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 : 瑞典公共健康局(Public Health Agency of Sweden) 挪威公共健康局(Norwegian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FHI) 芬蘭衛生福利研究所(Finnish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Welfare, THL) 有關瑞典、芬蘭及挪威等三國之COVID-19疫情的最新情況,截至9月14日為止,由各國主責單位公布相關資料如下: 瑞典境內確診總人數為8萬6,505人(較上週增加947人),重症人數為2,580人(較上週增加5人),死亡人數5,846人(較上週增加9人),死亡率逾7%。其中以首都斯德哥爾摩市為瑞典境內疫情最嚴重地區,目前確診人數為2萬3,221人(較上週增加242人),死亡人數為2,397人(同上週人數)。瑞典總體疫情情勢有明顯趨緩,重症人數及死亡人數均出現個位數增幅。 芬蘭境內確診人數為8,627人(較上週增加300人),住院治療(含重症)人數9人(較上週減少8人),死亡人數337人(較上週增加1人),死亡率約係4.4%。全國感染增加人數目前雖呈現平緩增加,但重症人數及死亡人數均呈現低數。 挪威境內確診人數為1萬2,155人(較上週增加768人),重症人數為233人(較上週增加1人),死亡人數265人(較上週增加1人),死亡率約2.6%。挪威此波增加的感染人數主要因素是群聚感染,近兩週均以750人左右的數率增加。
A:資料來源 : 芬蘭廣播電視網 (YLE) Google在歐洲的第5間資料中心將設置於芬蘭南部赫爾辛基東邊的Hamina市,近期芬蘭南部區域國家行政機構(The Regional State Administrative Agency, AVI)甫通過該資料中心的環境許可證和經營許可證。Google在歐洲其他4家的資料中心分別位於北愛爾蘭的都柏林、荷蘭的Eemshaven、丹麥的Fredericia和比利時的St. Ghislain。 Google表示,新的資料中心將於明(2021)年啟動運行,目前正在進行現場安裝和測試工作。在Hamina市的總投資金額約為20億歐元,所使用建築為芬蘭紙業公司Stora Enso的原紙漿廠,所使用的電力將來自3座新的風力發電場。預計雇用新員工約40至50名,員工總數將達到約400人左右。 除了Google資料中心,芬蘭已經吸引不少國際公司前往設置資料中心,包括俄羅斯數據搜索公司Yandex計劃將位於芬蘭中南部Mäntsäla資料中心的規模擴增一倍;芬蘭雲端數據公司Ficolo正於Vantaa 建置資料中心;德國數據處理公司Hetzner在Tuusula亦設置資料中心;美國網路資料公司Equinix則是在赫爾辛基區域擁有數家資料中心。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近日,瑞典政府和中間黨、自由人民黨針對在未來三年內,共提撥500億瑞典克朗用於綠色信貸擔保措施取得共識。 綠色信貸擔保主旨在於希望透過運用500億瑞典克朗刺激綠色產業投資和綠色轉型。金融市場暨住房部長Per Bolund表示,此項低風險貸款措施為企業提供具競爭力和創新解決方案的商業機會,以期達到巴黎氣候協議的目標。瑞典應立於產業前導地位,才能在全球出口市場中搶得先機。
A:馬來西亞內政部(Ministry of Home Affairs)部長韓查再努丁(Hamzah Zainudin)頃於國會答復議員提問時表示,根據馬國移民局(Immigration Department of Malaysia)發布之數據顯示,本(2020)年3月1日至7月31日止,馬國政府已遣散4萬394名從事勞力密集型產業的外勞回國,主因全國部分地區封鎖及禁止跨州使經濟活動陷入停滯狀態。 依產業區分,遣返回國的外勞以製造業居多(1萬8,168人);其他依次為服務業(7,033人)、家庭幫傭(5,113人)、營造業(4,956人)、種植業(3,735人)、農業(1,928人)及採礦業(1人)。 根據世界銀行上(2019)年發布的報告顯示,外勞約占馬國總勞動力(1,570萬人)之15%(235萬5,000人)。印尼占馬國合法外勞總數之40%(約70萬人),其次為尼泊爾(22%)及孟加拉(14%)。