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通用與本田汽車計畫結盟共同為北美市場開發新車款,以深化雙方合作關係。通用汽車總裁Mark Reuss表示,此一聯盟通過釋放更多資源,將有助於兩家公司加速對未來移動創新的投資。本田汽車執行副總裁Seiji Kuraishi表示,該公司希望在北美節省大幅成本,並將在合作夥伴關係之下保持自己獨特的產品。 兩家車廠表示,此一戰略聯盟將從設計汽車基礎零件到購買零件等多方面展開合作。雙方合作將於2021年開始,惟未透露將節省多少成本,也未具體說明未來可能研發的車款。雙方已經就組成聯盟簽署一份不具約束力的備忘錄,將由兩家公司管理層級組成的委員會管理此一聯盟運作。兩家車廠雖在美國市場互為競爭對手,惟近年來仍聯手研發創新技術。雙方曾於本年1月發布聯合開發一款無人駕駛電動汽車。本田曾表示,將利用通用汽車的技術開發兩款電動汽車。 全球車廠面臨在電動汽車及無人駕駛汽車等創新技術上進行巨額投資壓力,而這些技術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產生利潤。同時,車廠仍必須繼續為設計及製造傳統汽車的核心業務溢注資金,這是一項利潤率相對較低的資本密集型業務。車廠在努力因應導致汽車產業陷入多年來最嚴重銷售下滑的疫情之際,歐洲及中國等國家制定更嚴格的排放法規進一步增加車廠的財務壓力。過去10年,沉重的成本負擔造成汽車產業新的結盟浪潮,特別是傳統車廠在面對財力更雄厚的矽谷新競爭對手情況下。 近期達成的許多合作夥伴關係大多集中在電動汽車或未來汽車共享的發展上。研究機構Global Data汽車產業分析師David Leggett表示,隨著疫情影響逐漸消退,預計將有更多類似消息的宣布。汽車產業有許多共享汽車零件的先例,如:共用車身、車軸、甚至引擎及變速器等,各車廠自行設計外觀風格、內部格局及特點來打造獨特的車輛。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的某些車型至今仍與賓士母公司戴姆勒共享許多基礎零件,此情況係兩家公司合併失敗後造成的結果。豐田及速霸陸汽車曾在幾年前也共同推出過Toyota 86及Subaru BRZ 跑車。2000年代初,通用和豐田汽車在加州Fremont 一間共享車廠,使用一組共用零件生產兩款不同的車型,分別是通用Pontiac Vibe和豐田Matrix。該工廠後來出售給特斯拉車廠。 通用和本田汽車合作協議將進一步擴大到雙方核心業務部分,如中小型休旅車及轎車業務,此為兩家公司在美國長期競爭領域。雙方並計畫合作為北美業務採購零件,此有助於從供應商獲得較低價格。雙方可能也將在研發方面進行合作,包括增強安全性及車聯網等技術領域。兩家車廠的汽車產品具有互補性,通用在大型休旅車及皮卡車佔據主導地位,而本田則在較小的轎車及休旅車領域實力強勁。 福特及大眾汽車於今年完成聯合開發電動汽車及傳統汽車的計畫。福特將在未來的車型中使用大眾的電動車技術,將有助於福特符合歐洲日益嚴格的排放規定。根據協議,福特將為大眾生產中型皮卡及商用車。飛雅特克萊斯勒即將與標緻雪鐵龍集團合併,目的之一是分擔未來技術的成本,並通過合併兩家跨國中型車廠來擴大規模。 本田的規模大約是豐田汽車的一半。本田汽車一直在尋找合作夥伴,以節省汽車研發資金。如同通用汽車,本田也從無法盈利的地區退出。本田於2019年曾表示,將於2021年關閉在英國和土耳其的工廠。該公司計畫從亞洲出口汽車供應至歐洲市場。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美國製造業8月產出繼續成長,惟就業狀況好壞參半。此說明疫情對美國製造商帶來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倘就業持續疲軟,將對剛開始的經濟復甦構成威脅。中國大陸及德國等其他製造業大國的工廠就業也持續萎縮。 供應鏈管理學會(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ISM)對製造業採購經理人的調查顯示,在新需求增加及出口訂單成長的推動下,美國8月製造業產出以2018年11月以來最快速度成長。8月產出指數為56,高於7月的54.2。惟企業仍在不斷裁員,反映出對未來前景的謹慎及對疫情發展的擔憂。另外,IHS Markit數據公司公布調查顯示,美國製造業就業成長速度為2019年11月以來最高,而整體產出成長速度為2019年1月以來最高。8月美國製造業指數為53.1,高於7月的50.9。數據高於50表明製造業活動擴張,低於50意味著活動萎縮。 