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資料來源:西貢經濟時報,2020年2月11日 春節假期過後,越南消費者逐漸恢復在各大購物平台進行網購,各供應商亦開始正常營銷,但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國內部分訂單之送貨被迫延遲,尤其自國外訂購之貨品,因物流運輸單位無法輸送至越南,導致大部分國外貨品無法配送。 據越南Shopee購物網表示,由於中國大陸企業配合該國政府防疫政策,延長春節假期,因此國外供應商處理訂單時間增加。 目前各類醫療產品如口罩、洗手液、消毒劑等貨品均嚴重缺貨,甚至出現部分商店趁機囤貨,非法漲價2至3倍等不法行為。越南工商部經濟及電子貿易局已要求針對各購物網站進行檢查,以遏止非法漲價行為。
A:根據丹麥金融媒體Finans於2月11日報導, 多年來,丹麥的一家小公司Lithium Balance一直致力於開發控制電動車鋰電池的軟體,因為鋰電池已成為汽車工業中最重要的原材料,好的電池軟體已成為搶手貨。電池控制軟體對電動車來說至關重要,因能清楚得知每次充電可以跑幾公里以及電池的使用狀況。 像特斯拉這樣的公司在電池領域就是長期鋰電池軟體使用經驗受益者。 因應福特汽車在中國市場取得在中國生產下一代電動汽車的突破,Lithium Balance現在已成為福特將在中國生產的下一代電動汽車的供應商 。 Lithium Balance與中國幾家主要的電動汽車公司達成生產電池組交易,可說是讓L公司也有了一個“老大哥”稱謂,它將可以幫助比如美國Sensata全球汽車行業的主要供應商, 完成世界各地其他地區的大宗交易。 Sensata投資1800萬丹麥克朗於Lithium Balance,美國 Sensata持有24%的的經營權,及40 位員工有認購股權的權益, 外加在去年夏季首投400萬丹麥克朗。這一輪的新融資合作關係對於Lithium Balance的未來至關重要。 Sensata的技術主管Steve Beringhause表示: 我們很高興與Lithium Balance的才華橫溢的本地團隊合作,為汽車行業提供電池管理系統。又尤其在我們的產品開發方面看到了巨大的進步,包括技術聯合項目,及符合客戶的利益。 Lithium Balance主管Lars Barkler說:“中國將使用我們電池管理系統於第一年所生產的10,000輛SUV電動車之中。一般的汽車製造商不會跟我們這樣的小公司購買產品的,我們因此無法參與大型汽車製造商的計劃。 如今, 當Sensata成為我們的全球經銷商,他們將可以向所有主要的汽車製造商進行貿易,隨著福特開發電動汽車, 這也將使這個產業的其他許多重要任務連帶蓬勃發展。”只要能與汽車製造商合作一個項目可能意味著幾年內的銷售額達到10億丹麥克朗。我們期望在五年內的營業額將達到十億, 因此,沒有必要再贏得很多個項目。”
A:中國大陸係印度最大貿易夥伴,在2019財政年度中國大陸為印度最大進口來源,約佔總進口金額14%,中國大陸亦為印度第3大出口市場,約佔總出口金額約5%,貿易及供應鏈高度依賴使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可能對印度經濟成長逐漸減緩更為不利。印度CARE Ratings研究機構就新型冠狀病毒對印度經濟影響提出報告指出:目前印度有3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確診案例,全數位於南部Kerala州,該州政府甚至於本(2)月4日宣佈進入災難緊急狀態稱新病毒為一大災難;中國大陸目前則已有8百多起病毒致死案例,中國大陸股市在本月3日也出現恐慌性賣壓,使主要企業的市值頓時蒸發近5,000億美元。