雪蘭莪州(Selangor State)、柔佛州(Johor State)及吉隆坡為外勞主要工作集中地點。 該報告另稱,只有7%的外勞為家庭幫傭,大多數外勞主要從事基礎或機械操作工作,並且集中在製造業(36%)、營造業(19%)、種植業(15%)及服務業(14%)。 由於馬國人民對外勞的不滿情緒日益加劇,且由於新冠疫情導致失業率攀升,馬國政府面臨為本國公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的壓力。然雇主通常對僱用國人持懷疑態度,因他們不喜歡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作。 據馬國市場調查顯示,迄今馬國共有逾500萬名合法與非法外勞。馬國移民局自本年1月1日至7月31日期間共核發了171萬份臨時就業准證,反之上年共核發190萬份就業准證。 根據馬國1963年移民條例(Immigration Regulations 1963)第11條規定,所有外勞均須在馬國逗留期間持有臨時就業准證。至那些未持有任何有效證件的入境者則視為非法。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資料來源:The Citizen報 2020年09月11日 南非總統Cyril Ramaphosa日前出席世界衛生組織(WHO)倡議ACT-Accelerator線上會議表示,盼各國應積極思考在研發新冠病毒疫苗完成後如何供應非洲等落後國家,以避免全球防疫發生漏洞。 該倡議主要目的在加速研發製造及公平分配新研發之新冠病毒疫苗,目前導致經費不足,研發進度落後。然因歐盟、日本及美國提出雙邊協議之作法,可能導致落後國家可能無法獲得疫苗,盧安達總統Paul Kagame亦在會議中對此表達關切。 R總統表示目前已有30億美元投入該倡議研發新疫苗,盼各國未來能再提供350億美元經費,並盼其中150億美元能在未來3個月內到位。
A:資料來源:The Star報 2020年09月11日 南非總統Cyril Ramaphosa日前表示,政府預計於三週內提出新經濟振興計畫,未來將由總統府直接督導計畫執行,該計畫目前已接進達成共識,然因政府財政不足以支應該計畫,預計將擴大民間部門資金參與比重,此外總統府將再提撥資源給執法單位,積極處理政府貪汙問題。
A:資料來源:The Star報 2020年09月09日 一、南非FirstRand集團所屬Rand Merchant Bank日前公佈本(2020)年第三季企業信心較前一季之5大幅升高至24,南非本年第二季GDP大幅衰退51%,由於企業信心大幅回升,南非景氣可能已通過循環低點,為2019年第4季以來最高點。第二季各產業中唯一表現成長之部門為農業,受該部門推動部份產品銷售及國際貿易恢復動能影響,該指數下之零售信心指數字4恢復至33。儘管如此,每10位受訪企業中有8位仍然對未來企業經營環境感到不滿意。 二、Rand Merchant Bank另表示以上調查係於Cyril Ramaphosa總統宣布第二級管制後、Eskom宣布限電措施前所作成。
A:資料來源:The Star報 2020年09月11日 南非儲備銀行(SARB)日前表示,南非本(2020)年第二季經常帳從第一季之順差,驟減為逆差,第二季經常帳逆差佔GDP2.4%,第一季順差則佔GDP1.2%,對外貿易從第一季之順差207億斐鍰,驟減為逆差915億斐鍰。南非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本年第二季GDP成長率較去年同期衰退51%,較前一季衰退16.4%,南非首次連續兩季GDP衰退。 國際信評機構Moody’s表示儘管全國封鎖管制持續放寬,然受投資信心衰退及限電措施影響,預期本年GDP成長率將衰退6.5%,2021年GDP將成長4.5%,然南非經濟恢復恐須至2023年方能恢復至lockdown前景氣水準, ,警告南非景氣大幅衰退恐導致政府稅收減少,擴大政府財政赤字,且可能導致資產縮水,衝擊銀行放款。
