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矽谷的不少科技公司包括蘋果、臉書、谷歌和Nvidia等在新冠疫情爆發九個多月以來,雖然關閉了辦公室,讓員工在家遠距工作,但原來在公司負責清潔和餐廳裡工作的員工仍然維持雇用,在幾乎不需工作的情形下,仍然可以領到薪酬。這和疫情期間受到重創的產業如服務業、零售業的員工,以及數以百萬計的加州失業人士,形成鮮明對比。 柏克萊加大(UC Berkeley)經濟學教授莫雷蒂(Enrico Moretti)表示,科技公司此舉反映了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科技業所取得的巨大經濟收益。他提醒說,也許首先應該意識到的是科技公司的獨特之處,可能不完全基於財務考慮,而是基於公平或形象考慮。 莫雷蒂指出,目前灣區有88%上班族在家工作。由於大多數科技辦公室已關閉,至少有數百名服務人員被解僱,其中包括Agilent Tech、Lyft、Genentech和Verizon擁有的雅虎等,根據工會表示,雅虎於9月解雇了120名外包的自助餐廳員工。 清潔及餐廳員工現在仍然可以領薪水,但他們仍然擔心隨著居家避疫限定時間的延長,這些公司可以支付多長的時間。在人工智能大廠Nvidia餐廳裡的員工迪加多(Marcial Delgado)接受《聖荷西信使報》訪問時表示,許多清潔及餐廳員工擔心現況可能隨時停止,工人對科技公司的安排很感謝,但未來仍不可知,情況可能明天就改變,甚至可能是失業。 SEIU工會傳播總監博得曼(Stephen Boardman)透露,提供科技公司清潔人員的ABM Industries以高於自助餐員工、司機的速度,讓員工重返工作崗位,但就他所知,臉書的一小部分看門守衛的工作時間減少,但仍獲得全職工作的報酬。 Nvidia、谷歌和蘋果沒有回應有關他們決定繼續與服務人員簽訂合同的置評請求。臉書發言人Chloe Meyere在一封電子郵件聲明中說:「我們必須在這個困難的時期互相照顧,因此,我們要向無法在家遠距完成工作的司機,看門守衛,餐飲服務人員和其他合同工付工資。」 已有多家科技公司包括推特、臉書、Square和Dropbox等已經宣布,計劃讓員工永遠在家工作及遠程工作,但專家認為從長遠來看,辦公室上班仍然會回到常態,那些服務工作將會重新出現。 https://www.singtaousa.com/

A:服務業為美國經濟成長之主要動力,至本(109)年11月已連續6個月正成長,顯示美國經濟正朝復甦的方向前進 。 依據日前對採購經理人進行的調查顯示,美國為因應新一波疫情反撲,對商業活動採取限制措施,但服務業仍持續成長。市調公司IHS Markit表示,12月3日公布的美國服務業指數自前一個月的56.9躍升至58.4,是2015年3月以來最快速的成長。 勞工部發表的失業申請數據顯示,申請失業補助的新案件上(11/23至29日)週降至71,2000件,也顯示美國經濟正復甦中。依聯準會12月2日的報告,美國第3季的整體經濟持續復甦,美國家庭支出於10月成長0.5%,9月成長率為1.2%。 亞洲多國新冠疫情得到控制,服務業亦呈回溫趨勢。相較之下,歐洲經濟仍持續疲弱,預計第4季經濟將以衰退收場。

