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蒙特內哥羅國家檔

A:塞爾維亞國家檔

A: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國家檔

A:巴西經濟部和美國進出口銀行(Eximbank)簽署備忘錄,涉及價值不超過10億美元的投資。根據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Charles O'Brien)表示,該備忘錄主要投資5G通信領域。 Eximbank行長Kimberly Reed表示,各國政府共同努力,確保和促進電信(包括5G)、能源、基礎設施、物流、採礦和製造(包括飛機)。波索納羅總統及外交部長Ernesto Araújo出席備忘錄簽署儀式。另外美國一直在遊說巴西禁止5G設備使用中國產品,美國指控中國產品對國家安全造成風險。雖然中國產品存在價格競爭力,美國已準備約600億美元資金,透過美國國際金融發展公司(U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oration, DFC)提供融資給當地電信公司,向中國競爭對手如愛立信或Nokia購買設備。 巴西華為總裁受訪表示,如果華為產品被禁,巴西將支付更多費用,對企業來說,巴西將不再是自由及公平的經營環境,損害巴西投資信用。  

A:巴西衛生部將Butantan基金會與中國Sinovac公司合作生產CoronaVac疫苗列入全國防疫計畫,將於2021年1月前投入巴幣26億元,購買4,600萬劑。加上1億劑牛津疫苗及4,000萬劑WHO Covax疫苗,2021年上半年巴西掌握1億8,600萬劑疫苗。 CoronaVac尚屬於測試階段,未獲巴西疾病管制局(Anvisa)核准上市。  

A:資料來源:哥倫比亞Portafolio財經日報電子版(2020.10.20)   依據哥倫比亞國家統計署(Dian)資料,哥國今(2020)年8月進口金額達35億7,120萬元,較去(2019)年同期的49億1,310萬美元,年減27.3%。   主要進口衰退產品,包括:石化產品,年減73.7%;鋼鐵產品,年減46.9%;穀物及穀物品,年減29.4%;工業機械及設備,年減29.3%;客貨車,年減24.0%。   另少部品產品進口額則有所增加,包括:科學及專業儀器與設備,年增47.0%;化學產品及材料,年增4.1%;自動資料處理機及辦公設備,年增1.4%。   主要進口來源國及占比依次為:1、中國大陸,28.3%;2、美國,23.2%;3、墨西哥,6.6%;4、巴西,5.5%;5、德國,3.8%;6、阿根廷,2.0%;7、印度,2.0%;8、加拿大,1.8%%;9、西班牙,1.8%%;10、厄瓜多,1.8%。    

A:搜尋引擎龍頭公司谷歌(Google)被司法部控反托辣斯案(Antitrust),矽谷科技趨勢觀察家、前聖他告魯茲加大教授高耀京表示,從科技和國際巿場競爭的角度來講,每個國家都應該有少數幾個獨特的科技大公司,才能在國際上與全球競爭,如果分散成為多個公司,反而削弱了實力,不利整體科技競爭。 高耀京指出,不論從科技或從生意上來講,有少數幾家龍頭公司是好的,例如韓國有三星和LG,台灣有台積電 TSMC,美國有蘋果 Apple、亞馬遜 Amazon 和谷歌 Google,各在巿場上佔有領先地位。他解釋其中關鍵:因為各自擁有的智慧財產權(IP),以及大公司可以投入龐大的研發(R&D)資金,才能有領先的實力;如果分散了 IP 和 R&D,在科技上就沒法領先,更不用說國際競爭了。 高耀京認為分散沒好處,因為會失去了競爭力,不見得好。「觀察世界各國在科技上領先的國家,科技龍頭公司只有少數的幾家;而沒有一個國家是有很多分散的小科技公司,能在全世界的科技界上領先。事實證明集中在一、兩家公司要比多家公司好。」蘋果、亞馬遜、谷歌三大公司都投入了大量的研發資金和人力,現在才能在不同領域上取得龍頭地位。 高耀京表示,從另一個「暗流」層面來看,司法部在大選之前提出訴訟,會讓人連想到這是總統特朗普的政治操作手段,如同之前的全面封殺華為,稱新冠病毒(COVID-19)為「中國病毒(Chinese Virus)」的手法一樣,「因為眾所周知,科技界並不是完全支持特朗普」,如蘋果的總裁庫克(Tim Cook)、亞馬遜創辦人兼華盛頓郵報東主貝佐斯(Jeff Bezos)就不支持特朗普;但是甲骨文(Oracle)創辦人艾利森(Larry Ellison)支持特朗普,特朗普就叫艾利森出面收購抖音(Tik Tok)。 「這是很明顯的將私人偏好放在整個國家的政治和經濟前面。」高耀京指出,從科技和國際競爭來看,保持少數幾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技公司,對這個國家有好處;而在最近的一些例子來看,如華為和抖音的被封殺,都不難讓人連想到特朗普將私人的喜好帶進他的政治決定。 高耀京結論:一個國家要有少數幾個科技龍頭公司,不能分散太多科技公司,削弱了實力,因為這影響到了國際競爭力。 https://www.singtaousa.com/