A:新聞來源:韓國首爾經濟新聞(2020年9月15日) 據韓國首爾經濟新聞於本(109)年9月15日報導,韓國企劃財政部日前公布韓國國家財政執行計畫之赤字比率於2020年至2024年預計約為5.5%,國家債務占GDP之比率於2024年應可降至55~59%。另依據中期財政收支展望推算之名目經濟成長率於2021年為4.8%,2022至2024年為4.0%。 對於企劃財政部公布之資料,部分經濟學者卻認為受新冠肺炎疫情之影響,未來1至2年間實質成長率應難以達成1%,政府公布之展望可能過於樂觀,雖然經濟成長率為政府估算稅收之重要依據資料,景氣復甦時,稅收亦可增加,但若成長率再下降時,赤字及國家債務之比率只會更加惡化,影響國家財政之管理,連帶影響國家信用等級。 部分專家則指出,韓國政府預估經濟展望值時通常為目標期待值,因此較樂觀,4%應為景氣復甦時之期待值。韓國政府亦曾於2017年年底預估2018年之經濟成長率為3.0%,再於2018年7月下修為2.9%,最終當年度之經濟成長率為2.7%。
A: 新加坡人力部(MOM)今年9月14日發表第2季勞動市場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就業人數(不含外籍幫傭)銳減12萬9,100人,創歷年來最大半年萎縮紀錄,裁員總數亦達1萬1,350人,超過2003年SARS期間的裁減人數。其中外籍就業人數減幅比新加坡人多出3%,被裁退的外籍人士也高於新加坡人。 新加坡今年第2季整體失業率亦從第2季的2.4%增加至6月的2.8%,居民(包括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失業率增加0.5%,達3.8%,其中公民失業率增加0.5%,達4.0%。 隨著經濟活動在疫情阻斷措施解封後逐步恢復,今年第2季就業人數減幅放緩,為 10萬3,500人,少於先前預估的12萬1,800人,顯示就業情況在阻斷措施解封後較為樂觀。裁員人數則為8,130人,多於預估的6,700人,是第1季的2.5倍,但仍少於2009年全球金融風暴時的1萬2,760人。 工時縮短或暫時解約員工總數則比上季增加20倍,達8萬1,720人,7成來自建築、非電子製造、餐飲、交通與儲藏以及行政支援服務等5大領域。按季調整職業空缺總數也減少至4萬2,400個,是10年來最低;由於失業人數增加,每100名失業者的就業機會從71個減少至57個。若以就業機會而言,今年4月以來,270餘家精密工程業業者提供近1,500個就業、實習和培訓機會,其中8成屬於白領員工。 為更迅速反應就業變化情形,日後MOM將發表每月失業率,今年7月整體失業率為3.0%,永久居民和公民失業率分別為4.1%和4.3%,與今年6月相比增幅介於0.2至0.3%。經濟分析師認為,新加坡就業前景仍不樂觀,預估今年整體失業率將達3.6%,居民失業率則為4.2%。
A: 依據日刊水產經濟新聞本(2020)年9月15日報導辦理。 日本水產廳於9月11日向WCPFC北小委員會提案增加黑鮪配額量2成,雖太平洋黑鮪資源已呈恢復狀態,但評估基準的加入量在2017、2018年被判定為低加入量,存在令人擔憂的問題點。 日方之太田慎吾審議官認為加入量的調查結果過低,與作業現場脫節。尤其此調查資料將影響到小型魚的上限管制。未來進行國際交涉時,並致力掌握符合實情的資料。 增加配額量的提案方案中,推估資源恢復可達到近100%,但調查報告指出以2017、18年評估0歲魚的加入量低於低加入量(840萬尾)基準,低加入量評估若能確實遵守現有漁獲上限規範時,對「不會損害資源的恢復力」之結論不會有所改變,但交涉時很有可能被批判過於樂觀看待增加配額量。 WCPFC於2015年開始導入限制未滿30公斤的小型黑鮪漁獲管理,漁獲環境已大幅改變。在有限的配額中,可能影響並減少漁獲調查的機會。對於低加入量的評估結果,現場漁民指出,達到漁獲量配額而不得不放流的尾數年年增加,調查結果根本與現場實情不符。 太田慎吾審議官認為北小委員會的資料評估過低,必需立足於規則上補充並改正試算,至各地進行問卷調查,惟受到武漢肺炎影響,造成調查延遲。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9月14日綜合報導,丹麥W財政部長今早於位於哥本哈根外郊 Høje Taastrup 的一家垂直農場種植水耕蔬菜的Nordic Harvest公司宣布丹麥政府將提供之丹麥綠能未來基金之計畫。 這項基金是各政黨於2019年12月定案之2020年金融法案之一部分。 政府所提撥之250億丹麥克朗為提供協助丹麥出口企業綠色轉型,也為能同時共同達成全球氣候減碳之行動。 這項250億丹麥克朗超大筆綠色基金將不僅用於為丹麥出口銷售風機為減碳行動做出貢獻,也將有助於發展減碳新技術及能源系統轉換成為有效再生能源。 此項基金中之100億克朗將能確保有綠能轉型投資進而創造將近3萬份與綠能轉型相關工作機會。 