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近來與未來交通有關的熱門議題之一,便是氫氣燃料電池的能源應用,以下將針對氫氣能源應用於電動交通的未來發展,進行討論。   一、氫氣應用的絆腳石—成本過高,將在未來十年內解除: (一)根據氫能源理事會(Hydrogen Council)和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McKinsey)合作進行的「通往氫氣競爭力之路(Path to hydrogen competitiveness)」研究報告顯示,到2030年氫氣價格將大幅下降,預計屆時將可與其他低碳能源競爭。 (二)氫氣價格會下降的主因,在於氫氣的生產、配送,以及設備和零組件製造量的增加所致,預計到2030年,許多應用的成本將減少達50%。 (三)氫氣能源理事會是總部位於比利時,由全球60家能源、運輸和工業集團組成的全球性組織,其中參與的德國企業,包括空中巴士(Airbus)、奧迪(Audi)、寶馬(BMW),賓士(Daimler)、Bosch與Thyssenkrupp等汽車產業相關大廠;因此若氫氣能源價格如預期般下跌,則未來交通工具能源動力市場的競爭將可能改變。 (四)價格下滑的前提是,到2030年投資總計700億美元;此一投資額度看來很多,不過其實僅佔年度能源支出的5%,相較於德國僅在2019年便投資300億美元於太陽能,並不算多。 (五)汽車管理中心(Center of Automotive Management;CAM)主管Stefan Bratzel表示,氫氣成本高,一直是燃料電池汽車生產的主要絆腳石,所以若能降低生產成本,將跨出重要一步。 (六)此外,從剩餘的電能中再產生氫氣,除又能降低生產氫氣成本外,對環境保護也具正面效果。 (七)實例:目前氫氣能源發電的汽車如韓國現代汽車(Hyundai)車款Nexo,其行駛哩程數依ADAC估計約為540公里,Bratzel認為其6.9萬歐元的定價,並未反應其高額生產成本,實際上應再貴2萬到3萬歐元,不過一輛車定價9萬歐元或10萬歐元,潛在客戶群將大為減少;因此降低生產成本將可反應成本訂定銷售價格。   二、氫氣應用於重型交通工具和公共汽車的潛力大: (一) Bratzel表示,需長途行駛的貨車、公共汽車及小型汽車等,並不適合採用太重的大型電池發電,因此燃料電池是替代性引擎車輛較佳的解決方案。 (二)目前氫氣應用於交通的另一問題,在於基礎設施不夠發達,因為需求不夠,而沒有足夠的需求,原因在於基礎設施不夠發達,因此必要有一方先行動作才能解套;全德國目前僅有約80個加氫站。 (三)可能的解決方案:Bratzel認為,如果重型及大型車輛都由氫氣驅動,便可解決此結構性問題,因其他車輛可到商業區或公共汽車總站附近的氫氣中心續加氫氣能源即可,不必急忙尋求全面的基礎建設解決方案。   三、預計未來氫氣能源和電池驅動車輛間的競爭,可能形成共存局面: (一)儘管過去幾年來,許多汽車大廠忽視氫氣能源的應用,仍有許多汽車零組件供應商已全力發展氫氣能源。 (二) Bosch於2019年4月宣布,開始批量生產貨車和汽車用燃料電池。 (三) Bosch於2020年初,對其在英國新能源科技公司Ceres Power的投資股份,從3.9%增至18%,總計投資額高達9,000萬歐元;兩家業者正共同開發固定應用的燃料電池。   四、近幾個月來,氫氣類股為股票交易市場上的熱門股,如加拿大燃料電池生產業者Ballard Power,股價在幾個月內大幅上漲,預計年漲幅達200%。  

A:歐盟已認知到人工智慧對經濟和地緣政治所帶來之挑戰和機會,打造一個適應數位時代的歐洲是目前歐盟執委會刻正處理的兩項優先事項之一(另一項為達成歐盟綠色協議以面對氣候變遷所帶來之挑戰)。 目前歐盟的戰略目標是要提高其科技之競爭力,特別是在人工智慧、區塊鏈、量子計算及物聯網等關鍵技術上,惟歐盟亦期盼能確保歐盟的基本價值、權利與自由,同時並降低創新科技對歐盟經濟和勞動力市場所帶來之負面影響。   歐盟執委會近期發表的歐盟人工智慧白皮書被視為其數位政策與策略重要的文件,該白皮書詳細闡述歐盟執委會發展符合歐盟基本權利與義務的人工智慧,並概述執委會有關期盼透過「數位歐洲計劃」促成歐盟境內增加投資人工智慧之構想,其目的是希望建立一個人工智慧生態系統以加強歐盟成員國之間的整合研究並協助縮小歐盟的人工智慧資金缺口。   