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根據丹麥技術學院於10月7日發布之新聞報導指出,在丹麥約有456,000隻寵物狗和130萬隻寵物貓,由於它們是肉食者,因此在氣候上留下了負面影響。 丹麥技術學院研究表示,肉類寵物食品生產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5%。因此,需要其他蛋白質來源來減少碳足跡,丹麥技術學院將研究從農業中的殘留產品進行升級處理成為植物蛋白替代寵物食品中部分破壞氣候的動物蛋白。 在西方世界,目前素食已成為新趨勢,並正試圖將這種趨勢擴大應用於寵物。由丹麥技術研究所帶頭的一項Pro-Enrich國際研究項目, 旨在研究是否可以用來自農業和食品工業中的殘留物植物蛋白代替狗和貓糧中的部分動物蛋白。 在丹麥,每年有大量的油菜花被提煉為食用油, 提煉剩餘的菜籽渣,成為廢物無法利用。但是,丹麥技術研究所將開發一種方法可將壓榨菜籽渣中包含之高質量的蛋白質。通過生物精煉,將蛋白質和其他有價值的物質從中取出,同時去除不需要的物質,如芥子油苷 (葡萄糖苷酯)。如果成功的話,飼料和食品市場將有很大的潛力。 除了丹麥的油菜籽,例如西班牙和斯洛文尼亞的盛產的番茄,柑橘類水果和橄欖均產其他生物基殘留物。 丹麥技術學院中心經理Anne Christine Hastrup表示:我們的目標是開發一種可以處理多種類型原材料的生物精煉廠,以使生產商避免在各種植物不在旺季的情況下停機。並指出, 丹麥技術學院中心已在開發測試模型上測試提取蛋白質技術,因此確信該技術已經可以實際生產。 丹麥技術學院在回收和升級生物基殘留產品方面擁有多年經驗。在Pro-Enrich項目中研究所必須使用之植物殘渣作為寵物食品中的蛋白質來源,在經濟和技術上都有利可圖, 並與Mars公司結盟。 Mars 全球風味創新經理Seronei Cheison說 : 目前,人們非常重視充分利用世界上的資源,並儘可能減少浪費。我們希望為綠色轉型做出貢獻,並結識新的客戶群。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正在探索使用永續和氣候友好成分的可能性。當我們進行該項目時,我們將在新的貓狗濕糧配方中對其進行測試。預計到2024年,全球寵物食品市場以肉類為主要成分估計將達到128.4萬億美元。因此,用植物代替全部或部分肉類具有許多氣候效益。 迄今為止,給寵物提供動物蛋白的理由之一是肉中氨基酸的組成完全符合寵物的需求。但是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油菜籽中的植物蛋白實際上與雞豆蛋白非常相似。H氏說,因此從長遠來看,植物蛋白將有很大替代動物蛋白的潛力。
A:根據丹麥財經報於10月9日綜合報導指出疫情間路上車輛稀少,居家上班增加, 生產力不減 ,丹麥經濟將獲益。 IBM,NNE工程公司及IDA工程協會,紛紛提出居家上班將成未來工作趨勢。 像大多數的公司一樣, 擁有大約1,700名員工的 IBM丹麥分公司於春天經歷疫情動蕩,資遣部分員工和展開例行工作之新上班模式。該公司人力資源總監Anne Marie Ravn說 :“居家上班非常順利。員工做到了應該做的事,並保持了生產力。我相信,將來會有更多人居家上班。 ”與許多其他公司一樣,IBM還發現從新的居家上班模式取得很多寶貴的經驗。 例如如何取得使員工長期居家上班時使用家用辦公室中的家用電腦處理居家上班之間的平衡 。 擁有約800名員工之NNE工程公司人力資源經理Camilla HjorthStræde對此分析進行分享: “員工沒有因居家上班而降低工作品質,相反的,我們很高興看到員工仍保有很高的工作效率。” S氏說。 丹麥工程協會(IDA)對其 2270名會員中之800名高階主管與丹麥幾間代表性大型公司進行調查研究表示,將近48%的會員將所節省的上下班交通運輸時間,或者“很大一部分”將節省下來的交通時間花在增加更多工作量上,即使不加薪。僅有22%回答說,沒有花費節省下來的運輸時間來做額外的工作。 71 %體驗在疫情居家上班節省運輸時間,為一大優勢。更大的彈性和更少於工作時被打擾在該列表上均得分很高。50 %的員工認為他們居家上班時,效率更高,而只有20%認為居家上班的效果較差。 有31%的主管認為他們的員工打開家用電腦時效率更高,而只有21%認為效果較差。 