A: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今年來股價狂飆,使放空這檔股票的投資人損失血流成河,合計賠的錢比美國整個航空業今年1至3季虧損總和還要多。 CNN Business網站報導,根據S3 Partners的分析,料定特斯拉股價會跌而押空該股的投資人,今年來合計已虧損350億美元。S3股票賣空專家杜薩尼斯基形容,這種慘況「就我記憶所及,沒別的可比」。 要了解這些損失有多慘重,有個數字可對照來看:美國航空業今年1月至9月不計特殊項目的淨虧損合計242億美元,是史上最糟。放空特斯拉股票的人,整體而言,顯然賠得更淒慘。 特斯拉股票11月飆漲46%,讓作空者光是11月就賠掉85億美元,比特斯拉過去11年(從2008年首次公布財報到2019年底)累計虧損的67億美元還要多。 對向來痛恨這些「空軍部隊」的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來說,看到這消息,想必樂見他們得到的「報應」。 特斯拉是一檔讓投資人不是「愛極了」就是「恨死了」的股票。鐵粉篤信這家公司是綠能趨勢先鋒,潛力無可限量;其他投資人則堅信特斯拉不過是小眾市場一咖,被過度吹捧,不久就會遭規模更大、根基更穩的汽車巨人輾壓。 無論如何,事實證明2020是特斯拉躋身大型股之林的風光年頭。繼連年虧損之後,特斯拉2019年底開始轉虧為盈,帶動股價起飛,今年來已飆升逾600%。如今特斯拉市值大約是全球汽車業市值二至七名的總和— 這六家汽車公司是豐田、福斯(VW)、戴姆勒(Daimler)、通用(GM)、寶馬(BMW)和本田。儘管特斯拉的營收與這些傳統汽車大廠相比,有如小巫見大巫。 杜薩尼斯基說,許多放空部位已經結清,但還是有不少空頭打死不退,咬牙硬撐。其中一人是長期放空大戶查諾斯(Jim Chanos),本周向彭博資訊表示,「仍持有空頭部位」,因為對特斯拉長期展望有疑慮,但已減持了一些。 另一人是電影「大賣空」(The Big Short)主角原型貝瑞(Michael Burry),曾推文說他也放空特斯拉股票,但如今這則推文已被刪除。 就連馬斯克本人,也曾懷疑特斯拉股價是否太高了,並且在本周寫給員工的電郵中表示,若不努控制成本,特斯拉股票「馬上會像被槌扁的鬆餅一樣」。 不過,懷疑聲雖此起彼落,特斯拉仍把一些懷疑者轉化為信徒。 高盛2日就調高特斯拉股票投資展望,從「中立」提升到「買進」,12個月目標股價上調到780美元,比3日收盤股價高31%。看好的理由是,特斯拉整體市占率雖小,卻可能躍為全球大型車廠,到2040年每年銷量上看1500萬輛。相較下,全球車市領導者福斯去年銷量為1100萬輛。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1.依最新統計,美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逾1,476萬人,死亡28萬2千餘人,為全球疫情最嚴重國家,5天以來的確診人數即已破1百萬人。加州確診人數為136萬8千人,死亡逾1萬9千人,為全美疫情最嚴重的地方州。洛杉磯郡之確診人數為44萬9千餘人,死亡逾7千餘人,單日確診人數約1萬人,前一日則8,900人,確診人數呈遞增趨勢。 2.面對疫情持續延燒頻頻破紀錄之際,加州州長紐森宣布自12月7日零時起開始執行更嚴格的居家檢疫 規定,進一步要求具2300萬居民加州南部的酒吧、髮廊、美甲沙龍、刺青店等暫時關閉。惟此一強硬抗疫措施引起若干州民不滿,認為具毀滅性,損失商家經營及經濟發展;部分警察也頗有微詞,包括洛杉磯郡、橘郡、河濱郡等地警長表示將不會取締違規行為,對違規者將只採勸導及教育方式,警方認為遵守衛生命令是個人責任而非執法問題。 3.外界認為地方警方的反應將重擊州長之望信,對疫情發展帶來不確定之負面影響。

A: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那斯達克正積極推動其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數千家企業董事會成員中須包含女性、少數族裔或LGBT性少數者,此舉將成為促使美國企業董事會提升多元比例的強力政策之一。 那斯達克在本(109)年12月1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一項提案,要求上市公司至少須有一名女性董事會成員。此外,亦須有一名董事為少數族裔或LGBT。不符合標準的企業將須提出證明,俾便交易所決定該公司是否可繼續上市。 加州的銀行、資產管理公司以及相關機關皆已採取各種措施,推動普遍為白人與男性的董事會能夠更加多元,此次那斯達克的舉動預估將影響近3千家企業。 那斯達克在過去6個月中進行的調查中發現,超過四分之三的上市公司未符合此提案要求。約有80%至90%的公司至少有一位女性董事會成員,但僅有四分之一的公司董事會符合第二項要求。

