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出處:nltimes.nl, 2020/09/16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對國家未來感到悲觀的荷蘭人四年來首次過半   荷蘭廣播電視台(NOS)委託Ipsos市場研究公司進行的荷蘭年度預算日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為4年來首次荷蘭人對國家的未來感到悲觀的人數過半,59%的荷蘭人認為荷蘭的發展方向錯誤,比率超過現任政府執政初期時的41%。   根據調查顯示:過半的荷蘭人認為未來十二個月經濟將惡化,而去年(2019)則不到三分之一,很可能與新冠肺炎大流行有關,令人驚訝的是,受疫情危機經濟影響最大的年輕人反而比老年人更樂觀。   近30%的荷蘭人表示,已經察覺到新冠肺炎危機給自己帶來的負面財務後果,三分之一的就業者表示,新冠肺炎危機導致工作量減少、工作安全性降低、失業或找不到工作。   儘管如此,無法維持生計的群體並沒有增長,55%的荷蘭人認為自己的財務狀況良好,比去年略增。   預計今年將削減開支的荷蘭人反而比去年略減,近70%的人表示,新冠肺炎危機並未迫使其削減開支。Ipsos認為此次新冠肺炎危機主要影響經濟狀況處於掙扎狀況的人。

A:出處:NIS, 2020/09/15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政府仍計劃對工業界徵收具爭議性的二氧化碳稅   荷蘭政府仍快速地計劃對工業界徵收具爭議性的二氧化碳稅,擬議的法案是政府稅收計畫的一部分,該計畫在星期二(9月15日)王子日(亦稱預算日)送交眾議院,徵稅額尚不清楚。   由於爆發新冠肺炎危機,荷蘭工業界遭受嚴重的打擊,荷蘭政府曾一度認為現在不是徵稅的適當時機,但荷蘭財政次長Hans Vijlbrief上週末在柏林與歐洲國家官員會晤時宣布:荷蘭政府改變主意,希望引起其他歐盟國家對本國工業徵收二氧化碳稅的興趣,這樣就可能防止荷蘭公司將其造成環境汙染的活動轉移到國外。   徵收二氧化碳稅是「國家氣候協定」中最敏感的措施之一,荷蘭政府去年與一百個組織達成了此項協議,包括荷蘭雇主協會(VNO-NCW)、工會和環保組織,目的是減少有害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排放,並鼓勵公司營運更具永續性,促使荷蘭達成2015年商定的巴黎氣候目標。   荷蘭Tata Steel鋼鐵公司及Yara en Dow Chemical化學公司等一直就反對國家徵收二氧化碳稅,認為其公司已按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TS)排放的每噸CO2價格繳稅,若再加徵二氧化碳稅,不利其國際競爭地位。   據說明年荷蘭政府想對300個污染最嚴重的公司徵收二氧化碳稅,公司將獲得特定量的CO2排放免稅,但須對超量的部份繳稅,而且2021年至2030年,公司獲得免稅排放量將逐步減少,最終實現14.3百萬噸的綜合減排。Vijlbrief次長認為:通過逐步減少排放量,才有機會適應新形勢。   Vijlbrief次長亦指出:荷蘭原則上計劃在2021年開始徵收飛行稅,眾議院已經通過,法案將會很快提交參議院。雖然航空業受到新冠疫情的嚴重打擊,正面臨艱難時期,但荷蘭政府仍將考慮2021年1月1日開始徵飛行稅是否適當。

A:2020年9月13日沙烏地內政部(Ministry of Interior)宣佈,自9月15日起逐步恢復國際航班,惟自2021年1月1日之後,才會完全解除陸海空運輸限制(切確解禁日期將於12月公佈)。   國際航班雖逐步復飛,仍須遵守人數管制,外籍人士(合法/非法居留者)或持旅遊簽證滯留者,皆可向內政部申請離境。   所有入境沙烏地者,須取得48小時內有效之陰性檢測證明,並強制檢疫3日。所有入境者亦須下載沙烏地健康部(Ministry of Health)建置的2個手機程式:(1)在入境8小時內須至Tetamman app登錄居住地點,確保強制檢疫的執行;(2)Tawakalna app則用於監控檢疫者移動情形及核發電子移動許可(monitor and facilitate the electronic issue of movement permits for those in quarantine)。   註:為防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蔓延,沙烏地自3月15日起停飛國際航班;3月21日起停飛國內航班,惟自5月底開始,境內28個機場已逐步復飛國內航班。

