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依據阿根廷羅薩里奧證券交易所(BCR)報告指出,由於大豆播種面積較去年增加0.6%,預估阿國2020/21年度大豆收成可達5,000萬噸,另玉米部分,預計2020/21年度收成為4,800萬噸,較上月估計之4600萬噸高。阿國為全球主要大豆油和大豆粉出口國及第三大玉米出口國及重要小麥供應國。另據媒體報導,由於大豆主要買主中國大陸採購增加,而美國本年因乾旱影響大豆收成,造成大豆在芝加哥期貨價格連續第12個交易日上漲,為自1980年以來最長漲勢。
A:依據阿國勞動部資料指出,2020年3月至6月受COVID-19疫情大流行影響,阿國民間企業共計有16萬8,600名員工失業,其中3月至5月間分別減少4.1萬名、10.2萬名及2萬名,2020年6月仍有5,600名員工失業,惟已較之前月份減緩,主因為近月來陸續恢復相關商業活動如漁業及製造業(小幅成長0.2%)等,但因COVID-19疫情受創最嚴重行業如旅館、教育、建築及運輸等行業仍為負成長。
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 日期: 2020年9月9日 根據國際會計師事務所Deloitte的資料,2019年斯洛伐克首都Bratislava市新公寓每平方公尺平均價格達2,805歐元(年增13%)。
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 日期: 2020年9月7日 2020年第2季斯洛伐克興建公寓數目較2019年同期減少18.7%,達3,954間;完工公寓數目減少6.1%,達4,164間。 由於廉價抵押貸款仍然可用,新公寓短缺將續推高價格。
A:宏都拉斯企業受疫情衝擊嚴重,正找尋突破疫情時空限制之商業解決方案。 我國業者在智慧應用、智慧農業、節能、智慧工廠、電商、數位行銷等各領域之成功案例,均為宏都拉斯現階段經濟發展所需。 宏國有意推展產業數位轉型,引進我產業技術,協助宏國企業順利於後疫情時代進行轉型,促進中小企業產業轉型升級。我企業可透過兩國企業經貿投資合作訪團互訪進行雙向貿易及雙向投資、建立數位人才交流培訓、導入數位智慧生產、服務及行銷創新營運模式等各項合作計劃,將可帶動宏國製造業、服務業創新升級,並利於我業者獲取拓展宏國與中美洲市場及投資佈置之先機。 另宏國政府刻正推動「建立數位政府執行計畫」及宏京市府發展智慧城市。我國業者在智慧城市應用之成功案例,亦為宏都拉斯現階段經濟發展所需,值得在宏國複製推廣。
A:參考資料: The Financial Times 日期:109年9月14日 文號:駐英經(109)經字第633/P200號(商情文號:第633號) 商情本文: 英國與日本達成之自由貿易協定承諾出更多國家援助的限制,可能會破壞英國與歐盟脫歐的談判。英國和日本雙方同意複製2019年生效的歐日自由貿易協定中有關國家補貼的限制,即禁止政府無限期地為陷入困境的企業債務提供擔保,或在沒有明確的重組計劃情況下,提供無期限的紓困。 英國一再向歐盟表示,在脫歐過渡期結束後,英國必須在國家援助方面擁有完全自由,對未來的補貼決定擁有完整的自主權,僅需遵守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定。 所謂的公平競爭問題已經成為歐盟-英國談判的主要癥結所在,英國拒絕歐盟要求繼續保持其嚴格的歐盟國家援助體制的要求。英國向歐盟提出的建議僅要求雙方將補貼通知對方,而不是限制補貼。 一位熟悉英國政府內部的相關人士表示,英國與歐盟貿易協定首席談判代表David Frost曾表示擔憂,對於英國國際貿易部長Liz Truss在公平競爭議題上給予日本的利益,比目前英國給予歐盟方面來得多。 倫敦蒙克頓律師協會 (Monckton legal chambers) 律師George Peretz表示,歐盟與日本自由貿易協定中關於國家援助的條款,為較硬性的規定,如政府不再給予企業無期限支持。若英國與日本自由貿易協定複製這些條款,英國將需要立法,以確保英國公共機構不違反這些規定,否則很可能會影響英國與歐盟的談判立場,因英國在歐盟談判中尚未提及類似的承諾。