A:美國參院兩黨議員組成小組提出臨時紓困草案,希望打破政府交接期間民眾無法領取援助金的困局。該方案涉及9080億美元,與民主黨爭取的2兆美元相距甚遠,亦不如首輪紓困案般包括1200美元直接補助。 據報導,這次計劃包括聯邦額外失業津貼,有效期將持續到明年3月31日以及其他向州府和地方的援助措施,草案若獲得共和、民主兩黨領導階層共識,則可以提交國會表決。 條文規範聯邦政府可向州府和地方提供1600億美元,這是民主黨長期爭取的重要條件,惟一直遭共和黨反對。此外,政府亦將向企業及民間組織提供法律免責保護,確保這些機構短期內不會因為新冠疫情而受到訴訟,然而此條款遭到大多數民主黨人反對。兩黨領導層在紓困案的總額與細節上分歧極大,政壇人士形容,現在的版本是連結雙方的橋樑。早前眾議院民主黨通過價值2.2兆美元的紓困方案,另參議院共和黨則通過5000億美元的方案,雙方因為各持己見而導致紓困案擱置至今。

A:加州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洛杉磯世界貿易中心(WTCLA)與洛杉磯郡經濟發展局(LAEDC)針對加州外國直接投資前景進行分析,包括外資企業(FOE)相關數據及外國直接投資如何貢獻加州經濟發展,亦透過個別區域分析外國直接投資的產業貢獻與業務規模等。 2019年加州計有1萬8,718家外資企業,占該州所有企業的1.2%;總僱用73萬0,648名員工,占加州就業人口的4.9%,給付薪資總額約為656億美元。 其中,日本是加州外資企業的主要來源國家,加州共有3,880家日本企業,僱用12萬1,223名員工,占加州外資企業就業人口的16.6%,給付薪資總額約110億美元。其次依序為英國及法國。 台灣為加州外來投資企業第10名,共有409家企業,僱用1萬6,804位員工,占加州外資企業2.3%,給付薪資總額約為14.99億美元。 大洛杉磯地區未來10年的經濟商機預估可達8,070億美元,且未來10年預定在洛杉磯舉行多場重要體育賽事,未來商機前景可期。

A:巴拉圭主流媒體國家報(La Nación)本(109)年12月5日以「巴拉圭透過南方共同市場與黎巴嫩之自由貿易協議可增加出口56%」為題報導略以: 依據巴拉圭財政部經濟次長辦公室簡報資料,中東市場由於消費者購買力強及產品互補性高成為巴拉圭展現高度出口意願之地區。其中,黎巴嫩與南方共同市場(Merosur)簽有之自由貿易協議(Acuerdo de Libre Comercio,ALC)已生效,將提供南方共市成員國具優勢之市場進入及市場占有率,巴拉圭產品將有效增加出口該市場之機會。 簡報資料另顯示,2019年巴拉圭與黎巴嫩之雙邊貿易,巴拉圭享有出超2,400萬美元,在南方共市成員國開始享有黎巴嫩之市場進入優勢後,預計巴拉圭可再增加1,400萬之出超,出口可望成長56%。 巴拉圭輸銷黎巴嫩之主要出口產品為黃豆、牛肉、木炭及奶粉,主要進口產品為水龍頭及稻米;巴拉圭可增加出口黎巴嫩市場之潛力產品為黃豆、玉米、芝麻及稻米等。 黎巴嫩已與歐洲自由貿易協會(EFTA)及歐盟(EU)分別簽有自由貿易協定。

A:巴拉圭主流媒體國家報(La Nación)本(109)年12月6日以「生產者將小麥納入輪作系統」為題報導略以: 依據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Inbio)報告資料,巴國2020年小麥種植面積44萬2,887公頃,較2019年之47萬7,164公頃,減少3萬4,277公頃。小麥播種面積減少之地區包括伊泰布省(Itapúa)減少1萬8,328公頃、上巴拉那省(Alto Paraná)減少2萬3,942公頃、卡瓜蘇省(Caaguazú)減少4萬7,965公頃及卡薩帕省(Caazapá)減少1萬8,080公頃。另由於小麥品種改良及供應增加,聖佩德羅省(San Pedro)種植面積則增加3萬2,750公頃。 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報告顯示,2020年巴國農作物覆蓋面積達340萬6,150公頃,較2019年之300萬7,106公頃,增加39萬9,044公頃。巴拉圭黃豆與玉米生產者引進作物管理技術,將小麥、油菜籽、燕麥及白蘿蔔等納入輪作系統,提升土壤養分品質及農作物產量;透過作物輪作、增加覆蓋率及引進新品種與技術,減少使用殺蟲劑,可達農業永續生產之目標。

