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綜合美媒報導,美國聯準會於11月17日公布本年10月工業生產指數上升1.1%,上(9)月則下修為-0.4%,美國工業產出從本年春季大幅下降後持續緩慢復甦,惟本年10月工業生產指數仍較新冠病毒大流行前的2月低5.6%。 工業生產指數係衡量製造業、礦業及能源產出的指標,製造業占最主要部分,本年10月製造業產出增長1%、礦業產出下降0.6%、能源產出增長3.9%,本年10月產能利用率則由9月的72%微幅上升至72.8%。 經濟學家表示,目前商品需求較服務需求強勁,預計未來幾個月工業產出仍將持續復甦,惟全美新冠病例快速增長恐減緩工業產出的速度。

A:

A:ABB集團2020年11月17日宣布,贏得義大利造船廠為5艘Fincantieri郵輪配備電力推進裝置之訂單,該案將為ABB帶來1.5億美元的營業額。   該郵輪將在2023年至2026年間啟航。ABB在新聞稿中表示,該郵輪將配備的新型推進系統將大量減少燃油消耗。ABB表示該案為ABB奠定了郵輪領域首選供應商的地位,因該案採購商Fincantieri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團。     資料來源:瑞士琉森報(Luzerner Zeitung) 日期:2020年11月17日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為因應COVID-19疫情所造成的經濟衝擊,瑞典政府祭出各項紓困方案,所有接受紓困的產業和企業中,根據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機構(Stockholm Environment Institute)的研究顯示,約2/3的紓困資金由化石產業取得,1/3則由綠色產業取得。 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機構參與的國際計畫 – 追蹤能源政策(Energy Policy Tracker),針對全球因應COVID-19疫情所提出的紓困方案進行檢視。該機構表示,瑞典的作法和其他國家相差無幾,但以瑞典在環境改善的長期崇高目標,應該提供更多紓困給綠色產業。哥德堡大學環境經濟學教授Thomas Sterner表示,因為瑞典多數產業是以化石產業為基礎,所以當瑞典政府努力設法保住工作機會和企業盈利機會,化石產業自然成為紓困方案的最大受益者。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由於COVID-19第二波疫情來勢洶洶,瑞典上星期一周確診人數超過3萬人,總理Stefan Löfven於昨(11月16)日特別召開記者會,宣布將採行更嚴格的防疫措施,將公開聚會從原本的50人降到8人,並宣布禁止餐飲業在晚間10點後供酒。   Löfven總理鼓勵瑞典人民僅與認識的人會面,並應儘量取消家庭聚會或晚餐邀約,即使人數少於8人,亦儘量取消健身房運動和前往圖書館等公共區域。新的防疫措施預計將實施4個星期,可能持續至聖誕節和元旦新年。   根據瑞典企業公會(Swedish Confederation of Enterprise)依據瑞典手機數據的研究顯示,在今年上半年許多人因為防疫改採在家工作,造成社會流動急遽停滯,進而造成個人消費衰退,包括飯店餐飲業、計程車業、航空業及文化娛樂業等產業受到最嚴重衝擊。統計數據顯示3至5月的破產公司和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30%,遭解雇員工人數遽增550%。因此,預估COVID-19第二波疫情將導致同樣的防疫景況和經濟衝擊再度發生,可能造成14萬至20萬個工作損失。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副總理兼環境氣候部長Isabella Lövin  和發展與國際合作部部長Peter Eriksson共同具名撰文呼籲瑞典應該協助開發中國家發展友善環境的永續經濟。 Lövin副總理表示,瑞典身為氣候改善先驅,投入於全球氣候基金和氣候援助計畫的人均比高,俱屬全球前衛,有責任協助發展中國家卻保免受氣候變化的影響,尤其當氣候變化大多肇因於富有的國家。 Lövin副總理和Eriksson部長對於近期永續經濟發展充滿希望,因為越來越多國家正體認必須結束化石燃料時代,以實現《巴黎協定》中所設定的氣候改善目標。