在數位策略方面,歐盟之策略旨在建立一個單一的數據市場作為安全存儲個人和非個人數據,並為歐盟境內公司提供高品質數據以確保歐盟的技術主權。除此之外,使用數據的標準與數據互通規範將有助於企業對企業共享數據並幫助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保持競爭力。   歐盟人工智慧白皮書與提案探討與人工智慧相關之資金、法規、數據使用準則等議題,惟如何在人工智慧法規與產業競爭力之間取得平衡仍待提供更詳細的說明。當前歐盟人工智慧產業面臨的問題包括: 1.業界欣見有關歐盟境內人工智慧投資案金額之成長,但歐盟與各成員國需挹注更多的資金以縮小歐盟在人工智慧投資金額上與中國及美國的落差。 2.建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是擴展歐盟人工智慧研發能量的絕佳方式,惟歐盟需在境內人工智慧研究中心投入更多資源以建立人工智慧生態體系。   對歐盟人工智慧產業未來發展的建言: 關鍵是如何在人工智慧監管和產業競爭力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點。對外,歐盟的人工智慧法規應避免使歐盟境內人工智慧開發商因法規規範限制其與全球其他業者之競爭。對內,非歐盟人工智慧開發商在歐盟境內提供人工智慧相關服務亦需比照歐盟人工智慧開發商遵守歐盟GDPR規範。 歐盟在人工智慧研究方面仍具有競爭優勢,並擁有頂級的人工智慧人才,惟歐盟在人工智慧產業上亦有其劣勢,包括相對於全球競爭對手之技術研發支出不足、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應更緊密地聯結,同時歐盟業者與政策制定者應更密切合作共同改善人工智慧研究成果技術移轉至業界之程序等議題。

A:緬甸時報報導, YCP Solidiance顧問公司發布的白皮書顯示,隨著中產階級消費群體的不斷壯大,緬甸零售業一直在快速成長,惟緬甸電子商務尚未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零售業自2012年以來迅速成長,吸引了逾50個亞洲品牌,投入緬甸市場。投資者正著眼緬甸消費者群體,尤其以16-35歲的中產階級,他們目前佔緬甸5,400萬人口三分之一。中產階級消費者被視為休閒娛樂方面的願意花錢者,為投資者帶來了新的成長潛力。自2013年以來,現代雜貨商(modern groceries)及混合零售商(mixed retailers)每年持續成長。根據2019年估計,現代雜貨商的銷售額為2.69億美元,混合零售商的銷售額為1.77億美元。相比之下,現代雜貨商在2018年的銷售額為2.01億美元,而混合零售商的銷售額為1.45億美元。2013年現代雜貨商的銷售額只有4,870萬美元,而混合零售商的銷售額為5,890萬美元。 2013年至2018年期間年增長率為32.8%。在此期間,現代零售管道數量也隨著需求的成長而擴大。儘管現代中產階級在成長,但電子商務領域仍然在停滯不前,非正式線上購物商店,尤其是在Facebook上的銷售氾濫仍然為該行業帶來了挑戰。儘管存在諸如阿里巴巴的Shop.com.mm及本地電子市場rgo47之類的大型電子商務參與者,此外,緬甸的電子支付系統仍然較對落後,大多數消費者尚未擁有網路銀行帳戶或申請信用卡所致。緬甸近90%的電子商務交易都是透過貨到付款來完成交易,因此跨國公司可利用發展中的電子商務領域作為一個潛在的成長市場。YCP Solidiance認為,對緬甸零售業的未來持樂觀態度。該公司預估,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升級生活方式,並在外國品牌、休閒及娛樂方面投入更多資金,電子商務該行業將進一步擴張,這將使線上購物零售商將有更好的投資及發展潛力。