CARE Ratings續指出,倘疫情持續升高,印度可能被迫減少自中國大陸之進口,尋找進口替代來源將是一大挑戰,同時,若中國大陸經濟走緩也將影響印度對其出口,並對以下印度產業產生骨牌效應的負面影響。觀光業:2019年造訪印度的外籍旅客達1,090萬人次,儘管中國大陸旅客僅占其中3.12%,來客數在近年卻持續成長,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可能嚴重衝擊印度本(2020)年觀光業之發展。航空業:航空業預計將為最受疫情衝擊的產業,目前印度空運業者Indigo及Air India已暫停往返印度及中國大陸的航班,SpiceJet則針對已購買中國大陸航班的旅客提供免費取消或改票的服務。CARE Ratings指出,暫停往返印度及中國大陸與香港地區的航線恐造成印度空運業者每航班約550萬至720萬盧比(約新臺幣275萬至360萬元)的損失。印度寶萊塢影視產業:我和我的冠軍女兒(Dangal)及3個傻瓜(3 Idiots)等印度電影在近年席捲中國大陸電影票房且中國大陸對印度電影的購片需求持續成長,但疫情已使近7萬家電影院被迫歇業,對於已規劃上映的印度電影將大受影響。電子產業:印度電子產品約有6%至8%是銷往中國大陸,印度則約有50%至60%的電子產品需求需仰賴中國大陸,不過,印度在2019財政年度自中國大陸進口電子產品占同類產品整體進口比已自前一年的57%降為37%,顯示印度對中國大陸依賴度降低,因此疫情對於印度電子產業的影響將會有限。汽車及其零組件產業:印度汽車產業目前正處於蕭條,去年車輛銷售下跌19%,機車等2輪車銷售則下跌14%。印度汽車製造業龍頭Maruti Suzuki主席R C Bhargava表示,儘管該公司自中國大陸進口零組件及原物料的數量不大,但任何一個零組件缺貨對汽車製造業都有極大影響。CARE Ratings則指出,儘管印度對中國大陸出口汽車僅占整體汽車出口約0.5%,但疫情已嚴重影響最近在新德里舉辦的「2020年印度國際汽車工業展(Auto Expo 2020)」,因為印度政府公告暫時取消中國大陸及部分外國旅客的電子簽證,使中國大陸業者只能派印度籍員工代表參展。儘管如此,CARE Ratings也分析指出,疫情或許能為印度出口帶來轉機。印度目前主要出口化學品、石油、農產、工程產品、棉紗及塑膠製品等至中國大陸,倘中國大陸當地製造業受疫情影響,勢必需自他國進口替代,可為更多印度製造業者帶來機會;不過,由於印度製造業同樣需自中國大陸進口電子、工程及化學品,疫情升高恐同樣使印度業者被迫尋求進口替代,並需支付更高成本,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A:2020年2月12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簡稱阿聯)磁磚公司RAK公司(RAK Ceramics Company)公佈,2019年市場情況面臨挑戰且出口競爭增加,沙烏地阿拉伯市場係少數表現正面的國家,第4季連續成長。 RAK磁磚公司執行長Abdullah Massaad表示,放眼2020年,公司將致力維持在阿聯、孟加拉及印度的市佔率、增加在沙烏地市場的銷售以及加化歐洲市場整體表現。 沙烏地媒體Arab News指出,建材出口受到區域住宅市場成長放緩、油價下跌(削弱政府支出)以及強勢美元(造成出口價格相對增加)等3大因素影響,惟近來沙烏地營建業逐漸復甦,可望帶動區域整體營建產業發展。 2019年RAK公司總銷售額(overall sale)為25.7億迪拉姆(6.84億美元),較前1年下跌5.6%,惟沙烏地市場收益(revenue)來到2.719億迪拉姆,其中磁磚收益為2.487億迪拉姆,成長6.9%;衛生潔具(sanitary ware)收益為2,320萬迪拉姆,成長41.6%。