A:資料來源:歐盟2020年11月17日第L384號公報   歐盟執委會於2019年2月2日起以Regulation (EU) 2019/159對特定鋼品採取3年防衛措施,復於同年9月4日起以Regulation (EU) 2019/1382建立避免雙重救濟(註:進口產品同時因超過關稅配額上限遭課徵防衛稅及反傾銷及/或反補貼稅)機制,且在Regulation (EU) 2019/1382附錄羅列對適用防衛措施特定鋼品所實施之反傾銷及/或反補貼措施,以及在超過關稅配額上限遭課徵防衛稅後所適用之反傾銷及/或反補貼稅率。   本案係因應歐盟於本年10月8日對自我國、印尼及中國進口之熱軋不銹鋼板/捲(hot rolled stainless steel sheets and coils)產品課徵反傾銷稅,而修訂Regulation (EU) 2019/1382附錄1.B及2內容。   本案公告請參見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PDF/?uri=CELEX:32020R1713&from=EN。

A:巴西經濟部外貿執行署管理執行委員會(Comite-executivo de Gestao da Camara de Comercio Exterior, Gecex)於2020年11月16日公告第116及117號決議,通過252項資本財及21項資通訊產品暫免關稅,並通過33項產品自適用免關稅清單除名(產品項目詳如公報,網址:https:// www.in.gov.br/web/dou/-/ resolu-cao-gecex-n-116-de-11-de-novembro-de-2020-288355134及 https:// www.in.gov.br/web/ dou/-/resolucao-gecex-n-117-de-11-de-novembro-de-2020-288300720),決議皆為自公告日起2天後生效實施。  

A:  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土耳其於本(2020)年11月12日推動一新計畫以加速該國加值型出口,目標旨在支持公司擴張他們的生產產能。貿易部長Ruhsar Pekcan宣布此計畫並表示,試點計畫將在南邊省分阿達那(Adana)及卡拉曼馬斯拉(Kahramanmaras)、中央的康雅省(Konya)、西邊的馬尼薩省(Manisa)以及黑海沿岸的薩姆松省(Samsun)展開。   P部長表示,部分計畫已於稍早期日準備就緒,但因為新冠病毒疫情而延宕,官員們已經對40幾省的潛在出口商進行研究。伊表示,他們已經於40省中選出7,227家公司,這些公司具有產能以及適於出口產品,但無法進行出口。   P部長表示,第2階段計畫將包括70個省份,由貿易部決定11,444家潛在出口商,伊並強調橫跨土國全部81省的研究也將盡速完成。一旦參與此計畫的公司被選定,將會針對妨礙他們出口之障礙以及他們對此計畫之期望進行研究。   P部長表示,貿易部之後會把這些公司與顧問媒合,該部已提供所有公司一般性訓練,同時這個計畫還包括一對一輔導。在這個計畫範疇內,顧問將會與這些公司共同工作6個月,以便移除出口相關障礙。  

A:巴西經濟部外貿執行署管理執行委員會(Comite-executivo de Gestao da Camara de Comercio Exterior, Gecex)於2020年11月16日公告第114號決議,通過67項汽車零件降低關稅稅率至2%,並通過51項產品自適用降稅清單除名(產品項目詳如公報,網址:https://www.in.gov.br/en/web/dou/-/resolucao-gecex-n-114-de-11-de-novemvro-de-2020-288323599),決議自2020年12月1日起生效實施。  

