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根據馬來西亞社會保險機構(PERKESO)頃發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本(2020)年10月22日止,共計8萬9,596名員工被裁撤,較上(2019)年同期增加278%;其中以製造業(2萬492人)、旅宿與餐飲業(1萬3,053人)以及零售業(1萬1,450人)的裁員情況最為嚴重。馬國每月平均約有高達1萬人被裁撤,約70萬人失業。倘上述情況持續惡化,估計至本年底,將有逾10萬名馬國員工被裁撤。 前述數據亦顯示,巴生谷區域為最多員工被裁撤的地區,占總裁撤員工數比例為58%,其中以雪蘭莪州(2萬7,619人,占總裁撤數31%)及吉隆坡(2萬3,882人,占總裁撤數27%),其他為檳城州 (9,489件,占總裁撤數11%)。倘以業別區分,專業領域裁員最嚴重,有2萬3,022人,其他依次為技術領域(1萬7,240人)及管理階層(1萬1,762人)。 另一方面,馬國首相署(掌管經濟事務)部長慕斯達法(Mustapa Mohamad)表示,馬國8月的勞動市場穩定及稍微復甦,失業人數從7月份的74萬5,100人降至74萬1,400人,但失業率仍維持於4.7%水準。 由於第三波新冠疫情已對馬國勞動市場造成極大破壞,馬國政府相繼透過「關懷人民振興經濟配套」(Prihatin)及「短期國家經濟復甦計畫」(short-term economy recovery plan,簡稱Penjana)以及「國家關懷人民 2.0」(Kita Prihatin)等措施,包括推出雇用員工獎勵計畫及薪資補貼計畫,改善國內的失業率。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汽車商公會(MAA)頃發表2020年9月各類汽車總銷售量統計,共計銷售5萬6,444輛,較上(2019)年同期增加26.37%,亦較上(8)月增加6.9%;其中轎車5萬1,422輛,較2019年同期增加27.7%;商業用車為5,022輛,較2019年同期增加14.16%。 本年前9個月馬國各類汽車總銷售量統計,僅銷售34萬1,489輛,較上2019年同期減少22.9%;其中轎車31萬8輛,較上年同期減少23.29%;商業用車3萬1,481輛,則較上年同期減少19%。 受新冠疫情以及馬國政府實施的行動管制令影響,該期間社交與商業活動皆受限制,以致本年前9個月汽車銷售量受到嚴重衝擊。9月汽車銷售量主要由車商促銷活動及高生產量帶動。該公會預測本年10月汽車銷量將較9月之水準低,主因馬國政府宣佈雪蘭莪州、吉隆坡與布城自本年10月14日起至27日實施「有條件行動管制令」(爰因疫情居高不下,復於10月7日至11月9日延長該管制令)以及金融機構展延償還貸款期限已於9月30日結束,使消費信心趨謹慎,估計將影響汽車市場買氣。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防部(Ministry of Defence)高級部長依斯邁沙比里(Ismail Sabri)頃宣佈,基於雪蘭莪州、吉隆坡與布城的新冠病毒疫情仍存高風險,因此決議自2020年10月27日起至11月9日再延長實施「有條件行動管制令」(Conditional Movement Control Order),該期間准許商業活動運作,惟須遵守標準作業程序,以抑制新冠病毒蔓延。 截至10月26日止,雪蘭莪州、吉隆坡與布城迄今累積新冠確診病例達7,251件;其中雪蘭莪州占4,145件。 另一方面,東馬沙巴州(Sabah State)亦自10月26日至11月8日再延長實施「有條件行動管制令」,以抑制新冠病毒在該州繼續蔓延。森美蘭州汝來亦將自10月28日至11月10日實施「有條件行動管制令」。在汝来新镇布特拉坊商業樞紐(Putra Point Nilai)則將於同期落實「强化行動管制令」(EMCO)。 