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馬來西亞財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部長東姑賽夫魯(Tengku Zafrul)頃表示,馬國政府將不再為「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alaysian Airlines,簡稱馬航)提供財務救濟或債務擔保,交由其股東「國庫控股集團」(Khazanah Nasional)來解決馬航的財務困境。 根據路透社於10月7日報導,馬航的母公司馬來西亞航空集團(MAG)已通知飛機租賃商,倘該公司與出租人的重組談判無法成功,國庫控股集團將停止對馬航的資助,將迫使馬航進入清算程序。MAG的這番警告,無疑為其重組計畫提高了談判籌碼;重組計畫被視為該集團的首要計畫,另替代方案為將資金移轉給馬航姐妹公司的「飛螢航空」(Firefly)。 受新冠疫情影響而減少航班與營運規模,馬航公司已推出MH EDGILE計畫,讓逾2,000名員工,包括機師、機組人員和其他前線人員提升其他職業技能與進修。其他工作培訓尚包括設備管理、稽查、銷售與資訊科技諮詢櫃檯(IT Helpdesk)等。 馬航公司曾為本區域頂尖航空公司,後因管理不善、政府干預,以及強勢工會阻礙下,使得該公司營運每況愈下。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丹麥財經報於10月6日報導, F總理提出至2025年為“綠色行動”提撥100億丹麥克朗, 款項將從金融法中由政府支出約90億丹麥克朗重啟疫後。她明年預計將從歐盟的新復甦基金中獲得大致相同的金額。她說:“我們只能通過投資使丹麥前進,投資必須用於促進未來丹麥賴以生存的經濟模式。我們將在2021年及未來幾年擴大的財政政策。” 先前,政府在其綠色研究戰略中,對綠色研究的投資從去年之12億丹麥克朗增加約為23億丹麥克朗 ,增額的資金將用於例如開發新的綠色燃料,並尋找從大氣中抽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現在是需要找到一條綠色成長之道來擺脫疫情危機。因此,政府準備透過投資氣候策略和推動新的電子化戰略協助丹麥綠色轉型,這也是總理的一個重要信號。 丹麥銀行(Danske Bank)之經濟分析師Las Olsen表示,丹麥經濟所經歷第一階段疫情之衝擊比想像中要輕微,根據丹麥銀行所新發布之經濟預測, 今年之國民生產總值將下降3.5%, 預計明年成長至3%,較先前預估2021年之2.5% 略高。截至今年年底,失業總人數的估計數比先前的預估值下降約16,000人,明年將再減少28,000人。該銀行預計今年出口將下跌12.4%,較先前估計之-7.7%差,出口似乎將比預期受到更大的重挫。“我們預計經濟復甦將以緩慢的速度向前發展,且前進過程中將不平穩。經濟的復甦將無法於短期內完全回到原點。”
A: 新加坡政府今(2020)年10月5日宣布個人房貸可申請明(2021)年起償還每月還款的60%,延長期最多9個月,中小企業可申請延長償還本金的80%,最多延至明(2021)年6月底。這些對中小企業和個人的貸款紓困措施,有助銀行避免不良貸款比率和信貸成本在援助結束後出現斷崖式的效應。 新加坡銀河—聯昌證券(CGS-CIMB)發布的報告指出,借貸者延後償還貸款不太可能對銀行盈利產生實質衝擊,因為借貸者最終仍需為延後償還的本金支付利息,這項措施將給當地銀行帶來中立偏正面的影響。 華僑投資研究認為,雖然利率長期處於低水平以及未來成長空間不多,可能影響行業盈利的復甦步伐,但新措施還是有助於減低援助結束後的斷崖效應,對銀行業是正面消息。 新加坡三大銀行星展銀行(DBS)、華僑銀行(OCBC)和大華銀行(UOB)中,由於DBS客戶群主要是新加坡和香港的大型企業,因此,DBS的延後貸款比率最低,約占總貸款額5%。而OCBC和UOB的延後貸款比率較高,分別為10%和15%。 根據大華繼顯控股公司的報告,超過90%的延後貸款都是抵押貸款,其中包括中小企業貸款和房貸。報告也指出銀行業者預計約10%到15%的延後貸款可能轉為不良貸款。
