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09.16 PolandIn, Polish News Bulletin 據波蘭Dziennik Gazeta Prawna日報報導,波蘭政府正在制訂一項新的策略,該策略將吸引外資並支持波蘭企業在國外市場的發展及擴張。該策略將在9月及10月初完成大綱,將以20多項稅收及法律的修訂與簡化為基礎。 該日報確定此新策略將分為四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針對波蘭人的特殊計畫,對波蘭人在國外擁有資產或隱性收入者,只要他們將已移轉國外的資金匯回本國,而在一年內進行投資,將可保護他們免受稅務機關的調查。第二個部分將會集中在策略投資者方面,將以簡化行政程序及提供賦稅優惠形式,對那些宣布在波蘭投資至少10億波幣(2.25億歐元)或創造至少1000個工作的大型企業提供VIP護照。其他兩個部分將包括政府已經宣布的措施,例如所謂的愛沙尼亞式的公司所得稅(Estonian CIT),即對公司利潤進行再投資的免稅計畫、對投資自動化的企業的賦稅優惠政策(automation allowance)、原型津貼(prototype allowance)以及對企業僱用創新者的支持。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09.16 Polish News Bulletin 波蘭Mabion公司與澳大利亞Vaxine Pty Ltd.公司已簽署一項有關合作開發抗SARS-CoV-2疫苗,並在歐盟市場上市及生產的協議。Vaxine公司正在進行研究的物質目前處於臨床試驗的第一階段。根據Mabion公司表示,動物的試驗已證明,該疫苗可針對COVID-19感染提供可靠的保護;因此,兩家公司計劃很快在歐洲開始另一階段的臨床試驗。 Mabion公司執行長Dirk Kreder強調稱,該公司專門研究蛋白質的工程,並具有臨床試驗經驗,這是促使這家澳大利亞公司決定開始合作的因素。他還指出,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開發是目前全球生物技術產業面臨的最大挑戰。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09.15 Polish News Bulletin 波蘭燃油巨頭PKN Orlen公司已聘僱英國離岸設計工程公司(Offshore Design Engineering),以準備該公司在波羅的海興建離岸風電平台的初始技術及施工草圖。Orlen公司指出,在進行風電場設計之前,必須先進行風強度研究及海底地質結構分析。 同時,該公司宣布,完成設計工作將能夠對該計畫的執行進行詳細的規劃,該項規劃應該於2024年開始。Orlen公司執行長Daniel Obajtek強調,離岸風電場將是一項重要的投資計畫,將可顯著地強化該公司不僅在波蘭,而且在中東歐成為能源轉型的領導者。他認為,在未來幾年內,由於在低排放及零排放能源發電容量的投資,該公司希望成為綠色能源最重要的生產商之一。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09.15 Polish News Bulletin 據波蘭wnp.pl媒體報導,波蘭石油集團PKN Orlen公司已開始為該公司在Włocławek的氫能樞紐計畫選擇總承包商的程序。一旦完成,該樞紐將可每小時產生高達600公斤的純氫氣。預期該計畫將於2022年上半年完成。另PKN Orlen公司宣布該樞紐將包括一個生產設施以及物流及配銷基礎設施。該項投資將在該公司推動透過發展替代燃料領域達成氣候中和的戰略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據PKN Orlen公司執行長Daniel Obajtek認為,氫氣是未來的燃料,將在運輸以及能源部門得到廣泛的應用。該公司已強化其在氫能技術方面的工作,以確保在2022年之前能在此領域享有競爭地位。除了Wloclawek的氫能樞紐,PKN Orlen公正計劃在Plock建立另一個樞紐。該公司還在Trzebinia的生物精煉廠開發氫氣技術。