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根據國際透明組織頃發布的「2020年全球貪腐趨勢指數亞洲報告」顯示,71%馬來西亞公民認為馬國政府貪污腐敗已根深蒂固。受訪者對國會議員、警員及政府官員貪污的印象最高,分別為36%、30%及28%。該調查報告顯示,39%受訪者堅信馬國國內貪污程度正在上升中。然大多數馬國公民對政府打擊貪污的行動抱持樂觀態度,主因為反貪污委員會等採取積極執法行動以及由首相署轄下國際反貪污中心的政策和國家反貪污計畫,所帶來的良好觀感。   該調查報告亦顯示,68%受訪者相信人民在打擊貪污上可以做出改變,高於亞洲國家的平均水準(62%),意味馬國人民尚未對執法機構或是公共服務失去信心;67%受訪者對反貪污委員會具信心,亦高於亞洲平均水準(63%)。然馬國人民近年來對政客及官員的期望有所下降,主因與近來的政治動盪、跳槽、金錢政治和涉及政客的貪污醜聞有關。倘馬國政府盼提高人民對政府肅貪的信心,就須儘快落實諸如國家反貪污計畫,不應拖延、修改、忽略或撤回。該研究結果亦發現,有7%受訪者坦承曾被賄胳,然該數據低於亞洲平均水準(14%)。   前述全球貪腐調查報告涵蓋了17個國家與2萬名受訪者,並於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間進行,馬國的調查包含希望聯盟政府(Pakatan Harapan)及國民聯盟政府(Perikatan Nasional)執政時期。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副部長林萬峰(Lim Ban Hong)頃於國會答覆議員提問時表示,馬國投資發展局(MIDA)已選定23項高效益之製造業與服務業投資計畫,投資額高達754億馬幣(約合185.14億美元),盼能於明(2021)年進駐馬國。   截至本(2020)年10月31日止,馬國投資發展局已評估了786項值投資額358億馬幣的投資計畫,並提呈至國家投資委員會(NCI)進行批准。   根據馬國投資發展局之統計數據顯示,馬國2020年前9個月共核准2,935項製造業、服務業及原產品產業投資計畫案,總投資金額為1,098億馬幣(約合263.94億美元);其中製造業(653億馬幣,占總投資金額59.47%)、服務業(428億馬幣)及原產品產業(17億馬幣);其中國內投資金額為671.98億馬幣,占總投資額之61.2%;外人直接投資金額為426億馬幣,占總投資額之38.8%;共創造6萬4,701個就業機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發布之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馬國為全球外科手術用手套(Surgical gloves,of vulcanised rubber (excluding fingerstalls),HS Code 4015.11)最大出口國,出口額為3.78億美元,全球市占率為23.5%;其他主要出口國依次為中國大陸(2.81億美元)、泰國(2.71億美元)、德國(1.54億美元)及荷蘭(1.06億美元)。   馬國全球外科手術用手套5大出口市場分別為美國(1.44億美元,占總出口額38.1%)、比利時(3,079萬美元) 、德國(1,968萬美元)、日本(1,846萬美元)及印度(1,493萬美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0)年12月4日報導,「歐盟—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EUSFTA)於去(2019)年11月21日生效,過去一年來雙邊貿易保持穩定,降低新冠病毒疫情影響,為進一步加強雙邊貿易合作,星國和歐盟簽署「集群合作行政安排協議」(Administrative Arrangement on Cluster Cooperation),促進兩地企業的合作和業務活動。 主管貿易關係的通訊及新聞部長易華仁(S. Iswaran)見證星國與歐盟簽署「集群合作行政安排協議」,該協定將制定一個框架,推廣兩地企業集群的合作和業務活動,包括定期交流和企業媒合活動,加強聯繫和發展策略夥伴關係等。 易華仁部長指出,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預測,本(2020)年全球商品貿易總額將因新冠病毒影響而下跌9.2%。儘管經濟形勢嚴峻,星國與歐盟的雙邊貿易保持穩定,部分原因為「歐新自貿協定」的推動作用。渠亦呼籲新加坡當地企業瞭解並善加利用這協定,作為進入歐盟這個新市場的跳板。渠表示,新加坡和歐盟會繼續努力加強彼此合作,特別是數位經濟方面。 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SBF)則與歐洲商會(EuroCham)簽署備忘錄,承諾加強永續發展、數位化、國際化和企業社會責任等方面的合作。SBF執行總裁何鳴杰指出,該備忘錄如同「歐新自貿協定」備忘錄將為企業創造雙贏,特別是讓當地中小企業與歐盟的買家和供應商建立聯繫。