該研究還顯示,疫情間員工請病假的時間更少。 50%請較少病假, 僅有3%顯示有請病假。 總比重顯示 61 %對於封鎖時間抱持的正面看法,僅有25%是負面,而主因是缺乏社交活動,隨著人們再次到辦公室上班時,這種現象又回來了。 49%回答說,他們於疫後想要能有至少兩天居家上班。另外29%想要每週有一天居家上班,只有8%回答根本不想居家上班。 IDA主席ThomasDamkjærPetersen認為這項研究結論令人大開眼界。“我不相信疫後將回到舊的上班模式。上班生活將具有更大的彈性,因為這將有益於職場和個人生活。" P 氏說 他繼續說:“在此疫情之前,許多高階主管一直懷疑,並認為居家上班會浪費太多時間。但是事實不是如此 , 即使員工不進辦公室上班也能照顧好自己的工作。 ” 根據丹麥工總 (DI)的分析於疫情期間有近64萬名私人員工居家上班 。此外,有些公職人員也居家上班 ,4分之1的公司將在疫情後開放更多居家上班。工程協會IDA對成員所進行的新分析指出,新的平衡可以帶來很多好處,而對管理人員也敞開新的視野。 德勤會計公司(Deloitte)和智囊團Kraka 進行的一項Small Great Nation新分析結果表示,有機會每隔一周居家上班,將可以因節省運輸時間,降低駕駛成本,減少道路擁堵,減少污染,減少交通事故,並在將運輸時間轉換為工作時間後而所增加的勞動力供應將獲得42億丹麥克朗的收益。 令人驚訝的是丹麥公路局的一項新分析表示,如果將繁忙的高速公路上的交通量減少5-10%,則可預期的減少多達50-90%延誤。舉例來說:在高峰時段通常要花19分鐘左右的時間才能在駛向哥本哈根西區,而如果只除去5%,則行駛時間將少於12分鐘。 德勤和智囊團Kraka估計,節省的交通運輸時間將增加2200名全職員工的勞動力供應,這將使GDP增加17億丹麥克朗。
A:2020年10月11日沙烏地歷史最悠久銀行-國家商業銀行(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NCB)宣佈,以320億美元與Samba金融集團(Samba Financial group)合併。兩家銀行共同聲明指出,不會有非自願性失業(involuntary job loss)情形。 Samba銀行所有資產及負債都將併入NCB銀行,新銀行預計自2021年開始運作,兩家銀行整併後將掌握2,230億美元資產,市值(market capitalization)約460億美元,其零售貸款及公司貸款在沙烏地市佔率約25%:零售貸款(retail loan)為26%、零售負債(retail liabilities)為29%。 NCB董事長(將接任合併後銀行執行長)Saeed Mohammed Al-Ghamdi表示,銀行合併有助強化金融服務產業,支援沙烏地在區域及全球的貿易與資本流(capital flows)。 Samba銀行董事長Ammar Abdullah Alkhudairy承諾兩家銀行無縫整併,並將持續為沙烏地人民提供高品質的金融服務,同時協助當地企業家在地化國內外商業成長的機會。 Nomura資產管理公司(Nomura Asset Management)中東區執行長Tarek Fadlallah表示,金融業擴大營運效率,未來可能鼓勵更多整併案。 沙烏地經濟學會(Saudi Economic Association)會員Walid bin Ghaith表示,大型股東、政府及相關附屬機構均樂見該整併案,可望為政府主導的重大投資提供金融交易協助。 註: NCB銀行在全沙烏地有428家分行、Samba銀行則有73家分行。 沙烏地主權基金-公共投資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 PIF)係NCB及Samba兩家銀行主要股東。
