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隨著農業進入科技時代,包括運用衛星和感測器控制農機和農地照明,瑞典農產業者認為瑞典政府應及早採取數位轉型相關措施,才能確保瑞典的的前導地位。 由於北歐氣候使然,致使瑞典農業在生產方面的要求高於大多數其他國家,但瑞典對於由於無人機和其他先進設備或受嚴格法規管制,或其實作成本對小農戶過於昂貴,已阻礙數位轉型。因此,相關業者認為應該建立農業創新數位發展中心,透過運用AI和大數據,協助瑞典在農業科技領域取得領先地位。 由於農業科技知識廣博,透過具有凝聚力的創新數位中心將可加強瑞典農產業競爭力,提高產業永續發展,並成為瑞典鄉村區域的重要經濟引擎。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11.16  Polish News Bulletin   波蘭總統府辦公室於11月13日週五宣布,總統Andrzej Duda已簽署支持暖氣現代化(thermos-modenisation)的法律修正案,這將使政府「中止霧霾」(stop smog)及「清潔空氣」(clean air)計畫的實施更加有效率。該計畫將對家庭提供資助,以融資房屋的暖氣現代化及購買環保的暖氣設備。   該法案還將建立「國家建築物排放登記冊(the Central Emission Register of Buildings)」,這將是確定建築物使用暖氣類型的虛擬工具。另將建立環境保證及擔保基金(Environmental Surety and Guarantee Fund),以對「清潔空氣」計畫的受益人投資暖氣現代化及暖氣設備提供貸款擔保。該修正案還將放寬對地方政府自「中止霧霾」(stop smog)計畫申請資助的規定。該計畫的預算經費為12億波幣,將用於污染水準超過歐盟設定限制的地區。波蘭環境部長Michał Kurtyka歡迎修訂法案的簽署,這是向前一步推動「清潔空氣」計畫。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11.16  IAR   據波蘭新聞局(PAP)報導,波蘭總理Mateusz Morawiecki已與全球製藥大廠AstraZeneca公司的高階主管進行會談,以努力為波蘭爭取盡快獲得COVID-19疫苗。AstraZeneca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上週末(11月14日) 的會談聚焦於對抗COVID-19大流行的合作,包括共同努力確保獲得COVID-19疫苗。   該公司在其網站上表示,該公司正在與牛津大學一起進行研發工作,以開發COVID-19疫苗。AstraZeneca公司董事長Leif Johansson表示,臨床試驗的第一和第二階段的數據很有希望,該公司現在正在許多國家進入進一步的研究階段。該公司的首要任務是提供有效且安全的疫苗,並與政府及國際組織合作,以確保世界各地的患者能夠廣泛、公平地獲得疫苗接種。   Astrazeneca.pl網站上引述波蘭M總理的話稱,波蘭政府將繼續與AstraZeneca公司及其他研究COVID-19疫苗的實體合作,為波蘭患者盡快提供安全有效的疫苗。在會議期間,波蘭政府重申有關在潛在疫苗一旦註冊並投入市場後雙方將合作盡快分發。   波蘭衛生部長Adam Niedzielski參加上週五的視訊會議討論另一個主題,即AstraZeneca公司在波蘭的投資。該英國製藥商在1月份宣布計劃在未來5年內在波蘭投資15億波幣(3.5億歐元,3.9億美元)。在宣布此消息之前,波蘭M總理及Johansson董事長曾在瑞士Davos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舉行會議。   波蘭M總理週五表示,波蘭政府已與美國輝瑞製藥公司(Pfizer)專家成立一個工作小組,以期努力盡快向波蘭人提供新型冠狀病毒疫苗。上週稍早在歐盟達成協議,將從美國製藥大廠(Pfizer)購買多達3億劑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後,M於上週五與輝瑞高階主管舉行會談。另M總理於上週一表示,明年春季,將有數百萬劑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很可能會運抵波蘭。