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商報訊11月4日報導 短視頻社交平台TikTok與南非MCN平台Webfluential達成合作,Webfluential會把TikTok平台大規模地推廣給非洲品牌和代理商。這也是TikTok為繼續深入非洲市場邁出的一步。Webfluential是TikTok在非洲的首個創作者及品牌合作夥伴,該平台能夠有效連接活躍在各大社交媒體上的創作者,而與TikTok的合作將幫助品牌與這些創作者達成正式的商業合作。 根據統計,Webfluential目前能夠觸達的非洲大陸粉絲已經達到5億人,此次與TikTok的合作將為品牌商創造機會,有進一步挖掘超過12億非洲受眾的巨大潛力。TikTok在2018年進入南非市場,World Wide Worx和Ornico聯合發布的《2020年南非社交媒體版圖》報告顯示,在安卓應用商店的社交媒體類應用中,TikTok的下載量排在第二位,僅落後於Facebook Lite。

A:  據南非新聞24小時11月3日報導 拉馬福薩總統3日召開為期兩天的關於擴大南非基礎設施投資的圓桌會議,參與方包括私營部門金融機構、發展金融機構和政府部門。會議將討論拉馬福薩總統於6月首次公佈的276個基礎設施項目中的28個項目,以期增加基礎設施投資並創造就業機會。 政府已將原定於2024年建立並投入運營的1000億蘭特基礎設施基金投入運營,該基金將為所有優先項目的籌備提供資金,以確保項目按時、按預算和按目標完成。預計這些項目將總計吸引2100億蘭特的投資 公共工程部長德利萊表示,到2024年,投資應達到GDP的23%,其中15%應來自私營部門,而公共部門將貢獻剩餘的8%。

A: 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0)年11月13日報導,新加坡關稅局與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於11月10日簽署意向書,將探討通過兩國貿易平臺的系統連接、交換和再使用貿易資料,以促進貿易。貿易資料的交換將有助商家報關,並允許海關部門更好地預先進行風險評估。 新加坡關稅局副局長林澤龍表示,此次簽署的意向書,象徵雙方海關部門邁向貿易資料連接的第一步,也加強我們維持國際供應鏈安全,同時促進合法貿易的承諾。 在此計畫之下,新加坡關稅局與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將開始探索各自的全國單一窗口系統的互通性。兩國可能將展開試點試驗,並將結果用於完善系統連接。 新加坡關稅局與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的合作,是星國努力加強數位貿易連接的一部分。新加坡關稅局也正與澳洲、中國、印尼和荷蘭著手進行雙邊單一窗口連接。

A: 據南非新聞24小時11月2日報導,歐洲的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威脅到南非汽車工業的複蘇,特別是汽車的出口。南非全國汽車製造商協會(Naamsa)公佈的10月份新車銷售數據顯示,與去年10月份相比,新乘用車銷量下降了25.4%,出口銷售同比下降18.9%。今年迄今為止,汽車出口量下降35.3%,減少了約11.9萬輛。 Naamsa強調,儘管新車市場的活躍程度較今年前幾個月有所改善,但銷售仍很緩慢,尚未完全恢復,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在歐洲蔓延可能進一步抑制今年剩餘時間的整體前景,對未來六個月的商業環境持悲觀態度。據統計,汽車行業對南非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為6.4%,佔全國製造業總產值的27.6%。

