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 瑞典政府網站 (Regeringen)   因應循環經濟創新商業模式   要達到成功的循環經濟,創新商業模式(New Business Models)是重要關鍵。生物資源循環和科技材料循環均透過重複利用材料,減少材料價值的浪費,並降低垃圾廢棄物量。例如,以生質燃料取代化石燃料便是循環經濟的明顯案例。 廢棄物資源使用公司是循環經濟中的重要角色,該等公司可透過如工業共生(Industrial Symbiosis),將別家公司的廢棄物再製造、再加工而成為新資源;或可設計耐久性產品和零組件,使其可透過維修更新而不斷重複使用達到循環目的。 另外,結合數位和服務的商業模式更可促使重複使用最適化,例如通過租賃方式重複使用,以達到產品使用經濟效率;或以數位形式取代實體商品以減少材料使用,俾進一步緩和所有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資源對於環境的影響。 循環經濟所涉及的所有相關法規體系、基礎設施、定價、市場解決方案和商業模式,都以促進無毒的循環材料管理為要旨,政府透過獎勵措施,鼓勵生產者、消費者及使用者趨向循環經濟之路。      

A:資料來源: 瑞典政府網站 (Regeringen)    瑞典循環經濟範疇 在過去五十年內,全球人口增加了一倍,原物料開採成長三倍,生產總值增加四倍。根據聯合國國際資源小組(UN International Resource Panel),尤其是過去的二十年,自然資源的開採更為蓬勃發展,目前已造成90%以上生物多樣性的消失、水資源問題以及影響全球氣候變遷。因此,改變人們資源使用型態以保護生態系統勢在必行。   所謂的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是指減少資源使用且降低環境影響的經濟手段,主要以生物資源循環和科技材料循環為兩大範疇。透過各個循環,更有效率地使用資源或材料,以延長其使用壽命並提高經濟價值,同時減少提取新的原物料及垃圾掩埋量。   生物資源循環(Biological material cycle)包含食品和生物基材料可於使用後回歸大自然的循環,例如透過堆肥或消化進行生物分解後,抽離沼氣而留下養分;或可從燃燒生物材料的灰燼殘留物汲養分。生物資源循環主要是透過自然循環的過程,以再生資源重新形成營養物質的新材料或新養分,此類材料僅排除不需要物質或不可降解物質,可在自然界周而復始。   科技材料循環(Technical material cycle)則包含產品、零組件和材料透過設計及製造,以在安全且具品質的情形下達到重複使用、重複修葺或翻修、更新之循環目的。科技材料循環內所含有的生物材料可循環使用至無法產生任何價值時,再回歸自然。科技材料循環的產品可透過租賃或退換貨系統重複利用,以延長其使用壽命,提高每個產品的使用度,以減少新產品的製造需求。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本(2020)年12月6日以「中國取得世界貿易之寶座」為題,報導近日亞洲各國成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事,內容略以: 近日亞太地區通過RCEP,藉以強化亞太各國在世界貿易的地位,北京因此成為多邊主義的領導者。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由15個國家組成,由於中國為其成員,RCEP占全球GDP之30%,為世界最具規模之貿易協定。該協定由亞洲及大洋洲國家所組成,其中並未包含美國,美國於2016年川普總統當選後,即退出TPP等主要貿易協定。RCEP協定之形成係由於亞洲之地緣政治及經濟地位日益重要,同時此刻正值全球經濟衰退,中國自許擁護多邊主義,地位日益提升。 美國政府主張「美國第一(América primero)」及「經濟脫鉤(desacople)」,盼扭轉數十年以來之全球化。RCEP談判歷時8年,該協議於此關鍵時刻通過,與美國川普總統政府變動時間或有關聯性。RCEP係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成員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越南、泰國、柬埔寨、寮國、緬甸及汶萊)於2011年所提出。中國推動RCEP以回應美國主導之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該協定之簽署被視為一項成就,惟美國川普總統於2017年宣布退出。亞洲商業中心(Centro de Comercio de Asia)之Deborah Elms主任認為,RCEP顯示亞太地區無論是否有美國加入,其表現均活力十足。 RCEP由中國、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及ASEAN組成,而印度於2019年退出。RCEP會員國間之商品關稅將調降逾90%。儘管RCEP許多會員國之間已有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且7個會員國亦同屬CPTPP會員(CPTPP係2018年美國退出TPP後所形成,會員國包括澳洲、汶萊、加拿大、智利、日本、馬來西亞、墨西哥、紐西蘭、秘魯、新加坡及越南),仍具重大發展。 RCEP為亞洲經濟關鍵國家之中國、日本及韓國首個自由貿易協定,該協定最重要者為原產地規定(ROO),意味著會員國之間僅需原產地證明即可自由流通產品,可降低成本並促進貿易交流。花旗銀行分析師Johanna Chua認為,儘管多數RCEP國家均為出口國,但多數貨物傳統上均出售至美國或歐洲等區域外之國家,亞洲內部之貿易則相對較為溫和。ROO措施於商業上可解釋為生產於亞洲,用於亞洲(en Asia para Asia),可改變目前貿易情形。RCEP亦包括各會員國領袖定期會議,盼成為一個討論經濟、貿易之平台,以利於區域整合。 道瓊分析師Mike Bird表示,RCEP與CPTPP相同,印度及美國均為主要輸家,將無法被納入單一原產地規則或參與決策過程。與CPTPP相較,RCEP之弱點為缺乏企圖心,調降關稅稅率較低,且未將勞工或環境保護規則納入協定。