A:沙烏地阿拉伯將主辦2020年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中東高峰會。 2020年2月12日WEF董事長Borge Brende表示,世界經濟論壇利雅德峰會將在4月舉行,有助解決區域性/世界性問題。 Brende董事長表示,中東地區同時並存2個有趣的情況:(1)擁有全球最年輕人口的區域之一;(2)存在許多衝突與代理人戰爭(proxy war)。 WEF利雅德峰會預計邀請600名全球思想領袖(thought leader),涵蓋商業、政治決策及科技等。渠並讚揚沙烏地係阿拉伯世界第1個舉辦G20的國家,且係中東地區最大經濟體,2020年將成為矚目焦點。
A:沙烏地媒體Arab News指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造成油價下跌,自1月30日以來,油價下跌約20%,使海灣國家短收數百億美元收入(revenues),並可能進一步對海灣國家經濟造成影響。 主要影響層面包括: 石油價格: 海灣國家包括沙烏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簡稱阿聯)、阿曼、科威特、卡達以及巴林等6國,中國大陸係海灣6國最大貿易夥伴及原油出口市場,海灣國家20%石油出口至中國大陸。 中國政府封城避免疫情擴散之政策,降低原油需求(註:全球原油需求增加量中3分之1來自中國大陸)。 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警告海灣國家應加速改革,否則未來15年全球原油需求減少將使海灣國家財富縮減2.5兆美元(註:海灣國家高度依賴原油收入,石油佔海灣國家歲入比例超過70%)。 非石油貿易(non-oil trade):海灣國家與中國大陸雙邊非石油貿易金額自20年前數十億美元,到2019年成長至2,000億美元。 旅遊業:2018年造訪海灣國家的中國大陸旅客超過160萬人次,多數前往阿聯杜拜,且旅客人數持續增加。 油價政策情報(Price of Petroleum Policy Intelligence, PPI)公司研究員Bill Farren表示,疫情對中國大陸原油需求有重大影響,倘封城政策持續至2020年下半年,可能重挫實質經濟發展。 中東研究專家Ellen Wald表示,產油國面臨油價下跌的致命打擊(double whammy),過度供給已造成油價低迷,倘油價持續下跌,可能因經濟危機造成政治或區域動盪。 研究顧問公司Capital Economics警告,病毒疫情可能觸發經濟蕭條,對病毒的恐懼使油價下跌,讓海灣國家短期經濟展望籠罩陰影。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技術小組建議,OPEC及其盟國(簡稱OPEC+)應在目前170萬桶/日的減產數量上,再額外減產60萬桶/日,OPEC+主要成員俄羅斯未對此建議完全表態,僅承諾將儘快做出決議。
A:資料來源: Romania-Indider.com 日期: 2020年2月13日 根據羅馬尼亞財政部的資料,2019年前11個月羅馬尼亞公債增加76億歐元,達771億歐元,占GDP的37.1% (+2.1%)。 羅馬尼亞公債占GDP比重由2008年經濟衰退前的13%提高到2014年底的39%。
A:資料來源: Romania-Indider.com 日期: 2020年2月13日 過去3年羅馬尼亞的現代工業及物流區面積增加50%,達460萬平方公尺,未來幾年仍有很大成長空間。 根據房地產顧問公司Colliers International的預估,未來幾年羅馬尼亞工業及物流區面積可達800萬平方公尺。 捷克的現代工業及物流區總面積約900萬平方公尺,波蘭達1,900萬平方公尺。