A: 新加坡鄰里數位化與振興委員會(Heartland Digitalisation and Revitalisation Committee)和新加坡企業發展局(ESG)共同推出「鄰里企業數位化計畫」(Heartlands Go Digital),今年內將協助星國2萬個鄰里店家採用電子付費系統和電子商務平臺,並讓店家以較低費用加入這些平臺及交易。 Fave、Grab和星網電子付款公司(NETS)將為旗下電子付費系統提供折扣價,Fave和Grab收取的交易費從1.5%減至1%,NETS的銷售點終端系統費用也從每月60星元減至39. 9星元。買賣平臺Carousell、Fave和蝦皮(Shopee)也將幫助鄰里店家開設網路商店,並提供促銷和廣告吸引更多顧客,採用這些平臺的鄰里店家,將獲90%費用的資助。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兼通訊及新聞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表示,隨著數位化的趨勢以及新冠病毒疫情,大家對傳統企業運作方式進行反思,並加速鄰里企業的提升和轉型。 新加坡貿工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部長劉燕玲也表示,許多鄰里店家認為數位化的門檻很高,需要科技技能和高額投資,因此委員會希望新計畫能讓店家安心採用數位方案,並出動鄰里企業中心、新加坡數位轉型辦事處和中小企業中心的近200名大使和商業顧問提供協助。 電子付費和電商平臺業者接下來將舉辦培訓課程,助鄰里店家瞭解數位方案。受訪鄰里店家也對新計畫表示歡迎,並希望能透過數位平臺吸引到更多顧客。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10)月8日報導稱,JR東日本株式會社擬與豐田汽車(TOYOTA)及日立製作所合作,共同研發以氫氣為電池燃料及作為蓄電池的電源,進行列車行駛的測試車輛,預定2022年3月展開實驗測試,目標設定市場實用化。 上述研發若能成功,將成為日本首次不排放二氧化碳,以氫氣驅動的鐵道車輛。試驗車兩使用氫氣的燃料電池裝置由豐田汽車,蓄電池由日立製作所分別負責開發。藉由使用高壓氫氣,讓車輛最長能夠行駛140公里,JR東日本預定投入約40億日圓經費,作為車輛開發及實測的費用
A: 據日本朝日新聞本(10)月8日報導稱,日本內閣府頃公布2020年8月景氣動向指數為79.4,較上(7)月增加1.1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持續上揚,景氣基調由「惡化」向上調整為「止跌」,主要係因新冠疫情危機而衰退的經濟指標,在出口及生產等面向回穩所致。 由於國外經濟逐漸復甦,目前日本的汽車出口及生產,亦正逐漸恢復當中。經濟專家指出,2020年5月可能是景氣的「谷底」,日本國內景氣正朝向緩步復甦趨勢邁進。另,亦有部分學者表示,目前的經濟復甦景象,很有可能是短暫的彈升反作用力,評估至少在未來2年內,日本GDP成長恐無法達到新冠疫情爆發前之水準
A:巴西國家供應公司(Conab)預估巴西2020/21年度榖物種植面積達6,680萬公頃,較2019/2020年度增加1.3%,產量達創記錄2億6,870萬噸,較2019/20度增加4.2%,主要是黃豆及玉米產量提高,黃豆種植面積將增加2.5%,為3,790萬公頃,產量為1億3,370萬噸,較2019/20年度增加7.1%。 玉米種植面積總計1,850萬公頃,較2019/20年度減少0.2%,預計產量1億520噸,較2019/20年度增加2.6%。稻米種植面積為170萬公頃,較2019/20年度增加1.6%,產量1,090萬噸,較2019/20年度減少2.7%。棉花種植面積為160萬公頃,較2019/20年度減少3%,產量280萬噸,較2019/20年度減少6.3%。
A:依據巴西植物油產業協會(Abiove)統計資料,2020年巴西黃豆及其製品出口金額達到345億美元較2019年增加5.7%,預估2021年增加到366億美元,2018年出口金額記錄為409億美元。 2020年豆粕出口量為1,660萬噸,2019年1,670萬噸,2021年出口量將為1,600萬噸。2021年平均價格將升至每噸370美元,2020年為325美元,2019年為352美元,2021年出口約59億美元與2019年相當,2020年出口金額約54億美元。 2019年黃豆油出口100萬噸,2020年將達到110萬噸,2021年將降至40萬噸,2019年出口金額為6億9,500萬美元,2020年為7億3,500萬美元,2021年為3億美元。
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 日期: 2020年10月7日 根據專業諮詢公司PwC及Forbes雜誌最近所作調查,與2020年1月相比,9月份斯洛伐克CEO對全球經濟成長及自己公司發展的信心提高,9月有84%的CEO認為公司銷售額將提高(1月為71%)。 約三分之二的CEO不考慮取消計劃中的投資,而打算投資於IT、營運及數位轉型;傾向於延後或取消投資者大部分將消除資本支出、避免增加員工數或增加營運成本。 CEO們最擔心的為全球經濟放緩、新的大流行浪潮及對消費者信心減弱。
