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德國聯邦農糧部 文號:1094090022號   德國農糧部部長Julia Klöckner於2020年9月10日證實,Friedrich-Loeffler-Institut研究所(FLI)在Spree-Neisse地區(布蘭登堡邦)對嚴重腐爛野豬屍體的骨骼進行了採樣,檢測到了非洲豬瘟病毒的特定基因組序列,確認為德國首例的非洲豬瘟。此地距波蘭最近的非洲豬瘟確診病例地區只有30公里,距離德國-波蘭邊境約6公里,因此研判可能藉由野豬遷徙而來,但仍不能排除經由人類通過受污染的食物引入的可能性。   自2007年以來,非洲豬瘟一直在亞歐地區傳播,並於2014年到達歐盟的東部邊界,2017年6月捷克爆發首例非洲豬瘟,2019年11月波蘭西部距德波邊境約80公里的地方,也發現了第一起非洲豬瘟病例。   非洲豬瘟可以通過受感染動物和未感染動物之間的直接接觸進行傳播,尤其是通過血液接觸。此外,病毒可以通過受污染的物體(如工具、車輛、鞋子及衣服等)、食物或受污染的飼料間接傳播。目前沒有針對非洲豬瘟的疫苗。   除了宣導預防工作外,德國農糧部已經通過對《動物健康法》和《聯邦狩獵法》的修改,確保了疫情爆發時主管當局可以發布以下命令: (一)限制某些地區的客運和車輛通行。 (二)針對特定區域進行封鎖。 (三)限制或禁止一般民眾狩獵。 (四)限制或禁止使用農業用地,以防止野豬移入。 (五)創建狩獵路徑並增加對死野豬的搜索,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健康野豬感染的可能性。 (六)委託第三方(例如專業獵人)進行更密集的狩獵。   德國在日前確認了首例非洲豬瘟後,中國、日本、南韓等主要亞洲國家均已宣布禁止直接或間接自德國輸入豬、野豬及其產品。根據德國食品行業的數據,德國是僅次於西班牙和美國的第三大豬肉出口國,德國豬肉出口總額中,歐洲市場占70%、中國占17%、韓國占4%。2020年上半年,德國對中國大陸豬肉出口增長了57%,達到38萬公噸,在中國實行進口禁令後,德國豬肉價格已出現暴跌走勢。   由於歐盟國家適用區域限制,即僅對已受感染地區的豬肉限制進口,對其他未受感染地區的豬肉仍開放進口,因此德國其他地區豬肉仍可出口其他歐盟國家。為減低對豬農的影響,德國政府正與亞洲國家尋求這種區域限制協議。

A:資料來源:德國聯邦統計局 文號:1094090021號   2020年上半年德國共計生產2,482億kWh(度)的電能,並饋入電網。其中1,284億kWh(度)的電能來自再生能源,比例占51.8%。2019年上半年此一比例為43.4%。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初步資料,再生能源發電量相較於2019年上半年增加8.3%,以風力發電增長12.9%的增幅最大,這主要是由於2020年第一季的風力強大。風力發電量占總發電量比重為29%,為2020年上半年最重要的電力來源。   來自太陽光伏的發電量也強勁增加,受益於陽光充沛的春天,2020年上半年較2019年同期增加9.9%。相較之下,傳統能源的供電量減少22.6%尤其是煤電的發電量減幅達37.8%,明顯低於前一年同期。   此外, 2020年上半年德國電力進口較前一年同期增加43.3%,達257億kWh(度)。造成此種情況的原因之一是,具基本負載能力、多由傳統電廠(主要是煤碳、核能及天然氣)所提供的國內供電比例下降所致。特別是在無風或天暗時,須進口電力以滿足電力需求。法國是德國主要電力進口國,電量為87億kWh(度)。   與2019年上半年相比,2020年上半年的電力出口量下降了11.6%,達336億kWh(度)。但整體而言,從德國出口的電力仍然比進口德國的電力多。 