A:緬甸時報報導,隨著越來越多的緬甸人在家中使用網路工作、訂貨、轉帳,最近還是用網絡搜索即將到來的選舉信息,緬甸對網絡安全政策的需求正在上升。交通暨運輸部網路資訊安全局局長Yan Naing Moe表示,防止網路詐騙、資料數據竊取及假新聞,故網路安全變得越來越重要。但隨著越來越多企業及政府機關在沒有適當網路安全防護系統的情況下,執行網路數位化運用,導致緬甸發生網路風險可能性更高,因為許多緬甸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密碼,少數網路駭客人利用公眾的無知,透過電子郵件、網路不實簡訊或社交媒體來騙取金錢或竊取資料,甚至使用假網站及帳戶來進行高階智慧型犯罪,例如非法人口販賣等。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商務部統計顯示,2019-20財年來料加工(CMP)原料進口為21.7億美元,較2018-19財年的23.7億美元,減少2億美元衰退8.44%。緬甸製造業主要集中在來料加工的成衣業。目前由於新冠肺炎的負面衝擊,部分CMP成衣廠因原料短缺而停工,造成數千人失業。 緬甸投資暨公司管理局(DICA)官員表示,新冠肺炎嚴重打擊了勞動密集產業。為解決緬甸CMP製成衣廠原料短缺的問題,商務部、緬甸成衣製造商協會(MGMA)透過邊境貿易及航空公司聯合進口原料。MGMA人員表示,在全球需求下滑情況下,緬甸CMP成衣業受到了新冠肺炎病毒影響打擊,佔緬甸出口30%的CMP成衣業也面臨著下降走勢,原因是在疫情期間,市場需求減少,歐洲國家暫時取消了訂單所致。

A:緬甸環球新光報報導,當地外匯市場統計顯示,在緬甸央行(CBM)在10月上旬兩週內以拍賣價格購買了逾2,660萬美元後,美元對緬甸匯率略有上漲,反彈達到1,300緬幣以上。據悉緬甸央行(CBM)於10月2日於外匯市場購買370萬美元,另在10月5日、6日、7日及8日分別購買了380萬美元,在10月9日購買了770萬美元,兩週內總計購買了2,660萬美元。美元匯率在10月15日上升到1,312緬幣。 貿易商指出,匯率的不穩定帶給以出口為導向的農業及畜牧業供應鏈衝擊,包括農民、貿易商及出口商帶來了困境,故穩定匯率對企業營運至關重要。目前緬甸在新冠肺炎疫情及中美貿易爭端影響下,國內對於美元外匯市場需求低迷。此外,另據CBM統計顯示,CBM在本年9月還外匯拍賣市場上購買了4,420萬美元,以穩定市場匯率。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投資網報,2020年10月15日   據越南貿易防衛局統計,截至2020年9月份越南貨品出口遭各國進行防衛措施調查計有200件,出口貨品金額遭防衛措施調查之影響達120億美元。其中,2019年越南貨品出口遭防衛措施調查之影響16件,但2020年1至9月份已有32件。   由於全球經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貿易糾紛有逐漸增加趨勢,各國為維護國內業者利益,紛紛加強採行貿易防衛措施。據世貿組織(WTO)統計,目前防衛措施調查影響全球貿易金額約1.5兆美元。   越南遭防衛措施調查主要品項:鋼鐵、紗線、水產品(蝦隻及魚類)、木糠版、建築材料(瓷磚、玻璃及廁所設備)及化學品。主要遭美國、印度、歐盟、土耳其、加拿大及澳大利亞等國家之調查,上述國家占越南遭防衛措施調查案之62%。至於遭東協地區(ASEAN)防衛措施調查亦逐漸增加,計有38件,占20%。   另一方面,越南為維護國內業者利益亦同樣對部分進口品項展開貿易防衛措施調查,2015年之前,越南僅對進口食用油及不鏽鋼採取防衛措施,但自2016年至今已增加至15品項,主要針對品項為DAP/MAP肥料、味精、各種鋼鐵產品及BOPP塑膠薄膜等。

A:新聞來源:韓國企劃財政部(2020年月10月17日)    一、韓國企劃財政部兼副總理洪楠基於本(109)年10月16日以視訊方式出席世界銀行(WB)開發委員會(Development Committee)會議,鑑於目前新冠疫情持續擴散,爰本次會議再以視訊方式舉行,討論世界銀行集團(WBG)支援低所得國家因應新冠疫情之結果及低所得國家債務暫緩償還倡議(Debt Service Suspension Initiative; DSSI)等議題。   