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10)月16日報導稱,由於擔憂新冠疫情衝擊國際產業供應鏈,日本政府擬追加860億日圓的補貼預算,以協助口罩及醫藥品等企業返回國內生産,並將自2020年度預備經費中支應。 本次追加補助預算金額,係日本經濟産業省之「針對供應鏈對策的國內投資促進事業費補助金」。針對可申請補助之産品和材料,需要滿足下列條件:(1)生産基地集中在某特定國家;(2)對國民健康至關重要。在符合上述兩個條件中的擇一適用。 日本政府原計劃自本(2020)年度第1次追加預算計提列2,200億日圓,迄今審查已確定補助57件項目(金額計約574億日圓)。目前剩餘約1,600億日圓預算,在2020年7月前已向企業進行徵集,惟申請項目超過1,670件(約1兆7,640億日圓),因此日本政府決定追加增列補助預算。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10)月19日報導稱,日本財務省頃公布貿易統計速報(以通關為基準),2020上半年度(4-9月)出口值計30兆9,114億日圓,較上年同期下滑19.2%,主要係因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停滯不前,導致日本對美出口等低迷不振所致。 日本2020上半年度進口值計32兆262億日圓,較上年同期衰退18.1%。2020上半年度出口扣除進口為逆差值計1兆1,148億日圓,連續4個半年度呈現逆差,顯示新冠疫情導致日本2020上半年度進出口嚴峻不振狀況。 2020上半年度日本對美出口計5兆4,159億日圓,較上年同期下滑29.6%,連續2個半年度呈現衰退,其中輸銷美國汽車及汽車零組件亦分別減少35.3%及35.4%。由於新冠疫情各國實施嚴格的防疫措施,造成汽車工廠生產停滯等影響。2020上半年來自美國的進口總額計3兆5,824億日圓,較上年同期減少16.6%,飛機品目則大幅減少49.4%。 另外,2020上半年日本對中國出口值計7兆4,857億日圓,較上年同期增加3.5%,係4個半年度來首見正成長,其中尤以有色金屬大幅增加63.5%,汽車增加12.1%。至日本對歐盟(EU)貿易部分,2020上半年對EU出口值計2兆7,508億日圓,同衰退25.0%,連續3個半年度呈現減少。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10)月19日報導稱,日本財務省頃公布貿易統計速報,2020年9月出口額計6兆551億日圓,較上年同期下滑4.9%,連續22個月呈現負成長,惟減幅已較8月大幅下滑14.8%呈現縮小趨緩,其中尤以對中國輸銷持續暢旺,對美國出口亦轉為正成長。 另外,日本2020年9月進口額計5兆3,801億日圓,較上年同期大幅減少17.2%,連續17個月呈現負成長。9月出口扣除進口之貿易收支順差計6,750億日圓。 以出口地區視之,日本2020年9月出口美國金額計1兆1,953億日圓,微幅增加0.7%,係14個月以來首度出現正成長;其中出口汽車增加19.1%,重電機器則大幅成長30.1%,醫藥品亦增加22.2%。 9月日本出口歐盟地區計5,541億日圓,較上年同期衰退10.6%,其中原動機大幅衰退41.9%等,連續14個月呈現負成長。此外,日本9月出口到中國金額計1兆3,417億日圓,較上年同期增加14%,連續3個月呈現正成長。