A:出處:dutchnews.nl, 2020/09/14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商會警告無法生存的企業不要陷入更深的債務   荷蘭商會(KvK)敦促企業不要在公司無法生存時陷入沉重的債務負擔,儘管在新冠疫情封鎖定期間公司的支出下降,本年8月份破產率創近21年來新低,KvK仍憂心由於公司企業賴以生存的政府緊急紓困措施基金正逐漸結束,現在開始,破產件數將增加。荷蘭政府3至5月份實施第一輪就業緊急過渡措施(NOW),撥款近80億歐元,分配給14萬家公司。   KvK商業顧問團隊負責人Marije Hovestad告訴荷蘭新聞台NOS:放棄自己成立的公司很難,但面臨現在這種複雜的情況下,必須要認真的審視自己的企業,荷蘭約有150萬人以合夥企業的形式經營自己的業務,因此由個人來承擔公司的債務。Hovestad表示:KvK希望打破終止不可行企業的禁忌,現在我們見到有開始創業的公司、正在從過去幾個月新冠疫情中復甦的公司、還有未能成功的公司,我們也接到憂心忡忡企業家合作夥伴的電話,因此希望讓企業主知道,停止營運也是一個選項。

A:資料來源: SITA 日期: 2020年9月8日 根據斯洛伐克信貸局的分析資料,2020年8月斯洛伐克有676名居民破產,較2019年同期減少超過58%。 2020年8月斯國破產人數較上月減少超過18%(7月有829人破產),為2020年以來單月破產人數最少。  

A: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本(109)年9月13-14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新增466例,其中452例為本地新增病例,死亡4例。其中,13日新增確診252例,其中本地新增248例,創單日歷史新高;14日新增確診214例,其中本地新增204例。約旦Bashir醫院31名醫護人員亦被感染。截至14日晚間,約旦累計確診3,528例,死亡26例。 約旦總理Omar Razzaz表示,約旦疫情正發展至難以控制之社區傳播,惟約旦堅決反對所謂群體免疫模式之防疫方式,呼籲民眾出現症狀時應自我隔離及就醫。政府暫不採取全面封城管制措施,將視情況採取增加疫情調查小組數量、強化舉辦聚會者責任、公共機構以最少人員運作、禁止非預約患者逕赴醫院就診、限制公務機構及政府部門舉行面對面會議等措施;並於9月14日起進行違規活動檢查;15日起,Ghor al-Safi地區宵禁時間將自晚上6時延長至早上6時。目前約旦疫情調查小組共178個,進行隨機檢測10,010人次,累計全國檢測約989,576人次,目前約700名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治療。 因自開學迄9月14日,共計75名學生、47名教師、6名訪客與2名校工均因接觸已確診親屬感染確診,為因應漸趨嚴重之疫情,約旦新聞事務部長Amjad Adaileh於本年9月14日宣布,自本年9月17日起,舉凡路邊攤販、果菜市場、餐廳(除外賣)與咖啡廳將停止營業兩周,清真寺、教堂關閉兩周,公立、私立、與軍事等所有學校停課二周,違反國防命令規定而舉辦喜慶、喪事等活動者將拘留14天。 另據約旦交通部表示,自9月8日約旦國際機場開放迄9月13日,到達約旦之旅客數量約3,000人次,限制平均每日航班數量為3至5班。