國際策略研究中心(el Centro para los Estudios Internacionales y Estratégicos, CSIS)認為,RCEP之貿易或投資爭端解決章節均相對弱勢,盼透過秘書處之成立,以解決會員國間之磨擦。同時,RCEP未納入數位貿易協定及資訊跨國流通規則,亦廣受批評。此外,該協議之通過雖被視為中國政府外交之勝利,惟該協定多數內容及規則係由其他會員國所完成,導致北京無法在區域貿易中發揮領導作用,爰使中國領導階層受質疑。 RCEP將超越歐盟,成為全球最大之自由貿易區,包含全球三分之一之人口及製造,強化中國崛起及美國衰落之論述,特別是美國川普總統任期時,美國所施行之孤立主義。因此,RCEP顯示中國於亞洲及全球之影響力之增加,中國意在強化實力,及改善其製造業之競爭力以因應面臨之壓力。 RCEP需ASEAN之10個成員國中,6個以上成員國之批准協定,及其他5個成員國中, 3個以上成員國批准,才能正式生效,預計協定生效需為期1年,屆時,其15個會員國原則上應已擺脫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Deborah Elms認為,該2項因素將可協助亞洲經濟成長,及在地緣政治及經濟上日益重要。另依據麥肯錫顧問公司(consultor McKinsey)之統計,亞洲將在2040年達到全球50%之GDP及40%之消費。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本(2020)年11月27日報導略以: 數位化為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基本要素,但較以往更突顯其意義。各個企業與其使用者、供應商及商業夥伴共同決定其未來數年之成就。Telefónica意識到此項趨勢,並規劃該項計畫之方向與2019年之Nuevo Telefónica策略協調。該公司瞭解,誠信、透明和承諾為其營業活動之企業指導原則,為經營負責企業所不可或缺。 前述原則規範Telefónica公司員工個人或團隊之日常言說行事原則,規則及行為,在公司內部及與所有利害關係人之間,建立及鞏固信任關係。Telefónica公司認為,它們反映企業之願景,協助該公司與利害關係人建立長期關係,指導該公司之專業性及生產力,也允許該公司與理念相近之合作夥伴建立持久商業關係。 為達成此一目標,Telefónica公司提供該近100%之員工(不含輪班員工及無法使用電子工具之員工)之負責之商業原則培訓課程,所有員工均可透過公司內部網站參訪企業道德及機制原則,以確保符合規範,各員工均有責任觀察並報告任何違規情形。就公司而言,優先使員工了解前述價值精神及內容,以建公司文化,專業人員從而以道德及正直角度熟悉及理解公司對其期望及責任。 遵守前述原則有助於企業對利害關係人及整個社會進行道德規範及責任之舉止。爰此,當上述價值被打破時,他們擁有可採取行動之工具,任何客戶、員工、供應商、股東、合夥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均具有匿名及安全之溝通管道,並可透過該管道傳達疑問或進行投訴。 Telefónica公司培訓計畫中,包括負責之企業指導原則線上訓練,可透過手機在任何時間及地點進行培訓,通過各種方案說明遵守道德準則之重要性。此外,Telefónica公司在面對面活動時,亦致力深化道德原則及實用主義,盼該公司成為客戶、員工、供應商、股東及整個社會都能信任之企業。 Telefónica公司負責之企業指導原則旨在促進人道、公平、包容及可持續性之數位化價值觀,其使命為透過聯繫人們之生活,創造更人性化之世界。Nuevo Telefónica策略加強上述要素,盼做為一家專注於電信和附加價值技術服務之公司,希望承擔各國社會、技術及經濟進步貢獻之責任,於日常生活中促進技術之負責任使用。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本(2020)年11月27日報導略以: 在西班牙外換銀行(BBVA)與薩瓦德爾銀行(Sabadell)宣布正式進行合併案11日之後,2家公司於11月27日宣布談判破局。市場反應兩極,Sabadell銀行股價大跌13.58%,每股股價為0.35歐元,而BBVA銀行股價上漲4.99%,每股收盤價格為3.96歐元。該併購案破局對監管機構重整銀行業之措施為一項重挫,重啟銀行業未來之不確定性。在談判最後階段,Sabadell銀行認為BBVA銀行預計併購該銀行之價格並未將其營業潛在價值計入,且在該公司出售後,將失去獨立自主性。 西班牙國家證劵市場委員會(Comisión Nacional del Mercado de Valores,CNMV)聲明,Sabadell銀行決定在雙方達成換股協議之前,終止併購談判。BBVA銀行亦通知CNMV,說明2家銀行協商併購案,並未達成共識。金融主管機構對雙方聲明並不表歡迎,因銀行間之併購可強化危機之因應能力。Sabadell銀行之股價雖然很低,但前已於宣布協商併購案後上漲32%,BBVA銀行於同期上漲19%。惟於併購案失敗事,投資人方面之反應則非常兩極,Sabadell銀行之股價呈懲罰性下跌,而BBVA銀行之股價則為上漲。 金融消息指出,談判破局之主因或為11月26日進行價格談判時,雙方對價格有極大差異且不具談判互信。BBVA銀行欲透過換股併購Sabadell銀行,而Sabadell銀行總裁Joseph Oliu盼成為新銀行副總裁,該項提議被BBVA總裁Carlos Torres所拒絕。BBVA銀行拒絕之主因為擔心日後Sabadell銀行透過進入新銀行之董事會,奪取總裁之位,爰不願讓步。惟BBVA銀行消息指出,合併案破局之主因為經濟因素而非企業管理因素。Sabadell銀行表示,該公司將規劃新商業計畫,優先考量國內市場,改善資本使用效率及集團資源,增加公司獲益及股東價值。該銀行規劃於2021年第1季公布擴大西班牙零售市場效率及轉型計畫,並研析該公司於國際上創造資產價直之策略,包括其在英國之子公司TSB。 實際上,Sabadell銀行承認其英國子公司TSB由於嚴重資訊問題(problemas informáticos),導致客戶帳戶遭臨時凍結。此外,英國監理機關亦延後返還其利潤,爰市場評估,該實體之價值為零。惟Sabadell銀行認為在西班牙基礎堅實,為中小企業客戶滿意指數之領導者,將專注於改善公司效率及增加資本市場利潤。BBVA銀行原認為,與Sabadell銀行協議合併將可以購回公司股票,以提高公司股價,增加該公司在土耳其子公司之資本。