A:一、 現任總理率工黨取得大勝: (一) 紐西蘭總理Jacinda Ardern防疫有成,率領執政工黨取得壓倒性勝利,得票率達49.1%,並可望囊括國會64席次,超過國會120席過半席次,創下工黨近50年來最佳表現。 (二) A總理在疫情爆發初期,及早採取嚴格的全國封鎖隔離措施,8月雖一度出現奧克蘭社區感染,所幸9月迄今疫情大致獲得控制,僅出現零星個案,並以境外移外為主;全國500萬人口,目前出現約1,886案例,25人死亡。 二、 工黨主要政見: (一) 防疫政策:維持現行嚴格邊境管制措施,對鬆綁外人入境持較保守態度,將在防疫安全前提下,推動成立安全旅行圈。 (二) 疫情後經濟復甦政策:擴大公共建設,提供免費職訓課程,延長中小企業免息貸款,2030年達成100%再生能源發電目標。 (三) 外貿政策:將維持推動貿易自由化、尊崇多邊貿易主義基調,持續推動與歐盟、英國之FTA談判、數位經濟夥伴協定(DEPA),以及氣候變遷、貿易及永續發展協定(ACCTS)。
A:新聞來源 : 韓國國務調整室國務總理秘書室(日期 : 2020年10月16日) 一、韓國鄭世均國務總理於本(109)年10月15日召開第2次氫經濟委員會議,本會議由國務總理擔任氫經濟委員會委員長,並由8家相關機構部長與產業界、學術界及民間團體等領域專家組成之民官聯合工作小組,共同依據「培育氫經濟及氫氣安全管理相關法令」研擬並推動相關政策以促使韓國成為領先全球之氫經濟國家。本次會議為7月召開第1次會議後,時隔3個月再次召開之第2次會議。 二、鄭世均國務總理亦於會議召開之前,出席為建立都市商用車加氫站設立特殊目的公司(SPC)(Kohygen)之相關合作備忘錄(MOU)簽定儀式,與產業通商資源部、環境部、國土交通部、釜山市、仁川市、蔚山市、全羅北道、慶尚南道、韓國地域暖房公社、現代汽車、SK Energy、GS Caltex、S-OIL、Hyundai Oilbank、E1及SK Gas等研擬增設都市加氫站相關方案。 三、第2次氫經濟委員會議主要審議2項並報告3項議案,細部工作項目如次: (一)實施氫能發電義務化制度方案:韓國政府為增加推廣氫能原料電池,推動「氫能發電義務化制度」。韓國政府為加速推動氫經濟,發表「氫經濟藍圖」、訂定「氫能法」及成立「氫能委員會」等,但推廣氫能之基礎架構係以新再生推廣體系為中心,其中,發電用燃料電池方面,係透過以太陽能及風能等再生能源為主設計之RPS制度支援相關推廣,但透過RPS制度推廣發電用燃料電池之效益有限,氫經濟之其他領域不僅需要補助金,亦需要縝密之綜合支援體系,爰韓國政府將以修訂發電用燃料電池領域之制度為推廣氫經濟之首要工作,其餘領域則視其推廣情況,在進行相關研究後修訂相關制度。對此,韓國政府將於明年之前修訂氫能法,並推動「氫能發電義務化制度」,依據「氫能法」,於氫能基本計畫中訂定中長期推廣義務,並透過招標之方式購買環保及分散型燃料電池發電電力。盼透過實施相關制度,保障發電用燃料電池業者之銷售客戶,並於未來20年內創造25兆韓元(約6,278億新台幣)以上之新投資。 (二)提升灰氫競爭力之方案:為提升製造灰氫時之經濟效益,韓國政府擬加強原僅限供應予天然氣公司之天然氣供應體系,允許韓國石油公社可直接大量供應天然氣予製氫業者,並允許天然氣公司必要時可設置高壓天然氣管線,以提升氫氣製造設施之生產效益。另為支援氫能產業之生產能力,擬建立減免用於製造氫能之天然氣使用費用之體系,將用於製造氫能之天然氣適用各別收費制度,並以下降之價格另外購買天然氣,以降低原料成本。另研擬製造用於車輛充電之天然氣之稅務減免相關方案,盼透過加強相關制度,協助製造氫能及充電業者之經營,並使消費者可以更低之價格利用氫能充電等,儘快推動氫經濟。 (三)訂定氫能模範都市基本計畫及「氫能都市法」方案: 1.氫能模範都市基本計畫:以安山、蔚山、全州及完州等氫能模範都市及R&D特殊都市三陡市等地區之特色設立之氫能模範都市基本計畫為基礎,建立氫能模範(特別)都市。 (1)蔚山:供給氫能予公共住宅及療養院等,並建立氫能公車及路面電車等氫能交通網,另推動運用燃料電池之智慧型農場等。 (2)安山:增設氫能管線網,以供應氫能予國家工業園區及校園創意園區等,並推動運用潮汐能生產電力之綠氫生產實體驗證等。 (3)全州及完州:透過氫能燃料電池供應公共住宅及公共機關等電力,並建立運用二氧化碳之智慧型農場,以及推動運用氫能無人機之河川管理等。 (4)三陡:推動可經營運用太陽能等再生能源電力之能源自立區域之R&D實體驗證。 