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尼加拉瓜政府於昨(10/13)日更新每週統計,確診個案增至4,297例,較上週增加72例,死亡154例,增加1例。另尼國公民疫情監測機構亦更新統計,迄10/7日疑似確診個案達10,631例,較上週增加118例,死亡2,768例,增加17例,疫情維持低檔。   鑒於疫情受控制,尼經濟社會發展基金會(Funides)上修本年尼國經濟成長率為-5%,較原預測-6.5%至-13.7%改善,惟受疫情影響,失業率升至6.8%(去年5.5%),貧窮人口比率升至31.3%(去年28.3%),每人平均所得1,819美元(去年1,918美元,衰退5.2%)。另IMF最新預測尼國本年經濟衰退6%,且明年仍將衰退0.5%。

A:資料來源: SITA 日期: 2020年10月13日 斯洛伐克2020年8月工業就業年減6.7%,連續第14個月下降(7月減少6.8%、6月減少6.3%、5月減少6.6%、4月減少6.2%)。 直到2019年6月,工業就業人數連續約6年持續增長;8月僅資通訊業就業人數年增2.2%。  

A:資料來源: Daily News Monitor 日期: 2020年10月14日 IMF預測斯洛伐克2020年GDP衰退7.1%(2021年成長6.9%);失業率將由2019年的5.8%提高至7.8%(2021年達7.1%);政府財政赤字將由2019年GDP的1.3%提高至8.8%(2021年達4.6%);消費者物價增長率將由2019年的2.8%降至1.5%(2021年停滯於1.5%)。  

A:為強化我國與尼加拉瓜間郵務合作,駐尼加拉瓜大使館推動兩國簽署國際快捷郵件協議,並獲兩國政府分別指派我中華郵政公司及尼國國營郵政公司(Empresa Correos de Nicaragua)代表雙方異地簽署,尼方簽署儀式於2020年10月13日舉行,駐館吳大使進木及尼國郵電總局局長Nahima Díaz出席見證。   吳大使致詞表示,近年來臺尼兩國商務及文化往來持續成長,而中華郵政與尼國郵政簽署旨揭協議,未來尼國家庭即可寄送家鄉味予在臺留學生,尼國廠商亦可寄送樣品予我國進口商,有助深化兩國交流。Díaz局長首先恭賀我國國慶,並感謝我國對尼國提供之各項協助,盼藉由簽署旨揭協議強化雙邊合作。代表尼方簽署之郵政公司Primitivo Rodríguez總經理則表示,謹藉簽署協議向我國國慶致賀,並矢言提供尼國民眾更具時效且可追蹤之優質服務,將尼國民眾的心意及時送達我國。   本協議正式生效後,我國政府、企業及民眾得於中華郵政公司郵寄國際快捷郵件至尼國,其費用相較DHL等國際快遞約可節省70%,寄達天數則可望降至10日至15日,相對傳統航空包裹30日大幅縮減,有助兩國增強商務及文化雙邊交流。

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 日期: 2020年10月14日 德國照明設備製造商Hella將於2021年將車內氛圍燈生產由斯洛伐克的Bratislava移至Trencin,該單位僱用300人。  另Hella亦將其設計尾燈的全球中心由德國的Lippstadt轉移到斯洛伐克的Bánovce鎮的工廠,其將創造100個新的工作崗位。 Hella將把不再於西班牙生產的汽車零組件轉移到斯洛伐克生產,該公司在斯洛伐克擁有近4,000名員工,最近則裁員200人。 該公司將把Bratislava、Kočovce、ánovce及Trenčín的工廠合併為一家公司。  

A:2020年1-9月巴西與美國貿易額334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下降25%,為過去11年來最低的雙邊貿易額。2020年1-9月巴西對美國出口,工業產品佔87.2%,石油及其製品亦佔重要地位,出口額152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下降31.7%,貿易赤字為31億美元。 依據巴西美國商會(Amcham Brasil)調查報告,2020年雙邊貿易逆差擴大將是6年以來最大逆差,但美國仍是巴西的第2大貿易夥伴,對美出口額佔巴西總出口9.7%,巴美貿易額佔巴西貿易總額12.3%。中國為巴西第1大貿易夥伴,對中出口佔總出口34.1%,巴中貿易額佔貿易總額28.8%。Amcham預估,2020年巴西與美國貿易逆差將介於24億美元至28億美元。  