A:西班牙Cinco Días日報本(2020)年12月2日報導略以: 西班牙財政部長暨發言人María Jesús Montero表示,西國政府於本年12月1日通過新世代光纖及5G通訊基礎建設案,該2項計畫均為2025年數位議程目標之主軸,其中高速固網寬頻計畫屬社會、經濟及國土數位化基礎建設與連結計畫,而5G通訊升級計畫則屬策略提升計畫。Montero部長表示,基礎建設為數位經濟轉型之關鍵,該計畫之目的在提供全國民眾於居住地點均可取得下世代寬頻網路服務。西國外交部亦表示,網絡及5G通訊為歐盟年度永續發展策略之經濟復甦槓桿及數位轉型驅動力。 有關前述2項計畫之經費方面,西國政府已在2021年預算匡列8億8,300萬歐元,規劃至2025年投資43億2,000萬歐元,並預計民間則可投資240億歐元。其中有關數位基礎建設及連結計畫方面,西國經濟事務暨數位轉型部表示,2021年政府預算已編列5億8,300萬歐元,並規劃至2025年投資23億2,000萬歐元。 數位基礎建設及連結計畫包括3項主軸,首先為於2025年之前達成西國全國高速固網寬頻100%覆蓋率,涵蓋範圍包括都會中心、偏鄉及醫療中心。其次,於2025年在企業網路連結上,達成歐洲社會Gigibit策略目標,規劃協助工業區、物流中心及企業城100%達成Gigabit高速網路建置。最後,為改善跨國數位基礎建設,運用2021-2027年歐洲共通利益計畫(programs europeos de interés común,IPCEI),將西國建設為資料樞紐。 有關5G通訊部分,Montero部長指出,西國具有數位化網路基礎建設部署優勢,如目前在布建5G通訊城市數量上,位居歐洲第2名。西國政府已於2021年預算匡列3億歐元,並規劃將於2025年之前投資20億歐元。首先,將於2021年透過公開招標提供5G通訊之700MHz頻譜,其次,透過主要公路、火車及機場,提供覆蓋率達75%之5G無縫網路,最後,透過如網路安全法等相關措施建立監管框架,將歐盟5G網路安全風險措施轉換為西班牙之法律工具。

