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 Romania.Insider.com 日期: 2020年10月26日 2020年9月羅馬尼亞失業率達3.26%,較2019年同期下降0.26個百分點;較上(8)月下降0.02個百分點。 根據羅馬尼亞國家就業局的資料,2020年9月底羅國失業人口達28萬5,294人,較上月底減少1,368人。
A:依據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報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除迫使企業辭退數百萬名員工外,亦加速其機械自動化生產時代之來臨,使企業須正視自動化技術及工業化之發展,權衡機械自動化與勞工之生產製造比率。世界經濟論壇(WEF)研究認為,疫情嚴重影響製造力,2025年將有半數企業選擇以機械自動化生產,取代傳統勞力製造。 WEF以「2020年之就業前景(The Future of Jobs 2020)」為題,對全球前300大企業人力資源及策略發展主管進行問卷研究,結果顯示目前企業自動化生產之比率為33%,至2025年將增加為47%。在全球26個經濟體15個產業中小企業中,自動化生產及人與機械新分工將使8,500萬個就業機會喪失;惟機械人、奈米技術之機械製造亦將使第4次工業革命(工業4.0)產業相關照護產業、人工智慧及數位內容、及整合自動化生產及智慧製造之即時資訊生產線增加9,700萬個就業機會。工業工程專家Ander San Vicente認為,導入新技術之目的並非使勞工失業,係提升其工作附加價值,由機械完成單調之工作。 工會對前述機械自動化生產及勞工製造分配比率之調整感到憂心,擔心勞工於未來產業發展被邊緣化,導入技術使就業機會急遽減少,認為應透過培訓以提升勞工就業優勢,讓勞工跟上技術發展。西班牙勞動者聯盟(Unión General de Trabajadores,UGT)指出,為因應機器人生產趨勢,勞工應學習新技術,執政者則應配合新工作環境之管理調整法律架構,並呼籲政府應透過集體協商及社會對話,使技術轉變之獲益由社會共同均分。西班牙勞動工會聯盟(Confederación Sindical de Comisiones Obreras,CCOO)則呼籲,勞工應終身學習,以適應新的工作模式。
A:依據西班牙ABC日報報導,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未來幾年西國政府將面臨嚴重之執政挑戰。由於西國政府將自歐盟之「歐盟復甦計畫(Plan de Reconstrucción,Next Generation EU)」取得於2023年前使用之無償直接補助款720億歐元,爰暫未向歐盟申請680億歐元之貸款。另西國尚有歐盟多年期財務框架下之「2014-2020年社區預算(Presupuesto comunitario 2014-2020)」項目餘額368億歐元,亦需於2023年之預算期限內執行完成(註﹕西國於該項預算科目取得之額度為561億7,400萬歐元,迄今僅支應34%,金額為193億7,400萬歐元,歐盟各國平均已支應49%,西國政府盼100%使用該額度);意即於未來3年西國政府將可支用歐盟經費共達1,080億歐元,西國政府則需向歐盟提出有效的經濟成長改革計畫並說明投資項目及領域。 根據西國政府2021年預算規劃,西國於接受歐盟援助後,經濟成長率可望由7.7%上升至9.8%,即西國政府每花費1歐元將可帶來1.2歐元之乘數效益;惟據西班牙預算監督獨立機構(Autoridad Indenpendiente de Responsabilidad Fiscal,Airef)與西班牙外換銀行研究中心(BBVA Research)表示,西國政府之預估過於樂觀,並預估經濟乘數恐僅為0.7歐元。西國應用經濟學研究基金會(Fundación de Estudios de EconomíaAplicada, Fedea)負責人Ángel de la Fuente表示,使用歐盟直接補助資金之計畫一般均較困難(如於較偏遠地區進行科技之研究發展)或需繁雜行政作業,西國政府選擇儘早使用直接補助款並未盡合理,而使用歐盟貸款之計畫,則通常較為成熟及易於執行。 由於歐盟理事會(Consejo Europeo)及歐洲議會(Parlamento Europeo)尚未核准歐洲復甦基金之具體發放辦法,爰恐影響其撥款之時效性,預計最早將於2021年下半年撥款;惟目前西國政府已將該基金之274億3,600萬歐元納入2021年之執行預算內。 本月26日西國總理桑切斯(Pedro Sánchez)、各自治區及西國省市聯合會(Federación Española de Minicipio y Provincias)主席等將與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進行視訊會議,將討論「2014-2020年社區預算」之協調合作及使用,倘未能達成共識,則該預算將由中央統籌運用,惟其中100億歐元則係提供予各自治區使用,另亦有部分款項係推動公私部門之合作項目。