A:依據瑞士信貸銀行集團(Credit Suisse;簡稱瑞信)發布之新聞稿,該公司在2019年第四季的稅前利潤,金額為12.1億瑞郎,高於2018年同期的5.95億瑞郎;瑞信在2019年第四季的淨收入金額為2.59億瑞郎,在2019年整年的淨收入金額34億瑞士法郎。 資料來源: 瑞士20分鐘報日期: 2020年2月13日
A:依據瑞士特殊化學工業集團(Clariant)發布之新聞稿,該集團在2019年的業績為34億瑞郎,其淨利潤大幅下降90%,為3,800萬瑞郎,因此該集團計劃在2年內裁員500至600個職位,至2019年底,該集團於全球共計聘用1萬7,200員工。 資料來源: 瑞20分鐘電子報日期: 2020年2月13日
A:資料來源: Romania-Indider.com 日期: 2020年2月13日 根據羅馬尼亞統計局的資料,2019年羅馬尼亞工業生產較2018年減少2.3%,為過去10年來首次減少。 2019年12月羅馬尼亞工業生產較2018年同期減少3.5%,為連續第8個月減少。 2019年羅馬尼亞製造業生產減少1.9%,礦業生產減少2.7%,電力行業減少4.2%。 羅馬尼亞工業仍維持活絡成長的為非金屬礦產品(建材較2018年成長4.8%)及原油加工(較2018年成長5.6%),食品生產較2018年增加1.9%。 對企業經理所作調查顯示,預期羅馬尼亞工業生產將持續負面表現。
A:出處:Financieele Dagblad + Trouw, 2020/02/12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貿易部長呼籲國會支持歐盟與加拿大自由貿易協定 荷蘭外貿部長Sigrid Kaag告知荷蘭金融日報(Financieele Dagblad):倘荷蘭反對歐盟與加拿大的自由貿易協定(Ceta),可能會阻礙歐盟與英國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英國脫歐後,首相Boris Johnson旋即表示:要以加拿大與歐盟達成的自由貿易協定為範本。 Kaag部長表示:英國首相有充份的理由以Ceta為榜樣,且Ceta可能成為今年與英國進行貿易談判的「指標」。 Kaag部長表示:荷蘭無法負擔得起反對Ceta,無法想像荷蘭這樣具國際和地緣政治導向的歐盟成員國不支持Ceta。 荷蘭國會今天將對加拿大貿易協定舉行辯論,由於去年秋天工黨(PvdA)撤回對Ceta的支持,現在無法確定是否獲得多數支持,ChristenUnie黨則持嚴重保留意見,此外,各種農民遊說團體和公民社會組織亦強烈反對Ceta。 許多批評矛頭指向投資保護部分,認為將導致外國投資者阻擋歐盟會員國對其不利的法規,民間社會組織卻無法採取行動,此外,亦對加拿大在動物福利、永續性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標準較低而感到憂心。 Groningen大學國際經濟學教授Harry Garretsen質疑:要確定產品是否符合歐盟標準,對生產過程施加要求,就是對加拿大(全球最發達國家之一)不信任,若彼此缺乏互信,最好就不要簽訂貿易協議。 2017年9月Ceta已暫時生效 (註:本協定仍需28個會員國批准,始能正式生效)為何近幾個月來又爆發抗議?Amsterdam大學歐洲法副教授Laurens Ankersmit將抗議視為「反對全球化普遍趨勢」的一部分,社會團體認為跨國公司的權力過高。 Ankersmit教授指出:Ceta中有一章是為投資者提供單獨爭端解決機制,如果投資者認為政府政策不利,則可引用該章,但A教授認為此種機制不必要,因為外國公司可以很容易向歐盟成員國的國家法院提起訴訟。 Garretsen教授亦認為:當前的政治氛圍決導致對Ceta的激烈辯論,自由世界秩序面臨壓力,西歐社會中,也有人反對貿易協定,例如,農業界有一種尋求保護自己的市場免受外國競爭的趨勢,現在反對Ceta的政黨正試圖利用此一觀點。 