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依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最新發表之瑞士2020年6月份空屋率統計報告指出,在6月份共計有7萬8,832間空房住宅,占瑞士的總住宅數(包含獨棟家庭式房子)的1.72%,與去年同期相比較,增加了3,449間空房住宅,增加率4.6%。 在售屋方面,共計有7,311棟空的家庭式房子待售,與去年同期相比較,則是減少286棟,減少3.8%。在租屋方面,共計有6萬6,320間出租公寓無人居住,與去年同期相比較,增加3,452間公寓,約增加5.5%。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0年10月5日
A:根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最新發表之2020年1-8月份旅遊住宿調查統計,在2020年1-8月份共計有1,650萬旅客於瑞士旅館住宿,與上一年同期相比,下跌40.9%,外國旅客人數為590萬人次,減少61.7%;瑞士本地遊客人數1,060萬人次,減少87.4%。另在本年8月份旅遊住宿統計中,共計有320萬旅客於瑞士旅館住宿,與上一年同期相比,下跌28.1%,外國旅客人數為100萬人次,減少60.3%;瑞士本地遊客人數220萬人次,成長15.6%。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0年10月5日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10月5日報導, 丹麥環境保護局進行了一項隨機調查發現從外國網購商店進口的產品中,幾乎四分之一(24%)的網購產品中含超標的鉛,鎘,鄰苯二甲酸鹽或氯化石蠟。除了對環境有害之外,某些物質還可以破壞內分泌,對神經系統也有害。 丹麥環境保護局已將上述產品報告給泛歐市場監督系統,該系統已通知其他歐盟國家該產品為非法產品。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9月30日報導,美國紐約已有超過150間商店推出使用丹麥之Too Good To Go 避免食物浪費App。 客戶透過Too Good To Go App將支較付低額購買餐館,雜貨店或麵包於關門結賬前所剰餘的食物, 客戶在店家關門之前到店領取食物。 該公司於4年前在丹麥成立,今年8月宣布將於美國推出使用其App之合作計劃, 下週此 App也將在美國波士頓推出。 該App 公司之總監Mette Lykke在Linkedin上寫道 , “美國有40%的食物都被浪費,因此迫切需要新的解決方案,我們已經為此準備好盡一份力量。”
A:根據丹麥財經報於10月5日報導,丹麥諾和諾德基金會自2014年以來每年向其挑戰計劃研究項目分配上千億丹麥克朗。今年補助經費將頒發給研發生物多樣性,使用量子技術開發生命科學新解決方案,以及如何運用生質殘留物於綠色轉型之中的挑戰項目。 諾和諾德基金會主任Birgitte Nauntofte在新聞稿中說: 3億4800萬中之一半的經費1億7900萬丹麥克朗將用於生物多樣性研究。我們非常期待所有項目。發放這6筆補助款主旨為希望能加速3個極有希望的研究領域。這些補助款將為有才華的丹麥研究人員提供更多機會共同開發用於生命科學領域的創新解決方案,或以應對綠色轉型將面臨的一些重大社會挑戰。 下列為此基金會今年補助經費之發放清單: 奧爾胡斯大學生物學系Trine Bilde教授: ““The missing link: unravelling the role of genetic variation of beneficial arthropods in agro-ecosystems””(5,910萬丹麥克朗) 奧爾胡斯大學生物學系Signe Normand教授: “ SustainScapes - Sustainable solutions for maintenance of biodiversity and production across landscapes”(6,000萬丹麥克朗) 哥本哈根大學地球科學與自然管理系教授Per Gundersen教授: “ Silva Nova - Restoring soil biology and soil functions to gain multiple benefits in new forests”(6,000萬丹麥克朗) 哥本哈根大學尼爾斯·波爾研究所的Peter Lodahl教授: “Solid-state quantum simulators for biochemistry (Solid-Q)6,000萬丹麥克朗) 哥本哈根大學數學科學系的Matthias Christandl教授: “Quantum for life”(4,860萬丹麥克朗) 哥本哈根大學地球科學與自然管理系教授Katja S. Johansen: “Oxygen Constraints on Microbial Secretomes during Plant Cell Wall Turnover (OxyMiST”(5,990萬丹麥克朗)