二、洪副總理於會議中介紹韓國至2025年將投資1,400億美元加強社會安全網、推動數位新政及綠色新政,實現永續開發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DG)之計畫,並建議應化新冠疫情危機為穩健經濟轉機之3大S.D.G課題,主要內容包括: (一)社會安全網(Social Safety Nets):有必要投資創造優質之就業機會及人才,建置包容性之經濟架構。 (二)數位(Digital):非接觸式產業已逐漸重要,宜再拓展數位化項目,創造新附加價值。 (三)綠色(Green):推動基礎架構及社會基礎設施(SOC)綠色轉型,促進健康及優質之成長。   三、WBG總裁David Malpass及國際貨幣基金總裁(IMF) Kristalina Georgieva均贊同洪副總體提議之3大課題,並表示國際組織亦應持續加強相關課題之合作。另洪副總理亦以G20國際金融架構工作小組主席之身分感謝出席本次會議之理事國、WB及IMF同意低所得國家之DSSI與債務調整。 四、出席本次會議之理事國對WBG快速及全力因應新冠疫情給予高度評價,並表示相當期待WBG擬協助低所得國家採購疫苗之計畫,亦就應增加資金支援部分面臨嚴重財務問題之低所得國家達成共識。 五、本次會議中討論之議題主要內容如次: (一)新冠疫情之影響:自新冠疫情爆發,至本年8月底,全球有188個國家新冠肺炎死亡之人數計85萬人,而最近新冠肺炎新確診之病例4/5更發生於開發中國家,估計2020年全球之生產將減少5.2%,貧窮人口將增加9千萬人。另因低所得國家較已開發國家缺乏因應大型傳染病之財政能力,預計國家間之財政能力差距可能愈加嚴重,大型傳染病結束後,因應傳染病之財政支出情況,已開發國家預計將增加23%、新興國家增加6%及低所得國家增加3%。 (二) WBG支援因應疫情之情況:計劃於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15個月期間支援1,600億美元,而於2020年第2季已提供450億美元之支援,支援之4大主要領域為①拯救生命(saving lives)、②保護措脆弱階層(protecting poor and vulnerable people)、③民間支援(ensuring sustainable business growth and job creation)及④穩健復甦之政策及投資(strengthening policies, institutions and investments for rebuilding better )。 (三)低所得國家暫緩償還債務:於2020年4月G20會議時決定暫緩低所得國家償還債務,可申請之低所得國家,有60%以上申請。另檢視可暫緩償還債務之國家財政情況,2020年之財政收入較既定之預算案減少3%,財政支出只減少0.3%,預計應與全力因應新冠疫情造成之衝擊有關,但因低所得國家缺乏財政能力可能將持續一段時間及對外借貸資金之需求有擴大之可能,決定有必要延長低所得國家暫緩償還債務之時間及調整債務結構。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根據瑞典統計局的資料顯示,9月份青年(15至24歲)失業率高達27%,比去(2019)年同期大幅成長7.1%。 青年失業人口總數從去年9月的3萬6,000人,大幅增加至今年9月的16萬1,000人。統計數據也顯示,瑞典9月總體失業率達9%,失業人數約為45萬3,000人。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國防企業Saab(紳寶集團)取得美國陸軍關於榴彈發射器(Carl-Gustaf M4 grenade launcher)長達7年的訂單,價值約7.7億瑞典克朗。第一批價值8,000萬瑞典克朗的發射器預訂於2021年交貨。 根據合約,Carl-Gustaf M4使用者包括美國陸軍、美國海軍以及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US Special Forces Special Operations Command)。該武器屬於反坦克武器,口徑為84毫米,可發射不同類型的手榴彈,且非單發系統。 Carl-Gustaf系統早已為美國軍方採用,2013年該系統被美國陸軍歸類為記錄項目(Program of Record),表示美國陸軍內的所有單位均可針對該系統下訂單。