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oche製藥公司今天宣佈,將進一步開發新冠病毒快篩測試儀器,每個測試能在18分鐘內得出結果,且每小時的總測試量高達300個。 該產品預計今年年底可以在歐洲地區開始販售,且Roche計畫向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申請緊急批准。 資料來源: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Anzeiger) 日期:2020年10月13日
A:瑞士Swiss Re再保險集團與德國Daimler汽車集團成立合資公司: Movinx,2集團將合作開發全數位化汽車險及其行車險等產品。第一個保險產品預計在2021年於法國開始銷售,之後也將在其他歐洲國家、美洲及亞洲國家銷售。 Swiss Re集團宣佈,Movinx將與當地保險公司合作,同時也願意與其他汽車製造商合作。 資料來源: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Anzeiger) 日期:2020年10月13日
A:依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統計數據,瑞士文化產業約有63,000家企業、 共30多萬名文化工作者,為瑞士帶來150億瑞士法郎的生產總值,占國民生產毛額的2.1%。另瑞士文化產業就職人口與瑞士整體相比,受教育程度比較高,且女性較多。 資料來源: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2020年10月13日
A: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簡稱阿聯)健康部宣佈,同意俄羅斯疫苗-衛星5號(Sputnik Ⅴ)在阿聯進行第3階段臨床人體測試,阿聯成為第1 個核准該疫苗臨床測試的中東國家。 衛星5號(Sputnik Ⅴ)由俄羅斯國家主權基金-直接投資基金(Direct Investment Fund)與莫斯科Gamaleya研究院(Gamaleya research institute)共同研發。 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執行長Kirill Dmitriev表示,沙烏地醫療人員及主管官員業赴莫斯科評估衛星5號(Sputnik Ⅴ)疫苗,倘阿聯測試通過可加速鄰近其他國家核准過程。 Kirill Dmitriev拒絕透露阿聯參與測試切確人數,僅透露阿布達比一名超過70歲老年人在施打疫苗後出現極高抗體(註:俄羅斯預計對4萬人進行測試,目前有1.2萬人)。全球對疫苗需求強烈,未來亦將提供給墨西哥、巴西、印度、烏茲別克、俄羅斯及白俄羅斯等國使用。 阿聯健康部部長Abdulrahman Al-Owais表示,阿聯人口來源多元,有超過200個國家,具有人口及年齡樣本優勢,係進行疫苗測試絕佳場域。
A:2020年10月12日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布蘭特原油(Brent crude oil)下跌0.57美元,來到42.28美元/桶;美國西德克薩斯中間基原油(US West Texas Intermediate, WTI)下跌0.6美元,來到40美元/桶。 沙烏地媒體Arab News分析指出,原油價格下跌主要原因如下:(1)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成員國-利比亞Sharara油田生產不可抗力因素被排除後,預估可增加35.5萬桶/日產量;(2)挪威石油公司罷工事件獲得解決。 瑞銀集團UBS石油分析師Giovanni Staunovo表示,原油生產的干擾因素被解決對油價回穩帶來負面效果。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分析師Harry Tchilinguirian表示,倘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未見和緩,OPEC及其盟國(簡稱OPEC+)應再考慮擴大減產幅度。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預測,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對油價展望不會造成重大影響。