A:緬甸時報報導,由於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增溫,政府為防治擴散採行封城等交通限制措施,限制了各省邦間的交通運輸,以仰光Baynit Naung批發中心,平時每天約有200輛載運食米卡車進出,目前每日僅20輛進出,因運輸供給不足,導致市面食米每袋價格上漲4,000緬幣,另出口價格平均每袋上漲23,000緬幣。 由於目前緬甸仰光地區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貨運卡車司機進入仰光須持有健康證明、推薦信及其他相關文件,造成諸多不便,故許多貿易商避開仰光地區銷售,將食米販售於農村、監獄及軍方營區等地。目前為因應食米價各上漲,緬甸政府將預先購買之庫存84萬袋約5萬噸食米向仰光批發、零售商及出口商銷售,以平穩食米市場價格。此外政府亦已購妥1,200噸棕櫚油做為庫存,以備不時之需,據悉緬甸政府於疫情緩和期間以380億緬幣採購食米及油等民生基本物資做為安全庫存。
A:緬甸時報報導,緬甸投資暨公司管理局局長Thant Sin Lwin表示,由於緬甸新冠肺炎疫情於本年4月開始限制商旅活動,已導致部分投資計畫暫時停止,故2019-20財政年度外人投資總額為57億美元,雖較上年同期增加12億美元,惟較原預定目標58億美元仍減少1億美元。外人投資金額以行業別為區分,電力業佔1/3居首位,其次分別為製造業及房屋不動產業各佔20%。另外人投資金額為區別,前10大依序為:新加坡、中國、泰國、香港、英國、南韓、越南、馬來西亞、荷蘭及日本等國。 展望2020-21財政年度外人投資預估,目前至少可見的投資計畫約達35億美元,其中是以電力業為主,因緬甸將推動30個太陽能電站計畫,中資企業在今年將主導推動其中的15個計畫所致。T局長表示,該局盼於2020-21及2021-22兩個財政年度內,外人投資目標分別為58億美元及85億美元。
A:test20201005_2 test20201005_2test20201005_2
A:test20201005_M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共和報(La Repubblica)本(109)年10月2日報導,首都羅馬所在之拉齊奧省(Lazio)省長Nicola Zingaretti 頃於同日簽署,並於明(3)日起即生效,正式規範拉齊奧省(Lazio)於戶外空間仍必須配戴口罩之區域法令。該令未包括六歲以下之未成年人、及使用口罩有困難(如呼吸困擾)、及進行運動者,此外,亦未如外界預期,一併規範咖啡吧及店家必須提早關門時間之傳言。 據報導,拉齊奧省之新冠病毒傳播Rt值正在增長,本週估計值為1.09,拉齊奧省衛生局長Alessio D'Amato表示,戶外場所現已成為難以控制之傳染媒介處,必須收緊規範,尤其係在熱鬧之夜生活地區,如河畔區Trastevere、古城市中心、大學區San Lorenzo及羅馬蘇活區Pigneto。 該局長亦強調,必須高度注意「慶祝儀式、聚會等形式之群聚」,如昨(1)日在區域衛生單位ASL Roma 5便出現23起確診,其中5起即與受洗禮有關。
A:柬埔寨資本利得稅確定2021年起開徵 資料來源: 柬華日報網站,2020年10月4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財經部稅務總局局長關威寶近日證實,該局不會再延遲徵收資本利得稅的時間。自從政府宣布2021年年初起開始徵收資本利得稅後,引發外界高度關注,尤其是房地產投資商主張,在新冠肺炎疫情時期,政府應該延遲執行資本利得稅政策。 稅務總局對此表示,該徵稅專案已延遲執行10年,稅收對一個國家的發展尤為重要,將用於基礎建設、教師、公務員薪資發放,包括當前向貧困家庭發放紓困金,而徵收資本得利稅是世界大多數國家通行的作法。對於2021年實施20%的資本利得稅,該稅僅適用於出售房地產獲利部分,而虧損的賣方不必交稅。 因此,那些虧本出售的人不用擔心繳稅,但需要文件證明該交易未盈利。 2021年初執行的資本利得稅固定稅率為20%,並非針對房地產交易所獲得的總利潤來徵稅,而是以房價的20%為基數來計算20%的資本利得稅。如果銷售一棟100萬美元的房子,政府將以房價的20%(20萬)作為基數,來計算20%的稅款,因此,銷售一棟100萬美元的房子須繳納4萬美元的資本利得稅(20萬x20%=4萬)。