Clingendael研究所的研究員Rem Korteweg認為:荷蘭應該支持Ceta,若該自由貿易協定無法通過,將是非常不智的舉動,尤其是此刻歐洲正受到Trump貿易保護主義和習近平國家資本主義的壓力,實際上歐盟應該利用Ceta向全球發出信息,表明仍然相信基於協議、規則和標準的貿易秩序。 荷蘭政府仍然不知道歐盟和加拿大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是否得到多數政黨的支持, ChristenUnie黨對Ceta仍然有「嚴重的擔憂」,而今天的議會辯論中, Kaag部長很難說服該黨。 由於ChristenUnie黨的批評態度,Ceta協議搖擺不定,反對派威脅投反對票,若議會不通過支持,對歐盟和加拿大來說都將是巨大的損失。Kaag部長和總理Mark Rutte也不想重回歐盟談判。 ChristenUnie黨的支持至關重要,該黨只能在辯論之後才表明是否支持該協議,2016年該黨曾拒絕支持Ceta。 但該黨有可能改變路線,不過Kaag部長必須明確指出與加拿大的貿易不會以食品安全為代價,歐盟不允許使用荷爾蒙的肉類,但ChristenUnie還要求對該禁令進行有效監控,該黨希望保證加拿大產品符合荷蘭的高標準,此外,亦憂心Ceta會破壞荷蘭的循環農業。 該條約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仲裁系統,即投資法院系統(ICS),若公司認為政府通過新規則損害其利益,可以選擇上「法院」,由於這種仲裁制度,公民社會組織和政黨都反對Ceta,認為工會和非政府組織應該也能將案件提交本法院。 值得注意的是,Ceta是由當時任外貿部長PvdA黨的Lilianne Ploumen代表荷蘭談判,現任職國會議員,但現在她卻與PvdA黨一起投反對票,該黨領導人Lodewijk Asscher認為:Ploumen並未轉向,當時跨國公司的權利關注過多,而對僱員的權利關注不足,條約因此尚未敲定,政府有兩年半的時間,卻沒有作為。 如果政府在下議院獲得足夠的支持,參議院將有更大的阻撓,即使ChristenUnie轉向支持,獲得多數票的機會也不大,可能的解決方案就是尋求小黨Otten Group、SGP和50Plus等的支持。
A:資料來源 : 產業日報 (DagensIndustri) 自新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以來,鐵礦價格已下跌近14%。瑞典鐵礦企業LKAB目前正在準備可能急劇惡化的市場做因應計畫。LKAB執行長Jan Moström表示,現在狀況極其不確定。中國去(2019)年購買全球70%的海運鐵礦石,生產近10億噸鋼鐵。根據世界鋼鐵協會(World Steel Association)資料,2019年中國鋼鐵需求增長4%,同期全球消費量無明顯增長。因此,中國成為最影響鐵礦石價格的國家。中國製造業對於新冠狀病毒疫情影響的擔憂相當明顯,在媒體首次報導該疫情以來,鐵礦價格已下跌近14%至每噸約80美元。根據產業媒體Steel Business Briefing報導,預期中國在2月的鐵礦進口量會大幅下滑,即使LKAB客戶多為歐洲鋼鐵製造商,對於具有價格影響力的中國進口量減少的影響仍相當不確定。Moström執行長指出,從未遇過這樣的情況,因為在上次SARS疫情時,中國還不是鐵礦進口大國。當產量減少時,客戶為了增加或維持盈利,通常會為了節省成本,而採購較低品質鋼鐵原料,在2008、2009年的金融危機時,便是這樣的市場走勢,這對專門生產高品質鋼鐵原料的LKAB相當不利。