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09.15 The First News 據波蘭政府資訊中心(Government Information Centre; GIC)的一份聲明指出,波蘭內閣於9月15日週二通過的一項法規草案,波蘭的最低月工資將從2021年1月1日起由目前的2,600波幣(585歐元)提高到2,800波幣(630歐元),增加7.7%。 根據該聲明,2021年每小時的最低工資費率將從17.00波幣(3.83歐元)提高到18.30波蘭波幣(4.12歐元)。CIR還表示,此二個數據都與政府稍早的提議相符。 將最低工資提高至2021年的建議費率,將使國家預算支出增加約3.858億波幣(8,690萬歐元)。此最低每小時工資費率提高將使預算支出增加250萬波幣(563,000歐元)。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09.15 Polish News Bulletin 據西門子金融服務公司的調查,在過去的一年中,來自塑膠加工產業的47%的公司增加對自動化的投資。但是,在準備與國際公司競爭時,只有7%的公司認為他們的狀況比前一年更好。今年,該產業的企業一直在對其機械園區進行現代化。 與上一年相比較,有35%的受訪者增加現代化的支出,而56%的受訪者表示保持不變。西門子金融服務公司強調,接受調查的公司中有28%增加更新機械設備的頻率。此外,該部門外部融資的比率年成長14%,而64%則保持不變。該產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與回收水準及原料的再利用有關。
A:根據墨西哥國家地理統計局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8月墨新增正式就業人數達92,390人,其中固定合約人數為47,785,非固定合約人數為44,605,此係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首次就業人數出現正成長,然而距離回復到疫情前就業水準,仍有非常大的差距,2020年3月至7月因疫情失業人數高達111萬7,584人,亦即8月新增就業人數僅為失業人數的8.2%,累計今年1-8月失業人數為833,100人,其中77.6%屬固定工作合約。
A:資料來源: Agerpres 日期: 2020年9月8日 根據羅馬亞統計局發布的暫時數據,2020年第2季羅馬尼亞經濟較第1季衰退12.3%;與2019年同期相較,衰退10.5%。 2020年上半年羅馬尼亞GDP較2019年同期衰退4.6%(未經調整),經季節調整衰退3.9%。
A:資料來源: Agerpres 日期: 2020年9月9日 根據羅馬尼亞統計局發布的資料,2020年前7個月羅馬尼亞貿易赤字達99億9,000萬歐元,較2019年同期增加4億8,140萬歐元,因出口減少16.2%、進口減少12.2%。 2020年1月至7月羅馬尼亞出口額達341億3,500萬歐元,進口額達441億2,500萬歐元。 2020年7月羅馬尼亞出口額達55億5,200萬歐元,進口達68億7,500萬歐元,貿易逆差達13億2,300萬歐元;與2019年7月相較,出口減少5.1%、進口減少9.9%。
A:資料來源: Agerpres 日期: 2020年9月9日 2020年8月羅馬尼亞房地產市場需求較2020年1月提高15%,而2020年3月底減少約70%。 自2020年7月以來,羅馬尼亞公寓價格已再度提高,全國平均為每平方公尺1,811歐元,Bucharest市公寓平均價格為每平方公尺1,357歐元。
A:資料來源: Agerpres 日期: 2020年9月10日 2020年8月羅馬尼亞通膨率由上月的2.8%,降至2.7%;過去12個月的消費者物價平均上漲3.1%。 根據羅馬尼亞中央銀行發布的資料,預測2020年底及2021年的消費者物價通膨率分別為2.7%及2.5%。
