽車製造業產值下降42%,至38萬1,000輛。 6月份,英國市場汽車製造業下降63%,而出口則下降45%,估計疲弱的客戶需求將使英國今年生產僅88萬輛汽車。   SMMT祕書長Mike Hawes表示,自2016年英國退出歐盟公投以來,汽車行業一直面臨投資下降及不確定性,在英國脫歐投票之前,英國原本有望在2020年之前每年生產200萬輛汽車。   根據SMMT統計,2020年迄今汽車行業已裁員1萬1349名員工, 該協會已制定一項激勵計劃,將於2020年底推動,促進汽車銷售並保護英國工廠。

A:參考資料: The Financial Times, The Sun, City A.M. 日期:109年7月30日 文號:駐英經(109)經字第446/P200號(商情文號:第446號)   商情本文:  隨著英國和日本持續討論有關市場進入,投資保護和原產地規則的議題事項,一般預計英日貿易協定的談判將超過原先雙方政府目標7月31日的最後期限,目前雙方談判人員以現有的歐日貿易協定為基礎 仍在進行最後努力, 日本外務部長Motegi Toshimitsu預計將於8月上旬訪問倫敦並宣布達成協議,協議將於2021年1月1日英國脫歐過渡期後生效。   該協議將預計降低日本高科技設備的成本,並使英國能夠在日本銷售更多的豪華車。在原產地規則上,英國希望“擴大累積量”,因此即使有很多成分來自歐洲,該商品也被視為英國製,另外協議中有關服務專章還有諸多未解決的事項,包括投資和數位貿易。

A:參考資料:  Gov.uk  Press Release, ABTA Magazine, Retail Gazette 日期:109年7月30日 文號:駐英經(109)經字第445/P200號(商情文號:第445號)   商情本文:  英國迄今已有超過57,000家企業受益於英國政府提出之新冠病毒商業中斷貸款方案(Coronavirus  Business  Interruption  Loan  Scheme,CBILS),英國政府進一步宣布由於《歐洲臨時國家援助框架》(European Temporary State Aid Framework)中的限制性規定已調整,以往被歸類為"困難企業者"(undertakings in difficulty,通常是負債累累和累積虧損的企業)無法申請CBILS,但從7月30日起,此類員工少於50人且營業額低於900萬英鎊的企業可以申請CBILS。   英國政府和產業團體遊說放寬《歐洲臨時國家援助框架》中的限制性規定,以確保沒有破產或未獲得救助的小企業能夠從中受益,從而促使經濟反彈。迄今為止,英國CBILS計畫已支出126億英鎊 ,其他政府措施包括新型冠狀病毒工作僱用保留計畫 (Coronavirus  Job   Retention  Scheme - CJRS)則已支出超過100億英鎊。

A:參考資料:  Gov.uk  Press Release,  Company News HQ 日期:109年7月30日 文號:駐英經(109)經字第444/P200號(商情文號:第444號)   商情本文: 房屋曁地方政府事務部副部長Simon Clarke於7月30日宣布英國政府將向數以千計的小企業提供總計2000萬英鎊之協助,以幫助從新型冠狀病毒影響中恢復過來。   中小型企業將獲得1,000英鎊至5,000英鎊不等的補助  ,以幫助他們獲得新技術和其他設備以及專業、法律或財務建議。   政府還承諾一項20億英鎊的“ Kickstart計劃”,將為年輕人創造數十萬個完全補貼的就業機會。此外,政府將投資16億英鎊用於擴大就業支持計劃,培訓和學徒制。