A: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秘書長Roberto Azevedo下台,沙烏地阿拉伯提名前經濟暨規劃部(Ministry of Economy and Planning)部長Mohammed Maziad Al-Tuwaijri角逐,其他7位秘書長候選人國籍分別為埃及、肯亞、奈及利亞、墨西哥、馬爾地夫、英國以及韓國。   Al-Tuwaijri候選人受訪表示,受到全球國家主義趨勢盛行影響,成員國間不平等情況持續惡化(growing inequality within and between nations)。過去10年間全球快速變動,WTO面臨極大挑戰,未來應加強改革。渠強調WTO應提供所有成員足夠資訊及數據,以正確評估爭執情況並確保衝突各方理性溝通。   沙烏地媒體Arab News指出,Al-Turaijri雖未明述特定事件,推測美國與中國大陸貿易糾紛係目前談判程序重大挫敗案例。未來WTO新任秘書長除須面對兩大經濟體間爭執外,還須處理保護主義盛行(the rise of protectionism)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對全球經濟成長造成的威脅。   註:世界貿易組織(WTO)目前有164個成員,涵蓋全球貿易98%。

A:2020年9月15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阿拉伯聯合聯大公國(簡稱阿聯)外交部部長Sheikh Abdullah bin Zayed、巴林外交部部長Abdullatif bin Rashid Al-Zayani以及以色列總理內坦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在美國白宮南草坪(South Lawn)簽署亞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阿聯與巴林2個阿拉伯國家正式宣告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   阿聯Sheikh Abdullah部長表示,除了和平之外的任何選項都會導致毀敗、貧窮及人民受害,阿聯瞭解巴勒斯坦人民在穩定及繁榮區域獨立建國的渴望,未來仍持續與巴勒斯坦人民站在一起,盼達成巴勒斯坦建國的全面且持久解決方案。     註: 1.2020年8月13日在美國居中斡旋下,阿聯與以色列簽署歷史性協議,宣布兩國關係全面正常化(full normalization of diplomatic relations),以色列則承諾暫停(suspend)併吞約旦河西岸土地;2020年9月11日巴林與以色列將簽署和平協議(peace deal),係相隔30日內繼阿聯後,第2個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阿拉伯國家。目前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阿拉伯國家包括埃及、約旦、阿聯以及巴林。 2.阿聯人口為963萬人、巴林人口為157萬人、以色列人口為888萬人。

A:宏都拉斯社區供水及衛生發展部(SEDECOAS)於2020年9月14日公布採購運動器材標案。投標日期截至2020年10月15日,歡迎我國從事運動器材販售業者來宏投標。可逕至http://honducompras.gob.hn/網站查詢本(LPN-SEDECOAS-FHIS-02-2020 SEGUNDO PROCESO)標案。 資料來源: 宏國國家標案採購網/駐宏都拉斯大使館經濟參事處彙撰

A:福斯汽車集團(Volkswagen;VW)旗下貨車及公車製造子公司MAN,於9月11日宣布,將重新定位並改組,除關閉三個據點工廠外,並在2023年底前裁員德國與奧地利共9,500名員工。 一、MAN希望裁員與公司改組後,在2023年能節省18億歐元,並達到銷貨報酬率8%。 二、MAN將關閉的工廠,包括位於奧地利的Steyr廠、位於德國薩克森邦(Sachsen)的Plauen廠,及位於萊茵普法茲邦(Rheinland-Pfalz)的Wittlich廠,總計約2,400名員工,其他約7,000名員工,將由其他據點挑選。 (一)MAN主要生產據點慕尼黑(München),約有生產與管理部門約9,000名員工; (二)紐倫堡(Nürnberg)的發動機工廠有3,600名員工; (三)生產車軸及其他零組件的Salzgitter廠有2,400名員工。 三、裁員範圍擴及所有部門,從研發、生產、管理到銷售部門;預計將轉移研發及生產之流程與基地。 四、MAN將進行企業重組,計劃發展氫氣動力和電力引擎,並大量投資數位化和自動駕駛技術。 五、MAN是歐洲重要的商用車製造業者之一,2019年營業額約為110億歐元,員工近39,000名;儘管2019年營業額有增加,但由於全球貨車需求量急劇下降,業者承受龐大壓力,在COVID-19疫情前,MAN便已預估今年營收將下滑10%至20%。  