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 日期: 2020年10月8日 根據CMS與Mergermarket的資料,2020年上半年斯洛伐克僅進行7筆價值600萬歐元的收購,低於2019年同期的12筆交易(總額2,500萬歐元)。 歐洲地區交易量減少31%,中東歐地區甚至下降34%;預期市場復甦不會早於2021年。
A:據灣區新聞集團報道,紐森周三表示,加州需要做更多工作來應對氣候變化,以保護自然,並設定了到2030年保護加州30%的土地和沿海水域的目標。 紐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指示州自然資源局在2022年2月1日之前擬定一項計劃,以保護該州的經濟和農業,同時擴大和恢復生物多樣性,包括生活在從灣區的潮汐池,到南加州的乾旱沙漠,再到西拉(Sierra)山林各地種類繁多的動植物。 「科學講得很清楚,在我們與氣候變化的生存鬥爭中,必須在之前能源和排放方面的努力的基礎上,關注我們的土地。」紐森說,「加州美麗的自然和耕地是幫助減緩和避免災難性氣候變化的重要工具。」 加州成為第一個承諾實現「30×30」目標的州。數十個環境團體,科學組織和國家地理學會不斷努力,力求到2030年,保護全世界至少30%的陸地和海洋的自然狀態。 預計該問題將在10月在中國舉行的聯合國重要會議上發揮關鍵作用。目前,大約有15%的陸地和7%的海洋以公園、自然保護區等形式受到保護。 但是,在加州,聯邦政府擁有該州的47%的土地,其中大部分是聯邦土地管理局擁有的國家森林、國家公園和沙漠地帶。 在某些方面,30%保護的目標已經實現。但是,如果州政府機構將「受保護」定義為不允許採礦、伐木或放牧等採掘性用途,則該比例就會更低。據5月發表的《野生動物捍衛者》的詳細製圖研究, 只有22%的陸地面積和16%的州領海(出海3哩內的)受到保護。 該行政命令還包括促進健康土壤,恢復蜜蜂和其他授粉昆蟲的數量,以及擴大碳自然存儲等各種目標。這些項目可能包括保護森林,包括疏伐過密的森林,以保護儲存碳最多的大樹免受火災,以及恢復濕地和其他棲息地。 https://www.singtaousa.com/
A:數以百萬計的勞工失業,餐館、商店被迫停業,但受到富裕專業人士青睞的灣區房地產卻一枝獨秀。 據《灣區新聞集團》報道,這場毀滅性的疫情彷彿繞過科技園區,屋頂鋪著西班牙磚瓦、車庫裡停滿特斯拉汽車的矽谷豪宅,在8月份銷售量暴增,促使售價中位數超越一年前達16%,達到接近2018年市場高峰的水平。 根據DQNews的數據,8月份灣區舊獨立屋的中位售價為97萬5000元。地產經紀和經濟學家表示,這主要得益於待售物業的供應有限以及高端房屋佔銷售較大的比例。 房地產數據公司CoreLogic的副首席經濟學家赫普(Selma Hepp)驚嘆:「在經濟衰退期間,我們從未見過如此大幅的升值,顯然經濟衰退沒有平等地打擊所有的人。」 灣區九縣大部分的價格皆上漲:聖馬刁房價上漲19%,達到173萬元,聖他克拉縣上漲18.6%,達到134萬元,康特拉科斯達縣(Contra Costa)上漲18.6%至77萬元,阿拉美達縣上漲13.4%至97萬5000元。據DQNews表示,疫情繼續使三藩市的需求降溫,房屋售價僅上漲3%,達到155萬元。 由於傳統的春季買家一直等到夏季才去看屋和達成交易,灣區8月售出的房屋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約9%。 據Redfin表示,全國房價在8月下旬和9月同比上漲了14%。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費爾威瑟(Daryl Fairweather)指出一些警告訊號,包括按揭貸款申請案減少以及更多房屋上市求售增加了供應量。 費爾威瑟稱:「儘管房地產市場仍然炙手可熱,但有一些早期跡象顯示,我們可能接近價格上漲的高峰。」 但一般預期灣區將違逆全國趨勢。赫普表示,科技和其他領域的專業人員已經能夠進行遠距工作,比起依賴服務業勞工的拉斯維加斯等地區,能夠維持更強勁的經濟。近年來兩個地區的房價都在上漲,但CoreLogic眼下預料,到2021年8月時,灣區的房價將上漲7.8%,而拉斯維加斯則將下跌6.5%。 灣區的地產經紀表示,該需求由科技人員和專業人士推動,這些人正在為家人和在家上班開會尋求更多的居住空間。 聖拉蒙房地產公司Realty One Group的經紀多爾里奇(Will Doerlich)表示,康特拉科斯達和阿拉美達兩縣郊區的獨立屋已經成為搶手貨。他說,東灣待售房屋的減少意味著激烈的競購戰,而且目前沒有放緩的跡象。 https://www.singtaousa.com/
