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義大利經濟發展部頃於本(109)年11月底公布國家氫能計畫草案,該計畫目標於2030年達到共5 GW的氫能發電裝置容量、氫能占總能源消耗比例約2%,以及減少8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義國將投入100億歐元於基礎建設、發電廠及研發等領域,主要鎖定運輸、石化產業及能源輸送業,預料能創造約21萬個工作機會。 依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公布之草案內容,該計畫係配合歐盟各項能源轉型計畫,包含2030氣候及能源框架(2030 Climate & Energy Framework)、歐盟綠色政綱(European Green Deal)及本年7月公布之歐盟氫能計畫(EU Hydrogen Strategy)等,歐盟預計2030年碳排放量較1990年減少40%(按:歐盟內部刻討論提升目標至55%),發展氫能為達成減碳目標的重要手段,歐盟於氫能計畫中規劃於2030達到40 GW的氫能裝置容量。 根據義大利媒體報導,目前歐盟部分國家已配合歐盟訂定氫能發展目標,其中法國規劃於2030年達到6.5GW裝置容量、德國與義大利皆以5GW為發展目標、荷蘭及西班牙目標為4GW,而葡萄牙則預計達成2GW。 義大利業界本年已有多項重大氫能相關投資及合作案,例如總部位於米蘭之鐵路公司Trenord宣布向法商Alstom購買六部氫能驅動列車,同時義國家天然氣公司Snam規劃於2024年前投資7.2億歐元於能源轉型,並宣布與義大利國家鐵路公司(FS Italiane)共同開發氫能鐵路運輸相關技術等,顯見義大利運輸及能源企業已著手佈局氫能領域,預料未來將會有更多上下游相關業者投入,共同競逐歐盟及義大利的能源轉型商機。
A: 新加坡主管「智慧國計畫」的外交部長維文本(2020)年11月2日出席「STACK科技開發者會議」時表示,隨著全球變化,新加坡須迅速轉型,否則將會落伍,尤其在科技領域,不能僅被動的採購科技方案,成為科技消費國,而須自行研發科技,成為科技開創者,以為人民提供更好的科技服務。 維文部長指出,新加坡政府、企業以及科技社群須本著合作開放的精神,從3大方面實現自行研發科技的目標: 政府須以開放態度並結合業界可提供的一流解決方案,提供民眾更快更好的數位服務,例如李顯龍總理在前(2018)年宣布在未來5年內將政府的資訊通信科技系統轉移至商業雲端服務平臺,星國政府已與谷歌、微軟和亞馬遜等雲端巨頭進行此項合作,目前已有約25%符合標準的系統已轉移至前述平臺,包括「個人電子政府密碼(SingPass)系統」以及教育部的「學生學習平臺」; 政府須與私人科技領域共創合作,因此新加坡政府科技局正式推出「新加坡政府軟體發展者平臺」,開發者可透過該一站式平臺,瞭解政府的科技方案以及程式碼等相關資料,再將方案加以改善或與自己的應用程式結合,此平臺將有助於提升新加坡海內外的科技生態系統; 建立對政府、社會以及數位方案的信任,例如星國政府為防堵疫情而開發的「合力追蹤(TraceTogether)」應用程式,初期推出時引起侵犯隱私等方面的質疑,因此該國政府一步一步解釋專案的目的和用途,並公佈原始程式碼,讓民間領域有機會自製防疫器,如此一來即會形成良性循環,對政府的信任也會不斷增加。
A: 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0)年12月3日報導,美國食品科技公司Eat Just研發的培植雞肉,符合新加坡食品局(SFA)對「新型食品(novel food)」的安全要求,已獲准用來製作雞塊在星國販售,此係全球首個獲得監管機關核准的培植肉品項目,因此新加坡將成為全球首個販售培植肉品的國家。 Eat Just聯合創辦人兼首席執行長Josh Tetrick表示,科研人員是從活雞身上採集細胞,找出細胞所需營養,再放入生物反應器進行培植。製作雞塊的材料除了培植雞肉,還包括綠豆蛋白和麵包糠。整個生產過程僅需數週,與釀制啤酒類似。未來該公司計畫將生物反應器的容量,從目前的1,200公升擴大至5萬公升,生產成本將比傳統肉類更低,並亦計畫在新加坡設立亞洲首個植物蛋白生產設施,其規模也是全球最大。 Eat Just選擇在星設廠,是因新加坡在智慧財產權保護擁有良好紀錄,且在發展「未來食品」體系具前瞻性,已制定監管架構以評估新型食品的安全性和可行性。SFA係於去(2019)年11月推出前述監管架構,提供業者生產「新型食品」的創新空間,若食品存在任何安全風險和隱患,或對人體健康有任何影響,亦能及早發現和處理。 