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出處:dutchnews.nl.nl, 2020/11/24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的上市公司需要明確提供新冠疫情對其營運影響的財務報告 荷蘭金融服務局AFM於11月24日表示,在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需要在財務報告中更清楚的提出新冠肺炎大流行對其營運的影響。 AFM在一份新報告中指出,幾乎所有的公司都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進行了審查,但各公司財務報告的質量差異很大,需要在某些方面進行改進。 AFM審查了26家可能因新冠狀肺炎帶來負面影響的公司,其中大約四分之一對公司的狀況作出很好的評估。 約一半的公司需要在某些領域進行改善,有一小部分公司幾乎沒有提到任何有關疫情爆發對其財務狀況的影響。 AFM表示,報告不僅應包括財務方面的影響,亦應包括非財務方面的影響,例如員工的前景和公司的業務模式。 AFM表示,公司亦應清楚報告其為減輕疫情危機的負面影響而採取的措施。
A:出處:nltimes.nl, 2020/11/24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超過三分之一的荷蘭人希望新冠疫情防疫規定及執行應該更嚴格 根據荷蘭的調查機構Nivel於10月份針對2300名荷蘭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有36%的荷蘭人認為現行的新冠肺炎防疫規定及規定執行應該更嚴格。 受訪者被問及荷蘭政府的新冠肺炎措施有那些需要改善,13%的人表示,政府的防疫措施需要更加明確。本年8月份發表的一份報告公布,為深入了解有關新冠疫情信息以及假新聞傳播而專門成立的荷蘭武裝部隊司LIMC指出,荷蘭政府的不明確防疫信息,為新冠肺炎陰謀論提供了成長空間。但受訪者被問及對防疫的正面看法為何時,亦有16%的荷蘭人提及政府提供的信息及總理Mark Rutte衛生部長Hugo de Jonge的疫情新聞發布會。此外受訪者亦特別提及一些防疫措施,如保持社交距離、洗手和居家上班等。僅11%的受訪者認為政府在對抗新冠肺炎方面的進展甚微。 僅上週,因違反政府的新冠肺炎防疫規定,警察開出663筆罰款及1,775件警告,而自本年10月14日荷蘭政府宣布開始疫情部分封鎖以來,則開出5,500筆罰款和9,200件警告,罰款從因違反社交距離規定的95歐元到違反防疫法組織活動的4000歐元不等。企業也可因違反防疫規定而受到更嚴厲的懲罰。
A:出處:nltimes.nl, 2020/11/23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政府討論重新開放餐飲業 荷蘭新聞台NOS報導,荷蘭經濟部長Eric Wiebes致函國會表示,荷蘭政府正討論如何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重啟部分餐飲業的方法,但具體何時將開放,目前尚不清楚。 Wiebes部長表示,荷蘭政府正討論一旦確診人數下降至安全許可的範圍內,是否可容許部份餐飲業重新開業的可能性,例如獨立的餐廳或明顯沒有機會喝酒的場所,此外,餐廳亦必須詢問顧客健康狀況、登記顧客的聯繫方式、保持社交距離並能提供保持安全距離的的座位。 荷蘭一些媒體報導,有可能在今年12月中旬開始實施,但消息人士告知NOS,可能性不大,若荷蘭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持續下降,屆時-僅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對防疫措施鬆綁。荷蘭總理Mark Rutte和衛生部長Hugo de Jonge曾於本週稍早警告國人,現行的防疫封鎖措施可能會一直持續到明年1月中旬。 NOS稱,政府只開放餐廳而不開放喝酒場所的措施,實行起來很複雜,因為餐廳與喝酒場所很難明確的劃分,增加執法的複雜性。