這些疫苗將以可選擇方式提供給波蘭公民,並首先將對老年人、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及執法人員提供。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11.16  PolandIn,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副總理兼資產部長Jacek Sasin宣布,波蘭國家資產部已對波蘭國航PLL LOT公司準備一項配套支持計畫。S副總理兼資產部長在天主教電視台TRWAM及Radio Maryja上表示,PLL LOT航空公司處於非常困難的境地,現今幾乎沒有空中運載服務,但成本仍然存在,這就是為什麼該部對PLL LOT公司準備一項巨大的支持配套措施,預計將提供數十億資金的公共援助。   Sasin副總理兼資產部長表示,在COVID-19疫情大流行期間,經濟的許多部門,特別是那些國庫公司主導的部門,都遭遇巨大的問題。政府已看到巨大的崩潰,必須採取行動,以避免出現最壞的情況,即破產。回溯到6月,S副總理兼資產部長曾否認PLL LOT公司可能宣布破產。他表示,政府決心拯救PLL LOT公司,就像其他歐洲國家的政府決心拯救他們的航空公司一樣,對這些航空公司提供援助。他並引用德國漢莎航空(Lufthansa),義大利航空(Alitalia)及法國航空(Air France)的例子。在2019年,波蘭航空公司有史以來首次單年載客超過1,000萬人次。今年初,PLL LOT的母公司波蘭航空集團(PGL)曾宣布收購德國航空公司Condor。但因大流行迫使PGL撤回交易。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11.16  Polish News Bulletin   波蘭代表Zgorzelec及Bogatynia附近8個城鎮的地方政府簽署一項「盧薩斯綠色協議」(Green Deal for Lusatia)宣言,呼籲使用再生能源替代褐煤燃料(lignite-fuelled)。他們認為,未來25年的再生能源成本將比褐煤生產能源的成本低2.5倍。此外,轉型為再生能源的過渡期間將比煤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褐煤用於能源生產存在爭議。捷克抱怨波蘭決定將Turów褐煤礦區的經營期限延長6年。環保主義者也向歐盟執委會提交有關該礦區的請願書。該宣言的作者呼籲在該地區逐步有計劃地從褐煤過渡到再生能源。他們希望該褐煤礦區及褐煤為燃料的發電廠在短期內繼續運行。但同時,應努力改變該地區經濟活動的特色。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11.16 Polish Press Agency   15個亞太國家在11月15日(週日)簽署由中國發起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該協定係在越南首都河內所舉行的第37屆東南亞國協(ASEAN)高峰會中達成協議。   依專家分析,RCEP以會員國合計之GDP而言,是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協定,並涵蓋20億人口,占全球人口約30%。它的目標是建立東協10國(印尼、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緬甸、柬甫寨、寮國、汶萊)與中國大陸、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等5國之超級自由貿易區。   ASEAN輪值主席越南總理阮春福(Nguyen Xuan Phuc)表示,很高興看到歷時8年的複雜談判,終於能在當日(11月15日)達成協議並簽署。完成這個巨大的自由貿易協定,也向全球傳送一個強烈訊息—即ASEAN在支持多邊經貿體系上扮演領導角色。亞太地區即將產生一個新的貿易結構,促進貿易便捷化、使供應鏈重新恢復活絡,以及支持經濟體能在COVID-19危機結束後儘快恢復疫情前之水準。   RCEP之想法起源於2012年,依專家之分析,是中國大陸因應美中貿易談判中止而開始推動。RECP的影響力本來可以更大,倘印度也能加入的話。因此RECP仍為印度之加入而留下一扇機會之門。印度係因國內反對市場開放條件而退出談判。   