受益的不僅只是丹麥,更將遠弗全球,此項基金將為綠能轉型及協助全球氣候變遷問題帶來重大的意義。 W部長說:我們需要為公司提供更好的機會,以籌集資金並發揮作用,以在2030年前減少70%之溫室氣體排放量。 我相信這項新的綠色解決方案不僅可以使本國且世界各地受益。 250億丹麥克朗之丹麥綠能未來基金中的140億將分配給出口信貸基金、60億分配給綠色投資基金、40億分配給成長基金,而發展中國家投資基金(IFU)則獲得10億丹麥克朗。 根據丹麥金融法案綠能轉型資金分配分別為: 2020年將分配7600萬丹麥克朗,在2021年為1.7億丹麥克朗,到2022年為2.64億丹麥克朗。
A: 依據日刊水產經濟新聞本(2020)年9月15日報導辦理。 管理秋刀魚與鯖魚資源之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NPFC)公布年會將延期至明年2月23-25日於日本召開。召開方式尚未決定,但若相關者無法齊聚討論時,漁獲配額區分方式可能再延長。 去年7月召開的NPFC年會決定2020年秋刀魚漁獲上限為55萬6,250噸。其中NPFC公約具約束力之公海水域為33萬噸,幾乎同等於2018年總公海漁獲量之35萬2,000噸。但2019年總公海漁獲量大幅減少至16萬9,000噸,且今年公海上的魚群更稀少,進入9月仍漁獲狀況不佳。 原本今年6月的年會將討論去年遺留下之各國漁獲配額區分的問題,但受到武漢肺炎影響,造成年會需延期召開。國際會議的召開,如同鮪類之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RFMO)採用網路視訊會議進行準備,但數位資訊的環境整備尚未到位。日本與國內相關業者的懇談會亦尚未舉行等因素,故無法決定與利害有關的漁獲配額。而其他國家可能拒絕進行實質的討論,最後結果可能僅延續遵照去年的管理規則。 明年2月召開會議的方式需在今年底前決定,若武漢肺炎疫情尚未結束時,可能以網路視訊會議召開,但此時各參與國恐將以同樣理由,拒絕進行漁獲配額區分的決議,對急遽減少的資源現況而言,無法立即採取有效管理,恐再次打擊現有資源。
A:依據以色列財政部最新數據,截至2020年8月底,以色列預算赤字已擴大至1100億以幣,占GPD的8.1%,高於7月底的7.2%。自新冠肺炎危機爆發以來,以色列預算赤字不斷攀升,今年2月底僅3.1%,預估到今年年底,赤字可能達GDP的10%至11%。 今年8月份,以國政府透過各種援助計畫向經濟注入了140億以幣,自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已實際投入345億以幣,遠低於政府要在8月底前挹注490億以幣的目標。
A:有鑑於針對新冠肺炎的研究需求,又一般民間研究人員無法進入以色列生物科學研究所(IIBR),以色列國防部、財政部及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將合作資助共400萬以幣,在希伯來大學設立新的國家實驗室,研究活體新冠肺炎病毒。新實驗室預計在今年第四季開始營運,成為生物安全第三等級實驗室(BSL-3),並配有特殊的空調系統,防止任何物質向外擴散。該實驗室還允許研究人員與商用疫苗開發人員合作,開發新冠肺炎疫苗。
A:以色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以下簡稱阿聯酋)於8月13日宣布,兩國在美國總統川普居間斡旋下,達成歷史性的《亞伯拉罕協議》,同意實現雙邊關係全面正常化。8月31日美國和以色列代表團乘坐以色列航空El Al,從以色列飛越沙烏地阿拉伯領空前往阿聯酋阿布達比,此係兩國首次直接商業客運航班,雙方簽署的第一份協議為銀行和金融業諒解備忘錄(MOU),雙邊銀行將可透過SWIFT,允許兩國企業直接進行國際支付,以色列最大的兩家銀行業者Hapoalim 及Leumi在9月份將相繼前往阿聯酋,其中Hapoalim執行長率領的商業代表團,將是以阿兩國關係正常化以來第一個訪問阿聯酋的貿訪團。 此外,國際快遞巨擘DHL亦於9月2日啟動台拉維夫和杜拜之間的首次貨機直航,本次航班運送小型象徵性貨物,幾家以色列公司參加首航貨品運送,包括水質測試儀開發公司Lishtot。多年來以色列和阿聯酋已有廣泛貿易交流,但貨品係透過賽普勒斯、約旦或土耳其間接運送,且所有貨品需刪除希伯來文字。