A:紅海開發公司(Red Sea Development Co., TRSDC)表示,與英國工程顧問公司莫特.麥克唐納(Mott MacDonald)簽署契約,由該公司對紅海計畫第1階段2.8萬平方公尺面積位址,進行海陸空運輸整體分析,運輸選項包括e-bike、高爾夫球車、汽車、小巴士、貨車、巴士、水上飛機、直升機、客運渡輪以及船等,燃料則要求係永續能源(all fueled using sustainable energy source)。   TRSDC執行長John Pagano表示,環境再造與商業開發並無衝突,紅海計畫將強化環境保護及確保商業利益。   莫特.麥克唐納公司(Mott MacDonald)將評估基礎建設需求,包括電動及氫燃料汽車充電站,以滿足TRSDC要求100%再生能源充電的目標。   TRSDC公司表示,已發包約500筆契約案,金額達沙幣120億里雅(折合31.9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底金額會增加到150億里雅。   紅海計畫第1階段開發預計2022年完工,屆時將有4家旅館,2023年將再增加12家旅館,使房間數達3,000房;2030年竣工後,將有50家旅館提供8,000個房間及1,300棟住宅建築(residential properties)。   註: 1.2017年8月沙烏地阿拉伯王儲兼公共投資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 PIF)宣布,將進行名為「紅海(the Red Sea)」的國際旅遊提升計畫,該計畫目的在奠定沙烏地成為全球旅遊景點的地位、為私部門創造投資機會、發展沙烏地旅遊產業及保護國家環境與文化遣產。 2.紅海計畫位於紅海岸Umluj及Al-Wajh兩個城市間,涵蓋範圍3.4萬平方公里,位於吉達北方500公里處,介於中東、歐洲、亞洲及非洲交叉路口,該計畫有200公里長海岸線、超過50個擁有珊瑚礁的未開發原始島嶼、歷史遺跡、火山以及自然景觀,第1階段開發預計於2022年結束,整個紅海計畫開案預計2030年竣工。 3.TRSDC係由沙烏地主權基金-公共投資基金(PIF)完全持有的公司。