A:依據瑞士蘇黎世機場公司(Flughafen Zürich AG)發布之新聞稿,在本年9月份共計有53萬6,406位旅客於蘇黎世機場進出,與去年同期相比較,減少81.4%,其中搭乘瑞士境內航線計45萬7,263人次,減少77.8%,轉機旅客則為7萬5,114人次,減少90.9%。 載客航班架次為9,606航班,減少60.6%;貨運流量則為2萬3,117公噸貨物,與去年同期相比較,減少36.5%。 資料來源: 瑞士蘇黎世機場公司(Flughafen Zürich AG) 日期: 2020年10月13日
A:依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最新發布之瑞士2020年9月新車銷售量統計調查報告,與2019年同期相比較,在2020年9月瑞士新車銷售量減少11%,共計為2萬1,304輛。其中汽油引擎車為9,714輛,減少35%;柴油引擎車為4,163輛,減少21%;油電混合車為4,525輛,增加104%;電動車為2,877輛,增加83%。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0年10月13日
A:依據瑞士20分鐘電子報報導,瑞士聯邦農業產品研究中心-Agroscope研究報告指出瑞士有機肉類產品價格比一般肉類價格高出約50%,該該中心指出,由於有機肉類產品價格昂貴,導至銷售業績停滞不前;報告中指出,如果有機豬肉類產品售價降低10%,銷售量則相對增加約30%,有機牛肉類產品售價降低10%,銷售量則相對增加約27%。 資料來源: 瑞士20分鐘報 日期: 2020年10月13日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10月4日報導,綠色轉型加速丹麥汽車產業的發展,丹麥分包商擁有潛在的增長新商機和造就成千上萬的新工作。然而, 丹麥兩家公司Meneta 與 Danfoss 亦分別指出框架條件是發展的障礙。 丹麥工總 (DI)對丹麥汽車分包商之綠色轉型相關潛力進行分析指出,如果丹麥出口公司設法與國際汽車行業的綠色轉型接軌,那麼他們將在未來幾年內創造成千上萬個新工作崗位。 DI成員董事Lars Frelle-Petersen說:“如果採取正確的方法,這將是稱為一個重大的出口新商機。 DI估計,如今丹麥生產汽車行業相關產品的公司約有7,000名員工,根據該業務組織的數據,該數字在10年內可以增長到35,000名。 DI指出,如今約有400家丹麥公司仰賴汽車行業銷售產品為生,如果他們設法與汽車行業的綠色轉型同步發展,那麼預期將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根據DI的分析,預計全球將於2030年賣出將近1100億丹麥克朗的“綠能車。”因此,到2030年,綠色汽車行業的營業額潛力幾乎是原來的六倍。基於這些數據,DI期望該行業將造就數千名新的就業機會。 於2015年電動和油電混合車電力零的銷售額為每件約100丹麥克朗,目前售價為650丹麥克朗。 這顯示在過去的五年中,丹麥的電動和油電混合車電力零件的銷售額增長了六倍。對丹麥汽車行業的總體出口額幾乎翻了一倍。 總部位於歐登塞之Meneta公司,目前在丹麥擁有260名員工,在全球擁有2,000名員工,該公司出售例如用於汽車的降噪材料,現在已經供應給電動和油電混合車製造商。Meneta之執行副總裁KimØstergaard表示,在短短幾年內,公司很大一部分的客戶將開發生產電動汽車成為主要的一部分。 “很難預測潛力有多大,但我們清楚地看到收入和創造就業機會的潛力。我們預計在丹麥我們將需要更多的員工,才能向電動和油電混合車市場提供產品,” KimØstergaard說。 毫無疑問,Meneta將在丹麥和該國境外僱用更多的員工。除此之外,需要更多的電子工程師。 丹佛斯(Danfoss)多年來一直是電力電子領域的世界領先者,廣義來說,為提供綠色轉型之電氣化的綠能車提供許多供電停車場,將為這家公司帶來巨大增長潛力。 去年,丹佛斯的商業夥伴丹佛斯矽動力(Danfoss silicon power)公司與德國ZF Friedrichshafen建立新的戰略夥伴關係,在重要的德國市場上取得了領導地位,以開發和供應所謂的電動和油電混合車動力模組。