2.依「氫能都市法」訂定方案:訂定「氫能都市建設及營運相關法令」,並研擬氫能都市之評選規定、認證處理及氫能新技術等特別條例、支援體系及財政支援等相關規定。 (四)第1次氫經濟委員會後續措施推動情況: 1.5大政府機關為加速推動氫經濟,擬增加35%之氫能相關預算,由2020年之5,879億韓元(約147億6千萬新台幣)增加至2021年之7,977億韓元(約200億3千萬新台幣)。其中,將增加並新設氫能汽車及貨車等之補助金,以增加推廣氫能車,並建立生產基地等基礎設施,以及建立氫能產業振興、流通及安全等氫能領域之基礎架構。 2.韓國政府將積極推動第1次氫經濟委員會議時提出之重要政策,建立即時提供充氫站相關資訊之系統,增加氫能車使用者之便利,另舉辦學生參與之「氫能奧運(H2 Olympiad)」及各領域專家參與之「氫經濟讀者論壇」,以進一步促進氫經濟。 (五)「氫能法」相關法令訂定方案:為因應明年即將執行之「培育氫經濟及氫能安全管理相關法令」,將訂定執行法令及規則等相關法令。 1.研擬氫經濟委員會、3大氫能專任機關及氫經濟基本計畫等之具體推動體系。 2.研擬氫能專門企業與氫能特殊園區之評選標準及程序等細部規定。 3.具體訂定氫能用品及氫能燃料使用設施等之安全管理規定。
A: 西班牙ABC日報本(2020)年10月16日以「西班牙2021年國家預算將自新增加稅收中納入70億歐元」為題報導略以﹕ 依據西班牙政府於10月15日送交歐盟之2021年國家預算計畫(Plan Presupuestario de 2021),政府將採取措施增加財稅收入,國家預算則將自新增加稅收中納入70億歐元,主要包括新增稅措施及新設反金融詐騙法。 西國政府預計2021年新反金融詐騙法可增加64億8,700萬歐元及於2022年增加23億2,300萬歐元。新增稅措施包括:含糖飲料增值稅(IVA)由10%調増至21%,2021年將可增加3億4,000萬歐元;單次使用塑膠包裝所徵收之綠色稅將增加4億9,100萬歐元;數位服務稅(谷歌稅,Tasa Google)及金融交易税(托賓稅,Tasa Tobin)最高將增加9億6,800萬歐元。此外,亦將運用新技術管控地下經濟,並調降專業領域之現金支付額至1,000歐元及避免跨國大企業逃漏稅等,預計2021年西國將可增加334億4,700萬歐元之稅收。 預算支出方面:政府考慮調増900萬名退休人士之退休金0.9%,該項作法將增加14億歐元之成本,另並將陪產假由12週調增為16週,亦將增加支出成本。 西國財政部依據2021年GDP平減指數(el deflactor del PIB)為0.9%,據以調增退休金0.9%,公務人員薪資亦將比照調漲0.9%,惟因本年9月通貨膨脹率為負數,且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西班牙財政赤字將高達14.1%,若干內閣成員則曾提議2021年凍漲公務人員薪資。 增加退休人員及公務人員薪資將減少中央政府、自治區、及地方政府之盈收。2020年薪資調漲幅度係依2018年之決議,退休金調增0.9%,公務人員薪資則將調增2.0%,前述新措施將使政府支出增加32億6,400萬歐元。
A: 為深化新加坡和德國商業聯繫,協助兩國中小企業加速轉型及深化技術交流,新加坡企業發展局(ESG)與德國商業亞太委員會(Asia-Pacific Committee of German Business)今(2020)年10月15日簽署一項諒解備忘錄,將支援兩國中小企業在包括先進製造、數位化與創新、醫療科技與保健及未來移動交通等共同利益領域的發展,盼能發揮兩國業者的強項,增強開放創新的合作,以共同爭取東南亞與歐洲的市場商機。 依據上述備忘錄,雙方將共同主辦「德國-新加坡商業論壇及貿易展(GSBF Connect)」,促使兩國企業更頻繁合作。