A:依據automobilwoche.de、德國之聲、法蘭克福廣彙報等媒體報導,法國經濟暨財政部長Bruno Le Maire於九月中宣布,將與德國共同發展氫氣技術。 一、Le Maire表示,法國計劃投資70億歐元,長期投資氫氣技術,德國則計劃投資90億歐元。在法國與德國合作發展後,將延伸到整個歐洲地區的氫氣發展。 二、氫氣能源是歐盟委員會促進能源轉型的重點,今年7月中已提出其支持歐洲地區發展氫氣之策略。 三、氫氣能源是重要的氣候友好型能源,因為使用時不會產生溫室氣體;不過要生產氫氣能源,必須首先耗費大量能源,將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因此僅適合於同樣是排放較低或無排放溫室氣體的太陽能或風能電廠附近建廠生產能源,才能達到氣候保護的目標。 四、德國與法國已自2020年起,共同進行電池發展與生產,主要目的是基於電動汽車發展趨勢下,為減少對亞洲電池製造商的依賴。法國總統Emmanuel Macron稱之為「電池產業的空中巴士」。 (一)法國標致汽車(Peugeot)製造商PSA集團及其德國子公司Opel,以及法國能源大廠Total及其子公司Saft之電池生產合資企業,為德法合作之首要專案,已獲德國和法國政府的補助金額,高達13億歐元,此外歐盟也已同意補助12億歐元。 (二)位於法國西南部Nersac的電池試驗工廠,於1月底開工,為德法合作未來一系列電池工廠的先驅,預計投資約2億歐元,最遲將於2023年完成,將創造約200個就業機會。 (三)預計2024年起將分別在法國北部Douvrin及德國Kaiserslautern(Opel附近)建廠進行量產。 (四) Opel執行長Michael Lohscheller表示,與Saft合作,在德國除了Kaiserslautern電池廠,將創造2,000個就業機會外,預計在Münster另設立電池研發工廠。 (五) Total執行長Patrick Pouyanné表示,預計此合資電池廠到2030年,將可生產100萬個電池,全球市佔率達10%至15%;自2023年開始,電池壽命將較目前電池增加20%持久力,且充電速度快兩倍。  

A:瑞士的環境保護用途支出包含針對私人家庭、企業和公家機關為了防止或消除環境污染或其他不利環境影響的開銷支出。   2018年瑞士的環保支出計達124億瑞士法郎,自2000年以來增加了45%。   環保開銷占瑞士2000年GDP的1.9%,而占2018年GDP的1.8%,其中大部分支出用於廢水和廢棄物處理。     資料來源:瑞士聯邦統計局2020年統計數據

A:Swissmem已選出Martin Hirzel為新任會長,並將於2021年1月1日上任。9月15日Swissmem執行董事會一致通過Martin Hirzel擔任新任會長。Hirzel會長表示,將盡己所能確保該會繼續為機械、電子與金屬產業有效率地完成任務,並幫助強化瑞士相關產業的就業和發展。     資料來源:Swissmem新聞稿 日期:2020年9月15日

A:IHS Markit公布上(8)月份緬甸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緬甸製造部門在8月繼續擴張,以53.2創下15個月以來之新高,較7月51.7擴增1.5,拉大與臨界點50間之距離。 8月份PMI的5項指標中僅供應商配送時間為負(-0.2)外,就業(+0.7)反彈最大,產出(+0.6)則上升至2018年4月以來最高點,原料庫存(+0.3)及新訂單(+0.1)均維持增長。 雖然前述數字亮眼,但HS Markit認為緬甸製造業未來12個月前景仍然低迷,部分反映需求缺乏動力支撐,新訂單指數僅比7月份略高,與產出指數間差距卻是1年來最大的。

A: 緬甸商務部於2020年9月11日發布商標註冊第一步驟之通告,該通告翻譯如下; 根據第63/2020號註冊商標指令,以電子系統方式申請 WIPO FILE Account之通告 本部已於2020年8月28日為商標法第93條第1款之商標權人頒布第63/2020號指令。為實施該指令之第1步驟,從事商標註冊代辦之企業、公司及律師事務所,自2020年9月21日起可至 www.efilling.ipd.gov.mm網址下載電子註冊系統(WIPO FILE – Online IP Filling System)之相關資訊及申請帳號(Account)之請求函,並完整填寫資訊後回傳至 admin@ipd.gov.mm以獲得WIPO FILE Account之登入密碼(Login in Password)。本部實施第2步驟之日期將另行宣佈。(智慧財產組,消費者保護司067-3430571,0673430572)。 原文請參考:原文