A: 新加坡採購與物流管理學院(SIPMM)發表的資料顯示,星國製造業連續5個月擴張,雖有新訂單和新出口帶動,但庫存和產出減少,11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4,擴張速度較10月減緩,電子業則繼續加速擴張。(註:指數高於50顯示產業處於擴張,低於50則代表萎縮)。 報告指出,製成品指數反映該領域擴張減緩,而進口指數和投入品價格指數則顯示擴張加速。整體就業指數已連續第10個月低於50,代表就業持續減少。供應商交貨指數在連續9個月收縮之後,在11月顯示交貨情況回升。 新加坡採購與物流管理學院副總裁傅慧玲表示,最新的PMI資料反映出整體製造業的回彈力道。不過,工廠就業繼續疲軟,廠商擔心新一波疫情對全球需求的影響,可能讓製造業的復甦脫軌。 電子業的11月PMI上升0.1,達到51.1,是電子業第4個月擴張,是2018年9月(51.4)以後最高。主因為居家辦公、雲端服務、網路安全及第5代流動電信網路(5G)產品與方案的支援,電子業的訂單積壓指數11月達到50.8;進口指數從50.1攀升至50.4,顯示電子業的成長趨勢可能持續至2021年初。 星國國內和電子業PMI趨於穩定,代表新加坡經濟不大可能重複第3季取得的10%年比成長。不過在2021年初期,製造業在電子業的助力下,可能繼續為剛開始復甦的星國經濟提供有力的支持。

A:資料來源: The Nation,2020年12月3日 泰國財政部長Arkhom Termpittayapaisith於12月2日在一場由Prachachart Turakit報社主辦之關於明(2021)年經濟情勢的研討會上表示,泰國經濟要花2年時間才能恢復,而旅遊業要花4年時間才能恢復到Covid-19疫情爆發前的水準。此外,預計泰國明年將有至少800萬遊客到訪,2022年將成長一倍,2023年將增加至3,200萬,至2024年將達到4,000萬。儘管旅遊業前景光明,但泰國旅遊部並未因此而自滿,將繼續推出或擴大振興計畫以使受Covid-19疫情衝擊的經濟儘速復甦。明年財政部將致力於調整稅收制度,以增加國庫收入。

A:柬埔寨發展委員會CDC新批准3件投資案計1,220萬美元 資料來源:柬華日報網站,2020年11月23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據柬埔寨發展委員會(CDC)於11月23日發布公告,新近批准3件投資案,協議投資額共1,220萬美元,將創造2,634個工作職位。 CDC批准的3件投資案分別是: 1.EAST GOLDEN PAPER INDUSTRY (CAMBODIA) CO.,LTD,規劃於金邊市朗哥區白梳分區邊村建設紙箱廠,協議投資額300萬美元,將創造202個工作職位; 2.SHANDA (CAMBODIA) TEXTILE CO.,LTD,規劃於茶膠省巴地縣速彼鄉德班雷西村建設服裝廠,協議投資額360萬美元,將創造914個工作職位。 3.CHARMGO (CAMBODIA) CO.,LTD,規劃於實居省森隆東縣卡韓鄉布達內村建設皮包廠,協議投資額560萬美元,將創造1,518個工作職位。

A:柬埔寨洪災後木薯價格上漲 資料來源:柬華日報網站,2020年11月19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拜林省農林漁業局與馬德望省商業局表示,隨著木薯收穫季節臨近,今年的木薯價格略有上漲,但由於全國19個省份遭遇洪災,造成木薯產量有所下降。 柬埔寨目前新鮮木薯每公斤平均價格為260瑞爾(約合0.065美元),乾木薯每公斤價格為780至910瑞爾(約合0.19至0.22美元)。拜林省每年木薯產量約有100萬噸,今年種植面積達4萬公頃,但因受洪災影響木薯產量將有所下滑。 馬德望省商業局表示,馬德望省約80%的木薯由收購商出口到泰國。當前新鮮木薯每公斤價格為280瑞爾(約合0.07美元),乾木薯每公斤價格為870瑞爾(約合0.217美元)。 拜林省農林漁業局補充說,約35%至40%的木薯因遭受洪災而損壞。該省2018-2019年的木薯產量共約200萬公噸。