A:依據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報告,2020年巴西將成為40個新興及中等收入國家中第2高債務比國家,巴西債務GDP比為101.4%,僅落後安哥拉的120.3%,並遠高於中等國家平均62.2%,主要國家負債GDP比,中國61.7%、印度89.3%及墨西哥65.5%。 IMF預估,巴西將在2022年成為新興和中等收入經濟體最大債務國,屆時債務GDP比為103.5%,而安哥拉將降93.8%。巴西債務總額將持續增加,到2025年達到104.4%。  

A:由於降雨少,氣溫高,影響2020/21年度黃豆播種,根據巴西AgRural公司調查,2020年10月9日為止黃豆種植面積僅達3.4%,為2010/11年度以來最低比率。2020年9月底僅播種1.6%,2019/20年度同一期間已播種11.1%。 據AgRural表示,由於主要產區播種嚴重延誤,2021年1月黃豆產量將很少。  

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 日期: 2020年10月14日 2019年斯洛伐克Kosice機場淨利達270萬歐元,銷售額達1,250萬歐元,該機場自2011年起便獲利。 另一方面,Bratislava市M.R. Štefánik機場自2009年起營運便虧損,2019年虧損440萬歐元,銷售額達2,660萬歐元。

A:根據秘魯媒體報導,為減緩疫情對就業的衝擊,秘魯曾於本(109)年4月補貼各企業支付勞工薪資,適用對象為月薪430美元以下之正式勞工,補貼金額為前述勞工月薪之35%。由於疫情持續惡化,秘魯勞工部長Javier Palacios頃於國會報告表示,將於近期內研提第2階段勞工薪資補貼措施,以舒緩疫情持續惡化失業問題。 秘魯非正規就業問題向來嚴重,尤其本次武漢肺炎疫情造成大量失業並助長非法勞工增加,此間專家就此說明,秘魯非正規勞工佔整體就業人數高達74.3%,大部分勞工無法受惠政府補貼就業優惠,因此應設法擴大適用對象,並參照秘魯正式勞工之平均月薪放寬上限,建議第2階段可就月薪685美元以下之正式勞工提供薪資補貼。 另秘魯經濟暨財政部長Antonieta Alva表示,伊業與勞工部完成補助企業聘用新進正式員工草案,將於近期內送請秘總理府通過以正式成案,盼能增加7,000名青年投入職場,並協助1,754勞工取得正式工作職位。

A:依據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CEPAL)調查報告顯示,受到本次武漢肺炎疫情衝擊,預測2020年秘魯經濟成長率將衰退13%,衰退幅度為拉丁美洲地區僅次於委內瑞拉(-26%)之國家,且較阿根廷(-10.5%)、巴西(9.2%)、墨西哥(-9%)智利(-7.9%)及哥倫比亞(-5.6%)等國家更為嚴重。 鑒於秘魯政府積極研議各項措施盼能儘快復甦經濟,秘魯安永會計事務所首席合夥人Enruqie Oliveros 於秘魯主流商業媒體發表評論,提出以下看法及相關建議: 投資改善衛生、教育及科技基礎設施:疫情期間導致居家工作、遠距教學、遠距醫療及電子商務之大量需求,因此建議秘魯政府除須改善衛生基礎建設外,亦應儘速投資教育及科技基礎設施。 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模式(PPP):秘魯政府為減緩疫情衝擊國內經濟,迄今已動用大量預算供作中小企業融資信保、弱勢家庭補助金、多項大型公共建設案、雇用大量短期勞工及寬鬆貨幣政策等以刺激景氣,國家財政逐漸緊縮,建議應積極採用PPP機制將私人資金導入公共投資計畫,以使國家建設不因政府預算短缺而停頓。 正視秘魯非正規就業問題:秘魯超過70%勞工為非正式員工,除造成嚴重之社會及經濟問題外,亦成為武漢病毒擴散原因及防疫死角,因此建議秘魯政府設法解決大量非正規勞工問題。 礦業及農業出口為復甦秘魯經濟主要動力:礦業及農業向為秘魯主要出口產業,尤其目前全球農礦原物料價格呈現上漲,應趁勢利用農礦產品出口來作為復甦經濟之主要推力。 企業須適應新商業型態:武漢肺炎疫情造成全球商業環境劇變,建議私部門亦應隨之調整企業文化,並投資發展新型經營模式,以增加競爭力。