A:參考資料: The Financial Times 日期:109年9月14日 文號:駐英經(109)經字第632/P200號(商情文號:第632號) 商情本文: 根據英國就業研究機構(Institute for Employment Studies,IES)顯示,估計在7月至9月之間將約有44.5 萬人恐遭到解僱,遠高於上次失業率高峰時的失業人數。 解僱人數的增加原因可能是政府工作保留計劃將至或是社交距離規定變得更嚴格所致,商業團體警告,大公司可能會從本週開始宣布裁員潮,以因應英國政府之工作保留計劃將於10月底結束。 根據國家統計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ONS)的調查顯示,正處於仍受英國政府之工作保留計劃保護的私營部門員工所佔比例從5月份約30%下降至8月份下旬約11%,相當於約300萬人,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Michael Saunders表示,許多目前仍受英國政府之工作保留計劃保護還保有工作者,未來可能會因受雇企業尚未恢復運作或是經營情形不佳,恐有較高的比例將面臨失業。
A:參考資料: BBC News 日期:109年9月14日 文號:駐英經(109)經字第631/P200號(商情文號:第631號) 商情本文: 英國ARM晶片設計公司在4年前由日本軟銀投資銀行以320億美元收購,近期擬以400億美元(約312億英鎊)出售給美國Nvidia半導體公司,Nvidia公司承諾將其業務留在英國,僱用更多員工,並沿用ARM公司的品牌,並表示將擴展建立世界一流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研究設備,以支持醫療保健、生命科學、機器人技術、自動駕駛車和其他領域的發展。 惟ARM公司2位共同創辦人Hermann Hauser和Tudor Brown提出有關收購的相關問題,ARM公司的許多客戶業務與Nvidia公司是競爭關係,因此會產生利益上的衝突,一旦ARM公司被一間美國公司所有,由於美中貿易戰,美國可能會阻止中國的公司利用其專有技術。 根據收購的協議,Nvidia公司將向日本軟銀支付價值215億美元的普通股和120億美元現金,日本軟銀可能再獲得50億美元的現金或股票,Nvidia公司將發行15億美元的股票給ARM員工。 創辦人Hermann Hauser等人警告,該收購將使英國成為美國的附庸國,英國政府將承受確保英國本土重要的技術不會受到影響的壓力。
A:參考資料: Gov.uk Press Release 日期:109年9月11日 文號:駐英經(109)經字第630/P200商情文號:第630號) 商情本文: 英國環境、食品及鄉村地區部(Defra)轄屬之海洋管理署(Marine Management Organisation,MMO)將啟動開始一項新的宣傳計劃,提高漁民對於及時提交捕獲量和銷售紀錄之重要性的意識。 海洋管理署長Tom McCormack表示,提高數據提交意識是一項法律要求,必須及時提交準確的著陸聲明、航海日誌、銷售紀錄和捕獲紀錄。紀錄和統計數據將由海洋管理署和英國政府用來對漁群和海產品行業的未來可持續性做出決策。 為繼續向歐盟客戶出口漁產品,英國出口商將必須遵守歐盟之「非法、未報告、不受規範(Illegal, Unreported, Unregulated, IUU)漁業」捕魚法規,並提供捕撈證書和其他文件。及時提交記錄可以帶來以下具體好處: •提供強大的證據基礎,以為英格蘭的漁民談判取得更好的結果,並幫助穩定和發展該產業 •改善漁業管理,提供更多本地化捕魚機會 •提供可追溯性記錄,以確保客戶對英國產品的信心 •提供薪資補助資金的證據 •改善環境管理和法規變更的證據基礎 •支持業界在海洋開發和保護方面 •為個別企業建立跟踪記錄,以支持海洋管理組織在需要限制時就魚類加壓種群許可證的決策 •從2021年1月1日起,促進貿易並防止出口貿易受阻
A:參考資料: The Telegraph,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 The Financial Times 日期:109年9月14日 文號:駐英經(109)經字第629/P200號(商情文號:第629號) 商情本文: 英國BP石油及天然氣公司將於9月14日舉辦全球性投資者會議,以說明該公司的氣候策略,並表示再生能源的成長速度超過歷史上任何其他燃料。在本年2月份,BP公司承諾在2050年之前將其油氣生產的碳排放量削減至淨零排放”。 在新任首席執行官Bernard Looney的領導下,BP石油公司發起一項大規模的重組業務,但許多股東對此計劃表示懷疑。本年8月份,該公司削減股息,並其規劃在未來10年內將石化燃料產量削減40%,並將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增加到每年40億英鎊。 在最近發布的報告中,BP概述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未來30年最可能出現的三種情況。所有三項情狀都表明,未來30年石油需求將下降:在其正常營業(business as usual)情況下,到2050年,石油需求將下降10%,在快速變化前景情狀(rapid change outlook)石油需求將下降約55%,而在最激進的情狀(most aggressive scenario)將下降80%。 在主要的情景中,全球能源需求至少在到2050年內持續增長,其中石化燃料的角色下降,同時可再生能源及電力的角色將不斷增加。
