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葉門政府宣布成立緊急委員會(emergency committee)因應,委員會成員包括政府單位、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官員及援助團體,並要求航空或港口關口持續提高警戒。 葉門副總理Salem Al-Khanbashi表示,葉門所有關口(all entry points)將架設體溫感應器,並在亞丁的Al-Sadaka醫院設置檢疫裝置(quarantine facility)。 目前葉門尚無確定病例,且與中國大陸無直接海運或空運往來。 Al-Khanbashi副總理表示,目前在中國大陸武漢有173名葉門人,主要係學生,惟暫無撤僑計畫;衛生專家警告,將滯留中國大陸武漢的葉門公民帶回,可能對國家健康造成威脅。 另自2月9日起,葉門境內港口貨櫃工作人員須配戴面罩(face bask)、橡膠手套(rubber glove)以及定時洗手。

A:中國大陸超過三分之二原油進口來自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成員國及俄羅斯,其中沙烏地及俄羅斯係中國大陸前2大原油供應來源。 2020年初中國大陸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造成原油價格下跌,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13個會員國刻討論採取措施確保油價收入(註:OPEC生產全球3分之1原油)。 能源研究公司JBC Energy表示,近年中國大陸對OPEC的重要性劇增,建議OPEC應宣布擴大減產,否則油價可能持續下跌。 商業諮詢公司Wood Mackenzie大宗商品部分析師Yujiao Lei表示,中國大陸係全球第2大原油消費國,佔全球原油需求13%,使中國大陸成為OPEC最重要的市場。 沙烏地媒體Arab News分析,沙烏地認為新型病毒對原油需求影響非常有限(extremely limited),且主要係心理層面因素(psychological factor)。 外匯經紀商Avatrade分析師Naeem Aslam表示,疫情爆發以來投資者質疑原油需求可能減少,使油價面臨極大賣壓(selling pressure)。

A:1. 紐西蘭境內截至2月10日並未發現武漢肺炎確診案例,兩位在鑽石公主號受到感染紐國人士應是在境外治療。2. 紐政府自1月27日起派遣衛生官員進駐主要機場,觀測來自中國大陸所有班機旅客;宣布自2月3日起,從中國大陸或經中國大陸轉機,所有外籍人士將不得進入紐西蘭,實施期間14天,紐西蘭公民及永久居民,以及immediate family members (即配偶,直系親屬父母、子女以及血緣關係密切之同住者),仍可入境,但入境後必須自行隔離14天。紐國同時將所有中國大陸地區列為最高等級旅遊警告,即「不要前往」。3. 紐西蘭政府於2月3日租用紐航專機進入武漢進行撤僑,出現感染症狀者將不能搭機,專機於2月5日返抵奧克蘭,共搭載193位撤離者,包含23位澳洲籍人士,以及70位太平洋島國人民;紐國撤離人士被載往一處軍用訓練基地隔離14天。

A:資料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20年2月7日) 韓國政府於本(109)年2月7日召開「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經濟部長會議」,為支援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面臨零件供應短缺問題之韓國汽車及汽車零件業者,公佈「汽車零件供應穩定方案」。 中國為韓國汽車零件之主要進口來源國,去(108)年自中國進口汽車零件之比重達29.9%(15.6億美元),尤其汽車線組(Wiring Harness)、汽車動力方向盤(Steering System)及安全氣囊(Air Bag)等勞動密集型汽車零件之中國依賴度高。