該期間,雪蘭莪州、吉隆坡與布城將實施下列管制措施:(一)禁止跨縣,需跨縣工作的雇員須出示雇主批准信;(二)每戶家庭只准許2人出外採購食品與必需品;(三)所有學校、高等教育學府、技職學校、幼稚園、托兒所、宗教學校、公園及休閒中心須關閉;(四)清真寺、祈禱室、非伊斯蘭宗教場所須關閉;(五)娛樂中心和夜店禁止營運;(六)所有運動、休閒中心、社交和文化活動皆不能進行以及(七)不准舉行婚禮。 馬國衛生部(MOH)總監諾希山(Dr. Noor Hisham)頃發布消息稱,馬國再創單日確診新冠病例新高,本年10月26日新增1,240件;其中沙巴州就有927件,占總數74.76%。迄今累計病例飆升至2萬7,805件,共236件死亡病例,已治癒出院者1萬7,825人。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經濟研究院(MIER)頃於「2020年第三季國家經濟展望」研討會上指出,基於本(2020)年第二季經濟成長大幅下降至-17.1%、新冠疫情死灰復燃以及「有條件行動管制令」(Conditional Movement Control Order)的實施,加上上一季政府未採取針對中小企業其他緩解措施,該智庫決定下修馬國本年經濟成長預測值為-5.5%,遠低於原先-3.6%預測值。 該智庫同時預測本年第三季與第四季國內生產毛額將介於2.0%至2.5%間,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關懷人民振興經濟配套」(Prihatin)及「短期國家經濟復甦計畫」(short-term economy recovery plan,簡稱Penjana)的有效性。若能持續延長貸款暂停措施直到本年底以支持中小企業,失業率月預計將可維持穩定。 新冠疫情肆虐導致馬國本年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萎缩幅度超出預期,因此世界銀行上月底妁馬國本年經濟成长預測值從先前的-3.1%下修至-4.9%。上述預測變化顯示圍繞全球復甦及其增速的不確定性加劇,將影響投資决策和外部需求。此外,失業率上升及勞動力市场的其他弱勢将繼續給私人消費带来壓力。 根據該智庫此前所作調查顯示,馬國就業狀况於本年第三季有惡化跡象,40%的受訪者表示將裁減員工,相較第二季时只有6%业者裁员; 其中裁員狀况較嚴重的領域包括批發與零售貿易業、營造業及創新工業。對於明(2021)年展望,該智庫續維持馬國GDP將可成長5.2%至6.7%預測。 無論如何,該智庫認為,馬國在平復第一波疫情的曲线时用了6個月,如今恐怕也要花至少相同的時間才能讓第三波疫情平復下來,明年第一季的經濟復甦進程將被延後。 針對馬國首相慕尤丁此前欲實施緊急狀態的建議,該智庫持反對意見,指國家經濟今年将進一步下滑,並拖慢明年的經濟復甦進程。雖然國家緊急狀態的建議已被否絕,然疫情依然是馬國經濟復甦路上的最大障礙,可能將「V」型經濟反彈轉化為「U」型反彈。 同时,該智庫籲請馬國政府须確保將馬國從消費及債務支撑的經濟體,轉型至以科技導向為主的經濟體。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發布之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馬國為全球電子積體電路零組件(Electronic Integrated Circuit Parts, HS Code 8542.90)最大出口國家,出口額為34億美元,全球市占率為27.6%;其他主要出口國依次為香港(23億美元)、日本(18億美元)、美國(13億美元)及新加坡(10億美元)。