為保障消費者安全,有意生產或進口「新型食品」的業者,須向SFA提陳相關食品的安全評估報告,經審核批准後,才可在新加坡販售。前述報告除須列明食品的毒性、致敏性及生產方式的安全性,業者亦須說明生產過程使用的材料,以及如何管控潛在的食安風險。在產品面市時,亦須在包裝上貼上標籤,方便消費者辨識。 為確保食品安全評估經過嚴格審核,SFA成立「新型食品安全專家工作小組」,成員包括食品毒理學、生物資訊學、營養學及流行病學等領域專家。鑒於全球暖化影響畜牧業,以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全球食品供應鏈的衝擊,新加坡不斷尋找方法提高糧食的永續性,培植肉因靠科技驅動,不受環境因素影響,所需土地亦比傳統動物養殖少,因此很適合新加坡所需。 隨著全球對蛋白質的需求不斷增加,單靠傳統的動物養殖將加重環境負擔,因此新加坡須以創新方式,更有效和永續的生產高蛋白食品,「替代蛋白質(alternative protein)」是選項之一,種類包括植物肉、藻類和菌類蛋白、昆蟲蛋白以及培植肉。 依據SFA新聞稿顯示,「替代蛋白質」是相對新興卻迅速成長的領域,預估未來10年全球市值可達1,400億美元,相當於全球肉類總市值1.4兆美元的一成。亞洲消費者對「替代蛋白質」的需求,以及新加坡政府支持創新和研發「新型食品」,將有助於加速星國農業食品和「替代蛋白質」領域的成長。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企業發展局(ESG)及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鼓勵尖端食品生產商在新加坡紮根,並提供創新方面的援助,例如,瑞士食品業者Bühler與Givaudan共同合作在新加坡設立蛋白質創新中心,以支援新加坡新創公司和科研人員為亞洲市場開發植物蛋白產品。 為培養下一代開發「新型食品」的創新人才,EDB與豐益國際(Wilmar International)等企業合作,在「全球創新中心」開辦多項研究生培訓課程。A*STAR則在「新加坡食品故事科研計畫」下,提供新加坡科研人員專案經費,以在未來5年從事替代蛋白質之研究。 除上述已獲准在新加坡販售的Eat Just培植雞塊,其他仍處於研發階段的培植肉品還包括Shiok Meats培植蝦肉,以及Ants Innovate培植豬肉。
A:12/1海地確診個案增至9,296例(死亡增至233例),較前日增加2例(死亡增加1例)。 千里達及托巴哥確診個案增至6,685例(死亡增至120例),較前日增加16例(死亡增加2例)。 安地卡及巴布達確診個案維持141例(死亡維持4例)。
A:巴拿馬商工農總會(CCIAP)建議政府減免加值稅(ITBMS,銷售額之7%)以及高價消費品之選擇性消費稅,以利振興經濟。另因旅客不足,巴國旅館業表示僅30%旅館開業,約有37,000名從業員工失業。 巴總統Laurentino Cortizo於昨日與巴國4大電信商簽署協議,電信商提供政府寬頻網路服務延長至明年6月底,使公立學校師生可持續透過網路上課。作為交換,巴政府前於11/12同意將相關頻譜免權利金授予電信業至明年6月底。 12/1巴國確診個案增至167,311例(死亡3,098例),較前日增加1,505例(死亡增加19例),現有住院1,041例及重症166例,住院個案突破千例,疫情持續升溫。 巴觀光局注資193萬美元予Amador新會展中心,以利明年7月順利啟用該中心,並於7/13舉行拉美輪胎展(Latin Tire Expo)及時程未定之巴拿馬國際商展(Expocomer)。
A: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估計本年哥斯大黎加經濟因疫將衰退5.6%,2021年經濟可反彈2%、2022年成長3.8%。OECD表示,鑒於美國經濟復甦帶動哥國出口,及放寬經濟活動驅動民間消費,均可望使哥國經濟回穩,惟財政不穩定性隱憂未解,恐使政府融資更為困難。 哥國12/1確診個案增至140,172例(死亡1,731例),較前日增加534例(死亡增加5例),現有住院571例(含重症224例),疫情仍處高峰。哥政府呼籲民眾避免群聚、使用口罩等,以平安度過聖誕假期。
A:尼加拉瓜政府於12/1更新每週統計,確診個案增至4,671例(死亡161例),較上週增加42例(死亡增加1例)。尼國公民疫情監測機構亦更新統計,迄11/18疑似確診個案達11,357例(死亡2,805例) ,較上週增加106例(死亡增加9例)。 尼總統Daniel Ortega、副總統Rosario Murillo、中美洲各國元首及中美洲統合體(SICA)於11/30與聯合國秘書長António Guterres就近期風災召開視訊會議,各國強調中美洲受疫情及氣候變遷影響巨大,造成區域人民生命財產損失,Guterres秘書長表示將研議提供協助