A:沙烏地阿布都拉國王石油研究中心(King Abdullah Petroleum Studies and Research Center, KAPSARC)學者Majed Al-Suwailem表示,沙烏地天然氣輸送網系統(Master Gas System, MGS)自2018年起可節省超過180億立方呎天然氣,同時滿足國內對能源需求。 2018年沙烏地MGS系統每年可匯集近3.5兆立方呎氣體,係全球大型單一碳氫化合物網絡(hydrocarbon network)之一,包含4,000公里管線、50個氣油分離廠(gas oil separation plant)、7個氣體廠(gas plant)以及2個天然氣液化單位(natural gas liquid unit)。 在G20國家中,沙烏地在燃燒強度指標(flaring intensity)排名第4,僅次於義大利、法國及土耳其(註:燃燒強度指標用於衡量生產每桶石油必須燃燒的天然氣)。 MGS系統係氣體匯集設備及管線,可補捉、加工及利用氣體,用於發電及朱拜爾與延布石化廠的原料(capture, process and utilize gas as fuel for power generation and feedstock for the gas-based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in Jubail and Yanbu)。 KAPSARC研究報告歸納4個石油業者,在生產過程中選擇燃燒氣體的主要原因,包括(1)基礎設備限制(infrastructure constraint)、(2)缺少補捉及加工氣體的財務誘因(lack of financial incentive to capture and process gas)、(3)法規架構不完善(poor regulatory frameworks)以及(4)契約約束權(binding contractual rights)。 KAPSARC建議,各國政府對業者施壓或與業者合作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氣體燃燒,並提供財務誘因,協助業者補捉、加工、壓縮甚至運送氣體至消費市場。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根據市調顧問公司Universum的調查報告,瑞典數位音樂公司Spotify擠下Google,成為瑞典IT員工最喜愛的公司。 Universum的調查報告針對工作環境、企業內部文化、薪水和升遷機會等進行調查,其中關於工作穩定度有近50%受訪者認為是最重要的條件,該條件的重要性比2019年增加3.1%,較10年前增加19.2%。Universum的北歐、英國及愛爾蘭區總經理Claes Peyron表示,今年因為COVID-19疫情的關係,使許多人努力維持現有的工作,工作穩定度也成為求職者選擇雇主的重要考量。 其他受瑞典IT員工歡迎的公民營機構還包括Microsoft、Apple、IKEA、Klarna、Amazon和瑞典國安局(Swedish Security Service)等。
A:資料來源 : 瑞典製造業雜誌 (Svensk Verkstad) 瑞典知名的瓦倫博基金會(Knut och Alice Wallenbergs Stiftelse)將投資3億瑞典克朗給林雪平大學(Linköping University)及其國家超級電腦中心(National Supercomputer Centre, NSC),此項投資不僅可提升瑞典在AI領域的領導地位,也將增加瑞典產業競爭力。 NSC將於年底裝設BerzeLiUs電腦,這是一個為紀念19世紀初期瑞典化學家Jacob Berzelius而命名的Nvidia DGX SuperPOD運算系統,具有300 petaflops(floating-point, 每秒浮點運算次數)運算能力的超級電腦。透過瓦倫博基金會的資助,BerzeLiUs將成為瑞典產學合作的有力輔助工具,包括該基金會所投資的AI Autonomous Systems專案 和研究生命科學與量子科技的Software Program專案。 目前NSC 所使用的6台傳統超級電腦,僅有6 petaflops的運算能力,另一台2018年安裝的Tetralith則是北歐最強的超級電腦,但運算能力也將只有BerzeLiUs的一半。該中心科技經理Niclas Andersson表示,BerzeLiUs將是瑞典最快速運算能力的AI裝置。