A: 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0)年11月13日報導,第37屆「東協高峰會」於11月12日正式開幕,中美角力戰讓東協陷入兩難,成為與會領導人的焦點之一。本屆東協高峰會與系列會議在美國選舉後舉行,各界都關注美方未來對參與東協區域事務的表態,以及中美代表的隔空互動。 越南為本屆高峰會主席國,越南總理阮春福在開幕式上表示,本年因大國競爭和摩擦,讓世界和平與安全受到更大的威脅,所幸東協至今未捲入這些競爭引發的混戰中。 新加坡李顯龍總理透過視訊參與全體會議時表示,東南亞國家沒有辦法避開中美兩大國的競爭,東協仍將面對艱巨挑戰。渠呼籲東協應繼續促進各國在反恐、網路安全與跨境霾害治理等區域與全球挑戰的合作。 李總理表示,東協應加強區域在後新冠病毒復甦期的經濟競爭力合作,以緩解疫情對經濟與社會造成的長期影響,星國也宣佈將投入10萬美元(約13萬5,000星元)於東協在本年4月的特別峰會上宣佈成立的「東協新冠病毒因應基金」(Covid-19 Asean Response Fund)。 此外,東協10國領導在高峰會上正式通過今年4月提出的全面復甦框架。據「越南新聞社」報導,各國領導人同意採納「東協旅遊走廊安排聲明」與「公共衛生緊急情況戰略框架」,並將設立「公共衛生緊急情況與新出現疾病區域中心」。 李顯龍總理更指出,東協與另5個夥伴國確定於11月15日簽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是該區域組織達成的一項重大成就,實現區域一體化有助促進東協在疫情後的經濟復甦。除了RCEP,區域各國也應與中國一同探討如何在「東協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Master Plan on Asean Connectivity 2025)等現有計畫下,進一步推動區域的連結性、數位化和經濟復甦。 新冠病毒疫情暴發初期,東協外長曾在本年2月於寮國首都萬象的特別會議上與中國外長王毅會晤。李總理指出,在疫情具體影響仍未知的情況下,東協已與中國聯手抗疫,並合作維護供應鏈的連結性。 李總理分別在東協與日本及韓國舉行的高峰會上表示,期待與他們簽署RCEP,並感謝日本在磋商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推動RCEP談判前進,相信日本在新任首相菅義偉的領導下,繼續在亞太區域發揮影響力。 李總理11月12日亦在「東協—印度高峰會」重申,星國能夠理解印度這次不簽訂協定的決定,但也歡迎印度隨時加入。此外,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儘管日本近期一再呼籲印度重新回到談判桌,但這些嘗試都未奏效;東協將草擬另一文件,允許印度在準備好時,隨時加入RCEP。

A: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推出「科技准證」(Tech.Pass)計畫,讓經驗豐富的科技人才更容易申請相關的准證,吸引他們投入當地的科技生態系統。 在這項計畫下,申請者不一定要受僱於任何企業,只須滿足三項條件當中的兩項,便可在當地創業或在新加坡的企業工作、進行投資以及擔任董事職務等。此三項條件包括(1)過去一年的固定月薪至少2萬星元;(2)曾在市值5億美元以上或擁有至少3,000萬美元資金的科技企業擔任領導職位最少5年;以及(3)曾主導科技產品的研發工作,該科技產品的活躍使用者人數至少10萬人,或收入至少1億美元。 此計畫自明(2021)年1月起開放申請,共開設500個名額。准證期限為兩年,之後須符合條件才得以更新。 貿工部長陳振聲11月12日在與歐洲商會(EuroCham)進行閉門會議之前作出上述宣佈。他致詞時指出,企業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激增,星國需要爭取高科技人才。科技准證計畫是於2019年推出的「Tech@SG」旗下的延伸項目,「Tech@SG」旨在幫助科技公司在新加坡成長或至星國發展。 新計畫有助於當地的科技人才達到「群聚效應」(critical mass),進一步鞏固星國作為區域科技樞紐的領先地位。吸引成功的科技企業家、領袖和專才可為當地的科技生態系統注入資本、建立聯繫網路以及傳授知識,不只給整個生態系統添加活力,更為新加坡人創造工作和合作機會。 除了新加坡,英國、法國和馬來西亞等也積極推出吸引全球科技人才的特別准證。據英國媒體報導,儘管處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申請英國科技簽證計畫的人數仍創新高。

A: 據南非每日商報網站11月9日報導 儘管電力嚴重短缺,南非反對使用化石燃料的聲音仍在增長,投資者已經撤出了位於林波波省的Thabametsi燃煤電廠項目,使該項目的建設面臨風險。該項目由韓國國營電力公司和日本丸紅株式會社共同持有50%的股份,計劃發電量為630兆瓦,最初計劃從南非公共投資公司(PIC)、工業發展公司(IDC)、南部非洲開發銀行(DBSA)等12家貸款機構獲得約21億美元的資金,並於2021年上線。 PIC和IDC表示,將不再考慮以當前形式支持該項目,DBSA稱正在重新評估該項目,以確定其是否符合“向低碳經濟的公正過渡”的政策。 作為非洲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和世界十大煤炭生產國之一,南非承諾在2020年將通過淘汰大量燃煤電廠,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減排逾三分之二。