A:印尼經濟統籌部部長Airlangga Hartarto表示,印尼政府將透過國營電力公司(PLN)向包括家庭、營業、製造業提供今年7月至12月的電力津貼,預計津貼金額最高達3萬億盾(約2億美元)。 根據PLN公司估算,以每月最低用電40小時之電力消耗,自今年7月至12月,家庭用戶該段使用電力一般收費約5,217億盾,營業用戶收費約2.37萬億盾,工業客戶收費約2.7萬億盾,合計約5.6萬億盾電費。 Airlangga部長表示,若按照電力津貼原則,每月最低用電40小時之用電由PLN公司吸收部分電費,其餘則由用電戶依據實際使用量超出部分繳付電費,則家庭用戶的電力收費將降為2,358億盾,營業用戶的電力收費降為1.6萬億盾,工業用戶的電力收費降為1.3萬億盾,合計達3.2萬億盾。因此產生的計價差額2.4萬億盾,將由印尼政府補貼PLN國營電力公司。 印尼的新冠肺炎疫情近半年以來已對各界,尤其產業及商業活動的財務管理方面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家庭開支也受到波及而下降,如果沒有政府的電力資費補貼及承擔,PLN公司將無力單獨對使用者提供電力津貼,因為PLN公司的營運也發生財務缺口。

A:一、PEZA頃於本(2020)年7月16日召開理事會,批准50項投資案,金額共計225億披索(約合4.5億美元,1美元約合50披索),預計將創造近9,000個就業機會。其中有33項為擴大投資案,金額計138億披索;其餘為新投資案,金額共計87億披索。  二、以地區分析,呂宋島以40件投資案居冠,單就Calabarzon地區即有26件投資案;其次分別為維查亞群島(6件)及民答那峨島(4件)。以投資來源分析,菲律賓人投資占44.15%,外國人投資占55.85%。以產業別分析,出口導向企業居首(16件),其次分別為資通訊產業(15件)、設備業(7件)及物流業(2件)及其他。 三、 本年迄今,PEZA共批准163項投資案,金額計520.4億披索(約合10.4億美元),較去(2019)年同期衰退32%,主因疫情管制措施影響業者營運及6 月份理事會無法召開。署長Plaza表示,PEZA將積極審核新投資案,以利菲國經濟復甦,並在疫情下持續招商引資,維持菲國投資競爭力。 四、駐菲經濟組分析: (一)P署長前於7月6日曾表示對本年下半年投資情況抱持樂觀態度,PEZA將舉辦數場海外線上投資論壇,加強招商。 (二)伊另指出,外國投資者普遍認為菲國在經商成本及資通訊基礎建設方面有待加強,加上近數月菲國因實施嚴格之疫情管制措施,造成經濟衰退,部分業者已撤離經濟特區,若經濟情況持續惡化,可能會導致更多出口導向企業結束在菲事業,轉移至投資誘因較大或經商成本較低之國家。  

A:爲建立防疫產品自主供應鏈,菲國科技部刻正協助推動3項呼吸器開發案,預計9月可進行臨床試驗,該等研發單位包括菲國Don Bosco 科技大學、菲律賓科技研究院(TIP)及本地新創企業Neuronmek公司。   

A:菲國衛生部發言人Maria Vergeire次長於本(109)年7月20日表示, 由國立菲律賓大學(UP)於本年3 月間研發完成之新冠肺炎檢測試劑套組(RT-PCR test kit),經數月來不斷改良及修正,已排除所有問題及缺陷,業獲該部食藥署檢測合格並批准上市,可開始對外銷售。該檢測套組係使用世界衛生組織提供之技術,交由UP所衍生之民營研發公司Manila HealthTek生產,成品安全可靠且價格較進口貨便宜,無需再從國外進口,該部未來將不定期抽查該檢測套組之成效,以確保其安全有效。 