A:日期:10月14日 資料來源:紐約時報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四大科技公司本年迄今不畏疫情在全紐約市新增2,600多名員工,目前總共雇用高達22,000名員工,另積極收購及租賃辦公空間,目前四大科技公司在紐約市共計有超過160萬平方英尺的辦公空間,曼哈頓中城34街至下城世貿中心已逐漸發展成為紐約科技走廊。 Google疫情爆發前在哈德遜河沿岸新增約170萬平方英尺辦公空間;Amazon本年3月收購紐約Lord&Taylor大樓供2,200名員工辦公室;Facebook 租下107年歷史的紐約郵政總局大樓;蘋果於11 Penn Plaza大樓租下22萬平方英尺辦公空間。 科技公司於20年前開始在紐約拓點,初期將紐約做為營銷據點,但看好紐約地域交通網路、多元文化和人才,近年已逐漸紐約發展為技術中心,紐約成繼矽谷後美國第二科技大城。根據紐約州審計長辦公室統計,紐約市科技行業在疫情爆發前雇用150,100員工,主要集中在軟體、資料處理和電子出版等領域。

A:根據CNBC報導,高盛(Goldman Sachs)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與川普第二任期相比,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對美國石油和天然氣鑽探公司可能是有利的,因為更嚴格的水力壓裂法規將導致減產,進而促使原油價格提高。 高盛指出,拜登提出2兆美元計劃用於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是德州石油和天然氣產業樂見的;縱使拜登的執政主張採中間立場,美國油氣生產的不利影響仍將增加。但事實上,民主黨若上台的話,很可能是一個積極的催化劑,有利油價走勢。

A: 西班牙「ABC日報」本(2020)年10月8日以「西班牙參議院批准徵收數位服務稅(谷歌稅,Tasa Google)及金融交易稅(托賓稅,Tasa Tobin),預計年稅收可增達18億歐元」為題報導略以: 西班牙參議院(Senado)於本年10月7日批准課徵數位服務稅(谷歌稅,Tasa Google)及金融交易稅(托賓稅,Tasa Tobin)法令,該二法令將於公告三個月後生效,預計將自2021年1月開始徵收。西班牙預算監督獨立機構(Autoridad Indenpendiente de Responsabilidad Fiscal,Airef)及西班牙社會安全、融合暨移民部(Ministerio de Seguridad Social, Inclusión y Migraciones)部長José Luis Escrivá均表示,未來該二稅收每年最多可為西班牙國庫帶來18億1,800萬歐元之收入,其中數位服務稅可徵收約5億4,600萬歐元至9億6,800歐元,金融交易稅則可增加約4億2,000萬歐元至8億5,000萬歐元。 西國數位服務稅課徵對象為全球年營業額超過7億5,000萬歐元且在西班牙營收超過300萬歐元之數位企業,將對其線上廣告數位服務課徵3%之營業稅,預計西班牙有10%電信營運業將受該稅制影響;金融交易稅則對西班牙市值超過10億歐元之上市公司,按月對買賣該等公司股票課徵0.2%稅捐。 儘管美國曾威脅將以貿易關稅措施報復課徵數位服務稅之國家,惟西班牙財政部(Ministerio de Hacienda)部長María Jesús Montero表示,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下,科技公司為較不受經濟衝擊之產業;此外,相較於小型科技公司,大型科技公司有「不公平競爭 (Competencia desleal) 」情形,爰有必要針對該等企業課徵其於本地之獲利。 西班牙數位服務稅法引起國際數位公司之不滿,如美國優步(Uber)需支付數位服務稅,而提供類似服務之西班牙本土企業Cabify則無須繳稅。此外,線上零售巨擘亞馬遜(Amazon)亦表示,數位服務稅將可能造成「雙重課稅 (Doble imposición) 」問題。 除西班牙外,法國及義大利均已通過類似之數位服務稅法,並即將生效;儘管不盡相同,奧地利及德國亦有相似之數位服務稅法規。歐盟則已規劃將以歐盟整體為基礎擬定數位服務稅法,惟該法規最快要到2023年後才可能落實。此外,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亦積極倡議數位稅,未來倘歐盟或OECD通過相關稅制,西班牙財政部將依該等機構之法規修改國內之數位服務稅法令。