亦稱電動汽車和油電混合車的變速箱。 P氏 說 “如果想要在像汽車製造廠這樣的大型企業中市場中處於領先地位,就必須想出一些確實可以做些事並且要有一定分量的東西。” 然而,這一點可能成為丹麥公司的挑戰。 DI,Danfoss和Meneta都認為丹麥在研發框架條件方面處於落後狀態。 根據DI的說法,法國,英國和意大利等大型汽車生產國的政府在研發上使用的資金是丹麥政府的10倍。 “如果我們要參與這項成長機會,我們必須有長期的研發投資減免,這對中小企業尤其重要,才能激勵他們在不使整個公司失控的情況下投身其中。”鑒於越來越多汽車製造商地將其製造分包給承包商,去年,Meneta已經在綠色轉型方面投入資金於為綠色汽車行業產品開發,生產自己的綠色產品。“我們必須投資於產品開發,篩選市場,進行一些研究並找出未來的組成部分,為此花費了大量資金,希望丹麥政府能提供多一點的支持補助” Ø氏說。 過去5到10年間丹佛斯開發了許多電源模組方面的突破性新技術,得到歐盟和基爾大學的大力支持。然而, Danfoss 之 P氏希望電力電子和電氣化的整體潛力應受到丹麥政府更大的關注。 “如果市場出現任何好的機會, 通常很少是獨有的,其他人也同樣有好的主意, 丹麥應該抓住這個市場機會” P氏說。 奧爾胡斯大學經濟學教授Philipp Schröder則指出,世界各地的競爭正在加劇,這可能會對丹麥公司的增長和創造就業機會產生影響。 但是丹麥汽車行業的分包商之間存在很大差異, 有些公司生產變速箱的零件,而另一些公司則靠生產與成品車仰賴柴油或是電車之零件來謀生。 “我不確定這種行業變化是否會落在歐洲人手中。 “如果這個商機落到亞洲人手中,我看對丹麥分包商的需求將會是渺茫的。”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10月12日報導,丹麥衛生局推出新徽章配戴機制為提醒公眾與處於嚴重疾病風險中的人群保持社交距離。希望透過讓弱勢群體佩戴藍色圓形別針徽章設計使佩戴者與周圍人群保持一定的距離(例如在公共汽車上或在超市中)。 民眾可以前往藥局幫親戚和與弱勢群體領取免費徽章, 也可以通過患者支持組織訂購徽章。 奧爾胡斯大學政治學教授Michael Bang Petersen對抗新冠狀肺炎之公眾指南進行研究,他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佩戴徽章者將可以體驗到保持社交距離的預期效果。 “我們進行了大量研究,結果表示,這些徽章機制可以使民眾尤其同情弱勢群體保護他們與他們保持距離。” “徽章發出信號:記住保持距離。這可能將使弱勢群體在公開場合出行時更加自及提醒周邊民眾保持社交距離原則的重要性。”P 氏說。
A:出處:dutchnews.nl, 2020/10/13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政府將於今晚宣布最新防疫措施 由於荷蘭新確診案例日益飆升,採取更嚴格的疫情控制措施幾乎無可避免,因此總理Mark Rutte和衛生部長Hugo de Jonge將於10月13日晚間召開電視新聞記者發布會,宣布最新的防疫措施。 荷蘭新聞電台RTL Nieuws獲消息人士先一步透漏的消息得知,荷蘭政府將宣布短期內關閉所有的咖啡館、餐廳和酒吧,並在晚上禁止出售含酒精飲料。新措施可能會持續兩週,荷蘭政府的策略是最大程度地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從而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荷蘭政府的疫情諮商小組認為,咖啡館和酒吧是主要的感染源頭,尤其是年輕人在未察覺到自己已被感染的情況下,無意識地將病毒傳播給年長的和免疫力低者。 其他未經確認的新措施包括室內和室外團體人數限為4人,並將家中限3名訪客的來訪時間加長為24小時。成人團體運動也可能暫時停止,大眾交通工具僅行駛基本路線。基於法律因素,學校不會受到影響,亦不會強制戴口罩。