A:   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9月15日報導, 由於過去兩周首都地區感染人數逐漸上升趨勢,且感染年齡介於20-29歲。  政府將於9月17日開始於哥本哈根和16個周邊城市加強實施兩周的防疫措施至10月1日 。   於餐館,酒吧和咖啡館內的客人和與客人接觸的服務人員,於走路或站立時必須配戴口罩或防護罩,坐下或於用餐時則不須配戴口罩或防護罩。 政府呼籲私人聚會在晚上10點結束。 即將於17個城市舉行的球賽參賽觀眾最高人數上限為500人 。 上述限制適用於9月17日(星期四)至10月1日, 為期14天。   以下為加強實施兩周的防疫措施城市名單:     Albertslund Kommune Ballerup Kommune Brøndby Kommune Dragør Kommune Frederiksberg Kommune Gentofte Kommune Gladsaxe Kommune Glostrup Kommune Herlev Kommune Hvidovre Kommune Høje-Taastrup Kommune Ishøj Kommune Københavns Kommune Lyngby-Tårbæk Kommune Rødovre Kommune Tårnby Kommune Vallensbæk Kommune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9月15日引述丹麥統計局顯示,全職員工的工作時數在第二季大幅下降。從第一季度到第二季,全職員工的工作時數總共減少5.2%,相當於減少5100萬工作小時,  就”公司和組織”類別中的工作時數下降幅度最大。就“公共管理和服務” 類別的工作時數來看, 從第一季到第二季,工作時數減少7%,僅下降0.2%。   根據丹麥商總之數據顯示,工作時數下降是自1995年以來的最大跌幅。   丹麥商總首席經濟分析師Tore Stramer對此說明:“工作時數出現歷史性下降必須將與今年上半年的就業人數減少約9.8萬人有相互關係。同時,在第二季,有超過24萬人獲得了薪資補償。在疫情期間,也有很多人從事打工或兼職工作 , 因次出現歷史性工作時數下降。”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9月15日報導,丹麥外交部長基於英國政府於上週提出了一項轟動性法案,該法案明顯違反與歐盟達成的某些部分脫歐協議, 歐盟也要求英國在9月底前撤回該法案,否則,因英國違反國際條約,歐盟將採取法律行動。自3月以來,歐盟和英國一直在就未來的貿易與合作協議進行談判,但在國家援助,公平競爭和漁業等關鍵問題上,雙方之間歧見仍多。  儘管談判仍在進行,但是K 部長向丹麥工商界提出警告應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   英國是丹麥的第四大出口市場,2019年英國進口以1020億丹麥克朗價值的丹麥商品和服務,估計大約7萬個丹麥就業機會與出口英國有關, 如果在年底前無協議脫歐,後果將是雙方必須從2021年1月1日起根據WTO規則進行貿易, 也就是英國可以對丹麥部分商品徵收超過50%關稅,及對服務貿易設置障礙。   外交部長今日將與四名部長和兩名大使與丹麥大型出口公司(如Arla Foods,丹麥皇冠,西門子Gamesa,Vestas,Grundfos和Maersk)以及一些商業組織討論英國脫歐情況。   K部長表示,他對英國強森總理和英國政府的行為“無言”,他稱之為“非常令人失望和非常不尋常”“通常達成之協議就是協議,對英國人也是如此,這是建立良好信任關係的基礎。 ”   這就是為什麼他現在對丹麥公司發出警告。首先儘管仍然有希望,但談判只會在最後階段變得更加困難。    K部長表示“我們預計這將變得很困難。如果最後失信不遵守已簽署的協議,這將會造成信任喪失。”   歐盟部長和英國政府都表示,未來的貿易協定應在10月達成,但不確定性可能會持續到新年,K部長警告說,不管結局是什麼,無論大小,或根本沒有,未來與英國的貿易都將更加困難。“我們必須確保所有的領域及企業為無法避免的麻煩和不便做好最壞打算的準備。”   “與其冒著無濟於事的風險來準備及最後這些準備可能成為多餘的,我們仍必須開始為無協議的最糟狀況準備, 才不至於在明年1月份赤手空拳面對所有問題。”

A:印度政府於2015年起執行「印度商品出口計畫(MEIS)」之補助。實施5年以來,總出口金額始終維持在3,000億美元左右,由於對拓展出口成效不若預期,加上疫情使財政惡化,政府緊縮支出,商工部對外貿易局(DGFT)在財政部要求下,於本(9)月1日修訂該計畫,規定至本年底前單一出口商補助上限為2,000萬盧比,政府補助總預算上限則為500億盧比,且本年9月1日後取得出口商資格之廠商不得申請補助。 2019-20年度,MEIS計畫補助總金額高達4,500億盧比,主要受益產業為機械、汽車、化學、藥品、石油/天然氣、紡織等,除此之外,海產、乳製品、加工食品、水果、蔬菜、香料、穀類等出口商亦為受益者,該等產業之前50大出口商獲補助金額即占總補助20%。商工部官員表示,MEIS計畫獲益之出口商約35,000家,其中98%已將補助納入報價計算的出口商並不受影響,僅約700~750家受到影響,因為無論補助涵蓋產業範圍及補助比例均未改變。 在減少出口補貼政策下,印度工業總會(CII)頃致函財政部及商工部表示,雖然受補助的對象占所有出口商之98%,但就出口總值涵蓋範圍來看則是減少,因為補助上限一律為2,000萬盧比,對於出口金額較大之大型出口商不利,恐影響其進一步擴大規模,且國外大型買主對於供應商之規模及能力都有嚴格要求。另政府預算上限500億盧比亦不足夠,至少有60%缺口,缺乏MEIS計畫補助,印度出口商將難以在激烈的國際環境中競爭。此外,CII建議MEIS計畫延長實施期間,並俟政府財政狀況改善後在一定時間內提供短少的60%補助金額,且出口商得以這筆延後取得的補助金作為擔保,向商業銀申請貸款以解決短期流動性不足的問題。 此外,印度出口商協會主席S K Saraf表示,對出口商而言,除疫情衝擊,又加上政府減少MEIS計畫約100億盧比補助資金及IGST(貨物及服務稅)退稅緩慢,使營運流動資金出現不足之現象,建議政府召集跨部會會議解決上述出口商資金短缺及促進銀行給予出口商緊急資金貸款,降低出口商因資金運轉困難出現倒閉之風險。