(註:臺灣2019年該項產品口額為7,806萬美元) 馬國電子積體電路零組件5大出口市場為中國大陸 (6.66億美元,占總出口額19.59%)、新加坡 (5.21億美元)、香港(3.82億美元)、韓國(3.79億美元)及荷蘭(3.38億美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新聞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20年11月1日)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頃公布「本(2020)年10月份進出口動向」,韓國本年10月份之出口金額約為449億8,000萬美元,較去(2019)年同月份減少3.6%。進口金額約390億美元,較去年同月份減少5.8%,貿易順差金額約為59億8,000萬美元。 本年10月份韓國20大主要出口項目(10月1日至31日通關統計)中,與去年同月份相比,生技保健(47.4%)、機器人(16.5%)、化妝品(16.3%)、家電(14.7%)、半導體(10.4%)、精密化學原料(7.3%)、蓄電池(6.8%)、農水產食品(6.1%)、汽車(5.8%)、電腦(5.3%)、顯示器(5.2%)及塑膠製品(1.8%)等項目之出口成長,鋼鐵(-6.8%)、汽車零件(-9.3%)、一般機械(-10.6%)、無線通訊機器(-11.6%)、石油化學(-14.2%)、紡纖類(-15.7%)、船舶(-22.0%)及石油製品(-50.1%)等項目則呈現減少。另主要出口地區方面(10月1日至31日之通關統計暫定值),對主要出口地區之出口,與去年同期比較,對歐盟(EU)之出口增加9.5%、對越南增加8.1%、對美國之出口增加3.3%及對CIS增加1.0%,另對中國之出口則較去年同期減少5.7%、對東協(ASEAN)減少5.8%、對印度減少6.1%、對中南美減少17.7%、對日本減少18.6%及對中東減少19.2%。 進口項目方面,2020年10月份資本財及消費財之進口較去年同月份分別增加13.4%及0.5%,中間財及原物料之進口則分別減少4.0%及25.6%(10月1日至31日之通關統計暫定值)。其中,主要能源資源項目之進口情形,均較去年同月份減少,瓦斯減少26.9%、原油減少33.0%、煤炭減少42.1%及石油製品減少51.7%。 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成允模部長表示,韓國之出口自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持續衰退,但於9月份改善為7個月以來首度再呈現成長之紀錄,10月份之出口雖然再度減少,但每日平均出口金額為21億美元以上,9個月以來首度再恢復成長,此係主要出口項目中,生技保健之技術因受全球肯定,檢測試劑組之出口快速成長,首度出現年度出口金額100億美元以上之紀錄。另顯示器、家電、鋼鐵及汽車零件等項目之出口亦繼9月份起維持成長。 成部長強調,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再度擴散,美中脫鉤(decoupling)等不確定性仍存在,政府將全力支援出口,促使韓國出口維持成長,另擬於11月舉行「第3次擴大貿易策略調整會議」,規劃「出口數位轉型對策」,積極推動出口系統數位化及線上化,全面創新貿易結構,培育出口中小企業,擴大貿易之基礎架構,以期鞏固韓國於全球貿易市場之地位。
A:據越南統計總局資料顯示,本(2020)年前9個月加工製造業之銷售指數較去(2019)年同期增加2.6%。其中若干產業銷售指數較去年增加之工業包括:藥品與藥材生產增加71.5%,紙類及紙類製品生產增加13.2%,焦炭、精煉油品生產增加6.5%,香菸生產增加6.3%,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生產增加5.8%。若干產業銷售指數較去年同期增幅較低或減少,包括:食品加工增加2.8%,金屬生產增加2.5%,印刷、複製以及其他非金屬礦物產品生產均增加1.7%,鑄造之金屬製品生產增加1.4%,電力設備生產減少0.4%,皮革及其相關產品生產減少1.1%,橡膠與塑膠製品生產減少2.3%,木材及木、竹等製品生產減少3.3%,服裝生產減少5.8%,飲料生產減少7.8%,機車生產減少10.7%,電子產品、電腦與光學產品生產減少13.2%,具備引擎之車輛生產減少16.5%。