法新社(AFP)引述IHS Markit亞太首席經濟學家Rajiv Biswas之意見,RCEP簽署國共創造全球GDP之30%,故該協議將成為亞太地區邁向貿易及投資自由化的重要一步。   另據美聯社(AP)採訪Capital Economics顧問公司之資深亞洲經濟學家Gareth Leather之報導,RCEP對人口13億且為亞太地區最大市場的中國非常有利,讓北京政府成為全球化及多邊合作的冠軍,也讓中國能在區域貿易規則發揮更大影響力。   美聯社提到下一步就要看美國如何因應。RCEP的簽署國將密切關注美國總統Joe Biden就任後如何制定貿易政策及相關議題之演變。有專家表示,Biden總統將致力重返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或解除多項美國現任總統川普對中國之制裁措施。美聯社強調,為因應中國(對ASEAN)之影響力日漸提升,Biden總統很可能尋求與東南亞國家建立更多盟友關係,以保護美國利益。   許多專家並指出,RCEP的影響深遠,其重要意涵包括,儘管川普政府基於美國第一(America First)政策而與他國個別簽署貿易協定,惟4年下來,亞洲國家仍致力多邊體系以維持貿易自由化,並認為自由貿易才是未來通向繁榮之道。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11.16  Polish News Bulletin   在波蘭Business Insider Polska發表的採訪中,波蘭氣候與環境部長Michał Kurtyka就 Onet及Airly編撰的最新版「呼吸,波蘭」(Breathe, Poland)報告,以及波蘭的清潔空氣政策(clean air policy)評論,並解釋稱,空氣品質政策係屬於地方政府的職責範圍。中央政府可以對這些政策提供架構並支持其實施。   K部長已把清潔空氣列為其優先任務之一。他認為“清潔空氣”計畫的推出是一個轉折點。在未來10年內,政府將對波蘭家庭支付1,030億波幣,以支持他們融資暖氣現代化(thermos-modenisation)計畫及購買環保的暖氣設備。K部長已對該計畫進行修訂,例如簡化程序,增加對低收入家庭的補貼。Kurtyka部長確保將地方當局置於該計畫的中心,使他們負責接觸其所在地區的低收入家庭。波蘭的能源政策將支持「清潔空氣」計畫,這是有史以來首次以改善空氣品質作為其主要目標之一。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11.16 Polish News Bulletin   波蘭中央統計局(GUS)於11月13日(週五)公布, 第三季波蘭GDP同比下降2%, 優於其他歐盟成員國之表現。僅立陶宛GDP下降幅度較小(-1.7%)。斯洛伐克和荷蘭的經濟分別萎縮2.2%和2.5%。歐盟GDP平均下降幅度為4.3%。歐元區的平均跌幅為4.4%。西班牙是歐盟會員國中表現最差的,其GDP同比下降8.7%。歐洲經濟體在第三季,正從第二季之封鎖衝擊中逐漸恢復。許多國家第三季GDP較第二季顯著增長。波蘭之季增長率為7.7%。經濟學家認為,這主要可歸功於消費和出口的增長。但預計2020年最後幾個月經濟很難成長。 Pocztowy銀行首席經濟學家Monika Kurtek表示,第二波Covid-19大流行將比第一波更嚴重和為時更長,並將對第四季的經濟活動產生負面影響。波蘭GDP可能會進一步衰退,但是衰退幅度應不超過8%。

A:依據瑞士Aargau Zeitung日報報導,瑞士ABB電力/電機集團獲得新加坡污水處理廠的興建合約,新加坡將新建設一座價值約50億美金的新廢水處理廠,預計ABB集團的合約金額為3,000萬美金。該集團將負責新廢水處理廠的監測及控制系統。預計完工後,此工廠每天將處理約80萬立方米的廢水及提供新加坡約600萬人的供水量。   資料來源: 瑞士Aargau Zeitung日報 日期: 2020年11月16日

A:

A:

A:依據瑞士Aargau Zeitung日報報導,瑞士助聽器製造商Sonova業績逐漸復甦,在本年4月至9月銷售額為10.7億瑞郎,與去年同期相比較下跌約25%,但本年第二季的銷售額已與去年同期相類似。 該公司執行長 Mr. Arnd Kaldowski表示,該集團2020年上半年的企業稅前及息前獲利(EBIT)金額約為1.74億瑞郎,與去年同期相比較,減少36.7%,集團營業利潤為16.3%。預計在本年下半年銷售額成長4%至8%,企業稅前及息前獲利(EBIT)成長20%至30%。   資料來源: 瑞士Aargau Zeitung日報 日期: 2020年11月16日