A:1、 PEZA署長Charito Plaza於本(2020)年7月21日表示,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該署無法達成本年招商引資年增10%之原定目標,並下修至去(2019)年1,175 億披索(約合23.5億美元)之半數,新目標僅約12 億美元。  2、 P署長指出,該署未來除將讓進駐廠商放心在經濟特區內作業員工無遭疫情感染疑慮外,並將全力協助進駐廠商擴大投資及吸引新投資者前往設廠。 3、 P 署長表示:(一)本年迄今PEZA共批准163項投資案,金額計520.4億披索(約合10.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衰退32%,主因年初塔爾火山爆發及肺炎疫情管制措施,許多員工缺乏大眾運輸工具,無法到班,導致供應鏈中斷,影響業者營運。前(2018)年該署共批准1,402億披索(約合28億美元)投資案,去年減少至1,175億披索(約合23.5億美元),衰退16%,本年又將衰退2位數。連續2年負成長,除係受到疫情影響外,政府刻正計劃推動稅改,取消PEZA廠商目前享有之稅務優惠,亦是雪上加霜。(二)許多進駐廠商向該署反映,倘國會通過稅改法案,取消5%營業毛利稅之優惠措施,將結束營業,遷移至其他東南亞國家重起爐灶。因此,伊已向國會積極反映業者心聲,促請保留該優惠項目,以維持菲國投資環境競爭力。 4、 駐菲律賓經濟組分析,外國投資者普遍認為菲國在經商成本及資通訊基礎建設方面有待加強,加上近數月菲國因實施嚴格之疫情管制措施,造成經濟衰退,部分在PEZA投資業者已撤離經濟特區,若經濟情況持續惡化,可能會導致更多企業結束在菲事業,轉移至投資誘因較大或經商成本較低之國家。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2020)年7月31日報導稱,日本外務省及經濟產業省頃發布新聞稿宣布,有關日本針對印度提高IT產品進口關稅之訴訟一案,世界貿易組織(WTO)已同意設置爭端解決專家小組委員會。 因印度對日本等國家進口的IT產品提高課徵關稅,日本政府以違反WTO規定為由,向WTO提出訴訟要求設置相當於「一審」的爭端解決專家小組委員會。對此,WTO於2020年7月29日同意設置上述專家小組委員會。 據日本經濟產業省表示,印度自2014年以後,對於WTO規定應免稅的IT相關產品持續提高進口關稅。例如針對進口行動電話及行動電話用鐵塔課徵20%之進口稅率,對行動電話相關零組件則徵收15%之稅率。

A:依據越南計畫投資部統計資料,本(2020)年上半年越南核准外商在越南投資之金額合計156億7,106萬美元(其中包括新投資案共1,418件,金額共計84億3,741萬美元,增(減)資次數526次,金額約計37億2,356萬美元,合資、股份購買之次數4,125次,金額約計35億1,009萬美元) ,較2019年同期衰退15.14%。 本年上半年我商在越南投資金額共計金額12億8,009萬美元(包含新投資案、增資案、合資、股份購買),較2019年同期成長63.50%,居外資第6位。同期,其他主要投資國包括:新加坡居首,投資金額高達54億3,863萬美元(占34.70%);泰國排名第2,金額為15億8,159萬美元(占10.09%);中國大陸排名第3,金額為15億7,746萬美元(占10.07%);日本排名第4位,投資金額達14億6,410萬美元(占9.34%);韓國排名第5,金額為14億2,946萬美元(占9.12%)。 累計自1988年至2020年6月份,我商在越南投資案共2,750件(含新增及撤資),投資金額達332億3,818萬美元,排名第4位(占8.80%);韓國居首位,投資金額達683億1,588萬美元(占18.08%);日本投資金額達600億9,770萬美元,排名第2位 (占15.90%);新加坡投資金額達547億4,227萬美元,居第3位 (占14.49%);香港投資金額達247億3,111萬美元,居第5位 (占6.54%)。

A:據越南工商部與財政部之跨部公告,自本(2020)年7月28日起E5 RON92汽油調漲至14,409越盾/公升(調幅為151越盾)、RON95 汽油無變動、柴油調漲至12,397越盾/公升(調幅為283越盾)、煤油調漲至10,279越盾/公升(調幅為241越盾)、重油調漲至10,279越盾/公斤(調幅為280越盾)。越南主管機關繼續使用油價補貼基金平穩油價,E5 RON92汽油每公升撥放100越盾,RON95 汽油每公升撥放200越盾。