A: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7日在一封內部信件中表示,今年有望達成生產50萬輛車的目標。這項消息帶動特斯7日股價盤中一度大漲3.6%。 路透報導,特斯拉1月預估,今年的交車輛可輕鬆超越50萬輛,儘管面臨新冠肺炎疫情,這家車廠仍未改變預估的交車量。 馬斯克7日在寫給員工信函中表示:「這一切將取決於第四季。請採取任何你想得到的措施來提升產量,同時須兼顧品質。」這些內部信件是特斯拉的傳統,馬斯克每一季發信給員工,暗示他們交車輛目標和可能達成的交車量新紀錄。 特斯拉股價7日收盤上漲2.73%,報每股425.30美元。 特斯拉上周公布,今年第3季交車量為13.93萬輛,創歷史新高,但股價下跌,反映分析師質疑特斯拉能否達成交車量年終目標。 特斯拉的交車量須在第4季提高至接近18.2萬輛,才能達成今年交車50萬輛的里程碑。特斯拉交車量持續受到上海廠支撐,這是加州廠以外唯一一座正在生產的工廠。特斯拉上海廠去年12月起開始交付Model 3,目標是今年生產15萬輛這款車。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7日表示,柏林超級工廠將在明年生產一款搭載新型結構電池設計和技術的Model Y,但警告製造過程可能伴隨「重大生產風險」。 特斯拉計劃生產一款全新的Model Y跨界休旅車。馬斯克9月表示,特斯拉將使用柏林超級工廠展示如何大幅調整汽車的製造方式,並且計劃2021下半年期間在這座工廠開始生產Model Y。 特斯拉的新型電池芯名為4680,外觀為體積較大的圓筒狀,可儲存更多電力,特色是製程更簡化,是特斯拉達成目標的關鍵,這些目標包括降低50%電池成本,和在2030年把電池產量提升近100倍。 特斯拉新的結構電池組需要4680新型電池芯才能運作。馬斯克也說,加州佛蒙特工廠和上海超級工廠將須再過兩年才能採用這項新技術,因這項新技術尚待測試。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綜合美媒報導,美國Regeneron製藥公司於10月7日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申請新冠肺炎抗體療法REGN-COV2的緊急使用授權,該療法係結合兩項抗體藥物的聯合療法,可降低非住院患者體內病毒含量,日前川普總統確診後亦接受該療法,且於病癒後強調Regeneron雞尾酒療法係渠迅速恢復的關鍵,稱其為新冠病毒的「解藥」,將迅速核准緊急使用授權,免費供國人使用。另Regeneron表示,根據與美國政府達成的協議,倘FDA批准緊急使用授權,將免費提供美國政府,目前該藥庫存已足供50,000名患者使用,預計未來幾個月內可增加供300,000名患者使用。 Eli Lilly製藥公司亦於10月7日向FDA申請其新冠肺炎病毒抗藥LY-CoV555的緊急使用授權,該藥對輕中度新冠肺炎患者最為有效,另研究結合LY-CoV555與LY-CoV016的聯合療法,該聯合療法亦有助減少患者體內病毒量、症狀及住院時間,預計本年11月申請緊急使用授權。該公司預計10月底供應10萬劑LY-CoV55,本年底供應50,000劑的聯合療法藥劑。
A:印度外交部長Subrahmanyam Jaishankar、日本外務大臣Toshimitsu Motegi、澳洲外交部長Marise Payne及美國國務卿Mike Pompeo本(10)月6日於東京召開「四方會談(Quad)」,就印太地區(Indo-Pacific)之共同利益、連結性、人道協助及災難救援、海洋安全、健康醫療及對抗恐怖主義等議題交換意見,重申邀請東協(ASEAN)參與合作,共同實現印太共同願景,並強調致力於維護印太地區的自由、開放及包容性(Free, Open and Inclusive)。印、日、澳、美四國於2017年成立四國同盟(Quad),目的在維護印太地區爭議性海域航線免於任何干擾,2019年9月於紐約首次召開四國外長會議,昨日係第2次會議。 印度J外長於會中表示,提升印太地區各國安全及經濟利益是首要工作,提倡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尊重法治、透明化及國際海域的航行自由,維護領土及主權完整,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呼籲志同道合國家共同面對此次疫情帶來的金融等各項挑戰,分享對抗Covid-19的最佳範例,以合理價格取得疫苗、藥物及醫療設備,提升強韌供應鏈體系(Resilient Supply Chain)。