A:出處:dutchnews.nl, 2020/10/10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新冠肺炎平均確診案例躍居歐洲第三高 根據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ECDC)的數據資料顯示,荷蘭過去14天,每10萬人中平均有344.6例新確診案例,目前荷蘭新冠肺炎感染率躍居歐洲第三高,僅次於捷克和比利時。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荷蘭總理Mark Rutte一直敦促國人要遵守防疫規定,但荷蘭是一個自由度很高的國家,且罰金遠低於鄰國,對戴口罩亦持懷疑態度,儘管如此,9月28日,Rutte總理還是不強制,只強烈建議國人在商店和室內空間戴口罩。 阿姆斯特丹大學人類學家兼副教授Danny de Vries對荷蘭新聞網站(DutchNews.nl)表示,第一次全國防疫鎖定措施顯然奏效,5月和6月的感染率因此受到控制,但荷蘭人的民族特性就是對規定持質疑的態度,往往以自我判斷來靈活運用規則,此外,極權主義不適合荷蘭的文化,年輕人享有高度的自由,這也可能是荷蘭20-30歲年齡層感染機率最高的原因之一。 荷蘭的檢測及追蹤接觸者的能力也不足,外加政治問題,Rutte總理領導的的四黨聯合政府在眾議院雖有50%的席位,但在參議院卻沒有多數席位,因此諸如限制自由、戴口罩、罰款等的緊急立法預計會延至12月1日才能通過的原因之一。 越來越多的荷蘭人批評政府防疫措施不力,荷蘭重症照護協會會長Diederik Gommers已呼籲政府實施第二次全國封鎖。經濟學家Mathijs Bouman指出,Rutte總理認為不應該強制荷蘭人如何去做,雖然在第一波疫情時此種方式奏效,但面對第二波疫情則明顯力道不足,荷蘭人開始出現防疫疲勞現象,政府需要祭出更嚴格的規定。 Rutte總理於10月9日曾表示,希望再給予3天時間,觀察9月28日宣布的全國最新防疫措施是否有效,惟據荷蘭國家公共衛生暨環境研究所(RIVM)統計,昨(12)日新增確診人數為6,854人,創歷史新高。一般預期Rutte總理本(13)日晚上7點的記者會會採取更嚴格措施。
A:捷克大型醫院和學校反對Babiš政府強制關閉學校的防疫規定,原因為醫院因住院人數日益暴增,已呈現醫護人員短缺的情形,而學校停課將迫使醫護人員留在家中照顧小孩,使情況雪上加霜。布拉格VFN醫院的外科主任Martin Balík表示,關閉小學的措施如同利刃在背,因百分之三十的合格醫護人員需在家照顧年幼孩童,另關閉學校將對傳染病產生不確定的影響,而缺乏照護人員將會危害病患的生命。雖然政府計劃為急救醫護人員的3-10歲兒童安排特殊學校,但是學校的地點可能會使得家長更加為難,同時這類學校的存在亦將使這些孩子的父母失去獲得育兒福利金的資格。
A:捷克內閣在昨日晚間十點前宣布所有各級學校、餐廳、酒吧和俱樂部從明日起暫停關閉,且在同日起於大眾交通站和候車區均需戴口罩,也將禁止公共場所飲酒。小學低年級將關閉至11月1日,並將採取遠距教學模式。餐館、酒吧和俱樂部暫停營業到11月3日國家緊急狀態結束為止。捷克總理Andrej Babiš表示,做出上述的決定很困難,當務之急是防控新冠病毒擴散。
A:新聞來源 :韓國企劃財政部(日期 : 2020年10月13日) 一、韓國企劃財政部長兼副總理洪楠基將於本(109)年10月14日出席「第4次G20財政部長及中央銀行總裁視訊會議」,本次會議預計將有主要20國家財政部長及中央銀行總裁,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與世界銀行(WB)等主要國際機構之代表共同參與。 二、韓國代表於本次會議為國際金融體系工作小組共同主席,規劃本次會議研討主要議題及規劃財政部長會議之議題與協調意見及延長低收入國家之財務償還期限(Debt Service Suspension Initiative, DSSI)等工作。另企劃財政部國際經濟管理官許樟亦訂於10月12至13日出席「G20財政次長會議」,研擬部長會議將決議之共同聲明書草案(drafting)。 三、本次G20財政部長會議將分為3大議程,細部項目如次: (一)第一議程:研商全球經濟展望與因應新冠疫情之G20行動計畫升級方案及延長低收入國家財務償還期限等。 (二)第二議程:研商OECD-G20 IF(Inclusive Framework)提交之數位稅制執行計畫。 (三)第三議程:研商其他金融議題。 四、洪副總理將以G20國際金融體系共同主席之身分,先於第一議程中致詞,評估延長低收入國家財政償還期限及升級行動計畫之成果,並提出未來發展時必要之相關提議。渠亦擬於第二議程中,呼籲各國間合作,以就適用數位稅制之各種執行方式儘早達成最終協議。