A:出處:dutchnews.nl, 2020/11/23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2021年第二季新冠疫情危機仍將重創荷蘭經濟 根據荷蘭電信報(Telegraaf)報導,諮詢顧問公司PwC和萊頓(Leiden)大學的研究人員針對荷蘭102名銀行、法律和投資專家們進行了新冠肺炎危機影響調查研究報告指出,儘管荷蘭本週的失業率略有下降,且有自新冠肺炎危機中復甦的跡象,但明年第二季的經濟仍將遭受重創。 由於新冠病毒疫苗即將上市,帶給人們回歸正常生活的希望,荷蘭政府將逐步取消一系列的疫情紓困措施,明年4、5、6月將會真正感受到疫情帶來的影響,47%的受訪專家預計屆時荷蘭的破產件數將激增。 PwC的Edwin van Wijngaarden表示,現在接受政府於新冠疫情紓困的企業將最有可能遭遇問題,因為荷蘭政府實施的的延期繳稅、延後還款與投入新資金等一系列的企業紓困措施,導致企業現在債務增加,而問題的癥結是將來企業是否有能力償還此筆債務,例如,居家上班和網路購物將改變許多公司一貫的經營的條件。 根據荷蘭國家統計局(CBS)的最新數據資料顯示,今年宣告破產的公司比往年少,總計本年1-46週,共2900家公司倒閉,比2019年同期減少417家。
A:沙烏地健康部(Ministry of Health)表示,盼在2021年底前,境內70%未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人口(包括沙籍公民及外籍人士),可接種疫苗。 健康部主管健康預防次長Dr. Abdullah Asiri指出,COVID-19檢測未呈現陰性者將係優先施打疫苗的對象,未滿16歲者暫不施打(除非研究或實驗證明有施打必要),未來數週內當疫苗抵達沙國後,將再公佈明確疫苗施打流程及對象。 沙烏地媒體Arab News指出,沙國取得疫苗方式主要有2大來源:(1)透過COVAX管道取得,以及(2)直接與大型疫苗生產公司簽約。 健康部發言人Dr. Mohammad Al-Abd Al-Aly表示,健康部在確保疫苗有效性、無副作用並獲有關單位批准取得證明後,才會進行施打。 註:COVAX係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lobal Alliance for Vaccines and Immunisation, GAVI)、世界衛生組織(WHO)以及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 CEPI)共同成立,目標係在2021年底前交付20億劑有效且獲批准的疫苗,G20係COVAX資金來源者之一。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電信集團Ericsson數位高層主管正面臨檢調單位調查有關在中國的行賄案件,針對Ericsson收到數張由登記於中國的顧問公司Herkules的虛假顧問服務帳單,其款項卻是轉入中國、吉布地(Djibouti)、馬來西亞和越南的政府人員。 本案可能罰金高達10億美元的行賄案最早由美國相關單位在去(2019)年揭發,大約涵蓋多達50名涉案人員。瑞典檢察官Leif Görts 表示已針對5至10人進行調查,應該會傳訊更多Ericsson高層經理人。Görts檢察官希望能在2至4個月內釐清案情概況。除本案外,Ericsson也面臨為了打入新興市場的其他行賄疑雲。
A:資料來源: Romania.Insider.com 日期: 2020年11月24日 2020年前10個月羅馬尼亞稅收收入較2019年同期減少近10%,達239億歐元。 2020年10月羅國稅收收入明顯減少33%,達23億8,000萬歐元。 此外,稅收收入僅占預算總收入的一半(1月至9月為47.2%),政府一般預算的其他重要收入來源為社會保障繳款(約占總收入的36%,1月至9月)。
A:資料來源: Romania.Insider.com 日期: 2020年11月24日 2020年10月羅馬尼亞CFA總體經濟信心指數下降2.3點,達32.1點。 該指數於2020年3月暴跌,9月前已穩步回升。 2020年10月份該指數下調係由目前子指數所驅動,該指數較上月下降13.2點,達19.9點。 與2019年同期相較,目前情況子指數下降45.2點。