GSBF Connect第一次會議將於今年10月21日假「2020年亞太工業轉型會展(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SIA-PACIFIC 2020)」在線上舉行;第二次會議則於今年12月9日於「新加坡創新與科技周(Singapore Week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舉行。 此外,新加坡與德國中小企業在「德國—新加坡中小企業融資計畫(Germany-Singapore SME Funding Programme)」下已聯合進行創新項目方面的合作。新加坡理工學院與兩國業者並建立新的夥伴關係,推出「先進製造學習旅程(Advanced Manufacturing Learning Journey)」,為新加坡中小型廠商提供客製化科技方案和人力技能提升方面的指導。
A: 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與印尼經濟事務統籌部長艾爾朗加今(2020)年10月15日透過視訊會議共同主持第10屆「6個雙邊經濟工作小組(Six Bilateral Economic Working Groups, 6WG)部長會議」,並正式宣佈確立中爪哇省的「肯德爾工業園」為經濟特區,以持續加強新加坡和印尼雙邊商業網絡及合作。 上述雙邊經濟工作小組是新印兩國經濟合作的重要平臺,涵蓋包括峇淡—民丹—加里曼和其他經濟特區、投資、人力、交通、農企以及旅遊業等6個主要合作領域。 兩國部長表示樂見「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SBF)」與「印尼新加坡商會」合作成立辦事處「GlobalConnect@SBF」,以及重續「印尼-新加坡商業理事會(Indonesia-Singapore Business Council)」。同時也討論深化兩國數位化合作,以把握迅速成長的數位經濟商機。 印尼是新加坡去(2019)年第6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達586億星元。新加坡則是印尼前(2018)年第3大貿易夥伴,並是印尼自2014年以來最大投資國,投資領域包括製造、能源和物流等產業。
A:奧勒岡州一商業團體,對該州公司的州和地方稅不斷增加發出警告。一份甫發布的報告顯示,到2022年奧勒岡州稅總負擔將增加41%,並警告若在11月3日大選中的多項提案全獲投票通過,波特蘭地區的商企地方稅更會增至42%。 俄勒岡州工商局主席麥克唐納指出,整個俄勒岡州和大波特蘭地區正與其它州和地區,特別是西岸的鄰居,在新就業上競爭激烈,而成本對此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不對新稅施加壓力的話,奧勒岡州商企的稅務負擔增加將使我們更難增加就業,並更難從經濟衰退中恢復過來。 所有已頒佈和即將進行投票的增稅都有其支持者。他們包括民主黨人,公共僱員工會,環保主義者,醫療保健者,社會服務,露宿者和可負擔住房倡導者以及社區組織等。 根據10月14日發布的報告,在比較所有50個州,俄勒岡州自2019年以來已經從全州商業稅負擔的第40位升至第19位。 國家稅收研究所的林德霍爾姆指出,在他對全國各州和地方商業稅負擔進行年度分析的18年中,從未看到州的排名上升得如此之快。州和地方稅的增長已將俄勒岡州從適度的商業稅負擔州轉為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俄勒岡州工商局反對今次大選中,都會局打算徵收52億元工資稅來資助地區交通項目的提案。他們認為,最近已頒布的稅項加上這提案的累積影響,將降低波特蘭地區的商業競爭能力。該報告研究自2019年初以來,已經批准的商業稅收增加包括: •全州的公司活動稅,每年為俄勒岡州的學校籌集10億元。 •全州的醫療保健稅收增加,每年籌集到2.67億元。 •從2022年開始,全州帶薪病假工資稅將每年增加11.2億元。 •麥魯瑪縣商業稅增加,每年籌集1.33億元。 •都會局透過增加企業所得稅,為露宿者服務計劃每年籌集2.5億元。 •波特蘭清潔能源基金總收入稅於2019年1月生效,迄今已籌集了超過5,000萬元。 在下月(11月)的大選中,有以下進一步增加商企稅務負擔的提案: •都會局的區域運輸工資稅計劃,每年籌集3億元。 •重建波特蘭公立學校的地稅延續計劃,每年將籌集1.25億元。 •擴建麥魯瑪縣圖書館的增加地稅項目,每年可籌集1.33億元。 •支持波特蘭公園及康樂部的增加地稅項目,每年可籌集4800萬元。 根據該報告,到2022年,俄勒岡州商企的州稅負擔將從2.0%增加到2.8%,高於全國各州和地方企業稅負擔的平均值,也高於鄰州加州、華盛頓和愛達荷州。 該報告還指出,如果擬議中的全民免費學前班提案獲得通過,波特蘭地區的個人所得稅率將成為全國最高,州和地方稅加起來有14.6%。 http://portlandchinesetimes.com/
A:根據休士頓紀事報報導,全美零售業銷售額9月份成長1.9%,高於專家先前預期的0.8%,以及8月份的0.6%。成長主因是消費者開始花費疫情期間的存款,另外全美就業機會增加,進而刺激景氣。 但新一波疫情以及國會遲未通過新紓困政策恐將減緩市場景氣回升的速度。根據聯邦儲備銀行最新數據,美國製造業指數9月份出乎預料之外的下跌0.3%,是近5個月來第一次降低。 同時,今年年底聖誕假期全美消費預估將達1.15兆美元,比2019年成長1%,平均每戶消費金額為$1,387美元,但休士頓消費者將不會達到全美平均水準。外界預估,休士頓每戶平均將僅消費$1,201美元,比去年減少23%,主因是有近半消費者擔憂目前的經濟狀況,以及1/3的消費者家庭收入降低。根據Deloitte 公司預估,休士頓消費總金額約64% 將來自網路購物,實體零售商業績將因此下降8%,實體零售店面景氣至年底前恐怕都不會回升。
A:根據休士頓紀事報10/17報導,3月份疫情爆發後德州失業率飆升至13.5%,之後陸續回降,但9月份首度回升,由8月的7% 增加至8.3%,高於全美平均7.9%。 德州工作機會增加速度減半,9月份僅增加4.1萬個工作機會,與8月份的11.2萬相比明顯減少。減少主因是聯邦紓困CARES經費已用罄,而新的紓困政策遲遲沒有通過。外界分析,CARES 經費雖然及時提供企業紓困措施,但僅夠企業運用2-3個月。 9月份休士頓地區失業率也提高,由8月7.6%增加至9.6%。休士頓目前工作機會增加主要是與學校開學有關,但隨著聯邦個人薪資保障(Paycheck Protection Program) 的貸款補助減少,企業又再度開始裁員。休士頓主要產業,製造業及石油產業,受到嚴重打擊,分別減少10%及11%的工作機會。 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Dallas FED)預估年底前工作機會將持續增加,惟增加程度仍視疫情而定。
A: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原計劃於明年初將目前的減產數量減少200萬桶/日,惟明年1月全球石油需求的不確定性,使得這項計畫可能落空。 根據OPEC+報告,由於各國政府解除限制,疫情再度復燃,全球石油需求的復甦速度低於預期,市場幾乎沒有多餘空間消耗每日增加的200萬桶原油供給。 此外,由於港口封鎖解除,利比亞原油產量正在增加。 IEA的最新報告指出,若不受OPEC +生產限制,利比亞的原油產量將從現在的30萬桶/日提高到12月的70萬桶/日。若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獲勝,明年可能會有更多來自伊朗的原油,都將對OPEC+增產200萬桶/日的計畫造成壓力。