A:2020年12月8日沙烏地健康部(Ministry of Health)公佈,沙烏地境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確診人數累計35萬9,115例,當日新增193例(其中利雅德53例、麥加36例、麥地那28例);死亡人數累計5,989例,當日新增24例。   復原人數累計34萬9,414例,復原率為97.2%。   12月8日沙烏地利用聚合酶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檢測量為4萬4,601人次,境內總檢測人數累計達1,019萬人次。   另沙烏地食藥署(Saudi Food & Drug Authority, SFDA)表示,於12月4日當週進行實地訪查,查獲222家廠商未確實遵守防疫規定,包括未對職員/顧客測量體溫、允許民眾未配戴口罩進入或未提供乾洗手消毒液等,其中22家屬重大違規事件,移送內政部(Ministry of Interior)進行進一步調查。

A:根據丹麥金融媒體於12月9日報導,丹麥國家銀行於新的經濟預測中將其對明年經濟增長的預期下調至2.9%, 先前於9月份丹麥國家銀行估計該國經濟將增長3.6%, 然而, 自9月以來,新冠狀肺炎感染率不斷上升,因此再次引入更多的防疫限制措施  “這延遲了丹麥經濟復甦"。   丹麥國家銀行預計今年經濟將萎縮3.9%,比9月份的預測為下降3.6%較差。 與最近的估計數國內生產毛額的成長率為2.3%相比,預計2022年的成長率為3.3%,這相對是一個重大的上調。   根據丹麥國家銀行的數據,丹麥經濟正因疫情以兩種不同的速度運行。   不受關閉或限制影響的經濟部分正在蓬勃發展,而其他部分,例如旅遊業,餐飲業和體驗產業的其他部分,則受到疫情重創。   因此,丹麥國家銀行也警告政府不要盲目地支持那些沒有資金壓力的行業,特別是計劃明年擴增住房福利計劃,這使民眾有機會從稅收中扣除許多服務費用。   根據丹麥國家銀行的說法,擴大住房福利計劃“不合適”,因為這些補助僅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一個已經活躍的行業中。   丹麥國家銀行行長Lars Rohde在評論中說:“在目前的情況下,無需進一步放鬆財政政策,因為它特別增加了那些不受限制的經濟部門的需求。”

A: 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經濟及都市網站(kinhtedothi.vn),2020年12月6日   據越南農業暨農村發展部統計,2020年11月份越南農林水產品出口金額約37.2億美元,較2020年10月減少4.2%,其中農產品出口金額為16億美元,減少1.6%;林產品出口金額逾12億美元;水產品出口金額8億美元,減少12.9%;畜牧產品出口金額3,300萬美元,減少11.5%。 累計2020年1至11月越南農林水產品出口金額374.2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成長2.4%。 2020年前11個月之農產品出口金額為167.6億美元,減少0.5%;林產品出口金額逾116.5億美元,成長2.4%;水產品出口金額77.5億美元,減少0.9%;畜牧產品出口金額2.97億美元,減少18.5%。 與2019年同期相比,出口成長產品包括稻米,出口金額28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成長10.4%;蔬果,出口金額6.21億美元,成長7.7%;木薯及木薯製品,出口金額8.74億美元,成長2.3%;蝦類出口金額34億美元,成長9.7%;木桂,出口金額2.22億美元,成長37.2%;木材及木製品,出口金額109億美元,成長14.1%;竹藤等製品,出口金額5.45億美元,成長26.1%。 越南農林水產品主要出口市場包括:美國,出口金額98億美元,成長22.3%(占26.2%);中國大陸,出口金額92億美元,減少6.6%;歐盟,出口金額為34.4億美元,減少0.3%;東協國家出口則呈現小幅成長,逹34.3億美元,成長2.8%。日本,出口金額13億美元,減少1.5%。 越南農林水產品,出口金額逾20億美元者以下各項,包括:咖啡25億美元,稻米28億美元,腰果29億美元,蔬果30億美元,蝦類34億美元,木材產品達40億美元。      