A:沙烏地宗教部自10月4日起,分3階段開放副朝朝覲(umrah):(1)第1階段開放給居住在沙烏地境內公民及外籍人士,在正常情況下維持原本大清真寺30%的容納量(30% of the actual capacity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約6,000名朝覲者/日。(2)第2階段(10月18日開始):容納量擴增至75%,包括1.5萬名朝覲者/日及4萬名膜拜者/日。(3)第3階段(11月1日開始):開放境內、外穆斯林前往朝覲,容納量擴增至100%,約2萬名朝覲者及6萬名膜拜者/日。 沙烏地航空(SAUDIA)宣佈,自11月起再復飛前往13個國家城市的航班,包括巴林瑪那馬、黎巴嫩貝魯特、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義大利米蘭、印度德里、孟買、科奇(Kochi)及拉合爾、孟加拉達卡、巴基斯坦木爾坦(Multan)及白沙瓦(Peshawar)、中國大陸廣州,自11月起SAUDIA復飛國家城市達到33個。 沙烏地宗教部表示,目前允許進行副朝者年齡限制在18-50歲之間,朝覲者必須取得合格實驗室核發聚合酶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72小時內有效的陰性證明,另透過Eatmarna程式預約,取得副朝及在兩聖地清真寺禮拜(包括參訪先知清真寺及在先知樓禮拜)許可。 朝覲者亦須確認回程機票、預訂至少3天隔離檢疫的住宿與三餐,以及自機場接送至隔離地點的交通。 沙烏地媒體Arab News估計,11月起開放後,每週約有1萬名來自外國朝覲者抵達沙烏地。 註: 疫情爆發前沙烏地航空(SAUDIA)飛航85個國家城市。 SAUDIA目前復飛前往20個國家城市航班,包括約旦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突尼西亞突尼斯、埃及開羅與亞歷山大、蘇丹喀土木、肯亞奈洛比、衣索比亞阿迪斯阿貝巴、荷蘭阿姆斯特丹、德國法蘭克福、土耳其伊斯坦堡、英國倫敦、西班牙馬德里、法國巴黎、美國華盛頓DC、巴基斯坦伊斯蘭馬巴德及喀拉嗤、印尼加爾各達、馬來西亞吉隆坡、菲律賓馬尼拉。
A:根據沙烏地人力資源發展基金(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Fund)附屬國家勞動觀察(National Labor Observatory, NLO)資料顯示,2020年第3季勞動力沙化比例達21.54%,較2019年同期的20.4%增加。 2020年第3季在私部門(private sector)就業且在社會保險總局(General Organization for Social Insurance, GOSI)登記之沙烏地籍員工人數為175萬8,558人,較同年第2季的8萬1,430人大幅增加。在GOSI登記的勞動力中,66.74%係男性、33.26%係女性。 以地區來看,東部省(Eastern Province)勞動力沙化比例最高,為25.16%;次為利雅德地區(21.89%)、麥加地區為21.47%、麥地那19.27%以及Asir地區17.85%。
A:2020年10月25日沙烏地基礎工業公司(Saudi Basic Industries Corp., SABIC)公佈第3季財報,重要資訊摘要如下: 第3季收入(revenue)為沙幣293億里雅(折合78.1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11%,淨獲利(net profit)則為10.9億里雅。 息前稅前淨利(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 EBITDA)為56.7億里雅,較同年第2季增加62%,惟較2019年同期減少26%。 第3季營運所得(income from operations)為21億里雅,高於第2季表列營運損失(loss from operations)的12.6億里雅,惟仍低於2019年第3季的營運獲利(profit from operations)。 