A:柬埔寨西港特區2020年前10個月進出口額超過2019年全年 資料來源:柬華日報網站,2020年11月20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在疫情中仍持續升級建設,吸引新廠駐進,將有益於西哈努克省及柬埔寨經濟之發展。 據柬埔寨海關統計,2020年1-10月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進出口貨櫃總量為3萬6,206只,比2019年同期成長29.22%;進出口總額達12.73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成長31.1%,已達到2019年全年進出口總額的103%。 這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十分嚴峻的情勢下,反映出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強勁的發展力,充分顯示西港特區公司及全區企業、員工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及推動經濟發展方面的努力已初見成效。 西港特區公司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初,即呼籲區內企業利用線上平台開展經貿洽談,嚴實執行防疫工作,確保區內人員零感染,以保障企業的正常生產,穩定員工就業。此外,穩步推進特區2.0升級版建設,加快完善區內生產、生活配套設施建設,為企業生產提供硬體保障。如今,區內50MW高壓變電站正常運作,大幅提升特區供電能力和供電穩定性。 據統計,2020年1至10月區內企業用電總量約7727萬度,較2019年同期成長50.46%;熱電廠、水廠二期加快建設,預計於2021年上半年全部建成;一期6棟職工宿舍已完工啟用,滿足區內企業錄用外省、市員工的住宿需求。 雖然疫情給企業帶來嚴峻挑戰,部分企業因此降低產能,少數企業則是危機轉為商機,與2019年相比出現幾乎翻倍成長。如生產醫療用品的江西3L柬埔寨子公司,開足馬力生產,2020年前3季該廠產值約達3,376萬美元,出貨量較上年同期成長171%。 此外,2020年以來有8家新駐企業加快投產,成為該區新成長的亮點。母公司位於寮國的AIDC Trading Co., Ltd.於2020年2月入駐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主要生產堅果,入駐特區後,該廠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已於9月正式順利投產。

A:柬埔寨網購帶動郵政快遞業務迅速發展 資料來源:柬華日報網站,2020年11月19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幹拉省郵政局日前表示,網路購物越來越普遍,深受柬埔寨消費者青睞和歡迎,此現象也推動郵政局郵寄服務的快速發展。 柬埔寨郵政局設有EMS追踪系統,可幫助客戶快速查詢貨物的運輸訊息,該項服務深受客戶歡迎。這也使得柬埔寨郵政局營業額迅速成長。 受新冠疫情影響,從海外寄至柬埔寨的郵遞包裹數量大幅下降。至2020年第三季柬埔寨郵政局收入僅約400萬美金,與2019年同期相比下滑約47%。

A:柬埔寨-南韓舉行自貿協定第4輪談判 資料來源:柬華日報網站,2020年11月19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與南韓自由貿易協定第4輪談判已於2020年11月18日至20日舉行,雙方並將致力於2020年底之前完成談判。柬韓自由貿易協定側重於一般規則、商品原產地、通關、市場准入及相關問題,雙方此前已完成3輪談判。據南韓政府高階官員表示,柬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成功並正式生效後,將幫助柬韓兩國產品實施快速通關。   自2011年以來,柬埔寨經濟年成長均超過7%,並且具有很高的發展潛力,柬國約72%的人口年齡在35歲以下。柬韓兩國從2020年1月至5月開始對自由貿易協定進行聯合研究,並於7月開啟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2019年柬韓雙邊貿易額約10.3億美元,比2018年成長6%。柬埔寨出口韓國貿易額成長5.5%,達到6.97億美元。