A:資料來源:越南投資報,2020年12月04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據越南投資報報導,越南物流發展暨研究所(VLI)提議之2020-2025及2025-2030胡志明市物流發展計畫已得到胡志明市人委會通過。依據該計畫內容,VLI將在胡志明市成立7處物流中心,包括位於第9郡的隆平中心(Long Binh)及高科技園區中心、第9郡及第2郡同時有分中心的吉來中心(Cat Lai)、首德郡的凌中中心(Linh Trung)、平政縣的新堅中心(Tan Kien)、古芝縣的古芝中心(Cu Chi)以及芽皮縣的協福中心(Hiep Phuoc)。其中,隆平中心主要擔任東南部及西原工業區貨物至蓋梅港(Cai Mep)的中轉站,而吉來中心將擔任總面積292公頃的國際物流貿易中心。除上述7處中心,VLI亦計畫在2030年後的階段將發展旭門縣物流中心,主要供國內物流分配服務。   據VLI提議,上述中心投資方式將以兩種模式進行:建設合同-經營-轉讓模式(BOT)或建設合同-轉讓-僱用服務模式(BTL)。同時,VLI亦向胡志明市人委會建議設立數據資料庫以進行運輸活動數據化,便於調整交通規劃、市內停車場安排、貨物中轉區域以及優先時間布置等。

A:馬來西亞於2020年全球創業生態系統報告(GSER 2020)表現亮眼,分別在新興績效生態系統及新興創意生態系統中,躋身前10及第20名,產值高達635億馬幣(約合156.06億美元)。   馬國科學、科技暨創新部長凱利(Khairy)表示,在2019全球創新指數(GII)排名中,馬國位居第35名,領先於其他中等收入經濟體。馬國致力於推動科技發展及研究,包括透過國家技術與創新沙盆(NTIS)專案,創造更多高價值經濟機會和就業機會。   凱利部長另稱,依斯干達特區(Iskandar Malaysia)很適合設立無人機及機器人研發中心,因該特區處於策略性位置、環境安全並適合進行各項研究及測試。目前亞洲和北美是最大的無人機市場,亞洲的無人機產值預估會從2020年的86億美元成長108%至2025年的179億美元。在機器人方面,亞太區域在全球市場占有率達54%,預料未來5年在各領域的成長將是兩倍以上。估計至2025年,依斯干達特區無人機及機器人區域可為馬國吸引3億1,500萬馬幣(約合7,741萬美元)的投資額,並創造1,000個就業機會。   上述項目不僅將增強依斯干達公主城的數位創新,更有望催化柔佛州的數位經濟,並促使柔佛州發展成為本區域及全球貿易中心。依斯干達特區無人機及機器人區域將在依斯干達公主城創建一個無人機和機器人生態系統,該系統將成為智慧技術驅動程式的先驅,從而成為馬國與亞太地區勞動力中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馬來西亞航空委員會(MAVCOM)頃發布之調查報告,隨著2021年國際旅行限制被取消,加上航空公司將逐步擴大班機容量,該委員會預測明(2021)年乘客量將攀升,成長率料介於94.2%至100.3%,意味明年搭客量將達5,170萬至5,330萬人次。航空業表現取決於一系列週邊因素,包括疫情、公共健康措施及消費者行為。   此外,該委員會預測馬國本(2020)年的乘客量將下跌72.8%至75.7%,本年搭客量將介於2,660萬至2,970萬人次。馬國本年第二季乘客量僅80萬2,525名乘客,較2019年同期減少97%,主因為較低的載客率及航空公司在繼續減少座位容量下,恢復座位容量需花更長時間。然本年第三季搭客量略有回升,下降幅度較上年同期減少83.3%,部分原因為國內旅行限制被解除。   根據報告,馬國航空公司的平均機票價格,本年第三季平均機票價格下跌至275馬幣(約為67.58美元),較第二季之369馬幣為低,這是因為航空公司獲准無需在機上落實人身距離條規下,全面投入運作。機票價格下跌也是因為馬國航空公司在政府取消國內旅行限制後,提供機票促銷來吸引旅客乘搭國內航班。