A: 據日本NHK新聞本(11)月24日報導稱,有關日前中國習近平主席表明有意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一案,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梶山弘志頃在內閣會議後之記者會表示,「對於表達有興趣加入CPTPP的國家與地區,有必要密切關注對其是否做好加入條件及標準之準備」。 梶山大臣說明,「將CPTPP貿易規則推廣至全世界,係目前成員國家的共同想法,歡迎各國與地區表達加入協定的關心及意願」。 此外,梶山大臣並強調表示,「對於表達有興趣加入CPTPP的國家與地區,渠等是否已做好符合CPTPP要求的條件及標準,有必要持續密切關注其未來動向;同時日本作為明(2021)年CPTPP輪值主席國,將致力推動CPTPP著實施行及擴大成員國之加入」。
A:印度國內橡膠產業界向政府表達「倒轉關稅(Inverted Duty)」即對橡膠原料課徵關稅高於橡膠成品,造成對國內橡膠產業之衝擊,例如天然乳膠液(Natural Latex Liquid)的進口關稅為70%,乳膠成品關稅則僅有5%,自ASEAN進口乳膠成品享有FTA優惠零關稅,因此導致橡膠成品進口量持續增加,影響本國產業發展。 在嚴重「倒轉關稅」貿易條件下,印度乳膠產品,例如輔具、鞋類、軟管、膠輪、模具等,約有5,000家橡膠企業已正頻臨倒閉危機。另,疫情及封城後,印度政府決定將業者出口許可期限由18個月縮短為6 個月,更影響其出口競爭力。全印度橡膠產業協會(All-India Rubber Industries Association, AIRIA)會長Vinod Simon表示,印度橡膠原料進口關稅係全球最高,橡膠成品進口關稅則創全球最低之列,約有80~90%進口橡膠成品在印度本地即有投資生產。惟關稅偏低,介於0~10%,導致進口大增,相較之下橡膠原料進口關稅則最高達70%,迫使許多製造廠停止生產,轉而從事成品進口貿易,甚至關廠造成失業。 根據印度橡膠技術發展委員會(Rubber Skill Development Council)資料顯示,印度35%小規模橡膠業者由於缺乏競爭力已關閉。印度乳膠線製造商協會(Latex Rubber Thread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LARMA)會長G Krishna Kumar表示,印度目前有40%乳膠線來自於進口,相當於國內5,000噸離心乳膠用量,業者希望印度政府能調整目前不合理的橡膠進口關稅結構,否則將會有更多業者倒閉。
A:埃及政府頃表示,印度進口水牛肉,檢測出農藥殘留,決定暫停進口。據全印度肉品暨家畜出口商協會(All India Meat and Livestock Exporters Association)發言人Fauzan Alavi表示,由於埃及採取新的檢測方式及農藥標準發現自印度進口牛肉含有農藥殘留,已暫停印度肉品進口。印度駐埃及大使館與埃及政府刻正密切處理該禁止進口問題;印度業者認為,水牛肉本質上屬於有機產品,不含促進生長激素及賀爾蒙,不同於美國及巴西飼養方式。 孟買肉品出口業者AL Proteins總裁Afzal Latif表示,埃及係印度水牛肉第2大出口市場,僅次於越南,業者希望封城(Lockdown)解除後能擴大出口彌補損失,未來幾個月仍有大量出口訂單,希望農藥殘留問題能儘快給予解決。業者並表示,埃及進口商要求印度出口商每個貨櫃提供5% 3個月齡體重40~50 公斤的小牛肉,惟根據印度動物保護法禁止業者屠宰小牛,肉品業者需事先取得印度食品安全暨標準局(FSSAI)同意,方可進行屠宰。 根據印度產業協會統計資料,本(2020-21)年度截至10月31日,印度出口至埃及之水牛肉及內臟數量為2,099公噸,較去(2019-20)年度同期衰退31%,本年度4~9月,印度水牛肉總出口數量則為457,264公噸,金額1,020.9億盧比,較去年度同期衰退18%。