A:巴拉圭主流媒體國家報(La Nación)本(109)年12月6日以「進口稅收入70.1%來自前5大進口來源國」為題報導略以: 巴拉圭海關總署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11月單月前5大進口來源國之進口金額合計8,430萬美元,占總進口金額之70.1%;巴西占21.5%,為巴拉圭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其次依序為阿根廷(19.7%)、中國大陸(19.5%)、美國(6.0%)及日本(3.4%)。在進口稅收部分,2020年11月單月較2019年同期,巴西與美國進口商品之關稅收入增加;阿根廷、中國大陸及日本之進口稅收則減少。 巴國海關總署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1-11月累計進口稅收入為85億8,000萬巴幣(約123萬美元),較2019年同期之97億巴幣(約139萬美元),減少11.5%;進口稅收減幅較大之產品項目簡述如后: 資通訊產品,-3,600萬美元(-35.1%) 汽車,-2,800萬美元(-17.7%) 汽車零配件,-740萬美元(-11.7%) 燃料與石油相關產品,-300萬美元(-1.1%)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卡爾馬大學(University of Kalmar)實用哲學教授Per Bauhn指出,由於瑞典信任(Trust)、反威權(Anti-authoritarianism)和形式化(Formality)等3項核心價值,導致瑞典COVID-19疫情的一發不可收拾。其一,雖然瑞典公共健康局(Public Health Agency of Sweden)的努力防疫,但誤信瑞典人民會謹守瑞典政府的防疫建議,反而導致人民隨心所欲,不重防疫。其二,瑞典政府不敢貿然透過法律規範強制性防疫措施,Per Bauhn認為這是瑞典政府擔心被冠上專制惡名。然而,他指出,許多非獨裁國家一樣成功制定相關防疫策略,也未因此轉變為專制國家。其三,瑞典人對於形式主義過份依賴,實質上阻礙瑞典無法迅速且具凝聚力採取行動。   當瑞典政府仍猶豫不決而無法作出正確決定時,部分企業或個人早已自覺不再仰賴政府非強制性防疫建議,而是自己採行更嚴格的防疫措施以求自保。

A:資料來源:越南法律圖書館網站2020年11月27日   越南政府於2020年10月19日簽發第125/2020/ND-CP號議定,規範對稅務及發票違失行為。 依據上述公告,逾期繳納稅務申報單行為最高可處以2,500萬越南盾的行政罰款處分,依據各項逾期時間將處以下列罰款: (a)超過規定時間1至5天,且情節輕者,將處以警告處分; (b)超過規定時間1至30天(除屬(a)點規定之外)將處以200萬至500萬越南盾的行政罰款; (c)超過規定時間31至60天,處以500萬至800萬越南盾的行政罰款; (d)超過規定時間61至90天或超過規定91天以上,但未產生需補繳稅款者,處以800萬至1,500萬越南盾的行政罰款; (đ)超過規定時間90天以上,並依2019年稅務管理法第143條第11項規定有產生需繳稅款之情形且在稅務機關公布檢查,清查稅務決定前或稅務機關開立逾期繳納稅務申報單之行政處分記錄前已將產生需繳稅款及滯納金繳足者,則處以1,500萬至2,500萬越南盾罰款;倘若罰款金額大於稅務申報單的稅額,則最高罰款等於稅務申報單需繳稅額,但不低於(d)點規定的平均罰款金額。 本議定自2020年12月5日起生效。詳細公告內容刊登於越南法律圖書館www.thuvienphapluat.vn 網站,中譯內容僅供參考,倘有疑義,應以越文版為準。

A:資料來源:越南財政雜誌,2020年12月3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據越南計畫投資部統計,2020年1至11月(統計至11月20日)越南核准外人投資金額合計264.3億美元,相當於去年同期的83.1%。其中包括新投資案件2,313件,件數較2019年同期減少33.5%;金額136億美元,減少7.6%。增資件數1,051件,件數減少16.3%;增資金額63.33億美元,成長7.8%;合資、股份購買件數5,812件,減少32.1%;金額則為65.39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41.8%。   本期外人主要投資之19項產業項目中,包括製造與加工業127億美元,占比48.2%;電力、水、天然氣配銷暨生產業49.5億美元,占比18.73%;零售業及房地產業則分別為35億美元及38億美元。   總本期109個外人投資來源國中,以新加坡投資金額最高,金額80.76億美元(占30.6%);南韓排名第2,金額37億美元(占14%);中國大陸排名第3,金額24億美元(占9.1%);其他依序為日本、泰國、臺灣及香港等,投資金額合計為97.22億美元(合占46.3%)。   本期外人共對越南60個省市進行投資,其中投資薄遼省金額最高(40億美元,占15.1%);胡志明市排名第2,金額38.1億美元,(占14.4%);河內市排名第3,金額32.13億美元,(占12.2%); 巴地頭頓省、平陽省及海防市分居第4至6位。    