A:新聞來源:韓國貿易協會(2020年12月2日) 據韓國貿易協會於本(109)年12月2日之報導,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為協助進出口企業解決目前面臨之海運運費快速上漲問題,決定自本月3日起啟動「進出口物流綜合因應中心」,該中心係由產業通商資源部、海洋水產部、中小創投企業部、韓國貿易協會、韓國船東協會、韓國海運公司(HMM)、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及中小創投企業振興公團等部會及組織聯合組成,並設於韓國貿易協會內之韓國貿易中心1樓。 「進出口物流綜合因應中心」辦理之業務包括蒐集貨運艙位及空貨櫃等進出口物流動向資料,支援政府執行之對策,受理中小型貨主之物量及受理物流問題之申訴等,相關企業可向「進出口物流問題受理中心」或透過網頁申訴有關物流之不公平合約及面臨之問題,綜合因應中心受理申訴之後,將轉交相關單位處理,提供單一窗口之服務。此外,HMM及船東協會亦共同設置即時合作網,隨時檢視追加艙位之供應及空貨櫃之情況,並檢討可行之支援對策。 韓國貿易協會另指出,韓國政府亦於12月3日公布協助解決進出口物流問題之方案,預訂於本月中追加投入3艘1萬2,600TEU美洲航線之船運,因此韓籍國海運公司之艙位供應數量將較前月份增加40%。此外,外籍海運公司亦將於12月份臨時增加6艘彎靠路經韓國之貨輪,產業通商資源部表示,12月份美洲之海運物量預計較11月份少,本次增加貨輪應有助於解決目前滯留之物量。 另韓國政府已籌備於明(110)年年初以前中小企業可使用之70億韓元(約新台幣1億8,100萬)物流補助券,並獎勵出口美洲及東南亞之物量較去年增加10%之海運公司,調降15%之港灣設施使用費。
A:週一,州長Gavin Newsom宣佈,州府將向因疫情限制而陷入困境的小企業提供臨時稅收減免和5億元援助。 稅收措施包括:對繳納營業稅100萬元以下的企業,自動延長所得稅繳納期限3個月;擴大一項允許銷售額500萬元以下的企業就免息納稅達成協議的專案。 Newsom說,免息納稅方式也將擴大到大型企業。 另外還有5億元救濟資金,這筆錢將以最高2.5萬元撥款形式提供給小企業和非營利組織。 「加州小企業體現加州夢想精粹,我們不能讓這場疫情奪走這一夢想,」Newsom在一份聲明中說。「通過提供可能達到數十億元的緊急救濟和支持,我們的小企業可以渡過下個月。」 州長說,稅收救濟和撥款旨在提供援助,直到立法機構能在新年開會並與各州達成合作以提供更多救濟。 「這還不是結束,」Newsom說。「這只是一座橋的開始。」 Newsom辦公室說,加州410萬家小企業雇傭720萬員工,人數幾乎占所有私營部門雇員一半,小企業是創造州三分之二新就業機會的「經濟增長驅動力」。 但聲明援引全國性小企業組織Small Business Majority8月份一項調查,指出44%小企業面臨關閉風險。 一些企業在聯邦政府援助下得以維持,但國會尚未就新COVID-19經濟救濟方案達成共識。 https://newsforchinese.com/
A:臉書(Facebook)周二將去年提出的加密貨幣Libra更名為Diem,目的在強調這個計畫獨立性,再次努力尋求獲得監管部門的批准。 Libra計畫去年由臉書首次提出,在監管機構和央行擔心這可能會影響金融穩定、侵蝕對貨幣政策的控制並威脅隱私後,計畫規模在4月被壓縮。 總部位於日內瓦的Diem協會執行長Stuart Levey表示,宣布更名是計畫進行調整的一環,強調簡化,重修的結構。Diem Association負責推動這項數位幣計畫。 Levey對路透說:「最初的名字與該項目的早期方案有關,但監管機構對此反應不佳。我們已經大規模調整了該方案。」 他並表示,Diem在拉丁語中的意思是「日」,現在的目標是先推出由美元支持的單一代幣。 金融時報上周報導,推出時間最早可能在明年1月,Levey對此表示,只有在獲得瑞士金融市場監管機構的批准後,Diem才會推出。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今年10月,川普政府宣布更改H-1B工作簽證規定,取消原本的抽籤制,改以薪水高低做為核發標準,從事低薪工作的外籍人士獲得簽證機會受到大幅限縮;這項新規1日遭加州北區聯邦法院法官懷特(Jeffrey White)駁回。 根據國土安全部10月間公布新規,H-1B工作簽證者薪資收入將分為四級,收入最高者將獲優先考量,若有剩餘名額則將輪到下一個收入等級的申請者。 