A:法國總理 Jean Castex本(12)日於法國新聞廣播電台(France Info)宣布正籌備新版StopCovid新冠病毒追蹤手機應用程式,並預計於10月22日啟用。法國權理數位之國務秘書Cédric O上週於參議院承認,現行之StopCovid應用程式效果不佳,須加改善再重新推行,以補強防疫措施。 StopCovid經營公司原為 CapGemini,但將於10月底透過政府招標案指定新的經營商。O國務秘書表示,StopCovid每月經費將從10萬歐元提增至20萬歐元。 因民眾擔憂該應用程式侵犯個人隱私權,StopCovid自本年6月初問世以來,下載次數僅達260萬次,遠低於德國(1,800萬次)及英國(1,600萬次)所研發之新冠病毒追蹤應用程式。 法國近數星期來之確診案例每日平均超過1萬個,但根據法國政府所公布之數字,上週僅7,969人於StopCovid自我聲明已檢測陽性,而透過該程式獲知曾與確診者有接觸史的用戶只有472人。
A:根據此間歐洲商會公布之統計,俄羅斯2020年1-9月份小汽車新車銷售達109萬4,805輛,較2019年同期 (127萬1,392輛) 減少13.9%。 市占前10名汽車廠牌及銷售量如下: LADA (227,661輛)、KIA (139,477輛)、HYUNDAI (114,013輛)、RENAULT (14,007輛)、VW (88,054輛)、TOYOTA (66,169輛)、SKODA (65,163輛)、NISSAN (40,535輛)、GAZ LCV (31,747輛)、BMW (29,671輛)。 詳細資料請參考下列連結: https://aebrus.ru/upload/iblock/8be/ENG-Car-Sales-in-Q3-and-in-September-2020.pdf
A:根據此間歐洲商會公布之統計,俄羅斯2020年9月份小汽車新車銷售達15萬4,409輛,較2019年同期成長3.4%。 市占前10名汽車廠牌及銷售量如下: LADA (35,264輛)、KIA (20,402輛)、HYUNDAI (18,380輛)、RENAULT (14,007輛)、VW (10,374輛)、SKODA (9,616輛)、TOYOTA (8,494輛)、NISSAN (5,623輛)、GAZ LCV (4,451輛)、UAZ (3,805輛)。 詳細資料請參考下列連結: https://aebrus.ru/upload/iblock/8be/ENG-Car-Sales-in-Q3-and-in-September-2020.pdf
A:根據馬來西亞零售調查機構(Retail Group Malaysia,簡稱RGM)頃公布調查報告顯示,受新型冠狀病毒導致企業難以適應不斷變化的零售格局,預計馬國逾5萬1,000家零售店將於未來四到五個月內關閉。前述零售店家數占馬國總供應量15%,該數據隨著馬國金融機構於上(9)月暫緩償還貸款期限到期,許多零售商可能加速關閉業務。在全國範圍的部分零售商刻正尋求買家,包括位於老牌購物商場的零售業務。 根據該機構在巴生谷數個商業中心進行的觀察顯示,自行動管制令於3月18日實施後,馬國約有5%的購物商場租戶由於無法繼續維持營運而被迫關閉。位於辦公室底層的零售商店,大約10%的場所亦已終止其租賃。在全國連鎖店、市中心的獨立零售商、住宅鄉鎮、大型商業中心以及高收入與低收入地區都有各式零售店,包括穆斯林餐廳、時尚咖啡館、美食廣場、時尚商店、髮廊與美容院關閉或停止營業。在新冠病毒爆發前已在努力掙扎的零售商很可能會永久關閉。該行動管制令期間,已有逾20萬家企業(微型企業到大企業)停止營運,而消費者則趨保守消費的傾向。 該機構維持對馬國本(2020)年第四季零售成長率預測值為-2.5%,較7月預測值-1.5%更低。該機構另下修本年全年零售成長將萎縮9.3%,高於先前預測之8.7%。前述預測值已納入馬國勞動力市場的狀況,估計在本年底前將出現更多裁員,零售商將無法像新冠疫情前般負荷運轉。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俄羅斯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緊張,10月11日新增1.3萬確診病例,創下新高紀錄;累計俄國已篩檢5,119萬1,309人次。 截至10月11日俄羅斯及周邊國家疫情統計數據如附表:
A: 據日本共同新聞社本(10)月12日報導稱,由於全球新冠疫情持續擴大蔓延,導致訪日外國觀光旅客遽減,為避免公司業績持續惡化,日本企業陸續強化跨境電子商務(EC)交易,以拓展更多消費客戶群,在危機中尋求商機。 本年初新冠疫情爆發流行後,衝擊許多實體店面的經營業績,但網路線上銷售業績逆勢攀升。例如日本近鐵百貨店因訪日遊客大幅減少,造成免稅商品銷售銳減;另一方面跨境電商業績則大幅逆勢增長,尤其是化妝品及嬰兒用品更受消費者青睞。 為防堵新冠疫情自國外移入,日本政府嚴格實施邊境管制及強化防疫措施,自本(2020)年4月以後訪日外國旅客開始銳減,迄今每月仍持續以減幅超過90%以上之嚴峻慘狀。在此背景下,日本藥妝店巨頭--松本清控股等日本企業,陸續申請加入中國電商阿里巴巴之電商行銷網站,年輕消費族群反應超乎預期,日本品牌商品銷售暢旺。 在創新技術推波助瀾下,日本多家大型企業積極進行線上線下全通路整合,也大量運用大數據及AI科技,加速數位行銷交易轉型,期創造出更多新商業模式,以度過新冠危機難關。
A:馬來西亞馬六甲州(Melaka State)首席部長蘇萊曼(Sulaiman Md Ali)頃指出,該州政府將開發新經濟走廊特區,作為該州經濟的標誌性與改變遊戲規則的驅動來源。 前述新經濟走廊特區稱為「馬六甲海濱經濟特區」(Melaka Waterfront Economic Zone,簡稱M-WEZ),將興建自Umbai延伸至Tanjung Bruas 22公里的1萬5,000英畝(6,070公頃)的填海土地上。該特區的地理位置適中,具有戰略意義及吸引力,可將馬六甲州轉變為獨特的國際投資與商業中心的潛力。 除M-WEZ特區外,馬六甲州亦精心策劃了其他發展計畫,包括清真寺塔納(Masjid Tanah)、馬六甲(Melaka)高速鐵路站、數位化及智慧城市、高科技產業、瓜拉林吉國際港(Kuala Linggi International Port)和雙溪烏當(Uungang)的垃圾發電基礎設施項目,以帶動該州的經濟發展。 根據馬國投資發展局之統計資料顯示,上(2019)年,馬六甲州吸引投資額8.79億馬幣(約合2.15億美元);其中國內投資額為6.1億馬幣(占總投資額69.4%);外人直接投資額為2.69億馬幣(占總投資額30.6%)。本年上半年,馬六甲州吸引投資額7.88億馬幣(約合1.84億美元);其中外人直接投資額為4億馬幣(占總投資額50.76%);國內投資額為3.88億馬幣(占總投資額49.24%)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衛生部(MOH)總監諾希山(Dr. Noor Hisham)頃發布消息稱,根據該部全國危機準備及因應中心(CPRC)統計數據顯示,本(2020)年1月1日至10月3日止,馬國疑似登革熱病例達7萬8,303件,較上(2019)年同期減少23.8%;累計死亡人數為127人,較上年減少22人;其中以雪蘭莪州(3萬9,359件)、柔佛州(9,483件)及布城與吉隆坡的通報病例最多。依前述數據顯示,馬國平均每天有284件疑似登革熱病例,我國商旅宜提高警覺。 2019年馬國疑似登革熱病例為13萬101件,死亡人數為174人,較2018年增加56人。 該中心籲請馬國民眾若出現登革熱症狀,比如發燒、皮膚出現紅疹、眼球後方疼痛、關節及肌肉疼痛、牙齦或皮膚或鼻子出血、嘔吐、腹瀉、肚子痛及頭痛,應及早就醫。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新加坡聯合早報今(2020)年10月12日報導,「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SBF)」新上任主席林明彥受訪時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肆虐,使得新加坡企業面對營運環境艱難的處境,儘管目前商務旅行尚未全面恢復,為因應後疫情時代,該會計劃在今年內於印尼雅加達和越南胡志明市成立「GlobalConnect@SBF辦事處」,以協助新加坡企業加速國際化,拓展海外市場,明(2021)年亦將進一步擴大至泰國曼谷和緬甸仰光等2個新興市場。 目前已運營中的「GlobalConnect B2B電子商務平臺」將從新加坡逐步擴大規模至東協市場,參與商家也從醫療和餐飲擴展至其他領域。此一「企業對企業」電子商務網站,有如企業版的淘寶,可連接新加坡企業與其他新興市場企業,透過平臺銷售產品和服務,或從外國採購和引進產品。SBF預計截至今年底,將有包括食品、數位、醫療、工程和專業服務等2,000家新加坡企業藉由該平臺進軍海外市場。 林明彥主席認為,在貿易保護主義趨勢下,以自由貿易為核心的全球化依然是國際貿易主軸,因此SBF將協助企業加快國際化步伐,以在各國逐步開放邊境後,可快速掌握新商機。