最近中國當地汽車零件生產工廠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而停工,無法向韓國汽車業者供應汽車零件,導致現代汽車及雙龍汽車等韓國汽車業者不得不減少汽車生產。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及外交部已於本年1月底請求中國政府協助韓國汽車零件業者之中國生產工廠儘早重新開工,尤其對山東省及上海市等韓國工廠較多地區之地方政府動用所有之合作管道,另於1月31日成立「零件企業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支援中心」協助解決零件企業面臨之各項問題。韓國政府將加強與汽車及汽車零件業者間之合作,並集中政策力量儘量減少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汽車產業之影響,以及生產量恢復正常。 本次「汽車零件供應穩定方案」之詳細內容如次: ●協助中國當地生產工廠儘早重新開工 ●工廠重新開工:持續與中國政府進行協議,並向韓國駐中國大使館、汽車業者及KOTRA等所有管道與中國地方政府進行協議,另訓令各地區之領事館(山東省煙台、青島、禹城、菏澤及曲阜市)具體協商。 ●物流通關:若中國零件工廠重新開工時,協助韓商之中國內地運輸及通關,以期縮短進口程序所需時間。為縮短內地時間,啟動當地工廠與駐中之外館(大使館及領事館)及KOTRA間「物流支援體系」;為縮短通關所需時間,提供24小時通關服務,並簡化進口審核程序(減少所需文件及抽檢)。 ●協助韓國國內零件生產 ●提供資源補助:韓國金融委員會將向韓國零件業者提供設備投資資金(設立工廠、增加生產線及購買新設備等);中小創投企業部將對因減產及銷售額減少而面臨資金流動性危機之汽車業者提供經營穩定資金。 ●迅速許可特別加班:為替代中國產零件增加國內生產量之零件業者若需要超過法定工作時數(52小時)之加班時,迅速許可特別加班。 ●協助研發:為替代中國產零件重新研發汽車零件時,提供1年之短期研發支援。 ●提供生產及研究人才:透過「汽車產業退休人員再就業計畫」向零件企業提供人才,並向研究機構及各地區產業技術園區(TECHNOPARK)派遣研究人員。 ●協助第3國生產:越南、柬埔寨及菲律賓等可替代中國生產工廠之第3國生產汽車零件後,透過迅速通關程序進口。 韓國汽車業者將積極配合「汽車零件供應穩定方案」與政府共同克服本次危機。尤其現代汽車公司決定實施如下措施,積極配合政府政策: ●提供資金支援:現代汽車公司將對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而面臨經營危機之中小零件供應商提供1兆韓元之資金支援,其中3,080 億韓元為經營資金,以零利息貸款之方式提供給中小零件供應商,且提前支付貨款5,870億韓元及零件量產投資費1,050億韓元。 ●工廠重新開工:現代汽車公司將協助中國當地零件生產業者進行工廠消毒及安裝熱像測溫儀,並提供體溫計及殺菌洗手液,另為零件工廠儘早重新開工,積極協助韓國政府與中國政府進行協議。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部長成允模表示,將採取所有可能措施儘量減少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產業及經濟之負面影響,希望透過本次「汽車零件供應穩定方案」儘早解決汽車零件供應短缺問題,汽車生產量恢復正常,並且徹底因應疫情長期化。成部長呼籲汽車及汽車零件業者與政府攜手合作,謀求中國民眾安全,同時事先準備中國當地工廠重新開工,共同克服汽車產業危機。該部將與韓國13個地方政府及23所專業支援機關(研究院及產業技術園區等)建立檢視體系,隨時檢視「汽車零件供應穩定方案」之執行情況,並持續解決汽車業者面臨之各項問題。