A: 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今(2020)年10月12日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加速新加坡零售業轉型步伐,電子商務崛起衝擊實體店面業績,產品和服務大同小異也讓業界缺乏獨特新穎的零售概念和購物體驗。 為協助業者整合網路和實體營運模式,超越市場局限,打進國際或區域市場,因此陳振聲部長鼓勵零售業者改變傳統低買高賣的價差套利(arbitrage)經營模式,改以優質服務或獨特產品設計爭取市場優勢,利用數位工具銷售至海外。另亦透過強化品質、設計和服務,更佳地推銷產品,打響新加坡品牌。 此外,在疫情衝擊下,新加坡多數中小企業並未放緩發展步伐,仍繼續佈局海外市場和推動企業轉型,尤其星國政府宣布延長及加強企業轉型及海外發展補助措施,不僅能減緩疫情帶來的影響,亦能協助業者突破現有局限,開拓新的業務成長管道,以便在後疫情時代能立即掌握新商機。 具體的例子為新加坡的資訊科技公司SkyLab於今年9月與我國電訊業者「臺灣大哥大」簽署備忘錄,準備展開5G科技合作專案。SkyLab首席運營長何家俊表示,該公司擅長數據加速技術,由於疫情推動許多企業加快數位化進程,使得該公司取得不少商機,因此,他對政府加強企業海外發展的支援措施感到開心。
A: 新加坡人力部(MOM)今(2020)年10月12日發表就業情況報告顯示,儘管遭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新加坡零售業仍在進行招聘,以填補重啟門市後所需之人力,其中約6成屬於非PMET(專業人士、經理、執行員與技師)的前線職位,例如銷售員。自今年4月以來,超過650家零售業者已提供近3,600個就業和技能提升機會,其中7成為工作職缺,但截至今年9月,只有770人加入。 報告指出,疫情促使新加坡零售業加快數位轉型步伐,許多零售商開始著重建立網上業務,利用電商平臺擴大客戶群,包括使用直播和虛擬實境方式行銷,繼續與客戶互動。單是今年8月,網上銷售占零售總額10.9%,其中電腦與電信設備的銷售,幾乎一半在網上完成。 為協助零售商重新設計和創造更高價值工作,新加坡勞動力發展局在今年2月強化零售業「重新設計工作入職培訓計畫」,已促使550餘名零售業員工「原地轉型」。 由於新加坡零售業員工近3分之一年齡超過55歲,MOM鼓勵雇主善用政府推出的兩項津貼,以協助年長者延長工作生涯,包括:(1)退休與重雇年齡率先調高津貼(Senior Worker Early Adopter Grant),鼓勵業者在現有法定退休年齡(62歲)和重新雇傭年齡(67歲)之外續聘年長員工;(2)部分工時員工重新雇傭津貼(Part-time Re-employment Grant),補貼企業聘用60歲及以上兼職年長員工。截至目前已分別吸引近650家和440家業者申請,約3.7萬名員工將陸續受益。
A: 據日本NHK新聞本(10)月13日報導稱,日本政府內部已形成共識,若韓國不就「二戰徵用勞工問題」採取妥切對應措施,日本首相菅義偉將不出席本年底預定在韓國召開之日中韓三國領袖峰會。 據悉日本政府於上(9)月已告知韓國,若韓國無法妥善應對「二戰徵用勞工(註:即遭日本企業強征的韓國勞工)問題」,在目前雙方持續緊張對峙的情況下,菅首相將不可能訪問韓國。因此本年日中韓三國領袖峰會,恐將無法如期舉行。 日中韓三國領袖峰會始於1999年,2008年起由三國輪流主辦,每年召開1次。上次係去(2019)年12月在中國成都召開,會後並發表「日中韓合作未來10年展望」,通過「日中韓+X」早期收穫項目清單等成果文件;包括以2020年為目標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以及加速日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等。
