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Škoda Auto車廠的營運利潤在2020年前9個月中同比下降60%至4.69億歐元,總營收減少25.9%至120億歐元,銷售量數下降25.9%至596,000輛。此外Škoda車廠室內禁煙,因為過去員工在沒有戴口罩情況下的吸煙室中四處走動,而且沒有保持社交距離。當前捷克第二波的封城鎖國防疫新措與春季不同,斯柯達、現代和TPCA車廠均照常生產汽車。Deloitte首席經濟學家David Marek表示民眾對汽車的需求將延後到明年。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Cision News Desk 瑞典電池製造商Nilar 獲得歐洲投資銀行(The European Investment Bank, EIB)的創新投資能源專案貸款(InnovFin “Energy Demo Projects” guarantee programme),總額為4,700萬歐元(約4億8,200萬瑞典克朗)。EIB的貸款將支援Nilar設於瑞典北部的Gävle 工廠生產線的擴建和升級,以及提升研發能力和推動技術的商業化。 Nilar所生產的電池適用於私人用途及工業使用,可為建築物供電,或為電動汽車充電(例如從屋頂太陽能電池板所儲存的電)。InnovFin能源專案將協助Nilar快速實現電池生產商業化,並透過規模化進一步降低成本。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產業日報 (Dagensindustri) 中國計劃在海南島開發新的高科技園區,並由瑞典工程顧問公司Sweco獲得該開發案合約,該合約在第一階段的價值約8,500萬至1億瑞典克朗。 中國希望將海南島的高科技園區變成一個新的國家地標,同時是具新創、永續設計和科技的高科技中心,吸引全球科技公司進駐。Sweco所獲專案合約包括園區內的研發大樓、住宅區、學校和醫院等建築物,該公司預估將有近100位建築師參與專案規劃和所有建築設計。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OECD 受瑞典政府提名角逐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秘書長一職的前歐盟貿易執委Cecilia Malmström(2014-2019)在接受法國媒體訪問時表示,她不認為中國有意願成為OECD的會員國。 雖然中國非為OECD會員國,但已被邀請為觀察員,在2005年第一次參與OECD部長會議,也透過與各會員國的交流和合作,間接參與OECD的各項活動和計畫。
A:新聞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20年月10月26日)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於本(2020)年10月29日舉辦「第13次半導體日」紀念活動,邀請韓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K HYNIX等半導體產業、學界及研究機關相關人士100餘人出席,活動中並表彰51位對半導體產業發展有貢獻之人士。 「半導體日」係為紀念韓國半導體之年度出口金額於1994年10月首度超過100億美元,韓國政府自2008年起每年於10月定期舉辦紀念活動,表彰對韓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有貢獻之產業、學界及研究機關人士,加強政府與民間之合作,達成韓國發展成為於記憶半導體領域具有絕對競爭優勢,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之技術遠遠超越競爭對象國之綜合半導體強國目標。 產業通商資源部次長鄭升一於紀念活動中致詞,感謝韓國半導體業界於目前全球經濟受新冠疫情嚴重影響之情況下,仍積極出口及投資以促進韓國經濟之發展,並強調政府與民間合作因應外部環境快速變化之重要性。 