A:參考資料: Gov.uk Press Release 日期:109年9月9日 文號:駐英經(109)經字第628/P200號(商情文號:第628號) 英國文化及數位部Oliver Dowden於9月9日發布《國家數據策略》(National Data Strategy),透過加強應用數據,促進創新及經濟成長,以及創造新就業機會及改善公共服務。 該策略之目標為:1 開啟整個經濟中的數據價值;2 維持有利成長和可信賴的數據機制; 3 轉換政府數據的使用;4 確保數據基礎架構的安全性和彈性;5提倡國際數據流。 該計劃具體包括:1 計劃到2021年,培訓500名分析師進行公共部門數據和數據科學之開發及應用;2任命新的政府首席數據官(Government Chief Data Officer)來主持政府部門應用數據的方式;3 制定主要立法以促進對智能數據計劃的參與,此可以使人們有能力使用自己的數據在電信、能源和養老金等領域找到更有利的資費方案。4 耗資260萬英鎊啟動一項旨在解決當前數據共享的障礙的新工作項目。5提出最多十個新的創新獎學金方案(Innovation Fellowships),以支持整個政府的數位化轉型。 從數據可用性中獲益最大的行業包括衛生部門及地方當局,其正在使用數據來監測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其次,在「封城」期間,數據的使用還有助於保持超市貨架的庫存,並提供能夠運送雜貨的配送服務。此外,開放銀行將對個人數據的控制,並將相關權力交還客戶,客戶就能夠與第三方,如新創企業共享其數據。另預計2019年以數據為基礎的英國服務出口將達到2430億英鎊,佔服務出口總額的75%。
A: 西班牙「ABC日報」本(2020)年9月12日以「西班牙政府2021年總預算擬凍漲公務員薪資引發爭議」為題報導略以: 西班牙政府有意於2021年總預算中凍漲公務員薪資,引發內閣不同看法,茲扼陳如下﹕ 西班牙第三副總理兼經濟暨數位轉型部長Nadia Calviño不排除此提案之可行性,表示刻正進行總預算相關作業中,該凍漲決定將納入各種考量因素。 財政部兼政府發言人María Jesús Montero於國會表示,國家正面臨非常複雜之情勢,故應研議所有可能選項。 消費部部長Alberto Garzón則認為,此刻討論薪資裁減是個錯誤,以總體經濟及社會正義角度來看,勞動改革政策及薪資凍漲均不正確,並認為公務人員近年來消費能力大幅減少,政府應調漲其薪資。 西國第一副總理Carmen Calvo則持相反意見,認為西班牙政府未有凍漲公務人員薪資之紀錄,建議保留調漲退休金及薪資預算之可能性。 社會安全、融合暨移民部部長José Luis Escrivá對凍漲薪資持開放看法,認為薪資調整與總體經濟關聯性不高,公務員薪資議題應非新預算規劃之重點,應將薪資及重新檢視2021年退休金與物價消費指數(Índice de Precios al Consumo, IPC) 連動,如2020年退休金即因此調漲0.9%。 西班牙公務人員中央獨立工會(Central Sindical Independiente y de Funcionarios, CSIF)及勞工聯盟總會(Unión General de Trabajadores,UGT)除反對外並表示,本年9月30日政府即準備提出預算案,惟迄今尚未召開任何辯論會議,爰決定將於近日內舉行抗議活動。 大體而言,對政府凍漲公務人員薪資直接持反對意見之閣員為西國第一副總理Carmen Calvo及消費部部長Alberto Garzón。