A: 類別:A21(其他) 資料來源:Vietnam Insider, 2020年10月4日 編輯日期:2020年10月5日 近期有不少義大利公司赴越南投資紡織產業,以獲取越歐自由貿易協定(EVFTA)利益,並出口回歐洲市場。越南工商部副部長Mr. Hoang Quoc Vuong表示,越歐自由貿易協定已為越義兩國開啟許多商業機會,尤其是中小型企業。 依據越南海關總局資料,2019年越義雙邊貿易額為53億美元,與2018年比較,成長13.7%;其中越南出口成長18.46%,達34.4億美元。依據越南工商部表示,2020年8月生效之越歐自由貿易協定預期將協助出口至歐盟之紡織及成衣產業在2025年前成長67%,尤其是紡織、成衣及鞋類出口至歐盟,預估將在2035年時達到134.9億歐元(152.3億美元)之規模,將是獲益最多之產業。越歐自由貿易協定可望造就越南輸歐成衣出口達到每年1,000億美元以上。 不過為了享有優惠關稅,除了需要符合嚴格之品質條件外,越南企業也必須遵守較嚴謹的原產地規定。越歐自由貿易協定的原產地規則要求「從fabric開始」,意謂著出口至歐盟必須使用越南、歐盟或與上述2個國家簽有自由貿易協定之國家所生產之纖維開始,才能享受優惠關稅待遇,而這仍然是越南紡織及成衣產業之弱點,因為大部分之原物料都是從未與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之國家進口。
A:柬埔寨農產品不畏新冠疫情,出口大幅成長 資料來源: 柬華日報網站,2020年10月1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農林漁業部日前公布,2020年1至9月柬埔寨農產品出口量接近600萬公噸,中國大陸仍是柬國農產品的主要出口市場。上述期間,柬國出口的農產品包括:稻米48萬8,775公噸,較2019年同期成長22.63%。稻穀139萬2,306噸,較2019年同期減少約17%。 此外,出口新鮮芒果6萬2,921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158.83%;出口腰果20萬4,208公噸,成長20.5%;出口香蕉23萬5,171公噸,成長25.69%;出口玉米19萬3,950公噸;出口柚子1萬5,150公噸;出口芒果果乾4,998.64公噸,主要出口市場為中國、日本、南韓、及東協國家。 另外,其他農產品出口尚有:178萬496公噸新鮮木薯;120萬2,645公噸木薯片;1萬2,002公噸木薯粉;4,122公噸胡椒;5萬5155公噸新鮮辣椒,1500公噸乾辣椒以及88公噸蔬菜等。主要出口到亞洲、歐洲等地區。 截至2020年9月30日,柬埔寨全國水稻耕種面積達到271萬4,216公頃,其中早稻82萬8,733公頃、中稻138萬5,066公頃、晚稻44萬6,301公頃,其他農作物耕種面積2萬668公頃,以及浮稻3萬3,448公頃。目前早稻的收成面積已增至43萬6287公頃,收成量166萬2,061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24萬6,618公噸,平均收成量為每公頃3.81公噸。
A:AMRO預測柬埔寨GDP增速,2021年反彈至5.4% 資料來源: 柬華日報網站,2020年9月28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據東協與中日韓(10+3)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發布的報告稱,柬埔寨2020年GDP成長率預計為負4.5%,但可望在2021年反彈至5.4%。據悉,亞洲開發銀行曾預測柬埔寨2020年GDP將降至負5.5%,但近日最新預測調整至負4%。 亞洲開發銀行駐柬代表Sunniya Durrani-Jamal表示,目前全球正處於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狀態,但柬埔寨疫情控制良好,預計在柬政府的扶貧政策、擴大農業生產以及對中小型企業的金融支持下,2021年柬埔寨經濟增長將反彈到5.9%。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網報,2020年9月30日 歐盟地區為越南胡志明市之傳統出口市場,是胡志明市第3大貨品出口地區,以及第2大貨品進口來源。為抓緊EVFTA所帶給越南之效益,胡志明市政廳持續協助該市企業加強瞭解該協定之法規。 