A:新聞來源:韓國企劃財政部(2020年12月2日)   一、據韓國企劃財政部發布之新聞,韓國國會於本(109)年12月2日表決通過2021年預算案,金額為558兆韓元(約新台幣14兆4,7800億元),較政府原先編列之555.8兆韓元(約新台幣14兆4,250億元),增加2.2兆韓元(約新台幣570億9,800萬元)(其中,增加7.5兆韓元(約新台幣1,940億元),刪減5.3兆韓元(約新台幣1,370億元))。   二、韓國企劃財政部表示,明年度預算案審議程序之3大特徵如次:全力因應新冠疫情:為適時及從容因應新冠疫情再擴散,自2009年以後(增加0.7兆韓元),10年來首度再於國會審議階段增加總歲出金額,,並擴大刪減不必要之項目,期以減少國家債務。 以政策計畫為重點業務:國會增加之預算金額擬用於客製化支援新冠疫情造成之損害,全力爭取新冠病毒疫苗數量,並提前投資以期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積極支援托兒、兒童照護、對國家有功者及殘障人士等脆弱階層。 於法定期限內通過:為自2015年以後,6年以來國會首度於法定期限(12月2日)內表決通過。   三、據指出,韓國2021年度之財政概況如次: 1.總歲出為558兆韓元(約新台幣14兆4,700億元),較本(2020)年度增加8.9%、45.7兆韓元(約新台幣1兆1,800億元),較政府原先提案之555.8兆韓元(約新台幣14兆4,250億元),增加2.2兆韓元。其中,增加7.5兆韓元,刪減5.3兆韓元。歲入預計將因國稅及非課稅所得減少,為482.6兆韓元(約新台幣12兆5,300億元),較政府原計之483兆韓元(12兆5,400億元),減少0.4兆韓元(約新台幣100億元)。 2.2021年綜合財政收支預計將減少75.4兆韓元(約新台幣1兆9,500億元),占GDP比重為負3.7%。另國家債務預計為956兆韓元(約新台幣24兆8,300億元),占GDP比重為47.3%   四、韓國國會增列之7.5兆韓元(約新台幣1,940億元)明年度預算主要內容包括: 增加3兆韓元(約新台幣775億元)客製化支援新冠疫情第3次快速擴散所造成之損害。 增加1兆韓元(約新台幣258億元)全面加強因應傳染病之能力。搶購4,400萬人注射之新冠病毒疫苗數量,設立臨床病學試驗共同審查委員會,建置國家檢驗基礎架構。全力支援預防與因應傳染病,協助治療因新冠疫情所產生之憂鬱症,以及擴增公共醫療設施,增加必要病床及傳染病專門病房,增加國立中央醫療院之護士人員及治療設備,推動設立國立心腦血管中心。 增加0.7兆韓元(約新台幣181億韓元)推動穩定一般民眾及中產階層之居家方案,擴大供應國民住宅租屋。 增加0.3兆韓元(約新台幣77億韓元)實現「2050年碳中和計畫」,建立低碳經濟及社會之基礎架構、擴大新再生能源轉型之基礎架構、建立未來「淨零耗能(Net-Zero)」產業生態體系、建立推動氣候變化之基礎架構。 增加0.3兆韓元(約新台幣77億韓元)加強支援托兒、兒童照護。增加支援托兒所與幼稚園等保育設施、擴大支援提高兒童照護之品質。 增加0.3兆韓元(約新台幣77億韓元)支援改善宅配、外送、環境清潔人員及到府照護人員之工作環境及待遇,擴大創造就業機會。因應新冠疫情影響就業。 增加0.1兆韓元(約新台幣25億韓元)加強支援受虐兒童,擴大支援受虐兒童之基礎設施,減輕單親家庭之養育與居住壓力,積極支援殘障人士之活動等,全力支援脆弱階層,以及加強補助參戰人士、對韓國獨立與推動民主化活動等國家有功人士等。 增加0.2兆韓元(約新台幣51億元)提高地方經濟活力,推動地方均衡發展,改善大眾交通設施及投資小型商家創新、建置創業、中小及創投企業之創新基礎架構等,支援中小企業與小型商家。 增加0.2兆韓元(約新台幣51億元)擴大投資預防與減輕因災害受損之農業,以及因應農業食品因新冠疫情快速增加之需求與建立線上流通網。 增加1.4兆韓元(約新台幣363億元)補助復原災難(船難)及災害(地震)所產生之損害及支援朝鮮半島和平等,因應社會間接資本(SOC)、研發(R&D)及文化等其他民生及地方目前面臨之問題。