A:資料來源 : L’echo財經報 2020/11/04   有關比利時未來公共財政狀況,根據比利時聯邦政府近日提交給歐盟執委會的預算報告,比利時2020年財政赤字將占GDP的10.7%,2021年為6.9%,比本年6月間之預估更糟(分別為10.3%和6%)。比國政府亦上調結構性赤字,預估2020年為6.4%,2021年為5.6%(之前預估分別為5.9%和4.7%)。該修正反映出因應第2波疫情而實施的第2次封城措施。   截至目前為止,比利時政府已經發放127億歐元與疫情相關的救助款項,包括臨時失業救濟金37億歐元和過渡性貸款27億歐元,以及因公衛危機衍生之相關費用36億歐元。除此之外還有配套之減稅措施,例如減少飯店和餐飲業的增值稅3.47億歐元,降低對放無薪假人數較少的公司的預扣稅4.6億歐元,結轉計畫(carry back)將2020年的淨營業虧損來抵扣2019年的應納稅額5.27億歐元。加上其他聯邦政府所採取之紓困措施48億歐元,紓困救濟總額高達175億歐元,占GDP的3.9%。新任總理De Croo更承諾明年將繼續竭盡所能,照顧每一個受到疫情影響之國民度過難關。   由於支出增加,稅收減少,加上GDP萎縮,比利時債務比率將從2019年的100%上升到2020年的116.5%,然後在2021年些微下降至114.4%。

A:根據德國Fraunhofer太陽能源研究所(註一)的數據,自2020年年初到10/22德國淨發電總量(註二)達3,889億度(388.9 TWh),再生能源已佔淨發電總量的52.5%。   一、 德國2020年年初到10/22期間淨發電量最高的電力來源為風力(2019年風力發電首度成為德國淨發電量最高的電力來源),此期間淨發電能源結構如下: (一) 可再生能源淨發電量佔所有發電能源淨發電量的52.5%,其中風力發電佔最大宗約26.5%(註三),其次為太陽能約12.4%,生質能及水力發電分別佔9.5%及4%。 (二) 化石能源(包含煤炭、石油、天然氣、其他等)的淨發電量佔淨發電總量的35%,其中褐煤佔最多為15.8%(第二大電力來源),其次是天然氣佔11.9%,無煙煤及石油分別佔6.5%及0.3%。 (三) 第三大電力來源核能發電的發電量佔淨發電總量的12.5%。   二、 2020年年初到10/22期間,太陽能淨發電量創新高,已達約482.2億度(48.22 TWh),是僅次於核能的第四大重要能源。經查德國2019年太陽能的淨發電量佔淨發電總量9%,達465.4億度(46.54 TWh)。   三、 再生能源比例提高的原因: (一) Covid-19疫情造成的短時工作以及暫時關廠,使工業用電需求減少,德國2020年第二季電力需求減少了7%。2020年前半年產出2,438億度電量,較去年同期減少217億度電量。因再生能源的優先供電,火力發電廠(化石燃料)在需求下降時不太可能發揮作用,使化石能源的發電量減少。 (二) 用電需求減少,使交易所電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權價格相對昂貴,導致褐煤發電廠的利潤降低,無利可圖。經查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權每月平均價格為每公噸19至28歐元(註四)。   四、 德國Fraunhofer太陽能源研究所預測,若2021年Covid-19疫情減緩,用電需求回歸,再生能源在電力結構的比例可能會下降,惟2到3年後,在正常用電的情況下將再次達到目前的比例。   註一:德國Fraunhofer太陽能源研究所為歐洲最大的太陽能研究所,共計有1,100多名員工,致力於太陽能技術以及光伏發電領域的應用研發。 註二:淨發電量(Nettostromerzeugung)為總發電量(Bruttostromerzeugung)扣除發電廠自身消耗電量的電量。 註三:德國風力發電以岸上風力為主,離岸風力為輔。本組查2019年風力淨發電量占淨發電總量的24.6%,達1,272.2億度(127.22TWh),其中岸上風力淨發電量達1,026億度(102.6TWh);離岸風力則為244億度(24.4TWh)。 註四: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權為每公噸24.8歐元;2018年每公噸僅15.79歐元。  