根據統計,2019會計年度核准通過的所有H-1B工作簽證中,高達六成屬於薪資等級較低的第一級、第二級,也就是低於當地年薪中位數的低薪工作;官員指出,新制上路後,第一級低薪工作再也無法讓外籍人士取得H-1B工作簽證,第二級薪資工作只有75%能申請成功。 國安部官員說,更改H-1B工作簽證規定為優先要務,因為美國勞工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嚴重失業,如果以薪水高低做為工作簽證核發衡量,過去幾年來核發的工作簽證,約有三分之一如今將無法申請過關;根據川普政府規畫,新規將於2022會計年度之前上路。 加州北區聯邦法院法官懷特1日裁決指出,聯邦政府對於工作簽證規定修改,並沒有遵循透明化程序,川普政府聲稱修改規定是因疫情期間失業問題嚴重而做出緊急因應,如此論述其實站不住腳,因為川普政府研議這套措施已經頗長一段時間,直到今年10月才對外公開。 在這起案件中,美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與包括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和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在內的多所加州大學,在加州對聯邦政府提告,指控川普政府工作簽證新規缺乏正當理由。 懷特在23頁的裁決書中寫道,疫情並非被告可以掌握,但被告絕對有權限可以盡早採取必要行動;懷特也指出,被告無法證明更改工作簽證規定是基於良好理由,也沒有依照行政程序法(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規定對於修改規定預先通知並接受各界討論。 美國每年核發大約8萬5000個H-1B工作簽證名額,適用領域包括科技、工程、醫學等,效期三年,屆滿可申請更新;目前美國國內約有60萬名H-1B工作簽證持有人,絕大多數來自中國和印度。 國安部宣布H-1B工作簽證新規的時間,是在2020年大選日的最後倒數幾周,新規內容符合川普上台後大規模限縮所有項目合法移民的政策主軸。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美國科技公司過往看好自駕車領域發展投入大量資源開發, Apple、Google、Amazon皆成立自駕車部門,Intel、NVIDIA晶片大廠則投入用自駕車軟體晶片開發,然因自駕車技術仍有待突破、以及汽車製造商亦自行研發技術,讓科技公司跨足自駕車市場熱潮減退。 蘋果在2019年底對自駕車「泰坦計畫」(Project Titan)進行200人大規模裁員; NVIDIA今年與汽車相關的銷售總額不到4%,然4年前為7%,且今年前3季度汽車相關銷售狀況受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Google自駕車研發目前仍在進行,然旗下自駕車公司Waymo 在亞歷桑納州鳳凰城車的自駕計程車商業服務業績慘澹。惟亞馬遜為具有強烈動機跨足自駕車市場的科技公司,因其每年物流運輸人力成本超過520億美元。亞馬遜今年斥資13億美元收購自駕車新創公司Zoox,然收購價格是Zoox於年前融資估值的1/3。 然汽車聯網蓬勃發展,為科技公司、尤其是半導體公司提供機會發展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軟體,根據研究公司New Street Research的預測,明年汽車半導體公司營收將增長16%。
A: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和以俄羅斯為首的產油國(OPEC+)於周四(12/3)達成協議,明年1月的減產量將自每日770萬桶調降至每日720萬桶,減少50萬桶,但此一數量僅佔全球石油市場的不到1%。 此外,OPEC+每個月將舉行一次部長會議,以進行調整,惟幅度將不超過每日50萬桶。 會談結束後,伊朗石油部長表示,此為明智決定,且每月例會有助於維護市場穩定。石油輸出國組織部份成員國擔心,隨著新一輪的疫情爆發影響全球經濟,油市仍然脆弱,無法吸收此一增量;另一方面,今年限制成員國生產導致各國承受巨大財政壓力,許多國家將陸續增產。 油市對此訊息表示歡迎,西德州中級原油(WTI)及Brent原油價格均上漲。