前述2項調查均顯示,美國經濟在經歷春季和初夏對抗疫情的封鎖後重啟,需求已經回升。8月ISM新訂單指數為67.6,創2004年1月以來最快成長步伐。ISM製造業調查負責人Tim Fiore表示,對8月新訂單激增感到意外,並對未來幾個月寄予厚望。預計就業將隨著產出成長而回升,惟也有值得擔心之處,特別是被疫情重創的飛機製造等業別。情況雖正在好轉,惟仍擔心永久性裁員。波音已經表示將裁減1.9萬個工作,且還可能進一步裁員。 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總體來看,美國製造業工作比疫情暴發前接近1,290萬個減少近80萬。其他國家的產出也有所反彈。IHS Markit公布,8月中國大陸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52.8上升至53.1,創下2011年1月以來最快擴張步伐。德國也強勁復甦,8月PMI從7月的51.0上升至52.2,為近2年來最高水準。中國大陸及德國出口訂單雖開始回升,惟製造商卻仍在公布裁員消息。 美國以外的全球其他國家,工廠就業人數普遍減少,僅緬甸和土耳其的製造業就業人數增加。說明製造商對8月產出反彈能否持續持保留態度。新增感染病例大幅上升且被迫重新實施疫情限制措施的一些國家的工廠產出也遭受影響,包括西班牙、越南及菲律賓隨著封鎖措施解除,美國及歐洲等主要市場零售額在5月及6月強勁反彈,惟7月放緩。同時,投資支出一直低迷,商業信心仍低於疫情前水準。IHS Markit經濟學家Chris Williamson表示,機械生產商面臨最疲軟的訂單成長,工作流失仍是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為嚴重。 歐盟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7月歐洲有34.4萬人失業,失業率從6月的7.7%升至7.9%,為4月以來的最大升幅。西班牙製造業活動在7月恢復成長後出現下滑,此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新增病例激增的影響。由於疫情反彈的威脅依然存在,加上失業人數不斷增加,經濟活動要恢復至疫情前水準,必將是過程緩慢及艱難。 美國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家Alex Holmes表示,需求緩慢復甦,可能推動亞洲出口導向型製造商營運獲得小幅改善。儘管如此,經濟產出可能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真正回到疫情前水準。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新冠疫情危機導致全球貿易量出現歷史性的下滑,儘管近期出現反彈徵兆,惟疫情過後全球貿易情勢將可能被重塑。因新冠疫情爆發後各國採取防疫封鎖措施中斷國際空運和海運,導致消費品貿易和投資受到衝擊。全球貿易量於本年春季大幅下滑,跌幅創20年來新高。近期雖有跨境貨物流通出現反彈的徵兆,惟預計新冠疫情造成的巨大經濟和社會混亂將重塑全球貿易情勢。 全球貿易在此次疫情前,就因貿易局勢緊張和新施加的關稅而呈現疲軟。新冠疫情除造成運輸中斷外,也使遍布世界各地且驅動著全球三分之一貿易量的供應鏈受到考驗。目前部分國家因擔憂新冠疫情暴發後國內醫療物資短缺,刻正提倡設立貿易障礙,並主張把製造業遷回國內,可能在後新冠時代引起世界貿易的再平衡。 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表示,截至6月份跨境貨物流動較本年第一季下降12.5%,超過全球金融海嘯時對貿易的打擊。中國係首個為抗疫實施封鎖措施的主要經濟體,也率先結束封鎖,因此出口在第一季雖下降7.7%,第二季即反彈並成長2.4%。在第一季的大部分時間中美國和歐元區都處於封鎖狀態,出口分別下降24.8%和19.2%。 根據德國統計機構資料,6月份德國對中國的商品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15.4%,惟德國對美國的出口下降20.7%,因美國當時始鬆綁抗疫封鎖且消費者對重回商店購物仍保持警惕,企業亦不敢貿然投資。在進口面亦有相同情形,德國自中國的進口較去(108)年6月增長20%,從美國的進口減少17.4%。 6月份全球貿易量成長7.6%,5月份和4月份則分別下降1.1%和12.3%。鑑於第二季全球貿易出現反彈,且根據最近海運貨物量和製造商公布的出口訂單,推測第三季貿易量將可能回升。