A:華納音樂集團於今年8月中旬宣布已略低於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以色列數位媒體公司IMGN Media,收購後將續由執行長Barak Shragai營運,作為具有新聞自主權的獨立實體,這家成立於2015年的新創公司目前已募集600萬美元, IMGN擁有並經營電競、遊戲、娛樂、ASMR等社交媒體內容,在其社交媒體平台上,用戶可以在手機上發佈原創影片,IMGN過去被稱為Comedy.com,每月約有30億瀏覽量,擁有約4,000萬的訂戶。
A:以色列創新局(Israel Innovation Authority,簡稱IIA)於8月中旬獲得3.9億以幣(1.14億美元)的額外預算,在新冠肺炎危機中,增加對早期成長的新創公司投資。新的資金將使IIA的快速通道激勵計畫(Fast Track incentive program)之申請截止日期延至本年11月19日。 該計畫是IIA向擁有大量資產、長期獲得成功的機會很高、但現金週期較短的公司提供財務支持。該局保證在四個星期內完成評估和決策過程。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頃發布消息稱,馬國政府於本(2020)年7月16日接獲隸屬國內製造商聯合會(FMM)之馬國陶瓷產業團體(Malaysian Ceramic Industry Group)投訴,指馬國自全球進口之陶瓷地磚與牆磚產品(ceramic floor and wall tiles products,海關稅則號列為6907.21.2100, 6907.21.2300, 6907.21.9100, 6907.21.9300, 6907.22.1100, 6907.22.1300, 6907.22.9100, 6907.22.9300, 6907.23.1100, 6907.23.1300, 6907.23.9100, 6907.23.9300)價格,遠較原產國國內售價低,已對馬國廠商造成實質性之傷害。 2018年馬國陶瓷地磚與牆磚產品進口量達3,164萬1,383平方公尺,較2017年成長13.23%;2019年的進口量亦較2017年成長4.67%。 馬國貿工部將根據該國2006年防衛法令(Safeguard Act 2006)及相關法規,於本年9月13日起對全球進口之陶瓷地磚與牆磚產品展開防衛調查(safeguard investigation)。預計於120日內公布初步調查結果。倘確認前述產品之進口,衝擊馬國陶瓷產業、對馬國產業產生負面效應,及對業者造成傷害,馬國貿工部將實施反傾銷稅,以減輕業界所受衝擊及負面效應。 馬國貿工部已擬定針對前述調查之問卷,將於本年9月28日前對利益團體(進口商、外國製造商、出口商及公會組織)進行問卷調查,並請前述單位於10月13日前提供書面意見(含支持證明)送貿工部參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Department of Statistics)數據顯示,馬國本年7月失業率為4.7%,較上(2019)年同期增加1.4%,惟較上(6)月減少0.2%;失業人數達74萬5,100人,較上年同期增加42%,惟較上月減少3.6%,主要失業人數為自僱人士、應屆畢業生及被解雇人士。 馬國本年7月就業人數為1,507萬人,較上年同期減少0.7%,惟較上月增加0.6%。同期,國內勞動市場可就業人口為1,582萬人,較上年同期增加0.7%,亦較上月增加0.4%。 馬國本年7月勞動參與率為68.1%,較上年同期微跌0.4%,惟較上月微增0.1%。家庭主婦、學生、殘障人士及退休人士則達740萬人,較上年同期增加2.7%,與上月持平。 掌管經濟事務的首相署部長慕斯達法(Mustapa Mohamed)表示,隨著7月份的失業率下跌至4.7%,失業人士減少2萬8,200人至74萬5,100人,馬國的勞動市場獲改善。馬國失業率曾於5月份創新高,高達5.3%或82萬6,100人失業。 勞動市場和經濟活動的復甦符合馬國政府的規劃,即從5月起逐步放寬經濟活動,准許更多商家重新投入營運。馬國政府推出的「關懷人民振興經濟配套」(Prihatin)及「短期國家經濟復甦計畫」PENJANA)亦加速馬國經濟的復甦。明顯的就業增加分別出現在餐旅業、飲食、旅遊、休閒、娛樂、交通、資訊科技以及電子商務等通訊業。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