A:前印度管理學院(IIM)及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Alok Ray頃針對印度政府提高進口關稅保護幼稚產業政策發表評論,要點如下: 印度政府正思考針對提高行動電話、電視等電子產品進口關稅以提升本地製造業政策設定落日條款,希望在保護某些產業時減少對消費者及經濟的不利影響,亦即保護幼稚產業辯論,該理論邏輯是國內某些新興製造業起步較晚,無法與國外產業競爭,初期必須加以保護,使其未來具有國際競爭力,雖然短期消費者必須付出較高成本,但長期對產業整體有利。從某方面來看,對國內產業提供暫時性保護是為其創造比較利益,印度的幼稚產業要能創造就業及所得,前提是國外企業帶來先進科技在印度投資,在自由貿易情況下,國外企業會出口成品至印度而不會在印度設廠,因為其利潤較高,一旦印度政府設立關稅障礙,將會吸引外來投資(FDI),起初是針對印度廣大市場,但逐漸會以印度作為出口基地,印度政府必須允許零組件自由進口,針對成品課徵進口關稅,如此才能使印度成為國際電子產品生產及出口中心,融入全球供應鏈,面對國際市場競爭。 由於中美貿易、科技及投資關係持續緊張,中國勞動成長上揚,印度廣大市場吸引力有機會成為電子產品製造中心,印度的潛力是否能夠發揮,有賴於基礎建設、勞動、土地、資本市場、經商環境等因素加上其租稅及關稅結構。保護幼稚產業最大困難是一旦實施將難以撤除,利益團體要求繼續保護,且其他產業也會要求保護。印度自從獨立至1991 年開始經濟自由化,充分了解保護主義的影響,因此關稅保護必須設定落日條款,逐步自由化,以使企業在一定時間內提高效率及全球競爭力,這也能提供潛在投資者政策穩定性。此外,決策者在決定保護程度時必須聚焦在附加價值保護(Value-added Protection)或有效關稅(Effective Tariffs),而不是名目關稅(Nominal Tariffs) 。舉例來說,假設手機價格10%來自於附加價值(工資及利潤),90%來自於零件成本,假如零件進口關稅為零,手機成品進口名目關稅為20%,則手機產業的有效關稅為200%(=(0.2/0.1)x100),換言之在此關稅結構下,該產業勞動及資本與自由貿易相較將提高3倍,這是產業真正享有的保護。 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約束稅率(Bound Rate)限制名目關稅上限而非有效稅率,印度政府可以決定針對電子幼稚產業提供多少有效保護,以彌補產業初期的高成本,同時決定何時降低有效保護促使產業提升效率,但可惜的是決策者從未在名目保護及有效保護之間充分實踐。因此在決定保護政策的落日條款時,應考量提供幼稚產業的有效保護,而不是名目保護,當然政策工具的變數仍然是名目關稅及其他名目租稅及補貼等,此外匯率可適度調整,採取管理式浮動匯率以提供所有出口產業一致補貼,許多成功的出口國如日本、韓國、中國大陸都曾這麼做。
A:澳洲總理Scott Morrison本(11)月19日出席「班加羅爾科技高峰會(Bengaluru Tech Summit 2020, BTS2020)」時表示,本(2020)年6月澳洲與印度簽署「全面策略夥伴協議(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並已簽署「澳印科技架構協議(Austrlia India Technology Framework Agreement)」,共同建立開放自由安全的網路系統,雙方具有無限合作潛力,包括在太空研究、重要礦物、5G、人工智慧(AI)、量子計算(Quantum Computing)等領域,未來將更進一步提升合作層次。 前述高峰會係由Karnataka州政府主辦,該州創新及科技團體、生物科技及新創企業、軟體科技園區等單位積極參與,澳洲有150餘位代表參加,印度莫迪總理亦應邀致詞。M總理強調,澳洲與印度雙邊關係將持續增進,促進區域繁榮、和平及安全。班加羅爾是印度最大的科技聚落,全球排名第4,印度3 分之1科技專業人士在此,有超過25家澳洲企業在當地投資,雇用超過數千名員工,印度企業在澳洲投資逐漸增加,「澳印策略研究基金(Australia India Strategic Research Fund, AISRF)」是澳洲規模最大的雙邊科學研究計畫,促進兩國大學、研究機構及企業合作,過去10年來該計畫已資助許多澳洲及班加羅爾當地大學進行量子計算及天體物理學等方面研究。