A:印度商工部長Piyush Goyal於本(9)月10日出席印度外貿學院(Indian Institute of Foreign Trade,IIFT)活動時表示,印度正積極推動與美國、歐盟、俄羅斯、英國等洽簽FTA,同時檢視現有FTA協定條文,尤其與ASEAN之FTA,確保印度企業獲得公平對等之市場進入機會。 有關與美國洽談中之小型貿易協議,G部長表示,雙方可望達成協議完成簽署,印方於談判中提出給予美方具有貿易優惠及均衡的條件,盼雙方儘速進行簽署;惟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因素,使美行政部門作業上亦受影響,仍等待美方之最後決定,簽署時間上亦有可能在美國大選之後進行,預期該協議生效後,將為印度帶來實質貿易利益。在過去2至3個月,印度對美國出口仍然持續維持成長之動能,不受美國取消普遍性優惠制度(GSP)之影響。 G部長續表示,印方未來洽簽貿易協議,除以互惠方式創造貿易利益,亦需慮及國內農業、酪農業、中小企業等產業利益。上述原則亦為印度決定退出RCEP之原因,印方認為RCEP係缺乏公平均衡之區域貿易協議。印度亦向所有已開發國家表明貿易政策立場,任何貿易夥伴進入印度這個13億人口的廣大市場,就需以互惠方式給予印度廠商市場進入機會。以往印度對外洽簽之FTA,係不完全的協議(Raw Deal),例如印度與東協國家(ASEAN)間的FTA,印度對印尼貨品關稅自由化程度高達74%;惟印尼對印度自由程度僅54%,缺乏貿易互惠待遇。此外,商工部9月11日與出口拓展委員會(Export Promotion Cuncil)會議,檢討與韓國簽署之全面經濟夥伴協定(CEPA),該協議於2009年簽署,當時印度對韓國出口為34億美元,FTA生效10年以來,僅成長至46億美元;相對上,韓國對印度出口則大幅成長,造成印度貿易赤字不斷擴大。 有關對中國大陸貿易政策方面,G部長表示,印度係以未來整體對外貿易利基及競爭優勢之考量,印度貿易政策並非針對特定國家加以制定,印度國內產業受損及走向復甦需要調整時間,尤其在面對進口不公平競爭、隱藏性補貼措施等問題。此外,本(2020-21)年度第一季(4~6月)印度對中國大陸出口為55.3億美元,成長32.93%;進口則為110.2億美元,減少36.16%,顯示貿易有正面發展。 隨著貿易政策調整,印度調高玩具進口關稅及制定標準規格,短期內勢將造成價格上漲,相對上有利於吸引投資,進而建立產業聚落,推動國內產業之發展。此外,印度深盼吸引1至2家晶圓廠至印度投資,這有助於提升印度太陽能、電子等產業發展;亦規劃分階段建立電視機零組件生產供應鏈。為招商引資,中央與地方州政府已就降低能源成本及法規鬆綁進行討論,以越南為例,即提供友善投資環境,加上積極洽簽FTA協定,以吸引在中國大陸之廠商移轉至當地投資。

A:印度手機暨電子協會(ICEA)本(9)月4日致函財政部中央間接稅暨關稅委員會(CBIC)略以,請該委員會同意優質企業(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 AEO)認證廠商及保稅區內製造商之進出口貨物通關時,給予排除適用通關Faceless Assessment作業,改採綠色通道(Green Channel)自行申報貨價,以提高效率並改善經商環境(Ease of Doing Business);ICEA會員包括Xiaomo、Vivo 、Oppo、Apple、Foxconn、Lava、Micromax、Karbonn等多家印度主要手機造廠。 ICEA協會表示,以往貨物通關時間約2至3天,實施Faceless Assessment數位化通關作業後,則平均通關時間延長至6至7天,甚至8至12天,由於在該系統下廠商貨物由某港口進/出口需將所有文件上傳至海關電腦系統,再由該系統隨機將案件分送予另一個港口關務人員審核估價,通常關務人員會詢問非常細節的問題並要求補件,多次文件往返造成貨物通關延遲,嚴重影響後續工廠生產運作。 該協會強調,印度政府針對電子製造業已提出生產獎勵計畫(PLI),並核准多家手機及零組件製造廠提出在印度生產計畫之申請案,預估未來新德里、清奈、班加羅爾等地機場貨物量每週約增加3,000~4,000貨盤(Pallet),港口貨櫃量每月約增加700至800個貨櫃,預期通關延遲貨物堆積可能佔據各港口及機場倉儲空間達60%。業者訴求係為降低營運成本,對印度政府稅收並無影響,因為AEO廠商皆經過嚴格認證,從事國際貨物運輸遵守印度政府及國際安全規範。