有跡象表明貿易量正在迅速反彈,德國萊布尼茨經濟研究所和航運經濟與物流研究所編撰的裝箱運輸指標在7月份大幅上升,接近上年同期數值。美國和德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調查報告顯示,8月份出口訂單大幅上升,其中美國製造商的新出口訂單創下2014年9月以來的最大增幅。 貿易量要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阻礙貿易量復甦的因素之一是運輸。企業在向遠端客戶銷售產品時,傾向用空運方式運送體積較小而價值較高的產品,惟鑑於各國對人員跨境流動的限制仍然存在,甚至可以自由流動的人員也因疫情考量而不願意進行商務旅行,航空業客戶因此大幅減少,並導致許多航班繼續停飛。另為大型消費品公司提供貨運服務的Xeneta公司估計,海運量仍比疫情前低約10%,反映出全球需求依然低迷。

A:資料來源:富士比 全球新冠疫情導致美國石油公司第2季業績慘跌,惟本季石油價格出現復甦。第2季一開始油價跌至十幾美元,接著西德州中質原油價格首次出現負值。惟於第2季末,油價已回升至40美元/桶。第2季,每日平均收盤價為27.96美元/桶。 目前,石油價格超過每桶42美元,與年初油價相比低約30%。惟ConocoPhillips及EOG Resources等主要石油生產商迄今股價仍分別下跌42%及49%,與油價下跌相比,表現明顯不佳。 依據能源資訊總署(Energy InformationAdministration)報告,本年8月14日當週,美國石油產量為每日1,070萬桶。與上年同期每日產量1,230萬桶相比,下降160萬桶,即13%。2020年初,美國石油產量甚至更高,達到每日1,290萬桶,因此僅今年的石油產量就減少220萬桶,即下降17%。 石油需求仍未恢復。本年8月14日當週,美國在4週內對石油的平均需求量為1,840萬桶。與上年同期的2,150萬桶相比,下降14%。惟從4月初開始需求大幅回升,當時每週需求降至1,400萬桶以下。鑽探石油機數量方面,一年前美國有754台鑽井機運作。2020年1月1日,已經降至670台鑽井機。新冠疫情爆發後,鑽井機數量爆跌,8月17日當週,鑽井機降至172台,與一年前相比下降77%,為十多年來最低水準。 石油庫存方面。一年前,美國原油及石油產品總庫存量為19.56億桶。最新報告顯示,總庫存量為20.95億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7.1%。然而,與7月中旬歷史最高點的21.17億桶相比略有下降。庫存數據顯示石油市場仍然供過於求,而目前的鑽井機數量也顯示石油產量將進一步下降。惟油價持續上升,石油庫存才可能會出現下降。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米高梅國際酒店集團(MGM Resorts International)將在於美國裁撤1.8萬名正在無薪休假的員工,主因為全球旅遊業衰退,阻礙賭場業從疫情中復甦。此次裁員占疫情爆發前該公司6.8萬名美國員工總數的4分之一。3月因疫情使賭場關閉及無薪休假開始之後,病毒在美國持續傳播阻止許多產業的復甦,包括酒店業、航空業及石油開採業。 米高梅執行長Bill Hornbuckle表示,據聯邦規定,該公司可以向6個月後仍未被召回的無薪休假員工發送裁員通知。惟表示將隨業務需求回升,仍將計畫重新雇用這些員工。美國拉斯維加斯的賭場收入依賴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及參與會議者,本年7月賭博收入為3.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39%,去年同期收入為5.43億美元。據米高梅報告,第2季該公司營收下降91%。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可口可樂計畫裁員,該公司將向員工提供自願離職方案並重組業務部門,此為可口可樂重新定位其業務策略的一部分。可口可樂表示,該公司計畫在4個按照地理劃分的區域市場建立9個新的營運部門。可口可樂目前在4個地理區域市場共擁有17個業務部門,加上全球合資企業及瓶裝方面的投資。可口可樂業務重組係因遭遇新冠疫情的衝擊。 可口可樂將對美國、波多黎各及加拿大等地員工、新員工及於2017年9月1日之前入職的共4,000名員工提供自願離職方案。可口可樂也要求海外業務部門採取類似行動。預計整個離職遣散計畫將花費3.5億到5.5億美元支出。 可口可樂正加強5個營銷產品的領導地位,包括:可口可樂;氣泡飲料;補充水份、運動、咖啡和茶類飲品;營養飲料、果汁、牛奶及植物類飲料;新興類別飲料。