A:控有世上最大搜尋引擎谷歌的Alphabet Inc.20日遭司法部以壟斷罪嫌起訴,在此之前,該公司已因可能進行反競爭行為而長年接受美國、歐盟調查;樹大招風,不僅美歐想砍谷歌,澳洲、中國、印度、日本、南韓等國早想整治這個一家獨大的搜尋引擎公司。 「華爾街日報」20日報導,谷歌長年遭美國、歐盟以反壟斷放大鏡端詳,2007年以來18度遭調查、指控並開罰。舉其犖犖大者,如2007年12月,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批准谷歌買下線上廣告公司DoubleClick,讓谷歌的線上廣告仲介力更為提升。有位委員便發表異議,警告該交易可能大大減弱互聯網廣告市場的競爭行為。 2010年11月,好些谷歌公司的對手及批評者提出訴訟後,歐盟展開反壟斷偵辦;不滿谷歌的有新聞業者及專精搜尋引擎的公司如Expedia、Tripadvisor,連華爾街日報的母公司新聞集團(News Corp)也加入興訟一方。 2015年以前,美、歐反壟斷當局對谷歌都還抱持警告、隱忍的態度,到了當年4月,歐盟終於首度向谷歌興訟,指該搜尋引擎巨擘跳過搜尋結果,牟利谷歌自己的銷售、購物服務。 2016年4月,歐盟正式向谷歌的安卓(Android)行動作業系統興訟,指谷歌動用其市場力量,鐵腕要求手機廠及行動服務公司要優先使用其搜尋引擎及瀏覽器。 2017年6月,歐盟向谷歌開罰24億歐元(約28.5億美元),並要求谷歌矯正就比價時給自己的不當優勢。谷歌不服,幾個月後上訴,目前上訴案即將開審。歐盟另在2018年7月、2019年3月及2019年3月向谷歌開罰,谷歌當然一律上訴。 2019年元月,巴維理出任司法部長前接受參院聽證,透露自己有意整治那些科技巨擘;同年6月,司法部開始偵辦谷歌;到了9月,48州加上華府特區及波多黎各開始調查谷歌,一開始是針對其線上廣告舉措。現在司法部終於向谷歌揮出反壟斷大刀。 不止美歐,澳洲今年7月便控告谷歌,說該公司誤導消費者而獲准取用他們的個人資訊,做針對性廣告;中國正打算向谷歌祭出反壟斷調查,原因是谷歌操控其安卓作業系統而壓制競爭。 路透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印度正準備以谷歌濫用其安卓手機作業系統,而再向谷歌興訟;日本公正引取委員會19日也表示,準備加入美、歐,對四大科技巨擘濫用市場力開刀,其中當然有谷歌。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聯邦司法部20日高調起訴Google和母公司Alphabet,指Google的搜索引擎壟斷,用各種方法扼殺競爭者。Google和Alphabet執行長皮采(Sundar Pichai)立即反應,發電郵給全體員工說:「不是新鮮事。大家該幹嘛就幹嘛(Keep doing what you're doing)。我們將會說出我們對事情的看法。」 「商業內幕」不久即報導皮采的反應,拿到皮采給員工的電郵;後來CNBC和其他媒體也跟進。CNBC說,除了皮采,Google首席律師華爾克(Kent Walker)也向全體員工發一通電郵,說訴訟的過程將會很漫長,預期公司會受到批評,甚至誤導性的批評,不要受訴訟影響而分心。 司法部對Google的訴訟是政界和科技界一直預期的事,一點也不奇怪,但11名共和黨籍的州檢察長也加入訴訟,成為原告,這點卻有點意外。