A:綜合美媒本(20)日報導,美國司法部本日對Google提起反托拉斯訴訟,指控其反競爭行為,在搜尋及搜索廣告領域的非法壟斷地位,例如提供資金補助手機製造商、電信商與瀏覽器,設定Google為預設搜索引擎且不得刪除,預期該訴訟尚須多年審理方有結果。 目前美國幾乎所有州檢察長都在對Google進行調查,本次司法部訴訟計有佛州、德州等11個共和黨州檢察長加入,另Facebook、Amazon及蘋果也面臨類似調查,美國朝野逐漸形成政府應加強監管主要通訊與商業數位平台的共識。 Google占美國80%搜尋查詢,長期被Yelp及TripAdvisor等競爭對手抱怨創造不公平的競爭環境,本次係美政府1998年指控微軟反托拉斯後,20年來首次起訴大型科技公司,對美科技業影響深遠,Google可能被迫調整結構及分拆業務,為競爭對手創造新的機會。另報導指出,Google現擁有1,200億美元現金,營運暫不會受到本次訴訟的影響。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wsj.com/articles/justice-department-to-file-long-awaited-antitrust-suit-against-google-11603195203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日期:10月20日 微軟將與SpaceX公司合作提供太空相關的雲端運算服務,與目前占主導地位的亞馬遜相互競爭。微軟將使用SpaceX低軌道衛星及較高海拔的傳統衛星進行相關新服務,其競爭對手亞馬遜早在三個月前就已經提出太空雲端運算服務的計劃,表示將成立航太及衛星解決方案部門來推動航太相關雲端運算業務的發展。 近年來越來越多企業將資料轉向雲端,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趨勢更勝,讓雲端服務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以亞馬遜為首,微軟則緊接在後。與此同時軍事和情報機構也正積極增加在太空項目上的支出,讓太空雲端運算業務成為兩家公司相互競爭的最新戰場。分析師預測與太空相關的雲端運算服務在本世紀末總營收將達150億美元。 微軟和亞馬遜兩家公司在美國國防部近日開始發展小型衛星網路來進行通信和監視後,積極拓增太空雲端運算業務。亞馬遜日前已將兩家航太公司Maxar Technologies和Capella Space納為客戶,將管理兩家公司的太空雲端數據;微軟則除了和SpaceX合作以外,還與盧森堡的衛星公司SES合作,計劃發展國安相關的太空雲端運算業務,微軟並表示未來將專注提供該項業務給政府和國防單位。
A:資料來源:哥倫比亞El Tiempo日報電子版(2020.10.20)、Dinero財經雜誌電子版(2020.10.20) 哥倫比亞首都捷運1號線工程正式啟動,哥國政府代表波哥大捷運公司(Empresa Metro de Bogotá, EMS)與中國大陸中國港灣工程公司及西安市地下鐵道公司合組的哥國捷運一號線公司(Metro Línea 1 SAS, ML1),於今(20)日正式簽署工程確認啟動合約,正式開始工程期長達2,700個工作天的捷運興建工程,將以24小時全年無休方式施工。哥國總統Iván Duque表示該項歷史性工程將為哥國帶來經濟復甦與工作機會,更象徵國家的進步與社會轉型。 本案工程於去(2019)年10月由中國大陸團隊得標,並於去年11月27日與波哥大捷運公司簽訂特許合約,後經合約審視修正期,原預計今(2020)年7月24日前雙方將再次簽署工程確任啟動合約,惟因新冠(武漢)肺炎疫情,時程略有延誤。 本案工程總預算高達22.3兆披索(約58億美元),其中70%即15.14兆披索由中央政府預算支應,餘30%即7.18兆披索由哥京市府預算支應。22.3兆披索預算中除支付得標中國大陸團隊之工程興建及設備採購費用外,餘為政府用以徵收土地及管線遷移等各項配套政策及工程所需經費。