A:資料來源:Canadian Press 日前加拿大聯邦政府宣布,與美國藥廠Novavax Inc.及Johnson & Johnson簽署合約採購數千萬劑新冠病毒疫苗。這些疫苗在取得臨床實驗成功後,尚須獲加拿大衛生部准許,才能在加國使用。 加國總理小杜魯道宣布,根據此協議,加拿大向Novavax Inc.及Johnson & Johnson分別採購7,600萬劑和 3,800萬劑疫苗。此外,先前加國聯邦政府已經與加國藥商Pfizer Canada及美國生物技術公司Moderna達成協議,分別要求採購2,000萬劑和5,600萬劑疫苗。 小杜魯道總理指出,疫苗研發仍有許多工作需完成,但加國與多方疫苗開發者簽訂協議,從長遠來看都是有利的,這些協議將為加國確保至少有8,800萬劑疫苗。 Novavax表示,預計最快將於2021年第2季與加拿大政府完成疫苗預購協議;Novavax Inc.透露該公司目前已進入第2階段疫苗臨床實驗並取得一定成果,證實疫苗有能力產生抗體,該公司開始招募參與實驗的志願者,第3階段臨床測試預計於9月進行。 Johnson & Johnson疫苗研究,目前正在美國和比利時進行第1階段和第2階段臨床實驗,該公司表示,正計劃第3階段實驗,屆時將有6萬名志願者參與。 另外,Pfizer Canada和Moderna之新冠病毒疫苗臨床實驗目前則均已進入第3階段。
A: 西班牙「ABC日報」本(2020)年9月13日以「西班牙商會上海分會隱匿偽印鑑事」為題報導略以: 西班牙商會於上海、北京及廣東3家分會共有約200家西班牙公司會員。由於西班牙駐中國大使館為當然技術顧問,以及西國工業、貿易暨觀光部(Ministerio de Industria, Comercioy Turismo)為該商會上級單位,爰該2政府單位均受到西班牙商會在中國分會偽印鑑案之波及。 西班牙商會於北京之分會為該商會在中國之總會(Nacional),該總會董事會於2019年11月發現上海及廣東分會使用偽印鑑。在中國,印鑑之重要性與公司之執照相近,需經主管機關登記授權,倘有偽造,將可處3至10年徒刑。 2007年西班牙商會更新在中國分會之統一印鑑章,並由北京分會保管,惟上海及廣東於該項變更後仍沿用舊印鑑。前任該商會在中國總會會長(亦為上海分會前會長)Manuel Torre有別於前有之習慣,使用更新過之總會及上海分會舊印鑑等2顆印鑑章,該異常使用印鑑章之做法於2019年該商會在中國分會總會董事會選舉時為媒體所揭露,此案則迫使Torre前總會長辭職,爰商會之董事會重新改選,由上海、北京及廣東分會各取得4名、2名及1名董事席位,並協議於聖誕前提出偽印鑑調查報告,但終無法取得共識,該報告亦無疾而終。 9月3日西班牙商會在中國分會之偽印鑑案由北京分會於媒體披露,且偽印鑑案並未於本年7月於該商會總會之董事會或8月28日由上海分會主持之全國大會中討論,北京分會要求上海分會說明並釐清責任。9月4日上海分會說明,其印鑑章已使用多年且西班牙商會並無反對意見,堅稱其合法性,並稱本年5月份上海分會律師曾就印鑑事做成報告並提交予西班牙駐上海之貿辦處。西班牙媒體則就本案及詢問西班牙駐北京大使館、駐上海貿辦處及西國工業、貿易暨觀光部等是否收到上海分會律師就印鑑事做成之報告,惟迄未獲任何回應。
A:資料來源:Canadian Press 由於新冠病毒疫情迫使許多小企業最終不得不開設網路商店,總部設於加拿大渥太華之跨國電子商務平台公司Shopify,也因而成為疫情衝擊下最大贏家之一,目前市值已飆升至1,170億美元,高於美國eBay和Target等公司。 Shopify每月向使用其平台之零售電商收取固定費用,並收取每逐筆交易之服務費,加以Shopify平台上新設立經營之網路商家較上季度成長71%,致使該公司第2季營收幾乎翻倍,Shopify在紐約證交所股價也從3月之低點成長近3倍,並在8月份突破千美元。據投資金融機構Baird分析師數據指出,至今(2020)年7月,Shopify網路平台上已擁有約130萬個零售商。 3月份疫情爆發後,Shopify為新用戶推出90天免費試用期、禮物卡選擇、線上支付小費之功能、可選擇路邊取貨(curbside pickup),以及全新網路商店實用軟體等。此外,該公司還將其融資方案擴展至不同國家地區,並計畫推出Shopify Steadiness功能,使零售商在該平台上亦可以企業帳戶之型式經營運作。 2017年於Shopify平台開設銷售原住民服裝和家居之裝飾零售商49 Dzine為疫情中少數小型電商突破逆境之案例,該公司年銷售額目前已接近100萬美元並擁有7名員工,儘管受疫情影響,49 Dzine過去12個月之銷售額仍成長翻倍,且透過Shopify融資借款方案,該公司預定於本年8月在加國亞伯達省卡加利開設一家實體店鋪。