而且為什麼都是共和黨人? 皮采和華爾克顯然遵守不成文的規定,即:在訴訟期間不討論訴訟內容,但是Google的高層顯然擔心員工會受影響,以致工作受到影響。皮采在電郵中特別強調,Google產品最著重給使用者提供幫忙(helpful),選擇使用Google產品的人,最基本的理由就是產品有用,並不是Google要壟斷。「Google的產品和科技,基本目標是改善生活,以及對社會有用。」 「例如Google研發的新冠病毒示警系統(目前在40個國家使用,又如Google搜索引擎所提供的野火地點和野火警報;我們的產品在疫期時期為人們提供幫助。」 「我們眼前和未來的目標,比以前更重要,讓大家一起繼續努力,集中精神做好工作。這是全體員工最能幫到公司的地方。」 CNBC報導分析了訴訟的可能結果。一個重點是,司法部可能逼使Google分拆,但是如何分折?YouTube獨立出來?Waymo(自駕車)獨立出來?但搜索引擎如何分拆?基本是不可能的。 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華裔教授吳修銘(Tim Wu)說,司法部告Google壟斷與1975年告微軟壟斷如出一轍,但微軟和Google不同,微軟當時有把柄被司法部抓在手裡,最後微軟不能再強迫客戶支付費用;但是Google的搜索引擎如何改革?過去十多年,Google搜索引擎打敗其他競爭對手,很大程度是因為Google搜索得到比別人好的資料(而且免費),如果司法部逼使Google改變,導致搜索結果褪色,那只是消費者的損失。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川普政府10月初進一步收緊飽受爭議的H-1B簽證規定,灣區包括灣區委員會(Bay Area Council)和史丹福大學等多個關團體19日對川普政府提出告訴。 H-1B簽證計畫最新的改變包括:H-1B申請人在第三方公司工作時間不得超過一年、對哪些工作和雇傭關係可以申請H-1B做出更嚴格的定義,以及調高最低工資。 參與訴訟的灣區委員會稱,新規定「有效摧毀」對科技業影響重大的H-1B計畫。根據聯邦政府公布的數據,Google、蘋果和臉書去年總共獲得超過5500名H-1B新員工批准。 灣區委員會經濟研究院(Economic Institute)院長蘭道夫(Sean Randolph)說:「關閉我們獲得高技能外國勞工的管道,將對我們的經濟和疫情後的復原造成災難。灣區和美國必須繼續維持全球任何人都有權利來此追求夢想和夢想工作的現狀,川普政府這項修改無疑終結了這個選擇。」 這起訴訟在屋崙聯邦法院提出,要求法院判新規定為非法,並予以撤銷。訴訟表示,新規定的目的在大幅限制H-1B簽證計畫,讓成千上萬外國勞工因為無法更新簽證而離開美國。訴訟還表示,重新定義哪些「專業職業」符合簽證申請資格是違法的,同時,新規定對第三方合約和工作行程的繁瑣法律程序要求,嚴重限制了H-1B申請人填補這些工作的能力。 訴訟共同原告還包括史丹福大學、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美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全國製造業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 )等,被告是美國國土安全部和美國勞工部。