A:沙烏地主權基金-公共投資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 PIF)在2020年第3季投資組合異動數據,重要內容摘要如下:   對美國公司持股金額自第2季的101億美元,減少至70.5億美元,減少幅度達30%。 PIF持有重要美國公司股票包括Uber(持有金額為26.57億美元)、娛樂公司Live Nation(持有6.77億美元)、遊輪公司Carnival(7.716億美元)。 PIF新增持有其他公司持股包括加拿大能源公司Suncor Energy(6.234億美元)、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公司-自動資料處理公司(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 2.067億美元)、加拿大金礦公司NovaGold(1.546億美元)等。 PIF出售美國矽谷公司Cisco、貨運公司Union Pacific、線上旅遊公司Booking Holdings以及加拿大自然資源公司Canadian Natural等持股。 第2季PIF出售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的多元控股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原持有股權的50%(目前PIF持有該公司股權金額約3,900萬美元);當季PIF亦脫售波音公司、臉書、萬豪酒店(Marriott International)以及迪士尼公司股票。 PIF近來增加對印度公司的興趣,包括購入零售公司Reliance Retail Ventures(13億美元)以及數位服務公司Jio Platforms股票(15億美元)。   商業顧問公司Azure Strategy研究部主任Rachna Uppal表示,美國對PIF而言仍係重要投資標的國,惟其同時對印度等鄰近開發中國家加強投資力道。   註:PIF於2015年成立,資產規模約3,600億美元,對全球許多大型公司進行投資,盼協助減少沙烏地對原油依賴程度。

A:2020年11月17日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及包括俄羅斯在內部分非OPEC產油國(簡稱OPEC+)召開部長級會議,沙烏地能源部(Ministry of Energy)部長Abdul Aziz bin Salman王子發言內容摘要如下: 全球許多國家出現第2波疫情而再度封鎖。 疫苗開發出現曙光且來自印度及中國大陸原油需求呈現好轉趨勢。 感謝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安哥拉遵守減產配額要求的承諾,敦促其他未遵守承諾的國家應覆行(一般認為奈及利亞未切實遵守減產)。 OPEC+的減產應更有彈性,必須根據市場要求做好準備(分析師認為,此言論暗示2021年1月將減產數量增加至570萬桶/日可能延後實施)。     註:2020年4月OPEC+,為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達成減產共識,分3階段減產:2020年5-7月共同減產970萬桶/日(約佔全球10%日產量)、2020年8-12月減產770萬桶/日、2021年1月起減產570萬桶/日。

A: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造成原油需求放緩,帶動國際油價下跌,海灣國家產油國透過發債進行融資。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估計,到2021年全球發債金額將達1,400億美元。   沙烏地媒體Arab News指出,國營石油公司(Saudi Aramco)刻積極規劃發行以美元計價的債券,承銷銀行包括花旗、高盛集團、HSBC、JPMorgan、Morgan Stanley以及NCB Capital等。Saudi Aramco未揭露銷售金額,惟目前認購金額已超過200億美元。   註: Saudi Aramco 係全球最大石油公司。 2020年4月OPEC+為因應COVID-19疫情達成減產共識,分3階段減產:2020年5-7月共同減產970萬桶/日(約佔全球10%日產量)、2020年8-12月減產770萬桶/日、2021年1月起減產570萬桶/日(惟一般預料2021年1月減少減產數量規劃可能暫停實施)。

A:緬甸時報報導,緬甸與中國邊境建立了一條綠色通道,透過此條通道,緬甸目前可以向中國出口水果、洋蔥及漁產品等。根據位木姐市貿易區內Khwar Nyo水果批發中心資料顯示,每天最多允許100輛緬甸卡車入境中國。該批發中心副主席Sai Khin Maung表示,此項安排為貿易商提供確定性,能節省時間,減少損失,妥為規劃物流及倉儲安排,以便出口新鮮商品,農產品將可賣到更好價格。然而,由於海關檢查不一致,延誤頻繁,在卡車司機邊境等待過境時,甜瓜及海鮮等易腐貨物經常被損壞。 在新冠肺炎期間,由於缺少司機及頻繁的邊境暫時關閉,商品價格變得更不穩定。緬甸洋蔥、大蒜及烹飪作物生產及出口商協會主席Khin Han 表示,此綠色通道將有助於促進邊境貿易。不過需在中國需求必須保持穩定狀態下,才能優化綠色通道安排。如果沒有來自中國買主,綠色通道將毫無意義。自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內需市場對緬甸糖、甜瓜及洋蔥等農作物需求一直不穩定。