A:依據奧媒新聞報本(109)年2月13日報導,依據德國媒體調查,光是電商亞馬遜(Amazon)每日就有數千件新貨品(包括被退貨、有輕微瑕疵、其他供應商寄賣但滯銷等貨品),由於處理或存放成本高昂而被淘汰、丟棄。另依據德國Bamberg大學研究,德國每年約有5億件商品被退回,其中93%再度售出;3%捐出或作為他用;剩下4%,即約2,000萬件被丟棄。為解決線上零售商大量丟棄商品之浪費情形,德政府近期依據歐盟廢棄物管理相關之指令,修正其「循環經濟法」,未來零售商有義務確保其新貨品及退貨商品不會成為廢棄物,德政府亦將續研擬新規範,要求透明化處理退貨商品情形。德國環境部表示:未來政府機關將有權視察指正,違反者將處以數萬至數十萬歐元不等之罰款。依據前述歐盟指令,會員國須於2020年7月前執行指令內容,此議題亦受奧國新任環境部長Leonore Gewessler重視,惟奧國具體之法律規範尚未明朗。零售業者認為,「稅法」才是解決此問題之關鍵,因為無論在奧地利或德國,企業捐贈都須依價值繳交營業稅,並呼籲應透過取消對物品捐贈課稅解決此問題。
A:依據奧媒薩爾斯堡日報本(109)年2月12日報導,歐洲議會於2020年2月12日批准歐盟-越南自由貿易及投資保障協定,並續送交部長理事會確認完成;投資保障協定則尚須送交各會員國完成國內批准程序。協定內容涵蓋環境保護、改善勞工人權等。奧媒指出,越南對歐洲市場而言,為重要之電器設備及成衣製造國;反之,9,500萬人口之越南對於歐洲企業而言亦為具吸引力之市場。依據歐盟執委會資料,越南為歐盟在東協第2大貿易夥伴(第1大為新加坡)。奧國國內對該協定意見不一,執政之人民黨(ÖVP)及奧地利企業家協會(IV)樂見該協定被批准,ÖVP歐洲議會議員Angelika Winzig指出:消除貿易障礙後,可使經濟進一步成長並提升人民所得。IV秘書長Christoph Neumayer則強調,該協定可長期為歐洲及奧地利帶來成長及就業。反對黨社會黨(SPÖ)及反對全球化之非營利組織「Attac」則持反對態度,SPÖ歐洲議會議員Andreas Schieder認為:如同與加拿大、新加坡及日本簽署之自貿協定,只要該協定無法落實歐盟在人權、社會及環境之標準,則不該通過生效。Attac則認為,歐盟不應再次錯失建立「促進氣候保護及更佳勞工權益/人權」之貿易政策機會。另由於歐盟認為柬埔寨對人權之損害持續擴大,決定撤回對該國部分產品(約10億歐元出口額)零關稅優惠待遇,預計本年8月12日生效。該待遇係屬歐盟「EBA」(Everything but Arms)措施,即針對48個國家全部或部分非武器/軍火產品,給予零關稅待遇。
A:資料來源: Romania-Indider.com 日期: 2020年2月12日 根據羅馬尼亞統計局發布資料,2019年12月羅馬尼亞平均淨工資較2018年同期實質提高13%,達703歐元。 2019年羅馬尼亞淨工資較2018年實質成長8.6%。 平均淨工資最高的為電腦程式、顧問及相關行業,達1,612歐元;平均工資最低的為服裝業(388歐元)。
A:資料來源 : 地方報 (The Local) 由於新冠狀病毒疫情而迫使數家航空公司取消或減少往返中國的航班,郵務營運包括瑞典和丹麥兩國的北歐郵政,於2月11日宣布暫時接受任何寄往中國的郵務。北歐郵政丹麥公司新聞稿表示,由於冠狀病毒的爆發,許多航空公司取消飛往中國航班,因此現在起不可能透過PostNord寄送往中國的郵件。現階段無法確定何時往返中國郵務情況會恢復正常。目前從中國寄往丹麥的郵件交貨呈現嚴重延誤。北歐郵政瑞典公司網站上也有類似聲明,說明因為運輸能力受限,將凍結寄往中國的郵政服務,並補充自疫情爆發以來,寄往中國的郵政都將嚴重延誤,原因也包括中國郵政服務不再接受寄往個別地址的郵件。消費者可前往北歐郵政網站查詢相關最新消息。https://www.postnord.se/ https://www.postnord.dk/