A:據越南觀光總局稱,本(2020)年9月份來越國際旅客約1萬3,800人次,較上(8)月份減少15.5%,並較去(2019)年同期減少99.1%。累計本年前9個月來越之國際旅客約378萬8,500人次,較去年同期減少70.6%;其中以運輸工具別統計,利用空運來越之旅客人數為305萬6,900人次,減少70%;由陸路來越之旅客人數為58萬7千人次,減少76.4%;海運來越之旅客人數14萬4,600人次,減少23.8%。 以旅客國別統計,本年前9個月亞洲地區來越之旅客人數為277萬200人次,較去年同期減少72.7%,來自主要市場之旅客人數皆大幅下跌,其中中國旅客為93萬7,800人次,減少76.4%;韓國旅客為83萬400人次,減少73.6%;日本旅客為20萬300人次,減少71.5%;台灣旅客為19萬4,200人次,減少71.2%;馬來西亞旅客為11萬6,800人次,減少73%;僅有柬埔寨旅客為12萬1,400人次,增加11.9%。 歐洲旅客部份,本年前9個月來越之旅客為66萬8,300人次,較去年同期減少58.6%,其中俄羅斯旅客為24萬6千人次,減少48.6%;英國旅客為8萬1,900人次,減少65.5%;法國旅客為7萬4,800人次,減少65.3%;德國旅客為6萬1,700人次,減少62.3%。 美洲地區來越之旅客為23萬5,200人次,減少68.1%,其中美國旅客為17萬3,200人次,減少69.6%。澳紐旅客為10萬2,600人次,減少68.9%,其中澳大利亞旅客為9萬2,500人次,減少68.3%。非洲旅客為1萬2,200人次,較去年同期減少64.5%。
A:根據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頃發布之統計資料顯示,馬國本(2020)年9月份貿易總額為1,558.84億馬幣(約合374.36億美元),較上(2019)年同期成長5.5%;出口額為889.27馬幣,較上年同期成長13.6%,高出市場預期成長5.5%,亦較上(8)月成長12.4%;進口額669.57億馬幣,較上年同期下跌3.6%;貿易順差219.71億馬幣,則較上年同期成長149.3%。 2020年9月份出口,電子與電機產品仍為馬國主要出口項目,金額達388.75億馬幣,占該國總出口額之43.72%,較2019年同期成長33%。其他主要出口產品有棕油產品(49.24億馬幣,成長43.6%)、橡膠製品(45.22億馬幣,成長115.8%)、化學與化工產品(43.57億馬幣,成長0.6%)及光學與科學儀器(43.12億馬幣,成長6.2%)。主要出口市場分別為中國大陸(156億馬幣,成長41.9%)、新加坡(122億馬幣,成長13.7%)及美國(103.2億馬幣,成長22.1%);對中國大陸出口成長的產品為電子與電機產品(22億馬幣,成長53.9%)、鋼鐵產品(8.18億馬幣,成長922.8%)及棕油產品(4.5億馬幣,成長103.2%);對新加坡出口成長的產品為電子與電機產品(22億馬幣,成長50.2%),惟精煉石油產品則下跌21.5%至3.28億馬幣;對美國出口成長的產品為橡膠製品、木材產品、電子與電機產品及機械設備產品。 馬國2020年9月份進口額達670億馬幣,較2019年同期下跌3.6%;資本財(capital goods)進口占總進口額之11.4%,下跌1.8%至77億馬幣,主因資本財(交通設備除外)下跌1.4%(74億馬幣)。