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10.28 PolandIn, PAP 全球技術公司ZF Global Electronics是一家為汽車工業製造零件的公司,該公司已在波蘭南部的琴斯托霍瓦(Częstochowa)開設一家電子工廠,該工廠將生產最先進優質的汽車攝影機。該公司已是投資者在Częstochowa建立的第三家工廠,僅次於安全帶製造廠及安全氣囊生產廠。新工廠將建在卡托維茲經濟特區內(Katowice Special Economic Zone)。 該公司還擴大在高級駕駛員輔助技術領域的生產活動。Częstochowa電子工廠是該公司在東歐的第一個綠地計畫。該工廠生產的相機,也是ZF公司在中國及美國工廠生產的,可提供100度水平視野。 ZF Global Electronics公司是全球汽車工業的領先供應商之一,專門研究驅動,底盤及車輛安全系統。在Częstochowa的ZF工廠生產的零部件將出口到全球知名的汽車企業。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10.28 PolandIn, PAP 根據波蘭新創基金會(Startup Foundation)、國家研究與發展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NCBR)及美國羅氏公司(Roche company)的最新報告稱,波蘭數位醫療領域中多達84%的新創企業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進入國外新市場。 該報告稱,西歐國家最常成為波蘭醫療技術公司(75%)標定的目標。北美排名第二(42%),其次是中東(31%)。在不久的將來,只有22%的新創企業打算在中歐地區獲取新市場。 在波蘭新創企業使用的IT解決方案中,最常提及的是遠距解決方案,例如遠距醫療,移動及Web應用程式,而對心臟病學及心理學也是有極大的興趣。該研究還表明,阻礙新創企業發展的主要障礙是缺乏資金及與產品註冊相關的複雜程序。根據該報告,大約有一半的企業沒有自己的專利,這也被認為是發展的障礙。據統計數據顯示,波蘭有超過50%的醫療技術公司使用NCBR的支助。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10.27 Polish News Bulletin Economic Review 據波蘭DZIENNIK GAZETA PRAWNA媒體本(2020)年10月23日報導,每年大約有100萬輛二手車進口到波蘭,這些二手車大多數永遠不會離開這個國家。在生命週期終結時,有些最終會被送到非法拆解站。 處置舊車的正確方法是將其送到拆解站,該站將對車主支付少數金額,並將車拆成可回收及不可回收的零件。這樣,最多可回收98%的車輛。或者,車主可以將汽車送到非法車庫,該車庫支付的價格可能比拆解站高一些,並提供一些零件以拍賣方式出售。剩餘較沒有用的零件將被非法丟棄。 估計每年在波蘭處置約有100萬輛汽車,其中約有一半的汽車被非法處置。在過去的幾年中,大約有1,000萬輛汽車是非法上路行駛。一方面,這證明波蘭人的貪婪及缺乏對環境的關注。另一方面,顯示對該處理的監管很差。儘管自2005年起以生效實施舊車處理規定,但灰色地帶占市場比率不低於50-70%。 當在制定這些規定時,環境部估計,波蘭的全部汽車約有5%的汽車應該要直接送到拆解站。此比率轉化約為90-100萬輛汽車。同時,在2019年,拆解站收到的汽車略超過51.4萬輛。波蘭中央汽車及駕駛人登記處保存有關在波蘭註冊的汽車數量及車齡的數據大多不太準確。在2019年底,該登記處資料顯示有3,150萬輛小客車、貨車及卡車,當中小客車約佔總數的78%。 然而,波蘭汽車工業協會(PZPM)及汽車市場研究機構Samar的專家認為,波蘭小客車的實際數量更少。據報導,有600多萬輛汽車已在10多年前登記,其詳細資料在過去6年中未曾更新過。因此,波蘭道路上的實際汽車數量可能不會超過1,830萬輛,其平均車齡是14.1年。每年大約有100萬輛二手車被進口到波蘭。當這些二手車不再適合上路行駛時,非法拆解企業熱衷於利用這些機會,以購買取得這些舊車。 大多數非法的拆解站都是由農村地區未經註冊的汽車修理工經營的。他們從舊車中獲得的零件在網上拍賣出售。在2010-2019年間,環境保護總局對非法車輛拆解站簽發480筆罰款,金額830萬波幣。由於該局的干預,每年都有數10家非法汽車拆解企業關閉。同時,國家森林管理局Lasy Państwowe一直再找出並對那些將廢車部件傾倒在森林的人處以罰款。