據越南胡志明市人委會統計,目前在胡志明市投資之歐盟企業數量達909件,投資金額約31.7億美元。2019年胡志明市貨品出口歐盟地區達50億美元,占該市出口總額之10%。至於進口,2019年自歐盟進口至胡志明市貨品金額約36億美元。 2020年1至9月胡志明市貨品出口至歐盟約37億美元,整體而言,歐盟與越南之進出口貨品互補,越南主要出口至歐盟地區為紡織品、鞋類皮革及農產品,越南主要進口歐盟地區之高科技機械設備、藥品及化妝品等。目前越南疫情暫穩定,投資環境相當安全及理想。 越南胡志明市政廳表示,該市2大類出口至歐盟地區品項為:農業(咖啡、胡椒、水產品及熱帶蔬果等品項);工業產品(紡織品及鞋類皮革)。上述2大類出口貨品將促進胡志明市與周邊各省市之連動性,加強各省市特有之優勢。南越地區眾多農產品出口至歐盟地區均自胡志明市港口運送,另一方面,自歐盟地區進口高科技機械設備至南越亦經胡志明市港口,再轉運至南越其他省市進行組裝及加工生產作業。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西貢經濟時報,2020年9月31日 越南胡志明市人委會主席阮成鋒(Nguyen Thanh Phong)於2020年10月3日參加胡志明市企業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經濟恢復及發展座談會指出,胡志明市經濟成長率低於1.2%,該市企業倒閉及暫停營業數量達2.7萬家,營業登記額大降140兆越盾,該市稅收亦下降21兆越盾。上述數據均為最低潮之時段。 各種行業當中,胡志明市觀光業受疫情影響最大,計有1,300家旅遊業者遭客量及營收下降影響,眾多旅遊業者移轉經營業其他業務,甚至倒閉及停業,造成其他行業連帶受影響,尤其是勞動者失業增高。 據胡市人委會統計,疫情影響雖大,但該市企業仍努力渡過困境,自2020年1月份至今該市企業恢復營運之數量達6,000家,新登記企業數量約3萬家,新增投資金額達696兆越盾,其中,新登記企業之新增投資金額達1,000億越盾以上計有579家。累計,該市企業登記總數量約43.8萬家,占越南全國企業登記數量之32%,占越南國內經濟規模之54%,以及占該市社會投資總額之67%。
A:柬埔寨郵政銀行成立7週年,總資產突破10億美元 資料來源: 柬華日報網站,2020年9月26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郵政銀行於9月26日舉行7週年慶祝活動。柬埔寨郵政銀行董事長方僑生勳爵在活動上表示,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柬埔寨郵政銀行的發展並沒有放慢腳步,特別是銀行的業務和資產仍然呈現平穩成長。截止2020年9月,柬埔寨郵政銀行總資產已突破10億美元、用戶人數超過10萬人,收入達到6,140萬美元等多項重大成就。 柬埔寨郵政銀行總裁Toch Chaochek表示,實現突破10億美元的資產是柬埔寨郵政銀行的重要里程碑。銀行可以在短短7年內實現這一成就,歸功於商業夥伴、財務實力和人力資源等多種因素共同造就。柬埔寨郵政銀行有能力擴大其分支機構網絡,以符合該銀行設定的願景,以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通過專注於客戶服務並擴展其分支機構網絡,反映該銀行業務方面的潛力和聲譽,其短時間內取得許多成就。 柬埔寨郵政銀行於2013年9月成立,是由柬埔寨加華集團、新加坡富登金融控股、柬埔寨郵政部三方持股經營,旨在成為領先的商業銀行,為柬埔寨各級客戶提供金融服務,以改善民生,為股東、員工和社會創造持久價值。
A:柬埔寨房地產納稅截止日延期至10月底 資料來源: 柬華日報網站,2020年9月26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稅務總局於25日發出通告稱,稅務總部決定將房地產繳稅截止日期延長至10月31日。通告稱,目前大部分的屋主已繳納房地產稅,但還有部分業主未繳納稅款。為此,稅務總局呼籲尚未繳稅的民眾及時前來繳納稅款,以免面臨罰款。 據了解,柬埔寨繳納房產稅的時間從每年1月1日持續到9月30日。在這個時間範圍之內,納稅人可以選擇任意一個合適的時間到所在省市的稅務局或有合作關係的銀行繳納房產稅,但今年情況特殊,疫情影響導致民眾收入下滑,所以宣布延期至10月31日。