A:緬甸時報報導,據緬甸商工總會(UMFCCI) 副主席Maung Maung Lay表示,由於大部分中國資本投資於緬甸基礎設施領域,中國可能於2020-21財年居緬甸最大外資來源國。隨著中國已經開始從新冠肺炎危機中復甦,中國資金將流入支持緬甸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性基礎設施項目。根據緬甸投資暨公司管理局(DICA)統計,自2016-17財年以來,中國375家企業在緬甸投資,金額逾34.7億美元。 緬甸商工總會M副主席續稱,除中國外,另一個潛在投資者可能是美國。美國似乎熱衷加速其在緬甸投資,增加在能源、電信、旅遊及天然氣生產等領域的投資。緬甸政府的目標是在2020-21財年達到58億美元的外人直接投資,到2021-22財年達到85億美元。本年目標係促進並吸引農業、漁業、工業及技術領域之外來投資。

A:緬甸時報報導,緬甸商務部長Than Myint日前於線上貿易平台啟動儀式上表示,緬甸的目標是在2021年1月全面實施最新升級TradeNet 2.0系統。系統完全實施後,貿易商將可由線上申請進出口許可證,升級後的電子許可系統可望將申請流程整合到單一平台上,並使貿易商的交易效率更高。在實施的第一階段,商務部將能夠對申請表格進行核實,並在網上發放進出口登記證書、許可證及其他相關文件。在申請過程中所提供的資料會儲存在系統內,以簡化日後的續期或註冊程序。 緬甸商務部計劃利用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提供的技術及資金來實施TradeNet 2.0。當交易登記及許可證申請等轉移至由單一入口網站處理時,交易管理程序將加快,成本將會降低。據據USAID表示,該平台將協助製造商及農民推廣及向海外出口當地農作物。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商務部的貿易統計顯示,2019-20財年海運貿易及陸地邊境與中國貿易額逾120億美元。緬甸與中國貿易,出口逾54億美元,進口價值逾67億美元。緬甸貿易逆差估計逾13億美元。今年以來,中國一直在加大邊境管控力度,阻止制疫情蔓延,造成雙方邊境地區交通擁堵不便。2016-17財年至2019-20財年,中國一直是緬甸除地區國家外最大的貿易夥伴。 緬甸計劃,財政及工業部所屬中央統計組織發布統計顯示,緬甸與鄰國中國通過海上貿易及邊境貿易的相互貿易價值在現任政府期間估計為471.83億美元。緬甸正在努力建立更多的邊境經濟合作區,促進邊境貿易。緬甸商務部正試圖通過外交談判增加對中國的食米、碎米、農產品、水果及漁業出口。緬甸透過木姐、雷基、清水河、Kampaiti及景棟陸上邊境城鎮與鄰國中國進行邊境貿易。除主要貿易夥伴中國外,緬甸對外貿易主要是與東協區域貿易夥伴進行,惟與區域貿易夥伴相比,緬甸與歐盟國家的貿易仍尚未具競爭力。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酪梨生產商及出口商協會秘書Lin Thant Aung表示,緬甸酪梨對於合法出口到中國及泰國至關重要。目前緬甸酪梨透過邊境出口到中國及泰國,但不能保證市場及價格。自緬甸酪梨協會成立以來,商務部及農業局就開始同其他國家進行對話。自2019年以來進行談判,經檢疫合格後合法出口一般需時3-4年以上時間。因緬甸無法立即合法出口酪梨,只是把商品送過邊境,當這些水果運到其他國家時,就成為非法的,只能以低價出售。L秘書續稱,因此建議政府應成立一個全方位委員會開展酪梨出口。緬甸每年約有5,000至10,000噸酪梨出口中國及泰國,每公斤緬甸酪梨的售價介於800-1,000緬幣。 目前緬甸酪梨已以樣品出口到倫敦及中東地區。倘受消費者青睞,將計劃於下一季出口酪梨。緬甸國內市場每年消費緬甸酪梨約3,000噸,在旅遊季節酪梨的消費量更多。緬甸大約有2.5萬英畝酪梨種植園,主要種植於緬甸欽山、那加山、撣山、Nawnghkio及彬烏倫等地區,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期間為緬甸酪梨採收期。此外,緬甸正擴大外來物種種植,並計劃在2023年之前向可以提供高單價國家出口優質酪梨,緬甸酪梨生產商及出口商協會於2018年成立,目前約有800名會員。