SABIC副董事長兼執行長Yousef Al-Banyan表示,第3季經濟活動逐漸復甦及油價上漲帶動石化產品價格提高,同時SABIC的全球供應鏈協助公司面臨經濟低迷的挑戰。 沙烏地媒體Arab News指出,SABIC公司近來屢出現重大創新或生產突破,包括:1.2020年9月SABIC與沙烏地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及日本能源經濟研究院(Institute of Energy Economics)成功生產藍氨(blue ammonia)並運往日本用於無碳發電。 2.SABIC與西班牙能源公司伊比德羅拉(Iberdrola)合作,將在西班牙Cartagena的聚碳酸酯廠轉型成全球首座全由再生能源供電的大型化學廠(transformed into world’s first large-scale chemical production site to run entirely on renewable power)。 3.SABIC與英國連鎖超市TESCO合作進行測試計畫,將通常當成廢棄物的軟塑膠(soft plastic)多次回收,做為封閉式循環系統(closed loop recycling system)的新食品等級塑膠(food grade plastic)。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籍歐洲議會AI委員會議員Jörgen Warborn認為,贏得數位戰爭者可取得將來的成功果實,幾乎所有的技術研發都將圍繞人工智慧 (AI)發展。在美國與中國已經進入數位市場的全球激烈戰,歐洲政治人物卻仍未理解AI的重要性,也沒有任何追趕美國和中國的政策措施。如果不改這樣的消極態度,歐盟將就被迫遵守阻礙其在數位市場發展的規章。 Warborn議員表示,瑞典科技公司如數位音樂公司Spotify、電信設備商Ericsson、金融科技公司Klarna和其他新創公司,在未得到瑞典和歐盟的協助,均已取得相當程度的成功。他再指出,目前全球頂尖AI新創公司僅有4%是歐洲公司,就可看出歐洲在這方面的落後。 Warborn 提出三個需要注意的關鍵點,包括歐洲對AI的持疑態度、歐盟境內的AI研發措施,以及確保歐洲取得足夠數據發展AI服務。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根據產業日報(Dagensindustri)的報告指出,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所現正成為歐洲生命科學公司上市的熱點。 據統計,目前共有194家科學公司公司在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所上市,較五年前增長30%。今(2020)年雖然有COVID-19疫情,但並未阻擋上市的潮流,今年迄今已有12家公司上市。 根據市場分析,科學公司公司上市熱潮的主要動力來自活躍的小額投資人和少數創投資金的鼓動,促使許多公司透過上市以求融資,這股熱潮也助長生命科學產業的投機心態。這樣的投機熱潮可能造成公司在發展初期即冒險上市的風險及小額投資者面臨重大損失等風險。
A:資料來源 : 瑞典公共健康局(Public Health Agency of Sweden) 挪威公共健康局(Norwegian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FHI) 芬蘭衛生福利研究所(Finnish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Welfare, THL) 有關瑞典、芬蘭及挪威等三國之COVID-19疫情的最新情況,截至10月26日為止,由各國主責單位公布相關資料如下: 瑞典境內確診總人數為11萬594人(較上週增加7,394人),重症人數為2,663人(較上週增加18人),死亡人數5,933人(較上週增加15人),死亡率逾5.67%。其中以首都斯德哥爾摩市為瑞典境內疫情最嚴重地區,目前確診人數為3萬838人(較上週增加2,246人),死亡人數為2,421人(較上週增加5人)。瑞典上周感染人數大幅增加超過7,000人,但死亡增加人數和重症增加人數仍維持小幅增加。 芬蘭境內確診人數為1萬4,848人(較上週增加1,293人),住院治療(含重症)人數81人(較上週增加19人),死亡人數353人(較上週增加2人),死亡率約係2.44%。芬蘭全國感染增加人數持續攀升,惟重症人數及死亡人數仍呈現小幅增加。 