此外,J外長並提及印度去年在東亞高峰會(East Asia Summit)提出的「印太海洋倡議(Indo-Pacific Ocean’s Initiative)」已逐漸獲得廣泛接受。 本地媒體表示,先前外界曾猜測此次會議將在新德里舉行,美國官員也曾對外宣布,但由於日本為展現後安倍時期(Post Abe Period)維護印太地區自由安全的決心,加上印度由於與中國大陸正處於邊界衝突爭議,對舉辦此會談較為謹慎,不希望Quad成為一個軍事同盟,因此會議改在日本東京舉行。本次會中各國外長都未直接提及中國大陸,但美國主管東亞及太平洋事務之助理國務卿David R Stilwell本月2日曾在記者會中表示,Quad是基於成員的共同利益,並無拘束性義務,目的在建立、促進及確保印太地區的原則,尤其是當前中國大陸在區域內具侵略性的策略造成的威脅日益提高。 此外,上述會議提及美方提出Free an Open Indo-Pacific (FOIP)倡議,以擴大與理念相近夥伴就安全及經濟合作,惟並未對外發表具體內容或文件,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A:印度與美國雙方資深官員及產業界代表頃召開年度「資訊科技工作小組會議(India-US Working Group on ICT )」,會議主要議題包括投資環境、資料管理、法規改革等,會中美方則持續關切7項ICT產品(如高階智慧手機、智慧手錶)之關稅障礙。此外,ICT廠商及企業領袖上邀出席並發表演說,例如Google首席網路佈道師(Internet Evangelist)Vinton Cerf於會中就開放跨境資料流通及前瞻性資料管理政策提出報告,印度軟體協會(Nasscom)則針對印度科技產業在美國面臨之挑戰及機會提出簡報。 總部位於華盛頓之資訊科技產業協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Council, ITI)表示,該協會廠商代表與印度共同探討ICT科技產業的優先問題,包括資料管理、隱私性、硬體測試標準等,並建議維護企業跨境移動資料能力、消除資料儲存在地化要求、簡化TCT及通訊產品檢測流程,及降低政府標案本地內容要求等。ITI成員包括Google、Microsoft、Amazon、Facebook、Apple、Soft Bank等知名網路科技公司。 印、美雙方皆認為在此會議架構下,有助於溝通雙方歧見及處理待解決貿易及就政策面交換意見。有關美方持續關切7項ICT產品關稅議題,雙方立場上仍有歧見,印方認為撤除該等產品關稅,等同給予中國大陸獲益,或第3國,美方恐難取得貿易利益。此外,對於印度刻正研擬電子商務政策新草案,涉及美商在印度市場之利益,印方在前一版草案中已降低強制規定資料在地化儲存之要求,新版草案則建議對Amazon、Flipkart等握有印度使用者資料之業者,針對其國外資料儲存地點定期進行全面性檢查。惟美商對印方查核機制執行面仍有意見。
A:資料來源:中國大陸統計局2020年9月30日 一、中國大陸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 本(2020)年9月份,中國大陸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1.5%,較8月上升0.5%,顯示製造業景氣有所回升。 企業規模方面,大型企業PMI為52.5%,較8月上升0.5%;中型企業PMI為50.7%,較8月回落0.9%;小型企業PMI為50.1%,較8月上升2.4%。 分類指數方面,在構成製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均高於臨界點,原材料庫存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均低於臨界點: (一)生產指數為54.0%,較8月上升0.5%,顯示製造業生產量環比繼續成長。 (二)新訂單指數為52.8%,較8月上升0.8%,顯示製造業市場需求持續回升。 (三)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8.5%,較8月回升1.2%,顯示製造業主要原材料庫存量降幅收窄。 (四)從業人員指數為49.6%,較8月回升0.2%,顯示製造業企業用工景氣度有所改善。 (五)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50.7%,較8月上升0.3%,顯示製造業原材料供應商交貨時間繼續加快。 二、中國大陸非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 本年9月份,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5.9%,較8月上升0.7%,自3月份以來持續位於臨界點以上。 