A:資料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20年2月7日)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自本(109)年2月10日至18日在自由貿易協定資訊網(www.fta.go.kr)公開「韓-印尼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CEPA)條文草案(英文版及韓文版),徵詢各界意見。 該部依「通商協定條文韓文版製作程序規定」(產業通商資源部例規第10號)透明進行經貿協定相關程序,並提升條文翻譯之可信度。該部將與相關政府部會及專家檢討一般民眾意見,確定條文韓文版,再依「締結通商條約程序暨執行法」推動正式簽署及送陳國會批准等程序。

A:緬甸投資暨對外經濟關係部本月宣布將對緬甸所有14個省與邦的優先投資行業進行免稅。緬甸各省與邦的主要投資行業為農業、製造業及基礎設施。 政府正在將企業的投資行業擴展到五個優先行業,並簡化各省與邦的流程。 緬甸各省與邦之優先投資行業 (排名 1-5) 如下表格: 省與邦 農業 製造業 酒店/旅遊業 物流業 房地產業 電力 業 自然資源/礦業 畜牧業 城市發展/工業區 醫療保健服務 生態旅遊業 教育 業 基礎設施/運輸 資訊科技服務 免稅期 克欽邦 (Kachin) 1 2 3 4 5 5或7 年 克耶邦 (Kayah) 2 3 1 4 5 7 年 克倫邦 (Kayin) 1 3 2 4 5 7 年 欽邦 (Chin) 3 1 2 4 5 7 年 孟邦 (Mon) 1 3 2 4 5 5或7 年 若開邦 (Rakhine) 1 5 2 3 4 7 年 撣邦 (Shan) 2 4 1 3 5 5或7 年 實皆省 (Sagaing) 1 4 5 2 3 5或7 年 曼德勒省 (Mandalay) 3 1 2 5 4 3或5或7 年 馬圭省 (Magway) 1 4 5 3 2 5或7 年 內比都 (首都) (Nay Pyi Taw) 1 3 4 2 5 5 年 勃固省 (Bagon) 3 4 1 5 2 5或7 年 仰光省 (Yangon) 1 4 5 2 3 3或5年 伊洛瓦底省 (Ayeyarwady) 1 3 5 2 4 5或7 年 德林達依省 (Tanintharyi) 5 2 4 3 1 5或7 年 在克欽邦、孟邦、撣邦、實皆省、馬圭省、勃固省、伊洛瓦底省以及德林達依省投資優先行業均可享有 5 或 7 年的免稅資格。克耶邦、克倫邦、欽邦及若開邦的優先投資行業之免稅期為 7 年。曼德勒省的投資優先產業之免稅期為 3 或 5 或 7 年。在內比都及仰光省投資優先產業可享 5 年的免稅資格。來源:Myanmar Times https://www.mmtimes.com/news/myanmar-sets-investment-priorities-all-states-regions-country.html

A:根據緬甸投資暨公司管理局 (DICA) 於 2020 年 1 月 29 日發佈之公告,從2018年8月1日截至2020年1月15日,已有67,367家公司依照《2017年緬甸公司法》在MyCO系統上註冊,其中被列入暫緩名單之公司有7,637家。 這些公司須在 6 個月內提交年度申報表 (Annual Return Form),若未能及時提交,則將依據《緬甸公司法》第430(f)條將該公司撤銷註冊。若公司未能在註冊日期後的13個月內提交年度申報表,DICA註冊管理員將會把表格 (I-9A) 傳送至該公司。 該公司須在收到表格 (I-9A) 後的28天內提交年度申報表,否則將會把該公司的狀態欄位變更為 “暫緩”。被列為暫緩之公司須在6個月內向DICA提交年度申報表及繳納逾期費,並提交表格 (I-9D) 及繳費後撤銷暫緩。 DICA提醒所有註冊公司立即檢查公司的狀態欄位中是否已變為 “暫緩 (suspended)”。來源:DICA官網 https://www.dica.gov.mm/en/news/announcement-struck-myanmar-companies-online-myco