A:依據奧媒新聞報本(109)年11月16日報導,奧地利銀行(Bank Austria)首席經濟學家Stefan Bruckbauer指出,本年10月為過去4個月來景氣首次出現惡化,自夏季以來之景氣回溫於10月暫時結束,再加上自11月17日奧國政府開始實施更嚴格防疫限制措施,恐使奧地利經濟再次出現衰退。 因新冠疫情再起,本年10月奧國國內消費市場不確定性增加,因此抑制服務業需求,即使營建業狀況相對穩定,工業景氣小幅回溫,亦無法彌平此波衝擊。隨著歐洲疫情升溫及奧地利實施更嚴格防疫限制措施,冬季經濟前景更加惡化。奧地利銀行經濟學家Walter Pudschedl認為,奧地利經濟難繼續復甦,恐重新陷入衰退。 目前疫情不確定性、勞動市場惡化,以及限制營業使消費機會減少,使個人消費暫無法增加。企業投資活動也將受到衝擊,出口導向產業之前景黯淡。P氏對2021年經濟成長前景不表樂觀,本年冬季服務業就業情形,尤其在餐飲及住宿業,將特別困難。儘管奧國政府縮短工時補助,至年底求職人數恐將逾50萬人;預估自2021年中,勞動力市場情形才會有較顯著改善。 奧地利銀行經濟學家預估,由於2021年經濟前景惡化及低通貨膨脹預期,歐洲央行將可能進一步擴張貨幣政策。同時,奧地利及歐盟須強化財政措施,包括:快速且有效率執行歐盟復甦計畫,以度過新冠疫情危機。

A:依據奧媒維也納日報本(109)年11月16日引述英國列格坦研究機構(Legatum Institute)之繁榮指數(Legatum Prosperity Index)研究報告,針對167國,就與繁榮有關之12項指標進行評比,包括經濟、安全、社會/公民素質、健康、教育、生活條件等。 丹麥在此繁榮指數中排名排名第1,德國排名第8,奧地利上升2名至第10,我國排名第20,斯洛維尼亞及克羅埃西亞分別排名第26及43名。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全球繁榮程度均高,與10年前相比,167國中有147國之繁榮程度皆有成長。健康及生活條件改善,以及經濟更開放對「發展」(development)具決定性。本年「發展」因新冠肺炎疫情危機而停滯不前,對人身自由及政府治理帶來限制,威脅全球繁榮成長。 該機構所長Philippa Stroud警告:已開發國家勿陷入自滿之陷阱,須勇於創新改變,否則努力多年得之不易之繁榮可能瓦解;為達到繁榮,應朝向更包容之社會及更開放之經濟體系努力。 該機構政策部門主管Stephen Brien強調,面對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危機,創新及動能對經濟復甦尤其重要;此外,政府施政須以教育及健康為優先,兩者均為繁榮關鍵。另主張加強對投資者保護,並進一步開放國際金融市場。 當政府決策可建立信任、創造融合,並尊重公民自由時,便可創造繁榮。「富裕的國家」定義是:政府在人民同意下進行統治,且公民亦承擔責任,而經濟相關決策,應創造就業、實現永續經濟成長,以及提供個人發展機會。人民擁有自由,並為家庭及社會承擔責任,所有人都能獲得健康資源。在過去10年中,有121個國家之言論自由及獲取資訊自由度均下降,有116個國家之集會自由被削弱,行政部門對民眾之限制上升。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