可口可樂執行長James Quincey表示,營運模式變化將改變公司營銷方式,從而推動更多成長。可口可樂第2季銷售額下降28%,原因係旅館及酒吧因疫情關閉導致需求下降。截至2019年底,可口可樂在全球擁有超過86,000名員工,其中約10,000名為美國員工。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隨著全球各國加大對疫情的支出,政府債務已經飆升至第2次世界大戰以來最高水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截至7月,已開發經濟體債務已上升至全球GDP的128%。1946年,此一比例為124%。 美國前總統布希執政期間擔任經濟顧問委員會(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主席的Glenn Hubbard表示,目前,各國政府應該擔心的不是不斷增加的債務,而是把重點放在控制疫情上。疫情可與戰爭相比,而對象是病毒,並非外國勢力,支出也並非問題所在。政府能否避免出現如同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那樣的爆炸性開支,而不是演變成大規模擴大的社會支出?第2次世界大戰後,已開發經濟體債務迅速降低,很大程度歸功於經濟快速成長。在1959年前,債務與GDP之比減少逾50%。惟此次可能更加困難,因涉及人口、技術及成長放緩等原因。第2次世界大戰後出生率激增,導致家庭及勞動力成長。電氣化、郊區化及醫療改善也讓此趨勢成熟。 各經濟體在整個20世紀50年代末都處於急劇成長狀態。 近年來,美國、英國及德國的年經濟成長率約2%。日本及法國成長率較接近1%。意大利則幾乎沒有成長。儘管對消滅病毒保持樂觀態度,惟很難重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繁榮。已開發經濟體人口成長已經放緩,隨著社會高齡化,勞動力正在減少,出生率也在下降。到20世紀60年代初,7大工業國(G7)的年人口成長率均僅接近1%左右。現今,G7中沒有一個國家的人口成長率達到1%,日本及意大利人口則在減少。 戰後經濟的快速成長及軍費開支的減少較容易減債。1945至1947年,美國聯邦支出下降一半以上。各國政府在疫情期間推出各種刺激計畫,例如擴大失業救濟、直接向家庭提供補助等,一旦這些刺激計畫結束,政府支出就會減少,惟減少程度並不會像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時那麼明顯。 如今高債務水準並非由疫情開始。上世紀80年代起,美國、歐洲及日本債務就已經開始成長。主要受醫療保健及退休金支出驅動,即便在非衰退期也相同。第2次世界大戰後,已開發經濟體放鬆對薪資和物價的管控,突如其來的通貨膨脹幫助降低債務。如今,儘管有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支出,惟並無通貨膨脹的跡象。低利率則是上述兩個時期的共同特徵。美聯儲在第2次世界大戰後將借貸成本保持在較低水準,以減少美國政府利息成本。惟目前美國財政部及美聯儲之間並無正式合作。在低成長、勞動力市場受損及低通貨膨脹下,多數央行均認為延長超低利率的期限為最適宜。 此種高債務的局面並非有意為之,已開發經濟體可能會退而求其次,最後接受政府債務大幅上升的情況。各國央行已經購買大量國債,壓低長期利率,並在經濟疲軟時期支撐成長。此舉減少公眾持有政府債券數量,讓此類債務的利息大部分又回到政府手中。美國26兆美元債務中有超過4兆美元由美聯儲持有。日本央行持有超過4兆美元政府債務,在該國約11兆美元的未償債務所佔比例甚至更大。日本的例子顯示,債務可以長期增加,達到遠高於GDP的200%,而不會引發財政危機。經濟學家表示,央行持有如此鉅額債務,一些債務管理的風險就會從財政部轉移到央行,這對央行是一大挑戰。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最新採購經理人調查顯示,隨著企業擺脫疫情引發的經濟低迷影響,8月美國經濟動能增強,惟世界其他國家復甦步伐放緩。據8月21日公布的數據,經過春季及初夏的封鎖措施後,美國公司紛紛重新開業,需求正在回升。目前為止,美國經濟經成功度過7月感染人數激增及企業關閉急劇上升的考驗,此可能使復甦步入正軌。 IHS Markit數據公司公布,7月衡量製造業及服務業活動的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由50.3上升至54.7,創下18個月以來的新高,此兩個產業均出現大幅成長(數據高於50意味著擴張,低於50則為萎縮)。