A:洛杉磯時報就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規劃在2035年前實現100%無碳發電目標發表專論: 一、氣候變遷之焦點由煤炭轉至天然氣:拜登於競選時表示在2035年時美國將達到100%使用友善氣候亦即無碳排放的發電方式,天然氣目前是美國最主要供應能源,然而在未來15年內可能排除以天然氣作為燃料之發電方式。但部分專家認為天然氣是過渡至清潔能源的“橋樑燃料”。 二、碳捕捉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技術對抗全球暖化:未來能源倡議智庫認為,如果加州能夠加強投資收集廢氣物(發電廠及工業設施所排放)的技術,使得廢氣在達到大氣層之前即被收集,那麼加州將更輕鬆的達到其友善氣候之減碳目標。 三、碳排放及碳捕捉之隱憂:但是許多環保激進人士認為繼續依賴天然氣是一種誤導,因為即使進行碳收集,天然氣廠仍會排放其他空氣污染物,例如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四、天然氣發電是否較煤炭發電潔淨:研究人員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美國近年以來,用可以運作30年或更長時間的新天然氣廠代替老化的燃煤廠,可能使長期碳排放量僅僅減少12%。同時若把甲烷亦加入計算後,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更小。 五、拜登環境政策與受惠產業:拜登強調對抗氣候變化的重要性,選前提出2兆美元的乾淨能源計畫,提供再生能源稅收減免與零碳工業政策等計畫,盼提升交通、電力和建築領域的再生能源比例,更承諾在2035年實現無碳發電,用太陽能、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取代燃煤發電,2050年實現經濟淨零排放目標。儘管民主黨是否能掌握參議院將影響拜登氣候政策之積極性,因綠能已成為全球能源趨勢,未來電動車、汽車充電站、電網基礎設施、電池儲能科技與設備、太陽能及風電等潔淨能源相關產業料將具龐大商機。

A: 日本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本(12)月3日晚間召開記者會宣布,因大阪地區新冠疫情持續擴大蔓延,重症患者病床使用率迫近70%,經該府召開緊急對策本部會議商討結果,為避免醫療體系崩潰,決定首度點亮代表「緊急事態」之警示紅燈;並自本(12)月4日起至12月15日止,籲請大阪府民眾自肅(自我克制)暫勿進行不要不急之外出活動,以及延長部分鬧區提供酒類之餐飲店縮短營業時間等。 大阪府自行設定有判斷新冠疫情標準之「大阪模式」,分為綠燈、黃燈及紅燈3階段,而決定點亮紅燈之其中一項指標,即是重症患者病床使用率是否超過70%。大阪府今日新增386人新冠確診病例,累計確疹病例2萬1,404例,重症病床(131人)使用率來到63.6%的嚴峻狀態,為盡力守護醫療體系,大阪府採取「生命第一」的對策。 另外,由於大阪府擔任照顧重症病床的護理人員持續不足,日前已請求其他都道府縣派遣40名護士填補缺口。依照目前重症患者增加速度推估,近日將很快超過70%以上,面對遭受重壓的醫療體系,爰大阪府決定超前預防,提高紅燈警示。 

