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瑞士聯邦海關總署(EZV)2020年11月26日公布之統計數據顯示,瑞士2019年超過50%之總出口金額透過航空運輸,而公路運輸占出口金額的45%。但若排除黃金之運輸,則公路運輸占出口額超過54%,而航空運輸占總出口額之41%。   2019年公路運輸占總出口重量的 75%,且該比例自2012年以來增幅值續提高(年均增長2.5%),其中十分之一為鐵路運輸。總出口重量的4%透過航空運輸。   自2012年以來,瑞士進出口貿易空運和公路運輸持續佔據主導地位。在2012年至2019年期間貿易總額占比空運成長近40%,公路交通則成長16%。     資料來源:瑞士海關總署(EZV) 日期:2020年11月26日

A:依據瑞士Aargauer Zeitung日報報導,瑞士零售業超商-Aldi Suisse宣布於2021年1月份起,將該公司員工每月基本工資提高為4,400瑞郎,該公司本(2020)年的基本工資為4,387瑞郎,根據工作地區及時數的不同,基本工資為4,400至4,684瑞郎之間。瑞士龍頭零售業超商業者-Migros及Coop集團亦宣布將提高基本工資。   資料來源: 瑞士Aargauer Zeitung日報 日期: 2020年11月26日  

A:根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最新發表之瑞士2020年第三季房地產價格指數調查,與本年第二季相比較,價格指數上漲0.2%,為100.8點(該局以2019年第四季為基數=100),與2019年同季相比較則上漲2.6%。報告中指出,在城市中的獨棟家庭式房子價格上漲2.6%,在城市外圍的獨棟家庭式房子價格上漲2.2%,另城市外圍的公寓價格下跌1.1%。   上述統計其中獨棟家庭式房子價格指數與上一季相比則上漲1.1%,與2019年同季相比較則上漲3.1%;公寓價格指數與上一季相比則下跌0.6%,與2019年同季相比較則上漲2.1%。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0年11月26日  

A:依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發布之數據顯示2020年第3季德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較前一季增長8.5%。惟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2020年第3季德國國內生產總值仍較2019年第3季低4.0%。   相較2020年第2季,德國第3季消費支出增長10.8%,另第3季政府支出亦相較前一季增長0.8%。此外,第3季機械設備等資本支出相較前一季增長16%,另第3季德國商品和服務出口與進口值相較2020年第2季分別增長18.1%與9.1%。   就不同業別來看,2020年第3季主要業別產值相較前一季顯著增長,其中製造業成長14.0%,貿易、運輸、住宿增長13.8%、公共服務及教育成長9.5%。惟國內外需求水準仍大幅低於去年同期,其中2020年第3季消費支出相較2019年第3季下降3.7%、2020年第3季機械設備等資本支出較去年同期下降9.8%、第3季德國商品和服務出口與進口值相較2019年第3季分別縮減9.1%與9.8%,僅第3季政府支出相較去年同期增長4.3%。   在勞動力市場方面,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衝擊影響2020年第三季德國總就業人數仍較去年同期縮減1.4%。除總就業人數減少之外,第三季德國勞工平均工作時數亦較去年同期減少2.6%。此外,2020年第三季勞動生產率較去年同期亦降低2.5%。   在其他歐盟成員國方面,主要歐盟成員國2020年第3季相較前一季國內生產總值呈現增長趨勢,其中法國2020年第3季國內生產總值較第2季成長18.2%,義大利第3季國內生產總值較前一季增長16.1%,西班牙亦成長16.7%。另美國2020年第3季國內生產總值相較前一季國內生產總值亦增長7.4%,中國第3季國內生產總值較第2季則成長2.7%。   惟主要歐盟成員國2020年第3季國內生產總值相較去年同期仍呈現縮減,其中西班牙2020年第3季國內生產總值較去年同期減少8.7%,法國第3季國內生產總值較去年同期下滑4.3%,義大利亦縮減4.7%。另美國2020年第3季國內生產總值相較去年同期亦減少2.9%,中國第3季國內生產總值則較去年同期增長4.9%。  