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美國司法部定20日控告谷歌(Google),在搜尋和搜尋廣告領域維持非法壟斷地位;司法部官員說,這是一個世代以來,美國政府對一家科技公司的市場掌控力發起的最重大法律挑戰;谷歌同日反駁,聲稱司法部訴訟充滿漏洞,而且消費者使用谷歌是個人選擇。 紐時:可能改變網路經濟 這也是聯邦政府逾20年前提告微軟以來,保護市場競爭的最大行動;紐約時報報導,如果美國政府勝訴,將改變谷歌這家知名企業和谷歌塑造的網路經濟。 司法部在華府聯邦法院提告,控訴字母公司(Alphabet)子公司谷歌,透過數個獨占的商業合約和協議,排除競爭,非法維持在搜尋和廣告領域的壟斷地位。 有11州共和黨檢察長跟進 這起訴訟可能持續數年,目前已有11州的共和黨檢察長跟進,司法部向谷歌提告,其他數十州和法院轄區則尚在調查谷歌行為,並將依此案結果來決定是否提告。 司法部主張,在美國搜尋市場市佔率達八成的谷歌,與採用字母公司安卓作業系統的手機製造商達成協議,並支付數十億元給蘋果公司,使這些手機內建谷歌搜尋引擎,讓其他搜尋引擎很難取代。司法部主張,谷歌用這些合約維持獨占地位,有損競爭與創新,同時降低消費者的搜尋品質、限制隱私保護和其他搜尋結果。 反映社會對科技巨擘不滿 這項訴訟反映出美國社會對大企業的不滿,尤其是科技巨擘如谷歌、亞馬遜、臉書和蘋果等。保守派如總統川普,自由派如麻州聯邦參議員伊麗莎白.華倫,都對權力集中在幾個科技巨擘多所批評。 市場開放研究所(Open Markets Institute)反壟斷專家沙莉.哈伯德(Sally Hubbard)樂見司法部從制度面挑戰谷歌,而不是像歐洲那樣實施限制令改變谷歌行為;批評者指出,歐洲近年對谷歌祭出數十億元罰款和強制改變規定,但仍不夠嚴厲,無法讓谷歌破釜沉舟大規模變革。 不過總統選舉將至,其他維權者質疑司法部提告的時機可能出於政治因素,藉此轉移焦點。司法部長巴維理大力推動這起訴訟,很不尋常。他曾要求司法部律師在9月底前就這件案子提告,引起律師反彈,他們希望有更多時間準備,並抱怨政治力介入司法。 谷歌同日立刻在推特回擊:「今天司法部提出的訴訟謬誤百出,民眾使用谷歌是出於他們的選擇,而非因為他們被迫或因為他們找不到其他替代工具。」 谷歌:有助壓低手機售價 谷歌資深副總裁華克(Kent Walker)20日表示:「美國反壟斷法旨在提倡創新和幫助消費者,並非改變競爭環境以利特定競爭者,或讓民眾更難獲得他們想要的服務。」 谷歌20日表示,旗下服務有助壓低智慧手機售價,就算谷歌是智慧手機的預設搜尋引擎,消費者也能輕易轉換期他搜尋服務。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資料來源: Romania-Insider.com 日期: 2020年10月6日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即自2020年3月至8月羅馬尼亞向家庭及公司提供之新貸款較2019年同期減少4.7%,達79億歐元。 2020年5月減幅最大,新貸款較2019年同期減少三分之一至10億歐元以下。 2020年3月至8月新消費者貸款年減約三分之一(占總數22.7%);新零售貸款占新貸款總數43%(年減17.4%)。  