7月製造業產出指數由50.9上升至53.6、及服務業活動指數由50上升至54.8。IHS表示,需求成長推動8月經濟擴張,此歸功於顧客回流、新的營銷活動以及海外逐漸解封有助於促進出口等。受訪者表示,儘管擔憂疫情發展,惟對未來12個月仍持樂觀態度。 Capital Economics資深美國經濟學家Michael Pearce表示,美國經濟表現強勁。有幾個理由讓人擔心復甦可能失去動能,甚至有些倒退,惟這些情況似乎並未成真,而經濟似乎強力前進。全國房地產經紀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報告,美國7月成屋銷售較6月增加24.7%,低利率及民眾對居住大空間的渴望推動此一趨勢。 經濟學家則警告,全球疫情導致經濟在春季大幅、急劇收縮,此種罕見的經濟環境,讓解讀近期的數據變得更加困難。由於採購經理人指數僅衡量月度變化,因此無法顯示美國仍需彌補多少損失。美國商務部表示,第2季美國經濟產出年下降達32.9%,為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萎縮。經濟學家預計,第3季經濟年成長率為18.3%。 其他指標亦顯示美國經濟依然脆弱。據美國勞工部報告,8月17日當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有所上升。7月工資成長較6月放緩。近期波音等數家公司已經宣布裁員,屆時將有更多失業人數。美聯儲表示,工業生產水準仍比一年前低8.2%。據OpenTable數據,餐廳預訂水準僅為一年前的約50%,惟與4月和5月相較,情況有好轉。連鎖旅館Marriott執行長Arne Sorenson表示,旅館業務處於復甦狀態,很大程度上受到被疫情封鎖的休閒旅行者渴望走出家門所驅動。與一個月前相比,雖對疫情看法並未變得更樂觀,惟仍看好旅遊業的復甦。 IHS Markit歐洲歐元區綜合PMI由7月的54.9降至8月的51.6,顯示歐元區經濟擴張速度放緩。歐洲感染病例再度飆升,對服務領域造成嚴重衝擊,尤其對旅遊業,目前該產業處於旺季。平均而言,第2波被感染的患者較第1波患者年輕,住院率較低。經濟學家表示,各國政府不太可能恢復大範圍封鎖,此措施很可能讓經濟再度陷入收縮。第2季歐洲經濟萎縮幅度較美國大,反映出歐洲封鎖措施限制性更強,持續時間也更長。 IHS Markit調查亦顯示8月日本經濟再度萎縮,綜合PMI持平,為44.9。第2季日本經濟萎縮幅度低於美國及歐洲,原因係2019年第4季日本經濟產出已經開始下降。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Amazon計畫在未來2年內,於美國6個主要城市增聘3,500名員工,其中包括於紐約市新增2,000個工作機會,該公司正在擴增實體辦公空間,目前己經開始攬才。儘管其他公司還正在延長遠距上班模式,此說明Amazon正為辦公室工作制定長期計畫。 Amazon準備在紐約、鳳凰城、聖地牙哥、丹佛、底特律及達拉斯等樞紐地區增加3,500個工作機會。該計畫包括於曼哈頓一棟歷史悠久的建築中新增2,000名員工,此大樓曾是Lord & Taylor百貨公司旗艦店所在地。Amazon以逾10億美元價格由We Co.旗下WeWork公司手中買下此棟位於第五大道大樓。 Amazon的計畫與疫情期間其他一些主要科技公司計畫形成鮮明對比,這些公司長期接受員工遠距工作。其中Facebook曾表示將在未來10年轉變為遠距工作,Twitter則告訴員工可以無限期在家工作。疫情爆發初期,Amazon也允許員工在家工作,直到2021年1月8日,惟希望大部分員工在未來的某一天會返回辦公室上班。 Amazon在美國6個地點將增加超過90萬平方英呎面積,僅紐約即達63萬平方英呎。職缺將包括工程、產品管理以及Amazon網路服務、Alexa虛擬助理團隊、廣告、Amazon Fresh等部門的職缺。疫情已重塑工作結構,舊金山及紐約等主要市場因雇主接受遠距工作,迫使許多員工離職。調查顯示,許多員工更喜歡至少某種的遠距工作樣態。雖然多數公司預計遠距工作在短期內並不會消失,但一些高層經理人員表示,此觀點已經發生變化,並不再認為遠距工作可永遠持續下去。 Amazon表示,擴大經營並未取得地方或州政府的任何獎勵措施。惟將另從與WeWork交易中獲得一些建築獎勵,可減少翻修空間的成本,該辦公室預計於2023年開始營運。位於城市中心的位置,仍然是Amazon營運結構核心,其提供所需人才,專業人士將繼續被城市工作環境所吸引。要預測明年及員工將如何重返辦公場所,對於Amazon而言仍具有挑戰性,惟其計畫為員工提供必要彈性。 Amazon係僅次於Walmart的美國第2大民間雇主,該公司已經花費數十億美元來因應疫情,並從疫情初期困境中恢復。目前各行各業正紛紛裁員,但Amazon規模及實力均在成長。該公司在美國雇用超過60.2萬名員工,其中超過10萬名屬公司正式員工。Amazon全球員工總數,包括季節性勞工在內,超過100萬人,截至6月30日第2季銷售額達到創紀錄889億美元。過去幾個月,Amazon雇用大約17.5萬名倉儲人員。  