A:依據奧媒維也納日報本(109)年9月15日報導,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奧國國鐵(ÖBB)營運,自疫情爆發以來,載客量最高曾減少9成,平均減少約3至4成。乘客減少主因包括:失業暨採行縮短工時人數增加、居家辦公者增加,以及許多乘客擔心於車廂內受到感染,者3項因素約分別導致乘客流失1/3。執行長Andreas Matthä強調搭乘火車之安全性,除搭配罰款之戴口罩義務,ÖBB亦強化清潔及消毒措施,且空調系統與戶外新鮮空氣流通,此外,鐵路仍是更友善環境之選擇。 ÖBB 預估,2020年營收將減少8億歐元,包括來自客運及貨運之營收將分別減少4.5億歐元及3億歐元,以及基礎建設部門之少量下滑;2020年將產生稅前淨損5,000萬歐元。惟ÖBB並無裁員打算,因目前正面臨「退休潮」,每年約逾1,500名員工退休,另3.6萬名員工中,約6,000名採行縮短工時。 ÖBB貨運部門載運總重較2019年同期約減少15%,低谷為復活節前後,甚至較2019年同期減少33%;雖然獲得500萬歐元之補助,仍不足以彌補2,500萬歐元之損失。M執行長表示,亟需透過恢復經濟動能及民眾搭乘之信心,以活化鐵路運輸。
A:資料來源: Agerpres 日期: 2020年9月14日 羅馬尼亞統計局表示,2020年前7個月羅馬尼亞工業新訂單較2019年同期減少12.7%。 2020年1月至7月羅馬尼亞製造業新訂單中資本財行業訂單減少15.9%、消費財行業減少12.1%、中間財行業減少9.6%、耐久財行業增加19.9%。 2020年7月製造業新訂單年減4.7%、消費財行業減少9.6%、耐久財行業增加51.3%。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安莎通訊社(Agenzia ANSA)本(109)年9月16日引述義國商業總會(Confcommercio)最新報告顯示,預估義國第三季GDP將出現反彈,與上一季相比將高幅度成長10%,惟若與去年同期相比則萎縮9.5%(僅預估9月份單月GDP即成長+ 2.6%),經濟雖可望復甦反彈,但仍無法澤及一般服務業。 該總會強調,八月份所得消費線(ICC)消費指數下跌-8.7%,其中又以娛樂服務業(-61.6%)、旅館業(-35%)及公共活動業(-26%)所受衝擊最為猛烈。
A:資料來源: 斯洛伐克統計局 日期: 2020年9月14日 2020年7月斯洛伐克工業新訂單經季節調整較上月增加9.3%。 斯洛伐克2020年7月工業新訂單較2019年同期提高9%,達37億5,550萬歐元。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安莎通訊社(Agenzia ANSA)本(109)年9月15日引述義國央行(Banca d'Italia)發佈之單月數據顯示,義國公共債務再創新高,7月份達到2兆5, 605億歐元,較前一月份增加299億歐元。債務成長除了該月基本所需(79億歐元)外,財政部所需之流動資金需求也有所增加。 對此,義國經濟部部長Roberto Gualtieri 表示,有關降低債務占GDP之比例方面,義政府認為可望自經濟開始復甦時便逐步回復疫情發生前之債務水平,並預期最快自明(110)年開始,實現逐年大幅度下降之長期計畫,持續減少債務比。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安莎通訊社(Agenzia ANSA)本(109)年9月15日引述義國國家統計局(Istat)最新單月數據顯示,確認本年8月份為「負通膨」。全國消費物價指數(包含煙草)較上(7)月份增加0.3%,若與去(108)年同期比較則減少0.5%(從-0.4佔上個月的百分比),ISTAT表示,8月之負通膨率已是連續4個月下跌,此外,亦係自2016年4月份之最低點。 此外,通稱購物車價格之家庭消費指數自+1.2%減緩為+0.9%。 Istat進一步解釋,在負通膨之背景下,仍主要取決於受管制之能源財(自-13.6%降至-13.7%)及不受管制之能源財(自-9.0 %至-8.6%),而綜合指數跌幅之擴大主要則歸因於運輸及服務價格指數之急劇下跌(自-0.9%大幅縮降至-2.3%)。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9月16日報導, 因荷蘭,奧地利 及葡萄牙3國於近期內感染人數攀升, 丹麥工總估測丹麥外交部將於本周四對這3國發出避免前往旅遊警告。 