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Fintech公司Klarna創辦人Niklas Adalberth的個人基金會Norrsken決定投資一項具潛力的抗憂鬱症新藥的研究。 該抗憂鬱症新藥是以迷幻成分西洛西賓(psilocybin)為基底的合成藥物,psilocybin成分是從俗稱為迷幻蘑菇(magic mushrooms)中萃取而出,Niklas Adalberth表示,精神疾病是這個時代最大的挑戰之一,應該開發各種不同的方式和研究以因應此一挑戰。他認為要成功的先決條件是投資研究,開發更有效的抗憂鬱方法和治療其他類型的精神疾病俾使社會效益極大化。 除了Norrsken基金會外,Osmond Foundation也是另一個贊助基金會。此抗憂鬱症及其他精神疾病的研究,將由卡羅琳斯卡大學醫院(Karolinska Institutet, KI)在這個月(10月)開始執行。  

A:新聞來源 :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日期 : 2020年10月19日)   一、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成允模部長於本(109)年10月16日召開「2020韓國購物觀光節(Korea Sale Festa)地方政府與機關聯合檢視會議」,發表與17個都市及地方(道)之聯合活動計畫。 二、韓國政府表示將積極支援以企業及消費者為主之韓國購物觀光節活動(11月1日至15日),以期繼大韓民國聯合折扣活動及針對中秋節所需執行第4次追加預算後,再次刺激消費並促進地方經濟。本次「韓國購物觀光節」首度由17個都市及地方(道)共同參與協助微型商家及自營業者等小型街道商圈對抗經濟危機,舉辦光州線上世界泡菜節、釜山國際水產博覽會、大田全面折扣節及大邱傳統市場折扣活動等「韓國購物觀光節」相關活動,以振興消費。韓國政府擬提供政府預算支援農畜水產品及中小企業與微型商家之產品,以折扣價格銷售。另頃正籌備實體活動之各地方政府亦研擬因應防疫階段上升之緊急計畫,以期使國民能安心參與相關活動。 三、韓國政府鼓勵製造業者參與本次「韓國購物觀光節」,截至10月14日為止,已有1,084家企業申請參與本次活動,其中700餘家為製造業者,係為歷年來最大規模。政府除將舉辦環保汽車、服飾、家電、智慧型手機及化妝品等,與國民生活密切相關之代表性消費財之多項折扣活動外,亦將支援提升扣抵稅額之限額(30萬韓元/約7,550新台幣)、降低特別消費稅(5→3.5%)及減輕流通公司之促銷費負擔等。 四、成允模部長表示,因新冠疫情長期化,民間消費減少,造成經濟衰退,促進內需將為恢復第4季經濟之重要關鍵,渠並強調政府將積極支援本次由所有都市及地方(道)共同參與之「韓國購物觀光節」。渠亦表示,為使國民可安心參與活動,將做好全面防疫措施。另「韓國購物觀光節促進委員會」將於10月23日發表各消費財及產業之相關折扣活動計畫。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10月13日引述航運巨頭馬士基之新聞稿,將依據9月1日之制定企業重整戰略,將從其海洋和物流業務中裁員2,000名 。此外,在宣布裁員的同時,馬士基上調對第3季業績和全年預測值, 預計第3季收入將接近99億美元。 馬士基(Maersk)執行長Søren Skou表示:“由於需求旺盛,運費上漲,貨運量的反彈速度超出了預期,我們的成本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我們在物流與服務業的收入迅速增長。出於同樣的原因,第4季度的前景是穩定的,因此,我們提高對全年的期望。儘管2020年的業績好於預期,但展望2021年仍難以預測。 “由於疫情持續蔓延,2021年的前景仍然不確定,潛在的新封鎖措施及潛在的疫苗上市時機和有效性將影響2021年計劃及影響2021年的業績” S氏說。