A:新聞來源:韓國首爾經濟新聞(2020年2月7日)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部長成允模於(109)年2月6日巡視釜山北港,並與物流業界舉行座談會,瞭解出口中國之物流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之情況,並訪問因中國供貨短缺,生產受影響之汽車零件企業。 出席座談會之物流業界人士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擴大時,中國港灣處理韓國企業進出口貨櫃之時間恐將有所延誤,可能影響物流業者之經營,建請政府提供解決堆積在港口等待出口中國之貨物缺乏放置空間之問題,以及優惠額外繳付之貨物保管費免稅等協助,俾利減輕船運公司之負擔,成部長則指出,政府已瞭解物流業之經營困難,頃正檢討投入緊急資金融資支援,相關部會亦將積極協商,規劃利用閒置用地及減輕船運公司費用負擔之方案。 據悉,目前釜山港為負責韓國出口物量之東北亞最大轉運站,直接航運全球100個國家、500個港灣,為全球之物流樞紐,其中北港每周有80艘船載運家電製品、鋼捲、合成樹脂等產品出口至日本、中國及東南亞等國家,而中國為第2大出口國家。成部長於當日巡訪北港時,檢視將載運至中國浙江省寧波港及上海港之電視、電冰箱等出口家電製品之通關及裝船過程。 此外,成部長拜訪於1974年韓國最早成立之汽車配線生產廠商KYUNGSHIN,該公司目前於中國、美國及印度等8個國家設立有16間海外公司,具有全球最高水準之汽車用線束生產技術,近來卻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擴散之影響,無法順利自中國進口所需零件。成部長於拜訪時感謝該公司全體職員之積極生產以期順利供貨汽車廠商,並強調政府將利用各種可行管道,積極協調中國中央及地方政府,促使韓國汽車零件業者在中國之工廠儘速重新開工生產,亦將積極與韓國雇傭勞動部協商,核准國內生產零件之企業特別加班,增加國內之生產,克服目前汽車及零件產業面臨之調度問題。 產業通商資源部另表示,政府業已啟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之產業及貿易緊急因應專案小組(T/F)」,將全面協助在中國之韓國企業、出口中國之企業、材料零件及設備相關企業等因應,俾使韓國企業所受之影響減至最小,除擬提供4,000億韓元之貿易金融支援及將短期之出口保險費調降30~35%,保險金之繳納繳期間亦將自2個月減為1個月之外,並將視中國當地之情況及出口企業之拓銷日程,變更原訂第1季在中國舉辦之展覽會及派遣之貿訪團,或以視訊進行商談會,全力解決企業所面臨之問題。

A:馬來西亞副首相兼國家天災管理委員會主席旺阿茲莎(Wan Azizah)頃發布消息稱,隨著中國大陸宣佈封城禁令後,馬來西亞宣佈即日起再擴大限制中國大陸浙江省5個城市(包括杭州市、溫州市、台州市和寧波市、樂清市)及江蘇省2個城市(包括南京市和徐州市)的居民入境,以有效控制新型冠狀病毒在馬國爆發。 馬來西亞政府已於本(2020)年1月28日宣佈即日起暫時凍結中國大陸湖北省16個城市(包括武漢市、黃岡市、鄂州市、孝感市、隨州市、荊州市、宜昌市、荊門市、黃石市、咸寧市、十堰市、仙桃市、恩施市、天門市、潛江市和襄陽市)旅客免簽證措施,以有效控制新型冠狀病毒在馬國爆發。 旺阿茲莎副首相續指出,馬國政府已對移民局發出指示限制所有國籍,先前曾到訪中國大陸湖北、浙江和江蘇的旅客,在14天內都不能入境馬國。 自中國大陸於上週爆發新型冠狀病毒後,馬國政府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之建議控制疫情。 截至本(2020)年2月9日為止,馬國共發生17件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12名病患為中國大陸籍,其餘5名患者為馬國公民。