A:2020年11月15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簡稱阿聯)宣佈,將提供10年期居留簽證給協助國家打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醫師及傳染病專家。   沙烏地媒體Arab News指出,2019年阿聯提出10年期簽證計畫,盼更多商業人士及高技術人員定居,統計指出共吸引約6,800位投資者,為阿聯經濟帶來270億美元資金。   阿聯杜拜酋長國領導人Sheikh Mohammed bin Rashid Al-Maktoum表示,阿聯將擴大招攬人才定居,符合資格者包括取得博士學位者、醫師、電腦、電子、程式設計、電機及生物科技工程師等,另自頂尖大學以優異成績畢業的學生、擁有人工智慧、大數據或傳染病學特殊專長者,亦可提出申請。   註: 阿聯係阿拉伯世界第2大經濟體(次於沙烏地),全國人口數約1,000萬人,其中90%係外籍。 2019年中沙烏地政府提出「優惠居留證(privileged Iqama)」措施,永久居留證(permanent residency)費用為沙幣80萬里雅(折合21.3萬美元)、每年定期更新之居留證費用為10萬里雅,相關優惠及原則規定包括:(1)該居留證持有者將可持有私人運輸工具或其他移動式財產、本人及家人可在私部門工作(限沙籍人士從事之工作除外)、自由且獨立進出沙烏地(無需保證人)、在不違反沙烏地內政部相關規定下,可為親屬申辦依親簽證、可僱用幫傭、可持有住宅、商業或工業使用之房地產(不包括麥加、麥地那及邊境地區)等。(2)申請者必須年滿21歲、持有有效護照、沒有犯罪紀錄、提供6個月內健康證明;在沙烏地境內申請之外籍人士,在申請前需持有合法居留證明。(3)提供錯誤申請資料被查獲、遭判拘役刑期超過60日及/或罰款超過沙幣10萬里雅、遭驅逐出境者,將被取消該「優惠居留證」資格。

A:資料來源 :      瑞典公共健康局(Public Health Agency of Sweden) 挪威公共健康局(Norwegian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FHI) 芬蘭衛生福利研究所(Finnish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Welfare, THL)   有關瑞典、芬蘭及挪威等三國之COVID-19疫情的最新情況,截至11月16日為止,由各國主責單位公布相關資料如下: 瑞典境內確診總人數為17萬7,355人(較上週增加3萬894人),重症人數為2,900人(較上週增加106人),死亡人數6,164人(較上週增加142人),死亡率約3.6%。其中以首都斯德哥爾摩市為瑞典境內疫情最嚴重地區,目前確診人數為5萬1,043人(較上週增加9,428人),死亡人數為2,508人(較上週增加52人)。瑞典近兩周疫情持續激增,感染人數均破萬,惟死亡人數和重症人數仍維持相對小幅增加趨勢。 芬蘭境內確診人數為1萬9,315人(較上週增加1,518人),住院治療(含重症)人數88人(較上週增加7人),死亡人數369人(較上週增加7人) ,死亡率約1.95%。芬蘭上週感染人數持平增長,惟重症人數及死亡人數仍維持低點。 挪威境內確診人數為2萬7,226人(較上週增加4,001人),重症人數為281人(較上週增加15人),死亡人數294人(較上週增加9人),死亡率約1.09%。挪威感染增加人數持續攀高,但重症人數及死亡人數仍維持相對低數。

A:新聞來源 : 韓國朝鮮日報(日期 : 2020年11月16日)   一、韓國朝鮮日報於本(109)年11月16日報導,據韓國檢方調查,產業通商資源部為提早關閉月城核電廠1號機,於2018年5月向青瓦臺提交之報告,故意低估月城核電廠1號機之經濟效益,證實青瓦臺瞭解及涉入關閉月城核電廠1號機之相關程序。大部分專家,以及受韓國水電與核電公司(KHNP)委請評估月城核電廠1號機經濟效益之「Nexia Samduk」會計事務所,皆認為月城核電廠1號機具有經濟效益,但韓國政府仍決定提早關閉月城核電廠1號機,對此,韓國檢方頃正調查相關原因。 二、據調查,青瓦臺科學技術輔佐官文美玉於2018年4月2日視察月城核電廠1號機後,提交報告表示月城核電廠1號機外部牆壁有鋼筋外露之情況,對此,文在寅總統向相關參謀人士尋問決定關閉月城核電廠1號機之時機,並透過青瓦臺產業政策秘書官室將相關訊息傳達予當時任產資部部長之白雲揆。