A:  資料來源:越南法律圖書館網站2020年12月3日 編輯日期:2020年12月3日       越南政府於2020年10月7日簽發第119/2020/ND-CP號議定,針對違反出版物發行活動之違規行為處以行政罰款分。 依據上述公告,未來報社、出版社等組織如涉及散布假消息之罰款將大幅提高。根據違規程度不同,罰款將從原本之100萬至3000萬越盾提高至500萬至1億越盾。   該議定第8條,違反新聞及出版品行為將處以下列罰款: 1.組織或個人發布的信息,未在媒體上發布或廣播時未明確說明來源等行為,將處以警告或50萬至200萬越南盾的行政罰款處分。   2.散布假消息造成較小嚴重影響,將處以500萬至1,000萬越南盾的行政罰款處分。   3.發布與越南優良傳統及習俗不符之文章或照片的新聞;侵犯個人通信機密性或安全性的訊息,將處以1,000萬至3,000萬越南盾的行政罰款處分。   4.發布有關引起社會混亂,對社會秩序、安全和公共衛生產生不利影響的信息 ,將處以3,000萬至5,000萬越南盾的行政罰款處分。   5.發布或散播不實信息,損害組織及個人聲譽,造成嚴重後果者,將處以5,000萬至7,000萬越南盾的行政罰款處分。   6.散布傳播明知為不實之事 ,煽動暴力之文章及照片的新聞,造成非常嚴重後果者,將處以7,000萬至1億越南盾的行政罰款處分。   本議定自2020年12月1日起生效。詳細公告內容刊登於越南法律圖書館www.thuvienphapluat.vn 網站,中譯內容僅供參考,倘有疑義,應以越文版為準。 法條來源:https://thuvienphapluat.vn/van-ban/vi-pham-hanh-chinh/Nghi-dinh-119-2020-ND-CP-xu-phat-vi-pham-hanh-chinh-trong-hoat-dong-bao-chi-hoat-dong-xuat-ban-454620.aspx

A:資料來源:  Romania-Insider.com 日期: 2020年12月9日 根據羅馬尼亞統計局速報資料,經季節調整,2020年第3季羅馬尼亞GDP達573億歐元,較上季實質成長5.6%。 總體而言,羅馬尼亞2020年第3季經濟產出較2019年同期減少6%。 在2020年第2季較上季減少12.2%之後,第3季經濟僅部分復甦,未達分析師的預期。  

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 日期: 2020年12月8日 斯洛伐克零售商Lidl於東部大城Kosice開設新分店,此為2020年於斯國設立第7家分店,亦為自2009年以來在斯國最快速擴張。 至2020年底Lidl將在Bratislava市再增設其他分店(在斯國第147家);Lidl在斯洛伐克聘僱超過5,000名員工。  

A:綜合美媒報導,美國白宮昨(8)日提出規模9,160億美元的紓困提案,盼達成跨黨派之協議,提案內容包括:州與地方政府援助(民主黨力爭)、免除雇主對新冠疫情的責任(共和黨力爭),及對民眾發送6百美元紓困支票等,惟不含每週3百美元額外失業金補助。美國財長Steven Mnuchin表示,該提案已獲川普總統、參院多數黨(共和黨)領袖Mitch McConnell及眾院少數黨(共和黨)領袖Kevin McCarthy支持。 眾院議長(民主黨)Nancy Pelosi 與參院少數黨(民主黨)領袖Chuck Schumer 發表聯合聲明表示,該提案象徵美政府有所進展,惟不能接受刪除額外失業金補助,將持續跨黨派協商及制定折衷方案。參院多數黨領袖(共和黨)Mitch McConnell則批評該聲明顯示Pelosi議長等人仍無意願妥協。 目前共和黨力爭保障雇主免於新冠疫情相關訴訟的「企業免責」條款,與民主黨力爭的「州與地方政府援助」相互綁架,成為新一輪紓困方案的二大障礙。