A:依據克羅埃西亞媒體「Total Croatia News」本(109)年11月26日報導,克國國會於2020年11月25日通過新版「外國人法」(Foreign Nationals Act),並訂於2021年1月1日生效。 根據該新法規定,克國政府不再設定外國人就業年度配額,惟外籍員工之雇主須先向克國就業服務局(HZZ)申請勞動市場需求審查;若克國境內無符合雇主標準之註冊失業者,則雇主可據此向奧國內政部申請外人居留及工作許可證。上述申辦程序(包括勞動力市場審查)最多30天。 該法規定之國內勞動市場審查不包括克國目前缺工嚴重職業如:木匠、泥瓦匠、餐飲業服務生、屠夫等。另,從事農業、林業、旅館住宿及觀光等在克國境內工作居留逾90天之季節性外籍職工亦不須經HZZ審查。 新法另增設「D類簽證」,適用對象係給第3國國民來克國家庭團聚、就讀大專院校、學術研究、及受中學教育等之長期居留簽證。此外,克國國民之外籍家人可在更優惠之條件下取得長期或永久居留權。  

A:出處:nltimes.nl, 2020/11/26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新冠疫情對荷蘭的勞工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荷蘭大眾日報(AD)報導,荷蘭工作網站Indeed表示,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對荷蘭勞工市場產生重大影響,不僅是工作方式,連工作津貼都產生變化。現在居家上班、休假和彈性工時等用詞使用量暴增。 Indeed的Arjan Vissers表示,與去年相比,「居家上班」一詞的使用量增加716%,「休假」增加194%,「彈性工時」增加190%,「帶薪育嬰假」增加117%。 Vissers表示,許多公司被迫讓員工居家上班,給工作方式帶來新見解,儘管疫情過後,情況可能很快會恢復到常態,但居家上班肯定會發生變化。雇主希望盡可能提供員工的工作機會,但要顧及工作與生活之間保持平衡,因此,諸如彈性工作時間、帶薪育嬰假或休假等情況越來越普遍。 過去數月,與工作有關的津貼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例如大家不再提及工作中的免費午餐或桌球之類的公司福利,上班交通費報銷亦下降,惟提及公司用車的比例增加74%,因為疫情期間,許多人更願意開車上班。

A:出處:dutchnews.nl, 2020/11/26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第二波新冠疫情浪潮將導致明年經濟成長率放緩 根據荷蘭中央計畫局(CPB)公布的最新預測顯示,今年荷蘭經濟將衰退4.2%,衰幅略低於9月份預測的5%,但由於荷蘭爆發第二波新冠疫情,因此該局將先前預計的明年經濟成長3.5%下調為2.8%。 CPB表示,2021年荷蘭的失業率將攀升至6%以上,尤其年輕人、簽訂彈性就業合同的員工及自僱者受到的影響最嚴重。 CBP局長Pieter Hasekamp表示,經濟復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新冠疫情的走向,荷蘭第二波新冠疫情不會導致2021年的經濟前景出現根本上的不同,惟餐飲業、文化和旅遊業將再次遭受嚴重打擊。 荷蘭政府一系列的紓困計畫與經濟發展保持同步,因此從穩定經濟層面來看,荷蘭政府沒有理由考慮逐步取消紓困措施。

A:2020年11月25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國營阿聯酋航空(Emirates Airlines)聲明指出,自4月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全球航班起降,阿聯酋航空接到170萬筆退款要求,直接退款給旅客金額約12.8億美元,再加上旅行社的退費,總退款金額達17.2億美元。   阿聯酋航空執行長Tim Clark表示,COVID-19疫情對全球航空及旅遊業造成史上規模最大的退費潮,許多航空公司面臨現金壓力,阿聯酋航空逐步自疫情衝擊中恢復,且從未忘記對顧客的承諾。