A: 新加坡聯合早報今(2020)年10月10日報導,依據人工智慧方案公司iKala最新調查,由於百貨商場和一般店面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關閉,促使東南亞直播銷售的崛起,今年第1季,進行直播銷售的零售商僅占網上銷售零售商約13%,今年第2季則快速增加至67%。 報告指出,數位使用率上升、社交購物科技大幅獲採用以及全球暴發疫情,加速東南亞社交商務(直接透過社交媒體銷售產品)崛起。與去(2019)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東南亞社交商務訂單增加1倍,成交金額(GMV)成長3倍,消費者在直播時段購物頻率亦增加,其中越南和菲律賓消費者,每週2次從社交媒體的直播銷售購物,新加坡消費者則每週1次。 另儘管消費者對社交科技的採用已增加,但不同國家的情況有異,更多新加坡零售商利用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AI chatbots)將訂單自動化,而泰國零售商則使用人工智慧驅動訂單管理系統。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10)月12日報導稱,日本內閣府頃公布本(2020)年8月機械訂單統計,設備投資先行指標之民間需求(註:扣除船舶及電力)訂單額計7,525億日圓,較上(7)月微幅增加0.2%,且連續2個月呈現正成長,顯示已自本上半年新冠疫情擴大蔓延衝擊之最糟糕谷底減逐漸攀升回穩,惟訂單額水準仍低於上年同期之10%以上。 日本內閣府對於機械訂單的判斷基調,由原先之「減少趨勢」向上修正為「正止跌回穩中」。其中,製造業訂單額計3,113億日圓,較上月減少0.6%,係3個月以來首見負成長;非製造業訂單額計4,123億日圓,較上月衰退6.9%,亦係2個月以來呈現下滑。因季節調整值之型態變動,2020年8月製造業及非製造業訂單額合計,僅較上月微幅呈現增加。 8月不包括船舶及電力的核心機械訂單,部分評估指標已出現止跌回穩的徵兆,但仍較上年同期大幅衰退15.2%。另外,不包括在核心訂單之內的8月海外機械訂單額計9,190億日圓,較上月大幅增加49.6%,主要係因有超過1,000億日圓之化學機械訂單所致,顯示全球景氣已有緩步復甦的趨勢。
A: 依據日本港新聞本(2020)年10月12日報導辦理。 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以網路會議進行第16次北小委員會,日本提案增加20%太平洋黑鮪漁獲配額量案並未通過,爰今年的管理措施延續1年。台灣則未同意繼續轉讓漁獲配額給日本。 參加會議的10國共同討論日本所提出的增加配額案,美國認為資源量仍處於低水凖而反對該提案,但會議共識為延續管理措施1年。另外,日本今年雖獲得台灣向日本轉移300噸的大型魚配額,但台灣未同意明年的配額量轉移,台灣不同意可能是今年捕撈大型魚增加之故。 協議的同容為為今年相同,各國捕撈後剩餘的漁獲配量額可保留至下年度,比率由5%增加至17%。小型魚的漁獲配額量可移轉為大型魚。而資源量狀態較好的北太平洋長鰭鮪的資源管理措施未變更。明年度北小委員會於日本召開。 日本參與會議的代表水產廳資源管理部太田慎吾審議官說明,今年極期待能決議同意增加黑鮪配額量案,但受到武漢肺炎的疫情影響,無法正式進行交涉。本次僅爭取到維持增加至17%的剩餘漁獲配量額可保留至下年度,而明年的交涉重點將依今年資源評估結果並聽取美國的意見後,與相關者進行磋商,並再次提案增加黑鮪配額量。 下次會議預定於12月上旬以網路會議舉行。