然而,當沒有找到應負責之一方時,Lasy Państwowe有責任將其移除,其每年產生的費用成本為2,000萬波幣。儘管處以罰款,但灰色地帶的汽車拆解站仍是一項有利可圖的生意。由於正式的規定要求及賦稅,其運營成本遠低於其合法營運的同行所產生的成本。他們的員工是非正式雇用的,他們不會因獲得許可證及遵守環境要求而產生任何費用。由於是非法拆解站的運作,估計波蘭每年損失約2.5億波幣。有許多非法活動是由合法經營的拆解站、二手車及二手車零件貿易商、車庫及廢料場執行的案例。 非法報廢汽車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環境問題。廢物中最有害種類之一是液體,例如廢油,冷卻劑及煞車液。廢油污染環境,對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與合法的拆解站不同,合法的拆解站被要求將液體存儲在安全的容器中,報告液體的收集量並輸送到專門的利用工廠,而非法的拆解站則將其倒入水中或土壤中或燃燒。兩者處置方法都對環境造成巨大傷害。波蘭經濟發展部在前Jadwiga Emilewicz部長的領導下曾打算通過法規,鼓勵在特別的收集點處置用過的機油。但是,政府改組及疫情大流行阻止該法規的通過。Jadwiga Emilewicz前部長還曾提議提高波蘭進口二手車的消費稅,以減少二手車的進口,並鼓勵波蘭人購買新車。然而,該提案遭到產業組織的堅決反對,認為波蘭大多數人買不起新車。此外,減少進口到波蘭的舊車數量並不能解決非法報廢的問題。專家建議,擴大環保機關的權力並減少合法拆解站營運所涉及的成本將是更有效的解決方案。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10.28 PNB Economic Review 依據波蘭共和報(Rzeczpospolita)報導,未來幾年氫(Hydrogen)能在波蘭和全球經濟的重要性將日益成長。預期新技術將可擴大氫在能源和運輸領域的應用規模。如此一來,應該也能限制能源和運輸兩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並通過多樣化能源來確保能源安全。氫也可用於儲存再生能源發電,例如太陽光電和風力發電等。從長遠來看,運輸部門使用的化石燃料也可能被氫氣取代。 歐盟非常重視氫工業的發展。根據本(2020)年夏天通過的文件,2020-2024年的氫氣產量應增加到100萬噸。在2025-2030年期間,將達到1,000萬噸。歐盟在2050年前將投資1,800-4,700億歐元於發展環保型氫氣生產技術。另將投資300-1,800億歐元於開發由化石燃料生產之低碳排氫。預計氫將可從2030年起大規模使用。 全球氫的產量持續上升,但其主要應用目前仍僅限於工業。波蘭主要的氫氣生產商是Grupa Azoty,Lotos和Orlen。他們的產品包含氫以及其他化合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同時,用作運輸燃料的氫氣必須是高純度的。兩年前,能源大廠Lotos啟動Pure H2計畫,該計畫將設置氫氣淨化和配送裝置,並在格但斯克和華沙設立氫燃料站。去年,該公司已與豐田汽車在波蘭之子公司簽署意向書,雙方合作開發氫燃料站。 此外,Lotos將與波蘭鐵路公司(PKP Energetyka)合作開發與鐵路使用氫有關的項目。Lotos亦正在與波蘭電網公司(Polskie Sieci Elektroenergetyczne, PSE)合作進行電解槽(electorlysers)的研發項目。儘管Lotos尚未開始生產氫燃料,但它已經簽署意向書,將燃料輸送到波蘭北部之格丁尼亞,Tczew和Wejherowo等城市。 波蘭煉油大廠PKN Orlen與克拉科夫(Krakow)、普沃克(Plock)和上西里西亞(Upper Silesia)大都會的市區運輸公司也簽署類似的意向書。該公司首先關注的目標是公車,但也有計畫提供小客車氫燃料。該公司已在德國設有兩個加氫站。今年,還將在捷克建造兩個。波蘭第一個銷售氫燃料的加油站將於明年開業。 波蘭石油開採及天然氣公司PGNiG已啟動一項氫計畫,該計畫包括多個項目。Hydra Tank項目將在華沙Wola地區開發一座以氫為燃料的汽車加氫站。設在奧多拉諾夫(Odolano)小鎮的In-Grid Power to Gas項目,將利用太陽光電來生產「綠氫(green hydrogen)」(由再生能源產生的氫)。該公司還將對氫的運輸和儲存進行研究。 波蘭煤礦大廠JSW公司的計畫重點則放在從煉焦煤生產高品質的純氫。該項目預計將在2022年底完成。民營發電業者ZE PAK公司最近宣布購買氫燃料站,該燃料站將進行改裝,以便對小客車、巴士和卡車提供加氣服務。