中間財(intermediate goods)占總進口額之49%,下跌17.8%至328億馬幣,下跌的主要項目為資本財零組件(交通設備除外)下跌25.8%(33億馬幣)、初級燃油和潤滑油(下跌18%,56.7億馬幣)、加工工業用品(下跌7.7%,12億馬幣)及加工燃油和潤滑油(下跌39.9%,8.16億馬幣)。消費品(consumption goods)進口占總進口額之9.9%(66億馬幣,上漲11.2%),其中成長的主要項目為耐久性商品(2.66億馬幣,成長34.9%)及加工食品與飲料(2.03億馬幣,成長12.9%)。主要進口國為中國大陸(153億馬幣,成長6.1%)及新加坡(65億馬幣,下跌15.5%);自中國大陸主要進口產品為電子與電機產品(5.56億馬幣,成長10.2%)、機械設備產品(2.4億馬幣,成長14.4%)及交通設備(2億馬幣,成長62.3%)。自新加坡主要進口產品為精煉石油產品(7.51億馬幣,下跌32.2%)及電子與電機產品(6.08億馬幣,下跌22.2%)。 2020年9月,與自由貿易協定(FTA)夥伴的貿易占馬國貿易總額66.5%(1,036億馬幣),較2019年同期成長5.3%;其中對FTA夥伴的出口額為592.6億馬幣,成長13%;進口額為443.5億馬幣,下跌3.5%。對香港出口成長31.9%(至67.1億馬幣,主要出口項目為電子與電機產品);對土耳其出口成長78.5%(至7.74億馬幣,主要出口項目為棕油產品)及對紐西蘭出口成長50.6%(至3.89億馬幣,主要出口項目為原油)。本年前9個月與FTA夥伴的貿易,占馬國貿易總額66.5%(8,606億馬幣),較上年同期下跌5.1%;其中對FTA夥伴的出口額為4,832.9億馬幣,下跌3.6%以及進口額為3,733.1億馬幣,則下跌7%。 根據前述統計資料,馬國2020年9月份,與臺灣貿易總額為81.99億馬幣,較2019年同期成長8.38%;對臺灣出口金額為30.63億馬幣,下跌1.54%,臺灣居馬國第7大出口國;自臺灣進口金額為51.36億馬幣,成長15.3%,臺灣居馬國第5大進口來源國。 另根據我國財政部統計資料顯示,我國2020年9月份,與馬國貿易總額為16.51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成長3.32%;對馬國出口金額為8.18億美元,成長18.52%,馬國居臺灣第8大出口國;自馬國進口金額為8.33億美元,下跌8.23%,馬國居臺灣第5大進口來源國。 隸屬馬國中華總商會(ACCCIM)智庫「社會經濟研究中心」(Socio-Economic Research Centre)表示,馬國9月出口較上年同期成長13.6%,主因新冠疫情带動電子化趨勢,對電子與電機產品的需求增長,有助支撐馬國第三季國内生產毛額(GDP),預料GDP將從第二季萎縮17.1%,改善至較小跌幅。該智庫預估馬國本年全年出口將萎縮4%至5%間。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MIDA)主席馬吉德(Abdul Majid)頃接受馬國媒體專訪時指出,儘管新冠病毒疫情全球肆虐,惟馬國定位為亞洲的全球供應鏈中心,堅固而可靠的本地供應鏈網路,將為投資人在馬國的發展提供永續增長前景,並深信外人直接投資將持續擴大在馬國的投資。馬國鼓勵外資在製造業進行高增值的投資,特別是化學、電子與電機、機械與設備、航太和醫療設備以及物流、電子商務、綠色科技及再生能源等服務領域。此外,數位化旅游、金融科技、下一代智能工廠、面向发展中國家的臨床試驗中心及全球線上學習等經濟的新趨勢,也已被確定。 馬國將繼續創新,包括利用數位化和自動化設備,以便為馬國吸引更多外資。 本(10)月初,馬國投資發展局正式为投资人和外資啟動一站式中心,此中心將評估及批准符合條件的商務旅客,進入馬國進行貿易活動和投資。迄今該局正積極洽談潛在投資計畫,估計投資額為540億馬幣(約合125.87億美元),顯示FDI仍視馬國為熱門投資地點。 