A:根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最新發表之瑞士2020年8月份生產和進口價格合計指數調查,與上月份相比較,價格指數下跌0.4%,為97.9點(該局以2015年12月為基數=100),與2019年同期相比較則下跌3.5%。報告中另指出,8月份價格下跌的主要產品為:化學及藥品等產品。   上述統計其中國內生產價格指數與7月份相比則下跌0.3%,進口價格指數則下跌0.7%;國內生產價格指數與2019年同期相比則呈現下跌2.2%,進口價格指數則下跌6.1%。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0年9月15日  

A:資料來源: SITA 日期: 2020年9月14日 斯洛伐克2020年7月大多數行業平均名目月薪提高,僅住宿服務業下降(年減5.7%,751歐元);批發業增幅最大(年增6.1%,1,095歐元);零售業822歐元(+5.9%);餐廳及酒館558歐元(+4.7%);汽車銷售及維修1,062歐元(+2.7%);資通訊業1,966歐元(+2.6%);營建業782歐元(+2.2%)。 2020年7月斯洛伐克工業平均工資達1,157歐元,與去年水準相當。  

A:沙烏地工業暨礦產資源部(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Mining Resources)主管礦業次長Khalid Al-Mudaifer表示,沙烏地礦產資源豐富、租稅獎勵措施、易取得礦業執照及勞動力素質優良等優勢,有助沙烏地在2030年讓礦業成為工業發展重要支柱,吸引更多來自國內/外資金。   發展礦業除可帶動沙烏地經濟成長外,亦有助未開發地區發展(growth of underdeveloped areas)、創造工作機會以及促進當地繁榮。Al-Mudaifer次長以北部省(Northern Borders Region)Wa’ad Al-Shamal礦區為例,該礦區原位於人煙稀少地區,7年前開始進行開發後,目前已成為沙烏地重要礦產中心,並創造2萬個工作機會且發展出小型聚落,擁有長居人口、馬路、基礎建設及休閒娛樂中心等。   倘沙烏地礦業持續開發,可望成為全球第2大磷酸鹽肥料製造者(phosphate fertilizer),另礦業亦加速發電設備發展,提供滿足超過50萬戶家庭需求的用電。