鄭次長表示,人工智慧半導體將改變第4次工業革命及後新冠疫情時代之半導體市場,成為新系統半導體領域之關鍵成長動能,目前政府相關部會正合作推動「人工智慧半導體產業發展策略」,擬積極維持韓國於記憶半導體領域之絕對競爭力,於人工智慧半導體技術方面快速超越競爭對象國。 鄭次長強調,目前韓國半導體產業嚴重面臨內、外部環境之不確定因素,因此有必要團結合作,全面變化及創新,邁向綜合半導體之強國。另為挑戰成為零件、材料及設備之強國,政府將全面推動①強化零件、材料及設備領域之開發與生產能力、②如期推動於本年7月規劃之「零件、材料及設備2.0策略」,全力培植高科技產業。 本次紀念活動中亦表彰51位對全力因應日本出口管制措施,成功提升零件、材料及設備等項目之競爭力,加速韓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有貢獻之企業代表,其中,三星電子副社長Kang Ho Kyu及SK HYNIX副社長Kim Jin Kuk以成功開發系統半導體關鍵技術與全球最初與最高水準記憶體技術,以及促進零件、材料與設備領域之雙贏合作有貢獻,首度共同獲賞「銀塔產業勳章」(對國家產業發展有貢獻人士)。
A:馬來西亞「國盟」(Perikatan Nasional)新政府將於本(2020)年11月6日提呈執政以來的第一個2021年財政預算案,以應對新冠疫情以及經濟陷入谷底之嚴峻挑戰。本次預算案將分為四大項目:關懷人民、掌控經濟、持續生活及维持公共服務。 對許多馬國商家而言,本次預算案將關乎企業生存及避免倒閉的惡運。除非疫苗面世,並獲得大規模的推廣,否則疫情將難以紓緩。馬國許多關鍵領域如營造業及製造業,在疫情期間仍苦苦掙扎及生存。 马來西亞營造商公會(MBAM)認為,馬國政府應重新恢復被終止的營造計畫,如第三期捷運工程計畫(MRT3)、吉隆坡至新加坡高速鐵路計畫(HSR)、柔佛州新山至新加坡捷運系统(RTS)計畫以及泛婆羅洲高速公路(Pan Borneo Highway)工程計畫等。馬國政府應通過利率補貼或政府發出的擔保,為發展項目提供低融資成本,且政府也應推出優先購買國貨政策,如建築材料,並實施嚴格的價格管制,以避免出現操控價格和壟斷的問題出現。至於已在國内,未有犯案及健康問題的非法外勞,理應合法化2至3年。這些非法外勞人數可逐步及分階段方式減少,從而協助營造業推動自動化及數位化作業。 馬國製造商聯合會(FMM)表示,在動蕩期間,馬國须大力推動自動化及數位化維持產量。該聯合會向馬國政府提出數項建議,包括支持採用科技與數位化、培訓中心、在高等教育機構發揮更大作用,並推出更多線上課程。對於開發機器人 技術的本地公司,業者及大學在製造業方面的聯合研究,應享有税務獎勵,並延長自動享有雙重税務減免的資格,以抵銷研發的支出。作為自動化的一部分,馬國政府亦須提供可負擔以及高品質的寬頻服務。 為協助業者從疫情中復甦,該聯合會建議,展延2021年調漲電費的計畫,並延長本年推出的電費與天然氣折扣,甚至針對性地向指定公司落實相關措施。該聯合會同時建議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税率,並建議將公司的税率定為20%,中小企業則一律為15%。2020年及2021年的個人所得税則定为5%至10%,以舒緩受疫情影響的個别人士。2022年起,個人所得税最多應設在22%,透過增加可支配所得及催化消費市場幫助經濟復甦。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MIDA)主席馬吉德(Abdul Majid)頃接受馬國媒體專訪時指出,儘管新冠病毒為全球經濟帶來挑戰及不確定性,但外國投資人將繼續利用馬國拓展在東南亞地區的業務。新冠病毒雖為企業的轉折點,馬國企業有必要對供應鏈網絡進行審查及重新制定策略,以免對特定國家過度依賴。馬國也將自己定位為亞洲的全球供應鏈中心。 馬國鼓勵外資在製造業進行高附加價值的投資,特別是化學、電子與電機、機械與設備、航太和醫療設備以及物流、電子商務、綠色科技及再生能源等服務領域。此外,數位化旅遊、金融科技、下一代智能工廠、臨床試驗中心及全球線上學習等經濟的新趨勢,也已被確定。