根據馬國投資發展局之統計數據顯示,馬國本(2020)年上半年共核准1,725項製造業、服務業及原產品產業投資計畫案,總投資金額為648億馬幣(約合151.4億美元),較上(2019)年同期減少29.57%;其中國內投資金額為453億馬幣,較上年同期增加6.59%,占總投資額之69.9%;外人直接投資金額為195億馬幣,較上年同期減少60.6%,占總投資額之30.09%;共創造3萬7,110個就業機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馬來西亞經濟研究院(MIER)頃發布「馬來西亞2020年第三季消費者信心調查報告」顯示,馬國最新的消費者敏感指數(CSI)為91.5點,雖優於上一季的90.1點,然仍低於100點樂觀門檻,加上新冠疫情繼續在全球造成嚴重破壞,消費者仍抱持謹慎消費模式,持續對當前及本年底的經濟狀況缺乏信心。 該研究院稱,儘管勞動力市場低迷,但馬國消費者的財務狀況一直維持良好。展望未來,儘管馬國民眾對就業市場的憂慮日益增加,但對財務前景的看法也絲毫未變。上一季購物曾引起更多消費者的興趣與慾望,然接下來的季度看來可能會有所減少。估計馬國家庭財務將於未來六個月內維持不變。 該研究院認為馬國就業前景令人憂慮。63%的受訪者認為,2020年第三季的就業機會稀少,皆高於本年第二季以及2019年第三季之62%及52%。這顯示勞動力市場至少於未來六個月內仍慘淡。同時,消費者計劃於未來數個月內謹慎消費。 該報告另稱,預計馬國房地產需求將於本年底前回升,而汽車及個人電腦的吸引力也將看好。由於新冠病毒陰影揮之不去並對民眾造成威脅,且銀行利率也一直在上漲,一旦經濟穩定後消費者將開始尋覓房地產投資機會。根據最新的調查顯示,15%的受訪家庭將購買房屋列為購物清單的首位,較本年第二季上升3%。其中,高收入消費者更為熱衷購買房屋。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內貿易暨消費者事務部(Ministry of Domestic Trade & Consumer Affairs,簡稱貿消部)部長亞歷山大(Alexander Nanta Linggi)頃發布消息稱,為遏止新冠病毒疫情蔓延,並配合政府刻正強制規定人民在公共場所戴口罩的措施,因此馬國政府決定自本(2020)年11月1日起,調整口罩零售價格上限,從目前每片1馬幣(約合0.24美元)調低至0.70馬幣(約合0.17美元);每片口罩批發價亦將從0.95馬幣調低至0.65馬幣。 依2011年馬國價格控制及反暴利法令(Price Control and Anti-Profiteering ACT 2011),馬國規範4種口罩列為管制品,分別為(一)單層耳戴式口罩(零售價每片7馬分)、(二)雙層耳戴式口罩(零售價每片20馬分)、(三)三層耳戴或頭戴式口罩、三層綁頭式口罩(零售價每片0.70馬幣)以及(四)N95口罩(零售價每個6馬幣);其他類型的口罩雖未被列為管制品,但仍受到相同法令管制,這也意味任何不合理或任意抬高價格者,將因觸犯反暴利法令而受處分。倘觸犯前述法令,個人可被判罰鍰10萬馬幣(約合2萬4,300美元)或監禁3年,或兩者兼施;違法的企業可判罰鍰50萬馬幣。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依據越南計畫投資部統計資料,本年1至9月越南核准外商在越南投資之金額合計212億799萬美元(其中包括新投資案共1,947件,金額共計103億6,037萬美元,增(減)資次數798次,金額約計51億1,610萬美元,合資、股份購買之次數5,172次,金額約計57億3,152萬美元) ,較2019年同期衰退18.94%。 本年1至9月我商在越南投資金額共計金額13億2,034萬美元(包含新投資案、增資案、合資、股份購買),較2019年同期成長21.47%,居外資第6位。