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部長阿茲敏(Azmin Ali)頃發布消息稱,由於近期第三波新冠疫情激增,馬國政府擬透過恢復封鎖邊界的「有條件行動管制令」(Conditional Movement Control Order),盼該措施不會對經濟造成傷害與損失。馬國經濟目前正以「U」形逐步復甦,但復甦情況依舊緩慢。 另一方面,馬國中央銀行總裁諾珊霞(Nor Shamsiah)表示,馬國於本(2020)年第一階段實施的行動管制令後,經濟曾顯示出改善跡象;然而9月底重新爆發的新冠疫情,迫使政府不得不重新限制和禁止大部分活動,並在許多地區重新實施有條件行動管制令,進而造成馬國面臨3,65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馬國從5月開始放寬封鎖措施後,第三季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為-2.7%,較第二季近十年來新低(-17.1%)萎縮幅度縮小。根據馬國經濟指標顯示,馬國的經濟刻正逐步復甦。然近日不斷攀升的新增新冠病毒確診病例,仍可能為馬國的經濟成長造成衝擊。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新聞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20年11月23日)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於本(109)年11月23日發布新聞表示,該部通商交涉本部長(相當於經濟部次長)俞明希於是日以視訊方式參加世界貿易組織(WTO)渥太華集團(改革小組)貿易部長會議,本次會議主要討論歐盟(EU)提出之貿易與保健倡議(Trade and Health Initiative),以及因應新冠疫情造成全球糧食供應鏈(global food supply chains)混亂之方案等議題。 俞本部長於會議中肯定歐盟(EU)提出之貿易與保健倡議(Trade and Health Initiative),認為未來有必要進一步討論,規劃更具體之內容。渠並強調,WTO應分析全球醫療用品供需受新冠疫情影響之原因,提高透明度,建立可有效討論確實解決方法之架構。 另有關全球糧食供應鏈(global food supply chains)議題,俞本部長表示,36個會員國家均已同意新加坡於本年11月初之提案中,加入「世界糧食計畫署(WFP)呼籲不限制非商業性及以人道主義為目的所購買之糧食出口」內容,於目前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危機情況下,預計可成為提高WTO實用性之機會。 俞本部長並建議,各國政府為有效因應新冠疫情,應加強針對農業領域所採取措施之透明性。此外,各國與會代表均認為有必要逐漸實現貿易與保健倡議(Trade and Health Initiative)及新加坡提案,以期恢復全球對WTO多邊體制之信賴及克服新冠疫情危機。
A:馬來西亞衛生部(MOH)總監諾希山(Dr. Noor Hisham)頃發布消息稱,馬國本(2020)年11月23日新增1,884件確診新冠病例,再創單日新高紀錄;其中雪蘭莪州(Selangor State)就有1,203件,占總數63.85%。迄今累計病例飆升至5萬6,659件,共337件死亡病例,已治癒出院者4萬2,480人。 雪蘭莪州11月23日新增病例,中1,099件來自現有感染群,其中巴生蓮花路(Teratai)感染群占1,067件,占總數88.69%。該感染群病患主要來自巴生中路的頂級手套廠(Top Glove)的外籍員工。 馬國國防部(Ministry of Defence)高級部長依斯邁沙比里(Ismail Sabri)頃宣佈,位於巴生中路的28家頂級手套廠將分階段關閉,以讓員工進行隔離及篩檢。另亦對前述手套廠的員工宿舍實施「加強行動管制令」(EMCO)。依斯邁沙比里部長另稱,馬國將強制在雪蘭莪州、吉隆坡、森美蘭州、檳城州、沙巴州及納閩的外勞接受鼻喉拭子測試(Swab Test)。根據馬國衛生部調查顯示,外勞是其中一個導致新冠確診病例增加的原因。馬國盼所有領域的外勞均須強制規定接受篩檢。