A:沙烏地內閣會議(Council of Ministers)通過,沙烏地貨幣局(Saudi Arabian Monetary Authority, SAMA)更名為沙烏地中央銀行(Saudi Central Bank),沙烏地央行將直接隸屬於國王,享有完全財務及管理獨立性。   沙烏地中央銀行並條列3大施政目標,包括維持貨幣穩定(maintain cash stability)、強化對金融部門的信心(boost confidence and trust in financial sector)以及支持經濟成長(support economic growth)。   沙烏地貨幣局(SAMA)成立於1952年,更名為沙烏地中央銀行後英文縮寫仍持續維持SAMA。   沙烏地諮議院(Shoura Council)議員Fadhel Al-Buainain表示,沙烏地央行直接由國王管轄係該次改革最重要的部分,可強化貨幣政策制定獨立性、以及央行與其他政府機構或國際組織的關係。   經濟學家Hassan Al-Watban指出貨幣局與中央銀行的差別有3點:(1)中央銀行必須完全獨立才能執行任務;(2)中央銀行行長不應受制於行政部門,應由全國最高權力機構任命;(3)政府行政機關不應干涉央行業務。   沙烏地媒體Arab News指出,之前財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與SAMA有許多業務重疊,財政部同時負責財政政策及部分貨幣政策,SAMA之前主要扮演的角色係服務金融部門,更名且成為獨立機關後,央行將可專職於貨幣政策職責。

A:世界銀行(World Bank)發展研究小組(Development Research Group)經濟學家Sushmita Dasgupta 頃表示,印度積極提高其出口競爭力,主要努力目標例如與全球品質標準調和、維持出口政策穩定性及可靠性,以及與科技接軌等。在與全球標準調和方面,印度於1997年設立印度品質委員會(Quality Council of India, QCI),3大協會包括印度聯合商會(ASSOCHAM)、印度工業總會(CII)及印度商工總會(FICCI)代表產業界,政府主管機關則為商工部產業及國內貿易推廣部門(DPIIT),QCI負責維持品質標準及建立法規認證體系,以提高印度人民生活品質及福祉。 印度盼仿照歐盟的標準體系,例如DPIIT推動優良實驗室(GLP),印度科技部亦設立全國實驗室良好操作監控局(National GLP Compliance Monitoring Authority, NGCMA),並與QCI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GLP認證計畫。此外,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已建立GLP標準及認證系統,印度已於2011年3月3日成為OECD資料相互接受(Mutual Acceptance of Data, MAD) 成員,印度GLP實驗室的非醫療健康及安全資料已為OECD的36個成員國及其他6個MAD會員相互認可。GLP有助於印度的化學品、藥品、農藥等出口至這些國家,特別是美國、英國、澳洲、日本、歐盟等已開發市場。此外,印度國內NGCMA係由相關部會次長所組成,由科技部次長擔任主席,依據OECD之GLP原則運作,有17位審查員來自全國政府實驗室、大學及研究機構。惟印度GLP符合性認證係採自願性,不具強制性,廠商除有出口市場需要,參與意願不高,亦造成印度出口貨品缺乏競爭力。 在出口政策穩定性、可靠性及FDI政策獨立性方面,進口國盼印度的出口承諾及FDI政策具有穩定性及可靠性,以印度洋葱及蔗糖出口為例,出口規定經常受國內需求變化影響,無法同時滿足國內需求及國際出口承諾,原因是印度未能有效控制並建立倉儲及冷藏設備。印度出口商對於快速變化的國際需求無法有效因應,對國際市場急需訂單,印度出口製造商常無法及時提高產能;相較之下,中國大陸則能在短時間掌握機會快速提高出口量,滿足市場需求。 在與科技有效連結方面,印度的農業及食品加工業尤其缺乏科技創新成分,甚至在傳統醫藥(Ayurveda)及健康食品等印度具有優勢的產業亦是如此,印度無法提高出口附加價值也就無法提高農民收入,尤其如何連結農業科技與農作物生產組織以創造收益,唯有透過科技才能協助農民出口提高收益。數位科技已大幅改變食物市場經營型態,印度及全球食物市場也歷經轉變,人們從高糖、高鹽及加工食物轉向健康安全的食物,這帶給印度農民創造高附加加值出口機會,最佳的方式是透國農業新創科技公司進行收成後加工處理,政府可協助農民與企業連結提供客製化解決方案,這有賴於詳細瞭解國內各層次市場並與出口結合,商工部與食品加工暨農業部可共同探討如何透過數位分析減少中間剝削,提高出口價值,為農民創造收益。