挪威境內確診人數為1萬7,232人(較上週增加1,096人),重症人數為253人(較上週增加6人),死亡人數279人(較上週增加1人),死亡率約1.65%。挪威感染人數呈現攀高趨勢,但重症人數及死亡人數仍維持穩定。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10月23日報導,丹麥交通部長Benny Engelbrecht今日於歐登塞揭幕UTM[1] (Unmanned Traffice Management),無人機飛航管理系統平台測試。UTM是一種數位交通管理系統又簡稱為 U -Space,旨在確保自動飛行的無人機不會與運動飛機、熱氣球,醫用直升機以及在海拔約100米的空域中移動的任何其他物體相撞。 換句話說,它是一種用於管制空中的交通規則和虛擬交通信號燈,針對不同屬性的飛行器進行即時避撞監控管理。 根據E交通部長的說法,無人機可以安全地無人駕駛,遠超出玩具的範疇,其既可以確保人類的生活, 亦可以確保偏鄉遠處的民眾獲得物資供應,它具有巨大的潛力。 但是,仍需要建立一個無人機的交通控制系統以維持航安。 Lorenz 技術公司經營該國多個城市之無人機飛行,並負責檢查埃斯比約(Esbjerg)航空站之無人機任務。Lorenz 執行長Kristian Skaarup 說 :事實上,我們已經在無人機上安裝了監視情報系統,這意味著它可以自行操作,但是仍必須一直有人站著觀察。因此,一旦我們獲得一個讓無人機能自行飛行以及自動回報監視的系統,就可以在成本和時間上提高效率。 南丹麥大學的無人機研究人員Kjeld Jensen稱,希望到2025年可以將其傳播到全國。J氏認為丹麥的U-SPACE 預計於5年內開始運作。目前僅在Funen的HCA機場上方的空域中進行測試, 新的Funen無人機飛航管理系統開發預計將耗資約3000萬丹麥克朗,並在未來幾年內僱用近100名人員。 [1] http://www.cie.org.tw/cms/JournalFiles/10812_chapter07.pdf
A:因應丹麥新冠肺炎感染人數至春季以來再次急遽飆高,總理於10月23日傍晚宣布新防疫政策。以下為重要摘述: 政府建議最多10個人聚集在私人住宅中。並自10月26日開始至11月22日 戶外葬禮的集會禁令從200降為50人。 上述限制於21歲以下兒童和年輕人的體育和社團活動豁免。 音樂會、 運動賽、 大型會議仍可持續進行,但參與者於: ”坐下時面向同一個方向” 人數上限為500人。 配戴口罩新要求: 另新增於室內公共場所自10月29日起至明年1月2日必須配戴口罩: 例如超市、 大型購物中心、電影院、醫院、文化機構、高中和成人教育中心。餐廳或咖啡店內配戴原則為於坐下時不需配戴,但於站立或行動中必須配戴 餐廳或咖啡店仍於22時關門其時間限制延至明年1月2日 酒精販售於零售店及餐廳內必須於22時停止銷售 減少超過十人社交人數,並保持社交距離 繼續鼓勵私人和公家機關工作場所在“可能且適當的”範圍內允許員工在家工作。
A:新聞來源 :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日期 : 2020年10月26日) 一、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成允模部長於本(109)年10月26日與英國企業能源部Alok Sharma部長座談,研商因應後新冠疫情時代之經濟合作。英國係韓國之主要出口市場及第1投資對象國,雙方於去年簽訂韓英FTA後,除解決了英國脫歐(Brexit)之不確定性,亦提升了韓英通商關係之安全性及持續性。 二、成允模部長表示,韓國及英國皆認為綠色及數位化係新冠疫情後恢復經濟之策略,爰雙方之合作將具有相當之潛力。去年全球處於不確定性高之情況下,韓英雙方簽訂韓英FTA等,可見雙方對彼此之高信任度,為因應後新冠疫情時代,雙方應於產業及能源領域緊密合作。 三、成部長表示,為使明年11月將於英國舉辦之第26次聯合國氣候變遷合作締約方大會(COP26)有良好成效,韓國將盡全力協助英國。渠亦盼英國積極協助明年上半年將於韓國舉辦之P4G高峰會,以期與COP26達到互助效果。另海上風力發電方面,本年8月韓國世亞製鋼與英國政府簽訂生產海上風力結構物之MOU合作契約等,促進雙方商業合作,未來韓國政府亦擬推動共同R&D或政策交流等。渠另強調,韓英雙方需持續合作核電廠相關業務,亦向英國轉達韓國政府與企業對英國建設新核電廠之關心,對此,盼英國政府積極協助。 四、成允模部長指出,韓英雙方需共同因應新冠疫情引起之新常態,並積極合作擁有產業基礎及技術能力之生技、系統半導體及人工智慧等3大高科技產業,以提升後新冠疫情時代之產業競爭力。在全球新冠疫情擴散之情況下,韓國被視為安全之醫藥品生產基地,並於去年與阿斯利康製藥(AstraZeneca)簽訂約6.3億美元之代工生產契約。