A:資料來源: Romania-Insider.com 日期: 2020年10月12日 根據羅馬尼亞國家統計局發布修訂數據,經季節調整後的實際價格,2020年第2季羅馬尼亞GDP較上一季衰退11.9%。 羅馬尼亞國家統計局最初報告為第2季衰退12.5%。 同時羅國統計局亦修正2020年第1季成長,由0.3%調為0%,即2020年第1季與2019年最後一季相較維持停滯。 以年度而言,羅國統計局將2020年第2季的經濟降幅由10.5%,修正為10.2%。

A:資料來源: Romania-Insider.com 日期: 2020年10月13日 2020年9月羅馬尼亞通貨膨脹率由8月的2.7%降至2.5%。 2020年9月羅國整體消費物價指數月減0.14%。 2020年羅國食品價格月減0.55%(2019年8月月減0.29%)。  

A:資料來源: Romania-Insider.com 日期: 2020年10月13日 2020年8月羅馬尼亞出口較2019年同期減少8.1%,達46億歐元。 2020年4月至5月經歷大幅下滑後,外部需求幫助7月工業生產年減幅度降至-6.6%。 2020年8月羅馬尼亞進口僅較2019年同期衰退4%,為自4月以來最溫和年度衰退,達61億歐元。  

A:資料來源: Romania-Insider.com 日期: 2020年10月14日 IMF預測羅馬尼亞2020年經濟衰退4.8%(4月時預測衰退5%),另預測2021年成長4.6%(4月時預測成長3.9%)。 IMF的預測較世界銀行樂觀,世界銀行預測羅馬尼亞2020年經濟衰退5.7%、2021年成長4.9%。  

A:資料來源: Romania-Insider.com 日期: 2020年10月15日 羅馬尼亞中央銀行表示,2020年前8個月羅馬尼亞外債總額提高63億3,000萬歐元,達1,161億歐元。 2020年8月底羅馬尼亞長期外債較2019年底增加11.8%,達830億歐元;短期外債由2020年初至今減少6.8%,達330億歐元。 羅馬尼亞外債總額中,公共外債達488億歐元,2020年迄今增加94億歐元。 銀行及公司所欠私人外債總額達330億歐元,較2019年底減少6億600萬歐元。  

A:資料來源: Romania-Insider.com 日期: 2020年10月20日 2020年9月羅馬尼亞汽車製造商Dacia及福特共生產5萬7,846輛汽車,較2019年同期增加56%,創下新紀錄。 Dacia生產3萬6,416輛(+23%),福特生產2萬1,430輛(產量幾乎增加兩倍)。 若沒有大流行,2020年羅馬尼亞可能已生產超過50萬新車;2020年前9個月羅國生產30萬4,875輛汽車,較2019年同期減少14%。  

A:據媒體報導,自2020年10月19日起阿國恢復國際航班正常營運,惟因疫情關係須遵守相關防疫政策,並僅限阿根廷國人搭乘。儘管阿國政府宣布恢復國際航空公司的營運權,惟仍有某些實施限制實施,並不表示完全開放領空。 阿國交通部長Mario Meoni表示,航空公司已承諾遵守所有必要的防疫政策,預防疫情病毒擴散。並指出,不會限制國內外航班的載客數,但會要求所有乘客在整個飛行過程中使用口罩,以利將傳染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另僅限當阿國人及具其居留身份之人士能入境阿根廷,並依規定進行14天隔離。且將繼續實施嚴格邊界管制直到行政部門另做決定。至於從阿國飛往其他國家,則將續依各國的管制規定。 另阿國國內線部分,阿根廷航空表示,已排定於2020年10月22日第一班由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市飛往北部Jujuy省,當日亦有至Corrientes、Iguazu、Mendoza、San Luis及Ushuaia等其他省份航班,10月23日亦已排定Cordoba、La Rioja及Salta、Resistencia、Posadas、Bariloche、Comodoro Rivadavia及Neuquen等地航班,其他城市部分仍待各省省長同意後始能起降。目前航班僅限民生必需相關行業員工及有醫療需求國人使用,非為觀光用途。

A:依據媒體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代表團成員Julie Kozack及Luis Cubeddu於2020年10月6日至11日訪阿,主要目的就其經濟政策及計劃進行評估及討論協商,並在訪問結束後發表聲明表示,訪團訪阿期間已與其國會、民間單位及工會等代表進行相當具成效之會議,阿國正因前所未有疫情所帶來之危機,使其面臨複雜的經濟及社會問題,嚴重的經濟衰退導致失業及貧窮情況攀升,且加劇匯市壓力,此為相當困難的挑戰,須有足以恢復信心之政策,但亦須進行適當調整,以促成經濟復甦及總體經濟穩定。IMF與阿國政府將會確保財政穩固,保護最弱勢團體,並逐漸降低通貨膨脹,創造就業機會及振興投資及出口。IMF將續與阿國政府密切合作,並將於11月中旬訪阿,就IMF支持之新計劃進行討論。 阿國經長Martin Guzman盼 IMF之新計劃有助阿國經濟復甦及總體經濟穩定,包括解決經濟結構性問題之措施,以利提高生產力,創造就業機會及穩定總體經濟。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