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資料來源: 秘魯管理報109年2月14日報導根據Comscore顧問公司調查,秘魯擁有1,250萬網路使用者,低於智利(1,315萬)及哥倫比亞(2,546萬),但每月平均上網時數達25.5小時,超越智利及哥倫比亞;另巴西平居每月上網時數達92.1小時,位居拉丁美洲第一名,其次為阿根廷82.2小時、墨西哥65.7小時、秘魯25.5小時、智利20.7小時、哥倫比亞14.7小時。秘魯15歲至24歲之上網年輕族群佔總上網人口30%,高於阿根廷20%、巴西21%及墨西哥23%,又上網人口男性(58.1%)高於女性(41.9%)。此外,秘魯上網活動種類主要以以娛樂(6.2小時)、各式商業服務(4.8小時)及社群媒體(4.2小時)。

A: 據日本當地媒體報導,日本經濟財政再生大臣(負責CPTPP談判) 西村康稔於本(2)月10日內閣會議會後之記者會表示,由於泰國對加入CPTPP表示有興趣,對此日本政府預定派遣日本內閣官房CPTPP等對策本部2名幹部於本(2)月11日至14日赴泰國,提供必要資訊及協助,期加速該國政府評估加入CPTPP之國內程序。 此外, 西村經濟財政再生大臣對於泰國有意加入CPTPP表示歡迎及期待,此將有助於強化日本跨國產業鏈布局、鞏固自由貿易主義及擴大產業投資。

A: 據日本朝日新聞本(2)月12日報導稱,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持續蔓延及日本國內口罩日益短缺,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決定向購買設備增加生產口罩之廠商提供補助金,預定將口罩產能提高約目前之1.5倍。 日本經濟產業省及厚生勞動省已要求包括日本口罩製造商在內的120多家公司在本(2)月12日前提高產量。根據上述政府單位的要求,擴大生產線的大中型企業可獲最高三分之二的購買設備補助金,而中小型企業則可獲得最高四分之三的資資補助。惟補助最高上限金額計3,000萬日圓,日本政府將編列補助預算金額4.5億日圓,將列入本年度預算之預備金項目。 目前日本國內每月最高口罩供應量約4億片,日本政府盼以此方式建立每月為6-7億片之供應系統,若市場有供過於求情況發生,將由國家購買作為備用庫存量。 據日本衛生材料工業聯合會的統計,去(2018)年度日本口罩的國內生產量(包括醫療和工業用途)佔國內流通量之20%,其餘大部分是來自中國生產製造。由於中國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造成民眾需求大增,因此來自中國的口罩進口量下滑。另,由於日本花粉症季節即將來臨,在日本國會已出現對口罩長期短缺表示擔憂的聲音。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109)年2月12日報導指出,儘管新冠病毒疫情持續擴大,數家新加坡上市公司位於中國工廠已陸續復工,有的則縮短營業時間,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相關情形列舉如下: 隸屬於精密金屬零件製造商InnoTek的茂森精藝金屬製造公司(Mansfield Manufacturing Company)在中國有6家製造廠,東莞廠已於前天復工,武漢廠與蘇州廠復工日期須視疫情發展而定。 力王集團控股(Luxking)位於廣東中山市的工廠已獲准復工,但當地政府規定,最多只能有250名職員開工,比原來的420名職員少了近6成。 中閩百匯零售集團(Zhongmin Baihui)的商場和超市先前已將營業時間縮短,此作法將延至2月12日,該集團位於湖南省長沙市的砂之船暢貨中心(Changsha Sasseur Outlets)原定9日恢復營業,但決定繼續關閉直到另行通知。 其他如自力資訊系統(Powermatic Data Systems)的兩家子公司蘇州康培(Compex Suzhou)和蘇州康培網路(Compex Wireless Suzhou)、鴻通電子(Valuetronics)及中國牙科公司奧新全民口腔(Aoxin Q & M)在遼寧省8座城市共17家牙科中心,則尚無法確定復工日期。