A:新聞來源 :韓國企劃財政部(日期 : 2020年11月27日)   一、韓國企劃財政部於本(109)年12月3日召開「第5次創新成長策略會議暨2020年第43次經濟關係部長會議」,並邀請Lee Seung-gun創新成長視察官(ombudsman)、汽車安全研究院Ryu Do-jeong院長及建國大學Kim Du-hyeon教授參與,共同研商創新成長BIG3產業集中培育推動計畫、白色生技產業促進策略及數位化之振興軟體執行計畫等。 二、本次會議研商之計畫細部項目如次: (一)BIG3產業集中培育推動計畫:近來韓國之經濟心理已有改善、出口恢復及股市亦上升,但新冠疫情擴散與加強防疫及產業活動衰退等現象仍然持續,對此,為克服經濟危機,創新成長係重要之課題。韓國政府持續推動「創新成長4+1政策」,並將系統半導體、未來汽車及生技健康等列入未來關鍵產業,爰政府擬依據推動材料、零組件及設備之政策推動「BIG3產業集中培育推動計畫」。 1.治理(Governance):隔週舉辦政府與民間聯合「創新成長BIG3促進會議」,探討創新成長策略及「創新企業國家代表1,000計畫」相關政策等,並擬於12月中旬召開第1次會議。 2.培育政策:集中檢視並研擬相關培育政策,包含集中支援財政金融稅制、廢除不必要之規定、建立企業間合作生態系及支援建構BIG3產業之基礎架構等,以提升民眾對BIG3產業創新成長成效之實際感受。 3.執行目標:訂定BIG3各產業長短期目標,並確實執行。 (1)系統半導體: ①2022年:全球晶圓代工市場占有率18%及無廠半導體公司比率2%。 ②2025年:全球晶圓代工市場占有率25%及無廠半導體公司比率5%。 (2)未來汽車: ①2022年:生產38萬台未來汽車及達到10%之出口比率。 ②2025年:生產133萬台未來汽車及達到20%之出口比率。 (3)生技健康: ①2022年:出口金額200億美元及全球市場占有率3%。 ②2025年:出口金額300億美元及全球市場占有率20%。 (二)白色生技產業促進策略: 1.開發及生產生技塑膠:短期內擬開發可商業化之包裝材料等15種生技塑膠產品,並推動裝用食物之容器及重量制塑膠袋等相關業務以促進相關需求。 2.促進白色生技之高附加價值:支援紡織、化妝品及醫藥品等高附加價值產品之原創技術及工程開發等R&D,並簡化安全性檢測之程序以促進開發及適用基因編輯等技術。 3.支援商業化:透過生技化學材料自然人憑證中心及生技融合材料產業化支援中心等,建構可將創意商業化之基礎架構,另支援具有潛力之環保材料相關中小與創投企業之商業化。 (三)數位化之振興軟體執行計畫: 1.改善工作環境:改善簽訂契約、執行及後續措施之公共軟體業務,訂定適當價格及實施技術評估等次分數制等改善簽約制度,另加強監督承包商及防止訂購商之不當行為等加強業務之管理監督。 2.支援SW企業成長:支援創業、成長及拓展海外市場等各階段之「空間、行銷與Networking及海外當地化」,實施民間投資型軟體業務制度並增加公共業務之大型與中型企業共同發展,另培育地方軟體產業之100家強小企業,並於2025年之前將地方軟體園區轉型為具有國際競爭力之軟體振興園區。 3.建立SW成長基礎:透過AI研究所及SW中心大學等,於2025年之前培育10萬名創新人才,並透過AI專業學校及SW未來發展中心等支援國中、國小及全體國民之軟體教育,另亦加強支援相關R&D。            

A:巴拉圭主流媒體國家報(La Nación)本(109)年11月24日以「巴拉圭2020年1-10月工業產品出口衰退12.1%」為題報導略以: 依據巴拉圭中央銀行(Banco Central del Paraguay,BCP)統計資料,2020年1-10月巴拉圭工業產品出口金額為7億4,960萬美元,較2019年同期之8億5,250萬美元,出口金額減少1億290萬美元,衰退12.1%。 主要出口衰退之工業產品包括汽車用之電線電纜、殺蟲劑、殺菌劑及除草劑等。

A:巴拉圭主流媒體國家報(La Nación)本(109)年11月24日以「70家臺灣企業代表出席臺巴線上投資說明會,展現投資巴拉圭之高度意願」為題報導略以: 巴拉圭工商部出口暨投資促進局(Rediex)與中華民國臺灣經濟部國際合作處共同辦理臺巴線上投資研討會,吸引超過100人次之企業代表出席,該70家臺灣企業領域包括汽車零組件、食品加工業及醫療器材製造商等。 巴國工商部Luis Castiglioni部長線上開幕致詞時表示,臺灣是巴拉圭最誠摯之友邦,渠數度訪問臺灣,並對臺灣之經貿發展印象非常深刻。渠另強調,巴拉圭位於南美洲之心臟地帶,擁有豐富天然資源,亟盼臺資企業可前來巴拉圭投資設廠,運用巴拉圭極佳之地理優勢,進行量化生產,協助巴拉圭經濟發展,並創造臺巴經貿雙贏契機。 中華民國臺灣經濟部王美花部長開幕致詞時表示,臺巴兩國邦誼長久,此次臺巴線上投資研討會將協助臺北及亞松森之臺資企業進一步瞭解巴拉圭之投資環境。Rediex局長Mario Romero致詞簡介該局任務及所提供之廠商服務,並強調臺資企業可廣為運用臺巴兩國具高度互補性之產業優勢,投資布局巴拉圭。 巴拉圭駐臺商務專員Macarena Barboza則致詞表示,為積極辦理臺巴線上投資說明會,伊與中華民國臺灣經濟部共同邀請對巴拉圭市場具高度投資意願之臺資企業出席此次活動;南方共同市場擁有2億6,000萬消費者,巴拉圭係臺資企業進軍南美洲市場之最佳平臺,且南方共市與歐盟之自由貿易協定(FTA)即將生效,而南方共市亦係臺資企業進軍歐盟5億消費者市場之最佳投資布局平臺。 臺巴線上投資研討會主題由巴國駐巴西商務專員Sebastián Bogado簡介巴拉圭投資環境獎勵措施及巴拉圭與巴西及阿根廷間之汽車協定;活動亦安排投資巴拉圭之成功案例經驗分享,巴國汽車零組件產業同業公會主席Martin Cuadro分享於巴拉圭之投資經驗、巴國豐沛勞動力,以及與巴國政府溝通之便利性;巴國成衣Texcin集團負責人Andrés Gwynn則分享加工出口區經驗及巴國出口成長商機。