A: 西班牙「ABC日報」本(2020)年9月11日以「截至本年7月止,西班牙中央政府財政赤字達600億歐元,金額高於近3年同期赤字總額」為題報導略以:2019年西國財政赤字為351億歐元,占國內生產毛額(GDP)之2.8%,惟至2020年6月該財政赤字已高達684億歐元,占GDP之6.11%,而其中僅中央政府(不含中央其他行政機關、自治區及地方政府、社保局)之財政赤字至7月則已高達600億歐元,較最近3年同期中央政府財政赤字總和為高。 依西班牙財政部(Ministerio de Hacienda)本年9月10日公布資料顯示,至本年7月止,西班牙中央政府財政赤字總計604億3,600萬歐元,占GDP之5.4%,高於近3年同期中央政府赤字總和,與2019年同期相較,大幅增加433%。本年西國中央政府財政赤字大幅成長之主因係中央政府撥款協助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導致財政支出大幅增加。迄今中央政府已撥予社會保險局(Seguridad Social) 140億300萬歐元,7月亦撥款60億歐元予各自治區政府之新冠肺炎基金(Fondo COVID-19),未來數個月將陸續撥款約100億歐元。 政府財政赤字大幅增加除因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支出增加外,亦因該疫情而減少稅收,迄本年7月止,西國政府財政收入總額為1,200億7,200萬歐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12%,其中增值稅(IVA) 收入383億7,500萬歐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15.9%,個人所得稅(IRPF) 收入538億7,500萬歐元,較2019年同期下降1.3%,特別稅(Especiales) 收入106億200萬歐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12.9%,而公司營業稅(Sociedades)未收稅款達17億3,700萬歐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172.8%;其他款項,如免除AP4及AP7高速公路通行費(Peaje),致財政收入減少17億4,500萬歐元。 西國本年1至6月財政赤字(含中央政府及行政機構、自治區政府及地方政府、社保局)為684億1,400萬歐元,占GDP之6.11%,各項目內容如下: 中央政府(Estado):財政赤字為484億1,300萬歐元,占GDP之4.3%,較2019年同期增加369.7%。 中央行政機構(Organismo de la Administración Central):財政赤字為7億6,800萬歐元,占GDP之0.07%,較2019年同期增加238.3%。 自治區及地方政府(Comunidades Autónomas):財政赤字為67億1,000萬歐元,占GDP之 0.6%,較2019年同期之83億4,500萬歐元減少19.6%。 社保局基金(Fondos de Seguridad Social):財政赤字為126億3,300萬歐元,占GDP之1.13%,較2019年同期增加83.9%,增加主因係支出無薪假補助措施(ERTE)及對自營業之紓困。
A:一、宏都拉斯: (一)宏國衛生部迄至9月13日統計資料,COVID-19確診個案增至67789例,較前日增加653例,死亡2079例,增加14例。 (二)宏國政府為防範COVID-19疫情擴散,已實施全面性居家隔離禁令近6個月,原訂隔離禁令實施至9月13日晚間11時止,惟因宏國疫情持續擴大,續於9月13日晚間宣布延長隔離措施至9月20日晚間11時止。 二、貝里斯:迄至9月13日統計資料,COVID-19確診個案1435例,增加36例。死亡19例,增加1例。 三、聖露西亞:迄至9月13日統計資料,COVID-19確診個案27例,增加0例。死亡0例,未增加。
A:資料來源:Canadian Press 加拿大統計局(Statistics Canada)最新經濟數據指出,繼第1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負成長2.1%後,第2季再度負成長11.5%。若按年率計,較去(2019)年大幅衰退38.7%,為1961年來跌幅最大、最快之季度,主要是因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後,加國為防治疫情擴散而實施封鎖、關閉邊境及相關隔離等措施,導致經濟活動陷入停頓、工作流失,造成家庭支出、商業投資和國際貿易均減少。 統計局表示,由於加國商店和餐廳均因疫情關閉,再加上旅遊限制等,造成工作機會大幅減少且消費方式與機會受限,導致今年第2季大多數產業產出均創歷史新低,家庭支出亦下降13.1%。商業投資下跌16.2%則反映營建工程停擺、製造業工廠關閉、低油價和經濟風險之不確定性因素增加。 國際貿易方面,各國採取防疫措施而導致貿易萎縮,加國對主要貿易夥伴國的出口量下降18.4%,進口量亦下降22.6%,主要受美國、中國和大多數歐洲國家及地區關閉生產工廠之影響。 統計局指出,其他國家第2季經濟同樣深受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打擊,美國衰退9.1%、英國衰退20.4%、法國衰退13.8%、義大利衰退12.4%及日本衰退7.8%。然而,隨著政府防疫措施逐漸鬆綁,逐步恢復重啟經濟活動,預計第3季GDP將可回升。