A: 新加坡企業發展局(ESG)今(2020)年10月16日公布9月非石油國內出口(NODX)年比成長5.9%,雖是連續第四個月成長,但漲幅不僅小於8月的7.7%,也低於市場的中位數預測11.5%。 經過季節性調整,9月的出口月比由8月的成長10.5%,轉為-11.3%,主因為非電子國內出口下滑,抵消了電子出口的增長。若與去年同期相比,電子業和非電子業的出口都是增加的。 由於去(2019)年9月的電子業出口萎縮,形成較低的比較基礎,所以今(2020)年9月電子業出口成長21.4%,漲幅大於8月的5.7%。電子業的強勁表現主要由積體電路(+30.1%)、磁碟媒體(+15.2%)和個人電腦零件(22.7%)所帶動。 非電子業的出口年比增加1.8%,比起8月的8.3%,成長速度明顯放緩,其中以非貨幣黃金(+53.4%)、特殊機械(+34.2%)以及食品出口(+30.7%)貢獻最多。 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師林秀心指出,製藥業出口為-27.3%,是拖累非電子業表現的主因。新冠病毒疫情尚未穩定,疫苗能否順利問世仍充滿不確定。從最近兩項疫苗試驗暫停的情況來看,出口成長不能完全依賴製藥業驅動。 星國對主要市場的整體出口呈現成長,其中貢獻最多的是歐盟27國(+60.5%)、馬來西亞(+28.8%)和美國(+3.7%);對香港、印尼、泰國和韓國的出口則下滑。

A: 新加坡全國就業理事會(National Jobs Council)今(2020)年10月16日委任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SBF)、新加坡銀行與金融學院(IBF),以及職總就業與職能培訓中心(e2i)為就業發展夥伴,為現有職缺進行配對,並協助企業轉型及創造新的工作和實習機會。 全國就業理事會由新加坡國務資政兼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領導。尚達曼部長表示,新冠病毒疫情期間,許多企業正思索調整運作或轉型,就業發展夥伴將與企業積極合作,幫助員工掌握新的工作技能,企業亦可利用這個新模式,為復甦做好準備。 就業發展夥伴採用新的模式是預先向雇主和企業了解未來不再需要的工作以及新工作機會,以便創造新工作職缺,並為員工提供相關訓練。尚達曼部長指出,如果星國人充分做好準備,即便失去工作,也能快速過渡到新職務,不至於讓工資或個人生產力受到顯著影響。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和銀行與金融學院(IBF)將展開半年一次的調查,了解金融服務業的招聘機會和可能削減的工作職位,藉此為新加坡人制定更個人化的培訓。銀行與金融學院也將與資深金融服務專業人士合作,提供更有效的職業輔導。

A:中國大陸商務部頃發佈消息稱,該部經調查後初步裁定,對日本、美國、韓國及馬來西亞進口之聚苯硫醚產品(Polyphenylene sulfide,簡稱PPS)存在傾銷,已對中國大陸產業產生負面效應及對業者造成實質損害,決定自10月17日起,對美國企業課徵逾200%以上反傾銷稅;對日本的東麗株式會社等六家企業課徵反傾銷稅比率分別介於4.5%至26.9%間,其他日本企業課徵69.1%;韓國與馬來西亞企業則課徵介於20%至40%反傾銷稅。   聚苯硫醚是屬於可耐熱達150。C以上的工程塑料,在中國大陸認定為特種工程塑料,可用於紡絲纖維、塗料、注塑、合金等,產品廣泛應用於紡織、汽車、電子電器、機械、石油、化工、航太等產業。   2019年中國大陸主要特種工程塑料產品產量約6萬公噸,需求量14萬噸,自給率不足50%。而中國大陸特種工程塑料產量/消費量占工程塑料總量的比重均在2%,與已開發國家超過10%的比重相差甚遠。   整體而言,中國大陸特種工程塑料的產業化水準偏低,在實驗階段居多,但實現商業化量產的相對較少,而已商業化的產品多數處於中低階層水準,產品附加價值較低。     中國大陸政府計劃十四五期間為配合高科技產業策略方針,5G、電動汽車、特高壓等產業將積極發展,特種工程塑料產品需求也將水漲船高,同時也為重點開發產業。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衛生部(MOH)總監諾希山(Dr. Noor Hisham)頃發布消息稱,馬國過去兩星期屢創單日確診新冠病例新高,本(2020)年10月18日新增871件;其中沙巴州(Sabah State)就有702件,占總數80.6%。