馬國將繼續創新,包括利用數位化和自動化設備,以便為馬國吸引更多外資。 本(10)月初,馬國投資發展局正式为投资人和外資啟動一站式中心,此中心將評估及批准符合條件的商務旅客,進入馬國進行貿易活動和投資。迄今該局正積極洽談潛在投資計畫,估計投資額為540億馬幣(約合125.87億美元),顯示FDI仍視馬國為熱門投資地點。 根據馬國投資發展局之統計數據顯示,馬國本(2020)年上半年共核准1,725項製造業、服務業及原產品產業投資計畫案,總投資金額為648億馬幣(約合151.4億美元),較上(2019)年同期減少29.57%;其中國內投資金額為453億馬幣,較上年同期增加6.59%,占總投資額之69.9%;外人直接投資金額為195億馬幣,較上年同期減少60.6%,占總投資額之30.09%;共創造3萬7,110個就業機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10)月30日報導稱,日本經濟產業省頃公布2020年9月工業生產指數為91.6(速報值,2015年=100、經季節因素調整後),較上(8)月成長4.0%,主要係因新冠疫情導致停滯的經濟活動逐漸回復,工業生產指數連續4個月呈現增長。 雖日本工業生產指數已有改善趨勢,但與新冠疫情擴散爆發前之2月指數99.5相比,9月指數仍處於低水準狀況。以業種別來看,15個業種中之汽車工業、生產用機械工業、半導體製造裝置等13個業種呈現增長,而搬運用的吊車等業務用機械及化學工業則呈下滑現況。 另,預測10月製造工業生產調查,將較9月增加4.5%、11月成長1.2%。對此,日本經濟產業省表示,短期內經濟狀況應會緩步復甦改善,因此將判斷基調提高至「回升」的評語。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10)月30日晚刊報導稱,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於本日內閣會議後記者會宣布,綜合考量部分國家與地區之新冠疫情趨緩及商務需求等因素,日本政府決定調降對台灣、韓國、中國、新加坡、越南、泰國、澳洲、紐西蘭及汶萊等9個國家與地區之出國管制等級,由第3級「請勿前往」,調降至第2級之「避免不重要、不緊急的出國」。 本次係日本政府在新冠疫情擴大蔓延後,首次調降民眾出國管制等級,將有助於企業派員赴國外進行商務活動,惟其他國家是否接受日本旅客入境,仍取決於各國政府的判斷。日本政府盼藉由本次調降出國限制等級,促請對象國家亦能採取對等待遇。 另外,日本與越南預定自下(11)月1日起重啟短期商務出差的往來,且可免除入境日本後14天的隔離措施;這是自新加坡及韓國之後,日本第三個開放短期商務人員來往的國家。
A: 新加坡李顯龍總理本(2020)年10月29日與日本首現菅義偉通話;李總理祝賀菅義偉首相出任日本第99任首相,並就如何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加強雙邊合作進行討論,亦期待雙方能早日會晤,且對恢復星、日兩國的必要旅行表示歡迎。 李總理表示,星、日雙方是長期密切合作的夥伴關係,新加坡和日本在疫苗多邊主義、第三國基礎設施以及數位經濟等方面有許多合作機會,李顯龍總理希望能與日本首相菅義偉共同加強雙邊關係,更致力在本(2020)年內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星國和日本於9月啟動互惠綠色通道,讓短期商務旅客和長期派駐者得以往返兩國。新加坡外交部亦發出聲明表示,李總理和菅義偉首相針對新冠病毒疫情的應對方式以及區域局勢發展交換意見。