A:依據德國媒體Der Spiegel報導,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全球貿易量下滑、跨國交流亦大幅降低,本次疫情突顯高度的全球化不僅帶來好處亦伴隨著風險,另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德國人不再僅視全球化為機會亦將其視為一種威脅。   惟究竟因本次疫情導致之全球化倒退對德國經濟造成多大的影響? 依據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Bertelsmann Foundation)所公布之2020年全球化報告指出,目前估算為控制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所採取之各項逆全球化禁令於2020年底前平均將增加每個德國人約100至500歐元之額外費用,惟確切之數字仍須視本次疫情後續的發展。該基金會指出,倘此全球化倒退之浪潮成為新的常態,對所有國家未來經濟發展都將帶來負面的衝擊。   貝塔斯曼基金會全球化報告檢視全球化對德國經濟成長之影響發現在過去30年全球化估計為德國創造近2.4兆歐元的收入。該報告指出以總體創造之數字來看德國是全球化的受益國之一,其他在全球化中獲益的國家尚包括日本、美國等國家。   惟倘按人均計算,則獲益國家名單出現變化,主要全球化獲益國家集中在較小的經濟體如芬蘭、瑞士、以色列等國。該報告計算全球化使德國的人均收入每年增加約1112歐元,德國在接受調查的45個國家中排名第7。美國則排名第26位,人均收入增加約450歐元。   全球化使較小經濟體受益之結果並不令人感到意外,由於像美國這樣的大型經濟體本身即具備一個龐大的國內市場,反之較小型經濟體如瑞士若欲在日益複雜的全球價值鏈中找到一席之地則需要與貿易夥伴保持緊密聯繫。   但並非所有國家都能從全球化中獲利,報告顯示在調查國家中全球化人均收入增加金額較低的國家均為新興經濟體,如俄羅斯(115歐元)、中國(95歐元)、印度(24歐元)。新興經濟體表現較為疲弱其中一個原因是其經濟規模起步之初始水準較低,事實上自1990年開始全球化為中國、波蘭、智利等新興國家的經濟成長作出了重大貢獻,過去30年該等國家經濟成長之速度優於既有的舊工業國家。   該報告結論指出,放慢全球化的步伐將可能會延長許多較貧窮國家經濟迎頭趕上的時間,因此報告建議各國政府與企業代表應致力於進一步改善全球化的框架與規範,以協助所有國家平等地參與自由貿易確保廣泛的繁榮。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副總理兼環境氣候部長Isabella Lövin和金融市場暨住房部長Per Bolund共同宣布瑞典政府計畫於2021年預算中,提到100億瑞典克朗於綠色倡議,其中約10億瑞典克朗將用於產業綠色轉型,22億瑞典克朗用於各類自然活動,54億瑞典克朗用於氣候智慧行程(包括投資20億瑞典克朗於公共交通)。 瑞典氣候政策委員會的主任委員Ola Alterå謹慎但樂觀看待新預算案,因為政府採納委員會的建議,如針對交通產業的改革轉型等。但她也指出,氣候改善不能只依賴氣候預算,更仰賴整體經濟商業政策的走向,如果其他政策的走向背道而行,便會削減氣候預算的效果。 整個氣候預算建立於執政黨(社會民主黨及綠黨)和自由人民黨、中間黨之協議,但反對黨仍未接受,左黨指出預算案中的特別公共交通預算其實只是補助交通公司在COVID-19疫情時虧損的營收,與氣候改善無關。 除了綠色倡議之外,預算案中也提出500億瑞典克朗之綠色信貸擔保措施,主要希望透過運用500億瑞典克朗刺激綠色產業投資和綠色轉型,也希望促進生質精煉的重大投資發展,並利用現有瑞典出口信貸擔保架構給予提供綠色專案債務融資的金融業之相關擔保,保護金融業免於商業和政治風險,包括未來政府改變瑞典相關政策的可能風險。 以過去的出口信貸經驗顯示,瑞典政府甚可因此類政策衍生的溢價風險而獲利。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紡織科技公司Polygiene專注於發展衣服及紡織品的臭味去除技術,今年因為Covid-19疫情,使該公司的抗菌、抗病毒產品成為市場成功商品。 Polygiene執行長Ulrika Björk表示,在Covid-19疫情開始後,他們於4月推出抗病毒紡織品,該產品已被證明對抗細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有相當的功效,成為非常成功的產品。自4月以來,該公司已簽署50多張銷售代理合約。 Polygiene第二季營業利潤為負110萬瑞典克朗,較去年同期負540萬瑞典克朗呈現大幅成長。收入亦從去年的1,260萬瑞典克朗增加至今年的1,730萬瑞典克朗。今年Polygiene的股價自第一季已大幅上漲290%到每股34.70瑞典克朗。 Björk執行長表示,Polygiene得到美國、歐洲和亞洲市場的關注,也吸引投資者上門。該公司成立於2006年,是從化學公司Perstorp獨立出來的科技公司。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許多國家的元首、部長、皇室家族、企業執行長和知名人物等重要人士,包括國王古斯塔夫十六世(Carl XVI Gustaf)、財政部長 Magdalena Andersson、自由人民黨黨主席Nyamko Sabuni、企業創新部長Ibrahim Baylan、瑞典國防部高級指揮官Micael Bydén等一千多名瑞典政府高層人員及其親屬個資遭中國資料庫外洩。   根據瑞典每日新聞報 (DagensNyheter)的報導,該等資料被位於深圳的中國振華數據公司收集後,近日發生其資料庫被洩露給與澳洲媒體ABC新聞和英國每日通訊報(British Daily Telegraph)等多家媒體合作且曾任北京大學的美國客座學者Christopher Balding,資料庫包含大約240萬人的詳細資料。Balding因安全原因已離開中國,取得的個資隨後交給數據安全公司Internet 2.0,該公司表示已重建25萬人的相關個資。因為有些資訊非屬公開資料,甚至詳細說明該名人士是否觸犯稅務罪責,因此取得資訊的管道令人質疑。   瑞典政府發言人Ulrika Langels表示,政府知悉個資外洩一事,但強調被外洩的瑞典個資均屬公開資料。