成部長表示,將可以此做為韓英未來合作生技產業之楷模。另系統半導體方面,英國主導全球半導體智慧財產權(IP)市場,韓國則擁有扎實之未來汽車及5G等基礎,近來亦不斷有大規模之投資,爰盼雙方共同努力促進商業及技術之合作。另成部長亦提議,因韓英兩國皆對產業數位化擁有高度關心,未來擬以此為基礎,合作人工智慧領域之共同技術開發及巨量數據之分析與標準化等。 五、韓英雙方為因應後新冠疫情時代之氣候變化,擬加強綠色及數位領域之技術合作,並於本次會議舉行第6次STIP委員會協議之簽約儀式,除營運為合作環保汽車及能源效率等綠色R&D之能源技術工作小組(WG),亦將研擬「韓英共同資金型R&D計畫」,以積極培育AI及生技等兩國間之策略產業。 六、韓英兩國於英國脫歐後,除通商之外,產業及能源領域之需求亦增加,為全面支援相關領域,雙方擬新設兩國政府高級幹部之溝通管道,並與現有之核電廠及科學技術局長協議做連結,以多方面探討產業及能源相關課題。 七、成允模部長表示,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俞明希通商交涉本部長參選WTO秘書長一職已進入最後決選,俞明希本部長兼具通商專業性及政治領導力,係WTO改革及恢復多邊貿易體系之不二人選,盼英國能積極支持俞本部長。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10)月26日報導稱,英國政府頃公布將與日本電氣(NEC)公司合作展開5G通訊基礎設施建設,主要係因英國政府本(2020)年7月已決定排除使用中國通訊設備商華為之5G技術,英國電信企業必需在2027年前將現有的華為公司設備更換成其他公司産品所致。 對此,英國政府表示,英國國際貿易部長Liz Truss本(10)月23日赴日本簽署「日英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期間,亦與日本NEC公司會長遠藤信博舉行會談,雙方就由NEC公司設置5G相關據點等進行協商;在上述會談結束後,英國國際貿易部並於推特發文「NEC將協助英國的5G通訊基礎建設」。 對日本NEC公司而言,本次與英國合作將係其擴大海外5G通訊基礎設施的良機。在全球通訊基地台市場上,華為、愛立信(Ericsson)及諾基亞(Nokia)等3家公司計有八成市占率,愛立信及諾基亞亦將「排除華為的潮流」視為新的商機。
A:越南政府頒布第102/2020/QD-TTg號議定規定有關越南合法木材之管理機制。上述議定包括6章30條,其中關於出口文件之規定如下: 木材所有人辦理出口貨物手續時,除了一般出口文件外須向申報出口報關單之海關單位繳交以下文件之一。 針對屬於CITES 附錄中之木種: 由越南CITES管理權責機關簽發之CITES核准函之正本或電子影本。 針對不屬於CITES 附錄中之木種: + 出口至歐盟市場之貨批: FLEGT核准函之正本或電子影本; ++ 倘出口企業為第一組(Nhom 1)之企業: 由企業自行編製出口木材之正本清單。 ++倘出口企業非為第一組(Nhom 1)之企業:依照本議定第9條規定經由所在地之林檢單位確認之由企業自行編製出口木材之正本清單。 第102/2020/QD-TTg號議定自本(2020)年10月30日起生效。
A:越南政府頒布第123/2020/QD-TTg號議定規定有關發票及商業憑證問題。其中: 廢除第119/2018/ND-CP號議定第35條第2及第4項之規定。 根據第123/2020/QD-TTg號議定規定自本(2020)年11月1日起不再強制企業、經濟組織、其他組織及個體戶須落實電子發票、具有稅稽單位提供統一編號之電子發票。 同時,第51/2010/ND-CP號議定、第04/2014/ND-CP號議定及第119/2018/ND-CP號繼續生效至2022年6月30日。 鼓勵各單位、組織及自然人於2022年7月1日前完善第123/2020/QD-TTg號議定規定電子發票及憑證所用之資訊基礎設施。 第123/2020/QD-TTg號議定自2022年7月1日起生效。