DI 產業總監 Michael Svane 估計一旦丹麥外交部發出新的旅遊限制警告 ,民眾可前往於歐盟境內的國家僅剩下7個 : 分別為保加利亞,塞浦路斯,希臘,意大利,波蘭,瑞典和德國。 然而, 這些國家也將因丹麥境內的感染率上升,對丹麥發出避免前往旅遊之警告 。 S氏說: 許多公司反映,即使在數位技術方面取得進步,但面對面之實體銷售會議仍然很重要。 制訂更清楚適用於商務旅行的規則是需要進行溝通的,否則基於目前之旅行目的,檢測或文件要求,使商務旅遊受到多處的限制,將難以進行商務活動。 本週五,歐洲議會歐洲事務委員會將討論歐盟關於旅行規則通用方法的提案。於周二,8大重新啟動團隊提出關於如何增加出口的建議中,方便商務旅行是一個熱切的期許。8個團隊中有5個團隊將便利商務旅行列為優先事項。 S氏估計在春季,許多公司設法與現有客戶保持聯繫。但是現在,開發業務的需求在逐漸成長,如果您商務旅行受限,則很難開發新的客戶和聯繫人。固定客戶可以從其他渠道聯繫,我們亦將看到的國家援助制度亦改變市場占有率。 ” 此外,S氏認為還需要加強檢測能力和檢測回復時間。 “因為疫情存不確定性及無法預測, 不斷的檢測是必要的工作,我們必須竭盡所能,使航空業和旅行再次啟動。”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9月13日報導,根據丹麥工總所做的一份調查中顯示,大多數的丹麥企業擔心外銷訂單。丹麥財政部W部長提到於2020年出口下跌將超過10%,必須為丹麥準備92億的抗疫戰備基金。因應英國脫歐以及擔憂丹麥將於如何維持外銷市場約1兆3000億克朗之金額,因此更沒有理由不擔憂。財經報與丹麥幾位大使對談丹麥應如何因應上述不利情況時,大使們似乎很樂觀,其中 丹麥駐美國,英國,和挪威大使紛紛向丹麥企業提出信心喊話,也預測丹麥的外銷將於秋季後有所改善。 丹麥駐美國大使Lone Dencker Wisborg指出:在危機期間,丹麥公司仍然有機會取得成功出口。但是,必須了解正確的市場,部門和趨勢-並理解重要出口國政府所投放之經濟紓困計劃。然後,企業必須重新定位思考。拯救丹麥的並不是培根,牛奶和啤酒這樣的民生用品,而是綠色轉型,健康,數位化,再生能源和環境技術。然後,停止相信在電視上看到的一切。儘管確實有許多市場受到疫情的沉重打擊,但這不代表所有的經濟,消費和出口機會亦將東流。W氏強調這一點“當然,美國遭受了沉重打擊,但丹麥對美的出口仍然穩健",“因此,一定不要驚慌而避免投資於這個市場。” 丹麥最大的出口市場德國前景並不像想像的那樣暗淡。 柏林大使館貿易部門負責人Hans Peter Kay指出:“德國經濟正逐步復原,並且有望在2021年再次增長。” 丹麥駐挪威大使Jarl Frijs-Madsen指出:挪威經常被丹麥忽視,惟其市場機會也很多。該國以其龐大的石油基金而聞名,已注入4200億丹麥克朗之紓困金。 “挪威想花很多錢來擺脫對石油之倚賴,這種轉型將為丹麥公司提供很多機會。與此同時,預期挪威是世界上將從危機中復甦最快的國家之一。 最後,不要忘記印度,印度可能僅占丹麥出口熱門名單的第30位,但是這個龐大的國家有14億居民,並將自己視為替代中國之世界工廠角色,渴望投資。印度推出2650億美元的紓困計劃。丹麥駐印度貿易組組長SørenNørrelundKannik-Marquardsen說:“對於丹麥的公司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機遇,該國非常重視農業改革,食品生產,改善供水和發展再生能源。” 即使在遭受重創的英國,丹麥企業也可以看到成長的亮點。 丹麥駐英國大使Lars Thuesen說:“數位化程度不如丹麥,仍然使用支票作為付款方式之一-因此,英國對許多丹麥小型公司有許多開發的機會。”
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 日期: 2020年9月16日 根據歐盟統計局的資料,2020年第2季斯洛伐克勞動成本成長(7%)在歐盟排名第9(歐盟平均為4.1%)。 2019年第2季斯洛伐克勞動成本成長率為10.8%,在歐盟排名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