A:新聞來源:韓國朝鮮日報(2020年9月16日) 據韓國朝鮮日報於本(109)年9月16日之報導分析,美國自本月15日起對中國華為採取制裁措施,禁止所有企業供應華為半導體,擬銷售半導體產品給華為之企業必須事先取得美國政府之許可,預計除了將嚴重影響華為公司以外,亦可能衝擊整體資訊技術(IT)市場。   據指出,中國華為公司去年購買之半導體金額為208億美元,為繼美國蘋果公司及韓國三星電子之後,全球半導體購買數量第3多之公司,而美國對華為之制裁預計將使韓國三星電子與SK HYNIX、美國高通(Qualcomm)與美光科技(Micron)、日本SONY與KIOXIA及台灣TSMC失去華為公司大戶。   華為公司目前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及第一大通訊設備廠商,每年自韓國三星電子與SK HYNIX購買之DRAM及快閃記憶半導體平均金額為10兆3,700億韓元(約新台幣2,573億元),每年自三星顯示器購買之OLED面板平均金額為2兆5,000億韓元(約新台幣620億元),自美國高通購買之手機AP為7,800億韓元(約新台幣193億元)、自美光科技購買之記憶半導體約3兆3,300億韓元(約新台幣825億元),另委託台灣TSMC生產之金額約6兆2,000億韓元(約新台幣1,537億元),為因應美國之制裁措施,華為已於本年8月啟動不依賴美國技術之「南泥灣計畫」,擬聯合中國中芯國際(SMIC)、長鑫儲存技術、長江存儲(YMTC)及海思半導體等公司,實現完全自主之中國半導體產業鏈。   因美國對華為之制裁,三星電子等大部分企業均已進入緊急狀態,並陸續要求美國商務部核准與華為交易,但以美國政府立場強硬之情況,應難以期待有所轉機。另華為亦積極探尋新供應廠商,惟華為若無法順利找到替代之廠商,預計本年第4季減少之營業金額可能為數兆人民幣。   據悉,華為已規劃於明年上市使用自家開發之鴻蒙OS之智慧型手機,中國政府亦曾公布自本年8月份起,優惠中國半導體企業最長達10年免繳法人稅,擬積極支援華為,並已於本年上半年投資半導體產業1,440億人民幣。目前中國YMTC決定於本年年底大量生產128層快閃記憶半導體,而長鑫儲存技術已開始利用19奈米製程大量生產DRAM記憶半導體,SMIC擬自明年起使用7奈米製程,預計取得華為訂單之中國半導體企業將有蓬勃發展之機會。   韓國輿論認為,未來中國半導體企業若成功大量生產品質優良之半導體,小米、OPPO及VIVO等中國智慧型手機製造廠商將陸續回流向中國本土企業訂購產品,此亦為中國政府所期待之「半導體崛起」情境,惟對韓國半導體企業而言卻會面臨失去中國市場之最壞情境,但部分專家則認為,目前中國半導體之技術仍落後韓國3至5年,中國半導體產業尚缺乏自主發展之技術力。  