A:據越南統計總局統計資料顯示,本(2020)年7月份越南新成立之企業家數為13,200家,較上月衰退3.8%,登記資金約計239.3兆越盾,成長72%;恢復營運之企業家數為4,839家,衰退3.2%;有期限暫時停止營運之企業家數為3,372家,成長4.8%,待辦理解散手續停止營運之企業家數為3,068家,衰退20.2%,完成解散手續之企業家數為1,504家,成長9.9%。 本年前7個月越南新成立之企業家數為7萬5,200家,較去(2019)年同期衰退5.1%,登記資金約計936.4兆越盾,衰退6.3%,恢復營運之企業家數為2萬8,600家,成長17.6%,有期限暫時停止營運之企業家數為3萬2,700家,成長41.5%,待辦理解散手續停止營運之企業家數為2萬1,800家,衰退12.2 %,完成解散手續之企業家數為8,900家,衰退3.5%。

A:越南農業暨農村發展部稱,本年7月份越南農林水產品出口金額約3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6%。 主要林產品出口金額達11億美元,成長9.8%,水產品出口達7.8億美元,成長8.4%,農產品出口金額約14億美元,減少1%,畜牧產品出口為33億美元,減少2.7%。 累計本年前7個月農林水產品進出口金額約395億美元,其中出口金額為223億美元,減少2.8%,進口約為172億美元,減少4.6%,順差為52億美元,成長3.8%。 越南農業部稱,最近越南稻米、木薯、蝦子、木及木製品、肉桂及藤、竹、蒲草製品暨毯子等產品出口金額均成長。具體而言: 稻米出口達19億美元(成長10.9%)、蔬菜出口為4.14億美元(成長9.6%)、木薯出口金額為1.07億美元(大幅成長101.8%)、蝦子出口金額為20億美元(成長12.1%)、肉桂出口為1.1億美元(成長15.4%)、木製品出口金額為45億美元(成長9.0%)及藤、竹、蒲草製品暨毯子出口金額為3.05億美元(成長14.7%)。 出口金額減少之產品包括:橡膠為8.64億美元 (減少19.5%)、茶葉為1.11億美元(減少7.7%)、胡椒3.95億美元(減少22.5%)、 Dat 果為15億美元(減少20.2%)、Tra 魚為8.28億美元(減少26.9%) 目前中國仍為越南最大出口市場,出口金額為5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1.1%,佔出口市場之24.1%。其次為美國出口金額為5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9.5%,佔出口市場之10.27%;歐盟市場出口金額約2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7%,佔出口市場之9.9%。 林業為最大亮點,累計本年7個月林產品出口成長6.7%,為本年前7個月農林水產品出口業績提供重要貢獻。

A:馬來西亞聯合藥業(Duopharma Biotech Bhd)集團董事總經理倫納德·阿里夫(Leonard Ariff Abdul Shatar)頃表示,馬國開創的MS2424:2012國際清真藥品標準(Halal Pharmaceutical General Guidelines)正迅速獲得全球普遍認可。前述標準極大地擴展了清真認證的範圍,以因應生物製劑以及對清真疫苗需求的持續增加。   馬國的全球領導地位有助於促進國內製藥商成功進入全球清真製藥市場,預計至2024年,全球藥劑市場總值將達1,340億美元。   前述清真製藥指南進一步推動了馬國清真製藥系統,該指南包括從生產到零售的整個供應鏈。衛生與安全是清真藥品生產過程中的關鍵先決條件。   馬國清真藥品出口穩定成長,2019年出口額為4.01億馬幣(約合9,441萬美元),較2018年成長1.52%;主要出口產品包括保健品、非專利藥品(generic products)及傳統草藥產品;主要出口市場為美國、新加坡、奈及利亞、香港及中國大陸。2019年馬國清真產品出口額達402億馬幣(約合94.64億美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受Covid-19疫情之影響,本(2020)年7月份越南工業生產繼續遭遇困難,工業生產指數較去年同期僅成長1.1%。累計本年前7個月越南工業生產指數較去年同期成長2.6%,係多年來成長最低幅度。 本年7月份越南工業生產指數成長1.1%,其中礦物開採減少7.9%、製造業成長2.1%、電力生產及供應成長2.7%,水供應、垃圾及廢水處理成長4.5%。 累計本年前7個月越南工業生產指數較去年同期成長2.6%。其中製造業成長4.2%、電力生產及供應成長2.1%、水供應及垃圾處理成長3.3%、礦物開採減少7.8%。 Covid-19疫情蔓延,在諸多國家及地區爆發,影響工業產業特別是製造業之原料進口。在二級工業產業中,若干產業較去年同期微幅成長或減少,如: 協助礦物開採服務業減少42.7%,具有引擎車輛生產減少15.4%,原油及自然燃料開採減少11.3%,機械設備維修、保養及安裝減少8.9%,飲料生產減少6.3%,未分類機械設備生產減少6.1%,服裝生產減少4.6%。 另外較去年同期成長較佳之產業包括: 藥品、藥物化學及藥料成長27.1%,焦炭及精製石油產品成長15.9%,金屬礦物開採成長15.7%,紙及紙品生產成長8.2%,電子產品、電腦及光學產品生產成長8.1%,香菸生產及化學原料及化學產品生產均成長7.4%。