A:資誠國際會計事務所頃公布針對537名美商高層有關美總統大選後全球布局的調查報告,多數企業對2021年持樂觀態度並將增加海外布局,惟倘川普連任,42%企業會減少對中國的經貿投資往來,相較於拜登當選,僅20%美商減少與中國往來。 美商普遍憂慮新政府填補財政赤字增加稅賦,62%美商尤擔心拜登當選大舉增稅,相較僅39%美商擔憂川普連任的稅賦措施。另35%美商將新政府對疫情處理能力列為重要經營風險,超過20%的美商關注科技巨擘及社交媒體內容相關的科技資訊法規變動。 八成受訪美商表示未來1至2年將調整國際供應鏈策略,包括增加委外生產、製造據點多元化、鄰近終端消費市場增設組裝廠提高客製比例等;逾半數將貿易與投資環境列為全球布局首要考量,如美中貿易戰、美墨加貿易協定等關稅條件;超過6成受訪美商表示未來1年持續海外併購,惟未來美國新政府基於科技獨占及國安考量將對併購案審查漸趨嚴格。
A:綜合美媒報導,美國商務部於10月27日公布,本年9月耐久財訂單月增1.9%,總額達2,371億美元,係連續5個月增長,且優於彭博經濟學家預估的0.5%,本年8月則為0.4%。 本年9月耐久財訂單持續增長,反映製造業持續受惠穩定需求及庫存不足,被新冠疫情破壞的供應鏈正持續恢復;另本年9月核心資本財訂單(扣除航空及國防)增加1.0%,相較本年8月為2.1%,亦反映私人企業持續增加資本支出。
A:綜合美媒報導,美國參議院10月26日通過大法官Amy Coney Barrett的提名案後休會,參議員返回選區參與競選,美國川普總統暨其幕僚似放棄11/3大選前通過新一輪紓困方案,川普總統向記者表示選後將有史上最佳的紓困方案,指責民主黨眾議長Pelosi要求太多,堅持對民主黨主政運作不佳的州或地方政府予以紓困。 大紐約地區新冠疫情似在升溫,紐約州全州陽性率微升至1.78%,葛謨州長警告全美新冠疫情傳播速度加快,紐約州非處封閉泡泡中勢必受影響;紐澤西單日確診仍偏高達1,663例,全州陽性率4.3%;康州全州陽性率升至6月以來最高達4.1%。
A:彭博社10月28日報導,知情人士表示,來自遴選小組的三名WTO資深大使已通知Ngozi Okonjo-Iweala女士獲得較廣泛會員支持,將推薦伊徵求全體會員同意擔任下屆WTO秘書長,預計WTO將於未來幾天舉行總理事會確定會員是否達成共識。 報導指出,Okonjo-Iweala女士雖於2019年獲得美國籍,惟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Robert Lighthizer)仍在爭取韓國候選人俞明希擔任下屆秘書長,親近賴海哲的消息人士表示,賴海哲認為Okonjo-Iweala女士與美國前任貿易代表Robert Zoellick等親自由派貿易人士過於接近。 WTO秘書長係採共識決,倘有類似美國的會員提出反對意見,將拖延WTO新任秘書長的選舉過程。
A:根據阿根廷中型企業聯合會(CAME)報告指出,2020年9月份工業部門之中小企業生產較去年同期下降6.9%,累計2020年1至9月下跌19.3%,9月產能利用率為62.5%,與8月份的水準相近,略高於去年同期之61.8%,主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衝擊造成工業需求縮小所致。 2020年1至9月下跌最多仍為鞋類及皮革製品之36.7%,主因受疫情影響,鞋類損耗降低,惟橡膠及塑膠業已連續3個月成長,9月份增加4.6%。
A:依據西班牙ABC日報及Europa Press日報報導,歷經數週談判後,西班牙政府於本年10月26日就「2021年國家總預算 (Presupuestos Generales del Estado de 2021) 」達成共識,預計於10月 27日內閣會議(Consejo de Ministros)批准,其中公務員薪資及社會福利金(Pensiones) 將分別調漲0.9%,預計約有1,200萬人受益(約976萬退休者及領取社會福利金者及約250萬公務員),惟將使公共支出增加近30億歐元。另非繳費型社會福利金(Pensiones no contributivas)與西國維持生存之最低費用指數(Indicador Público de Renta de Efectos Múltiples , IPREM)則分別調漲1.8%及5%。 