A: 據南非每日商報網站11月9日報導 南非就業和勞動部長恩克塞西表示,政府和社會合作夥伴正在探索臨時雇主/僱員救濟計劃(Ters)可能的替代安排,以向受Covid- 19影響的工人提供救濟,同時保障失業保險基金(UIF)的長期可持續性。恩克塞西稱,該部門正與勞工、商業和社會團體等所有合作夥伴接觸,以找到最佳的替代方案,但目前尚未達成共識。 UIF在最初的三個月內支付了400億蘭特,且至今已支付了超過510億蘭特。由於第二季度失業人數超過200萬,目前申請UIF正常福利的人數大幅增加,UIF已處於不穩定狀態。反對黨民主聯盟敦促恩克塞西就福利的未來、UIF的長期財務可持續性以及對政府官員參與欺詐的行為與公眾進行溝通。

A: 據日本共同社新聞本(11)月12日報導稱,日產汽車公司頃公布明(2020)年度合併財報預估數據,將由原預估虧損6,700億日圓降低至6,150億日圓,主要係銷售雖受新冠疫情影響持續低迷,但日產公司削減固定費用等支出計畫所致。 日產汽車公司社長兼首席執行長(CEO)內田誠舉行視訊記者會表示,就朝向經營結構重整改革說明,該公司正在逐步依照規劃進行,並認為明(2021)年度營收可望扭轉劣勢轉虧為盈。

A: 據南非總統府網站11月4日報導 拉馬福薩總統將於5日主持召開線上會議,正式成立總統國有企業委員會。今年6月,拉曾任命國有企業委員會成員,並將國有企業定位為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和轉型的有效工具。委員會的成立有助於加強國有企業的管理框架,促進出台國有企業管理的總體法案,幫助政府更好地整合國有企業。委員會將與國有企業領導層合作,共同建立有利於創新和靈活性、有利於提高國企競爭力的法律環境和監管環境。委員會還將審查國有企業的商業模式、資本結構、融資來源,並監測和努力降低國有企業風險。南國企部將作為委員會秘書處,並對國有企業負監督責任。

A: 根據路透社約翰內斯堡11月11日報導 南非蘭特兌走強的美元週三下跌,圍繞可能的新冠疫苗的樂觀情緒消退,投資者等待南非總統拉馬福薩(Cyril Ramaphosa)就該國應對新冠疫情的最新進展發表講話。 1339 GMT,蘭特兌美元報15.6875蘭特,較上日收盤低0.43%,週一蘭特升穿八個月峰值,因製藥商輝瑞宣布,其實驗性新冠疫苗高度效性。 美元週三走強,因擔憂大規模推出潛在疫苗面臨的物流方面的挑戰,以及美國新感染病例激增,抵消了對冠狀病毒疫苗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樂觀情緒。風險較高的貨幣兌避險美元下跌。  

A: 據南非商業科技網站11月12日報導 南非工會大會(Cosatu)對政府延長350蘭特失業補助金表示歡迎,但同時表示,這筆資金應該以更持久的形式提供支持。拉馬福薩總統在全國講話中宣布,Covid-19特別撥款將再延長三個月,至2021年1月。對此,南非工會大會呼籲這筆補助應該成為永久性基本收入補助。此前,非國大提議向19至59歲的沒有其他收入的人每月支付500蘭特,為此國家每年將花費1978億蘭特,其中50%到60%的資金通過對有工作的人徵收額外稅收來彌補。分析人士稱,關於基本收入補貼的爭論已經持續約20年,基本收入補貼可以減少南非75%的貧困。但最大的問題是政府負擔能力,永久撥款將對該國本已緊張的財政狀況產生重大影響。  