得標之中國大陸團隊去年投標金額,分別為A標(興建工程),4兆700億披索;B標(車廂等設備進口)、9億9,000萬美元;H標(20年營運相關費用),349億披索。 哥京捷運1號線全長達23.96公里,全線以高架方式興建,包括16個捷運站,其中10個將與哥京公車快捷系統(Transmilenio)結合,初期尖峰時間最大載客量為每小時4萬6,300人次,未來可視需要逐步擴充車廂,使每小時最大載客數增加至7萬2,000人,單日最大載客量可達105萬人次,完工後將大幅減少哥京民眾通勤時間及舒緩哥京長年交通壅塞難題。 本案第1階段工程為營建準備階段共810天,主要工作包括公共管線遷移、車廂保修廠興建等籌備工作;第2階段為主體營造工程階段共1,710天,主要工作包括捷運主體工程建設及各項設備布建;第3階段為營運前測試階段共180天。預計2028年第2季波哥大捷運將正式完工啟用,中國大陸得標團隊並將擁有20年的特許營運期間。
A:英特爾(Intel)正在洽商100億美元將旗下NAND快閃記憶體業務售予韓國記憶體大廠SK海力士(SK Hynix),雙方接近達成協議,此舉意味著英特爾將重新定位其於記憶體市場的位置,遠離這塊日益受到挑戰的市場。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指出,若談判順利,交易案細節很快公布,目前關於收購季節和海力士實際取得的資產仍不明朗。 英特爾股價19日當日小漲0.8%,優於美股大盤。RBC資本市場分析師MitchSteves說,這筆交易案有益於英特爾和其他記憶體晶片製造商,包括美光和威騰。 英特爾生產的NAND flash主要用於SSD硬碟、USB隨身碟與相機等產品,NAND因供給過剩於2018年價格大跌,導致英特爾該業務營收不如預期。英特爾的財務長George Davis曾在3月表示,儘管5G與雲端運算帶動NAND flash持續成長,但英特爾卻「無法從中獲得預期的獲利」。 英特爾執行長Bob Swan也曾在4月說,英特爾的NAND部門需要交出更吸引人的報酬,並建議透過「合作」的方式達成此目標。 早在經營層發表談話,英特爾已經開始減少記憶體業務的投資,英特爾1月與記憶體大廠美光敲定交易,美光以15億美元買下雙方合資企業中所有股權,該公司專門開發3D XPoint先進記憶體技術。 英特爾的先進快閃記憶體3D NAND主要在中國大連生產,是英特爾在中國唯一的主要製造基地,如果這項資產業也在出售之列,將代表英特爾在中國的版圖將大幅縮減。 英特爾於1960年代末期開始發展記憶體市場,但自1980年代後日本、韓國業者加入競爭行列,導特爾改變發展方向,轉向處理器研發與生產。 除記憶體營收出現挑戰,英特爾在處理器市場上也面臨AMD的步步進逼。 Mercury Research的數據顯示,儘管英特爾致力於研發並大規模生產高階晶片,但仍難以抵擋AMD攻勢,AMD在今年第一季電腦處理器市佔已攀升17%以上,成長幅度是五年前的兩倍多。 隨著半導體業不斷加強產品組合以因應5G時代各種網絡應用,產業整合席捲半導體產業,雅德諾半導體(ADI)在7月以超過200億美元收購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輝達(Nvidia)也在9月宣布以400億美元收購軟銀(Soft Bank)旗下英國IC設計公司ARM。 另外,AMD也傳出正在與晶片大廠賽靈思(Xilinx)進行併購協商,據《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指出,若談判順利,本周或下周有望達成協議。 https://www.singtaousa.com/