A:新聞來源:韓國中小創投企業部(2020年2月10日) 韓國中小創投企業部部長朴映宣於本(109)年2月10日表示,韓國政府為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擴散造成市面口罩缺貨及口罩價格快速上漲,頃擬訂穩定供應口罩之對策,將透過公營之電視購物頻道銷售,自2月17日起陸續銷售100萬片口罩及14萬瓶手消毒液,但因數量有限,將限制每人僅可各購買1組。 公營電視購物頻道代表指出,鑑於目前口罩及手消毒液均已一貨難求,價格亦快速上漲,該購物頻道擬於2月17日及19日公益銷售口罩及手消毒液,並說明本次銷售不以營利為目的,不賺取利潤,未來亦將積極調度比市價更合理之口罩及手消毒液供消費者購買,預訂於2月17日第一次播送時,先銷售2萬瓶(5個1組、計4,000組)手消毒液,2月19日銷售15萬片口罩(40片1組、計3,750組)。 此外,中小創投企業部為協助布局中國之韓國中小企業工廠在安全之情況下重新開工,以救援物資之名義,提供1萬片口罩救急,並分配30萬片口罩給韓國之小型商家及自營業者。朴部長強調,該部正積極與民間物流公司與外交部合作,協助中國境內之韓國中小企業,並將持續爭取相關政策措施之預算,擴大輔導國內小型商家防疫。 中小創投企業部目前執行之救援物資供應計畫內容如次: 提供布局中國之韓國中小企業1萬片口罩,相關之口罩業於2月5日自首爾金浦機場空運至中小創投企業振興公團青島中小創投企業支援中心及5個出口育成中心,再平均分配給申請口罩之企業。申請之企業包括廣州、北京、上海、西安、重慶、青島、山東等地之214家韓國中小企業。 國內傳統市場及小型商家:已於2月9日在全國829個市場、1,749家商家擺置149,235片口罩。並於478個市場擺置19,120瓶手消毒液,中小創投企業部另將採購5千瓶手消毒液,擺置於各地方市廳。

A:韓國新任國務總理丁世均於本(109)年2月12日召開「中央事故收拾本部會議」檢視上次會議(2月9日)決定之因應方案推動情形,並討論集體活動指針等議題。 丁總理表示,韓國政府必將保護國民安全,確實進行防疫,但不希望一味取消或延後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主辦之各項活動,指示政府相關部會及地方政府在主辦各項活動之前必須研擬防疫計畫,確實遵守防疫規定,期使各項活動依照當初計畫順利進行,另以公共衛生之觀點來看,確診病例曾訪問之商店不必暫停營業數日,韓國防疫對策本部認為暫停營業2天進行消毒後即可重新營業,希望一般民眾相信政府,恢復正常生活。 目前韓國因擔心感染,團體捐血減少25%,導致血液短缺。因此丁總理要求保健福利部研擬血液供應管理方案,並呼籲政府各部會及公共機關人員率先參與捐血。國務總理室已計劃於下週進行捐血活動。 第3架撤僑專機已於2月12日抵達韓國,本次回國之武漢僑民將在京畿道利川國防語學院隔離2週。丁總理感謝韓國駐武漢領事館、外交部、保健福利部及警察廳等相關機關之辛勞,並感謝利川市及京畿道政府及市民提供協助。 丁總理另表示,韓國各所大學即將開學,許多中國留學生將陸續入境,為避免中國留學生在入境後一定期間內接觸社區住民,必須研擬因應對策,希望教育部及相關部會迅速與大學及各社會共同研擬詳細因應方案,另外地方政府須嚴格督導接觸者隔離措施及促請專業診所等防止社區之感染。

A:根據馬來西亞中央銀行(Central Bank of Malaysia)頃發布資料顯示,馬國上(2019)年經濟成長率為4.3%,較前(2018)年(成長4.7%)遜色,創近10年新低;其中以服務業(成長6.1%)表現最佳,其他依序為製造業成長3.8%,農業成長1.8%,礦業下跌1.5%,營建業則下跌0.1%。由於石油與棕油供應中斷及美中貿易戰打擊出口,馬國2019年第四季國內生產毛額遠低於市場預期(成長4.1%),致全年僅成長4.3%,使官方預測的4.7%成長目標落空。 馬國中央銀行總裁諾珊霞(Nor Shamsiah)指出,馬國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成長4.3%,較2018年(成長4.7%)遜色,歸因於出口萎縮以及內需增速放緩影響。