A:新德里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顧問Subrata Majumder頃針對印度退出RCEP及未來與美國簽署FTA發表建議,要點如次: RCEP成員於本(2020)年11月15日完成協議簽署,建立全球最大貿易集團,印度則已於去年11月宣布退出RCEP,認為該協議有損出口貿易競爭力,並擴大中國大陸貨品傾銷之機會,加深印度貿易赤字惡化。印度係亞太地區第4大市場,「中」印間尚無FTA,惟印度認為中國大陸貨品以ASEAN-印度FTA,偽報產地,違規轉運至印度;RCEP的未嚴謹之產地認定標準,未能有效查核附加價值規範,加上RCEP未開放IT之服務業市場。 對印度貿易利益而言,與RCEP成員包括東協、日本、韓國等雙邊FTA已生效實施,惟印度企業皆未能享有貿易利益,資料顯示該等FTA係印度貿易赤字主要來源之一,對國內產業造成損害,造成國內對RCEP反對聲浪不斷。 數年來,印度與美國洽簽FTA,並非選項之一,惟美國則主動盼與印度簽署FTA,前美國駐印度大使Kennth Juster便積極推動美國與印度洽簽FTA,尤其2018-19年度美國首次超越中國大陸成為印度最大貿易夥伴,之前5年中國大陸一直是印度最大貿易夥伴,轉變的主要原因是印度對美國出口增加,進口減少,顯示印度與美國簽署FTA相對有利,尤其莫迪總理第2任期目標2024-25年使印度成為5兆美元經濟體,出口值需達到6,600億美元以上,方足夠對GDP做出貢獻。印度商工部Piyush Goyal則積極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雙方仍存有部分爭議性議題,G部長於本年9月召開的「印-美策略夥伴論壇(India-US Strategic Partnership Forum)」更表示,印、美兩國消除彼此歧見並朝向更廣泛的貿易協議邁進。顯示,與美洽簽FTA之政治決心,逐漸形成。 在美國總統川普執政期間,美印亦有貿易磨擦不斷,尤其美國取消給予印度的普遍性優惠關稅制度(GSP)待遇,並提高鋼、鋁產品進口關稅。雙方貿易關係惡化,惟2019-20年度印度對美國出口仍達到高峰,印度對美國主要出口產品為成衣、漁產品、鑽石等,美國亦為印度IT服務業最大之出口市場,這些產業為印度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世界銀行(World Bank)及美國華府Peterson Institutes研究報告都指出,印度與美國簽署FTA能創造雙贏局面,例如紡織品及成衣是印度主要出口產品,美國占其中40%,越南則是印度最大競爭對手,尤其越南是美國成衣主要進口來源,僅次於中國大陸。如果印度與美國簽署FTA彼此消除關稅將有助於吸引投資,美國在科技及金融方面具有優勢,印度則具有生產成本低及廣大內需市場吸引力,美國企業前往印度投資將可免稅進口高科技中間產品,降低貿易赤字。 此外,美國新任總統當選人Joe Biden競選期間並未提及重新加入TPP,新的美國聯邦參眾議院可能會重新考慮,尤其在前總統Obama任內Biden作為副總統曾積極推動加入TPP。Biden在競選期間曾表示,中國大陸或美國將主導21世紀全球貿易規則,即使川普總統宣布美國退出TPP,一年後亦曾考慮重新加入該貿易集團,預測美國將重新檢視加入TPP之可能性。