同期,其他主要投資國包括:新加坡居首,投資金額高達67億6,834萬美元(占31.91%);韓國排名第2,金額為31億6,949萬美元(占14.94%);中國大陸排名第3,金額為18億7,693萬美元(占8.85%);日本排名第4位,投資金額達17億3,021萬美元(占8.16%);泰國排名第5,金額為16億8,111萬美元(占7.93%)。 累計自1988年至2020年9月,我商在越南投資案共2,771件(含新增及撤資),投資金額達332億3,782萬美元,排名第4位(占8.71%);韓國居首位,投資金額達701億4,859萬美元(占18.39%);日本投資金額達598億6,973萬美元,排名第2位 (占15.69%);新加坡投資金額達550億5,344萬美元,居第3位 (占14.43%);香港投資金額達248億7,664萬美元,居第5位 (占6.52%)。
A:新冠病毒於全球肆虐,各國政府紛紛推出遏止新冠病毒振興經濟配套措施。截至本(2020)年4月止,馬來西亞政府相繼推出總額高達2,600億馬幣(約合646億美元)的振興經濟配套,在東協國家居冠,超越新加坡(404億美元)、印尼(330億美元)、泰國(163億美元)及菲律賓(103億美元) 。馬國在亞太區排居第四名,僅次於日本(1.44兆美元)、澳洲(2,349億美元)及香港(663億美元) 。 馬國政府先後於2月、3月及4月分別推出總值2,600億馬幣的「關懷人民振興經濟配套」(Prihatin)、「短期國家經濟復甦計畫」(short-term economy recovery plan,簡稱Penjana)及「關懷中小企業(附加)經濟配套」,以遏止新冠疫情對馬國經濟的衝擊,並透過薪資補貼計畫以及員工保留計畫,成功挽救了275萬個就業機會及逾80萬家微中小型企業。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據越南工商部與財政部之跨部公告,自本(2020)年10月27日起E5 RON92汽油調降至14,109越盾/公升 (約為0.62美元/公升)、RON95 油價調降至14,940越盾/公升(約為0.65美元/公升)、柴油上漲至11,218越盾/公升(約為0.49美元/公升)、煤油調漲至9,717越盾/公升(約為0.43美元/公升)、重油調漲至11,261越盾/公升(約為0.49美元/公升)。越南主管機關繼續使用油價補貼基金平穩油價, RON95 汽油每公升撥放100越盾。
A:新冠疫情肆虐嚴重衝擊馬來西亞各項產業,其中東海岸鐵路(ECRL)與捷運工程計畫(MRT)亦不例外,但所幸中央政府繼續支持推動基礎建設計畫,鐵路計畫仍能繼續順暢動工。 馬國鐵路銜接公司(MRL)表示,該公司有信心全程長640公里的東海岸鐵路計畫將能如期竣工,主因A段(哥打峇鲁(Kota Bahru至龍運(Dungun))和B段(龍運至文德甲(Mentakab))的工程進展快速使得整個東海岸鐵路計畫進度得以提前。該工程目前的進度為18.1%,高於6月期間的16.86%。自3月18日起實施的行動管制令期間,整個東海岸鐵路工程進度僅延緩0.02%。該公司也致力吸納來自吉蘭丹州、登嘉樓州和彭亨州的國內人才,接受東海岸鐵路技術培訓,提供鐵路工程領域的就業機會和推動發展。該公司放眼東海岸鐵路計畫所需的2萬3,000名員工,馬國國內員工能占7成。該公司盼即將提呈的2021年財政预算案能提供東海岸鐵路計畫獎勵,有助推動該工程進展及支持招聘本地員工的努力。 東海岸鐵路計畫預計於2026年12月全面竣工,分为A段、B段及C段(文德甲至巴生港),而馬國政府刻正與中國大陸政府和主要承包商重新談判,檢討工程成本及工程執行時間表。 另外,馬國諮詢顧問公司Thought Partners Group Consulting(TPG)則指出,預計於2024年2月竣工的第三期輕快鐵(LRT3)工程計畫也與東海岸鐵路計畫一樣,儘管工程放緩却也取得進展,目前進度為33.12%。一旦竣工,全程長37.8公里的第三期輕快鐵工程計畫,將銜接巴生谷西部走廊及吉隆坡。 