2021年西國國家總預算尚包括一系列重要增加稅收措施,除課徵數位服務稅(谷歌稅,Tasa Google)及金融交易税(托賓稅,Tasa Tobin)外,年收入超過30萬歐元者,個人所得稅(Impuesto sobre la Renta de las Personas Físicas, IRPF)之稅率將自45%調漲至47%,年收入超過20萬歐元者,個人所得稅(IRPF)稅率將自23%調漲至26%;個人財產逾1,000萬歐元者,將加徵1%之財產稅(Impuesto para Patrimonios);不動產投資證劵化(Socimis)稅率為15%;課徵單次使用塑膠包裝之環保稅;含糖飲料之增值稅(IVA)自10%調漲為21%等;另亦將調降私人養老金計畫(Planes Privados de Pensiones)之納稅扣除額及取消企業子公司股息及資本收益之免稅額等。 西班牙總理桑切斯(Pedro Sánchez)表示,由於本年西班牙經濟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嚴重影響,爰2021年國家總預算亦編列較高之社會公共投資預算,以重建西國經濟,總金額2,397億6,500萬歐元,創下歷史新高,重要之調整項目包括: 1.基礎建設:投資額預算較2019年增加115%,金額為61億6,100萬歐元。 2.工業與能源:投資預算增加近57億歐元。 3.研發與創新(I+D+i):投資金額將增加80%,金額達51億600萬歐元。 4.教育系統及職業訓練:政府將投入更多預算於教育,包括將增加獎學金70%,金額為5億1,400萬歐元及4年期之現代化職業培訓計畫15億歐元。 5.援助受疫情衝擊之產業:包括一般商業、觀光業及中小企業等,預算增加13億3,800萬歐元。 6.農漁業及食品業:投資預算增加7億9,000萬歐元。 7.公共衛生:投資預算將增加151.4%,金額為30億6,400萬歐元,其中24億4,000萬歐元將用於購買疫苗及第一線民眾醫療服務。 8.住宅:投資預算將增加367.9%,金額為17億7,200萬歐元,主要用於監督及管理房租價格。 9.2025年數位西班牙計畫(Plan España Digital 2025):2020至2022年將投入公共與私人部門金額約700億歐元。
A:葡萄牙經濟新聞網(ECO News)報導,根據葡萄牙旅館協會(The Portuguese Hotel Association,AHP)預估,本(2020)年葡萄牙旅館業恐損失超過36億歐元,較上一年收入減少70%,AHP理事長Raul Martins表示,此預測值較本年6月之預測更為悲觀,因7、8月觀光業之復甦不如預期,國際觀光客大幅減少之故。 葡葡牙境內觀光客成長則微幅彌補前述之損失,本年9月國內觀光客成長約30%。此外,由於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爰觀光客亦傾向前往人口較少之鄉鎮地區,M理事長指出,里斯本在7月之後,旅館平均入住率僅約15%,在波多(Porto)約25%。
A:出處:Dutch News, 2020/10/27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參議院通過新冠肺炎新立法,為強制性戴口罩清除障礙 荷蘭政府無法強制國人戴口罩,亦無法強制實施檢疫隔離措施,僅能做出在公共場所、商店和博物館室內戴口罩的緊急建議。繼眾議院於10初投票通過,現在荷蘭參議院亦以48對24票,通過了新冠狀肺炎措施新立法,為今後實施強制性戴口罩措施清除障礙,並將儘快實施。 新立法最初於春季時提出,將於十二月成為法律,取代當前政府為實施保持社交距離及其他防疫規則的緊急權力。 荷蘭各部會的部長亦同意將違反新冠肺炎保持社交距離和其他規定的罰款降低至95歐元,且將不會有犯罪記錄。違反團體聚會規定及保持1.5公尺社交距離的最高監禁期限也從一個月縮短為兩個星期。
A:出處:nltimes.nl, 2020/10/27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政府撥出5億歐元作為擴大企業疫情紓困補貼 荷蘭財政部長Wopke Hoekstra、社會部長Wouter Koolmees和經濟部長Eric Wiebes日前宣布,荷蘭政府撥出5億歐元作為擴大新冠疫情企業紓困補貼,同時亦對深受疫情打擊的餐飲業與活動承辦業預留紓困補貼。 荷蘭政府證實,將暫時擴大固定成本津貼(TVL)紓困方案,使更多陷入困境的企業有資格獲得固定成本津貼,如租金和水電費等,荷蘭政府為此預留了1.4億歐元,企業可於11月中旬開始申請。 此外,部長們亦證實,因10月14日荷蘭政府實施部分封鎖而被迫關閉的酒吧、餐廳和咖啡館可以獲得一次性補償。旨在彌補被浪費掉的存貨及為日後再度開始營業所需投資。