文在寅總統亦曾於2017年6月19日出席古里核電廠1號機關閉儀式時表示,將儘速關閉月城核電廠1號機。產資部核能產業政策課長於2018年4月3日提交相關報告予白雲揆前部長,並表示,將提早關閉月城核電廠1號機,但在獲得核能安全委員會許可之前,須繼續啟動月城核電廠1號機2年6個月之時間。對此,白雲揆前部長下令將相關內容修改為立即停止啟動月城核電廠1號機,並將相關報告提交予青瓦臺。 三、倘欲提早關閉月城核電廠1號機必須有安全性或經濟效益之問題,但核能安全委員會於2015年2月表示,月城核電廠1號機並無安全性之問題,並允許持續啟動,但韓國政府逕以經濟效益為由,提早關閉月城核電廠1號機。KHNP於2018年4月10日委請Nexia Samduk評估月城核電廠1號機之經濟效益,係產資部向青瓦臺報告將立即停止啟動月城核電廠1號機之6天後,推斷有造假經濟效益相關評估之疑慮。 四、Nexia Samduk最初提交之評估報告之核能使用率係以85%為標準,2018年5月4日與產資部及KHNP舉辦會議後,將相關使用率標準調整至70%,但倘以70%之使用率為標準,持續啟動月城核電廠1號機之經濟效益仍較立即停止啟動之經濟效益高出1,778億韓元(約45億8千萬新台幣)。相關單位於5月11日再度舉辦會議後,再次將相關使用率標準調整至60%,爰Nexia Samduk於5月14日提交之最終報告中,持續啟動月城核電廠1號機之經濟效益減少至224億韓元(約5億8千萬新台幣)。KHNP則於6月15日召開會議,表決通過立即停止啟動月城核電廠1號機。 五、產資部於2018年5月2日提交予青瓦臺之「能源轉換後續措施促進計畫」中,提及Nexia Samduk二度調低相關使用率之過程,並包含該部頃正要求KHNP及Nexia Samduk交出月城核電廠1號機無經濟效益之評估報告等內容。產資部亦立即推動立即停止啟動月城核電廠1號機相關工作,對此,產資部公務員表示,相關工作係受部長指示,且要求月城核電廠1號機之經濟效益不能過高,亦表示已告知KHNP已向青瓦臺提交相關報告。      

A:新聞來源 : 韓國首爾經濟日報(日期 : 2020年11月13日)   一、韓國首爾經濟日報於本(109)年11月13日報導,未來10年,生物相似藥(Biosimilars)市場將會擴大至100兆韓元(約2兆6千億新台幣)之規模,並預計Samsung Bioepis、Samsung Biologics及Celltrion等企業將成為生物相似藥市場中領先全球之企業。 二、開發生物相似藥之Samsung Bioepis及Celltrion,今年在全球市場之占有率估計將由2018年之15%增加至25%,且銷售規模可能於2025年增加至2018年之7倍。目前全球生技醫藥品中多數生物相似藥產品皆由Samsung Bioepis及Celltrion生產並頃正申請相關許可,而兩企業生產之生物相似藥產品之原始藥品專利期限大多界於2020至2025年之間,預估兩企業待相關產品專利到期,即會將生物相似藥產品引入相關市場。 三、開發原始藥品時,為證明其功效及安全性,須花費8至10年之時間進行臨床試驗,但開發生物相似藥時,因原始藥品已證實其安全性,僅需證明相關同等性即可,爰臨床試驗成功率為50至75%,僅需7至8年之時間,費用亦僅為原始藥品之8分之1。Celltrion於生物相似藥發展初期即拓展歐洲及美國市場,並於Janssen Korea公司自體免疫疾病治療藥劑「Remicade」專利到期之2013年,於歐洲市場上市生物相似藥「Remsima」,目前「Remsima」於歐洲市場之占有率為55%,係原始藥品「Remicade」(27%)之2倍,原始藥品「Remicade」2019年之銷售量亦由2014年之92億美元減少至48億美元。同期Celltrion之生物相似藥「Truxima」之歐洲市場占有率為與原始藥品「Rituxan」(36%)相似之37%,生物相似藥「Herzuma」之占有率亦為16%。 四、目前Samsung Bioepis亦已獲得「Enberl」及「Remicade」等原始藥品之生物相似藥於歐洲及美國販賣之相關許可。Samsung Bioepis以自體免疫疾病治療藥劑「Benepali」在2016年於歐洲上市為開端,目前已擁有9個流通管道,並於11月13至15日舉辦之「美國眼科醫學會(AAO)」發表「Lucentis」之生物相似藥「SB11」臨床3期最終結果。「Lucentis」係Roche及Novatis頃正販賣之眼部疾病治療藥劑,去年之總銷售額為4兆6,000億韓元(約1,183億新台幣)。