A: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司法部定20日控告谷歌(Google),在搜尋和搜尋廣告領域維持非法壟斷地位。如果美國政府勝訴,將改變谷歌這家知名企業和谷歌塑造的網路經濟。 司法部將向華府聯邦法院提告,控訴Alphabet子公司谷歌,透過數個獨占的商業合約和協議,排除競爭,非法維持在搜尋領域的壟斷地位。這些合約包括谷歌支付數十億美元給蘋果公司,讓iPhone內建谷歌搜尋引擎。 司法部將主張,在美國搜尋市場市佔率達八成的谷歌,與採用Alphabet安卓作業系統的手機製造商達成協議,使這些手機內建谷歌搜尋引擎,讓其他搜尋引擎很難取代。司法部將主張,谷歌用這些合約維持獨占地位,有損競爭與創新。 這項訴訟反映出美國社會對大企業的不滿,尤其是科技巨擘如谷歌、亞馬遜、臉書和蘋果等。全美約有48個州和法院轄區正在各自調查谷歌的行為,料將各自向谷歌提告。 Alphabet公司表示,在搜尋市場面對激烈競爭,有更多人在亞馬遜等網站上搜尋資料,該公司的服務有助於小商家做生意。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彭博資訊報導,美國司法部20日對字母公司旗下的Google提出反壟斷訴訟,控告該公司濫用其身為全球最大搜尋引擎的優勢;這是逾二十年來,甚至可能是過去一世紀以來,美國最重大的反托拉斯訴訟。 Google目前控制約90%美國網路搜尋市場,法院紀錄顯示,司法部20日在華盛頓對Google提告;這起訴訟由司法部與11名共和黨州檢察長聯合提出,但訴狀尚未公布。 這起訴訟將是政府對Google多項訴訟的第一步,德州州檢察長派克斯頓(Ken Paxton)正準備就谷歌在數位廣告市場的行為提起訴訟,目前,廣告業主和廣告發行商購買網路廣告使用的技術,大多由Google控制。 報導另指出,其他幾州的州檢察長也正準備對Google的搜尋業務另行提起反托辣斯訴訟,包括愛荷華州和科羅拉多州在內。 Google的搜尋事業是該公司最大營收來源,也資助該公司擴張至電子郵件、線上影音、智慧手機軟體、地圖、雲端運算、自駕車和顯示廣告等領域。搜尋引擎能夠影響數以千計線上公司的命運,這些公司都仰賴Google,才能出現在用戶眼前。 美國眾議院反托辣斯委員會日前公布一份報告,抨擊Google和其他三大科技巨頭臉書、蘋果和亞馬遜濫用其身為數位經濟把關者地位來打壓競爭。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新冠疫情大流行以來,加州仍計有166位億萬富翁、總資產超過2,350億美元。惟加州也是全美貧窮率最高的地方。人口普查局最近分析,加州生活費調整後的貧窮率為17.2%,中產階級連勉強生存都難。 許多中等收入工作者遇到疫情大流行,面臨減薪壓力, 部分考慮兼職, 其他一些失去工作者則轉為低薪或半職,以避免失業。專家擔憂,除貧窮壓力增加外,加州正在萎縮的中產階級也在新冠疫情期間遭到重擊。 加州就業發展局公布資料顯示,3月以來,有四分之一加州人申請失業救濟,8月失業率11.4%,仍高於全美其他地區3%。一些人找到新工作,但工作機會成長緩慢,許多人轉到就業市場的低薪工作,通常沒有職涯前景。 灣區以矽谷科技大公司林立聞名,同時有無家可歸危機。夾在兩者之間的中產階級也未減少,教師、藝術家、服務生與零工命運未卜。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美國勞工部日前宣布,企業須大幅提高持H-1B簽證外籍員工的基本薪資,藉以提高申請之門檻,此項規定於本(109)年10月15日生效,並省略公眾諮詢期。 代表美國科技公司安排外國技術人員赴美工作的「IT服務聯盟」(ITServe Alliance)於10月16日向紐澤西州聯邦地區法院提出控訴,指出「勞工部未事先通知,亦非進行公眾諮詢的前提下,大幅修改計算H-1B簽證現行工資比率的規定」,將衝擊新創公司或財務不豐之小型企業經營。 若以新規定計算位於加州聖荷西的初級電子工程師薪資,持H-1B工程師的薪資將從8萬8,712美元,漲到12萬7,042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