補貼金為虧損營業額的2.75%,平均為2,500歐元。餐飲業者可從11月中旬開始申請,政府為此預留了4000萬歐元。 荷蘭政府亦為活動承辦業製訂了特別的規定,由於許多活動均在夏季舉行,該業的營收來源主要在夏季,因此一般而言沒有獲得補助的資格。現在,該業業者可通過TVL計劃申請特殊補償,荷蘭政府預計,800家活動承辦業者平均將獲得1.4萬歐元賠償金,政府為此預留了1100萬歐元。 另外,荷蘭政府預留4000萬歐元,用於補償被迫取消演出,未曾接受津貼的劇院、預留6,000萬歐元用於體育運動業紓困、追加1.5億歐元,用於彌補市政當局的收入虧損,之前,荷蘭政府已承諾補助1億歐元。 荷蘭政府正製訂一項「暫停計畫」,企業可暫時將公司陷入休眠狀態,直到情況改善。該計畫旨在防止本質健康的公司,因遭受新冠疫情打擊而不得不申請破產。
A:資料來源:德國商報(Handelsblatt) 文號:1094100050號 連日來德國及歐洲新冠病毒疫情加劇,24小時內新染疫人數屢創新高,德國健康部長Jens Spahn也於日前證實染疫,現居家隔離中。為使新一波疫情獲得控制,病毒學家及政界人士皆認為首先必須採行快速檢測。其中對所謂抗原檢測(Antigentest)抱持極大希望,爰其在數分鐘內便可得出結果。市場需求及銷售也因此相對巨大。 根據漢堡一家中型製造商Sanagroup公司內部資料顯示,該公司已收到數量在2億到4億件的測試試劑訂單,且這不是唯一的案例。目前計有37種快速抗原檢測,可得到國家檢測策略的部分補助,尚有更多公司正希望進入市場。供應商中有許多小公司,但也包含診斷器材產業界的大型企業,如Roche、Abbott、及Siemens Healthineers等,這是一個全球商機達十億歐元的龐大市場。 德國健康部長承諾,相信未來將有可能透過這些檢測儘可能實現「正常」生活。特別是安養院及醫院,可針對工作人員、訪客、患者及居民進行大幅定期檢測。Sanagroup公司執行長兼所有者Thomas Wüstefeld表示,除醫療機構、安養院及航空公司外,許多工業公司亦有這些測試需求。 不過,儘管相較於聚合酶鏈反應(PCR)測試,抗原檢測(Antigentest)所需時間較短且成本較低,但也是抗原測試供應者之一的Synlab實驗室則警告不要將快速抗原測試用於無症狀人群的大規模篩檢,且明確針對是在機場、學校等場所或賽事前的使用。身為該實驗室CEO的Mathieu Floreani表示,測試誤差值恐有違製造商的本意,進而令人以為安全無慮。Synlab實驗室早在今年5月就決定不進行大規模的抗原檢測,也不對那些未顯現新冠病毒徵狀的人進行抗原檢測。據說即使是最新一代的產品,其功能及靈敏度也比一般PCR測試低得多。 德國實驗室醫生專業協會(BDL)警告,毋對新近使用的快速抗原檢測盲目信任,建議由此產生的結果應再通過一般PCR方法進行確認。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e)也建議如此。Centogene製藥公司管理團隊醫師Peter Bauer表示,為達到感染風險降至最低之目標,將抗原檢測整合至總體策略中,則可能會有所幫助。
A:瑞士Aargauer Zeitung日報報導,瑞士建築集團(Implenia)發布新聞稿指出,該集團計劃專注於核心業務-工程建築部門,預計至2023年於全球減少約2,000位職位,並裁員750位員工,其中瑞士境內裁員250名,以降低人事費用成本,預計每年將可節省5,000萬瑞郎。 另該集團表示,2020年營運虧損為7,000萬瑞郎,其中在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間虧損5,000萬瑞郎,預計明(2021)年營運利潤超過2億瑞郎。 資料來源: 瑞士Aargauer Zeitung日報 日期: 2020年10月28日
A: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統計局於本(2020)年10月26日公布之統計資料顯示,約旦貿易逆差於本年1~8月期間為40.76億約幣(57.5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之52.72億約幣(74.46億美元),下降22.7%。 依據約旦統計局統計數據資料,本年1~8月約旦總出口值為36.3億約幣(51.2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之38.25億約幣(54.02億美元),下跌5.1%。另本年同期間,約旦總進口值為32.32億約幣(45.6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跌0.1%。 報導另指出,約旦地下經濟規模大約占全國GDP之15%,係阿拉伯國家中最低者,依據國際勞工組織資料顯示,2010至2019年約旦勞工總數自166萬增加至225萬,成長率接近50%。其中地下經濟部門就業人數約93萬餘人,約占勞動力總數之41%。