行業方面,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為60.2%,與8月持平。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5.2%,較8月上升0.9%。行業大類方面,鐵路運輸、航空運輸、住宿、餐飲、電訊廣播電視衛星傳輸服務、租賃及商務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位於60.0%及以上,只有資本市場服務商務活動指數位於臨界點以下。 新訂單指數為54.0%,較8月上升1.7%,顯示非製造業市場需求加快恢復。行業方面,建築業新訂單指數為56.9%,較8月上升0.5%;服務業新訂單指數為53.5%,較8月上升2.0%。 投入品價格指數為50.6%,較8月回落1.3%,顯示非製造業企業用於經營活動的投入品價格總體漲幅有所收窄。行業方面,建築業投入品價格指數為51.3%,較8月回落1.3%;服務業投入品價格指數為50.5%,較8月回落1.2%。 銷售價格指數為48.9%,較8月下降1.2%,顯示非製造業銷售價格總體回落。行業方面,建築業銷售價格指數為51.0%,較8月回落1.2%;服務業銷售價格指數為48.5%,較8月下降1.3%。 從業人員指數為49.1%,較8月回升0.8%,顯示非製造業用工景氣度繼續回升。行業方面,建築業從業人員指數為54.6%,較8月上升0.4%;服務業從業人員指數為48.1%,較8月回升0.9%。 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3.0%,較8月上升0.9%,顯示非製造業企業信心有所增強。行業方面,建築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7.8%,較8月上升1.2%;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2.2%,較8月上升0.9%。 三、中國大陸綜合PMI產出指數 本年9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5.1%,較8月上升0.6%,顯示大陸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所加快。
A:資料來源:中國大陸統計局2020年9月27日 本(2020)年1至8月,中國大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7,166.5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2019)年同期下降4.4%,降幅較1至7月份收窄3.7%。 本年1至8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509.4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7.0%;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6,340.8億元,下降5.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384.4億元,下降0.4%;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699.7億元,下降3.3%。 本年1至8月,採礦業實現利潤總額2,336.0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38.1%;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31,415.5億元,下降1.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3,415.0億元,成長0.9%。 本年1至8月,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16個行業利潤總額較去年同6期增加,25個行業減少。主要行業利潤情況如下:計算機、通訊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利潤總額成長26.1%,專用設備製造業成長22.9%,農副食品加工業成長17.7%,通用設備製造業成長7.6%,紡織業成長1.6%,汽車製造業成長1.5%,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成長0.