A: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交通部長Khaled Saif於本(109)年9月15日宣佈,約旦政府將依據疫情每兩週更新與約旦有直航之旅客來源國家/地區風險分類名單,以規範來約旅客之相關檢疫措施,維護約旦國民健康。 S部長指出,綠色國家名單包括16個國家與地區,包括阿爾及利亞、奧地利、加拿大、賽普勒斯、丹麥、德國、希臘、香港、匈牙利、義大利、立陶宛、馬來西亞、波蘭、泰國、突尼斯與土耳其; 黃色國家名單包括馬爾他、摩洛哥、荷蘭、沙烏地阿拉伯、瑞典、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埃及、蘇丹、敘利亞與葉門;紅色國家名單為巴林、比利時、捷克、法國、伊拉克、科威特、巴勒斯坦、黎巴嫩、利比亞、阿曼、卡達、羅馬尼亞、以色列、俄羅斯、西班牙、烏克蘭與美國,此名單有效期間自本年9月15日至9月29日,並視疫情發展隨時更新。旅客抵達機場時,須上網(www.visitjordan.gov.jo)至「到訪約旦平臺(visit Jordan platform)」填寫書面承諾書與相關表格後,取得QR Code,方可持該QR Code登機。 S部長續指出,有關登機時提交之PCR陰性檢測之證明文件,將由原先規定之出發日三天前,延長至出發前五天;至抵達時之PCR檢測依然維持原規定。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9月15日報導,政府上個月指派之8大重啟團隊於今天提交96項重啟出口產業之具體建議書, 主要以獲得更多的創投資金,國際行銷,數位化和更多的綠色基金為主。   K外交部長說: “對於政府來說,使用具體建議確實很重要  ”    這96項有關於丹麥出口產業如何重回正軌的提案,旨在提出為航空,食品,生產,生命科學,紡織,旅遊,中小企業和藍色丹麥等行業的於疫後重建提議。   總體而言,這96項提案分為七個主題,分別是商務旅行,對未來優勢的投資,電子商務和數位服務解決方案,政府支持,能力,國際行銷和獲得資本。同時,又分為短期和長期的提議。   丹麥工總首席執行長Lars SandahlSørensen表示:“丹麥出口是我們成長,繁榮和福利的最重要驅動力,因此,我們必須竭盡所能,控制並發展丹麥出口和845,000個出口工作。”   政府已預先由2020年金融法中提撥5億丹麥克朗為紓困基金,今年當W財政部長於提出2021年之金融法提案時,為呼應重新啟動團隊的建議提出70億為戰備基金,其將使出口產業於2021年受益。   K 外交部長說強調,重啟出口是政府的核心優先事項。

A: 根據新加坡星展銀行於本(109)年9月15日發布調查結果顯示,接近一半的新加坡當地受訪企業(45%)擁有完善的數位策略,在亞太地區中排名最高,超越去年第一位的日本,今年第二和第三位分別是香港(44%)和日本(41%)。菲律賓和越南在數位化方面的準備最不足,分別只有10%和8%。 星展銀行於今年1月至2月進行這項調查,共訪問了本區域約1,700名企業財務主管、總裁、首席財務官和老闆;參與這項調查的當地企業有115家。 整體而言,亞太地區的數位化程度明顯落後於美國和英國。在美國和英國,幾乎一半的企業採納完善的數位策略,但本區域10家企業中,僅有2家有相關的策略。 調查發現,亞太地區企業運用數位科技時面對的三大困難是改變速度太快、執行複雜,以及缺乏數位方面的人才;這與美國和英國的情況正好相反,美、英企業最大挑戰是遵守管制措施。 數位開支方面,亞太地區企業主要投入資金運用於現金管理以及貿易和供應鏈金融系統數位化。此外,70%的受訪企業表示,他們主要通過銀行接觸創新的金融科技以及制定妥善的解決方案。越南、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和韓國的企業尤其依賴銀行夥伴來推動數位化。 企業普遍採納的金融數位解決方案包括應用程式設計介面(API)和雲端服務,運用這2個技術的企業分別占了48%和31%。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