A: 新加坡勞、資、政三方於本(2020)年10月11日同意成立「低薪員工工作小組」,探討進一步擴大漸進式薪資模式,並通過該模式維持工資持續成長及讓「關懷員工計畫」更加普及。 新加坡人力部(MOM)10月29日公告指出,工作小組成員包括新加坡全國職工總會(NTUC)副秘書長許寶琨醫生、人力部常任秘書甘澤銓以及新加坡全國雇主聯合會副會長符標熊,還包括各行業的雇主、工會領導人及高層公務員等,顯示政府承諾在兼顧經濟情況和勞、資雙方長期福利的前提下,謹慎地改善低薪員工的待遇。 擔任小組主席的國防部兼人力部高級政務部長扎吉哈表示,小組將廣泛徵詢各方意見,於2022年第一季完成調查工作,並將在明(2021)年年中提出初步建議,希望能在更多領域推行漸進式薪資制度,爭取更高薪資之外,也提升低薪職位的生產力、技能水準,並改善低薪員工的待遇等。 此外,如何確保落實強制性漸進式薪資模式的產業、薪資成長持續超越整體薪資中位數的漲幅、顯著增加受惠於漸進式薪資模式的低薪員工人數及對提供漸進式薪資的企業做出的認可等,亦是小組所須提出的建議項目。 漸進式薪資模式並非改善低薪員工待遇的唯一方式,模式推行初期是想改善外包服務工作人員薪資無法成長的情況,但未必適用於每個產業。除了漸進式薪資模式外,星國政府也提供低收入員工就業利息補助,2007年至2019年向89萬人發放總值68億星元補助。
A:根據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頃發布之統計資料顯示,馬國本(2020)年9月份貿易總額為1,558.84億馬幣(約合374.36億美元),較上(2019)年同期成長5.5%;出口額為889.27馬幣,較上年同期成長13.6%,超越市場預期成長5.5%,亦較上(8)月成長12.4%;進口額669.57億馬幣,較上年同期下跌3.6%;貿易順差219.71億馬幣,則較上年同期成長149.3%。 2020年9月份出口,電子與電機產品仍為馬國主要出口項目,金額達388.75億馬幣,占該國總出口額之43.72%,較2019年同期成長33%。其他主要出口產品有棕油產品(49.24億馬幣,成長43.6%)、橡膠製品(45.22億馬幣,成長115.8%)、化學與化工產品(43.57億馬幣,成長0.6%)及光學與科學儀器(43.12億馬幣,成長6.2%)。主要出口市場分別為中國大陸(156億馬幣,成長41.9%)、新加坡(122億馬幣,成長13.7%)及美國(103.2億馬幣,成長22.1%);對中國大陸出口成長的產品為電子與電機產品(22億馬幣,成長53.9%)、鋼鐵產品(8.18億馬幣,成長922.8%)及棕油產品(4.5億馬幣,成長103.2%);對新加坡出口成長的產品為電子與電機產品(22億馬幣,成長50.2%),惟精煉石油產品則下跌21.5%至3.28億馬幣;對美國出口成長的產品為橡膠製品、木材產品、電子與電機產品及機械設備產品。 馬國2020年9月份進口額達670億馬幣,較2019年同期下跌3.6%;資本財(capital goods)進口占總進口額之11.4%,下跌1.8%至77億馬幣,主因資本財(交通設備除外)下跌1.4%(74億馬幣)。中間財(intermediate goods)占總進口額之49%,下跌17.8%至328億馬幣,下跌的主要項目為資本財零組件(交通設備除外)下跌25.8%(33億馬幣)、初級燃油和潤滑油(下跌18%,56.7億馬幣)、加工工業用品(下跌7.7%,12億馬幣)及加工燃油和潤滑油(下跌39.9%,8.16億馬幣)。消費品(consumption goods)進口占總進口額之9.9%(66億馬幣,上漲11.2%),其中成長的主要項目為耐久性商品(2.66億馬幣,成長34.9%)及加工食品與飲料(2.03億馬幣,成長12.9%)。主要進口國為中國大陸(153億馬幣,成長6.1%)及新加坡(65億馬幣,下跌15.5%);自中國大陸主要進口產品為電子與電機產品(5.56億馬幣,成長10.2%)、機械設備產品(2.4億馬幣,成長14.4%)及交通設備(2億馬幣,成長62.3%)。自新加坡主要進口產品為精煉石油產品(7.51億馬幣,下跌32.2%)及電子與電機產品(6.08億馬幣,下跌22.2%)。 根據前述統計資料,馬國2020年9月份,與我國貿易總額為81.99億馬幣,較2019年同期成長8.38%;對我國出口金額為30.63億馬幣,下跌1.54%,我國居馬國第7大出口國;自臺灣進口金額為51.36億馬幣,成長15.3%,我國居馬國第5大進口來源國。馬國自我國主要進口產品項目為機械及電機設備(5.9億美元)、基本金屬暨其製品、橡、塑膠暨其製品化學品以及光學及精密儀器。 