A:柬埔寨參加2020年「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線上頒發 資料來源: 柬華日報網站,2020年9月25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非政府組織亞洲企業商會(Enterprise Asia)自2010年起至今已連續十年舉辦「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AREA)頒獎活動。2020年主辦單位收到來自亞洲19個國家和地區共200多份報名表,經過3個月的評選,共有81家企業及領導人獲獎,相比去年增長27%。 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的「2020年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AREA 2020)頒獎典禮暨「2020年國際企業社會責任及永續峰會」(ICS Summit 2020)於9月23日首度採用線上頒獎,打造前所未有的新體驗。《柬華日報》社記者及多位本地主流媒體記者應邀通過線上視訊參加見證本次頒獎活動。 亞洲企業商會新當選主席Richard Tsang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迫使我們重新審視我們的價值觀,並從《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出發,注重經濟平衡、社會和環境方面的進展,最重要的是在當前的危機時刻應該有與之配套的危機思維。」 渠表示,十年來「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已促使超過600項企業社會責任計劃受到國際社會關注,間接讓數以百萬計的社區得到保護和幫助。 AREA 2020的宗旨在於表彰亞洲企業和積極提倡企業責任、永續發展商業運作的領導人,獎項類別包括:綠色領導獎、人力投資獎、健康衛生推廣獎、循環經濟領袖獎、企業責任領袖獎、企業治理獎、社會公益發展獎,主辦單位也通過頒獎典禮同步邀集600多位社會永續責任的支持者共聚一堂。 擔任「2020年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評審主任委員的「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博士表示,他對今年提交的參賽項目深有感觸。他說,獲獎程序能有效劃分標準,聯結社區,並能以需求度、可衡量性、執行有效性等目標衡量,也能藉由領導設計、制度化和連續性達成預設指標,以台灣玉山金控為例,他們透明的公司治理機制、精心設計的董事選舉制度,以公平、開放的程序以確保有效的公司治理。 今年的第6屆國際企業社會責任及永續峰會(ICS Summit 2020)受到疫情影響,首次採虛擬峰會形式。透過今年峰會主題「平衡之道:旨先於利」舉辦多場演講會,與來自柬埔寨、臺灣、香港、中國大陸、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等19個國家和地區共600多位企業高階主管共同分享、探討企業如何透過自身力量回應社會責任。
A:資料來源 : L’echo財經報 2020/09/29 自2019年5月26日比利時國會大選後,歷經493日政黨協商,最終由7個政黨組成之韋瓦第(Vivaldi)聯盟組成新任聯邦內閣。新內閣將執行在2003年通過廢核電法案,意即比利時將在2025年底前關閉所有核電廠。新任總理Alexander De Croo(荷語自由黨)和法語社會黨黨主席Paul Magnette表示新任內閣將遵循廢核的目標時程,但倘若全國供電情況受到威脅,政府仍可能修法更改時間表,以准許核電廠繼續運行。 儘管電力公司Engie Electrabel一再重申,希望政府在2020年底前就是否延後執行廢核目標明確回應,以便該公司有足夠的時間採取必要措施;然而關閉核反應爐以後需要建造新的天然氣發電廠補上電力缺口,如此又會牽涉到比國政府對發電業者的容量機制(capacity mechanism)補貼系統。目前比國政府預計在2021年10月前透過競標方式分配裝置容量,屆時方能確定可建造的天然氣發電廠確切數量。政府預計在2021年11月底提交最終評估報告,確認供電安全和電價受影響的情形,進而決定是否修改有關廢核的法律。 新任聯邦政府強調,不願因為廢核而增加一般家庭和企業的電費負擔,因此政府將與Engie Electrabel協調,透過編列預算進行補貼,以防止電費增加。倘若如期於2025年廢核,政府補貼支出將介在0.7至3.48億歐元間。 對於比利時的容量機制補貼系統,歐盟執委會提出質疑,認為比利時政府無法充分證明建立該機制的必要性。歐盟執委會已經對此案展開調查,以釐清比利時採用容量機制以保障電力供應安全的做法是否違反歐盟國家補貼規則。相關調查程序最多需時18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