A:儘管發生Covid-19危機,以色列新創公司在2020年前11個月募資97億美元,超越2019年創紀錄的83億美元。疫情增添從事遠距離工作、醫療保健和網絡安全科技公司的募資動能。 以色列新創公司2020年11月募資超過9億美元,該數字可能低估,因為有些公司希望保持隱匿狀態,不願意公開已收到投資的訊息。以色列新創公司在2020年9月份募資超過11億美元,創下單月募資超過10億美元的紀錄。 三家以色列公司包辦11月募資一半以上的金額,分別是網絡安全公司SentinelOne募集2.77億美元,企業網絡和安全公司Cato Networks募集1.3億美元,電子商務欺詐檢測公司Forter募集1.25億美元。其他一些主要的募資,包括基於AI的轉錄和字幕公司Verbit募集6,000萬美元,Percepto Autonomous Solutions募集4,500萬美元,數據驅動的遠程醫療公司K Health募集4,200萬美元。

A:印度商工部長Piyush Goyal 於12月7日與印度工業總會(CII)、商工總會(FICCI)、聯合商會(ASSOCHAM)等多個全國性、區域性及產業別產業協會召開會議聽取業界意見,會中產業界代表向政府提出多項訴求: 規劃及設立電商專屬特別經濟區(SEZ),促進產品出口。 與非洲及拉丁美洲國家簽署FTA,以協助產業拓展市場,尤其具出口潛力之汽車及零組件。 解決歐盟對印度出口水產品如冷凍蝦子等實施之非關稅貿易障礙。 此外,印度政府為拓展出口於2015年4月公布之「印度商品出口計畫(Merchandise Exports form India Scheme, MEIS)」,將於本年12月31日終止並以「出口商品稅捐減免計畫(Remission of Duty or Taxes on Export Products, RoDTEP)」取代,業界要求印度政府必須結清MEIS過去兩年積欠的補助款,並認為RoDTEP係依據FOB出口價值給予2%、3%或5%不等之退稅,屬於退稅措施並非優惠補助計畫,退稅率建議酌予調高。 本(2020)年11月印度出口總額為234.3億美元,衰退9.07%,且衰退幅度大於10月份的5.12%,印度政府刻正研擬2021-26年對外貿易政策(Foreign Trade Policy),包含針對促進貨品出口的「出口商品稅捐減免計畫(RoDTEP)」及「生產獎勵計畫(PLI)」,及促進服務業出口的「印度服務業出口計畫(SEIS)」,這些優惠措施並將與創造就業連結。G部長要求產業協會與商工部所屬投資印度機構(Invest India)及印度品牌資產基金會(IBEF)共同合作推廣印度品牌(Brand India)。

A:印度商工部產業及國內貿易推廣部門(DPIIT)本(12)月4日發布「橡膠及聚合物鞋類品質管制修正令(Footwear made from all-Rubber and all Polymeric material and its components (Quality Control) Amendment Order, 2020)」,將自明年7月1日起針對橡膠及聚合物鞋類實施品質管制,業者必須向印度標準局(BIS)申請檢驗合格並取得品質標章(Standard Mark)後才可於印度市場銷售。 印度政府為抑制劣質及廉價進口產品,降低對進口依賴並促進印度本地製造業,自去(2019)年底起陸續列出350項產品計劃實施產品檢驗及標準措施,嗣後剔除其中已有品質標準或不需品質標準項目後剩餘252項產品,包括玩具、傢俱、運動器材、玻璃、鋼管、電纜等,陸續針對該等產品制定品質標準。

A: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本(2020)年12月8日於第16屆「新中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Joint Council for Bilateral Cooperation,簡稱JCBC)線上會議宣佈,將在人民幣、交易所、數位金融和綠色金融等多項領域強化兩國金融合作,雙方將促進融資與投資活動,支援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甦。 MAS日前宣佈250億元人民幣(約51億新元)計畫,改善人民幣市場流通性,並將與中國證監會促進雙方交易所在掛牌基金等領域合作,亦將與中國人民銀行加強數位金融合作,支援雙邊旅遊、貿易和電子商務等產業,同時將擴大綠色金融合作。另MAS宣佈批准鄭州商品交易所為認可市場運營商,新加坡投資者可投資中國的商品期貨市場。 MAS副局長羅惠燕表示,推動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甦,金融業扮演關鍵角色,人民幣國際化和中國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係亞洲金融行業的兩大主要趨勢。新加坡可在此過程中發揮作用,支持雙邊經濟成長和貿易融資。 此外,MAS亦宣布中國建設銀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新加坡分行取得「特准全面銀行」(Qualifying Full Bank)執照,該行將獲准在新加坡和東協進一步擴展大宗商品貿易融資、投資銀行等業務。截至目前,共10家外資銀行取得新加坡的「特准全面銀行」執照,以中資銀行占多數,除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和中國工商銀行(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已取得該執照。