A: 西班牙「ABC日報」本(2020)年10月8日以「因新冠肺炎(COVID-19)影響,導致本年西班牙退休金缺口達266億歐元」為題報導略以: 西班牙因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造成經濟衰退及就業人口減少,使本年退休金缺口高達266億歐元,占國內生產毛額(GDP) 2.37%,高於西國社會福利部訂定2%之年度目標。另本年8月西國所需退休金金額即高達99.04億歐元。 由於西國社保局收入用以支付社會福利之費用驟減,2020年前半年較上年同期減少3.8%;另外同期之支出費用則增加3%,造成西國社保局應支付之社會福利債務高達1,000億歐元。 西國外換銀行(BBVA)之經濟學家表示,此次疫情之影響並未比未來幾年西國嬰兒潮世代之壽命增加,及新退休人員加入退休金體系,造成退休金制度收支不平衡問題更為嚴重。西國中央銀行(Banco Central de España)依據2017年之數據計算,在新退休金制度下,每位退休人員於退休前每繳交1歐元,卻可於退休後領取1.74歐元。 西國社會安全、融合暨移民部( Ministerio de Seguridad Social, Inclusión y Migraciones)業提出西國退休金改革計畫,部長José Luis Escrivá表示,改革退休金制度係歐盟對西班牙之特別要求,並請西國於退休金改革架構中說明退休金使用方式。西國需將改革文件提交歐盟,該文件係歐盟是否提撥復甦基金予西國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之關鍵。Escrivá部長則表示,西國退休金改革計畫相當進步,已包含歐盟所需,惟西國國會各黨派對該改革計畫尚有爭論,Escrivá部長盼國會能達成共識,儘快通過該改革計畫,並盼能自國家預算中提撥180億歐元,供西國社保局於2023年分期支應退休金之所需費用。

A: 西班牙「ABC日報」本(2020)年10月9日以「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將使西班牙餐飲業本年損失170億歐元及40萬名就業人口」為題報導略以: 根據西班牙餐飲業品牌企業協會(Asociación Empresarial de Marcas de Restauración)、人力市調NPD集團(National Purchase Diary)及安侯建業(KPMG)本年10月8日發布共同編製之《餐飲業品牌年鑑III》(III Anuario de la Restauración de Marca)報告,西班牙自本年3月14日發布國家警戒狀態(Estado de Alarma)至6月底止,西國餐飲業已損失70億歐元,許多餐廳被迫暫時關閉使本年第1季顧客數量減少43.1%,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本年西班牙餐飲業將損失170億歐元,9萬家店面倒閉及減少40萬名就業人口。 西國餐飲業品牌企業協會Carlos Pérez Tenorio理事長表示,日前西班牙政府透過國家信貸局( Instituto de Crédito Oficial ,ICO)提供之擔保貸款確實有助餐飲業之資金流通,惟西國展延無薪假補助措施(ERTE)並未將餐飲業列入受疫情影響最優先資助之行業,且申請作業繁複,爰有必要針對該產業簡化申請程序。西國餐飲業品牌企業協會強調,西國政府應提供稅務優惠措施,例如,將目前旅館餐飲業之增值稅10%調降為4%,並提供餐飲業房屋租金適當之補助。 該報告另指出,西國63%餐飲經營業者認為,西班牙餐飲業至少要到2022年才可能復甦到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之水準,26%之業者認為要到2023年後,其餘11%之業者則認為於2021年即可改善。此外,受到疫情持續蔓延影響,目前西國餐飲業仍有容納人數之上限,爰目前外送與外帶服務之需求增加,許多連鎖業者亦視為良機,認為2021年外送服務市場營業額可望自12%增長至22%。 2019年西班牙餐飲業營業額為373億9,000萬歐元,其中有組織之餐飲業者(La restauración organizada)約占100億歐元,為26.7%,獨立經營業者則占74.3%。

A: 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本(2020)年10月13日以「受新冠肺炎(COVID-19)影響,迄本年7月西班牙自治區稅收減少25%」為題報導略以: 依據西國財政部資料,因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至本年7月止西班牙自治區稅收包括不動產稅(房地產等)、遺產稅、贈與稅及房產買賣之稅收減少25%,而中央政府之個人所得稅(impuesto sobre la renta, IRPF)、增值稅(Impuesto sobre el Valor Añadido,IVA)及公司稅(Sociedad)等則減少12%。自治區稅收大幅減少之主因除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封城造成營業活動停止外,亦因自治區政府因應疫情採取之財政紓困措施,如允許受封城地區之公司及納稅人延遲繳交稅捐,其中遺產稅可延遲6個月;此外,疫情期間,不動產買賣減少,房屋買賣稅及其文件稅亦大量減少。 西國財政部資料顯示,本年1-7月西國資產買賣稅及其文件稅收約39億歐元,較去(2019)年同期減少25.9%;遺產及贈與稅為12億190萬歐元,減少26.8%;不動產稅(房屋土地稅等)為7億6,500萬歐元,為唯一增加之稅收,增加6.2%;博彩及稅娛樂稅則因營業場所關閉僅為4億3,040萬歐元,減少39.2%;交通工具稅因2019年汽車牌照登記稅收入為3億5,780億歐元,2020年則因車輛銷售大幅下跌僅徵收2億1,960萬歐元,減少38.6%。 儘管自治區之稅收減少,惟中央政府預撥50%個人所得稅(IRPF)、50%加值稅及58%之特別稅,以確保各自治區之衛生、教育及社會福利等所需之資金。此外,中央政府本年度額外提供160億歐元供各自治區採購防疫物資,爰2019年至7月止中央政府撥予各自治區之預算為633億3,400萬歐元,而2020年同期則高達736億5,540萬歐元,增加16.3%。