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下降84.4%,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下降70.2%,煤炭開採和洗選業下降30.0%,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23.1%,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下降22.0%,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5.6%,非金屬礦物製品業下降3.8%,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下降1.3%。 本年前8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4.20兆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7%;發生營業成本54.15兆元,下降2.5%;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79%,降低0.11%。 本年8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122.25兆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7%;負債合計69.29兆元,成長6.6%;所有者權益合計52.96兆元,成長6.8%;資產負債率為56.7%,與去年同期持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帳款15.97兆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4.5%;產成品存貨4.55兆元,成長7.9%。
A:資料來源:澳門政府新聞局2020年9月30日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截至本(2020)年8月底,澳門註冊機動車共241,412輛,按年上升1.2%;輕型汽車(110,124輛)及重型機車(101,176輛)分別增加1.6%及2.8%,輕型機車(22,754輛)則減少6.8%。8月新登記機動車較去(2019)年同期衰退4.6%至1,070輛;輕型汽車(395輛)減少2.5%,重型機車(658輛)則增加3.6%。本年首8個月新登記機動車有7,633輛,衰退4.2%。本年8月有959宗交通意外,受傷人數331名;首8個月交通意外共6,088宗,死傷者有2,193名,其中3人死亡。 本年8月跨境汽車流量有229,287車次,按年衰退50.0%。隨著車輛通關措施的調整,輕型汽車流量(203,299車次)較7月增加2.6倍,惟按年仍衰退49.9%,重型貨車流量(25,850車次)較去年同期亦減少12.7%。首8個月跨境汽車流量共1,221,812車次,衰退65.3%。本年8月陸路整體貨櫃貨品毛重按年上升18.5%至2,489公噸,其中經港珠澳大橋進出的有1,436公噸(佔整體57.7%);首8個月經陸路進出的貨櫃貨品毛重增加30.8%至15,952公噸。 本年8月經港口進出的貨櫃貨品毛重較去年同期減少17.8%至10,523公噸,主要是由九澳港進出(1,072公噸)衰退83.5%所致;而經內港(9,451公噸)則增加49.7%。首8個月港口貨櫃貨品毛重共72,156公噸,按年減少27.0%。 國際機場在本年8月共呈現426班商業航班升降,按年減少93.6%;處理貨品量衰退28.6%至2,486公噸,進口(354公噸)、出口(1,994公噸)及轉口貨品(137公噸)分別減少41.5%、17.9%及69.2%。首8個月航班升降減少79.7%至9,896班次,空運貨品有17,749公噸,跌幅為29.4%。 本年8月底固網電話用戶有110,177戶,較去年同期衰退7.4%;流動電話用戶亦減少21.4%至1,638,576戶,主要是儲值咭(817,991戶)衰退36.8%所致;互聯網登記用戶增加6.9%至608,800戶。8月互聯網使用時數按年上升7.1%至1.4億小時,首8個月總使用時數共10.9億小時,增加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