儘管如此,馬國經濟基本面仍穩健,可緩解對馬國經濟的潛在衝擊,其中內需將繼續成為主要成長動力來源。展望2020年(尤其是第1季)經濟成長,該央行認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將造成前來馬國觀光的旅客減少,進而讓酒店、零售、交通及餐飲的支出陷低迷以及中國大陸工廠停工恐對供應鏈帶來衝擊,進而影響馬國對中國大陸的出口表現,其影響程度端視疫情擴散和演變以及馬國政府計劃推出之振興經濟配套措施能否奏效而定。 馬國2019年第4季經濟成長3.6%,主要由內需成長4.9%(2019年第3季為3.5%)支撐;其中私人消費成長8.1%,較上年第3季成長7%為優;民間投資成長4.2%,較上年第3季成長0.3%為優。勞力市場改善、薪資調高,促使供應與服務支出增加。公共支出成長1.3%,較上年第3季成長1%稍優;公共投資下跌7.7%(上年第3季下跌14.1%)。受外部需求放緩影響,馬國貨品與服務出口下跌3.1%(上年第3季下跌1.4%),進口萎縮2.3%(上年第3季萎縮3.3%)。 以部門別而言,2019年第4季服務業成長6.1%,成為馬國經濟成長火車頭,較上年第3季成長5.9%稍優,主要由食品與飲料(成長10%)、資通訊(成長6.7%)及批發與零售(成長6.3%)等領域帶動;製造業僅成長3%(上年第3季成長3.6%),歸咎於全球半導體需求影響電子與電機業的生產以及石油與棕油供應中斷致對下游製造活動帶來負面影響;營建業上年第4季成長1%,較上年第3季下跌1.5%略優,主要由土木工程(成長6.8%)及住宅房產(成長3%)帶動;礦業因天然氣與原油產量減少,致上年第4季持續下跌2.5%(上年第3季下跌4.3%);棕油產量減少16.9%,林木業活動則繼續下跌14.1%,故農業下跌5.7%,較上年第3季成長3.7%遜色。 馬國上年第4季國際收支的經常帳盈餘為76億馬幣(約合18.36億美元),較上年第3季115億馬幣遜色;馬國於上年第4季吸引的外人直接投資(FDI)增加至37億馬幣,較上年第3季的29億馬幣為優;主要投資來源國為新加坡、愛爾蘭及香港;主要投資項目為營造業與非金融服務業。截至2019年12月底止,馬國外債達9,463億馬幣,占國內生產總值之62.6%,仍處於可控制水準。截至本年1月31日為止,馬國外匯存底為1,042億美元,可供該國支付7.5個月之進口所需或償付約1.1倍之短期外債。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對外貿易發展局(MATRADE)頃發布消息指出,全球對半導體、積體電路與棕油產品的需求上升,為馬國本(2020)年在充滿挑戰的全球環境中促進貿易的因素之一。 上(2019)年電子與電機產品出口額達3,726億7,000萬馬幣(約合901.48億美元),占馬國總出口額之37.8%,其中用於電子產品的半導體占馬國電子與電機產品出口之59.5%;同期棕油產品出口額則為431.04億馬幣,占馬國總出口額之4.37%。 2019年馬國與東協國家的雙邊貿易額達4,889億馬幣,占馬國總貿易額之26.6%,較2018年減少4.4%;其中對東協國家的出口額達2,840.3億馬幣,占馬國總出口額之28.8%,較2018年減少1.1%;主因為電子與電機產品、精煉石油產品、原油及橡膠產品出口下跌拖累。新加坡、泰國及越南繼續成為馬國三大東協出口國,占馬國對東協國家出口之80%。 隨著馬國經濟學者提出警告,新型冠狀病毒的散播將導致本年第一季全球經濟放緩,MATRADE除刻正探討加強馬國對東協國家的出口外,亦積極推動與墨西哥、奈及利亞、孟加拉、斯里蘭卡與卡達等新興國家的出口,以讓馬國出口市場變得多元化。馬國盼對前述新興國家出口包括醫療產品、生活產品、航太產品、資通訊產品技術與服務、創意內容、建築與基礎建設等。此外,清真產品與棕油產品也有很好的市場前景。 