Samsung Bioepis表示,已透過臨床試驗證實「SB11」之功效、藥物動態學及抗藥物抗體安全性等與「Lucentis」之同等性。 五、未來10年預計生物相似藥將會成為生技藥品市場之主流,隨原始藥品專利到期,預計各國企業將會推出多種生物相似藥,爰Samsung Bioepis及Celltrion頃正投資增設工廠等。Celltrion徐廷珍會長亦曾表示,將在2030年之前於生技與製藥產業投資40兆韓元(約1兆293億新台幣),其中25兆韓元(約6,433億新台幣)將投資於生技醫藥品產業,並籌備免疫抗癌藥劑等20項第2代生物相似藥及100萬公升(ℓ)等級之生技醫藥品之生產設備。Samsung Bioepis則表示將透過開發眼部與罕見疾病及筋骨疾病治療藥劑拓展美國及歐洲市場,亦已與中國及巴西等市場簽訂相關合約。另Samsung Biologics亦表示頃正增設相關生產工廠。 六、韓國其他製藥及生技企業亦頃正將目光集中於生物相似藥市場,Alteogen頃正與開發乳癌治療藥劑「Herceptin SC」之生物相似藥之企業研商改變藥劑型態之技術轉移,另CKO Bio、Dong-A ST及Aprogen等企業亦頃正促進開發生物相似藥。業界相關人士表示,生物相似藥之開發費用及藥價皆較原始藥品低,倘原始藥品專利到期,生物相似藥之市場將隨之擴大。目前韓國企業頃正增設相關工廠,預計未來於國際市場將會有良好成效。      

A: 據日本經濟產業省本(11)月15日發布新聞稿稱,日、中、韓、澳、紐及東協(ASEAN)等15國於同(15)日在越南河內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日本首相菅義偉出席上述RCEP視訊峰會,15個成員國經貿部長在各該國領袖見證下逐一簽署,印度因擔憂協議內容損及國家利益退出未參加簽署。上述RCEP簽署國之GDP占全球32%、貿易額占29%,將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自由貿易協定。 上述RCEP峰會後發表聯合聲明稱,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給世界帶來前所未有挑戰之情況下,RCEP協定的簽署彰顯堅定支援經濟復甦、包容性發展、增加就業、強化區域供應鏈的承諾,同時也表明支援達成一個開放、包容及基於規則的貿易投資安排;15國領袖將儘速完成各自國內的批准程序,協定將在至少6個ASEAN成員國及3個非ASEAN簽署國的核準文件送交協定保存後生效。另外,重申RCEP對原始創始成員國之印度保持開放態度,歡迎隨時重返加入。 RCEP協定由20個章節組成,除涉及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投資的具體條文外,亦包括智財權、電子商務、競爭、中小企業、經濟與技術合作和政府採購等章節。RCEP成員國整體將在91%的品類上分階段取消,主要重點在降低關稅、強化具有共同原產地規則的供應鏈、設定智財權保護共同規範及鬆綁商務簽證規定等。 RCEP成員國整體貿易量,占日本對外貿易總額約五成左右,係日本首次與最大貿易夥伴之中國、第3大貿易夥伴韓國之自由貿易協定,咸認有助日本企業擴大區域出口貿易。

A:馬來西亞內政部長韓沙再努丁頃宣佈,馬國政府將自本(2020)年11月16日至明(2021)年6月30日落實「重置非法外勞計畫」(Pelan Rekalibrasi PATI),包括遣返自願回國的非法外勞及合法化非法外勞,惟需符合馬國所制定的條例。   該部已成立一個由內政部秘書長領導的非法外勞重置計畫指導委員會,委員會將囊括人力資源部、移民局、半島人民局等幾個機構,以扮演督導角色。估計可透過罰款繳付獲取9,000萬馬幣收入。在上述計畫實施期間,只有4個屬於3D(危險、辛苦和骯髒的工作)領域獲准聘用非法外勞,即營造業、製造廠、種植業及農業。這項計畫不會影響國人的就業機會與需求,政府仍秉持優先聘請本地人政策,雇主需依據比例聘請外勞,目前亦凍結所有新外勞引進計畫。   馬國移民局預定於2021年6月30日後,將會展開全面的執法行動,以杜絕非法外勞。雇主倘聘用非法外勞罪名成立,雇主將為每名非法外勞被判罰款5萬馬幣(約合1萬2,102美元),或監禁12個月或兩者兼施。若雇主聘用逾5名非法外勞,倘罪成亦可判鞭刑。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