A:綜合美國勞工部報告及媒體報導,美勞工部本(4)日公布本年11月失業率為6.7%,較10月6.9%微降,與疫情初期4月失業率14.7%相比明顯改善,惟仍高於疫情爆發前2月的3.5%。 本年11月美國增加24.5萬個就業機會,雖係連續7個月成長,惟不到上月增加61萬的一半,顯示新冠疫情升溫,商業活動受限,勞動力市場復甦明顯放緩。另運輸與倉儲部門就業增加最多達14.5萬,反映新冠疫情促使消費者改採線上購物。 另美國許多民眾失業後無法再度就業,11月長期失業者增加38.5萬,總人數達約390萬,占失業總數36.9%,係2013年以來最高水準。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wsj.com/articles/november-jobs-report-unemployment-rate-2020-11607028480
A:宏都拉斯農漁產業仍採傳統生產模式,惟因氣候變遷,面臨風險。另受疫情影響,遠距醫療需求大增,亟需引進科技並進行轉型。宏國政府推動數位產業發展,推動數位政府及後疫情時代進行企業數位轉型,均衍生數位商機。 我國業者於農漁業運用科技管理供應、產銷鏈,且臺灣智慧農業科技於因應氣候變遷、建立農產品電商銷售平台、產品履歷管理及遠距醫療應用均可作為宏國引進。我商宜掌握商機。
A:據媒體報導,宏國教育部長Arnaldo Bueso表示,將於明年2月啟動「B-Learning」計畫,規劃學生在疫情獲得控制前,以分組到校上課或視訊教學之彈性方式學習,並將儘速整建因風災而損毀534所學校。 另刻正安排遠距課程,透過電視頻道及廣播電台進行。
A:宏都拉斯於11月受颶風侵襲成災,為儘速掌握風災損害數據,以準確提供所需協助,聯合國已派遣7組人員協助宏國政府赴災區檢視實際受損情形,除指派所轄世界糧食計劃署(PMA)優先發糧震災外,亦呼籲國際社會續提供協助,經估算約需2,200萬美元經費供賑濟60萬人糧食之用。
A:據媒體報導,宏國受風災影響,目前全國設置1002個災民庇護所,收容18,900受災戶,約8萬人,接受各界人道救濟食米、口罩等物資。另因道路、學校、電力、水源受損,影響人數估達450萬人。 據宏國衛生部迄至12月3日統計資料,COVID-19確診個案增至109,760例,較前日增加616例,死亡2938例,增加11例。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報導,日前西班牙凱克薩銀行(CaixaBank)與班基亞銀行(Bankia)之股東均已同意雙方之合併計畫,預計雙方將於明年第1季完成整併,合併後新銀行總資本將達6,272億1,100萬歐元,占全國銀行業總資本之25%,成為西班牙境內最大銀行;目前凱克薩銀行擁有1,360萬名客戶,班基亞銀行擁有740萬名客戶,而新合併銀行之客戶總數將達2,100萬名;凱克薩銀行員工計有3萬5,673人,班基亞銀行有1萬5,947人,合併後將可能裁減約8,000名員工,約占新銀行總人力15%;未來股東持股比例凱克薩銀行將占74.2%,班基亞銀行占25.8%;西班牙政府持有班基亞銀行之股份則將從62%降為16%。此案將成歐洲第一件銀行合併案。 依據該二銀行之分析,銀行合併及合併後之架構調整成本約需23億歐元;就營業利潤而言,凱克薩銀行目前約17億500萬歐元,班基亞銀行為5億4,100萬歐元,未來合併後預估至2022年新銀行之股份將上漲0.33分,未來新銀行之利潤將遠超過凱克薩及班基亞銀行各別所能獲得之利潤。 西國銀行陸續進行合併及改組後,許多分行關閉,銀行員工遭資遣,西國將成為歐洲國家中銀行化程度最低之國家之一,歐洲國家平均每10萬人中有54.2銀行員工,西國則將僅有37。另針對銀行合併引起之裁員效應,西班牙勞動工會聯盟(Confederación Sindical de Comisiones Obreras,CCOO)及西班牙勞動者聯盟(Unión General de Trabajadores de España,UGT)則憂心2021年西國恐將有2萬名銀行員工因銀行合併導致失業,爰要求西國銀行應負起社會責任,,從優提供勞工解僱條件。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12.03 PolandIn, PAP 波蘭總理Mateusz Morawiecki於12月2日週三在Facebook會議中的提問表示,波蘭政府計劃匡列350億波幣(78.4億歐元)援助因COVID-19大流行而陷入困境的公司。在整個經濟規模上,政府將對目前陷入困境的公司注資約350億波幣。他補充表示,政府已透過各種手段及措施,從國家預算中撥出約1700-1800億波幣(380-400億歐元),以挽救波蘭公司及波蘭工作。M總理還宣布對支付給金融機構的資本分期付款及利息分期付款的補貼,以及對改變經營部門及再培訓方面提供共同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