至於捷運計畫,馬國捷運公司(MRT Corp)雙溪毛糯至沙登及布城(SSP)捷運2號線工程主任阿米鲁丁指出,第一期涉及桂莎白沙羅站(Kwasa Damansara)至甘榜峇鲁站(Kampung Baru)的工程,預計將於2021年中旬開始投入運作,其餘工程則預定於2022年竣工。巴生谷捷運2號線工程計畫將涵蓋36個捷運站,其中9個是地下捷運站,從桂莎白沙羅站至布城中環站全程為56.2公里。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日期:10月29日 全球精品業龍頭法國 LVMH 集團與美國珠寶品牌 Tiffany日前談妥併購,Tiffany接受LVMH調降併購價格4.3億美元, LVMH 將以每股 131.5 美元買進Tiffany股票,每股交易價格較原先減少3.5美元,本案預計最快在2021年1月完成。 LVMH前曾在2019年底宣布以162億美元併購Tiffany,創下LVMH併購史上新高,然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奢侈品市場,LVMH本年9月撤回該案,並以美國對法國實施報復性關稅為由推遲併購案,但一般認為主因為併購價格過高。Tiffany隨後對LVMH提起訴訟,LVMH則反批Tiffany經營管理鬆散,然雙方在併購案談攏後將進行和解。 日前多起併購案在疫情爆發後生變,包括私募基金公司Sycamore Partners在4月控訴美國知名内衣品牌Victoria Secret母公司L Brands,Sycamore Partners控訴Victoria Secret在疫情爆發後關閉店面,解僱員工且未繳交租金違反協議,該交易案最終告吹。另外美國商業地產巨頭Simon Property Group今年2月宣布收購高端購物中心開發商Taubman Centers,然在疫情爆發後,Simon以Taubman Centers旗下購物中心關閉導致營收銳減為由,決定中止併購,雙方刻正進行訴訟。
A:俄國總理米舒斯丁10月27日簽署命令,延長6.5%優惠房屋貸款申請期至2021年7月1日止,莫斯科市、聖彼得堡市、莫斯科州及列寧格勒州的貸款上限是1,200萬美元,其他地區的貸款上限是600萬美元;申請貸款者需自行繳納至少15%的頭期款,其餘款項以優惠貸款支應,優惠利率與市場利率之間的差額由政府負責填補。預計政府將再發出60萬筆貸款,總金額18億盧布。優惠房貸措施於今年4月實施,原本將於11月1日期滿,由於效果良好,俄國政府決定延長期限。 參考資料: 俄媒2020年10月27日報導 (https://tass.ru/ekonomika/9826215)
A:俄國新西伯利亞Vektor病毒研究中心開始生產EpiVacCorona武漢肺炎病毒疫苗;俄國Gamaleya病毒研究中心率先註冊Sputnik-V疫苗,EpiVacCorona疫苗是俄國的第二個疫苗,俄羅斯聯邦消費者權益保護總署署長Anna Popova表示,預計11月底到12月初即可大量供應疫苗,一般民眾可望於明年1月接種疫苗。 參考資料: 俄媒2020年10月27日報導 https://echo.msk.ru/news/2732054-echo.html
A:俄羅斯聯邦消費者權益保護總署署長Anna Popova10月27日宣布,自10月28日起,所有俄國民眾在人群聚集場所、大眾運輸工具內、停車場內和電梯內均應配戴口罩。 消費者權益保護總署建議,餐飲業及夜間娛樂場所應自晚間11點至上午6點停止營業。消費者權益保護總署預測,武漢肺炎疫情將在2021年上半年捲土重來;俄國疫情研究所副所長Natalya Pshenichnaya表示,疫情將在新年假期後的2月和3月間爆發。 參考資料:俄媒2020年10月27日報導 https://echo.msk.ru/news/2731916-ech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