A: 資料來源: 大紀元新聞網 美國8月非農就業人數增加137萬,失業率下降至8.4%,說明美國經濟仍在低迷的大環境中持續攀升,就業市場復甦逐漸站穩腳步。 勞工部9月4日公布薪資報告,8月份失業率大幅下降至8.4%,為自3月全國停產以來的最低值,失業率首次在疫情期間低於10%;包括失去信心的勞工和未充分就業者的衡量標準,也從7月的16.5%降到14.2%;該指標在4月登上峰值,達22.8%。數據也顯示,8月勞動參與率上升0.3%至61.7%,但仍比2月低1.7%。 8月就業報告顯示,政府招聘人數增加34.4萬人,占該月成長的4分之1,其中大部分招聘來自聯邦政府的人口普查人員,增32.8萬人;地方政府的就業人數則增加9.5萬人。其它顯著的成長包括:零售業增加24.9萬人、專業和商業服務增加19.7萬人、休閒和住宿業增加17.4萬人、其中大部分職位來自酒吧和餐館。教育和衛生服務增加14.7萬人、運輸業增加7.8萬人、金融業增加3.6萬人、製造業增加2.9萬人,批發貿易增加1.4萬人。平均時薪也比去年上升4.7%。 此外,臨時性裁員的人數下降3分之1,至620萬。放無薪假的人數也大幅下降到2,420萬人。惟永久性裁員人數增加53.4萬人,至340萬人。被裁員後復工的人數減少26.3萬人,至210萬人。數據顯示,過去4個月,因疫情失去的2,200萬個工作已經恢復一半。  

A:資料來源: 大紀元新聞網 截至8月29日當週,美國人新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降至88萬多人,降幅超過預期,跌破100萬大關,在外界擔憂勞動力市場反彈停滯不前的情況下,又重燃起更強勁走勢的希望。 勞工部9月3日發布失業數據,截至8月29日當週,經季節性調整後的首次申請國家失業救濟金的人數為88.1萬,前一週為101.1萬。接受路透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測為95萬,實際結果優於預期。另一個令人鼓舞的趨勢是,截至8月22日當週,繼續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減少124萬人,至1,332.5萬人。 其他勞動力市場指標則顯示就業成長降溫,表明隨著疫情的持續和財政刺激措施的消退,勞動力市場復甦正在放緩。ADP全國就業報告顯示,8月私人企業增加42.8萬個工作。雖然8月份美國製造業活動在新訂單大幅增加的情況下,飆升至近2年高點,惟就業情況卻持續停滯。儘管8月工廠就業情況較7月略有改善,但仍處於收縮狀態,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製造業就業衡量指標,從7月的44.3升至8月的46.4。低於50的數值代表收縮。 此外,美聯儲報告也傳遞喜憂參半的信號,雖然就業人數增加,惟也指出「部分地區報告就業成長放緩,招聘波動增加,特別是在服務行業,由於需求仍然疲軟,被辭退的員工被永久解僱的情況增加。」勞工部表示,製造業是就業率下降最快的產業,20個產業中就有12個在下降;預計製造業未來十年將減少44.48萬個工作。  

A:資料來源: 大紀元新聞網 蘋果公布秋季發表會確切時間,將於美西時間9月15日上午10點登場,預計蘋果執行長Tim Cook將發布iPhone 12、最新智慧手錶、iPad Air和其他新品。 往年9月份,蘋果都會在加州庫比蒂諾總部舉行年度產品發表會,介紹新款iPhone,惟今年受到疫情干擾延遲舉辦,加上蘋果在財報中透露iPhone上市時間將推遲幾週,引來市場多次傳出蘋果今年的產品陣容將略有改變,iPhone 12或不在發表名單中,但蘋果尚未證實該說法,蘋果迷們仍有望在9月15日活動中看到iPhone 12、Apple Watch Series 6、更新的iPad Air等產品。蘋果並未提供發表會任何細節,可能以線上直播的方式進行。 據CNBC報導,蘋果或在發表會上介紹Apple Watch Series 6,據悉,此第6代蘋果智慧手錶將搭配最新的watch OS 7軟體、支持睡眠追蹤,還有檢測血氧飽和度的功能。