A:據越南統計總局統計資料顯示,本(2020)年9月份越南出口金額約275億美元,較上(8)月份減少0.7%,惟較去年同期增加18%;其中越資企業之出口金額103億美元,增加46.3%,外資企業之出口金額(含原油)172億美元,增加5.8%。 累計本年前9個月出口金額約2,028.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2%,其中越資企業之出口金額為718.3億美元,成長20.2%,外資企業之出口金額(含原油)為1,310.3億美元,減少2.9%。本年前9個月計有30項出口金額10億美元以上之產品,其中:各種電話機與零件出口金額為367億美元,減少5.5%;電子產品、電腦及其零件322億美元,成長25.9%;紡織成衣品221億美元,減少10.3%;機械設備及其零件182億美元,成長39.8%;鞋類121億美元,減少8.8%;木材及木製品85億美元,成長12.4%;運輸工具及其零件65億美元,成長2.8%;水產品60億美元,減少3%。 另大部分農產品之出口金額亦較去年同期減少,包括:蔬果出口25億美元,減少11%;腰果出口23億美元,減少4%;咖啡22億美元,減少1%;橡膠15億美元,減少4%;胡椒4.89億美元,減少17.6%;僅有稻米出口25億美元,成長12%。 有關出口市場,本年前9個月美國仍為越南最大出口市場,出口金額為54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2.9%;其次為中國,出口金額為319億美元,增加12.7%;歐盟260億美元,減少2.6%;東協170億美元,減少12.5%;韓國145億美元,減少2%;日本141億美元,減少5.7%。
A:截至本(2020)年9月22日總支付手段(total means of payment)較去(2019)年底增加7.74%(按:去年同期成長8.41%),各信貸機構存款成長7.7%(按:去年同期成長8.79%),越南授信成長5.12%(按:去年同期成長8.51%)。 自本年初迄今,越南央行曾兩次調降各項調控利率,俾利增加貨幣流動性與協助信貸機構能以低成本籌措資金。目前活期與1個月以下之存款年利率介於0.1% ~ 0.2%;1個月至6個月期之存款年利率為3.7%~4.1%;6個月至12個月期之存款年利率為4.4%~6.4%;12個月以上為6%~7.1%。貸款利率部分,短期貸款年利率為5%。 保險部分,本年前9個月越南保險市場保費總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14%,其中壽險保費收入成長17%,產險保費收入成長7%。 證券部分,由於越南有效抑制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廠商逐漸恢復正常生產經營,爰越南證券市場呈現正面恢復。然而,累計本年前9個月證券市場所籌措之資本總額僅約228兆8千億越盾,較去年同期增加1.43%。
A:
A: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和貿工部(MTI)本年10月23日發表聯合新聞稿表示,新加坡物價下跌情形放緩,不包括住宿和個人陸路交通費的核心通貨膨脹率(core inflation)從本年8月-0.3%,縮小至9月的-0.1%,主要是因服務與電費暨煤氣價格跌幅縮小。若包括住宿和個人陸路交通費,新加坡本年 9月整體通貨膨脹率從8月的-0.4%縮小至0%,是因個人陸路交通費跌幅放緩所致。以本年前9個月數據而言,整體與核心消費價格指數分別為-0.2%與-0.1%。 受到主要商品市場需求疲弱以及新加坡主要貿易夥伴持續出現負產出缺口等影響,預料外部通貨膨脹仍低迷,國內成本壓力將繼續減弱,勞動市場放緩也將影響薪資成長。 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表示,上述核心消費價格指數跌幅是7個月以來最小,整體消費價格指數則在連續5個月下跌後轉為0%,顯示隨著經濟好轉,服務價格和個人陸路交通費已趨於正常。基於經濟復甦緩慢和通貨膨脹風險不大,預估MAS在明(2021)年4月發表貨幣政策將把星元名目有效匯率(S$NEER)升值幅度維持在零,即不升值的中立立場。本年全年整體和核心通貨膨脹率則預估分別為-0.3%和-0.2%。 MAS日前發表貨幣政策聲明中,已略微調高本年整體和核心通貨膨脹預估,從先前的-1%至0%,調高至-0.5%至0%,明年整體通貨膨脹預估則為-0.5%至0.5%,核心通貨膨脹介於0%至1%。
A: 新加坡財政部本(2020)年10月23日發表新聞稿宣布,約47萬名新加坡低收入員工將在10月28日起獲得1,500星元或3,000星元「就業入息特別補助(Workfare Special Payment)」,補助總值達8.1億星元,其中約40萬名低薪員工已在本年7月獲得第一筆1,500星元補助。 新加坡政府先前宣布放寬「就業入息特別補助」計畫的條件,除了符合資格領取去(2019)年補助的新加坡人,已經或即將在本年領取者,亦能受惠於此特別補助。截至本年10月,共有額外7萬名低薪員工可獲得3,000星元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