A:馬來西亞國防部(Ministry of Defence)高級部長依斯邁沙比里(Ismail Sabri)頃宣佈,雪蘭莪州、吉隆坡與布城自2020年10月14日起至27日實施「有條件行動管制令」(Conditional Movement Control Order),該期間准許商業活動運作,惟須遵守標準作業程序,以抑制新冠病毒蔓延。 該期間,雪蘭莪州、吉隆坡與布城將實施下列管制措施:(一) 禁止跨縣,需跨縣工作的雇員須出席雇主批准信或工作證;(二)每戶家庭只准許2人出外採購食品與必需品;(三)所有學校、高等教育學府、技職學校、幼稚園、托兒所、宗教學校、公園及休閒中心須關閉;(四)清真寺、祈禱室、非伊斯蘭宗教場所須關閉;(五)娛樂中心和夜店禁止營運;(六)所有運動、休閒中心、社交和文化活動皆不能進行以及(七)不准舉行婚禮。 另一方面,東馬沙巴州(Sabah State)亦自10月13日至26日落實有條件行動管制令,以抑制新冠病毒在該州繼續蔓延。 沙巴州於9月1日至10月11日新增3,911件確診病例,占馬國累積的1萬5,657件的24.98%。沙巴州剛舉行州選舉,其確診病例與死亡人數銳增;其中10月8日新增271件5人病逝、9日274件6人病逝、10日277件3人病逝、11日488件2人病逝。沙巴州疫情嚴重有數項因素,包括沙巴州感染群已經是D614G變種病毒,具有更強的傳染性,加上很多病患是在出現症狀後才到醫院求醫,病發的慢性疾病者及老人為高風險群,亦推高了死亡率。 雪蘭莪州與吉隆坡過去三個星期已有13間購物商場先後出現確診病例,其中八打靈市(Petaling Jaya)萬達購物商場更被勒令關閉7天。新冠病毒蔓延至購物商場、高爾夫球俱樂部、銀行、學校及公寓,已造成馬國人心惶惶,消費信心降低。根據馬國零售調查機構(Retail Group Malaysia,簡稱RGM)頃公布調查報告顯示,新冠病毒導致企業難以適應不斷變化的零售格局,預計馬國逾5萬1,000家零售店將於未來四到五個月內關閉。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財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部長東姑賽夫魯(Tengku Zafrul)指出,制定2021年財政預算案正好提供契機,讓馬國政府考慮採用永續方式推動經濟增長以及提升國家韌性。新冠疫情仍威脅馬國社會經濟復甦、發展與未來增長,因此,馬國需像新冠疫情實施行動管制令期間加速數位化,以提升國家價值鏈。馬國將充分利用策略地理位置、敏捷勞動力、謹慎資源管理、優質基礎設施以及處於領先地位的關鍵領域,包括回教金融與清真經濟。 東姑賽夫魯部長續稱,2021年財政預算案作為政府的6R復甦策略一部分,聚焦振興經濟、保障生命與生計、進一步推動當前總額3,050億馬幣(約合737.52億美元)的經濟振興配套,包括關懷人民刺激經濟配套(PRIHATIN)、國家經濟復甦計畫(PENJANA)及「國家關懷人民 2.0」(Kita Prihatin)。2021年財政預算案將著重於親商政策、謹慎財務管理以及有效的轉型工具,從而抵禦未來經濟衝擊。上述振興經濟配套提升超過3%經濟成長率,已紓緩對商家與人民造成的衝擊。通過聚焦這些領域,將讓馬國的增長步入正軌。 馬國秉持親商政策,幫助商家維持運作,包括推出保住260萬個就業機會的薪資補貼計畫以及透過科技發展計畫幫助中小型企業升級業務。 儘管馬國政府自3月18日起實施行動管制令,根據馬國投資發展局(MIDA)之統計數據顯示,馬國2020年上半年共核准1,725項製造業、服務業及原產品產業投資計畫案,總投資金額為648億馬幣(約合156.69億美元),較上(2019)年同期減少29.57%;其中國內投資金額為453億馬幣,較上年同期增加6.59%,占總投資額之69.9%;外人直接投資金額為195億馬幣,較上年同期減少60.6%,占總投資額之30.09%。截至本年6月底馬國的累積外人直接投資總額達6,965億馬幣(約合1,694.2億美元)。馬國刻正積極洽談141項潛在投資計畫,估計投資額為726億馬幣,顯示FDI仍視馬國為熱門投資地點。 馬國也將提升已成為國家經濟發展重要組成部分的零工經濟,推動傳統領域轉型以及優化就業市場的供需。” 馬國經濟預計於2021年成長8%,為東亞經濟中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這將促使馬國成為企業投資的吸引力平臺,並促進區域蓬勃發展。馬國企業正利用趨勢變化所帶來的商機,包括保健產品、醫療器材、電子與電機、金融科技及電子商務。 根據世界銀行之「2020年全球最佳經商環境報告(The World Bank Doing Business 2020 Report)顯示,馬國在190個經濟體中,以81.5評分,進入世界排名前二十的經濟體行列,其排名上升至第12名,較2018年的第15名(80.6評分)出色。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