A: 據日本外務省本(2020)年7月31日發布新聞稿稱,該省預定自2020年8月3日起在國際法局下設立「經濟爭端處理課」,以強化解決世界貿易組(WTO)協定、經濟合作協定及投保協定等衍生的國際經貿爭端的處理。同時為避免組織功能叠床架屋,將廢止經濟事務局國際貿易司「國際經濟爭端解決室」。 另,日本外務省自2020年8月3日起亦將廢止「經濟局安全保障課」,並改在經濟局政策課轄下設立「資源安全保障室」,負責執掌確保國家能源、礦物資源及糧食的穩定供應。 此外,自2020年8月3日起,綜合外交政策局安全保障政策課「新安全保障課題政策室」,將名稱變更為「經濟安全保障政策室」,主要職掌國家安全政策中與經濟、技術及網絡等相關的行政管理業務。

A:馬來西亞檳城州(Penang State)首席部長曹觀友(Chow Kon Yeow)頃指出,總部設於美國的超科林半導體(Ultra Clean Holdings,簡稱UCT)將在該州峇都加灣工業園區(Batu Kawan Industrial Park)設廠,預計占地34萬平方英尺的新廠房將在本(2020)年底動工。該廠落成後將於未來五年內創造650個就業機會,包括製造、工程、研發及品質管理等職位。   UCT公司是全球半導體領域關鍵系統(Suppliers of critical subsystems)的主要供應商。上(2019)年全球總銷售額為110億美元,該公司繼於美國、新加坡、中國大陸、捷克及菲律賓設廠後,續於馬國設廠,並採用最新設施。   曹首席部長另稱,UCT公司的策略投資證明檳城州在吸引全球高端設備供應鏈企業的投資取得良好表現。檳城州工業刻正積極轉型至高技術及經濟成長領域。檳城州在後端設備及自動化領域擁有強大的系統,前端設備供應鏈的增長將進一步推動檳城州滿足工業的需求。   根據「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產業協會」(Semiconductor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International,簡稱SEMI)的數據顯示,本年全球半導體設備的銷售額估計將增長6%至632億美元,並於明(2021)年提升至700億美元。   根據馬國投資發展局(MIDA)統計數據顯示,檳城州本年第一季製造業投資件數為32件,投資金額為70.97億馬幣(約合16.51億美元);其中外人直接投資額為67.76億馬幣(占該州總投資額95.48%),主要外人投資來源國為瑞士、美國及新加坡;國內投資額則為3.21億馬幣(占4.52%)。自2010年至本年3月止,檳城已吸引585億馬幣(約合136億美元)的外人直接投資,包括機械與電機(M&E)及電子與電機產業(E&E)。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新聞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20年8月1日)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頃公布「本(2020)年7月份進出口動向」,韓國本年7月份之出口金額約為428億3,000萬美元,仍較去(2018)年同月份減少7.0%。進口金額約為385億6,0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月份減少11.9%,貿易逆差額約為42億7,000萬美元。   本年7月份韓國20大主要出口項目(7月1日至31日通關統計)中,與去年同月份相比,電腦(77.1%)、生技保健(47.0%)、船舶(18.0%)、化妝品(15.7%)、農水產食品(9.6%)、家電(6.2%)、半導體(5.6%)及無線通訊機器(4.5%)等項目之出口成長,塑膠製品(-0.4%)、蓄電池(-3.6%)、精密化學原料(-4.1%)、汽車(-4.2%)、紡纖類(-15.0%)、一般機械(-15.5%)、鋼鐵(-18.7%)、石油化學(-21.0)、機器人(-24.4%)、汽車零件(-27.7%)、顯示器(-28.4%)及石油製品(-43.2%)則呈現減少。