A:來源: 澳洲金融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 日期: 2020/9/22、2020/9/23 澳洲通訊、資安暨藝文部長Paul Fletcher指出,新冠疫情帶動居家上班潮,促使家庭寬頻網速需求備增,聯邦政府將投資45億澳元升級國家寬頻網絡,建構超高速網路,約800萬戶家庭受惠,兩年內並可創造2萬5,000個就業機會,其中建築、工程、項目管理、運輸及零售業等之新職缺即達1萬6,600個。 NBN將透過公開發行市場借貸資助此項計畫,並將透過架設混合光纖同軸電纜(HFC)網路及運用從光纖到節點(FTTN)技術,達到每秒高達1千兆位(gigabit)超高速寛頻。此部分投資高達35億澳元,至2023年前升級全國75%的家庭及企業。F部長並說明,澳洲國家寬頻網路仍持續升級,目前約有1,200萬的澳洲家庭和企業可以使用NBN光纖寬頻,其中有750萬家庭使用NBN,預估每周亦可再升級3萬個地區使用NBN寛頻。 澳洲金融部長Mathias Cormann補充說明,到2024年,NBN設備升級投資將使每年國民生產總值(GDP)成長64億澳元,其中每年約15億澳元可活絡地方經濟,此次升級還將使NBN的內部盈收收益率從3.2%提升至3.7%,帶動可觀投資效益。聯邦政府另宣布7億澳元的「商業光纖計劃」(Enterprise Ethernet),免費建構連接各商業區域及辦公大樓之光纜,約有140萬家企業未來可使用光纖網路,另並花費3億澳元來改善地區間的寬網服務。NBN執行長Stephen Rue對此表示,該計畫將開放市場給澳洲電信(Telstra)以外的電信服務商如Optus、Macquarie Telecom及TPG加入,提供企業另一種服務選擇,價格上更具有競爭力。
A:印度外交部長Subrahmanyam Jaishankar與日本外務大臣Toshimitsu Motegi於10月7日於東京召開「第13屆印度-日本外交部長策略對話(The 13th India-Japan Foreign Ministers’ Strategic Dialogue)」,雙方簽署「網路安全協議」(Cyber Security Agreement),除共同分享對抗網路安全威脅資訊外,並發展消除資訊科技威脅之機制,加強5G科技、物聯網(IoT) 、人工智慧(AI)等領域合作,確保關鍵資訊系統建設之安全性及穩定性。雙方尚未對外公開5G的具體合作內容,惟在目前全球抵制中國大陸華為(Huawei)及日本預定於東京奧運前推出5G服務目標下,該協議有其重要意義。此外,印度總理莫迪同時於7日主持內閣會議立即批准該協議。 根據印度外交部聲明指出,鑑於數位科技在全球扮演角色日益重要,印、日兩國咸認有必要建立強大及穩定的網路系統,前提為印太(Indo-Pacific)區域的自由、開放及包容性(Free, Open and Inclusive),並邀請理念相近國家共同參與由印度、日本、澳洲推動的「供應鏈復甦倡議(Supply Chain Resilience Initiative, SCRI)」。針對去(2019)年11月莫迪總理提出的「印太海洋倡議(Indo-Pacific Oceans’ Initiative, IPOI) 」,日本願意在連結性支柱(Connectivity Pillar)擔任領導夥伴。此外,兩國外長並就共同關切的區域及全球議題交換意見,包括海洋安全、貿易及投資、製造業、人力技術發展、連結性、基礎建設、健康醫療、聯合國(UN)改革等,兩國堅強及持久的夥伴關係在對抗疫情帶來的挑戰十分重要,雙方並檢視「印-日特別策略及全球夥伴關係(India-Japan Special Strategic and Global Partnership)」推動進展。 J部長在推特(Tweet)中指出,兩國對於印太願景觀點一致,係建立在法治及尊重領土及主權完整基礎上,並論及擴大兩國在第三國的開發合作計畫。M外務大臣亦表示,日本十分重視與印度的策略夥伴關係,在疫情期間提供印度援助,包括500億日圓的緊急貸款及10億日圓醫療設備援助,將加強與印度在東協(ASEAN)及東南亞地區國家的第三國合作計畫,及持續推動在印度的高鐵計畫。 印度智庫Gateway House研究員Sameer Patil表示,該網路安全協議建立在印、日對話之基礎上,具有深遠意義,兩國共同面臨來自中國大陸及北韓等國之駭客入侵及網路威脅,例如2016年印度多家銀行提款機使用的日立支付系統(Hitachi Payment Services)遭惡意軟體入侵,破壞財務資料並造成320萬張簽帳卡資料外洩,唯有透過共同合作才能對抗網路安全威脅。該協議涵蓋重要資訊基礎建設,如銀行及支付系統、通訊網路、核子反應爐及能源傳輸系統、航空運輸系統、水資源供給系統等,於經濟及政治社會運作為重要優先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