A:緬甸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M) 於 2020 年 3 月 6 日發布第 1/2020 號指令 (網址:https://secm.gov.mm/wp-content/uploads/2020/03/English-version-1-2020.pdf),允許外國人參與仰光證券交易所(Yangon Stock Exchange, YSX)之每日股票交易。YSX 的市值僅為 4 億美元,因此允許外國交易者將有助於擴大股票市場及增加流動性,且使在 YSX 上市之公司能夠獲得更多資本並擴大其運營。目前在 YSX僅有五家公司註冊,包括 First Private Bank Ltd (FPB)、Myanmar Thilawa SEZ Holdings Public Co., Ltd (MTSH)、TMH Telecom Public Co., Ltd. (TMH)、First Myanmar Investment Public Co., Ltd (FMI) 及 Ever Flow River Group (EFR)。居民與非居民外國人均可申請開設證券賬戶。 根據《外匯管理法》,居民係指一年內在緬甸居住至少183天之個人及根據緬甸法律註冊之公司。   居民與非居民外國人開設證券賬戶程序如下: 外國人需向當地證券公司申請開設證券賬戶,證券公司須將外國申請者的資料發送給 YSX,以核實是否為首次申請者。經核實後,證券公司將向居民外國人發出推薦函,以建議開設緬元經常賬戶,即居民緬元證券賬戶 (R-KAS);非居民外國人則需開設緬元與外幣經常賬戶,即非居民緬元證券賬戶 (N-KAS) 與非居民外幣證券賬戶 (N-FAS)。證券公司只有在完成“了解您的客戶” (Know Your Customer, KYC) 流程後,才能向非居民外國人發出推薦函。推薦函應包含下列信息: 申請人姓名與地址; 出生日期; 申請人所在國家核發之身份證號碼或護照號碼; 申請人開立證券交易銀行賬戶之當地銀行或外國分行名稱; 有關緬甸銀行帳戶 (適用於居民外國人) 或外國銀行帳戶(適用於非居民外國人)的信息。 由於證券賬戶僅能用於證券交易,居民與非居民申請人須向證券公司提供書面確認,表明該賬戶將不會用於任何其他目的。   若申請者為外國證券經紀人,證券公司在開戶之前必須確保滿足以下條件: 外國證券經紀人及其客戶所受之法規至少與緬甸的《證券交易法》相同; 申請者受其國家相關當局之監督; 由申請者國家當局核發之經紀執照影本與經過公證之英文翻譯 將經紀執照影本與公證英文翻譯提交至緬甸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M)     資料來源:ASEAN Briefing https://www.aseanbriefing.com/news/myanmar-opens-stock-market-to-foreign-investors/#:~:text=The%20Securities%20and%20Exchange%20Commission,Yangon%20Stock%20Exchange%20(YSX).&text=Permitting%20foreign%20traders%20will%20allow,can%20help%20listed%20companies%20expand

A:根據東協研究,本(11)月15日甫簽署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RCEP)為範圍擴及東協10國以及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州及紐西蘭間之自由貿易協定,將吸引更多外國投資者進入緬甸、柬埔寨及寮國等東協國家中工資與技術水平較低地區。   RCEP章節內容涵蓋貨物貿易、原產地規則、海關程序與貿易便利化、貿易救濟、服務貿易、投資、電子商務、政府採購等 20 個章節。該協定將採取統一的原產地規則,生效後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僅需要一份原產地證明。RCEP 的統一原產地法規將促使來自生產成本較高的澳大利亞、日本、紐西蘭、新加坡及韓國的製造商增加投資於成本較低且工人技能較低的國家,例如緬甸、柬埔寨及寮國。   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研究估計,RCEP 將為全球經濟增加 1,860 億美元,為其成員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加 0.2%。但是,RCEP 協定並不全面,在很大程度上規避涉及農業,環境及人權等議題,包括勞工問題亦未得到解決,RCEP現階段尚無法就電子商務規則達成一致,成員國亦未能就跨境數據流動或海關暫停數據傳輸的規則達成共識。在此期間,RCEP 發達國家的製造商應研究如何將工作外包給成本較低的東協國家,以期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   資料來源:ASEAN Briefing https://www.aseanbriefing.com/news/new-rcep-free-trade-agreement-rules-of-origin-to-boost-finishing-of-products-investment-into-cambodia-laos-myanmar/?fbclid=IwAR2RJI0Tei6iqVcSzBXkIaeeQyd79ZtEJAWFD48RfeWIJMU9G0i9rPvH5i4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疫苗採購協調官Richard Bergström表示,在歐盟許可COVID-19疫苗後,即可分送各個會員國,瑞典於本(2020)年底前或可開始施打。 根據瑞典和歐盟的協議,已確定取得CureVac疫苗450萬劑,足夠提供65歲以上瑞典居民先行施打。瑞典社會健康部 (Ministry for Health and Social Affairs) 部長Lena Hallengren表示,為了保險起見,瑞典政府已確定可取得超過所有瑞典居民施打的疫苗劑數。瑞典公共健康局(Public Health Agency of Sweden)局長Johan Carlsson指出現階段將針對,包括疫苗的運送、年齡族群的施打順序等進行規畫。目前第一優先是年長者和高風險具慢性病者,再來是醫護人員。 針對有關疫苗安全性的疑慮,Carlsson局長認為根據疫苗相關公開數據和開放的態度,應該會有越來越多人願意施打疫苗。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根據瑞典農業局(The Swedish Board of Agriculture)的報告,由於有機農產品需求下滑的影響,瑞典農民今(2020)年將因有機農產品生產過剩而損失約7億瑞典克朗。此一趨勢連帶壓低有機食品價格,造成越來越多有機農場停工。 瑞典有機農業協會(Organic Farmers)注意到此一短暫供需失衡現象,認為明年的狀況會好轉。與此同時,瑞典政府設定有機農產生產量的目標到2030年應增加10%。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美國軟體巨擘微軟早於2018年底以2億6900萬瑞典克朗在瑞典北部Gävle市 和 Sandviken市購地,隔(2019)年在瑞典南部Staffanstorp市購買另一片土地,主要目的為建置Azure雲端服務的數據中心和Office軟體服務中心。 微軟瑞典分公司表示,雖然有電力缺乏的疑慮,但經過與當地市政府和電力公司等各方的努力與合作,應會按原先規畫期程在2021年正式啟用數據中心。由於微軟的永續發展願景使然,該中心可望成為最先進最環保的數據中心。  