A: 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本(2020)年10月14日以「國際貨幣基金(IMF)指出,2020年西班牙為已開發國家中,經濟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最嚴重之國家」為題報導略以﹕ 國際貨幣基金(IMF)指出,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西班牙經歷前所未有之經濟危機,本年經濟成長預估為-12.8%,較2019年之2.0%大幅衰退,遠落後於全球本年之平均經濟成長-4.4%及歐元區平均成長-8.3%;惟因受惠於歐盟之援助,西班牙政府相信可克服難關,2021年經濟成長可望達7.2%。其他研究指出,西班牙經濟受疫情嚴重影響係導因於西班牙之防疫封城措施較多數國家嚴格,且經濟結構倚賴受疫情影響最嚴重之觀光業、旅宿餐飲業、娛樂休閒及交通業等。西班牙於全球受疫情影響嚴重之國家中排名第17,其他因疫情而嚴重影響經濟成長之國家包括秘魯(-13.9%)、黎巴嫩及委內瑞拉(-25%)及澳門(-50%)等。 就業市場方面:本年西班牙失業率自2019年之14.1%增加為16.8%,除希臘為20%外,西班牙為已開發及新興國家中失業率最嚴重者,預期至2025年仍達14.2%,需至2026年方可恢復至疫情前之水準。 政府公債方面:IMF資料顯示,西國本年公債占GDP比率將自2019年之95.5%增加至123%,至2025年則仍將高達118.8%。財政赤字方面,本年赤字將自2019年之2.8%大幅增加至14.4%,至2025方可能降至4.4%。 西班牙央行(Banco de España)總裁Pablo Hernández de Cos及駐歐盟官員José Manuel Campa指出,疫情由衛生事件延伸為經濟危機,勢將與大蕭條期間一樣影響各國金融產業,目前已對若干銀行造成危機。IMF總裁Kristalina Georgieva認為,各國政府將面臨大規模、長期及不確定性之經濟情勢。 IMF認為疫情結束時期尚漫長不可測,各國政府應採取減少賦稅及資金資助方式協助經濟永續發展,如補助勞工薪資以減少失業,持續提供企業資金、減稅、展延還款等。此外,在疫苗方面,未來各國應進行國際合作,以透明方式進行全球性之分配,而非僅提供予富裕之國家。

A:  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根據土耳其統計局資料,本(2020)年8月份時,土國工業生產指數較上月上升3.4%,年度比較上升10.4%,較前一個月之4.5%增加。   財政部長Berat Albayrak對此數據表示,以工業生產增加情況來看,土耳其為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國家中第1名且為全球第2名。工業產出被認為是重要經濟指標,並視為是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GDP)的初步評量工具。   產業科技部長Mustafa Varank表示,土耳其已經展現自2018年1月以來最佳表現。土耳其為工業方面最快速復原國家其中之一。其表示,製造業的訂單、投資、生產及出口仍一直持續,此復甦將在第3季之就業率及成長率反映出來。根據土耳其統計局資料,在子部門方面,中間財指數呈現最高的單月及年增長率,分別為13.6%及4.8%。

A: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根據土耳其銀行監理署(BDDK)數據,本(2020)年1-8月土耳其中小企業貸款激增2,230億里拉(280億美元)。   新冠病毒疫情對中小企業的打擊最大,促使政府採取支助措施,以協助中小企業克服疫情之經濟影響。   土耳其中小企業雇用之員工約占總就業人口的三分之二,並創造了50%出口、三分之一的進口及65%營業額。根據BDDK數據,截至2018年底,中小企業貸款達6,110億里拉,並於2019年增加40億里拉至6,150億里拉。   中小企業的信用貸款於本年第1季增加472億里拉,至新冠病毒疫情對經濟活動影響更為明顯的第2季時,中小企業愈加容易取得貸款,貸款額並增長了近100%。就本年上半年而言,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增加約1,930億里拉。   當政府於4月推出財務支助方案時,中小企業貸款於該月增加1,000億里拉,惟政府開始採取貨幣緊縮政策時,中小企業貸款之增長速度放緩。   本年1-8月土耳其中小企業貸款增加約2,230億里拉,使總額於8月底達8,380億里拉。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