A: 一、根據土耳其自由時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能源與自然資源部長Fatih Donmez表示,隨著尋找新黃金礦脈的科技發展,土耳其正致力於5年內年產100噸黃金。D部長於9月12日書面聲明中提到,土耳其於2017年開始以x光對全土耳其進行地球物理航空拍攝,並於2018年結束,此項全國性研究目前得出結論,從那時起迄今土國進行每年1百萬公尺的黃金鑽探。一些新的黃金蘊藏已被發現並轉為礦場。 二、根據能源與自然資源部資料,土耳其年度黃金產量在2019年達到有史以來最高紀錄的38噸,儘管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土耳其即將達到年產44噸黃金的目標。在未來五年土耳其將提高目前產出水準兩倍並達到年產100噸目標。 三、土耳其近幾年之黃金進口已達約150噸,去年黃金進口為125億美元,同時出口加工過黃金價值達70億美元。2020上半年,115億美元黃金進口至土國,出口金額則約30億美元。 四、土耳其央行9月11日表示,土耳其目前經常帳餘額至7月呈現18億美元赤字,致使過去12個月的滾動赤字為149億美元。此數字自2019年7月的19億美元順差惡化並且從本年6月的29億美元下滑。銀行資料顯示,排除黃金與能源的經常帳呈現順差21億美元,2019年7月則為53億美元順差。 五、D部長表示,土耳其需開採存在於國土內的黃金,就如同美國、加拿大、澳洲及其他國家所做的一樣 不管已開發國家如何開採黃金,土耳其將採用同樣步驟。渠另提到環境與都市化部、農業及林業部以及能源與自然資源部對於採礦活動皆有嚴格的檢查。
A:根據彭博(Bloomberg)報導,穆迪投資人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警告稱土耳其面臨潛在的國際收支危機,並將土耳其債務評等調降至垃圾級,為該機構有史以來給予土耳其最低的評等。 穆迪將土耳其主權信用評等調降至比投資等級低5個等級之B2,與埃及、牙買加及盧安達相同水準,該公司並對土耳其評等維持負面展望,稱其財務指標可能比目前預期更快地惡化。穆迪分析師Sarah Carlson及Yves Lemay於本(9)月11日一份報告中指出,土耳其的外部脆弱性在國際收支危機中越來越可能成形。 穆迪於上(2019)年將土耳其降評,目前對土耳其之評比較標普全球評等(S&P Global Ratings)低一個等級,另較惠譽評等(Fitch Ratings)低兩個等級。2016年未遂政變前,三大主要信評機構中有兩家給予土耳其投資等級的評等。 由於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追求成長至上,土耳其在投資人的地位遭受損害;土耳其對信貸刺激的依賴使其7,500億美元之經濟顯露脆弱性,並付出了通貨膨脹及貨幣不穩定之代價。 土耳其的信用違約交換、本國貨幣債務及里拉在本季度為新興市場中表現最差;本(2020)年土耳其在外匯儲備的支出較其他主要的發展中經濟體更快,因土幣里拉跌至歷史新低,國營貸款機構介入市場支撐里拉。 穆迪調降土耳其評等的原因包括對土耳其外匯儲備水準、美元化水平增加,以及曾是國力來源的財務緩衝逐漸侵蝕等感到擔憂。穆迪另警告稱,土耳其於本年疫情衝擊後之復甦不足以抵銷約2%基本赤字及不斷增加的利息負擔對上升的債務軌跡之影響。 上年土耳其政府債務負擔為GDP的32.5%,穆迪預測其將於本年達42.9%,並於未來超過46%。截至本月4日,土耳其的儲備(不含黃金)下跌逾40%至449億美元,倘貸方要求扣除里拉及外匯負債的儲備,則目前的淨儲備將趨近於零。另地緣政治風險的升溫可能助長危機,儘管土耳其近期發現天然氣蘊藏可能緩解經常帳收支,穆迪認為該天然氣不太可能很快上市以緩解土耳其外部帳的威脅;穆迪表示,隨著土耳其信用狀況風險增加,該國的機構似乎不願或無法有效應對該等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