A: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11月 25日報導,警方再次警告假冒的警務人員以電話詐騙取得民眾的帳戶。近日,日德蘭半島,富恩島以及新西蘭各地的居民都接到詐欺電話,全國各地的幾起刑事案件都與電話欺詐有關,電話詐騙取錢的現象正在增加。    欺詐者在電話上使用特殊的設備使民眾相信他們正收到來自46 35 14 48的警察局電話號碼。 在電話中,欺詐者聽起來很真實通過告知姓名,職位來陳述表明自他們正在調查可疑交易。   正牌警察Charlotte Tornquist表示,真正的警員絕不會通過電話要求民眾提供鑰匙卡和Nem ID等信息。

A:歐盟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 本(109)年11月25日於歐洲議會發表演說,表示旨揭談判已進入決定性日程,雙方於執法及司法合作、社會安全制度、貨品及服務貿易、交通運輸等議題已取得實質進展,部分技術問題可望僅速獲致解決。然針對爭端解決、妨礙競爭國家補助及漁權等3大足以導致無協議的議題,歐盟將持續展現創意,但會因此而犧牲單一市場的完整性。 法國迴聲報(Les Echos)同(25)日報導指出,儘管V主席以外交修辭突顯談判最新成果,卻也顯示3大主要談判癥結數週來毫無進展,歐盟談判團隊已對英方毫不妥協之立場感到不耐,其談判代表Michel Barnier於11月24日致函英國代表David Frost強硬表示,倘雙方持續未就相關議題有進展,則歐盟團隊似無必要於本週末赴倫敦進行下一輪談判。 報導引述不具名談判人員表示:「英方僅對有益自身的領域積極談判,對其餘議題無轉圜餘地,其中以漁權談判立場差距尤大,歐盟提議 (英國漁產品)不受關稅及配額限制自由進入歐盟市場,此一條件前所未見,然英方仍堅持各種以地理、時間或配額為基礎的限制進入英國水域措施,歐盟不可能以開放市場交換不完全或隨時可能遭收回的水域進入權利」。倘英國於無協議狀態下驅逐其水域內的歐盟漁民,則歐盟將行使單方面報復措施,禁止英國漁獲進入歐盟市場。 報導續指出,部分歐盟領導人已對如期達成協議抱持悲觀立場,如法國馬克洪總統及比利時Alexander De Croo總理於11月19日歐盟領袖視訊會議中,已呼籲歐盟應啟動脫歐過度期滿無協議的預備方案。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11月 25日報導, 自10月1日起於丹麥4都會引入對舊柴油貨車必須裝置上的顆粒過濾器的要求-未達標者將開罰, 丹麥環境保護署告知,在禁令開始的前六週,四分之三的罰款是在首都。 哥本哈根市長Lars Weiss說: 我對必須向民眾開罰感到失望,但這是必須強制執行的。前述要求適用於哥本哈根,腓特烈堡,奧爾堡,奧爾胡斯和歐登塞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