A: 據南非每日商報網站11月12日報導 9月南非採礦業產量同比收縮2.8%,收縮幅度超出路透社收縮1.5%的預測值。其中鐵、鉻產量降幅最大。採礦業佔南非GDP比重高達7%,但近年來對GDP貢獻日益下降,面臨著電力緊張和電價昂貴的挑戰。聯合銀行經濟學家表示,8月採礦業已基本複工復產,恢復封禁前水平,預計9月可能會出現溫和收縮,當時預測收縮值為2.5%。南統計局數據顯示,9月採礦業產出環比縮減0.3%,而三季度採礦業產量較二季度環比增長40.6%。

A: 據南非每日商報網站11月10日報導 根據南《電力監管法案》有關規定,礦產資源和能源部長曼塔謝已向南非能源監管部門申請批准新增採購2500兆瓦核能,監管部門同意並經與公眾和利益攸關方協商後才可對外公佈相關計劃。由於去年發布的南非綜合資源計劃(IRP)並未規劃未來10年擬增加核能採購,此舉引發能源行業擔憂。今年6月,礦產資源和能源部發布一份2500兆瓦核能項目的招標書,表示此舉係對市場的測試。報導稱,儘管能源部放棄了祖馬時期9600兆瓦大型核電站建設計劃,但背後仍有強大的核能遊說團隊,正尋求建立小型模塊化核反應堆的可能性,但該技術尚未在任何國家實現商業運營。

A: 資料來源: The star 11月13日 南非統計局12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南非2020年第三季度的失業率比第二季度增長7.5個百分點,達到30.8%,創歷史新高。 數據顯示,與今年第二季度相比,2020年第三季度失業人口增加220萬人,至650萬人。 今年三月,南非因新冠肺炎疫情實行全國“封鎖令”,由於經濟活動受到限制,南非失業人口大幅增加。 南非高級經濟學家夏普爾(Schepper)表示,第三季度的失業數據,表明此前的“封鎖令”對經濟和勞動力市場造成了“永久性損害”。他表示,就業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恢復到封鎖前的水平。夏普爾還指出,未來幾個季度失業率有可能進一步惡化。 經濟學家邁克·施斯勒(Mike Schussler)亦預計,南非失業率將在明年第一季度達到40%左右的峰值。

A: 據彭博社網站11月10日報導, 南非財政部計劃推出新的短期債券,以減少對昂貴的長期債務的依賴,降低政府借貸成本。有關細節可能會在2月份的預算中宣布。由於通貨膨脹率下降導致短期利率走低,南非的收益率曲線已變陡峭,對政府不斷增長的債務規模的擔憂導致長期收益率飆升。根據南非財政部的預測,債務償還成本是政府增長最快的支出項目,在未來三年中,每年將平均增長16%。較短期限債券的發行將是彌補短缺的成本較低的方式之一,投資者目前要求2026年票據的回報率約為6.92%,低於十年期基準2030年證券的回報率為8.86%。

A:德國經濟專家委員會發布2020/21年度報告,其主題為共同克服新型冠狀病毒危機並強化經濟復原力。該報告指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於2020年引發嚴重的經濟衰退,疫情導致2020年第二季產值急劇下降並於夏季之後逐步復甦,惟該委員會主席Lars Feld指出由於近期新增感染病例數急劇上升,新型冠狀病毒危機尚未解決目前經濟情勢仍然相當脆弱。   該委員會於年度報告中預測德國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將縮減5.1%,並預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將增長3.7%。報告指出今年德國政府為緩解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總體經濟所帶來之衝擊採取了廣泛之貨幣及財政政策措施,隨著近期疫情擴大建議政府應持續相關紓困措施。在歐盟層級方面,報告建議歐盟成員國應進一步擴大貨幣及財政政策合作範圍以便能夠對未來可能發生之危機迅速做出適當的反應。   另報告建議政府實施紓困措施的同時亦不應忽視長期經濟結構性轉變之趨勢,報告指出縮時工作計劃減緩失業率的大幅上升,在此同時應充分利用縮時工作期間為員工提供進一步的培訓,並為員工面對未來之技術變革預先做好準備。   另一方面,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加速了數位化的發展卻亦凸顯出部份德國公共行政、教育體系數位化不足之問題,報告建議政府應提高數位化相關基礎設施的投資並減化繁瑣不必要之行政手續。   展望未來經濟前景,該報告指出長期而言國際分工與合作至關重要,面對部分國家所採取之保護主義相關措施建議政府應持反對立場。在全球經濟緊密連結下,報告指出德國的經濟前景將會取決於全球疫情是否獲得控制與全球總體經濟復甦之程度。  