隸屬馬國中華總商會(ACCCIM)智庫「社會經濟研究中心」(Socio-Economic Research Centre)表示,馬國9月出口較上年同期成長13.6%,主因新冠疫情带動電子化趨勢,對電子與電機產品的需求增長,有助支撐馬國第三季國内生產毛額(GDP),預料GDP將從第二季萎縮17.1%,改善至較小跌幅。該智庫預估馬國本年全年出口將萎縮4%至5%間。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據日本共同社新聞本(10)月29日報導稱,為推廣不排放二氧化碳之電動汽車(EV)市場普及,日本經濟產業省擬加強支援高性能車載電池的研發,主要係因為達成日本政府宣布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之環境目標。 車載電池在電動汽車的生產成本占約三成左右,並與汽車續航里程等性能直接相關,本次日本經濟產業省將推動單次充電可行駛長距之新型「全固態電池」的技術研發。 由於中國及美國加州已宣布在2035年新車銷售市場,將僅限EV等電動車種的方針,電池技術已成為全球汽車業界聚焦重點。日本經濟產業省為提高日本車的國際競爭力,把電池技術研發相關產業定位為戰略產業。
A:
A: 依據日刊水產經濟新聞本(2020)年10月30日報導辦理。 日本靜岡縣駿河灣櫻蝦的秋季漁期即將於11月1日開始,該縣櫻蝦漁協於10月23日召開船主大會,並決議自主管理作業規則內容,以漁場區分4海域別,依1歲蝦比率設定可漁獲作業的標準,期能捕撈之同時,朝回復櫻蝦資源的目標邁進。 秋季漁期櫻蝦漁業的漁獲物混雜1歲蝦與0歲蝦,如同去年秋季漁期,本期漁獲目標以體長3.5cm以上之產卵後壽命即將結束的1歲蝦(親蝦)為主,儘可能降低明年將成為親蝦之3.5cm以下0歲蝦的漁獲壓力。 自主管理作業規則內容,將內灣作業之15海區依1歲蝦比率分為可進行漁撈作業的4海域別,其中灣奧A區比率75%以上、灣奧B區50%、灣中區40%、灣南區30%以上。作業前須以試驗網確認比率後方可下網。 其他規則:1、船隻數量1日最大30組(60艘)以下;2、投網次數每1組船限1日1次;3、投網作業時,網地達蝦群水深時,揚網時間最長限於20分鐘以內。大致上述規則與今年春季漁期相同,僅看狀況調整部分海區之海域別。值得注意的是主產卵場0歲蝦比率高之區域實際上成為禁漁區。 該縣水產海技術研究所調查分析櫻蝦資源狀況指出,1歲蝦的資源評估量雖較去年多,但從抱卵情形判斷,資源尚未恢復。
A:國際穀物理事會(IGC)修正預估2020/21年度世界穀物產量為22億2,600萬噸,略低於9月預估值22億2,700萬噸,較2019/20年度總量增加1.9%,創下歷史記錄。 2020/21年度全球消費量將達到22億2,300萬噸,較9月預估增加300萬噸,比2019/20年度增加1.3%。目前全球庫存估計為6億1,900萬噸,9月估計為6億2,900萬噸,2019/20年度同期為6億1,600萬噸。 2020/21年度玉米產量預估為11億5,600萬噸,2019/20年度為11億2,400億噸,消費量11億7,300萬噸,2019/20年度為11億5,400萬噸,庫存為2億7,900萬噸,2019/20年度為2億9,600萬噸,並貿易量為1億8,000萬噸,2019/20年度為1億7,300萬噸。 小麥產量為7億6,400萬噸,2019/20年度為7億6,300萬噸,消費量為7億5,100噸,2019/20年度為7億4,600萬噸,貿易量為1億8,500萬噸,約與2019/20年度相當,庫存為2億9,100萬噸,2019/20年度為2億7,800萬噸。 黃豆因巴西及美國豐收增加全球產量為3億7,000萬噸,2019/20年度產量為3億3,800萬噸,估計消費量為3億7,000萬噸,2019/20年度消費量為3億5,300萬噸,庫存為4,600萬噸,2019/20年度庫存為4,700萬噸,貿易量增加為1億6,700萬噸,2019/20年度貿易量為1億6,800萬噸。 稻米在2020/21年度產量維持為5億400萬噸,2019/20年為4億9,700萬噸,消費量增加至5億100萬噸,2019/20年為4億9,700萬噸,庫存為1億7,800萬噸,2019/20年度為1億7,500萬噸,貿易量為4,500萬噸,2019/20年度為4,200萬噸。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黃豆出口國,也是玉米最大的出口國之一。