A:緬甸時報報導,商務部長Than Myint 表示,商務部將對基本食品、藥品及醫療用品的高價銷售進行監督及檢查。商務部9月13日警告稱,在新冠肺炎期間不要不必要地提高此類產品的價格。Than Myint部長續稱,消費者事務局將檢查基本用品銷售情況,並將依據基本用品及服務法對價格過高的商家法律採取行動。商務部在本年3月份曾禁止提高基本商品、藥品 及醫療用品的價格。消費者事務局也敦促企業不要提高自中國進口口罩價格,並以合理價格銷售。 自本年8月底以來,由於對中國製造的口罩的需求激增,當時當地感染病例數量開始快速增長。但貿易商表示,政府應該放鬆對中緬邊境運輸限制,以該口罩價格更加穩定,因為大多數中國製造口罩均自邊境進口。仰光銷售口罩商人表示,目前由於邊境陸運限制導致延誤,口罩供應不平衡,價格波動較大。來自木姐商人表示,自木姐運輸口罩物資也應優先進入仰光及曼德勒。由於疫情防治管制進入前述地區將有困難,故口罩成本可能比正常情況下要高得多。來自仰光商人表示,仰光口罩價格取決於來自中國運輸成本,貿易商需要更順暢運輸程序以穩定商品價格,因為由於進口及物流檢查問題,導致成本可能較平時高。 緬甸食米聯盟敦促食米經銷商遵守緬甸農業局警告,不要哄抬食米價格,因為食米在緬甸是民生基本必需食品。另緬甸食用油交易商協會敦促其經銷商以合理的價格出售產品,而消費者則要避免恐慌購買。總體而言,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導致物流及運輸方面限制,部分商品價格在近幾個月裡持續上漲,消費者事務局已加強查緝基本商品是否有價格過高情事。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依據緬甸商務部統計,在2019-20財年11個月中,成衣業來料加工(CMP)原料進口價值為19.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21.48億美元7.3%。緬甸製造業主要集中在來料加工基礎上生產的成衣及紡織品,對緬甸的國內生產總值有一定的貢獻。目前,由於新冠肺炎的負面影響,有些CMP成衣廠因原材料短缺而停工,造成數千人失業。投資暨公司管理局(DICA)的一位官員表示,新冠肺炎嚴重打擊了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了解決緬甸CMP成衣廠原料短缺的問題,商務部、緬甸成衣製造商協會透過邊境貿易管道及航空公司聯合進口原材料。 截至本年8月28日,成衣業原料進口值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1.52億美元。商務部表示,在2019-20財年過去11個月中,緬甸的成衣出口額約為40億美元。由於可能再度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因此有必要準備充足的原料供應,及建立更完整產業上中下游供應鏈以為因應。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固定網路服務供應商表示,新冠肺炎流行增強了緬甸光纖網路營運市場。5BB寬頻執行長Thein Than Toe表示,隨著移動網用戶數量增加,移動網使用出現了大幅成長,它已超越了光纖網路。此外,光纖網路不如移動網路受到消費者歡迎。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期間,緬甸光纖網路使用量急劇增加,它已經成為線上學習及商業銷售重要關鍵平台。 在新電信法頒布實施前,緬甸僅有4家電信運營商獲准提供光纖網服務,目前民營光纖供應商進入了市場,這就是光線網使用率增加的原因。光線服務提供商表示,光纖網路好處是擁有更快網絡速度及下載大量的無線數位資訊,移動網路費用與光纖網路用戶使用費用相近。目前大約有200家公司獲得了從事電信業許可證,其中的100家經營網路服務。緬甸只有大約25-30家寬頻網路服務商,其中只有3到4家經營較為成功。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使網路使用量維持在高峰狀態變成新常態,以應對保持社交距離的要求。此外,由於人們使用視訊會議、線上研討會、線上學習、線上銷售、即時信息獲取及線上服務業務的大量出現,導致固定光纖網路使用量快速激增。

A:在2020及2021年的工資談判,瑞士工會聯合會(SGB)要求,在經濟情況允許下,瑞士企業雇主調薪每月最多增加至100瑞士法郎,或最多增加2%薪資。該會(SGB)表示,2019年僅有0.5%的實質工資增長,而之前的2年情況更差。因疫情嚴重受創而施行縮短工時制的公司,雇主也應該支付第13個月的全額工資;另屬於低收入戶的縮短工時制員工,應該補足至全額的薪水。     資料來源: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Anzeiger) 日期:2020年9月15日

A:瑞士Ascom公司將為英國威爾斯國家衛生服務機構NHS Wales的醫院14家醫院提供Digistat自動記錄系統。Ascom將為198張加護病房的床位配置自動護理記錄系統,該採購案金額達1660萬瑞士法郎。   Ascom首席執行長Jeannine Pilloud在新聞稿中表示,該案為Digistat產品最大的合作案,威爾斯國家衛生服務機構下的所有醫院都將受惠。     資料來源:Nau.ch網路新聞 日期:2020年9月15日

A:資料來源 : 挪威今日報 (Norway Today)   目前挪威並非歐盟會員國,但經由瑞典協助與協調後,挪威預計可取得300萬支COVID-19疫苗。 曾任瑞典研發醫藥公會(Lif Service AB, LIF)及歐洲製藥產業公會(European Federation of Pharmaceutical Indsutries and Associations, EFPIA)執行長的Richard Bergström,在今(2020)年6月由瑞典政府任命為疫苗採購協調者,不僅代表瑞典也同時代表歐盟採購疫苗。他表示根據目前所有備好的合約,預計可為歐盟採購約2至3億支COVID-19疫苗,其中也納入挪威、瑞士和冰島等非歐盟國家。挪威可購得全歐盟分量之1%,瑞典則為2%,並由瑞典代挪威負責整個採購。他期待第一支COVID-19疫苗成功且取得核可後,能在明年開始接種疫苗。 挪威衛服部長Bent Høie表示,現在挪威政府正在評量那些族群可先施打疫苗,其中高風險族群和醫護人員採優先施打。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