A:資料來源 : 每日新聞報 (DagensNyheter) 瑞典在中國商會(Swedish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和Business Sweden在2月11日針對在中國有業務活動的瑞典大型及中小型企業進行市場調查,瞭解關於新冠狀病毒疫情對其業務和營運的影響,約90%的受訪企業認為疫情對本(2020)年第一季或前半年的業務和營運有負面影響。在中國營運的瑞典公司企業大約有600家左右,多數因為疫情而受到商旅限制、供應鏈問題和消費減少的影響,受創廠商最嚴重者包括旅遊業、汽車產業、維修產業、餐飲業和零售業等。今年中國新年期間和去年同期相比,旅遊業營業額大幅減少75%、觀光業減少95%、電影戲劇院減少95%、民生消費減少50%。逆勢成長的產業則包括因為隔離者和在家工作者而營業額增加的網路公司,以及醫藥產業和保險產業。Business Sweden中國地區商務處長Joakim Abeleen表示,瑞典企業現在除了掌握最新疫情消息,也應該準備改變營運因應的計畫。直到目前為止,所有公司都將重點放在員工的健康議題,但少有企業準備任何減少經濟損失的計畫。他也警告瑞典企業要有取得訂單時間會比以前慢的心理準備。對於近期未來的經濟狀況仍難以預測,關鍵在於疫情的發展和消費、物流、製造活動何時能回到正常狀態。Abeleen處長指出,中國政府正在平衡疫情控制和經濟發展,也提出公司(包括外國企業)可以低利貸款,鼓勵餐飲商店房東給予租金延期,同時呼籲各地政府對於各項禁令的節制,以避免更多對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
A:資料來源 : 挪威新聞摘要 (PS Norway) 昨天(2月12日)位於挪威中部第三大城Trondheim的診所局部關閉,因為一位有呼吸器官感染的病患就診,該病患告知剛從中國回到挪威。根據公共健康局(Public Health Institute)的標準程序,已經協助該病患住院隔離等待幾天後的檢驗結果。公共健康局表示,到目前為止,在挪威有58位接受過檢驗,結果都呈現陰性。雖然新冠狀病毒疫情在亞洲仍持續蔓延,但挪威政府仍未發出中國旅遊禁令,僅由挪威外交部提供相關資訊和建議,包括建議在中國的挪威旅客到挪威政府網站(www.reiseregistrering.no)註冊,以透過SMS或電子郵件接收最新消息;提醒挪威旅客注意相關國際或中國內地航班或火車的減少或臨時停飛停駛可能性;學校、政府單位、旅遊景點可能暫時關閉或暫停營業。
A: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政府於本(109)年2月12日公布將推動68項價值45億美元之投資機會,相關領域包括觀光、工業、健康醫療、農業及服務業等。 約旦總理Omar Razzar於出席約旦投資委員會此項投資機會說明會時指出,此項投資機會,在觀光部門將有27個項目,約20億美元之投資機會,主要聚焦於硬體建設與娛樂等方面,如投資於興建三星及四星級旅館。並強調2019年約旦觀光部門年成長約9.9%,到訪旅客成長38%,訂房率成長37%,此對約旦經濟貢獻甚大。 在工業部門方面,則規劃3.68億美元之投資機會,主要以二氧化矽、矽晶圓及肥料為主,礦產及自然資源亦考慮納入。工業部門占約旦GDP之25%,非直接對其他部門亦有40%之貢獻度。目前約25萬約旦人在18000個機構之工業部門就業,約吸引65%外國直接投資。 在健康醫療部分,將以提供醫療及療養服務為主,未來將在安曼、Ajloun、Balqa、Irbid等地興建健康度假中心及健康照護中心等設施。在農業投資機會方面,則規劃23項,價值約15億美元,將聚焦於農產品製造等方面。 R總理並指示約旦投資委員會須與相關機構通力合作,共同推動,並定期提報本計畫執行進展,俾獲致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