鑑於蘋果去年降低Series 3的價格,作為實惠、入門級智慧手錶,今年或採取同樣做法,降低Series 5的售價,將其作為Series 6降一等級的實惠選擇。 蘋果將宣布一款新的iPad Air,外觀上看起來更像iPad Pro,採用大屏幕延展到邊緣。惟蘋果仍有可能像2018年一樣,將新iPad和MacBook留到10月的活動發表。據彭博報導,蘋果還將推出「Apple One」合併訂閱方案,內容包括Apple Music、Apple TV+、Apple Acrade、Apple News、iCloud、Apple Arcade等服務。蘋果也可能推出新的串流媒體運動課程,作為另一個合併訂閱項目。  

A:資料來源: 大紀元新聞網   由杜克大學福夸商學院和里奇蒙、亞特蘭大聯儲局聯合進行的調查發現,約70%的美國公司財務長在第2季表示對於自家企業的財務前景感到樂觀,該比例高於第1季調查的60%,同時也逼近過去幾年的平均值。對美國經濟的展望,財務長們也有60%的比例表示樂觀,優於第1季調查的51%。 儘管如此,亞特蘭大聯儲局政策顧問暨經濟學家Brent Meyer表示,企業高管們仍然對於企業、產業和消費者復甦的樣貌和強度感到憂心。該調查顯示,企業今年平均的營業額較上年下滑2%,惟2021年可能成長7%。約40%企業財務長預估2020年美國GDP將呈現負成長。 在人力雇用方面,1/3的財務長表示其企業自3月以後有裁員,裁員的比例約6%,主要回應疫後的需求減緩。福夸商學院的財經教授John Graham表示,儘管部分被裁的人力在今年底前會回籠,但財務長們預測2020年雇用人數仍比去年底少5%,2021年底也可能無法恢復疫情爆發前的水準。 在營運資金方面,33%財務長反映此時很難取得新的銀行貸款,僅11%的財務長認為可較輕易取得貸款,56%的財務長認為貸款取得難易度沒有改變。 在接受調查的員工人數少於500人的企業中,幾乎全數申請美國政府的小型企業「薪酬保護貸款計畫(PPP)」。根據該計劃,若申請的企業將貸款資金的60%以上用於薪資,以及貸款的企業必須留住一定數量的員工,這筆貸款將不用歸還。 PPP紓困計畫為中小企業提供重要的存續機制,幾乎所有中小型企業申請參與該計畫,這是企業留住員工的重要指標。另,由富國銀行和蓋洛普聯合進行的調查顯示,美國中小企業的信心指數已由4月調查的48點,增加到最近的60點,惟仍遠低於去年第4季高峰的142點。  

A:根據CNBC於9月13日報導,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的跨國製藥公司瑞輝(Pfizer)表示,該公司新冠肺炎疫苗倘如期獲批准,預計本年底就可上市供應美國市場,茲摘要如次: (一)輝瑞與德國藥廠 BioNTech 共同合作開發的新冠肺炎疫苗,已獲川普政府「神速行動計畫」(Operation Warp Speed)批准,倘該疫苗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上市許可,美國政府同意支付19.5 億美元購買 1 億劑的疫苗,目前該公司已在疫苗研開投入約15億美元,倘無法獲得FDA審核通過,可能造成巨大的財務打擊。 (二)瑞輝執行長Albert Bourla表示,本年10月底將提供FDA疫苗最終階段的關鍵測試數據,倘獲FDA批准上市,預期能在本年底前提供數10萬劑的RNA(mRNA)新冠疫苗,目前該公司已有3萬名測試者參加最終階段的人體試驗,為加速疫苗研發,輝瑞已申請將測試人數提高至4萬4,000人。目前輝瑞為全球進入最終測試階段的三家藥廠之一,另兩家為美國Moderna及英國AstraZeneca。 (三)專家表示,瑞輝疫苗倘順利在本年年底發行,預期將出現供應短缺的情形,因為疫苗必須在不同時間點注射兩次,面臨美國各州後勤資源的挑戰,其中包括疫苗分發站的配置,以及疫苗注射所需針頭及注射器等的存貨狀況等。 (四)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研究院(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於本年9月初提出分送疫苗的建議草案,提議新冠疫苗的優先分發順序,第一優先為分送醫護人員、年長者及慢性病患,其次為必要行業勞工、流浪漢、犯人和老師,最後是兒童和年輕人。