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發馬製藥公司(Pharmaniaga Bhd)副總經理穆罕默伊巴爾(Mohamed Iqbal)頃表示,該公司盼於四至五年內生產自創品牌的清真疫苗,並在全球市場銷售。 該公司清真疫苗項目進展順利,並獲得由印度製藥與生物科技領導公司─「印度血清研究所公司」(Serum Institute of India Ptd Ltd)的肺炎球菌結合疫苗(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的批准。 與此同時,該公司董事經理祖爾卡納因(Zulkarnain)指出,全球第一個清真疫苗生產設施的開發將於2022年完成。屆時該公司位於雪蘭莪州蒲種(Puchong)的廠房將成為馬國第一家清真疫苗設施中心。 另一方面,該公司預計新冠病毒疫苗將於明(2021)年第一季或第二季在馬國上市,該公司刻正與印度及中國大陸等國家進行臨床試驗,且該疫苗填充及完成過程的準備工作進展順利。展望未來,新冠病毒疫苗可望於明年提升該公司的營收。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據越南計畫投資部統計資料顯示,本(2020)年前10個月越南外人投資金額約計234.8億美元。許多投資案投資於能源、基礎設施及科技等重要產業,如新加坡Delta Offshore Energy公司在薄遼(Bac Lieu)省投資500億美元興建液化天然氣(LNG)之發電廠,投資期限25年,其合作夥伴包括Bechtel Corporation、General Electric以及McDermott等公司。泰國SCG集團與越南石油集團合資在巴地頭頓(Ba Ria Vung Tau)省興建煉油群區之投資案增資13.86億美元。越南經濟維持成長,本(2020)年經濟成長率預測為2至2.5%,並享有各項FTA協定所帶來之利益,因此Covid 19疫情雖嚴重,越南仍可吸引許多重大外資案,顯示越南為值得生活及工作的國家,未來為值得投資之地點。
A: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和貿工部(MTI)本(2020)年11月23日聯合發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報告顯示,新加坡「整體CPI」連續8個月下跌,本年10月為-0.2%;不包括住宿和個人陸路交通費的「核心CPI」亦為-0.2%,超過9月的跌幅-0.1%。「整體CPI」下跌是因個人交通成本跌幅擴大,住宿通貨膨脹較低;「核心CPI」跌勢擴大,則是因服務、零售和其他商品的成本下跌擴大,同時食品物價上漲放緩。預估明(2021)年的整體通貨膨脹率為-0.5%至0.5%,核心通貨膨脹率則介於0%至1%。 大華銀行經濟分析師顏聖充表示,本年接下來的通貨膨脹影響因素包括:(1)全球供應狀況改善能限制食品價格攀升,例如最近食品通貨膨脹放緩所反映出的情形;(2)低油價預估將持續至明年,有助於限制交通成本;(3)相對疲弱的人力市場則會對新加坡消費需求帶來壓力;(4)食品、通訊和汽車通貨膨脹可能抵消其他領域的價格下滑。因此預估本年整體和核心通貨膨脹率為-0.3%,明年整體通貨膨脹將回升至0.5%。
A:越南國會頃以89.21%贊同票表決通過明(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之決議。該決議計有12項指標,包括:經濟成長率6%;平均國民所得3,700美元;通膨率4%;生產力成長率4.8%;經訓練之勞工與經訓練且取得文憑認證之勞工等比例分別達66%與25.5%;醫療保險之投保人數比例達91%;貧戶比例減少1~1.5%;具備符合環保標準之廢水處理系統之工業區、加工出口區比例91%;都市硬體廢棄物回收與處理比例87%以上、覆蓋率42%。 另該決議亦提出明年整體政策,包括:有效防疫、保護民眾健康,並同時恢復經濟社會發展;維持整體經濟穩定成長,抑制通膨;加速國家重要案件與工程執行進度;發揮各個重要經濟區、大都市之角色;加速數位轉換與數位經濟開發,建置數位社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