A:巴拉圭主流媒體國家報(La Nación)本(109)年11月22日以「巴西為巴拉圭加工出口產品之主要市場」為題報導略以: 依據巴拉圭中央銀行(Banco Central del Paraguay,BCP)統計資料,巴拉圭80%加工出口產品主要輸銷市場為巴西,該等產品為汽車零組件及紡織服裝。2020年1-10月汽車零組件(主要為汽車用電線電纜)之出口金額為1億3,340萬美元,較2019年同期之2億3,550萬美元,減少1億210萬美元,衰退43%;2020年1-10月紡織服飾之出口金額為8,900萬美元,較2019年同期之9,430萬美元,減少530萬美元,衰退5.7%。 阿根廷為巴拉圭第2大加工出口產品市場,佔7.4%;美國則為第3大,占4.8%。其他巴拉圭加工出口產品之主要市場依序如次:智利、烏拉圭、厄瓜多、泰國、波利維亞、巴拿馬及墨西哥。 2020年1-10月巴拉圭總出口金額為3億9,980萬美元,較2019年同期之5億170萬美元,減少1億190萬美元,衰退20%。

A:巴拉圭主流媒體國家報(La Nación)本(109)年11月25日以「巴拉圭政府加強協助國內草藥小農種植業者」為題報導略以: 由於巴拉圭近年來國內流行祖傳習俗煎膳各式草藥之熱潮,國內草藥消費市場需求逐年增加。依據巴國工商部(Ministerio de Industria y Comercio,MIC)統計資料,巴拉圭全國擁有1,000名草藥小農種植業者,過去7年出口各類草藥金額2,400萬美金,惟同期巴拉圭亦進口1,400萬美金。 爰此,巴國工商部刻正與草藥及種植生產製造產業協會(Asoplant)研議評估運用巴拉圭當地生產之草藥種類以代替前述進口之可行性,以協助致力於草藥種植之巴拉圭小農家庭可從中受惠。

A:巴拉圭主流媒體國家報(La Nación)本(109)年11月27日以「巴拉圭2020年10月單月輸銷12個新出口市場超過100萬美元」為題報導略以: 依據巴國出口暨投資促進局(Rediex)自巴國央行(BCP)及工商部出口單一窗口(VUE)系統索取之統計資料,2020年1-10月巴國製產品獲得27個新出口市場。巴拉圭出口僅於2020年10月單月獲進軍新出口市場之金額高達107萬4,697美元。儘管巴拉圭出口商習慣於輸銷已具市場占有率之市場,惟此次新出口市場之新買家均亦曾與巴拉圭有過交易紀錄,爰巴國出口商透過Rediex駐外機構積極協助拓銷,獲致成效。 依據Rediex研究報告指出,新出口市場如位於波羅的海之立陶宛,巴國已出口印有「巴拉圭製」之蔗糖,金額為20萬4,000美元;位於非洲西岸之安哥拉亦有巴拉圭出口之國產豬肉,金額為8萬4,284美元。 巴拉圭目前亦與下列其他國家就10項產品積極推廣中,簡述臚陳如后: 烏拉圭:牛雜,金額為16萬4.040美元、人造纖維製之毛毯,金額為7萬7,760美元,以及寵物與動物用食品,金額為5萬3,257美元。 阿根廷:非合金及鍛鐵,金額為12萬960美元、液壓馬達,金額為7萬5,853美元,以及手提箱、錢包與皮夾,金額為6萬880美元。 巴西:動物油脂,金額為10萬3,050美元,以及麥芽啤酒,金額為5萬2,566美元。 波利維亞:大豆種子,金額為9萬6,208美元。 義大利:堅果,金額為6萬1,123美元。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