A: 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本(2020)年12月8日出席「2020年亞洲峰會」時表示,新加坡將與全球各地重新連接,包括強化數位、金融、監管、人才和科技等方面連接,以儘速擺脫疫情危機。新加坡將與合作夥伴共同維護與更新具開放、包容性的全球貿易架構,不僅會開發一系列新的和具有「開拓者」(pathfinder)意義的數位經濟協議,支撐並推動全球經濟成長,同時亦將繼續與合作夥伴建立雙邊和多邊自由貿易協定,作為全球多邊系統的基礎。 陳振聲部長強調,新加坡首要任務是保障勞工的未來就業,協助星國企業轉型和增加勞工就業機會,將透過數位化轉型開拓新商機,重點領域包括先進製造、生物醫學科技、農業科技、自動駕駛汽車和新一代綠色技術等。新加坡支持自由開放的貿易,即使在疫情期間亦確保供應鏈開放,不會為了本身利益實施出口限制,在疫情危機下,唯有更加緊密合作,才能克服未來共同挑戰。

A: 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及財政部長王瑞杰本(2020)年12月8日與中國國務院常務副總理韓正出席第16屆「新中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Joint Council for Bilateral Cooperation,簡稱JCBC)線上會議。 本年JCBC會議適逢新中建交30週年,但由於全球正面對疫情嚴峻考驗,爰會議採線上方式辦理,會議涵蓋的實質議題包括公共衛生、互聯互通、數位化、永續發展及中國內部區域發展等多項領域。 依據新華社報導,韓正常務副總理表示,中國願與新加坡按照新形勢新要求,共同規劃下一階段合作方向和重點,繼續共建「一帶一路」、深化區域發展合作、提升中新創新合作水準、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以及開創互利共贏合作新局面。 會後兩國亦簽署10項合作備忘錄與協定,包括兩項公共衛生合作諒解備忘錄:(1)將加強傳染性和非傳染性疾病防控、保健促進、人力資源發展等關鍵衛生領域合作;(2)更新2013年「衛生政策研究員交換計畫合作備忘錄」,繼續讓兩國研究員至疾病防控醫療機構進行交換,促進醫療人才的培訓與交流。 前揭公共衛生合作係本年首次納入雙邊合作的最高層級機制中,兩國同意加強疾病防控、保健促進、基本護理和人力資源發展等關鍵衛生領域合作,除合作防疫,亦為後疫情時代開啟新的合作機會。

A:馬來西亞柔佛州掌管投資、企業發展、合作社及人力資源委員會主席莫哈末依扎(Mohd Izhar)頃發布消息稱,受新冠疫情衝擊,加上邊境封鎖,尤其是新柔長堤及馬新第二通道未能恢復日常通勤,對柔佛州經濟造成極大衝擊,導致2020年前9個月製造業投資額僅57.15億馬幣(約合13.74億美元);其中外人投資額為33.95億馬幣(約合10.14億美元),占總投資額59.41%;其餘23.2億馬幣(約合5.58億美元)為國內投資額,占總投資額40.59%。該州目前為馬國製造業第五大熱門投資地點。五大主要投資領域為交通設備(2.8億美元)、機械設備(1.72億美元)、電子與電機(1.59億美元)、紡織品(1.52億美元)及非金屬礦物(9,423萬美元)。同期柔佛州的服務業投資額為4億198萬馬幣(約合9,663萬美元),包括旅宿業及其他。   2019年柔佛州製造業投資額為114.55億馬幣(約合28億美元);其中外人投資額為65.39億馬幣(約合15.99億美元),占總投資額57.08%;其餘49.17億馬幣(約合12.02億美元)為國內投資額,占總投資額42.92%。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Inline content