迄今累計病例飆升至2萬498件,共187件死亡病例,已治癒出院者1萬3,262人。   諾希山衛生總監另稱,依新冠病毒基本傳染數(Ro/Rt)推算的圖表顯示,馬國於9月20日面對第三波疫情時,Ro提高至2.2,但經過4個星期所採取的各項防疫措施,使基本傳染數下降至1.5。倘以1.5基本傳染數推算,若馬國未壓平曲線,則馬國將於10月31日,出現單日新增1,200至1,300件累計確診病例。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MIDA)副執行長阿末凱魯丁(Ahmad Khairuddin)頃主持「投資系列:展現國家的商業潛力─柔佛州政府」虛擬研討會上指出,儘管全球經濟充滿挑戰,馬國仍為國際商業界首選投資目的地,柔佛州續為外資最熱門投資地點之一。   根據馬國投資發展局(MIDA)統計顯示,本(2020)年上半年,柔佛州製造業投資件數共89件,投資額36.04億馬幣(約合8.42億美元);其中外人投資額為24.36億馬幣,占總投資額67.59%;其餘11.68億馬幣為國內投資額,占總投資額32.04%。該州僅次於沙巴州(117.27億馬幣)及檳城州(91.16億馬幣),為馬國第三大熱門製造業投資地點。主要投資領域為精煉石油產品領域,包括石化、電子與電機產品、食品製造,基本金屬產品以及化學與化工產品。   MIDA引入了Lighthouse計畫,該計畫針對業務模型與整個供應鏈中包含數位製造和全球化4.0的跨國企業(MNC)進行建模的概念。馬國盼更多本地企業將被納入類似的Lighthouse業務,並成為跨國企業供應鏈網路的可信賴供應商。   馬國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優良的貿易基礎設施、緊密聯繫的商業系統和充滿活力的勞動力,具成為全球領先的供應鏈樞紐的各種優勢,為企業在東協開展業務提供令人振奮的商機。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10)月19日報導稱,目前正在越南訪問的日本首相菅義偉與越南總理阮春福19日上午舉行會談;雙方一致同意將重啟因新冠疫情停滯的短期商務人員的往來,另在防衛裝備出口方面,兩國亦達成實質合作共識。 日本與越南已於本(2020)年7月達成企業外派人員及長期逗留人員重啟往來的協議,目前雙方政府並以短期出差商務人員為對象的往來,進行最後檢討協調。此外,有鑑於新冠疫情持續擴大蔓延,日越兩國就加強口罩等供應網絡的合作展開協商,決定將推動多元化的供應網絡。 另外,日越兩國確認將在「自由且開放的印太」戰略進行合作;日本菅首相在會談開始時表示,「同樣作為印太國家,願意共同合作為區域的發展及繁榮作出貢獻」。對此,阮春福總理則表示,「盼日越雙方攜手為推動區域和平及發展,作出努力及貢獻」。

A: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Department of Statistics)數據顯示,馬國本(2020)年8月失業率為4.7%,較上(2019)年同期增加1.4%,與上(7)月持平;失業人數達74萬1,600人,較上年同期增加42.6%,惟較上月減少0.5%,主要失業人數為自僱人士、應屆畢業生及被解雇人士。   馬國本年8月就業人數為1,515萬人,較上年同期減少0.2%,惟較上月增加0.5%。同期,國內勞動市場可就業人口為1,590萬人,較上年同期增加1.2%,亦較上月增加0.5%。   馬國本年8月勞動參與率為68.4%,較上年同期微跌0.3%,惟較上月微增0.3%。家庭主婦、學生、殘障人士及退休人士則達735萬人,較上年同期增加2.5%,惟較上月減少0.7%。   掌管經濟事務的首相署部長慕斯達法(Mustapa Mohamed)表示,隨著8月份的失業率下跌至4.7%,失業人士減少3,500人至74萬1,600人,馬國的勞動市場獲改善。馬國失業率曾於5月份創新高,高達5.3%或82萬6,100人失業。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