另主要出口地區方面(7月1日至31日之通關統計暫定值),對主要出口地區之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對美國之出口增加7.7%及中國之出口增加2.5%,對越南之出口則減少0.6%、對歐盟(EU)減少11.1%、對東協(ASEAN)減少14.6%、對中南美減少18.4%、對CIS減少19.9%、對日本減少21.5%、對中東減少24.8%及對印度減少41.5%。   2020年7月份進口項目方面,僅有資本財之進口較去年同月份增加19.7%,消費財、中間財及原物料之進口則分別減少10.6%、11.4%及31.7%(7月1日至31日之通關統計暫定值)。其中,主要能源資源項目之進口情形,瓦斯之進口較去年同月份減少35.0%、石油製品減少35.9%、煤炭減少36.5%及原油減少41.5%。   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成允模部長表示,本年7月份韓國之出口雖然仍受新冠疫情影響而減少,但已恢復個位數減少率,已有逐漸改善之趨勢,不僅15大關鍵出口項目中,有6個項目之出口增加,為自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擴散以後,出口增加率項目最多之月份,另主要出口項目之一之汽車出口減少率亦自50%以上改善為個位數。對主要出口國家中國、美國及EU之出口於7月份亦有所改善。   成部長另強調,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似有再度擴散之傾向,以及全球經濟成長及貿易市場景氣衰退,出口仍面臨多項不明確因素,政府將持續規劃提振出口活力,俾利韓國出口企業產生之損失減少之對策,擬提前因應非面對面經濟及宅經濟商務(Home Economy)之成長,全力培育及支援利用韓流K-防疫等優勢之新式內容與數位保健等新產業,並將於8月初規劃「活絡K-服務拓銷海外」之計畫,培育新出口動力,加速推動韓國出口結構之品質創新。  

A:馬來西亞雇主聯合會(MEF)頃表示,馬國政府僅准許營造業、農業與種植業聘請外勞的決定將進一步衝擊包括製造業和服務業在內的其他產業的營運,因這些產業刻正努力從該國先前為遏止新冠疫情而實施的行動管制令(Management-Control Order)中復甦。   根據馬國人力資源部(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數據顯示,在馬國所聘僱逾200萬名合法外勞中,營造業、農業與種植業的就業外勞人數約83萬7,800人,占總合法外勞人數之41.89%。除小部分家庭幫傭(13萬人)外,其他外勞均在製造業(70萬人)與服務業(30萬9,000人)工作。   馬國人力資源部副部長阿旺哈欣(Awang Hashim)頃於國會答覆議員提問時表示,馬國政府決定只允許3個領域,即營造業、農業及種植業聘用外勞,其餘領域則須聘請本地人,以減少對外勞的依賴。   馬國雇主聯合會擔憂倘外勞僅准許在3項特定領域工作,馬國的製造業與服務業將面臨嚴重人力短缺,這種情況勢將對其業務造成重大破壞。該聯合會建議馬國政府可分階段進行,逐步取消僱用外勞,並且證明當地工人準備填補外勞所佔據的空缺。目前馬國政府只允許雇主在證明未有本地工人可以填補空缺之後,才允許招聘外勞。   另一方面,馬國製造商聯合會(FMM)主席蘇添來(Soh Thian Lai)表示,該聯合會強烈反對馬國政府的最新政策,因這將使製造業處於極大劣勢。馬國政府前述外勞措施將削弱包括出口商在內的該國製造業,而出口商是馬國經濟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