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 日期: 2020年10月28日 根據CEEC Research的調查,2020年斯洛伐克大型營建公司預期產量下降5.7%;整體而言,建築公司執行長預期,2020年營建產量將下降4.4%。 2021年斯洛伐克營建市場將成長1.5%,斯國營建公司認為新政府將恢復大型公共基礎設施項目。
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 日期: 2020年10月28日 斯洛伐克商業銀行預測2020年斯國經濟將衰退6.8%(9月預測衰退7%),2021年GDP將成長5.7%。 2020年底失業率將達7%(9月預測為7.3%);另預期2020年名目薪資年增2.2%(9月預測年增2%)。
A:2020年10月26至27日沙烏地舉辦商業20(B20)會議,重要發言內容摘要如下: 沙烏地國王Salman bin Abdulaziz Al-Saud表示:(1)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爆發以來,全球已有超過4,400萬人感染,造成近120萬人死亡。各國採取封鎖措施來維護公共衛生及安全,並陸續提出經濟刺激方案確保就業機會及企業經營。(2)全球經濟體已挹注11兆美元減緩COVID-19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影響。(3)沙烏地承諾持續透過賦權(empowerment)及投資來增進繁榮與成長,尤其係在有助全球復甦及保護各國面對未來傳染病的領域。(4)未來G20應透過發展金融基礎建設的創新方案、增進全球貿易體系、保障私部門、修復資本流入新興市場以及掌握數位經濟工具等面向,來形塑新領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代表Gabriela Ramos指出,女性係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族群,照護經濟(care economy)有90%從業人員係女性,其他包括旅遊業及零售業亦有許多女性工作者。 沙烏地駐美國大使Reema bint Bandar則強調,完善婦女需求的必要性,包括教育、托育、財務自由以及工作場所等。
A:2020年10月27日聯合國貿易、投資暨發展會議(UN Conference on Trade, 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 UNCTAD)公佈報告,重點摘要如下: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將使2020年外人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減少幅度達40%。 各國因疫情採取封鎖及全球經濟衰退,造成FDI劇減。 2020年上半年全球FDI較2019年同期減少49%,各種形式的FDI皆出現減少現象,包括基礎建設募資及併購(from infrastructure funding to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2020年上半年已開發國家經濟體FDI金額為980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衰退75%,受影響程度大於開發中國家,其中歐洲經濟體的FDI流入(inflows)惡化趨勢更嚴重。 未來FDI展望仍充滿諸多不確定性,重要變數包括疫情持續時間、政策對減緩衝擊的有效性以及地緣政治風險(geopolitical risk)等。 UNCTAD主管投資暨企業部主任James Zhan表示,2020年上半年全球FDI較2019年同期減少49%,預計下半年FDI衰退幅度將減緩,2020全年全球FDI衰退幅度約介於30%-40%,2021年情況好轉,到2022年才會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