A:依據巴西經濟部發布就業數據,2020年9月巴西增加31萬3,564個就業機會,9月增僱137萬9,509名,解僱106萬5,945名。2020年1-9月,減少55萬8,597個就業機會。 2020年9月就業機會增加依產業統計,農業(7,751)、一般工業(11萬868)、建築(4萬5,429)、商業(6萬2,239)及服務業(8萬481)。 2020年1-9月累計就業機會,農業(10萬2,467)、建築(10萬2,108)、工業(689)、服務(-41萬8,040)及貿易(-34萬5,677)。 經濟部長Paulo Guedes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惡化巴西就業市場,目前巴西經濟已開始復甦,失業情況已改善,恢復大約一半就業機會,並強調巴西經濟正以“ V”反轉成長。
A:巴西2020年9月財政赤字為巴幣761億5,500萬元(約138億美元),2019年同期為204億7,200萬元。為創記錄最大的赤字。 2020年1-9月累計,巴西財政赤字為巴幣6,774億3,600萬元。2020年財政目標為赤字巴幣1,241億元,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為公共健康及振興經濟,公共災難狀態頒布,聯邦政府可免遵守赤字上限規定,財政赤字逐漸擴大。目前巴西政府已支出巴幣1兆450萬元,佔預算巴幣1兆4,540萬元71.8%。
A:據報導,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帶領的航太製造商SpaceX近日發布星鏈計畫的公開測試價格,該服務將透過小型衛星提供寬頻網路予用戶。星鏈計畫測試版的每月費用為99美元,用戶亦須支付499美元的設備費,包含連接衛星的用戶終端器、三腳架以及Wi-Fi路由器。初始階段將透過新聞頻道CNBC與電子郵件提供潛在用戶相關資訊。惟現階段,網路速度恐尚不足以滿足消費者之期待。 目前德州學區與當地政府單位已率先使用該服務,嗣後該公司將把經營觸角將拓展到個人用戶,甚至涵括全球。該公司指出,星鏈計畫預計將於本(2020)年前於美加地區推出服務,並在明年推廣至全球。 SpaceX表示,若衛星網路覆蓋美國,約須720顆小型衛星,若將服務擴至全球大部分地區,則須1,800顆衛星;目前星鏈計畫已發射超過800顆小型衛星用以加強寬頻網路。 馬斯克表示,本項網路服務的年收入預計可達300億美元,該款項將作為火箭及太空船開發以及在火星建立城市、在月球打造基地的經費。 分析師認為,星鏈計畫在美國應將受到青睞,尤其是較難連接網路的偏鄉地區。投資該計畫的風險投資基金Space Capital執行合夥人Chad Anderson表示,星鏈計畫除可提供家庭用戶使用,亦具潛在市場商機,尤其價格比光纖網路具競爭力。位於亞特蘭大的無線電信分析師Jeff Kagan則表示,目前衛星網路與一般網路的差別,在於其網路速度較慢,然對於偏鄉地區的用戶,則是「有總比沒有好」。此計畫亦可促進偏鄉地區經濟發展,並為偏鄉孩童提供即時之各項資訊,俾益縮小城鄉差距,提升渠等之競爭力。 新聞來源
A:美洲開發銀行(BID)代表Eduardo Almeida與宏國財政部簽署協議,美洲開發銀行將捐助140萬美元予超過200個位於乾燥走廊(Corredor Seco)由婦女所經營之中小微型農業公司,旨於減緩氣候變遷造成該區域之衝擊、協助鄉村發展及提供婦女就業收入,該計畫內容包括提供貸款、導入技術及建置產銷系統。 美洲開發銀行亦建議乾燥走廊的創業婦女可增加灌溉系統、有機咖啡種植及建置太陽能乾燥系統之投資,獲可建立信賴的買主關係,維持長遠經營規劃。 資料來源:宏國新聞報10月24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