另一方面,馬國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副部長王建民(Dr.Ong Kian Ming)指出,2019年馬國與中國大陸雙邊貿易額達3,151.9億馬幣,中國大陸連續11年為馬國最大貿易夥伴,較2018年微漲0.2%;其中馬國對中國大陸的出口額達1,396.1億馬幣,占馬國總出口額之14.2%,較2018年微漲0.3%,自2012年起中國大陸僅次於新加坡,一直為馬國第2大出口市場。2019年中國大陸成功超越新加坡,成為馬國最大出口市場,主要出口項目為鋼鐵產品、液化天然氣、造紙與紙漿產品、棕油產品、金屬製品、光學與科學儀器以及加工食品;棕油產品出口連續7年下跌後,上年對中國大陸的棕油產品出口成功扭轉頹勢,成長17.8%。 王副部長另稱,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延燒,目前評估該疫情對馬國貿易所造成的影響仍言之過早。該病毒於農曆新年期間在中國大陸武漢爆發,由於中國大陸工廠在農曆新年期間都會休息一至兩星期,所以貿易一般上變得緩慢。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馬來西亞棕油局(MPOB)公佈資料顯示,上(2020)年1月份,馬國棕油出口量為121萬3,519公噸,較前(2019)年12月減少13.2%;產量為116萬5,860公噸,減少12.6%;庫存量為175萬5,480公噸,減少12.69%。 馬國2020年1月份,棕油主要出口市場為中國大陸(17萬6,771公噸)、巴基斯坦(17萬802公噸)、荷蘭(11萬873公噸)、菲律賓(6萬2,160公噸)及美國(5萬3,310公噸)。馬國市場分析師認為,2020年1月馬國棕油出口量雖減少13.2%,惟產量亦減少12.6%,使得棕油庫存減少12.69%,創近兩年半以來新低水準,主因聖嬰氣現象導致上年天氣異常乾燥,同時棕油種植的施肥量也減少,因而產量下跌及庫存降低。至於中國大陸市場方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令市場擔心中國大陸食用油消費減少。中國大陸油脂年消費量約3,450萬公噸;其中大豆油占51%,棕油則占16%。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上(2019)年第四季,馬國總人口達3,268萬人,較前(2018)年同期增加0.62%;其中男性為1,688萬人,增加0.66%;女性為1,581萬人,增加0.57%;男性與女性比例為107:100。 該局另稱,上年第四季馬國14歲以下人口達755萬人,較前年同期減少1.31%;同期65歲以上人口,卻從214萬人增加至223萬人,成長4.21%,顯示馬國刻正走向高齡化社會。 上年第四季,馬國最多人口的州屬為雪蘭莪州(656萬人,占總人口20.07%),其他依次為沙巴州(391萬人)、柔佛州(377萬人)、砂拉越州(282萬人)及霹靂州(252萬人)。 該報告稱,上年第四季,共有12萬4,240新生兒,較前年同期減少2.3%;同期死亡人數為4萬3,623人,增加0.8%。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依據日本港新聞本(2020)年2月13日報導辦理。 日本2019年真魷漁獲量(含生鮮、冷凍)僅達3萬多噸,產量更低於有史最低記錄之前年(4萬1,697噸)。依JF全漁連表示,全國真魷漁獲量統計為3萬2,861噸, 較前年減少21%。生鮮產量於11、12月略有回升,產量稍超過前年,但冷凍產量則大幅減少。 生鮮產量計2萬9,099噸(增2%)。依地區來看,北海道1萬756噸(減10%),九州1,440噸(減4%),三陸1萬66噸(增2%),日本海6,837噸(增33%)。冷凍產量計3,762噸(減72%),北海道366噸(減91%),青森.八戶904噸(減83%),石川1,475噸(減36%),主產地漁獲量不佳。產地市場的交易單價上漲,生鮮類為每公斤648日圓(漲18%),冷凍類每公斤871日圓(漲43%)。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