A:資料來源:CNBC 日期:2020年9月15日 Amazon本(15)日宣布將在其手機應用程式推出「精品商店」,銷售頂級時尚品牌產品,係對已飽受新冠疫情嚴重衝擊的百貨零售業的最新打擊。 Amazon規劃透過邀請才能瀏覽「精品商店」產品與進行購買,首先供Amazon Prime會員使用,再擴展到一般會員;該商店設計互動式功能,例如:360度產品瀏覽,消費者可以看到不同身形與各式膚色模特兒的產品穿戴;Amazon並讓時尚品牌自行決定產品分類、標價、交貨方式及客服等決策。Amazon現有超過1.5億付費Prime會員,過去一年有10億件時尚商品從手機應用程式中訂購。 時尚品牌過去依賴高級百貨公司,惟對當今消費者卻顯過時,且多家高級百貨公司近一年來宣布破產,例如:Barneys New York、Neiman Marcus及Lord & Taylor,Saks Fifth Avenue則關閉紐約市中心的男士百貨門市,時尚品牌僅能依靠本身門市及網站,或尋找其他合作銷售管道如Amazon。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cnbc.com/2020/09/15/amazons-launch-into-luxury-fashion-deals-blow-to-us-department-stores.html

A:資料來源:CNBC 日期:2020年9月14日 Amazon近月來聘請前Uber經理Alex Vickers及紐約市Citi Bike自行車共享服務創辦人 Justin Ginsburgh 負責紐約市的電動自行車運送團隊,盼自行車運送可提供更快的物流交貨速度。 從運送站到送貨到府的「最後一哩路」是Amazon 物流關鍵的高成本難題,該公司近年來投入大量資金增加最後一哩物流能力,例如:Amazon品牌貨車、Amazon Flex合約駕駛送貨、自駕送貨機器人及無人機等,並在全美設立上百個運送站,確保2天與1天的送貨速度。 Amazon過去18個月已使用約2百輛電動貨運自行車,運送3家位於紐約市曼哈頓及布魯克林的超市商品,每輛自行車可載送45件訂單,計劃未來數月擴展該項服務。Amazon並從去年12月起加入紐約市商用貨運自行車試驗性計畫,該計畫盼舒緩交通擁塞及降低對貨車依賴,該公司目前正測試Raleigh、Haibike及Rad Power等公司產品,尋找適合的電動貨運自行車。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cnbc.com/2020/09/14/amazon-grows-its-e-bike-delivery-team-in-new-york-city.html

A:資料來源: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2020年9月15日   南部非洲經濟發展研究基金會(SARFED)評估COVID-19疫情對史瓦帝尼中小企業之影響,因史國約有43%中小企業績效管理機制較不佳,導致該等中小企業所獲得支援較少,包括技術、融資、電力以及能力建構等。因此SARFED評估,至明年Eswatini中小企業恐超過一半會倒閉。   SARFED地區協調員George Choongwa表示,由於中小企業屬創新產業,其社會利益甚包括人力資本之開發、創業、就業及政府稅收之貢獻,惟COVID-19疫情影響,已危害史國中小企業之創業生態,甚至導致貧困差距擴大、影響國際市場之競爭力;亦加劇社會失業情形,因多數中小企業透過減少人力成本降低營運成本,而導致失業情形更嚴重。   因此,SARFED建議採取幾項干預措施,避免可能之危機,包括降低營運成本並擴大供應鏈、透過技術及產品或服務之通知與客戶維繫密切關係、由政府及利益團體提供中小企業較佳經商環境,如簡化流程並提高效能。最後,鼓勵中小企業擴大其產品或服務之供應鏈,此亦有助激勵當地產品拓展國際市場。

A:資料來源: 駐厄瓜多代表處 厄國農業部將於2020年9月推動尚未登記之香蕉園合法化,協助改善未合法登記之蕉農處境,因彼等無法簽訂具法律效力之買賣契約,因此常僅能以低廉價格販售產品。厄國目前登記之香蕉園計17.6萬公頃,分布在Guayas、Los Ríos及El Oro等地區,另將近2.5萬至3.5萬公頃香蕉種植區尚無合法地位。

A:資料來源: 駐厄瓜多代表處 厄國教育部表示,自9月1日起共計約182萬學生即將開學,以居家遠距教學方式進行,致電腦銷售量較需求2019年倍增,其中以筆記型電腦需求量最高,其次為鍵盤與桌上型電腦。

A:資料來源: 駐厄瓜多代表處 厄政府與國際貨幣基金(IMF)達成總額65億美元之貸款協議,該貸款在未來27個月內撥款,以2.9%計息,10年還款,將用以支應延遲支付款項及提供貸款,並將40萬個貧困家庭納入社會補助,有助達成厄國社會保障與振興經濟之目標。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