A:綜合美國勞工部報告及媒體報導,美勞工部本(9)日公布10月「職缺與勞動力流動調查(Job Openings and Labor Turnover Survey:JOLTS)」,10月職缺從9月649萬增加到665萬,比彭博社經濟學者預期630萬高,較去(2019)年同期730萬少,該數字不含從無薪假招回的員工或企業內部調整之職位。10月企業招募無太大變化約580萬,離職人數(含自動離職、裁員等)增加到510萬。 該報告顯示,與9月相比,醫療與社工相關職缺增幅最大(+12.2萬)達到123萬,製造業職缺亦攀升至創紀錄52.5萬,而零售及專業與商業服務的職缺則減少。以地區計算,美國東北部、南部、中西部及西部職缺均有增加,其中南部地區有261萬職缺較其他區高。 10月份美國約1,110萬民眾失業,顯示每個職缺有1.66位民眾爭取,與新冠疫情爆發前2年趨勢相反,職位空缺超過失業人數。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下載: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0-12-09/job-openings-in-u-s-unexpectedly-rose-to-a-three-month-high?srnd=economics-vp&sref=1zdda0Kg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日期:12月9日 華爾街日報於12月9日報導,美國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部分個人防護裝備再度出現短缺,美國總統川普雖在三月簽署生效「國防生產法」,以加快生產腳步解決短缺問題,然全美各地新冠肺炎激增情況下,仍無法滿足全部要求。根據美國護士協會最新調查,約42%的護士表示遇到個人防護裝備短缺情況,超過一半護士重複使用N95口罩超過五天,較本年5月增加15%。 美國聯邦政府本年5月規劃三個月內將N95口罩緊急供應增加至3億個,惟截至11月中旬,美國國家戰略儲備及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EPA)擁有1.42億個N95口罩庫存。目前美國各州及地方政府雖屢有抱怨個人防護裝備不足,然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FEMA)表示各州經常誇大需求,強調將繼續努力提供各州必要需求,目前聯邦政府掌握1.64億個N95口罩庫存可供各州使用。 美國部分官員認為個人防護裝備庫存未達預計目標,係因未充分利用「國防生產法」增加國內生產量,例如參議員Richard Blumenthal在上月呼籲以「國防生產法」增加國內個人防護裝備產量。目前美國全國各地每月約可控存1.5億個N95口罩,相較1月份新冠疫情爆發前僅有約2,000萬個。 美國審計總署及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對個人防護裝備短缺看法分歧,加上未有中央資料庫集中各州醫療物資資訊,導致各州政府接受的聯邦物資不足。目前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已與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合作改善醫療物資資訊系統,並透過該系統提醒全國各地醫院及長照中心的醫療物資短缺情形,惟尚未納入診所、緊急醫療及門診中心。 川普政府提出2021年6月向全美提供疫苗的願景,然美國有2/3州政府對此感到質疑,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發言人表示已向各州發放3.4億美元,協助流感和新冠疫苗的配送及施打,各州亦將獲核配注射疫苗所需的注射器、針頭、口罩等醫療物資。  

A:公司市值達10億美元以上、被稱為獨角獸的未上市新創公司,今年得利於市場看好其快速成長潛力及疫情使人們生活方式改變,紛紛進行首次公開募股,包括Airbnb和DoorDash在內。 一些估值可觀甚至高達數百億美元的初次上市公司,集中在科技業,比如今年稍早上市的大數據分析公司Palantir,以及雲端軟體運算公司Snowflake。 根據StockAnalysis.com,今年截至目前為止,美國股市已有420宗首次公開募股,比去年同期增加約88% 。 研調機構Dealogic統計,今年在美國開始上市的公司總共籌募約1448億美元資金,創過去25年來的最高紀錄。 韋德布希證券公司(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師艾夫斯(Dan Ives)表示:「過去5-7年來已有一些實力最強的科技公司上市,像是Palantir,今年無疑是首次公開募股大爆發的一年。」 艾夫斯說,投資人對電子商務、資安以及雲端運算等產業的「長期利多題材」尤其感興趣。 本週以大手筆首次公開募股的公司包括疫情期間業績飆漲的美國最大第三方餐飲外送服務公司DoorDash、房屋分享出租網站Airbnb與跨境電商Wish。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