A: 據日本經濟新聞等媒體本(11)月13日報導稱,日本昨(12)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計1,650病例,創下單日新高紀錄。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西村康稔表示,新冠疫情似有再來襲的疑慮,惟專家團隊認為目前尚未達再發布「緊急事態宣言」的時機,若未來後疫情持續擴散,病床或醫療體制面臨緊迫狀況時,就得必須採取更強硬的防疫措施。 東京都11月12日新增確診病例計393例,連續兩天超過300例;北海道確診病例236例、神奈川縣147例、茨城縣26例、兵庫縣81例,均創下單日新高紀錄。隨由確診者人數增加升溫,日本國內病床使用率亦增高。 對此,日本首相菅義偉表示,針對疫情擴散區域,政府將協助地方政府實施大規模的集中檢查、派遣專家協助因應群聚感染、派遣保健師進駐等措施,並再度呼籲民眾配合防疫措施。

A: 據日本朝日新聞本(11)月12日報導稱,由日本、中國、韓國、印度、澳洲、紐西蘭及東協(ASEAN)等16個國家所組成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印度除外的15個參加國,預定本(11)月15日的視訊領袖峰會達成共識並簽署協定。 若RCEP生效,即使印度除外的15國,亦將誕生占全球人口三成、國內GDP三成的巨大自由經濟貿易圈。對日本而言,則將是首度與最大貿易夥伴之中國及第三位的韓國締結自由貿易協定。由於RCEP協定針對區域內調降及廢除關稅、智慧財產權等共同規定,因此咸認經濟活動將更為暢旺。 在貿易面領域,除從日本出口至中國的汽車及汽車零件的關稅將大幅調降外,日本清酒及燒酒等關稅亦可望階段性地廢除。另一方面,對日本農家影響甚大的稻米、小麥、牛豬肉、乳製品及砂糖之「重要5種品項」,則已排除在關稅調降及廢除對象之外。

A: 依據日刊水產經濟新聞本(2020)年11月12日報導。 豐洲鮪魚市場10月冷凍大型大目鮪(40kg以上)上市量為1萬4,937尾,較前年同月增加619尾(增4%)。其中產地海區之西太平洋產1萬1,251尾(增9%),平均價格每公斤811日圓(減16%),較9月價格(766日圓)增45日圓,受武漢肺炎影響的市場行情已止跌回升。 受到圍網的黃鰭鮪漁獲量停滯,紅肉赤身供貨不足,冷凍大目鮪的需求增加,用於切片與肉泥用加工品、綜合生魚片拼盤、回轉壽司等,加上實施GO TO EAT活動支援外食產業、因應疫情之冷凍保管補助、以及歲末用製作商品的原料需求等因素,9月上市量增加2,584尾,市場平均價格也上揚。但交易量增僅限於單價較低的紅肉赤身,高價品的流通不佳,故冷凍大目鮪的整體市場行情並無上升。 西太平洋產大型冷凍大目鮪10月的去鰓去內臟(GG)平均價格增加45日圓,若換算可食用部分,則上升約100日圓,11月的平均價格可能超過850日圓。 生鮮鮪進口982尾(減24%),因紐澳之鮪魚漁期進入尾聲,較上個月減少400尾。美國產黑鮪178尾(減44%),加拿大產黑鮪446尾(增1%),維持與去年同月相同,但過大型的魚體難以拋售,很難提高其價格。 日本國產2,618尾(減2%)當中,大間等青森產755尾,戶井等北海道產396尾,而青森產以40公斤以上大-中型尺寸為主,但在疫情影響下,價格很難提高。如延繩釣捕獲之100公斤以上大型尺寸黑鮪,其競標平均價格僅5,049日圓(減45%)。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